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79118U - 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79118U
CN218879118U CN202223052629.XU CN202223052629U CN218879118U CN 218879118 U CN218879118 U CN 218879118U CN 202223052629 U CN202223052629 U CN 202223052629U CN 218879118 U CN218879118 U CN 218879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rope
plate portion
frame
compen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26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智中
潘依航
程杰豪
罗赛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one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one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02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0038U/zh
Priority to CN202223052629.XU priority patent/CN218879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79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79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组件和补偿绳固定组件,所述对重组件包括对重架和设于所述对重架的对重块,所述对重块包括多个叠置的第一对重块和多个叠置的第二对重块,所述第一对重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对重块的宽度,以在多个所述第一对重块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避让空间;所述补偿绳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架和绳头组件,所述安装架设于所述避让空间且与所述对重架相连,所述绳头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架以连接补偿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对重装置,安装架设于避让空间,使得补偿绳通过补偿绳固定组件连接到对重架上时,补偿绳的部分结构也处于对重架侧方,可以减小补偿绳及绳头组件所占用的空间,降低对底坑的深度要求。

Description

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对于一些运行速度较快的电梯,需要提供重量较大的补偿装置来满足轿厢侧和对重侧的重量平衡需求。现有的方案主要是采用补偿链补偿和采用补偿绳补偿两种,但是考虑到采用补偿链进行补偿时,为了满足重量补偿需求,会导致补偿链直径很大,容易造成安装及运行效果不佳,并且补偿链不适宜张紧。因而采用补偿绳进行补偿,通过补偿绳数量的增减达到需要的重量。但是由于补偿绳的绳头装置尺寸较大,因此会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对底坑深度要求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将补偿绳固定组件设于对重组件的侧部,可以减少补偿绳的空间占用,降低对底坑的深度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重装置,用于电梯系统,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组件和补偿绳固定组件,所述对重组件包括对重架和设于所述对重架的对重块,所述对重块包括多个叠置的第一对重块和多个叠置的第二对重块,所述第一对重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对重块的宽度,以在多个所述第一对重块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避让空间;所述补偿绳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架和绳头组件,所述安装架设于所述避让空间且与所述对重架相连,所述绳头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架以连接补偿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对重装置,将补偿绳固定组件设于对重组件的侧部,使得补偿绳通过该补偿绳固定组件连接到对重组件上时,补偿绳的部分结构也处于对重组件的侧部,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补偿绳设置在对重组件的下侧的方案,可以避免由于补偿绳以及绳头组件的尺寸较大而对底坑的较大的深度要求,从而使补偿绳及绳头组件占用的空间更小,降低对底坑的深度要求。
可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对重块均位于所述多个第二对重块的下侧,多个所述第一对重块和多个所述第二对重块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平齐。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板,所述绳头组件包括绳头连接件和弹性件,所述绳头连接件被构造为和补偿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绳头连接件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并被配置为向所述补偿绳提供张紧力。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具有避让孔,所述绳头连接件的第一端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被构造为收容所述补偿绳的端部,并和所述补偿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绳头连接件的第二端贯穿所述避让孔,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绳头连接件的第二端和所述安装板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指向背离所述绳头连接件第一端的方向。
可选地,所述绳头连接件的第二端具有止挡部,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安装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平板部、第二平板部和竖板部,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竖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的同一侧,所述避让孔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所述绳头连接件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的间隔中。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还包括引导组件,所述引导组件包括连接臂和限位框,所述连接臂连接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限位框之间,所述限位框被配置为将各所述补偿绳围设在所述限位框内,且所述限位框围成的限位区域的宽度小于多个所述绳头连接件之间的最大间隔宽度。
