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7608U -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7608U
CN219047608U CN202223427021.0U CN202223427021U CN219047608U CN 219047608 U CN219047608 U CN 219047608U CN 202223427021 U CN202223427021 U CN 202223427021U CN 219047608 U CN219047608 U CN 219047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se
sliding
sliding seat
lock c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70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70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7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7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7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属于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该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包括基座、按键以及滑动座,按键与基座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滑动座沿y轴方向设置多个锁止部,相邻锁止部之间通过滑动部连接;锁止部包括座导向面;按键位于锁止位置时,锁扣与锁止部卡接,以限制滑动座滑动;按键位于解锁位置时,锁扣与滑动部卡接,滑动座可滑动;滑动座可在力的作用下沿y轴方向相对基座运动,以使座导向面克服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将锁扣向滑动部引导。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带体长度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在佩戴好可穿戴设备后,通过推动滑动丛或按动按键,可实现带体的伸长以及缩短,带体的长度调节操作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通过调节带体的长度以适应佩戴者佩戴部位的尺寸。智能手表、机械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在佩戴时,通过调节表带的长度以适应佩戴者手腕的粗细。相关技术中,需要佩戴者提前调节好带体的长度再佩戴,对带体的长度进行调节时需要使用特殊工具,导致可穿戴设备的带体的长度调节方式复杂,调节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佩戴之后实现带体长度的调节,带体长度调节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包括:
基座;
按键,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所述按键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所述按键设置锁扣;
滑动座,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所述滑动座沿y轴方向设置多个锁止部,相邻所述锁止部之间通过滑动部连接;所述锁止部包括座导向面;
其中,所述按键位于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扣与所述锁止部卡接,以限制所述滑动座沿y轴方向相对所述基座运动;所述按键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锁扣与所述滑动部卡接,所述滑动座可沿y轴方向相对所述基座运动;
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向所述按键提供向所述锁止位置移动的作用力;所述滑动座可在力的作用下沿所述y轴方向相对所述基座运动,以使所述座导向面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将所述锁扣向所述滑动部引导。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按键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滑动座可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沿所述y轴方向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锁止部为锁止槽部,所述锁止槽部包括座限位面以及座导向面,所述座导向面与所述座限位面连接,所述座导向面相对所述座限位面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锁扣为锁块;所述锁扣包括扣限位面以及扣导向面,所述扣导向面与所述扣限位面连接,所述扣导向面相对所述扣限位面倾斜;
所述按键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扣卡入所述锁止槽部,所述扣限位面抵接所述座限位面,所述扣导向面抵接所述座导向面。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部为滑动槽部,所述滑动槽部沿y轴方向延伸,所述座限位面为平面,所述座限位面与所述滑动槽部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锁止部为锁止槽部,所述滑动部为滑动槽部,所述锁止槽部设于所述滑动槽部x轴方向上的一侧,所述锁止槽部与所述滑动槽部连接;所述滑动槽部沿所述y轴方向延伸;所述锁扣为锁块。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的内部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滑动座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
