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79218U - 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79218U
CN218879218U CN202223161185.3U CN202223161185U CN218879218U CN 218879218 U CN218879218 U CN 218879218U CN 202223161185 U CN202223161185 U CN 202223161185U CN 218879218 U CN218879218 U CN 218879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ulley
rope
ropes
d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611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健
肖开明
黄子轩
刘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611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79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79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79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所述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包括一滚筒、一绝对值编码器、一电机与一变频器;所述一滚筒的一端设置有一绝对值编码器,一滚筒的另一端与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一滚筒的侧围与一钢绳的一端环绕设置,一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一滑轮与二钢绳的一端连接,二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二滑轮与三钢绳的一端连接,三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一滚轮组件A与五钢绳的一端连接,五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二滚轮组件B与七钢绳的一端连接,七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三滑轮与八钢绳的一端连接,八钢绳的另一端通过四滑轮与九钢绳的一端连接。本设计不需要单独的在两个卷筒上安装预紧装置,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
技术领域
本设计涉及一种起重机钢丝绳预紧系统的改进,属于起重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
背景技术
起重机变幅卷筒在进行绕绳完后需要进行预紧,而通常最内层的钢丝绳因为钢丝绳长度的余量而无法在臂架搁置时候得到预紧,传统的做法是通过另外的起重机将该臂架放置搁置位置以下,然后通过臂架的重量在收绳的过程中进行预紧;对于大型的具备双卷筒驱动机构(起升、变幅)的起重机,预紧则更为复杂,需要一个单独的预紧设备,而且两边的卷筒需要单独预紧。
申请号为CN201910246961.3,申请日为2019年3月29日的中国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海洋工程起重机钢丝绳预紧方法,属于起重机械领域,所述钢丝绳预紧方法包括:提供一预紧绞车;将所述钢丝绳的第二端从所述海洋工程起重机上拆卸;将所述钢丝绳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预紧绞车的卷筒上;控制所述预紧绞车收绳,控制所述起升卷筒放绳,此时起升卷筒上的部分钢丝绳可以转绳至预紧绞车的卷筒上,从而可以使得起升卷筒上的钢丝绳放至最底层,最后再对起升卷筒上的底层钢丝绳进行预紧。本发明提供的钢丝绳预紧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丝绳长度过长,海洋工程起重机在地面上进行负载试验之前,无法对底层钢丝绳进行预紧的问题,但是对比文件中依旧没有解决两边的卷筒都需要单独预紧的问题。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设计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夹具存在两边的卷筒都需要单独预紧的问题,提供了两边的卷筒不需要单独预紧的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所述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包括一滚筒、一绝对值编码器、一电机与一变频器;
