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2567U - 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 - Google Patents
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82567U CN218882567U CN202223312174.0U CN202223312174U CN218882567U CN 218882567 U CN218882567 U CN 218882567U CN 202223312174 U CN202223312174 U CN 202223312174U CN 218882567 U CN218882567 U CN 2188825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fan
- end cover
- impeller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包括壳体、叶轮和电机,所述叶轮收容在所述壳体中并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经由所述叶轮相连通,所述叶轮包括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的上端盖,所述上端盖设有朝向所述进风口突伸的延伸壁,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朝向所述上端盖突伸的第一壁,所述延伸壁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壁的外周,所述延伸壁与所述第一壁在竖直方向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相同的尺寸下,使风机具备更高的流量和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尤其是一种离心式风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蜗壳风机的蜗壳上盖与叶轮间存在一定间隙,以便于叶轮相对于蜗壳上盖转动。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气流将从叶轮中的扇叶之间流过,而少部分气流将从蜗壳上盖与叶轮间流过,产生了无效气流,从而影响风机的效率。目前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将扇叶的进气口边缘完全包住,以减少无效气流的产生,但如此设计将减小进气口的口径,导致风机流量降低。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风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能够增强风机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包括壳体、叶轮和电机,所述叶轮收容在所述壳体中并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经由所述叶轮相连通,所述叶轮包括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的上端盖,所述上端盖设有朝向所述进风口突伸的延伸壁,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朝向所述上端盖突伸的第一壁,所述延伸壁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壁的外周,所述延伸壁与所述第一壁在竖直方向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还设有环绕所述进风口设置的第二壁,所述第二壁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壁的外周,且所述第二壁的内径大于所述延伸壁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环绕所述进风口设置,且所述延伸壁部分突伸入所述第一环形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壁的端部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所述进风口倾斜,使得所述进风口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叶轮还包括扇叶和下端盖组成,所述扇叶用于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相邻所述扇叶之间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第一风道,所述上端盖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盖朝向所述进风口形成有第三壁,所述第三壁呈环形设置并围设以形成所述通孔,所述延伸壁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三壁的外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壁与所述第一壁在竖直方向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壁与所述延伸壁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第二环形槽突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中还设有环绕所述叶轮设置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包括延伸至所述壳体中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与所述下端盖固定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叶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相同的尺寸下,使风机具备更高的流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100,所述风机100为离心式风机100,即,所述风机100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相互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风机100也可以是轴流式风机,具体不做任何限制。当然,所述风机100还可以包括其它配套零部件,例如电路板或控制器等等。然,此皆为现有技术,故于此不再赘述。为了描述清楚,以下说明书部分将对所述风机100的具体结构和组成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风机100包括壳体10、叶轮20和电机30,所述叶轮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中,所述电机30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中,且具有延伸至所述壳体10内并与所述叶轮20相连的电机轴31,所述电机轴31用于带动所述叶轮20在所述风机100中转动并产生气流。具体地,当所述风机100为离心式时,所述壳体10呈蜗壳状且开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其中,所述壳体10包括蜗壳上盖和蜗壳下盖,所述进风口101开设在所述蜗壳上盖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出风口102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叶轮20的转动平面内且垂直于所述壳体10的径向延伸方向,如此设置,使得所述风机100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相互垂直。
如图2所示,所述叶轮20包括上端盖21、扇叶22和下端盖23,其中,所述上端盖21靠近所述进风口101设置,所述下端盖23靠近所述电机30设置,所述扇叶22设置在所述上端盖21和所述下端盖23之间且所述扇叶22用于连接所述上端盖21和所述下端盖23,所述电机30设置在所述下端盖23背离所述扇叶22的一侧,所述电机30的电机轴31穿过所述下端盖23并与所述下端盖23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0通过驱动所述下端盖23转动以带动所述叶轮20转动。
如图3所示,所述扇叶22设有多个且间隔环绕设置,相邻所述扇叶22之间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第一风道201,所述第一风道201沿所述叶轮20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扇叶22可以呈板状,即在所述叶轮20的转动平面内的截面呈线形,如此,所述第一风道201也呈直线型,当然,所述扇叶22也可以呈曲面,即在转动平面内的截面呈弧形,如此,所述第一风道201对应呈弧形,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任何限制。
