CN219047607U - 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7607U
CN219047607U CN202223522686.XU CN202223522686U CN219047607U CN 219047607 U CN219047607 U CN 219047607U CN 202223522686 U CN202223522686 U CN 202223522686U CN 219047607 U CN219047607 U CN 219047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key
limiting
groove
watch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226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226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7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7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7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智能手表。本实用新型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扣件,包括第一表座、按键、弹性件,第一表座上凹陷设置有滑槽,滑槽可移动安装有按键,弹性件设置于滑槽中,按键具有凸扣;第二扣件,包括第二表座,第二表座具有限位槽,限位槽设置有多个用于可拆卸连接凸扣的限位部;按压按键后凸扣与限位槽解锁;松开按键后按键被弹性件驱使与限位槽锁定;按压按键并驱使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相对移动时,凸扣脱离限位部并与下一个限位部对应;松开按键后按键被弹性件驱使与限位部卡接,以改变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的相对距离。本申请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能避免出现表带过松或过紧的问题。

Description

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作为常用的穿戴设备,佩戴舒适度影响了智能手表的使用体验。目前,智能手表一般包括表身和表带,通过表带将表身的两端连接形成环状,用户能够将手腕穿入环状的表带中进行佩戴。
然而,传统的表带由柔性带状材料卷绕而成,当需要进行长度调节时,需在带状材料上设置多个针孔和针扣进行锁定。但带状材料中针孔的距离有一定的限制,难以针对用户不同粗细的手腕来对表带的长度进行微调,常常出现表带过松或者过紧的情况。对于某些表带的长度调节过程,每次重新佩戴时需要每次从初始位置调节至目标长度,调节过程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智能手表,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表带的长度存在过松或过紧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扣件,包括第一表座、按键和弹性件,所述第一表座上凹陷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可移动安装有所述按键,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槽中并用于驱使所述按键远离所述滑槽的其中一端,所述按键具有凸扣;
第二扣件,包括第二表座,所述第二表座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有多个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凸扣的限位部;
按压所述按键后,所述凸扣与所述限位槽解锁;松开所述按键后,所述按键被所述弹性件驱使沿所述滑槽移动,直至所述凸扣与所述限位槽锁定;
按压所述按键并驱使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相对移动时,所述凸扣脱离所述限位部并与下一个所述限位部对应;松开所述按键后,所述按键被所述弹性件驱使沿所述滑槽移动,直至所述凸扣与所述限位部卡接,以改变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的相对距离。
作为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所述限位部之间设置有过渡导向结构,所述过渡导向结构用于导引所述凸扣从一个所述限位部向下一个限位部移动。
作为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分别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靠近时通过所述磁性件吸合连接。
作为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表座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一盖体,所述第一座体凹设有所述滑槽和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磁性件,所述按键和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槽和所述第一盖体之间,所述第一盖体上开设有避空孔,所述按键沿所述滑槽移动时所述凸扣于所述避空孔中移动。
作为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表座包括第二座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座体间隔设置有容纳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盖体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容纳槽拼合形成限位槽,第二安装槽用于安装磁性件。
作为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边缘凹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容纳安装工具,以使所述磁性件通过所述安装工具安装或拆卸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作为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槽的端部凸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限位所述凸扣。
作为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性件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极性相反。