可选地,各所述绳头连接件由所述绳头连接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呈散开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和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限位框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限位框的至少一者相对于所述连接臂的端部的位置可调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包括:轿厢;权利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对重装置;补偿绳,所述补偿绳的一端和所述对重装置的绳头组件相连,另一端和所述轿厢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系统,将补偿绳固定组件设于对重架的侧部而不是对重架的底部,使得补偿绳通过该补偿绳固定组件连接到对重组件上时,补偿绳的部分结构也处于对重组件的侧部,可以避免由于补偿绳以及绳头组件的尺寸较大而对底坑具有较大的深度要求,从而使补偿绳及绳头组件占用的空间更小,降低对底坑的深度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重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重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圈示部位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重装置的又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重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重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300-电梯系统;
100-对重装置;
10-对重组件;
110-对重架;120-对重块;120a-第一对重块;120b-第二对重块;121-避让空间;
20-补偿绳固定组件;
210-安装架;211-安装板;212-第一平板部;213-第二平板部;214-竖板部;215-避让孔;216-连接耳;217-端板;
220-引导组件;221-连接臂;223-限位框;224-限位区域;
230-绳头组件;231-绳头连接件;232-连接槽;233-止挡部;234-弹性件;
200-补偿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通常,对于一些运行速度较快的电梯,需要提供重量较大的补偿装置来满足轿厢侧和对重组件侧的重量平衡的需求。现有的方案主要是以下两种,采用补偿链补偿和采用补偿绳补偿。
由于采用补偿链进行补偿时,一般设置两条补偿链,为了满足重量补偿需求,会导致补偿链直径很大,此时容易造成安装及运行效果不佳,并且由于需要补偿装置张紧来提高补偿率,而补偿链并不适宜张紧。因此,可以采用补偿绳进行补偿,通过补偿绳数量的增减达到需要的重量。
而补偿绳需要利用绳头装置将其连接在对重组件的下方。但是由于补偿绳的绳头装置尺寸较大,因此会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对底坑深度要求较大。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重装置,通过将补偿绳固定组件设在对重组件的侧部,使得补偿绳的一部分结构也位于对重组件的侧方,从而减小了对底坑的深度要求。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对重装置100。
参考图1、图2、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重装置100,可以用于电梯系统300,对重装置100包括对重组件10和补偿绳固定组件20。
其中,对重组件10可以包括对重架110和对重块120,对重架110可以由两个横框和两个竖框依次首尾相连构成为方形,对重块120设置于对重架110,且位于对重架110所围出的区域内。
对重块12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和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相互叠置,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相互叠置,并且第一对重块120a的宽度小于第二对重块120b的宽度,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避让空间121。
补偿绳固定组件20包括安装架210以及绳头组件230。具体而言,安装架210可以与对重架110相连,并且安装架210位于避让空间,绳头组件230设于安装架210上,绳头组件230可以用于连接补偿绳200。换言之,安装架210位于第一对重块120a的水平侧方,安装架210在对重架110上的设置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如此,可以实现利用部分设置对重块120的空间来安装补偿绳200和绳头组件230,减小了补偿绳200和绳头组件230在对重组件10的下侧所占用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重装置100,将补偿绳固定组件20的安装架210设于对重组件10的水平侧方,使得补偿绳200通过该补偿绳固定组件20连接到对重组件10上时,补偿绳200的部分结构也处于对重组件10的侧部,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补偿绳200设置在对重组件10的下侧的方案,可以避免由于补偿绳200以及绳头组件230的尺寸较大而对底坑具有较大的深度要求,从而使补偿绳200及绳头组件230在对重组件10下侧所占用的空间更小,降低对底坑的深度要求。
可选地,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均位于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的下侧,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和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平齐,以在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形成避让空间121,如此,可以确保避让空间121足够大,进一步减少绳头组件230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对重块120摆放更加整齐,便于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安装架210可以包括安装板211,安装板211为水平设置,安装板211可以是实心板,或者,安装板211也可以是型材。绳头组件230可以包括绳头连接件231以及弹性件234,其中,补偿绳200可以为钢丝绳,绳头连接件231可以和补偿绳200的端部固定连接,例如,绳头组件230可以和补偿绳200的端部卡接、插接等,这样,补偿绳200通过补偿绳固定组件20连接到对重组件10上。
