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2254U - 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2254U
CN218882254U CN202223605043.1U CN202223605043U CN218882254U CN 218882254 U CN218882254 U CN 218882254U CN 202223605043 U CN202223605043 U CN 202223605043U CN 218882254 U CN218882254 U CN 218882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horizontal direction
end wall
rods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50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雄
张宝平
宋鹏杰
袁悦
胡立正
吕永军
王青山
刘晓光
霍选
刘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50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2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2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2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模板结构、支撑架和斜撑管,其中,模板结构包括第一模板、混凝土中板和两个侧模板;两个侧模板和第一模板围成支撑腔,支撑腔的内壁设置沿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方木和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主楞;支撑架包括多个横杆和多个的立杆,任意相邻的两个立杆之间设置有横杆,靠近两个侧模板的横杆与主楞抵接,靠近第一模板的横杆与主楞抵接;斜撑管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且倾斜设置,且斜撑管的上端与第一模板抵接,下端与地面抵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地面抵接的斜撑杆对第一模板提供一个额外的沿第二水平方向的支撑力,增加了第一模板的支撑加固强度,防止第一模板炸模。

Description

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其中交通隧道主要为地铁工程,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盾构工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相关设计中,盾构机的始发及到达是其关键环节,为满足盾构机的始发及吊出,需在盾构区间端头设盾构井,盾构井的建设需要进行模板支模后浇筑形成。
现有的模板支模的支撑结构,由于盾构井的端墙位于隧道的末端,因此隧道的左右两侧的端墙模板可以对撑,其强度足够,但位于隧道端部的盾构井端墙模板相对的一侧为空洞,只能临时支起混凝土中板进行支撑,无法对撑,因此其隧道端部的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容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炸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模板支撑结构在盾构井的端墙模板处支撑强度不足,容易炸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
模板结构,所述模板结构包括第一模板、混凝土中板和两个侧模板,两个所述侧模板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侧模板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混凝土中板沿第二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混凝土中板均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两个所述侧模板和所述第一模板围成支撑腔,两个所述侧模板和所述第一模板均用于与所述端墙抵接,所述支撑腔的内壁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沿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方木,所述加强结构背离所述支撑腔的内壁的一侧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主楞;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横杆和多个竖直设置的立杆,多个所述立杆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及所述第二水平方向阵列设置在所述支撑腔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杆之间设置有所述横杆,靠近两个所述侧模板的所述横杆与两个所述侧模板上的所述主楞抵接,靠近所述第一模板的所述横杆与所述第一模板上的所述主楞抵接,靠近所述混凝土中板的所述横杆与所述混凝土中板抵接;
斜撑管,所述斜撑管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且朝上倾斜设置,且所述斜撑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模板抵接,下端与地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板背离所述端墙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平托,每个所述平托对应与一个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横杆抵接。
优选地,所述平托包括连接杆和抵接板,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横杆为第二横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板连接,所述抵接板用于与所述第一模板上的所述主楞抵接,所述斜撑管与所述抵接板背离所述主楞的一侧抵接。
优选地,所述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加强杆和的多个斜撑管组,多个所述斜撑管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斜撑管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斜撑管,所述加强杆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斜撑管组的所有所述斜撑管连接,多个所述加强杆沿所述斜撑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强杆与所述斜撑管通过螺旋扣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杆通过十字扣件与所述立杆连接,且所述横杆的端部外露于对应的所述十字扣件且外露长度为8cm~12cm。
优选地,所述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顶撑杆,各所述顶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可调节顶托,所述顶撑杆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并与对应的所述立杆连接,所述可调节顶托与对应的所述侧模板上的所述主楞抵接。
优选地,所述顶撑杆为空心管,所述可调节顶托包括螺杆、卡块和顶板,所述螺杆用于与伸入所述顶撑杆内腔,所述卡块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并用于与所述顶撑杆抵接,所述顶板与对应的所述侧模板抵接,通过旋转所述卡块使所述顶撑杆远离所述顶板以使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模板抵紧。
优选地,所述斜撑管采用Φ48.3×3.22mm钢管。
优选地,所述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下压块,所述下压块与两个所述侧模板及所述第一模板的顶部抵紧;和/或,