作为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扣为球形扣,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身及所述表带长度调节机构,所述表身的一端和所述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第一扣件之间铰接有至少一个所述表粒,所述表身的另一端和所述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第二扣件之间铰接有至少一个所述表粒,以使所述表身、表粒及所述表带长度调节机构连接成环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扣件包括第一表座、按键和弹性件,其中,第一表座上凹陷设置有滑槽,将弹性件设置在滑槽中,并将按键可移动连接于滑槽,使得按键在沿滑槽移动时能够被弹性件的弹性势能作用而复位至远离滑槽的其中一端。另外,在第二表座上设置限位槽来组成第二扣件,由于限位槽设置有多个限位部,而按键具有凸扣,通过凸扣与限位部的卡接,能够固定连接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
通过按压按键使得凸扣沿滑槽移动,将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对应连接,此时凸扣位于限位槽中并与限位部处于解锁状态。当需要锁定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时,松开按键,使得凸扣被弹性件驱使沿滑槽复位,直至凸扣与限位部卡接,此时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处于锁止状态。
后续若同时按压按键并驱使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相对移动时,凸扣被驱使脱离限位部并沿限位槽移动。直至凸扣与下一个限位部对应时松开按键,按键被弹性件复位至远离滑槽的端部,直至凸扣与对应的限位部卡接,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再次锁定,完成调节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的距离调节。
在实际佩戴使用时,还可以在调节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的距离后,记忆凸扣与对应限位部的锁定位置,后续重新佩戴时,将凸扣直接对准对应限位部进行锁定,可以提高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的距离调节效率。
因此,本申请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无需在带状材料上设置针孔和针扣,仅需要操作按键并驱使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相对移动,即可针对用户不同粗细的手腕来完成表带的松紧调节,避免出现表带过松或过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扣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扣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扣件;11、第一表座;111、滑槽;112、第一座体;113、第一盖体;114、第一安装槽;115、避空孔;
12、按键;121、凸扣;13、弹性件;
2、第二扣件;21、第二表座;211、限位槽;212、限位部;213、过渡导向结构;214、第二座体;215、第二盖体;216、容纳槽;2161、限位板;217、第二安装槽;218、限位孔;219、安装孔;
3、磁性件;31、第一磁体;32、第二磁体;33、固定板;4、表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现有技术中手表的表带长度调节需要将针扣从表带上的初始针孔脱离,然后再拉扯表带而驱使针扣对应前一个或后一个的针孔,将针扣插接到针孔后再拉紧表带,保证针扣与针孔的连接。此调节过程不仅步骤繁琐,相邻针孔之间的距离也存在限制,若针孔之间的距离过近,可能降低针孔之间的结构强度,导致针孔之间断裂形成裂缝,针扣在裂缝中自由移动而失去表带的长度调节作用。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表带的长度存在过松或过紧的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扣件1,包括第一表座11、按键12、弹性件13,第一表座11上凹陷设置有滑槽111,滑槽111可移动安装有按键12,弹性件13设置于滑槽111中并用于驱使按键12远离滑槽111的其中一端,按键12具有凸扣121;
第二扣件2,包括第二表座21,第二表座21具有限位槽211,限位槽211设置有多个用于可拆卸连接凸扣121的限位部212;
按压按键12后,凸扣121与限位槽211解锁;松开按键12后,按键12被弹性件13驱使沿滑槽111移动,直至凸扣121与限位槽211锁定。
本申请的第一扣件1包括第一表座11、按键12和弹性件13,其中,第一表座11上凹陷设置有滑槽111,将弹性件13设置在滑槽111中,并将按键12可移动连接于滑槽111,使得按键12在沿滑槽111移动时能够被弹性件13的弹性势能作用而复位至远离滑槽111的其中一端。另外,在第二表座21上设置限位槽211来组成第二扣件2,由于限位槽211设置有多个限位部212,而按键12具有凸扣121,通过凸扣121与限位部212的卡接,能够固定连接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
在本申请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按压按键12使得凸扣121沿滑槽111移动,将第一扣件1与第二扣件2对应连接,此时凸扣121位于限位槽211中并与限位部212处于解锁状态。当需要锁定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时,松开按键12,使得凸扣121被弹性件13驱使沿滑槽111复位,直至凸扣121与限位部212卡接,此时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处于锁止状态。
后续若同时按压按键12并驱使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相对移动时,凸扣121被驱使脱离限位部212并沿限位槽211移动。直至凸扣121与下一个限位部212对应时松开按键12,按键12被弹性件13复位至远离滑槽111的端部,直至凸扣121与对应的限位部212卡接,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再次锁定,完成调节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的距离调节。在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的两端分别连接带状材料而形成表带,并通过表带来铰接表身,即可通过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的相对移动来调节表带的长度。
在实际佩戴使用时,还可以在调节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的距离后,记忆凸扣121与对应限位部212的锁定位置,后续重新佩戴时,将凸扣121直接对准对应限位部212进行锁定,可以提高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的距离调节效率,减少繁琐的调节步骤。