弹性件234连接在安装板211和绳头连接件231之间,弹性件可以为补偿绳200提供张紧力。例如,弹性件234可以是弹簧,弹性件234可以设于安装板211的上侧,绳头连接件231可以从下向上依次穿设于安装板211和弹性件234,并且与弹性件234配合,在对重组件10移动过程中,对重组件10带动补偿绳200上下移动,而弹性件234则可以为补偿绳200提供张紧作用。
可选地,安装板211上开设有避让孔215,避让孔215可以沿安装板211的厚度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上下方向)贯穿安装板211,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一端(例如绳头连接件231的下端)和补偿绳200的端部(例如补偿绳200的上端)固定连接,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二端(例如绳头连接件231的上端)穿设于避让孔215,弹性件234连接于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二端和安装板211之间,且弹性件234的弹力指向背离绳头连接件231第一端的方向,这样,弹性件234可以为补偿绳200提供缓冲,防止窜动。
可选地,参考图3,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一端可以开设有连接槽232,连接槽232可以收容补偿绳200的端部,并和补偿绳200的端部固定连接。例如,连接槽232的顶部和底部贯通,在从上至下的方向上,连接槽232的截面积逐渐减小,使得连接槽232大致形成为倒锥状,在补偿绳200从连接槽232的底部穿入到连接槽232内后,可以在补偿绳200的端部连接绳头夹或卡块,绳头夹或者卡块可以卡在连接槽232内,如此,实现补偿绳200和绳头连接件231的装配,结构简单,稳定性和可靠性均比较高。
可选地,参考图3,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二端可以设有止挡部233,止挡部233可以构造为挡板,或者,止挡部233也可以是螺栓,弹性件234抵接于止挡部233和安装板211的背离绳头连接件231第一端的一侧,如此,通过止挡部233和安装板211的配合,可以使弹性件234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安装板211具有第一平板部212以及第二平板部213,第一平板部212和第二平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平板部212和第二平板部213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且相互平行,避让孔215依次贯穿第一平板部212和第二平板部213,绳头连接件231的一部分结构位于第一平板部212和第二平板部213的间隙中。
例如图2所示,第一平板部212位于第二平板部213的上侧,第一平板部212上形成有第一穿孔,第二平板部213上形成有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共同构成避让孔215,绳头连接件231可以从下向上依次穿过第二穿孔和第一穿孔,此时,绳头连接件231的部分结构处于第一平板部212和第二平板部213的间隔中,这样,在保证安装板211与绳头连接件231的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小安装板211的重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也更容易将安装板211和绳头连接件231装配。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安装板211还可以包括竖板部214。具体地,竖板部214可以形成为竖板,在上下方向上,竖板部214处于第一平板部212和第二平板部213之间,并且,竖板部214分别和第一平板部212、第二平板部213相连,并位于第二平板部213和第一平板部212的同一侧(例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平板部212和第二平板部213的后侧),此时,安装板211的截面可以形成为C形,如此,安装板211的结构强度较高,能够补偿绳200的安装稳定性。可选地,安装板211为一体成型件。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安装板211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4,安装架210还可以包括端板217,端板217连接可以封堵安装板211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端板217可以和安装板211相连,同时,端板217可以和对重组件10的对重架110固定连接例如焊接。可选地,端板217可以设有两个,两个端板217分别连接在安装板211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端板217的面积可以大于安装板211的截面面积,即端板217的边缘部分超出安装板211的截面的外轮廓,从而便于端板217和对重架110相连。如此,安装架210可以通过端板217和对重组件10相连,连接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4,绳头组件230设有多个绳头连接件231,多个绳头连接件231可以在安装板211上间隔排布,例如,多个绳头连接件231可以沿安装板2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绳头连接件231可以用于连接不同的补偿绳200的端部,也就是说,多个绳头连接件231可以连接多个补偿绳200,通过设置多个补偿绳200,可以更好地满足高速电梯平衡重量的需求,进而提高电梯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可选地,参考图3和图4,安装架210还可以设有引导组件220。具体地,引导组件220可以包括限位框223和连接臂221,其中,连接臂221设在安装板211与限位框223之间,并且,连接臂221分别和安装板211、限位框223相连,例如,连接臂221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分别和安装板211、限位框223连接,如螺栓连接,限位框223可以将多个补偿绳200围设在限位框223内,且限位框223围成的限位区域224的宽度小于多个绳头连接件231之间的最大间隔宽度,如此,可以减少多个补偿绳200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降低对底坑的空间要求,同时,通过限位框223和补偿绳200的配合,可以防止补偿绳200的跳动。
可选地,引导组件220还可以包括导轮(图未示出),导轮可以设置在限位框223内,导轮可滚动地抵接在补偿绳200的侧部,由于在电梯升降过程中,补偿绳200在轿厢侧的部分的长度和在对重组件10侧的部分的长度均处于变化之中,即补偿绳200会相对引导组件220运动,而设置导轮有助于减少补偿绳200和引导组件220的摩擦。