两个所述侧模板及所述第一模板的底部均焊接有与地面连接的连接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模板的外侧设置沿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木方和沿横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主楞,主楞与木方相互垂直,以对模板进行加固,防止炸模,同时通过在所述支撑腔内设置支撑架,支撑架由阵列设置的立杆和连接在任意相邻的两个立杆之间的横杆组成,通过立杆和横杆的相互支撑,通过横杆对两个侧模板和第一模板进行支撑,同时由于第一模板无法对撑,设置与地面抵接的斜撑杆与第一模板上的主楞抵接,对第一模板提供一个额外的沿第二水平方向的支撑力,增加了第一模板的支撑加固强度,防止第一模板炸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的可调节顶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403018449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和图2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和图2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1。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1,所述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模板结构10、支撑架40和斜撑管50,其中,所述模板结构10包括第一模板11、混凝土中板12和两个侧模板13,两个所述侧模板13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侧模板13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模板11和所述混凝土中板12沿第二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模板11和所述混凝土中板12均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两个所述侧模板13和所述第一模板11围成支撑腔14,两个所述侧模板13和所述第一模板11均用于与所述端墙抵接,所述支撑腔14的内壁设置有加强结构20,所述加强结构20包括沿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方木21,所述加强结构20背离所述支撑腔14的内壁的一侧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主楞30;所述支撑架40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横杆41和多个竖直设置的立杆42,多个所述立杆42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及所述第二水平方向阵列设置在所述支撑腔14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杆42之间设置有所述横杆41,靠近两个所述侧模板13的所述横杆41与两个所述侧模板13上的所述主楞30抵接,靠近所述第一模板11的所述横杆41与所述第一模板11上的所述主楞30抵接,靠近所述混凝土中板12的所述横杆41与所述混凝土中板12抵接;斜撑管50,所述斜撑管50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且朝上倾斜设置,且所述斜撑管5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模板11抵接,下端与地面抵接。
可以理解地,第一水平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二水平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一模板11在后侧,两个侧模板13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模板的外侧设置沿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木方和沿横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主楞30,主楞30与木方相互垂直,以对模板进行加固,防止炸模,同时通过在所述支撑腔14内设置支撑架40,支撑架40由阵列设置的立杆42和连接在任意相邻的两个立杆42之间的横杆41组成,通过立杆42和横杆41的相互支撑,通过横杆41对两个侧模板13和第一模板11进行支撑,同时由于第一模板11无法对撑,设置与地面抵接的斜撑杆与第一模板11上的主楞30抵接,对第一模板11提供一个额外的沿第二水平方向的支撑力,增加了第一模板11的支撑加固强度,防止第一模板11炸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板11背离所述端墙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平托111,每个所述平托111对应与一个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横杆40抵接。通过在第一模板11上设置平托111,通过平托111与第二横杆43抵接,增加第二横杆43与第一模板1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其支撑的稳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平托111包括连接杆112和抵接板113,所述连接杆112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横杆41为第二横杆43,所述连接杆1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43连接,所述连接杆112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板113连接,所述抵接板113用于与所述第一模板11上的所述主楞30抵接,所述斜撑管50与所述抵接板113背离所述主楞30的一侧抵接。抵接板113上形成有用于供主楞30伸入的限位槽,通过设置抵接板113与第一模板11上的主楞30抵接,主楞30伸入限位槽,增大了接触面积,同时限位槽对主楞30限位,防止平托111偏移,进一步地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加强杆51和的多个斜撑管50组,多个所述斜撑管50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斜撑管50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斜撑管50,所述加强杆51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斜撑管50组的所有所述斜撑管50连接,多个所述加强杆51沿所述斜撑管5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斜撑管50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可以根据具体地地质情况增加或减少斜撑管50组的数量,斜撑管50组包括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斜撑管50,再通过加强杆51连接对应的斜撑管50组内的所有斜撑管50,从而提高斜撑管50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对第一模板11支撑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杆51与所述斜撑管50通过螺旋扣件连接。螺旋扣件弹力好,且连接紧密,装卸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连接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杆41通过十字扣件与所述立杆42连接,且所述横杆41的端部外露于对应的所述十字扣件且外露长度为8cm~12cm。横杆41的端部外露于十字扣件8cm~12cm时,可以防止横杆41因偏移导致脱落,同时不影响其他结构的装配,从而提高支撑架40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顶撑杆60,各所述顶撑杆60的两端均设置有可调节顶托61,所述顶撑杆60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并与对应的所述立杆42连接,各所述顶撑杆60通过两个所述可调节顶托61与对应的所述侧模板13上的主楞30抵接。顶撑杆60的两端通过可调节顶托61与两个侧模板13上的主楞30顶紧,从而使得两个侧模板13对撑,可以理解地,顶撑杆60与其延伸路径上经过的立杆42连接,可调节顶托61与其对的主楞30抵接,且一个主楞30对应多个可调节顶托61,从而提高对撑的强度。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撑杆60为空心管,所述可调节顶托61包括螺杆611、卡块612和顶板613,所述螺杆611用于与伸入所述顶撑杆60内腔,所述卡块612与所述螺杆611螺纹配合并用于与所述顶撑杆60抵接,所述顶板613与对应的所述侧模板13抵接,通过旋转所述卡块612使所述顶撑杆60远离所述顶板613以使所述顶板613与所述侧模板13抵紧。使用时,先将可调节顶托61的螺杆611伸入顶撑杆60内,将顶撑杆60伸入支撑腔14内,将顶板613与侧模板13上的主楞30抵接,然后调节卡块612使得顶撑杆60朝远离侧模板13的方向移动,直至顶撑杆60的两端与两个侧模板13顶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斜撑管50采用Φ48.3×3.22mm钢管。采用外径48.3mm,壁厚3.22mm的钢管,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减少材料的需求,从而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下压块(图未示),所述下压块与所述两个所述侧模板13及所述第一模板11的顶部抵紧;在另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模板13及所述第一模板11的底部均焊接有与地面连接的连接筋(图未示)。