因此,本申请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无需在带状材料上设置针孔和针扣,仅需要操作按键12并驱使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相对移动即可针对用户不同粗细的手腕来完成表带的松紧调节,避免出现表带过松或过紧的问题。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相邻限位部212之间设置有过渡导向结构213,通过设置过渡导向结构213能够导引凸扣121从一个限位部212向下一个限位部212移动,以减少凸扣121相对每个限位部212移动时的干涉,也提高凸扣121与限位部212的卡接效率。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减少限位部212对凸扣121的摩擦阻力和干涉,能够提高手表调节表带松紧度的效率。具体的过渡导向结构213可以是圆滑曲面,也可以是斜面,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在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上分别设置有磁性件3,使得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靠近时能够通过磁性件3吸合连接,进一步提高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锁定时的连接强度。同时,利用两个磁性件3之间的异性相吸作用,能够快速定位凸扣121与限位槽211的位置,也提高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的锁定效率。
优选地,参考图2,第一表座11包括第一座体112和第一盖体113,在第一座体112上凹设有滑槽111和第一安装槽114,通过第一安装槽114来安装磁性件3,而按键12和弹性件13设置于滑槽111和第一盖体113之间,使得第一盖体113能够遮盖限位按键12、弹性件13以及磁性件3,避免按键12、弹性件13以及磁性件3脱离第一表座11。
并且,通过在第一盖体113上开设避空孔115,当按键12沿滑槽111移动时,凸扣121能够在避空孔115中移动,既保证对按键12的限位,也减少对按键12沿滑槽111移动的限制。
另一个优选地,参考图3,第二表座21包括第二座体214和第二盖体215,在第二座体214间隔设置有容纳槽216和第二安装槽217,将磁性件3安装于第二安装槽217中并通过第二盖体215遮盖限位,同样能够避免磁性件3脱离第二表座21。同时,在第二盖体215开设有限位孔218,并在限位孔218的边缘设置有多个限位部212,使得限位孔218与容纳槽216拼合形成限位槽211,凸扣121在容纳槽216中移动时能够与限位孔218上的限位部212卡接。当需要不同调节距离时,可以设置在不同第二盖体215的限位孔218上设置不同数量和不同距离的限位部212,通过直接更换第二盖体215来实现不同距离的调节。
进一步地,参考图3,在第二安装槽217的边缘凹设有安装孔219,使得安装孔219能够容纳安装工具。在第二安装槽217中安装磁性件3时,能够通过安装工具夹持磁性件3的边缘而安装到第二安装槽217中,提高磁性件3的安装效率。当需要从第二安装槽217中拆卸磁性件3时同理,也可以在安装孔219中设置安装工具来夹持磁性件3,以加快磁性件3的还写效率。
更进一步地,参考图2,在容纳槽216的端部凸设有限位板2161,可以通过限位板2161来限位凸扣121,提高容纳槽216的端部的结构强度,避免凸扣121从容纳槽216的端部脱出而导致锁定失效。
本申请为了缩小占用体积,采用扁平的磁性件3来与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连接,第一表扣与第二表扣的相互连接面平行于磁性件3的平面,并不位于磁性件3的端面,但是单一磁体的极性最强点位于磁体的两端部,可能导致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连接时磁性吸合力不足。特别地,参考图2和图3,磁性件3包括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和固定板33,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的极性相反,使得磁性件3的平面分别具有第一磁体31的极性端面和第二磁体32的极性端面,保证两个磁性件3靠近时的吸合力。而通过固定板33来固定连接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可以提高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的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凸扣121为球形扣,通过球形扣的球面来导引球形扣进入限位槽211。另外,弹性件13为弹簧,弹簧的弹性变形空间大且重量小。
如图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身、多个铰接的表粒4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表身的一端和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第一扣件1之间铰接有至少一个表粒4,表身的另一端和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第二扣件2之间铰接有至少一个表粒4,以使表身、表粒4及表带长度调节机构连接成环状。也就是说,第一扣件1与串联铰接的表粒4形成第一表带,第二扣件2与串联铰接的表粒4形成第二表带,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之间连接有表身。本实施例中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拥有同样的结构及达到同样的效果,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佩戴本申请的智能手表时,可以先将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围绕在手腕上,对位第一表座11和第二表座21后按压第一扣件1的按键12,使得按键12的凸扣121进入第二表座21的限位槽211,松开按键12后凸扣121与限位槽211卡接,从而将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锁定。当需要调节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长度上,直接驱使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相对移动。比如,若需要调松则驱使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相互远离,若需要调紧则驱使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相互靠近。在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的相互移动调节过程中,可以轻压按键12来减少限位槽211的限位部212与凸扣121的摩擦阻力,以便于凸扣121从初始的限位部212移动至前一个或者后一个的限位部212,从而实现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的相对移动,也就是调节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长度。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扣件(1),包括第一表座(11)、按键(12)和弹性件(13),所述第一表座(11)上凹陷设置有滑槽(111),所述滑槽(111)可移动安装有所述按键(12),所述弹性件(13)设置于所述滑槽(111)中并用于驱使所述按键(12)远离所述滑槽(111)的其中一端,所述按键(12)具有凸扣(121);
第二扣件(2),包括第二表座(21),所述第二表座(21)具有限位槽(211),所述限位槽(211)设置有多个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凸扣(121)的限位部(212);
按压所述按键(12)后,所述凸扣(121)与所述限位槽(211)解锁;松开所述按键(12)后,所述按键(12)被所述弹性件(13)驱使沿所述滑槽(111)移动,直至所述凸扣(121)与所述限位槽(211)锁定;