所述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包括推钮,所述基座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推钮与所述滑动座连接,所述推钮背离所述滑动座的一端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出所述基座;
所述推钮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所述推钮可相对所述基座移动,以带动所述滑动座沿所述y轴方向相对所述基座移动。
作为优选,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推钮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推钮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推钮设置第一凸部,所述推钮可在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基座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凸部推动所述滑动座沿所述y轴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座包括第二卡接件,所述锁止部以及所述滑动部设于所述第二卡接件;所述滑动座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卡接件,两个所述第二卡接件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所述按键,两个所述按键设于所述基座x轴方向的相对两侧;两侧的所述按键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运动,以由锁止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表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以及如上技术方案所述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带体连接,所述滑动座与所述第二带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在佩戴好可穿戴设备后,通过移动滑动座以及移动按键,可实现带体的伸长以及缩短,带体的长度调节操作方便快捷,带体长度调节无需借助工具。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体长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中滑动座位于伸长位置);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体长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滑动座位于缩短位置);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中滑动座向缩短位置移动的过程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中滑动座向缩短位置移动的过程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中滑动座向缩短位置移动的过程图之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中滑动座向缩短位置移动的过程图之四;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述带体长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带体长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基座;101、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105、第一配合面;111、第一座体;112、第一盖体;12、安装孔;20、按键;21、锁扣;211、扣限位面;212、扣导向面;22、第一扣接部;30、滑动座;31、锁止部;311、座限位面;312、座导向面;32、滑动部;50、第一弹性件;60、第二弹性件;70、推钮;100、第一扣体;200、第二扣体;210、第二座体;220、第二盖体;230、第二扣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可穿戴设备,一般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带体,带体与设备主体连接,通过带体将设备主体穿戴至手腕或其他目标位置。机械手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均为可穿戴设备,此类腕带式设备通过表带将表体穿戴至手腕。
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的带体的结构较为复杂,带体的长度调节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以手表为例,手表的表带一般为一体式、针扣式、蝴蝶扣式,这些手边均存在表带长度调节不方便,完成手表佩戴后无法调节表带长度等问题。
为了解决表带长度调节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还提供一种包括该带体长度调节组件的可穿戴设备,在佩戴好可穿戴设备后,也可以进行带体长度的调节,带体长度调节操作方便快捷,带体长度调节无需借助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适用于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机械手表、智能手环等。
在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例中,y轴方向为可穿戴设备的带体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为可穿戴设备的带体的宽度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x轴方向也可以为可穿戴设备的带体的厚度方向或其他方向。
请参照图1至图1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进行说明。
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带体,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为手表,设备主体为表体,带体为表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也可以为头戴式设备等。
