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79556U -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79556U
CN218879556U CN202320084023.XU CN202320084023U CN218879556U CN 218879556 U CN218879556 U CN 218879556U CN 202320084023 U CN202320084023 U CN 202320084023U CN 218879556 U CN218879556 U CN 218879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verse osmosis
concentrated water
circulating water
liquid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40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武丰
张�杰
翟建伟
李超
于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lueChemical Ltd
CNOOC Fuda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lueChemical Ltd
CNOOC Fuda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lueChemical Ltd, CNOOC Fuda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BlueChemical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40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79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79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79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反渗透装置、浓水收集池和循环水塔下水池,所述反渗透装置的出水口分别与浓水收集池、污水井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浓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的进水口连接,其中,连接所述浓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的管线上设有浓水提升泵。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采用反渗透浓水作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使用,不仅不会造成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金属管道、换热设备的腐蚀和结垢,而且还可节水减排,提高装置废水利用率,节省生产用水成本,降低污水处理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渗透系统浓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水处理生产中,由于UF(超滤膜)+RO(反渗透膜)双膜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耗能低、无污染等优点,UF+RO双膜法在脱盐水生产工艺中应用较为广泛。然而,在UF+RO双膜工艺制取脱盐水生产中,反渗透系统在制备脱盐水的同时,也会产生含盐量较高的浓水(即反渗透浓水),且反渗透浓水量通常占反渗透进水量的25%,若将反渗透浓水直接排放至污水处理厂,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而且还增加了污水处理费用,因此,反渗透浓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反渗透浓水的水质与进水水质有关,原水脱盐处理产生的反渗透浓水主要成分是溶解的无机盐和小分子可溶解的难降解有机物,这类反渗透浓水除了电导率较高外,水中常常含有少量的COD、Cl-、SS和残留药物,如直接排放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外对反渗透浓水的处理方式有:(1)提高回收率。降低浓水量可以提高反渗透回收率,但也会增加反渗透膜负担,大大降低反渗透膜使用寿命。(2)直接或间接排放。由于反渗透浓水排放量大,若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费用较高,若直接排放可能会对水生环境造成污染。(3)综合利用。虽然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后可以混入原水回收或作为过滤系统反冲洗水,但反渗透浓水中常常含有少量药物残留,故需谨慎使用。若进行深度处理,又会增加生产成本。(4)蒸发浓缩。虽然可以实现废水和废盐的回收,但其运行成本也不容忽视,且蒸发系统比较复杂,蒸发浓缩的时候盐分容易附着在容器表面难以清理。为此,可以根据工业水处理装置特点去探讨一种低成本、实用性强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系统。
工业企业或其他循环供水系统在生产、净化、冷却处理与输送过程中都会产生水量损失,从系统外引水补偿这些损失的水即为循环系统补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HG/T 3923-2007《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中记载了对再生水用作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目前,为了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循环系统补充水的水源主要为污水(“污水回用作循环水系统补充水的应用研究”,冶金动力,2004年第1期)、软化水(CN 113755845 A“以软化水为补充水的循环水系统用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等,新的工业用水水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将采用反渗透浓水作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使用,可节水减排,提高装置废水利用率,节省生产用水成本,降低污水处理费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反渗透装置、浓水收集池和循环水塔下水池,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水口分别与浓水收集池、污水井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浓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的进水口连接,其中,连接所述浓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的管线上设有浓水提升泵。
上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中,所述浓水提升泵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浓水提升泵。
进一步地,所述浓水提升泵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浓水提升泵和第二浓水提升泵;
所述浓水收集池上设有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被配置成自动采集所述浓水收集池的液位高度数据,当液位高报警时,启动一台浓水提升泵运行,当液位高高报警时,启动另一台浓水提升泵运行,当液位低报警时,停运一台浓水提升泵;当液位低低报警时,停运另一台浓水提升泵。
更进一步地,所述液位高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70%处;
所述液位高高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85%处;
所述液位低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30%处;
所述液位低低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15%处。
上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中,所述浓水收集池上还设有防溢流控制系统,被配置为自动读取所述浓水收集池的液位高度数据,当液位高度上升至所述浓水收集池的高度时,自动打开反渗透浓水管线去污水井阀门,关闭所述浓水收集池的进水阀门;当液位高度降低至所述浓水收集池的高度90%时,自动打开所述浓水收集池的进水阀门,关闭反渗透浓水管线去污水井阀门。
上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中,所述反渗透装置包括第一反渗透装置和第二反渗透装置,所述第一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口与所述第二反渗透装置的浓水进水口连接(一级两段式)。