所述一滚筒的一端设置有一绝对值编码器,一滚筒的另一端与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一滚筒的侧围与一钢绳的一端环绕设置,一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一滑轮与二钢绳的一端连接,二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二滑轮与三钢绳的一端连接,三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一滚轮组件与五钢绳的一端连接,五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二滚轮组件与七钢绳的一端连接,七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三滑轮与八钢绳的一端连接,八钢绳的另一端通过四滑轮与九钢绳的一端连接,九钢绳的另一端与二滚筒的侧围环绕连接;
所述二滚筒的一端设置有二绝对值编码器,二滚筒的另一端与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一钢绳、二钢绳均与一滑轮滑动配合,二钢绳、三钢绳均与二滑轮滑动配合,七钢绳、八钢绳均与三滑轮滑动配合,八钢绳、九钢绳均与四滑轮滑动配合。
所述一电机的另一端与一变频器信号连接,二电机的另一端与二变频器信号连接。
所述一滚轮组件包括一上滑轮组与一下滑轮组,一上滑轮组与一下滑轮组之间通过四钢绳连接,四钢绳的一端与三钢绳的另一端连接,四钢绳的另一端与五钢绳的一端连接。
所述一上滑轮组包括多个一上小滑轮与一上连接轴,所有的一上小滑轮之间通过一上连接轴连接,一上小滑轮通过四钢绳与一下滑轮组连接。
所述一下滑轮组包括多个一下小滑轮与一下连接轴,所有的一下小滑轮之间通过一下连接轴连接,四钢绳依次经过最左侧的一上小滑轮、一下小滑轮...最右侧一下小滑轮、一上小滑轮后与五钢绳的一端连接。
所述二滚轮组件包括二上滑轮组与二下滑轮组,二上滑轮组与二下滑轮组之间通过六钢绳连接,六钢绳的一端与五钢绳的另一端连接,六钢绳的另一端与七钢绳的一端连接。
所述二上滑轮组包括多个二上小滑轮与二上连接轴,所有的二上小滑轮之间通过二上连接轴连接,二上小滑轮通过六钢绳与二下滑轮组连接。
所述二下滑轮组包括多个二下小滑轮与二下连接轴,所有的二下小滑轮之间通过二下连接轴连接,六钢绳依次经过最左侧的二上小滑轮、二下小滑轮...最右侧二下小滑轮、二上小滑轮后与七钢绳的一端连接。
所述一滑轮、二滑轮、三滑轮与四滑轮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设计的有益效果为:
1、本设计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中,一滚筒的侧围与一钢绳的一端环绕设置,一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一滑轮与二钢绳的一端连接,二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二滑轮与三钢绳的一端连接,三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一滚轮组件与五钢绳的一端连接,五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二滚轮组件与七钢绳的一端连接,七钢绳的另一端通过三滑轮与八钢绳的一端连接,八钢绳的另一端通过四滑轮与九钢绳的一端连接,九钢绳的另一端与二滚筒的侧围环绕连接,采用双滚筒双向预紧的方式,可以不需要拆一端的钢丝绳预紧完了之后在对另外的钢绳预紧,不需要单独的在两个卷筒上安装预紧装置,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结构简单。因此,本设计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的预紧装置。
2、本设计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中,一滚轮组件包括一上滑轮组与一下滑轮组,一上滑轮组与一下滑轮组之间通过四钢绳连接,四钢绳的一端与三钢绳的另一端连接,四钢绳的另一端与五钢绳的一端连接,一上滑轮组包括多个一上小滑轮与一上连接轴,所有的一上小滑轮之间通过一上连接轴连接,一上小滑轮通过四钢绳与一下滑轮组连接,二滚轮组件包括二上滑轮组与二下滑轮组,二上滑轮组与二下滑轮组之间通过六钢绳连接,六钢绳的一端与五钢绳的另一端连接,六钢绳的另一端与七钢绳的一端连接,通过多组小滑轮的设置适应,可以保证预紧力度的准确度更高,拉扯的力度更为精准,保证了预紧的效果。因此,本设计使用安全,精确度高。