本实施例中,表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第一扣体100与第二扣体200。第一带体的一端与表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扣体100连接。第二带体的一端与表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扣体200连接。第一扣体100与第二扣体200之间可拆连接,两个扣体之间连接时,实现手表的佩戴,两个扣体之间拆开时,可脱下手表。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扣体200,基座10直接与第二带体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扣体100包括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带体长度组件包括基座10、按键20以及滑动座30,按键20与基座10活动连接,滑动座30与基座10活动连接。
滑动座30与第一带体连接,实现第一扣体100与第一带体连接。通过滑动座30与基座10之间沿y轴方向位置的调整,实现第一扣体100总长度的调整,从而实现表带总长度的调整。通过按键20对滑动座30进行锁止,以在不需要调整表带总长度时,限制滑动座30与基座10之间沿y轴方向的相对运动,将带体保持于当前长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扣体100的基座10包括第一座体111以及第一盖体112,第一座体111与第一盖体112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滑动座30的至少一部分、按键20的至少一部分分别插入第一安装槽,第一弹性件50、第二弹性件60设于第一安装槽内。第二扣体200的包括第二座体210以及第二盖体220,第二座体210与第二盖体220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在完成手表佩戴后,无需解除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之间的连接,也可以直接对表带的长度进行调整,从而使表带长度更加适配手腕的周长。
请参照图1至图3、图5至图11,下面对带体长度调节组件继续说明:
按键20与基座10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50。按键20设置第一卡接件。滑动座30与基座10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60。滑动座30设置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卡接。
滑动座30至少具有与基座10配合的伸长位置以及缩短位置,滑动座30位于伸长位置时,第一扣体100的总长度最长,滑动座30位于缩短位置时,第一扣体100的总长度最短。其中,第一扣体100的总长度为滑动座30的端部与基座1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滑动座30位于伸长位置时,带体的长度为第一长度S1,滑动座30位于缩短位置时,带体的长度为第二长度S2,第一长度S1大于第二长度S2。
滑动座30可相对基座10沿带体的y轴方向运动,以在伸长位置与缩短位置之间移动,通过调节第一扣体100的长度,从而调节表带的长度。
y轴方向包括平行并相反y轴第一方向以及y轴第二方向,附图中,y轴第一方向为y1方向,y轴第二方向为y2方向。滑动座30沿y轴第一方向相对基座10运动时,滑动座30向接近缩短位置的方向移动,带体的长度缩短。滑动座30沿y轴第二方向相对基座10运动时,滑动座30向接近伸长位置的方向移动,带体的长度增加。
按键20具有与滑动座30配合的锁止位置以及解锁位置,按键20可相对基座10沿带体的x轴方向运动,以运动至锁止位置以及解锁位置,从而对滑动座30与基座10之间相对运动进行锁止或解锁。
本实施例中,按键20与滑动座30之间,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卡接,实现按键20对滑动座30的锁止与解锁,通过如下方式设置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
按键20的第一卡接件包括锁扣21。滑动座30的第二卡接件设置多个锁止部31,多个锁止部31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相邻锁止部31之间通过滑动部32连接。滑动部32沿y轴方向延伸,多个锁止部31均位于滑动部32x轴方向上的同一侧。
按键20位于锁止位置时,锁扣21与任一锁止部31卡接,锁扣21与任一锁止部31锁扣21配合,按键20在第一弹性件50的作用下保持于锁止位置,按键20限制滑动座30沿y轴方向相对基座10运动。按键20位于解锁位置时,锁扣21与滑动部32卡接,按键20解除对滑动座30沿y轴方向运动的限制,滑动座30可沿y轴方向相对基座10运动。
第一弹性件50用于向按键20提供由解锁位置向锁止位置移动的作用力,第一弹性件50用于向按键20提供保持于锁止位置的作用力。滑动座30可在外力的作用下沿y轴方向相对基座10运动,以使滑动座30克服第一弹性件50的作用力,通过座导向面312将锁扣21向滑动部32引导推动。
锁扣21可与不同锁止部31卡接配合,以将滑动座30保持于不同位置,从而将带体保持于不同长度。通过设置多个沿y轴方向排列的锁止部31,可以实现带体长度的多级调节,满足更多长度调节需求。
以手表为例,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的带体长度调节方式如下:
将手表戴至手腕之后,可通过按动按键20以及推动滑动座30,实现带体长度的调节。
如图6所示,图中滑动座30位于伸长位置,此时锁扣21卡于滑动座30最左侧的锁止部31内。如图7所示,图中滑动座30位于缩短位置,此时锁扣21卡于滑动座30最右侧的锁止部31内。图8至图11中,示意出滑动座30由伸长位置向缩短位置移动的过程图,在这个过程中,滑动座30可以被按键20锁止于中间的锁止部31中,从而件滑动座30保持于伸长位置以及缩短位置之间。
如图8、图9所示,需要缩短表带时,在图8的基础上,直接将滑动座30沿y轴第一方向推动,在推动的过程中,如图8、图9所示,按键20的锁扣21被导向面由锁止部31引导至滑动部32,再继续将滑动座30沿y轴第一方向推动,如图10所示,按键20的锁扣21对齐下一个锁止部31时,如图11所示,按键20的锁扣21在第一弹性件50的作用下与下一个锁止部31卡接,直至调节至合适的表带长度,则停止推动滑动座30。
需要伸长表带时,按压一侧或两侧的按键20,按键20的锁扣21沿x轴方向相对基座10移动,以使按键20由锁止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锁扣21由锁止部31脱出至滑动部32,此时,滑动座30可相对基座10沿y轴第二方向移动,以伸长表带。