通过在两个所述侧模板13及所述第一模板11的顶部设置下压块或底部设置连接筋,对两个所述侧模板13及所述第一模板11进行竖向限位,防止在灌注过程中模板上移,提高对模板支撑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板结构,所述模板结构包括第一模板、混凝土中板和两个侧模板,两个所述侧模板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侧模板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混凝土中板沿第二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混凝土中板均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两个所述侧模板和所述第一模板围成支撑腔,两个所述侧模板和所述第一模板均用于与所述端墙抵接,所述支撑腔的内壁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沿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方木,所述加强结构背离所述支撑腔的内壁的一侧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主楞;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横杆和多个竖直设置的立杆,多个所述立杆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及所述第二水平方向阵列设置在所述支撑腔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杆之间设置有所述横杆,靠近两个所述侧模板的所述横杆与两个所述侧模板上的所述主楞抵接,靠近所述第一模板的所述横杆与所述第一模板上的所述主楞抵接,靠近所述混凝土中板的所述横杆与所述混凝土中板抵接;
斜撑管,所述斜撑管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且朝上倾斜设置,所述斜撑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模板抵接,下端与地面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背离所述端墙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平托,每个所述平托对应与一个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横杆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托包括连接杆和抵接板,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横杆为第二横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板连接,所述抵接板用于与所述第一模板上的所述主楞抵接,所述斜撑管与所述抵接板背离所述主楞的一侧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加强杆和的多个斜撑管组,多个所述斜撑管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斜撑管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斜撑管,所述加强杆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与对应的一个所述斜撑管组的所有所述斜撑管连接,多个所述加强杆沿所述斜撑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与所述斜撑管通过螺旋扣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通过十字扣件与所述立杆连接,且所述横杆的端部外露于对应的所述十字扣件且外露长度为8cm~12cm。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顶撑杆,各所述顶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可调节顶托,所述顶撑杆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并与对应的所述立杆连接,所述可调节顶托与对应的所述侧模板上的所述主楞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杆为空心管,所述可调节顶托包括螺杆、卡块和顶板,所述螺杆用于与伸入所述顶撑杆内腔,所述卡块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并用于与所述顶撑杆抵接,所述顶板与对应的所述侧模板抵接,通过旋转所述卡块使所述顶撑杆远离所述顶板以使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模板抵紧。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管采用Φ48.3×3.22mm钢管。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下压块,所述下压块与两个所述侧模板及所述第一模板的顶部抵紧;和/或,
两个所述侧模板及所述第一模板的底部均焊接有与地面连接的连接筋。
CN202223605043.1U 2022-12-30 2022-12-30 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 Active CN218882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5043.1U CN218882254U (zh) 2022-12-30 2022-12-30 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5043.1U CN218882254U (zh) 2022-12-30 2022-12-30 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2254U true CN218882254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8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5043.1U Active CN218882254U (zh) 2022-12-30 2022-12-30 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2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25597A (zh) 混凝土筒仓顶部环梁施工平台搭设结构以及搭设方法
CN111364508A (zh) 一种大型地下综合管廊无外模墙板内支撑加固方法
CN103603494B (zh) 一种超薄钢桁架斜墙施工方法及模板结构
CN206693612U (zh) 一种生土夯土墙用u型抗变柱和滑槽模板系统
CN110630016A (zh) 一种可调节建筑模架
CN218882254U (zh) 盾构井端墙的模板支撑结构
CN212129218U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单面支模系统
CN106049531B (zh) 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施工方法
CN110952774A (zh) 大跨度梁支撑体系搭设方法及系统
CN216340912U (zh) 一种基础底板高低跨单侧模板支设结构
CN110552353A (zh) 一种基于软土地区的钢板桩基坑支护内撑装置及安装方法
CN108571163A (zh) 一种生土夯土墙用u型抗变柱和滑槽模板系统
CN214464175U (zh) 一种组装式盾构/tbm整机空推反力装置
CN105544966A (zh) 一种大角度饰面清水斜墙的模板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5168122U (zh) 一种用于空间扭转曲面墙体的建筑支架
CN218843124U (zh) 一种肥槽回填支撑结构
CN112196260A (zh) 一种洋房外檐异形混凝土结构的装配型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6436773B (zh) 一种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
CN215830006U (zh) 一种女儿墙模板支护结构
CN212002234U (zh) 一种水泵房墙身施工用模板
CN212026334U (zh) 一种大型地下综合管廊无外模墙板内支撑加固墙体
CN213510649U (zh) 一种用于支撑浅埋暗挖拱形板模板的模板支架
CN214169617U (zh) 一种预制模块建筑天花板与外墙连接结构
CN217782795U (zh) 圆管涵预制施工用安全操作平台
CN220395024U (zh) 一种女儿墙钢筋桁架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