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0041U - 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0041U
CN218880041U CN202320117606.8U CN202320117606U CN218880041U CN 218880041 U CN218880041 U CN 218880041U CN 202320117606 U CN202320117606 U CN 202320117606U CN 218880041 U CN218880041 U CN 218880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ir outlet
film roll
air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76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世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m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m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m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m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76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0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0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0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涉及真空镀膜技术领域;包括第二管道、风机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管道;所述的风机安装在第一管道内,将第一管道分隔为出风腔和回风腔,出风腔上设置有惰性气体入口,通过风机将惰性气体从出风腔的出风口处吹出,所述的回风腔上设置有出气口;薄膜卷的一端伸入出风腔的出风口内,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管道的回风腔相连通,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位于出风腔的出风口内或位于薄膜卷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对薄膜卷上气体进行收集,并将收集的气体转移至所述的回风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的薄膜进行降温和防氧化。

Description

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镀膜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
背景技术
在基膜的两侧面通过真空蒸发的方式进行镀膜可以得到复合铝箔。通常情况下,需要镀很多次才可以得到产品。
薄膜卷从放卷经过镀膜单元镀膜到收卷,为一次镀膜。一次镀膜完成后,需要打开真空腔室将收卷的薄膜卷取出冷却,并等待下一次镀膜时,再放进真空蒸发镀膜腔室。薄膜卷自燃冷却较慢,并且取出的复合铝箔薄膜卷被暴露在空气中时,极易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能够对薄膜卷上的薄膜进行降温和防氧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第二管道、风机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管道;
所述的风机安装在第一管道内,将第一管道分隔为出风腔和回风腔,出风腔上设置有惰性气体入口,通过风机将惰性气体从出风腔的出风口处吹出;
薄膜卷的一端伸入出风腔的出风口内,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管道的回风腔相连通,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位于出风腔的出风口内或位于薄膜卷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对薄膜卷上气体进行收集,并将收集的气体转移至所述的回风腔。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第一管道由相连接的硬质管道和软质管道组成,所述的风机设置于硬质管道内,所述出风口位于软质管道的一端。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软质管道的出风口非密封地固定在薄膜卷的一端。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插入软质管道的出风口中时,所述降温防氧化工具包括有对称设置在薄膜卷两端的两个第一管道和两个第二管道,且薄膜卷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第一管道的出风腔的出风口内。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回风腔上设置有出气口。
上述的结构中,当所述的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位于薄膜卷的另一端时,所述降温防氧化工具还包括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由相连接的硬质管道和软质管道组成,薄膜卷的另一端伸入第三管道的软质管道内,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则与第三管道的硬质管道相连通;
所述第三管道的硬质管道上还设置有出气口。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风机上安装有第一锥形导流罩,且第一锥形导流罩位于风机与出风腔的出风口之间,通过第一锥形导流罩对吹入薄膜卷的惰性气体进行导向。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第三管道内设置有第二锥形导流罩,且第二锥形导流罩位于软质管道与第三管道的出气口之间,通过第二锥形导流罩将薄膜卷的卷芯出来的气流堵住,并将其分散至卷芯的四周。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第三管道的硬质管道内还设置有回风风机,且该回风风机位于第三管道出气口与第二锥形导流罩之间。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薄膜卷的内部具有气涨轴,卷芯套在气涨轴上,薄膜卷即为缠绕于卷芯上的隔膜;所述薄膜卷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惰性气体入口向出风腔内通入氮气,在风机作用下,氮气被吹至薄膜卷的端部,通过气体的快速流动,实现对薄膜卷的降温;并且氮气不和薄膜卷发生反应,可以将薄膜卷内残留的空气进行置换,从而避免薄膜发生氧化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的第一实施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的第三实施例图。