通过实施上述方案,获得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紧凑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通过按键20与滑动座30的配合,不仅能够实现滑动座30与基座10之间、第一扣体100与第二扣体200之间沿y轴方向相对位置的调整,从而实现带体长度的调整。并且,多个锁止部31的设置,可以通过按键20将滑动座30保持于多个位置,进而将带体长度可靠地保持在多个尺寸,实现带体长度的多级调节。需要说明的是,当带体缩短包紧手腕,但是锁扣21并未卡入锁止部31,锁扣21位于解锁位置时,带体也可以保持于当前长度,换言之,本实施例也可以实现带体的连续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可实现设备佩戴好之后,不拆开带体,直接调节带体长度,带体的长度调操作简单方便。滑动座30与按键20之间通过多个倒扣进行锁止配合,在不按动按键20的情况下,可以单向推动滑动座30对带体长度进行调节,带体的长度调节操作步骤少、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锁止部31为倒扣结构,锁止部31被配置为:滑动座30在力的作用下沿y轴第一方向移动时,锁扣21可在座导向面312的导向下由锁止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换言之,锁止部31被配置为:在不按动按键20的情况下,可以将滑动座30向缩短位置推动,实现带体的缩短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倒扣结构的锁止部31配置为:在不按动按键20的情况下,将滑动座30向伸长位置推动,实现带体的伸长操作。
请继续参照图1、图5至图7,为了使带体在伸长以及缩短的调节时,需要进行的操作步骤都更加简便,带体长度调节组件还设置第二弹性件60。第二弹性件60设于滑动座30与基座10之间,第二弹性件60用于向滑动座30提供沿y轴方向移动的作用力;按键20位于解锁位置时,滑动座30可在第二弹性件60的作用下沿y轴方向运动。
第二弹性件60被配置为:如图7所示,当滑动座30位于缩短位置时,第二弹性件60积蓄力,当按键20位于解锁位置,锁扣21位于滑动部32时,滑动座30可在第二弹性件60的作用下向伸长位置移动。
本实施例中,缩短表带时,直接推动滑动座30,滑动座30上的单向倒扣的导向面推动按键20的锁扣21调入下一个单向倒扣中,单向倒扣为锁止部31,直到调整到合适的长度。伸长表带时,按压按键20,按键20由锁止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锁扣21由锁止部31移动至滑动部32,第二弹性件60的复位力作用于滑动座30,使滑动座30复位至伸长位置,表带长度复位。
本实施例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通过按键20、滑动座30、第一弹性件50以及第二弹性件60的配合,在佩戴好可穿戴设备之后,可以通过按压按键20的一个动作,实现带体的自动伸长调节,可以通过推动滑动座30的一个动作,实现带体的缩短调节,带体的伸长以及缩短调节,步骤少,操作简单、方便、快速。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带体长度调节组件配置为:缩短表带时,按压按键20,带体长度自动复位至缩短位置,伸长表带时,拉动滑动座30。
请继续参照图4、图5,按键20还包括第一扣接部22,按键20的第一扣接部22与锁扣21设于相对两侧,按键20不仅用于对滑动座30的位置进行锁止,还用于与第二扣体200扣接,以实现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之间的连接。滑动座30与第一带体连接,第二扣体200与第二带体连接,如图5所示,第二带体包括第二扣接部230,按键20位于锁止位置时,第一扣接部22与第二扣接部230扣接,第一扣体100与第二扣体200扣接,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连接,实现手表的佩戴。按键20位于解锁位置时,第一扣接部22与第二扣接部230之间、第一扣体100与第二扣体200之间可相互分离。
手表佩戴好后,直接推动滑动座30,即可实现表带缩短调节,按压按键20,可以在的打开手表表带的同时,实现表带长度恢复至原长。在按压按键20时,按键20由锁止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此时,滑动座30可在第二弹性件60的作用下沿y轴方向自动复位止伸长位置,也可以解除第一扣体100与第二扣体200的连接,从手腕上取下手表,带体长度恢复到初始长度,保证在下一次佩戴手表时,手表的表带长度在初始长度,如此,使用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通过按压按键20一个操作步骤,可以实现表带长度自动复位,以及第一扣体100与第二扣体200解除连接两个功能,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图5至图8,本实施例中,按键20包括第一卡接件,滑动座30包括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为锁扣21,锁扣21为卡接凸块,第二卡接件为卡槽,锁止部31为卡槽的锁止槽部,滑动槽部为卡槽的滑动槽部。通过卡接凸块与卡槽的卡接,实现按键20第一卡接件与滑动座30第二卡接件的卡接配合,以通过按键20对滑动座30锁止或解锁。
如图1至图3、图5至图8所示,为了实现按键20对滑动座30的锁止以及解锁,卡槽被设置为包括滑动槽部以及锁止槽部。锁止部31为锁止槽部,滑动部32为滑动槽部。锁止槽部与滑动槽部连接并连通,滑动槽部为沿y轴方向延伸条形槽,锁止槽部位于滑动槽部x轴方向的一侧,第二卡接件设置多个锁止槽部,多个锁止槽部设于滑动槽部的同一侧,多个锁止槽部沿y轴方向排列。
将锁止部31与滑动部32配置为设置于滑动座30的卡槽的槽部,锁扣21卡入滑动座30的卡槽,可以实现锁扣21与滑动座30之间的可靠配合,对滑动座30的运动进行可靠引导。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锁扣21设置槽部,在滑动座30的第二卡接件设置卡接凸块,锁扣21扣在卡接凸块上。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图5至图8,通过如下方式设置锁止部31以及锁扣21,使滑动座30与按键20之间通过倒扣配合:
锁止部31包括座限位结构以及座导向结构,座导向结构相对座限位结构倾斜。锁扣21包括扣限位结构以及扣导向结构,扣导向结构相对扣限位结构倾斜。通过座导向结构与扣导向结构的配合,以在外力作用于滑动座30时,将锁扣21可靠地引导至滑动部32。通过座限位部与扣限位部的配合,可以在无外力作用于滑动座30时,将滑动座30保持于当前位置,从而使带体保持于当前长度。