可选地,各个绳头连接件231可以分别由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呈散开设置,参考图1,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各绳头连接件231呈散开设置,彼此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使得多个绳头连接件231呈扇形布置。由于多个补偿绳200的总重量通常比较大,限位框223围成的限位区域224的宽度小于多个绳头连接件231之间的最大间隔宽度,使得多个补偿绳200的重心集中于限位框223围城的限位区域224内,而将各个绳头连接件231由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呈散开设置,多个绳头连接件231可以将补偿绳200的重力均匀地分布到安装架210上,避免安装架210上出现应力过于集中的情况,有助于提高补偿绳200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参考图3,限位框223可以包括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均构成为C字形,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沿左右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连接翻边,第一半框的连接翻边和第二半框的连接翻边沿前后方向对接,从而使得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可以共同限定出限位区域224,可选地,第一半框的连接翻边和第二半框的连接翻边可以螺栓连接,如此,限位框223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连接臂221分别和安装板211、限位框223可拆卸连接,连接臂221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板211、限位框223相连,连接件可以为紧固螺栓,或者,也可以是紧固销等,连接件的种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安装板211以及限位框223的至少一者相对于连接臂221的端部的位置可调整,例如,可以是安装板211相对于连接臂221的端部的位置可调整,也可以是限位框223相对于连接臂221的端部的位置可调整,还可以是安装板211以及限位框223均相对于连接臂221的对应端部的位置可调整。这样,可以便于调整连接臂221的倾斜角度,从而调整限位框223的高度,同时,也可以降低对连接臂221的连接结构的加工精度的要求。
例如图1所示,安装板211的第二平板部213的下表面设有两个连接耳216,两个连接耳216沿第二平板部21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两个连接耳216的间距大于限位框223在水平方向的长度,连接耳216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水平部与第二平板部213重叠且相连,竖直部可以和连接臂221可拆卸连接,其中,每个连接臂221的上端可以和连接耳216的竖直部相连,连接臂221的下端可以和限位框223的连接翻边相连,在连接完成后,连接臂221呈倾斜状态,同时,限位框223、安装架210和连接臂221共同形成为倒梯形结构,如此,安装架210的结构稳定性更高,可以更好地固定补偿绳200。
可选地,安装板211以及限位框223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第一连接孔,例如,可以是仅安装板211设有第一连接孔,也可以是仅限位框223设有第一连接孔,还可以是安装板211和限位框223上均设有第一连接孔。可选地,当第一连接孔设在安装板211上时,第一连接孔可以设在第二平板部213的连接耳216上,当第一连接孔设在限位框223上时,第一连接孔可以设在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的连接翻边上。
连接臂221的对应的端部具有第二连接孔,连接件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将连接臂221和安装板211、限位框223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中的一个为条形孔,另一个为圆孔,例如,可以是第一连接孔形成为条形孔,第二连接孔形成为圆孔;或者,也可以是第一连接孔形成为圆孔,第二连接孔形成为条形孔。如此,在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可以使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的位置可调,从而实现连接臂221的角度调整。这样,可以降低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加工精度的要求,更容易利用连接件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实现安装板211与连接臂221的连接,或者限位框223与连接臂221的连接。
可选地,连接臂221为两个,且两个连接臂221相对于限位框223对称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安装架21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梯系统3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系统300,可以包括轿厢(图未示出)、对重装置100和补偿绳200。
具体而言,对重装置100包括对重组件10和补偿绳固定组件20。其中,对重组件10包括对重架110和对重块120,对重架110可以由两个横框和两个竖框依次首尾相连构成为方形,对重块120设置于对重架110,且位于对重架110所围出的区域内,轿厢的顶部和对重组件10的顶部通过曳引绳相连,补偿绳固定组件20固定连接于对重架110,更具体地,补偿绳固定组件20的安装架210连接于对重架110的侧部,并与部分对重块120沿水平方向相对,补偿绳200的一端和补偿绳固定组件20相连,补偿绳200的另一端和轿厢的底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系统300,将补偿绳固定组件20设于对重架110的侧部而不是对重架110的底部,使得补偿绳200通过该补偿绳固定组件20连接到对重组件10上时,补偿绳200的部分结构也处于对重组件10的侧部,可以避免由于补偿绳200以及绳头组件230的尺寸较大而对底坑具有较大的深度要求,从而使补偿绳200及绳头组件230在对重组件10下侧所占用的空间更小,降低对底坑的深度要求。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系统300的一些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电梯系统300,包括:轿厢、对重装置100和补偿绳200。
具体而言,对重装置100包括对重组件10和补偿绳固定组件20。
其中,对重组件10包括:对重架110和对重块120。轿厢的顶部和对重架110的顶部通过曳引绳相连。对重架110由两个横框和两个竖框依次首尾相连构成为方形,对重块120设置于对重架110,且位于对重架110所围出的区域内。
对重块120包括相互叠置的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和相互叠置的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其中,第二对重块120b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对重块120a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相邻竖直,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相邻设置,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均设在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的上侧,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的后侧表面和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的后侧表面平齐,从而在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的前侧表面和处于最下方的第二对重块120b的底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121。