3、本设计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中,一电机的另一端与一变频器信号连接,二电机的另一端与二变频器信号连接,可以根据运转需要实时调整电机的运转速度,保证预紧的效果更好,控制精度更高。因此,本设计预紧效果好,使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设计中一滚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一滚筒1、一绝对值编码器2、一电机3、一变频器4、一钢绳5、二钢绳51、三钢绳52、四钢绳53、五钢绳54、六钢绳55、七钢绳56、八钢绳57、九钢绳58、一滑轮6、二滑轮7、一上滑轮组8、一上小滑轮81、一下滑轮组9、一下小滑轮91、一上连接轴10、一下连接轴11、二下滑轮组12、二下小滑轮121、二上滑轮组13、二上小滑轮131、二下连接轴14、二上连接轴15、三滑轮16、四滑轮17、二滚筒18、二电机19、二绝对值编码器20、一滚轮组件A、二滚轮组件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设计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2,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所述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包括一滚筒1、一绝对值编码器2、一电机3与一变频器4;
所述一滚筒1的一端设置有一绝对值编码器2,一滚筒1的另一端与一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一滚筒1的侧围与一钢绳5的一端环绕设置,一钢绳5的另一端通过一滑轮6与二钢绳51的一端连接,二钢绳51的另一端通过二滑轮7与三钢绳52的一端连接,三钢绳52的另一端通过一滚轮组件A与五钢绳54的一端连接,五钢绳54的另一端通过二滚轮组件B与七钢绳56的一端连接,七钢绳56的另一端通过三滑轮16与八钢绳57的一端连接,八钢绳57的另一端通过四滑轮17与九钢绳58的一端连接,九钢绳58的另一端与二滚筒18的侧围环绕连接;
所述二滚筒18的一端设置有二绝对值编码器20,二滚筒18的另一端与二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一钢绳5、二钢绳51均与一滑轮6滑动配合,二钢绳51、三钢绳52均与二滑轮7滑动配合,七钢绳56、八钢绳57均与三滑轮16滑动配合,八钢绳57、九钢绳58均与四滑轮17滑动配合。
所述一电机3的另一端与一变频器4信号连接,二电机19的另一端与二变频器21信号连接。
所述一滚轮组件A包括一上滑轮组8与一下滑轮组9,一上滑轮组8与一下滑轮组9之间通过四钢绳53连接,四钢绳53的一端与三钢绳52的另一端连接,四钢绳53的另一端与五钢绳54的一端连接。
所述一上滑轮组8包括多个一上小滑轮81与一上连接轴10,所有的一上小滑轮81之间通过一上连接轴10连接,一上小滑轮81通过四钢绳53与一下滑轮组9连接。
所述一下滑轮组9包括多个一下小滑轮91与一下连接轴11,所有的一下小滑轮91之间通过一下连接轴11连接,四钢绳53依次经过最左侧的一上小滑轮81、一下小滑轮91...最右侧一下小滑轮91、一上小滑轮81后与五钢绳54的一端连接。
所述二滚轮组件B包括二上滑轮组13与二下滑轮组12,二上滑轮组13与二下滑轮组12之间通过六钢绳55连接,六钢绳55的一端与五钢绳54的另一端连接,六钢绳55的另一端与七钢绳56的一端连接。
所述二上滑轮组13包括多个二上小滑轮131与二上连接轴15,所有的二上小滑轮131之间通过二上连接轴15连接,二上小滑轮131通过六钢绳55与二下滑轮组12连接。
所述二下滑轮组12包括多个二下小滑轮121与二下连接轴14,所有的二下小滑轮121之间通过二下连接轴14连接,六钢绳55依次经过最左侧的二上小滑轮131、二下小滑轮121...最右侧二下小滑轮121、二上小滑轮131后与七钢绳56的一端连接。
所述一滑轮6、二滑轮7、三滑轮16与四滑轮17结构相同。
本设计的原理说明如下:在一滚筒1上安装一绝对值编码器2,二滚筒18上安装二绝对值编码器20,然后启动二滚筒18上的二电机19,带动二滚筒18转动从而释放九钢绳58,九钢绳58沿三滑轮16、四滑轮17释放至二滚轮组件B上,再启动一电机3以恒定的速度将二滚轮组件B上的六钢绳55传导至一滚轮组件A上,此时一滚轮组件A上的四钢绳53经一滑轮6、二滑轮7收绳至一滚筒上1,如此往复,最后控制一滚筒1、二滚筒18上的钢丝绳等量后停机,即完成了钢丝绳的预紧,通过一绝对值编码器2、二绝对值编码器20检测一滚筒1、二滚筒18上钢丝绳的圈数。
实施例1:
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所述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包括一滚筒1、一绝对值编码器2、一电机3与一变频器4;所述一滚筒1的一端设置有一绝对值编码器2,一滚筒1的另一端与一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一滚筒1的侧围与一钢绳5的一端环绕设置,一钢绳5的另一端通过一滑轮6与二钢绳51的一端连接,二钢绳51的另一端通过二滑轮7与三钢绳52的一端连接,三钢绳52的另一端通过一滚轮组件A与五钢绳54的一端连接,五钢绳54的另一端通过二滚轮组件B与七钢绳56的一端连接,七钢绳56的另一端通过三滑轮16与八钢绳57的一端连接,八钢绳57的另一端通过四滑轮17与九钢绳58的一端连接,九钢绳58的另一端与二滚筒18的侧围环绕连接;所述二滚筒18的一端设置有二绝对值编码器20,二滚筒18的另一端与二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