如图2、图3、图5至图8所示,对于滑动座30,锁止部31为锁止槽部,座限位结构为座限位面311,座导向结构为座导向面312,座导向面312与座限位面311连接,座导向面312相对座限位面311倾斜。对于按键20的锁扣21,扣限位结构为扣限位面211,扣导向结构为扣导向面212,扣导向面212与扣限位面211连接,扣导向面212相对扣限位面211倾斜。
本实施例中,锁止槽部与锁扣21为倒扣组件,可以在外力作用向实现单向相对移动。按键20位于锁止位置时,锁扣21卡入锁止槽部,扣限位面211抵接座限位面311,扣导向面212抵接座导向面312。其中,扣限位面211抵接座限位面311,以通过锁扣21限制滑动座30沿y轴第一方向移动,从而通过锁扣21限制带体缩短;而扣导向面212抵接座导向面312,在无外力作用于滑动座30时,座导向面312也对锁扣21具有沿y轴第二方向移动的限制,并且按键20可在第一弹性件50的作用下具有保持扣在锁止槽部内。因此,本实施例中,锁扣21扣于锁止槽部时,在无外力作用于滑动座30时,可以实现对滑动座30沿y轴第一方向以及y轴第二方向的滑动的锁止。
本实施例中,锁扣21的外形为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锁止部31为锁止槽部,锁止槽部的槽形与锁扣21的形状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座限位面311、扣限位面211、座导向面312、扣导向面212均平面,不仅可以在按键20位于锁止位置时对滑动座30进行锁止,还方便锁扣21在力的作用下滑入或滑出锁止槽部。
在其他实施例中,座限位结构与座限位结构也可以为两个不相连的凸块。在其他实施例中,扣导向结构与扣限位结构也可以为两个不相连的凸块。
在其他实施例中,座限位面311、座导向面312、扣限位面211、扣导向面212也可以仅部分为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座限位面311、座导向面312、扣限位面211、扣导向面212也可以为弧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扣21的外形与锁止槽部的槽形也可以不完全匹配,当锁止槽部的槽形近似三角形时,锁扣21的外形也可以为圆形。
请继续参照图6至图8,为了能够通过座限位结构对滑动座30沿y轴方向的运动进行可靠限制,将座限位结构配置为:座限位结构沿x轴方向延伸,座限位结构相对y轴方向垂直。如图6、图7、图8,滑动部32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滑动槽部,滑动槽部的中心线沿y轴方向延伸,座限位面311为平面,座限位面311与滑动槽部的中心线垂直。
相对于座限位面311相对滑动槽部倾斜设计的方案,本实施例中座限位面311相对滑动槽部垂直,能够将锁扣21卡入锁止槽部之后,通过座限位面311与锁扣21抵接,实现按键20对滑动座30沿y轴方向运动的可靠锁止。
请继续参照图4、图5,为了使手表的表带长度调节功能更加实用,将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配置为:可通过将滑动座30沿y轴第一方向向缩短位置推动,以缩短表带的长度。为了实现推动滑动座30实现表带长度的缩短,通过如下方式配置带体长度调节组件:
基座10包括设置台阶,滑动座30滑动安装于台阶;台阶包括第一配合面105;座导向面312设于座限位面311远离第一配合面105的一侧;座导向面31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第一侧边与座限位面311连接,第二侧边相对第一侧边接近滑动部32;座导向面312由第一侧边至侧边向远离第一配合面105的方向倾斜。
请继续参照图12、图13,为了方便在不按动按键20的情况下,可通过推动滑动座30调节带体长度,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包括推钮70,推钮70通过如下方式设置:
基座10的内部形成第一安装槽,滑动座30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第一安装槽;基座10包括与第一安装槽连通的安装孔12;推钮70与滑动座30连接,推钮70背离滑动座30的一端通过安装孔12伸出基座10;推钮70与基座10活动连接,推钮70可相对基座10移动,以带动滑动座30沿y轴第一方向相对基座10移动,推钮70会带动滑动座30沿y轴第一方向缩短位置移动,滑动座30上的座导向面312为斜面,斜面推动按键20的锁扣21掉入下一个锁止槽部中,继续推动推钮70,直至调整至合适长度。
在采用上述推钮70的设置方式的基础上,可以至少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设置推钮70:
推钮70设置方式一:如图12所示,推钮70不可自动复位。推钮70包括推动部以及连接部,连接部位于第一安装槽内,推钮70通过连接部与滑动座30固定连接,推动部位于基座10的外部,推动部提供施力位置,以方便佩戴者施加推力。
推钮70可沿y轴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滑动座30沿y轴第一方向相对基座10移动。
推钮70设置方式二:推钮70为可自动复位的推钮70。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三弹性件,推钮70与基座10活动连接,第三弹性件设于推钮70与基座10之间。推钮70设置第一凸部,推钮70可在力的作用下沿y轴方向相对基座10移动,以使第一凸部推动滑动座30向y轴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三弹性件在所述推钮沿所述y轴移动时积蓄弹性力,第三弹性件用于在推钮70推动滑动座30移动时积蓄弹性力。
示例性地,图13中,y轴第一方向为向左的方向,y轴第二方向为向右的方向,需要缩短表带时,将推钮70向左推动1.5mm,推钮70上的第一凸部会带动滑动座30的锁止部31向左移动1.5mm,锁扣21会由其一锁止部31移动至下一锁止部31,第二带体向左移动缩短1.5mm。松开推钮70后,推钮70会受到第三弹性件的作用,向右复位至初始位置。表带的第二次缩短操作同上,每次推动推钮70向左滑动时,滑动座30缩短一格,松开推钮70后,推钮70复位,可以继续缩短操作。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7,为了提高按键20与滑动座30之间配合的稳定度,通过如下方式配置带体长度调节组件;
