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1609U - 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1609U
CN218881609U CN202320007605.8U CN202320007605U CN218881609U CN 218881609 U CN218881609 U CN 218881609U CN 202320007605 U CN202320007605 U CN 202320007605U CN 218881609 U CN218881609 U CN 218881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ull rod
transverse
vertical
formwork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076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光旭
蒋文勇
刘春雨
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076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1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1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1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由若干支模架拼接而成,所述支模架包括竖向杆,所述竖向杆的外侧底部设有横向杆,所述竖向杆与所述横向杆之间设有压脚杆和斜向杆;所述压脚杆与所述斜向杆之间设有拉杆,所述拉杆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第三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压脚杆与预埋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花篮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花篮螺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拉杆和第二花篮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二花篮螺栓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拉杆相连接,所述第二拉杆和所述第三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斜向杆的下部和上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施工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便于运输,成本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侧支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
背景技术
单面模板支撑体系是指浇筑混凝土时一面支模的施工方法,区别于双面支模受力体系,由于不是对称受力,主要利用已完成的结构与模架形成自稳,因此,对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式更加复杂。实际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三角定型型钢支撑架,辅以预埋件与既有结构固结,能够平衡较大的混凝土侧压力。但这种结构所用型材耗用量大,自重大,占用空间大,搬运困难,对不同层高适应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由若干支模架拼接而成,所述支模架包括竖向杆,所述竖向杆的外侧底部设有横向杆,所述竖向杆与所述横向杆之间设有压脚杆和斜向杆,所述压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杆的底部和所述横向杆的内侧部固定连接,所述斜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杆的顶部和所述横向杆的外侧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压脚杆与所述斜向杆之间设有拉杆,所述拉杆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第三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压脚杆与预埋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花篮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花篮螺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拉杆和第二花篮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二花篮螺栓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拉杆相连接,所述第二拉杆和所述第三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斜向杆的下部和上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竖向杆与所述斜向杆的外侧面均设有数个短钢管,相邻所述支模架之间通过所述短钢管和钢管扣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竖向杆的顶部和所述横向杆的外侧部均设有数个调幅耳板,所述斜向杆的两端均与所述调幅耳板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压脚杆通过紧固螺母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拉杆和所述第三拉杆的另一端均设有带孔耳板,所述带孔耳板与所述斜向杆通过销轴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竖向杆与所述横向杆均采用内卷边槽钢制成,所述斜向杆采用双拼内卷边槽钢制成。
优选地,所述压脚杆采用槽钢制成,且所述压脚杆与所述横向杆之间的内夹角为45度。
优选地,所述预埋件为L形套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对传统三角型钢支撑架进行了优化,弱化竖向杆、水平杆,强化了主承力件斜向杆,用花篮紧固螺栓替代内部型钢桁架,实现支撑架自重减量化率达40%以上。由于内部采用柔性花篮螺杆实现紧固,利用竖向杆、横向杆上的调幅耳板调节即可改变斜向杆角度以实现稳定受力体系,因此,仅配置不同高度的竖向杆即可满足不同层高要求,最大限度实现构件标准化,自适应能力更强,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此外,主要构件之间主要通过螺栓连接,拼接方便,单个构建重量轻,占用空间小(全部为杆件形式),材料运输便捷,施工更加安全高效。该单侧模板支撑体系对施工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便于运输,成本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向杆;2、横向杆;3、压脚杆;4、斜向杆;5、调幅耳板;6、短钢管;7、第一拉杆;8、第二拉杆;9、第三拉杆;10、L形套管;11、第一花篮螺栓;12、第二花篮螺栓;13、带孔耳板;14、竖向定位钢筋;15、石材;16、横向定位杆;17、模板;18、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如图1所示,由若干支模架拼接而成,所述支模架包括竖向杆1,竖向杆1的外侧底部设有横向杆2,竖向杆1与横向杆2之间设有压脚杆3和斜向杆4,竖向杆1与横向杆2均采用内卷边槽钢制成,压脚杆3和斜向杆4均采用背靠背的双拼内卷边槽钢制成,所述内卷边槽钢为100*50*20mm,厚度根据受力情况可选择2.5或者3mm。
压脚杆3的两端分别与竖向杆1的底部和横向杆2的内侧部固定连接,且压脚杆3与竖向杆1和横向杆2之间的内夹角均为45度,用以压紧竖向杆1和横向杆2。斜向杆4的两端分别与竖向杆1的顶部和横向杆2的外侧部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竖向杆1的顶部和横向杆2的外侧部均设有数个调幅耳板5,调幅耳板5的间隔为300mm,斜向杆4的两端加工为圆头,圆头的中间设置螺栓孔,与竖向杆1和横向杆2上的调幅耳板5采用螺栓连接,考虑剪力墙顶部混凝土侧压力小的特点,调幅耳板5的上端为悬臂段,最大限度的优化支模架受力,减小型材用量,从而增强支模架的自适应能力。
竖向杆1与斜向杆4的外侧面均焊接有数个均匀分布的短钢管6,短钢管6的长度为300mm,间隔1m,用于利用钢管扣件通过竖向杆1与斜向杆4上的短钢管6将各个支模架连接为整体。