图中:第一管道10、出风腔101、回风腔102、惰性气体入口103、出气口104、硬质管道105、软质管道106、第二管道20、风机30、第一支撑座40、薄膜卷50、气涨轴501、卷芯502、第二支撑座60、第三管道70、硬质管道701、软质管道702、第一锥形导流罩80、第二锥形导流罩90、回风风机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包括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20以及风机30,所述的风机30安装在第一管道10内,将第一管道10分隔为出风腔101和回风腔102,出风腔101上设置有惰性气体入口103,通过惰性气体入口103向出风腔101内通入惰性气体,本实施例中,该惰性气体为氮气;通过风机30将氮气从出风腔101的出风口处吹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管道10由相连接的硬质管道105和软质管道106组成,所述的风机30设置于硬质管道105内,所述出风口位于软质管道106的一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风机30设置在硬质管道105中,但风机30并不作为硬质管道105和软质管道106的分界点;如图1所示,风机30在硬质管道105中将第一管道10的内腔分为出风腔101和回风腔102。另外,第一管道1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座40。
进一步的,薄膜卷50的一端伸入出风腔101的出风口内,所述第二管道20的一端与第一管道10的回风腔102相连通,第二管道20的另一端位于出风腔101的出风口内,通过第二管道20对薄膜卷50上气体进行收集,并将收集的气体转移至所述的回风腔102。本实施例中,软质管道106的出风口非密封地固定在薄膜卷50的一端,例如,通过橡皮筋将软质管道106的出风口固定在薄膜卷50上,这种非密封连接方式,可以认为是第一管道10和第二管道20形成的循环通道具有了排气口。由于将第二管道20的另一端伸入软质管道106的出风口内,可以对薄膜卷50的端部置换的气体进行收集。另外,第二管道20位于第一管道10的上方位置,由于热空气上升,第二管道20能够实现对热空气更好的收集;收集的热空气通过第二管道20送入回风腔102内,并通过回风腔102上设置的出气口104排出。
上述的实施例中,薄膜卷50的内部具有气涨轴501,卷芯502套在气涨轴501上,薄膜卷50即为缠绕于卷芯502上的隔膜;真空镀膜设备的收卷端收卷时,将一个卷芯502套设在气涨轴501上,实现收卷;气涨轴501将卷芯502堵住后,氮气无法从薄膜卷上通过。所述薄膜卷50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座60,通过第二支撑座60实现对薄膜卷50的支撑。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薄膜卷50旋转,必定还需要设置能够驱动薄膜卷50转动的动力装置,这部分结构属于现有技术中已经成熟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薄膜卷50的另一端也同样的设置有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20以及风机30,薄膜卷50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第一管道10的出风腔101的出风口内;由于与上述的结构完全相同,本实施例中则不再对薄膜卷50另一端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上述的结构,我们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通过惰性气体入口103向出风腔101内通入氮气,在风机30作用下,氮气被吹至薄膜卷50的端部,通过气体的快速流动,实现对薄膜卷50的降温;并且氮气不和薄膜卷50发生反应,氮气从薄膜卷50内通过时,可以将薄膜卷50内残留的空气进行置换,从而避免薄膜发生氧化反应。
实施例2
参照图2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管道20的另一端位于薄膜卷的另一端。此时,结合图2所示,降温防氧化工具还包括第三管道70,第三管道70由相连接的硬质管道701和软质管道702组成,薄膜卷50的另一端伸入第三管道70的软质管道702内,第二管道20的另一端则与第三管道70的硬质管道701相连通;所述第三管道70的硬质管道701上还设置有出气口104。另外,本实施例中,薄膜卷内未设置气涨轴,氮气可以从薄膜卷中间的卷芯中通过。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参照图2所示,薄膜卷50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管道10的软质管道106和第三管道70的软质管道702内。通过这种结构,氮气被吹至薄膜卷50的端部,通过气体的快速流动,实现对薄膜卷50的降温;氮气从薄膜卷的卷芯中通过,进入第三管道70内,第二管道20实现气体的循环,第三管道70上的出气口104能够实现对于气体的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30上安装有第一锥形导流罩80,且第一锥形导流罩80位于风机30与出风腔101的出风口之间,通过第一锥形导流罩80对吹入薄膜卷50的惰性气体进行导向。第一锥形导流罩80呈漏斗状,其尖端的部位朝向风机,通过第一锥形导流罩80的设计,可以避免氮气直接被吹进卷芯502口中,将氮气导流至薄膜的端面方向,使氮气进入薄膜卷50的相邻的薄膜之间,从而提高对薄膜的降温效果;同样的,通过氮气置换位于薄膜卷50端面的空气,避免薄膜卷50端面被氧化。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管道70内设置有第二锥形导流罩90,且第二锥形导流罩90位于软质管道106与第三管道70的出气口104之间;并且,第二锥形导流罩90的结构与第一锥形导流罩80的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中第二锥形导流罩90的方向与第一锥形导流罩80的方向相反,其尖端的部位朝向第三管道70的出气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薄膜卷50的卷芯502出来的气流堵住,并将其分散至卷芯502的四周,对其进行降温,置换位于薄膜卷50端面的空气。
实施例3