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按键20,两个按键20分别设于基座10的相对两侧;基座1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101以及第二侧面102;按键20位于锁止位置时,两侧的按键20分别相对第一侧面101以及相对第二侧面102凸出,以提供按压操作位置;两侧的按键20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运动,以由锁止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
滑动座30包括第二卡接件,锁止部31以及滑动部32设于第二卡接件;滑动座30设置两个第二卡接件,两个第二卡接件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按键20与两个第二卡接件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卡接件的结构关于与y轴方向平行的中心线对称。
伸长表带时,按压两侧的按键20,按键20的锁扣21就会脱出滑动座30的锁止部31的范围,滑动座30受到第二弹性件60的作用沿y轴第二方向运动,表带恢复至初始长度。
请继续参照图1、图6、图7,每个按键20与基座10之间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50,第一弹性件50沿x轴方向延伸,两个第一弹性件50在y轴方向上间隔设置。滑动座30与基座10之间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60,第二弹性件60沿y轴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弹性件60在x轴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0与第二弹性件60均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0与第二弹性件60还可以为弹片、弹球等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是第一扣体100与第二扣体200可靠扣接,实现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的稳定连接,第一扣体100包括设于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磁性件,第二扣体200包括设于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磁性件,第一扣体100与第二扣体200扣接时,第一扣接部22与第二扣接部230扣接,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之间磁性相吸。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0);
按键(20),与所述基座(10)活动连接;所述按键(20)与所述基座(10)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50);所述按键(20)设置锁扣(21);
滑动座(30),与所述基座(10)活动连接;所述滑动座(30)沿y轴方向设置多个锁止部(31),相邻所述锁止部(31)之间通过滑动部(32)连接;所述锁止部(31)包括座导向面(312);
其中,所述按键(20)位于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扣(21)与所述锁止部(31)卡接,以限制所述滑动座(30)沿y轴方向相对所述基座(10)运动;所述按键(20)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锁扣(21)与所述滑动部(32)卡接,所述滑动座(30)可沿y轴方向相对所述基座(10)运动;
所述第一弹性件(50)用于向所述按键(20)提供向所述锁止位置移动的作用力;所述滑动座(30)可在力的作用下沿所述y轴方向相对所述基座(10)运动,以使所述座导向面(312)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50)的作用力将所述锁扣(21)向所述滑动部(32)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60);所述第二弹性件(60)设于所述滑动座(30)与所述基座(10)之间;所述按键(20)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滑动座(30)可在所述第二弹性件(60)的作用下沿所述y轴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31)为锁止槽部,所述锁止槽部包括座限位面(311)以及座导向面(312),所述座导向面(312)与所述座限位面(311)连接,所述座导向面(312)相对所述座限位面(311)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21)为锁块;所述锁扣(21)包括扣限位面(211)以及扣导向面(212),所述扣导向面(212)与所述扣限位面(211)连接,所述扣导向面(212)相对所述扣限位面(211)倾斜;
所述按键(20)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扣(21)卡入所述锁止槽部,所述扣限位面(211)抵接所述座限位面(311),所述扣导向面(212)抵接所述座导向面(3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32)为滑动槽部,所述滑动槽部沿y轴方向延伸,所述座限位面(311)为平面,所述座限位面(311)与所述滑动槽部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31)为锁止槽部,所述滑动部(32)为滑动槽部,所述锁止槽部设于所述滑动槽部x轴方向上的一侧,所述锁止槽部与所述滑动槽部连接;所述滑动槽部沿所述y轴方向延伸;所述锁扣(21)为锁块。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的内部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滑动座(30)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
所述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包括推钮(70),所述基座(10)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的安装孔(12);所述推钮(70)与所述滑动座(30)连接,所述推钮(70)背离所述滑动座(30)的一端通过所述安装孔(12)伸出所述基座(10);