补偿绳固定组件20包括:安装架210、绳头组件230和引导组件220。其中,安装架210处于避让空间121内,安装架210包括安装板211和两个端板217,安装板211形成为平板状,两个端板217分别连接在安装板211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端板217的边缘部分超出安装板211的截面的外轮廓,端板217和对重架110焊接。
绳头组件230包括绳头连接件231和弹性件234。绳头连接件231为多个,多个绳头连接件231在安装板211上间隔排布,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各个绳头连接件231之间呈散开设置。
绳头连接件231的下端开设有连接槽232,连接槽232的顶部和底部均贯通,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二端从下向上贯穿避让孔215,并延伸至安装板211的上侧,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二端具有止挡部233,弹性件234抵接于止挡部233和安装板211之间,并且,弹性件234会产生朝向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二端的弹力,以向补偿绳200提供张紧力。
引导组件220包括连接臂221和限位框223,安装板211的下表面设有两个连接耳216,两个连接耳216沿安装板2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两个连接耳216的间距大于限位框223在水平方向的长度。
限位框223形成为环状,限位框223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翻边,连接臂221为两个,每个连接臂221的上端可以和连接耳216的竖直部相连,连接臂221的下端可以和限位框223的连接翻边相连。
补偿绳200设有与绳头连接件231一一对应的多个,多个补偿绳200均处于限位框223所限定出的限位区域224内,同时,补偿绳200的一端穿入绳头连接件231的连接槽232内,然后通过卡块与绳头连接件231卡接,补偿绳200的另一端和轿厢的底部相连,在轿厢和对重组件10的升降过程中,补偿绳200在轿厢侧的长度和补偿绳200在对重组件10侧的长度同时发生变化,以补偿曳引绳在轿厢侧的长度和曳引绳在对重组件10侧的长度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平衡电梯系统300的轿厢侧和对重组件10侧重量,使电梯系统300更加稳定可靠地运行。
综上,通过将补偿绳固定组件20设于对重架110的侧部而不是底部,使得补偿绳200通过该补偿绳固定组件20连接到对重组件10上时,补偿绳200的部分结构也处于对重组件10的侧部,可以避免由于补偿绳200以及绳头组件230的尺寸较大而对底坑的较大的深度要求,从而使补偿绳200及绳头组件230占用的空间更小,降低对底坑的深度要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电梯系统300,包括:轿厢、对重装置100和补偿绳200。
具体而言,对重装置100包括对重组件10和补偿绳固定组件20。
其中,对重组件10包括:对重架110和对重块120。轿厢的顶部和对重架110的顶部通过曳引绳相连。对重架110由两个横框和两个竖框依次首尾相连构成为方形框架,对重块120设置于对重架110所围出的区域内。
对重块120包括相互叠置的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和相互叠置的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其中,第二对重块120b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对重块120a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相邻竖直,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相邻设置,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均设在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的上侧,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的后侧表面和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的后侧表面平齐,从而在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的前侧表面和处于最下方的第二对重块120b的底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121。
补偿绳固定组件20包括:安装架210、绳头组件230和引导组件220。其中,安装架210处于避让空间121内,安装架210包括安装板211和端板217,安装板211包括:第一平板部212、第二平板部213和竖板部214,第一平板部212和第二平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平板部212和第二平板部213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且相互平行,竖板部214可以为竖板,竖板部214连接于第一平板部212和第二平板部213之间,并位于第一平板部212和第二平板部213在宽度方向的同一侧,以使安装板211的截面形成为C形,第一平板部212上形成有第一避让孔215,第二平板部213上形成有第二避让孔215,第一避让孔215和第二避让孔21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端板217设有两个,两个端板217分别连接在安装板211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端板217的边缘部分超出安装板211的截面的外轮廓,端板217和对重架110焊接。
绳头组件230包括绳头组件230包括绳头连接件231和弹性件234。绳头连接件231为多个,多个绳头连接件231在安装板211上间隔排布,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各个绳头连接件231之间呈散开设置。
绳头连接件231的下端开设有连接槽232,连接槽232的顶部和底部均贯通,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二端从下向上贯穿避让孔215,并延伸至安装板211的上侧,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二端具有止挡部233,弹性件234抵接于止挡部233和安装板211之间,并且,弹性件234会产生朝向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二端的弹力,以向补偿绳200提供缓冲。