应用时:在一滚筒1上安装一绝对值编码器2,二滚筒18上安装二绝对值编码器20,然后启动二滚筒18上的二电机19,带动二滚筒18转动从而释放九钢绳58释放至二滚轮组件B上,再启动一电机3以恒定的速度将二滚轮组件B上的六钢绳55传导至一滚轮组件A上,此时一滚轮组件A上的四钢绳53经一滑轮6、二滑轮7收绳至一滚筒上1,如此往复,最后控制一滚筒1、二滚筒18上的钢丝绳等量后停机,完成了钢丝绳的预紧,通过一绝对值编码器2检测一滚筒1上钢丝绳的圈数。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所述一钢绳5、二钢绳51均与一滑轮6滑动配合,二钢绳51、三钢绳52均与二滑轮7滑动配合,七钢绳56、八钢绳57均与三滑轮16滑动配合,八钢绳57、九钢绳58均与四滑轮17滑动配合;所述一电机3的另一端与一变频器4信号连接,二电机19的另一端与二变频器21信号连接。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所述一滚轮组件A包括一上滑轮组8与一下滑轮组9,一上滑轮组8与一下滑轮组9之间通过四钢绳53连接,四钢绳53的一端与三钢绳52的另一端连接,四钢绳53的另一端与五钢绳54的一端连接;所述一上滑轮组8包括多个一上小滑轮81与一上连接轴10,所有的一上小滑轮81之间通过一上连接轴10连接,一上小滑轮81通过四钢绳53与一下滑轮组9连接;所述一下滑轮组9包括多个一下小滑轮91与一下连接轴11,所有的一下小滑轮91之间通过一下连接轴11连接,四钢绳53依次经过最左侧的一上小滑轮81、一下小滑轮91...最右侧一下小滑轮91、一上小滑轮81后与五钢绳54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滚轮组件B包括二上滑轮组13与二下滑轮组12,二上滑轮组13与二下滑轮组12之间通过六钢绳55连接,六钢绳55的一端与五钢绳54的另一端连接,六钢绳55的另一端与七钢绳56的一端连接;所述二上滑轮组13包括多个二上小滑轮131与二上连接轴15,所有的二上小滑轮131之间通过二上连接轴15连接,二上小滑轮131通过六钢绳55与二下滑轮组12连接;所述二下滑轮组12包括多个二下小滑轮121与二下连接轴14,所有的二下小滑轮121之间通过二下连接轴14连接,六钢绳55依次经过最左侧的二上小滑轮131、二下小滑轮121...最右侧二下小滑轮121、二上小滑轮131后与七钢绳56的一端连接;所述一滑轮6、二滑轮7、三滑轮16与四滑轮17结构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设计的较佳实施方式,本设计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设计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包括一滚筒(1)、一绝对值编码器(2)、一电机(3)与一变频器(4);
所述一滚筒(1)的一端设置有一绝对值编码器(2),一滚筒(1)的另一端与一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一滚筒(1)的侧围与一钢绳(5)的一端环绕设置,一钢绳(5)的另一端通过一滑轮(6)与二钢绳(51)的一端连接,二钢绳(51)的另一端通过二滑轮(7)与三钢绳(52)的一端连接,三钢绳(52)的另一端通过一滚轮组件(A)与五钢绳(54)的一端连接,五钢绳(54)的另一端通过二滚轮组件(B)与七钢绳(56)的一端连接,七钢绳(56)的另一端通过三滑轮(16)与八钢绳(57)的一端连接,八钢绳(57)的另一端通过四滑轮(17)与九钢绳(58)的一端连接,九钢绳(58)的另一端与二滚筒(18)的侧围环绕连接;
所述二滚筒(18)的一端设置有二绝对值编码器(20),二滚筒(18)的另一端与二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钢绳(5)、二钢绳(51)均与一滑轮(6)滑动配合,二钢绳(51)、三钢绳(52)均与二滑轮(7)滑动配合,七钢绳(56)、八钢绳(57)均与三滑轮(16)滑动配合,八钢绳(57)、九钢绳(58)均与四滑轮(17)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电机(3)与一变频器(4)信号连接,二电机(19)与二变频器(21)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滚轮组件(A)包括一上滑轮组(8)与一下滑轮组(9),一上滑轮组(8)与一下滑轮组(9)之间通过四钢绳(53)连接,四钢绳(53)的一端与三钢绳(52)的另一端连接,四钢绳(53)的另一端与五钢绳(54)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上滑轮组(8)包括多个一上小滑轮(81)与一上连接轴(10),所有的一上小滑轮(81)之间通过一上连接轴(10)连接,一上小滑轮(81)通过四钢绳(53)与一下滑轮组(