所述推钮(70)与所述基座(10)活动连接,所述推钮(70)可相对所述基座(10)移动,以带动所述滑动座(30)沿所述y轴方向相对所述基座(10)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推钮(70)与所述基座(10)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推钮(70)与所述基座(10)之间;所述推钮(70)设置第一凸部,所述推钮(70)可在力的作用下沿所述y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凸部推动所述滑动座(30)沿所述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三弹性件在所述推钮沿所述y轴移动时积蓄弹性力。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30)包括第二卡接件,所述锁止部(31)以及所述滑动部(32)设于所述第二卡接件;所述滑动座(30)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卡接件,两个所述第二卡接件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带体长度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所述按键(20),两个所述按键(20)设于所述基座(10)x轴方向的相对两侧;两侧的所述按键(20)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运动,以由锁止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
表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带体长度调节组件;所述基座(10)与所述第一带体连接,所述滑动座(30)与所述第二带体连接。
CN202223427021.0U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9047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7021.0U CN219047608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7021.0U CN219047608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7608U true CN219047608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6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7021.0U Active CN219047608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76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72315A (zh) * 2023-09-22 2023-10-31 深圳市小隼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配件以及包括相机配件的拍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72315A (zh) * 2023-09-22 2023-10-31 深圳市小隼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配件以及包括相机配件的拍摄装置
CN116972315B (zh) * 2023-09-22 2024-01-16 深圳市小隼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配件以及包括相机配件的拍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47608U (zh)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11202318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表带
CN212545952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可穿戴设备
CN109330123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表带
CN218889384U (zh)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机构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13662337B (zh) 一种表带及手表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5455886U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
US7397915B2 (en) Two piece actuator for clip mount system for cellular phone or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CN216651539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12036329U (zh) 一种弹簧按键式易拆调节表带长度的结构及其手表
CN219047606U (zh) 带体伸缩机构及智能手表
CN212545902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108433262A (zh) 一种表带的连接结构及其手表
CN219047614U (zh) 一种快速拆装机构以及智能手表
CN220369603U (zh) 一种表带组装结构
CN110025098B (zh) 带扣及钟表
CN212754586U (zh) 一种表扣机构及手表
CN218889390U (zh) 表带伸缩机构及智能手表
CN107692417B (zh) 表扣和手表
CN108652147B (zh) 一种可调节表带松紧的表扣及手表
CN219047616U (zh) 一种可拉动拆卸的连接带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2036314U (zh) 一种滑动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111671209A (zh) 一种智能终端无级调节表带
CN220458763U (zh) 磁吸带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