引导组件220包括连接臂221和限位框223,安装板211的第二平板部213的下表面设有两个连接耳216,两个连接耳216沿第二平板部21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两个连接耳216的间距大于限位框223在水平方向的长度。限位框223包括沿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均构成为C字形,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沿左右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连接翻边,第一半框的连接翻边和第二半框的连接翻边沿前后方向对接,从而使得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可以共同限定出限位区域224,连接臂221为两个,每个连接臂221的上端可以和连接耳216的竖直部相连,连接臂221的下端可以和限位框223的连接翻边相连。
补偿绳200设有多个,多个补偿绳200与多个绳头连接件231一一对应,多个补偿绳200均处于限位框223所限定出的限位区域224内,同时,补偿绳200的一端穿入绳头连接件231的连接槽232并与绳头连接件231卡接,补偿绳200的另一端和轿厢的底部相连,在轿厢和对重组件10的升降过程中,补偿绳200在轿厢侧的长度和补偿绳200在对重组件10侧的长度同时发生变化,以补偿曳引绳在轿厢侧的长度和曳引绳在对重组件10侧的长度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平衡电梯系统300的轿厢侧和对重组件10侧重量,使电梯系统300更加稳定可靠地运行。
综上,通过将补偿绳固定组件20设于对重架110的侧部而不是底部,使得补偿绳200通过该补偿绳固定组件20连接到对重组件10上时,补偿绳200的部分结构也处于对重组件10的侧部,可以避免由于补偿绳200以及绳头组件230的尺寸较大而对底坑的较大的深度要求,从而使补偿绳200及绳头组件230占用的空间更小,降低对底坑的深度要求。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电梯系统300,包括:轿厢、对重装置100和补偿绳200。
具体而言,对重装置100包括对重组件10和补偿绳固定组件20。其中,对重组件10包括:对重架110和对重块120。轿厢的顶部和对重架110的顶部通过曳引绳相连。对重架110由两个横框和两个竖框依次首尾相连构成为方形,对重块120设置于对重架110,且位于对重架110所围出的区域内。
对重块120包括相互叠置的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和相互叠置的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其中,第二对重块120b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对重块120a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相邻竖直,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相邻设置,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均设在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的上侧,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的后侧表面和多个第二对重块120b的后侧表面平齐,从而在多个第一对重块120a的前侧表面和处于最下方的第二对重块120b的底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121。
补偿绳固定组件20包括:安装架210、绳头组件230。其中,安装架210处于避让空间121内,安装架210包括安装板211和两个端板217,安装板211形成为平板状,两个端板217分别连接在安装板211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端板217的边缘部分超出安装板211的截面的外轮廓,端板217和对重架110焊接。
绳头组件230包括绳头连接件231和弹性件234。绳头连接件231为多个,多个绳头连接件231在安装板211上间隔排布,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各个绳头连接件231之间呈散开设置。
绳头连接件231的下端开设有连接槽232,连接槽232的顶部和底部均贯通,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二端从下向上贯穿避让孔215,并延伸至安装板211的上侧,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二端具有止挡部233,弹性件234抵接于止挡部233和安装板211之间,并且,弹性件234会产生朝向绳头连接件231的第二端的弹力,以向补偿绳200提供缓冲。
补偿绳200设有与绳头连接件231一一对应的多个,同时,补偿绳200的一端穿入绳头连接件231的连接槽232内,然后通过卡块与绳头连接件231卡接,补偿绳200的另一端和轿厢的底部相连,在轿厢和对重组件10的升降过程中,补偿绳200在轿厢侧的长度和补偿绳200在对重组件10侧的长度同时发生变化,以补偿曳引绳在轿厢侧的长度和曳引绳在对重组件10侧的长度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平衡电梯系统300的轿厢侧和对重组件10侧重量,使电梯系统300更加稳定可靠地运行。
综上,通过将补偿绳固定组件20设于对重架110的侧部而不是底部,使得补偿绳200通过该补偿绳固定组件20连接到对重100上时,补偿绳200的部分结构也处于对重100的侧部,可以避免由于补偿绳200以及绳头组件230的尺寸较大而对底坑的较大的深度要求,从而使补偿绳200及绳头组件230占用的空间更小,降低对底坑的深度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对重装置,用于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组件和补偿绳固定组件,所述对重组件包括对重架和设于所述对重架的对重块,所述对重块包括多个叠置的第一对重块和多个叠置的第二对重块,所述第一对重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对重块的宽度,以在多个所述第一对重块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避让空间;
所述补偿绳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架和绳头组件,所述安装架设于所述避让空间且与所述对重架相连,所述绳头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架以连接补偿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对重块均位于所述多个第二对重块的下侧,多个所述第一对重块和多个所述第二对重块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板,所述绳头组件包括绳头连接件和弹性件,所述绳头连接件被构造为和补偿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绳头连接件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并被配置为向所述补偿绳提供张紧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具有避让孔,所述绳头连接件的第一端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被构造为收容所述补偿绳的端部,并和所述补偿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绳头连接件的第二端贯穿所述避让孔,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绳头连接件的第二