上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中,所述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微滤装置和超滤装置,将对地表水和/或工艺冷凝液进行微滤处理和超滤处理后作为所述反渗透装置的进水来生产脱盐水。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上设有碱性试剂投加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pH值,当pH值低于8.5时向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投加碱性试剂。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上设有总碱度调节装置;
所述总碱度调节装置为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调节装置和/或排污量调节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总碱度,当循环水的总碱度以CaCO3计大于600mg/L时,通过调大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和/或排污量以降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内循环水浓缩倍数;或,
所述总碱度调节装置为酸性试剂投加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总碱度,当循环水的总碱度以CaCO3计大于600mg/L时,向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投加酸性试剂。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上设有总硬度调节装置;
所述总硬度调节装置为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调节装置和/或排污量调节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总硬度,当循环水的总硬度以CaCO3计大于700mg/L时,通过调大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和/或排污量以降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内循环水浓缩倍数;或,
所述总硬度调节装置为酸性试剂投加装置和/或阻垢剂投加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总硬度,当循环水的总硬度以CaCO3计大于700mg/L时,向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投加酸性试剂和/或阻垢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有效避免UF+RO双膜法脱盐水生产工艺中反渗透浓水直接排放至污水处理厂,造成水资源浪费,增加污水处理费用。本实用新型流程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采用反渗透浓水作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使用,不仅不会造成循坏冷却水系统中金属管道、换热设备的腐蚀和结垢,而且还可节水减排,提高装置废水利用率,节省生产用水成本,降低污水处理费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级两段式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可进一步调节循环水水质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如下:
100-反渗透装置;200-浓水收集池;300-循环水塔下水池;500-液位自动控制系统;600-防溢流控制系统;700-污水井;
101-第一反渗透装置;102-第二反渗透装置;
301-碱性试剂投加装置;302-总碱度调节装置;303-总硬度调节装置;
401-第一浓水提升泵;402-第二浓水提升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反渗透装置100、浓水收集池200和循环水塔下水池300,反渗透装置100的浓水出水口分别与浓水收集池200、污水井700的进水口连接,浓水收集池200的出水口与循环水塔下水池300的进水口连接,其中,连接浓水收集池200的出水口与循环水塔下水池300的管线上设有浓水提升泵。
使用时,反渗透装置100产生的反渗透浓水,即反渗透脱盐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水,利用余压通过管线自流进入浓水收集池200内,经浓水提升泵升压后的反渗透浓水经输送管线进入循环水塔下水池300内作为循坏水系统补充水使用。
上述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浓水提升泵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浓水提升泵。具体地,如图1-3所示,浓水提升泵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浓水提升泵401和第二浓水提升泵402。
更优选地,浓水收集池200上设有液位自动控制系统500(连锁),液位自动控制系统500被配置成自动采集浓水收集池200的液位高度数据,当液位高报警时,启动一台浓水提升泵运行,当液位高高报警时,启动另一台浓水提升泵运行,当液位低报警时,停运一台浓水提升泵;当液位低低报警时,停运另一台浓水提升泵。
使用时,当浓水收集池液位高报警时,DCS程序连锁启动第一浓水提升泵,随着浓水收集池200液位继续上升直至出现液位高高报警时,DCS程序连锁启动第二浓水提升泵402;两台废水提升泵同时运行后,浓水收集池液位开始缓慢下降,当浓水收集池液位低报警时,DCS程序连锁停运第二浓水提升泵402,当浓水收集池液位低低报警时,DCS程序连锁停运第一浓水提升泵401。
具体地,液位高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浓水收集池高度的70%处;液位高高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浓水收集池高度的85%处;液位低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浓水收集池高度的30%处;液位低低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浓水收集池高度的15%处。
其中,两台浓水提升泵额定流量之和大于所有反渗透系统同时运行时的浓水排放量,以避免浓水收集池最大进水量超过最大排放量而出现溢流情况,引发环保事故。
上述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浓水收集池上还设有防溢流控制系统600,被配置为自动读取浓水收集池200的液位高度数据,当液位高度上升至浓水收集池200的高度时,自动打开反渗透浓水管线去污水井700阀门,关闭浓水收集池200的进水阀门;当液位高度降低至浓水收集池200的高度90%时,自动打开浓水收集池200的进水阀门,关闭反渗透浓水管线去污水井700阀门。
具体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是DCS控制系统。
上述的实施例中,具体地,如图2所示,反渗透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反渗透装置101和第二反渗透装置102,第一反渗透装置101的浓水出口与第二反渗透装置102的浓水进水口连接,即该反渗透装置为一级两段式。
上述的实施例中,可选地,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微滤装置和超滤装置,将对地表水和/或工艺冷凝液进行微滤处理和超滤处理后作为反渗透装置100的进水来生产脱盐水。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循环水塔下水池300中循环水的水质。
上述的实施例中,反渗透浓水pH一般为6.5左右,优选地,如图3所示,循环水塔下水池300上设有碱性试剂投加装置301,被配置为读取循环水塔下水池300中循环水的pH值,当pH值低于8.5时向循环水塔下水池300中投加碱性试剂。可以理解的是,碱性试剂可为纯碱(Na2CO3)。
上述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循环水塔下水池300上设有总碱度调节装置302;
可选地,总碱度调节装置302为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调节装置和/或排污量调节装置,被配置为读取循环水塔下水池300中循环水的总碱度,当循环水的总碱度以CaCO3计大于600mg/L时,通过调大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和/或排污量以降低循环水塔下水池内循环水浓缩倍数;或,
可选地,总碱度调节装置为酸性试剂投加装置,被配置为读取循环水塔下水池300中循环水的总碱度,当循环水的总碱度以CaCO3计大于600mg/L时,向循环水塔下水池300中投加酸性试剂。
上述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循环水塔下水池300上设有总硬度调节装置303;
可选地,总硬度调节装置为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调节装置和/或排污量调节装置,被配置为读取循环水塔下水池300中循环水的总硬度,当循环水的总硬度以CaCO3计大于700mg/L时,通过调大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和/或排污量以降低循环水塔下水池内循环水浓缩倍数;或,