参照图3所示,为实用新型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管道70的硬质管道105内还设置有回风风机100,且该回风风机100位于第三管道70出气口104与第二锥形导流罩90之间。回风风机100能够加速第三管道70内气体的流动速度,进一步的提升对薄膜卷50的降温效果。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管道、风机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管道;
所述的风机安装在第一管道内,将第一管道分隔为出风腔和回风腔,出风腔上设置有惰性气体入口,通过风机将惰性气体从出风腔的出风口处吹出;
薄膜卷的一端伸入出风腔的出风口内,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管道的回风腔相连通,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位于出风腔的出风口内或位于薄膜卷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对薄膜卷上气体进行收集,并将收集的气体转移至所述的回风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道由相连接的硬质管道和软质管道组成,所述的风机设置于硬质管道内,所述出风口位于软质管道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质管道的出风口非密封地固定在薄膜卷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插入软质管道的出风口中时,所述降温防氧化工具包括有对称设置在薄膜卷两端的两个第一管道和两个第二管道,且薄膜卷的两端分别分别伸入两个第一管道的出风腔的出风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风腔上设置有出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位于薄膜卷的另一端时,所述降温防氧化工具还包括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由相连接的硬质管道和软质管道组成,薄膜卷的另一端伸入第三管道的软质管道内,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则与第三管道的硬质管道相连通;
所述第三管道的硬质管道上还设置有出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上安装有第一锥形导流罩,且第一锥形导流罩位于风机与出风腔的出风口之间,通过第一锥形导流罩对吹入薄膜卷的惰性气体进行导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管道内设置有第二锥形导流罩,且第二锥形导流罩位于软质管道与第三管道的出气口之间,通过第二锥形导流罩将薄膜卷的卷芯出来的气流堵住,并将其分散至卷芯的四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管道的硬质管道内还设置有回风风机,且该回风风机位于第三管道出气口与第二锥形导流罩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卷的内部具有气涨轴,卷芯套在气涨轴上,薄膜卷即为缠绕于卷芯上的隔膜;所述薄膜卷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座。
CN202320117606.8U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 Active CN218880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7606.8U CN218880041U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7606.8U CN218880041U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0041U true CN218880041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6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7606.8U Active CN218880041U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0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62855B2 (ja) インペラの後部キャビティに冷却されたp3空気を導くタービンエンジン
CA1134627A (en) System for infrared emission suppression (sires)
JP5213953B2 (ja) 送風機およびこの送風機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ITTO20000507A1 (it) Struttura di condensatore a due stadi raffreddato ad aria per un sistema di condizionamento e refrigerazione dell'aria.
CN218880041U (zh) 一种降温防氧化工具
CN104564828A (zh) 用于扩大离心风机出口面积的降噪蜗壳
CN112780583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及两级离心式压缩机
CN110840046A (zh) 一种美发造型装置
JPH08284687A (ja) ガスタービン
CN214007330U (zh) 燃气轮机及其引气组件
CN213955435U (zh) 柜式风机盘管用出风口结构及风机盘管
CN113374728A (zh) 空气循环机
GB725211A (en) Electrical apparatus with fluid cooled terminal bushings
CN207454070U (zh) 一种内燃机用消音器
GB1322395A (en) Forced-draught heat exchangers
CN111293821A (zh) 一种空空冷电机通风消音装置
JPS61143648A (ja) ベンチレ−タ構造
CN215570860U (zh) 室外机的风机装置、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1581866U (zh) 一种美发造型装置
JPH0337302A (ja) ガスタービン装置
CN216950953U (zh) 空气循环机
CN218511094U (zh) 一种用于管道新风系统的epp双进风降噪风机机箱
JP2005054796A (ja) タービンノズル内の冷却回路及びタービンノズルを冷却する方法
CN215256894U (zh) 一种双轴流风机
CN218855220U (zh) 一种拉丝吹风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