端和所述安装板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指向背离所述绳头连接件第一端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头连接件的第二端具有止挡部,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安装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平板部、第二平板部和竖板部,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沿竖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竖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的同一侧,所述避让孔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所述绳头连接件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第二平板部的间隔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还包括引导组件,所述引导组件包括连接臂和限位框,所述连接臂连接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限位框之间,所述限位框被配置为将各所述补偿绳围设在所述限位框内,且所述限位框围成的限位区域的宽度小于多个所述绳头连接件之间的最大间隔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绳头连接件由所述绳头连接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呈散开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和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限位框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限位框的至少一者相对于所述连接臂的端部的位置可调整。
10.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轿厢;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对重装置;
补偿绳,所述补偿绳的一端和所述对重装置的绳头组件相连,另一端和所述轿厢相连。
CN202223052629.XU 2022-11-15 2022-11-15 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Active CN218879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0265.2U CN219860038U (zh) 2022-11-15 2022-11-15 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CN202223052629.XU CN218879118U (zh) 2022-11-15 2022-11-15 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2629.XU CN218879118U (zh) 2022-11-15 2022-11-15 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0265.2U Division CN219860038U (zh) 2022-11-15 2022-11-15 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79118U true CN218879118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385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0265.2U Active CN219860038U (zh) 2022-11-15 2022-11-15 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CN202223052629.XU Active CN218879118U (zh) 2022-11-15 2022-11-15 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0265.2U Active CN219860038U (zh) 2022-11-15 2022-11-15 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986003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0038U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515554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用の三角形状支持構造
CN218879118U (zh) 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EP2655236B1 (en) Suspension and traction media interface for elevators
FI120830B (fi)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hissin kompensaatioköysien kiinnittämiseksi
EP2284112B1 (en) Compact bedplate with integrated, accessible dead end hitches
CN109704174B (zh) 一种对重导向机架装置
CN211393461U (zh) 通用的补偿绳端接装置以及电梯轿厢的补偿系统
CN215516295U (zh) 电梯补偿链涨紧装置及电梯系统
WO2018100615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釣合いおもり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15145738A1 (ja)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おもり装置及びその改修方法
CN216272567U (zh) 补偿装置及电梯
CN221521747U (zh) 能够避免共振的轿底绳轮组件装置
KR101782573B1 (ko) 엘리베이터 체대 결합 구조
CN110482371B (zh) 一种家用电梯导向限位机构
CN215711387U (zh) 钢梁提升体系
CN110191856B (zh) 电梯装置
CN214456058U (zh) 一种单悬挂导向装置的乘客电梯机房
CN215592298U (zh) 电梯
CN219585608U (zh) 一种钢丝绳型补偿链轿厢侧悬挂装置
KR20170062653A (ko) 엘리베이터 체대 결합 구조
CN213265231U (zh) 一种对重后置的钢带电梯主机架结构及电梯
JP735351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おもり耐震装置及び釣合おもり装置
CN217076599U (zh) 电梯承重机构、轿厢及电梯
CN216478788U (zh) 双排滑轮吊钩组
JP7156993B2 (ja) カウンターウェ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