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下滑轮组(9)包括多个一下小滑轮(91)与一下连接轴(11),所有的一下小滑轮(91)之间通过一下连接轴(11)连接,四钢绳(53)依次经过最左侧的一上小滑轮(81)、一下小滑轮(91)、中间的一上小滑轮(81)、一下小滑轮(91)、最右侧一下小滑轮(91)、一上小滑轮(81)后与五钢绳(54)的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滚轮组件(B)包括二上滑轮组(13)与二下滑轮组(12),二上滑轮组(13)与二下滑轮组(12)之间通过六钢绳(55)连接,六钢绳(55)的一端与五钢绳(54)的另一端连接,六钢绳(55)的另一端与七钢绳(56)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上滑轮组(13)包括多个二上小滑轮(131)与二上连接轴(15),所有的二上小滑轮(131)之间通过二上连接轴(15)连接,二上小滑轮(131)通过六钢绳(55)与二下滑轮组(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下滑轮组(12)包括多个二下小滑轮(121)与二下连接轴(14),所有的二下小滑轮(121)之间通过二下连接轴(14)连接,六钢绳(55)依次经过最左侧的二上小滑轮(131)、二下小滑轮(121)、中间的二上小滑轮(131)、二下小滑轮(121)、最右侧二下小滑轮(121)、二上小滑轮(131)后与七钢绳(56)的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滑轮(6)、二滑轮(7)、三滑轮(16)与四滑轮(17)结构相同。
CN202223161185.3U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 Active CN218879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1185.3U CN218879218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1185.3U CN218879218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79218U true CN218879218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4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61185.3U Active CN218879218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79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8730B (zh) 电梯钢丝绳弯曲疲劳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FI119596B (fi) Menetelmä nosturin ohjaamiseksi
CN106829690B (zh) 一种新型齿轮传动张力平衡多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
CN106865384A (zh) 超深立井双绳提升钢丝绳张力自动平衡系统及方法
CN207497952U (zh) 一种卷扬机
CN101607676A (zh) 多吊点起重机
CN204111228U (zh) 卷扬钢丝绳预紧装置和工程机械装置
CN218879218U (zh) 一种起重机双卷筒变幅钢丝绳自动预紧系统
CN206751246U (zh) 内藏驱动式绞车装置
CN109502496A (zh) 一种差动式卷扬提升方法
CN207330157U (zh) 一种重力式电缆卷筒
CN210340160U (zh) 一种提升系统和大型矿用挖掘机
CN216471833U (zh) 一种四卷筒同步升降的起重设备
CN203558395U (zh) 堆垛机载货台的起升机构
CN214422150U (zh) 一种电动船用绞车设备
CN108217474B (zh) 缆索吊机系统及起吊方法
CN213679568U (zh) 一种用于液压抓斗的起升装置
CN110409398B (zh) 一种适合重载高扬程应用的全平衡摩擦驱动式垂直升船机
CN108455414B (zh) 一种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
CN210507375U (zh) 一种适合重载高扬程应用的全平衡摩擦驱动式垂直升船机
CN111392628A (zh) 电动克令吊称重方法及系统
CN207498807U (zh) 斜坡式码头钢引桥的自驱动装置
CN208378142U (zh) 一种节能型并联电梯系统
CN109516400A (zh) 一种差动式卷扬提升装置
CN2288165Y (zh) 差速式双筒建筑卷扬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