可选地,总硬度调节装置为酸性试剂投加装置和/或阻垢剂投加装置,被配置为读取循环水塔下水池300中循环水的总硬度,当循环水的总硬度以CaCO3计大于700mg/L时,向循环水塔下水池300中投加酸性试剂和/或阻垢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反渗透装置、浓水收集池和循环水塔下水池,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水口分别与浓水收集池、污水井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浓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的进水口连接,其中,连接所述浓水收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的管线上设有浓水提升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提升泵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浓水提升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提升泵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浓水提升泵和第二浓水提升泵;
所述浓水收集池上设有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被配置成自动采集所述浓水收集池的液位高度数据,当液位高报警时,启动一台浓水提升泵运行,当液位高高报警时,启动另一台浓水提升泵运行,当液位低报警时,停运一台浓水提升泵;当液位低低报警时,停运另一台浓水提升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高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70%处;
所述液位高高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85%处;
所述液位低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30%处;
所述液位低低报警中的液位高度为所述浓水收集池高度的15%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收集池上还设有防溢流控制系统,被配置为自动读取所述浓水收集池的液位高度数据,当液位高度上升至所述浓水收集池的高度时,自动打开反渗透浓水管线去污水井阀门,关闭所述浓水收集池的进水阀门;当液位高度降低至所述浓水收集池的高度90%时,自动打开所述浓水收集池的进水阀门,关闭反渗透浓水管线去污水井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装置包括第一反渗透装置和第二反渗透装置,所述第一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口与所述第二反渗透装置的浓水进水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微滤装置和超滤装置,将对地表水和/或工艺冷凝液进行微滤处理和超滤处理后作为所述反渗透装置的进水来生产脱盐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上设有碱性试剂投加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pH值,当pH值低于8.5时向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投加碱性试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上设有总碱度调节装置;
所述总碱度调节装置为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调节装置和/或排污量调节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总碱度,当循环水的总碱度以CaCO3计大于600mg/L时,通过调大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和/或排污量以降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内循环水浓缩倍数;或,
所述总碱度调节装置为酸性试剂投加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总碱度,当循环水的总碱度以CaCO3计大于600mg/L时,向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投加酸性试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上设有总硬度调节装置;
所述总硬度调节装置为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调节装置和/或排污量调节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总硬度,当循环水的总硬度以CaCO3计大于700mg/L时,通过调大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补水量和/或排污量以降低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内循环水浓缩倍数;或,
所述总硬度调节装置为酸性试剂投加装置和/或阻垢剂投加装置,被配置为读取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循环水的总硬度,当循环水的总硬度以CaCO3计大于700mg/L时,向所述循环水塔下水池中投加酸性试剂和/或阻垢剂。
CN202320084023.XU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Active CN218879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4023.XU CN218879556U (zh)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4023.XU CN218879556U (zh)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79556U true CN218879556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5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4023.XU Active CN218879556U (zh)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795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6686B (zh) 钢铁工业废水双膜处理方法
CN101428939B (zh) 冷轧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
CN105254106A (zh) 一种高盐废水零排放且盐分离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020392B (zh) 一种印染中水回用工艺及设备
CN102942276A (zh) 涉及中水回用的锅炉补给水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
CN101172724A (zh) 一种工业循环水排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06830489A (zh) 含铬废水处理系统
CN210528699U (zh) 具有生化出水软化功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202430070U (zh) 双膜法工艺处理重金属废水及回收利用设备
CN112321028A (zh) 一种基于数字化实时监控的火电厂循环水零外排系统
CN112723609A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排污水的回用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8879556U (zh)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CN112028273A (zh) 一种高回收率中水回用深度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5886594U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排污水的回用处理装置
CN110330140A (zh) 盐碱区域水体污染治理和再生回用系统及方法
CN215559636U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CN214400101U (zh) 一种疏干水的零排放处理系统
CN213537527U (zh) 一种适用于垃圾焚烧电厂循环冷却水排污水的处理回用系统
CN204079718U (zh) 一种重金属化学淋洗废液处理、回用一体化装置
CN104230120B (zh) 一种重金属化学淋洗废液处理、回用一体化装置及淋洗液处理、回用方法
CN207130053U (zh) 一种ro浓水及循环水排水的水再生处理系统
CN106673269A (zh) 含镍废水处理系统
CN206109125U (zh) 一种含重金属及颗粒物的废酸浓缩及回用系统
CN216273493U (zh) 一种中水回用深度处理脱盐系统
CN206069626U (zh) 一种高硫酸根废水回用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