按压所述按键(12)并驱使所述第一扣件(1)与所述第二扣件(2)相对移动时,所述凸扣(121)脱离所述限位部(212)并与下一个所述限位部(212)对应;松开所述按键(12)后,所述按键(12)被所述弹性件(13)驱使沿所述滑槽(111)移动,直至所述凸扣(121)与所述限位部(212)卡接,以改变所述第一扣件(1)与所述第二扣件(2)的相对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限位部(212)之间设置有过渡导向结构(213),所述过渡导向结构(213)用于导引所述凸扣(121)从一个所述限位部(212)向下一个限位部(212)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1)和所述第二扣件(2)分别设置有磁性件(3),所述第一扣件(1)和所述第二扣件(2)靠近时通过所述磁性件(3)吸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座(11)包括第一座体(112)和第一盖体(113),所述第一座体(112)凹设有所述滑槽(111)和第一安装槽(114),所述第一安装槽(114)用于安装所述磁性件(3),所述按键(12)和所述弹性件(13)设置于所述滑槽(111)和所述第一盖体(113)之间,所述第一盖体(113)上开设有避空孔(115),所述按键(12)沿所述滑槽(111)移动时所述凸扣(121)于所述避空孔(115)中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座(21)包括第二座体(214)和第二盖体(215),所述第二座体(214)间隔设置有容纳槽(216)和第二安装槽(217),所述第二盖体(215)开设有限位孔(218),所述限位孔(218)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部(212),所述限位孔(218)与所述容纳槽(216)拼合形成限位槽(211),第二安装槽(217)用于安装磁性件(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17)的边缘凹设有安装孔(219),所述安装孔(219)用于容纳安装工具,以使所述磁性件(3)通过所述安装工具安装或拆卸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16)的端部凸设有限位板(2161),所述限位板(2161)用于限位所述凸扣(12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3)包括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和固定板(33),所述固定板(33)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体(31)和所述第二磁体(32),所述第一磁体(31)和所述第二磁体(32)的极性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扣(121)为球形扣,所述弹性件(13)为弹簧。
10.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身、多个铰接的表粒(4)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表带长度调节机构,所述表身的一端和所述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第一扣件(1)之间铰接有至少一个所述表粒(4),所述表身的另一端和所述表带长度调节机构的第二扣件(2)之间铰接有至少一个所述表粒(4),以使所述表身、表粒(4)及所述表带长度调节机构连接成环状。
CN202223522686.XU 2022-12-26 2022-12-26 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智能手表 Active CN219047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2686.XU CN219047607U (zh) 2022-12-26 2022-12-26 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2686.XU CN219047607U (zh) 2022-12-26 2022-12-26 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7607U true CN219047607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1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22686.XU Active CN219047607U (zh) 2022-12-26 2022-12-26 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7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33162U (zh) 腕戴设备
US20180213896A1 (en) Clasp mechanism for wrist-worn devices
CN212545952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9047607U (zh) 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智能手表
CN215124967U (zh) 快拆机构和腕戴设备
CN212185448U (zh) 一种磁吸结构、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5455886U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
CN213154451U (zh) 腕戴设备
CN218889384U (zh)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机构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19047608U (zh)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11387652A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2036336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CN218889390U (zh) 表带伸缩机构及智能手表
CN219047606U (zh) 带体伸缩机构及智能手表
CN215913542U (zh) 一种扣件及手表
CN217364874U (zh) 一种磁吸式手表表扣及手表
CN218457525U (zh) 表扣、表带以及穿戴设备
CN215936489U (zh) 一种磁吸式表扣
CN219047616U (zh) 一种可拉动拆卸的连接带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6255797U (zh) 一种表带扣
CN219422352U (zh) 一种易穿戴表带及手表
CN219500553U (zh) 一种表带结构及手表
CN212697936U (zh) 一种表扣机构及手表
CN215455890U (zh) 可调节表带松紧的表扣及手表
CN215381905U (zh) 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及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