所述上端盖21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201连通的通孔211,所述通孔211与所述进风口101连通。所述壳体10中还设有环绕所述叶轮20设置的第二风道202,所述第二风道202与所述第一风道201位于同一平面。当所述叶轮20转动时,所述扇叶22在所述第二风道202处形成负压,使得气流依次经过所述进风口101、所述通孔211、所述第一风道201和所述第二风道202,并最后从所述出风口102流出。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进风口101开设在所述壳体10的上端,且所述进风口101的边缘处设有朝向所述叶轮20延伸的第一壁11,所述壳体10在环绕所述进风口101处部分凸起以形成第二壁12,所述第二壁12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壁11的外周,所述第二壁12的内径大于所述延伸壁213的内径。所述第一壁11的端部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所述进风口101倾斜且呈环形,使得所述进风口101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所述上端盖21朝向所述进风口101形成有第三壁212和延伸壁213,所述第三壁212与所述第一壁11在竖直方向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三壁212和所述延伸壁213均朝向所述进风口101延伸,所述第三壁212呈环形设置并围设以形成所述通孔211,所述延伸壁213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三壁212的外周。所述第三壁212与所述上端盖21之间形成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在所述第三壁212和所述上端盖21之间处处连续,且所述导向结构的截面呈弧形。
所述第一壁11和所述第二壁12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槽13,所述第一环形槽13环绕所述进风口101设置,所述第三壁212和所述延伸壁213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槽214,所述第二环形槽214环绕所述通孔211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环形槽13和所述第二环形槽214错位设置,即,所述延伸壁213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环形槽13中,所述第一壁11朝向所述第二环形槽214延伸,相当于所述第一壁11环绕所述第三壁212设置,所述延伸壁213环绕所述第一壁11设置,所述第二壁12环绕所述延伸壁213设置。并且,所述延伸壁213与所述第一壁11在竖直方向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依次减弱流经所述叶轮20和所述壳体10之间的气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相同的尺寸下,使风机100具备更高的流量和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叶轮和电机,所述叶轮收容在所述壳体中并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经由所述叶轮相连通,所述叶轮包括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的上端盖,所述上端盖设有朝向所述进风口突伸的延伸壁,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朝向所述上端盖突伸的第一壁,所述延伸壁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壁的外周,所述延伸壁与所述第一壁在竖直方向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环绕所述进风口设置的第二壁,所述第二壁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壁的外周,且所述第二壁的内径大于所述延伸壁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环绕所述进风口设置,且所述延伸壁部分突伸入所述第一环形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的端部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所述进风口倾斜,使得所述进风口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还包括扇叶和下端盖组成,所述扇叶用于连接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相邻所述扇叶之间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第一风道,所述上端盖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朝向所述进风口形成有第三壁,所述第三壁呈环形设置并围设以形成所述通孔,所述延伸壁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三壁的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壁与所述第一壁在竖直方向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壁与所述延伸壁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第二环形槽突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还设有环绕所述叶轮设置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位于同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延伸至所述壳体中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与所述下端盖固定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叶轮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12174.0U CN218882567U (zh) | 2022-12-09 | 2022-12-09 | 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12174.0U CN218882567U (zh) | 2022-12-09 | 2022-12-09 | 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82567U true CN218882567U (zh) | 2023-04-18 |
Family
ID=85955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312174.0U Active CN218882567U (zh) | 2022-12-09 | 2022-12-09 | 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82567U (zh) |
-
2022
- 2022-12-09 CN CN202223312174.0U patent/CN2188825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026997B1 (en) | Shroud arrangement for engine cooling fan | |
US7267526B2 (en) | Heat-dissipating device | |
JP4099458B2 (ja) | 静翼を含む遠心ファン | |
EP1016790A3 (en) | Stator or axial flow fan | |
US20070201976A1 (en) | Impeller Of Multiblade Fan And Multiblade Fan Having The Same | |
CN209743196U (zh) | 斜流式通风机 | |
JP3700217B2 (ja) | 遠心式送風機 | |
US8029237B2 (en) | Centrifugal fan and housing thereof | |
KR0180742B1 (ko) | 전기청소기 및 전기청소기에 사용되는 송풍기 어셈블리와 임펠러 | |
JP6019391B2 (ja) | 遠心送風機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衣類乾燥機 | |
JP2010124534A (ja) | 電動機用斜流ファンと該斜流ファンを備えた電動機 | |
CN101446302B (zh) | 扇框具有导流静叶的风扇 | |
CN218882567U (zh) | 具备风挡结构的风机 | |
JP4519734B2 (ja) | 回転翼車及びプロペラファン | |
US20050095126A1 (en) | Centrifugal fan and housing thereof | |
JP2956317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0886708A (zh) | 后倾式静音风机 | |
JP4727425B2 (ja) | 遠心型羽根車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クリーンシステム | |
CN113074139B (zh) |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 |
CN212297015U (zh) | 扇叶结构 | |
CN1699760A (zh) | 轴流风扇的进风构造 | |
JP2007092671A (ja) | 送風機 | |
CN217002349U (zh) | 风机 | |
CN209586785U (zh) | 一种离心式风机 | |
JP6588999B2 (ja) | 遠心式ファ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