进一步地,压脚杆3与斜向杆4之间设有拉杆,所述拉杆包括第一拉杆7、第二拉杆8和第三拉杆9,均采用20mm圆钢制成,第一拉杆7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圆环,第二拉杆8和第三拉杆9均为一端设置圆环,另一端设置带孔耳板,第一拉杆7的一端贯穿压脚杆3与预埋的L形套管10螺纹连接,在L形套管10的内部设置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且第一拉杆7与压脚杆3通过紧固螺母紧固连接,第一拉杆7的另一端通过圆环与第一花篮螺栓11相连接,第一花篮螺栓1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拉杆8的圆环和第二花篮螺栓12相连接,第二花篮螺栓12的另一端与第三拉杆9的圆环相连接,第二拉杆8和第三拉杆9的另一端通过带孔耳板13分别与斜向杆4的下部和上部相连接,在斜向杆4的1/3和2/3处设置销轴,带孔耳板13与斜向杆4通过销轴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如下:
S1、对建筑图及与其相关的结构图在尺寸、坐标、标高和设计说明等方面认真核对,结合主体结构及其模架体系对单侧支模架的排布进行深化设计。
S2、下层结构钢筋安装时预埋底部的竖向定位钢筋14及L形套管10,并在石材15上植筋安装竖向杆1顶部的横向定位杆16。下层结构混凝土强度达1.2N/mm²进行单侧支模架安装。
S3、模板17采用木模板或定型钢模,具体结合剪力墙设计和施工情况进行选择。模板17的安装必须保证位置准确,立面垂直。为防墙根漏浆而出现烂根,在紧贴模板根部的采用钉木条封堵。
S4、在模板17的外侧安装支模架时,竖向杆1先用顶部的横向定位杆16通过紧固螺母进行临时固定,紧固螺母安装于模板17的内侧,在顶部的横向定位杆16上位于模板内侧安装紧固螺帽,结合底部的竖向定位钢筋14,可以控制剪力墙结构尺寸,再依次安装横向杆2、斜向杆4以及各拉杆。通过竖向杆1和横向杆2上的调幅耳板5调节斜向杆4的倾斜角度,倾斜角随墙高增加而增大,并应控制在45度-60度。拉杆安装后,先对支模架进行初步固定,形成整体,再安装压脚杆3,并通过紧固螺帽和L形套管10固定第一拉杆7。
S5、对支模架进行检查,最后进行精调,通过花篮螺杆、拉杆、横向定位杆16对支模架进行校核,单榀支模架间距450mm,彼此之间采用48*3.5普管+直角扣件与短钢管6连接,将各个支模架固结为整体,提高单侧支模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支模架间的钢管扣件需要结合剪力墙的平面线性设置成不同长度,以适应不同曲率的墙体。
S6、浇筑前对模板17浇筑湿润,模板17设置清扫口,清除杂物和积水后封闭。
S7、混凝土18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混凝土18浇筑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次浇筑高度不超过500mm。浇筑过程中,必须设置木工,钢筋工观察,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浇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由若干支模架拼接而成,所述支模架包括竖向杆,所述竖向杆的外侧底部设有横向杆,所述竖向杆与所述横向杆之间设有压脚杆和斜向杆,所述压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杆的底部和所述横向杆的内侧部固定连接,所述斜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杆的顶部和所述横向杆的外侧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压脚杆与所述斜向杆之间设有拉杆,所述拉杆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第三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压脚杆与预埋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花篮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花篮螺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拉杆和第二花篮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二花篮螺栓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拉杆相连接,所述第二拉杆和所述第三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斜向杆的下部和上部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杆与所述斜向杆的外侧面均设有数个短钢管,相邻所述支模架之间通过所述短钢管和钢管扣件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杆的顶部和所述横向杆的外侧部均设有数个调幅耳板,所述斜向杆的两端均与所述调幅耳板螺栓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压脚杆通过紧固螺母紧固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杆和所述第三拉杆的另一端均设有带孔耳板,所述带孔耳板与所述斜向杆通过销轴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杆与所述横向杆均采用内卷边槽钢制成,所述斜向杆采用双拼内卷边槽钢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杆采用槽钢制成,且所述压脚杆与所述横向杆之间的内夹角为45度。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为L形套管。
CN202320007605.8U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 Active CN218881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7605.8U CN218881609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7605.8U CN218881609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1609U true CN218881609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4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07605.8U Active CN218881609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1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17346U (zh) 后浇带悬吊支模结构
CN204626960U (zh) 大截面劲性钢骨柱钢桁架模板
CN205935675U (zh) 型钢混凝土结构模板套筒螺杆拉结构造
CN107053440A (zh) 一种预制板梁台座制作方法
CN103510469A (zh) 一种制造薄壁空心墩的施工方法
CN106042173A (zh) 桥梁生产系统
CN111705747A (zh) 一种河道挡墙用滑动模板组件
CN209261237U (zh) 一种预制墙板夹持装置
CN218881609U (zh) 一种三段铰式单侧支模体系
CN202831617U (zh) 一种大型整体式钢模板
CN204370797U (zh) 一种混凝土楼板施工用模板装置及其支撑组件
CN104912322B (zh) 塑料模板早拆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3114883U (zh) 一种基于倒梯形状排水沟的混凝土浇筑用工装
CN211285276U (zh) 装配式连续刚构0#块托架
CN20905342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支模体系
CN208023970U (zh) 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
CN207295716U (zh) 一种悬臂组合式钢模板
CN206245590U (zh) 设有加固门洞的混凝土内墙板
CN110919825A (zh) 一种用于板类预制构件流水线施工的大模台模具
CN112523503A (zh) 一种混凝土箱梁内模免拆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6917012U (zh) 装配式混凝土内墙板构筑组件
CN218541512U (zh) 一种可调节梁模板加固装置
CN217782591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钢筋网支撑吊架
CN217781770U (zh) 一种控制桥梁拱圈弧度线型效果的装置
CN210263917U (zh) 一种混凝土仓顶锥壳与仓顶室钢模板一体化支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