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8566U - 聚光灯的电控设备 - Google Patents

聚光灯的电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8566U
CN218868566U CN202222459196.3U CN202222459196U CN218868566U CN 218868566 U CN218868566 U CN 218868566U CN 202222459196 U CN202222459196 U CN 202222459196U CN 218868566 U CN218868566 U CN 218868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ousing
wall
heat
spot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591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科
陈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591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8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8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8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聚光灯的电控设备,所述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安装腔;内壳,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壳的外壁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具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和/或所述外壳的底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风扇,对应所述散热风道设置,以使气流在风扇的作用下进入所述散热风道或流出所述散热风道;电路板和电源,安装于所述内壳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外壳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以便于用户手拿聚光灯的电控设备,提高电控设备的操控便捷性,另外还提高了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散热能力,避免电控设备发生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聚光灯的电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光灯的电控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专业摄影中,常需要使用大功率聚光灯以进行补光。大功率聚光灯的功率通常达数千瓦,因此需要配置专用的聚光灯电控设备,用于为聚光灯供电。电控设备在工作中,其内部器件比如电路板、电源等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故要求电控设备需要较好的散热能力。相关技术中,由于电控设备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电控设备壳体内的热量难以散出,导致电控设备的外壳温度较高,不便于用户手拿电控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光灯的电控设备,旨在提高电控设备的散热能力,以保证电控设备的外壳的温度不会过高,以便于用户拿动电控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安装腔;
内壳,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壳的外壁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具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和/或所述外壳的底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
风扇,对应所述散热风道设置,以使气流在风扇的作用下进入所述散热风道或流出所述散热风道;
电路板和电源,安装于所述内壳内。
可选地,所述多个散热孔包括多个第一散热孔和多个第二散热孔,所述多个第一散热孔分布于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并位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风扇的一端,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孔分布于所述外壳的底壁,与所述风扇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MOS管,所述MOS管的外壁具有散热面,所述散热面贴合于所述内壳的内侧壁。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电感线圈,所述内壳的侧壁上安装有连接片,所述电感线圈靠近所述连接片设置,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连接片之间设置有导热泥。
可选地,所述散热面贴合于所述内壳的第一侧壁,所述连接片安装于所述内壳的第二侧壁。
可选地,所述电源贴合于所述内壳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电源沿所述散热风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电源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外壁,所述第一外壁贴合于所述内壳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内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散热间隙,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可选地,所述散热间隙的入风口对应所述风扇设置,以使外部的气流在风扇的作用下进入所述散热间隙,所述散热间隙与所述散热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散热间隙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沿所述散热间隙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有散热风道,并对应散热风道设置有风扇,使得内壳内的电路板和电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内壳后,绝大部分热量能被散热风道的气流吸收,热气流快速的通过散热孔散发到外壳外,从而保证外壳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以便于用户手拿聚光灯的电控设备,提高电控设备的操控便捷性,另外还提高了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散热能力,避免电控设备发生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聚光灯的电控设备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外壳 110 散热孔
111 第一散热孔 112 第二散热孔
200 内壳 210 第一壳体
220 第二壳体 230 散热风道
240 散热间隙 241 散热片
300 风扇 400 电路板
410 MOS管 420 电感线圈
500 电源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聚光灯的电控设备,聚光灯用以在摄影过程中补充光源,电控设备用以为聚光灯提供电能并控制聚光灯。以下将主要描述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包括:
外壳100,所述外壳100具有安装腔;
内壳200,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壳200的外壁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具有散热风道230,所述散热风道230沿所述外壳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壳100的外侧壁和/或所述外壳100的底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10,所述散热孔110与所述散热风道230连通;
风扇300,对应所述散热风道230设置,以使气流在风扇300的作用下进入所述散热风道230或流出所述散热风道230;
电路板400和电源500,安装于所述内壳200内。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壳100是电控设备具有外观面的壳体,外壳100可以整体呈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其他异形,本实施例中,以整体呈长方形为例。内壳200的形状可以与外壳100的形状对应,以提高外壳100与内壳200之间所形成的散热风道230的宽度一致性,以使得气流能在散热风道230内稳定的流动,同时提高安装腔的空间利用率。
风扇300可以安装在散热风道230的进风口,也可以安装在散热风道230的出风口,还可以安装在其他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要使得气流能在风扇300的作用下进入散热风道230或者流出散热风道230,以使气流能带走散热风道230的热量即可。外壳100的外侧壁和/或底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10,使得散热风道230内的热气流能通过散热孔110快速的散发到外壳100外,实现电控设备的快递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100和内壳200之间形成有散热风道230,并对应散热风道230设置有风扇300,使得内壳200内的电路板400和电源50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内壳200后,绝大部分热量能被散热风道230的气流吸收,热气流快速的通过散热孔110散发到外壳100外,从而保证外壳100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以便于用户手拿聚光灯的电控设备,提高电控设备的操控便捷性,另外还提高了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散热能力,避免电控设备发生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散热孔110包括多个第一散热孔111和多个第二散热孔112,所述多个第一散热孔111分布于所述外壳100的外侧壁,并位于所述外壳100远离所述风扇300的一端,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孔112分布于所述外壳100的底壁,与所述风扇300相对设置。外壳100的外侧壁和底壁均开设有散热孔110,一方面,有利于增多散热孔110的数量,以增大散热面积,另一方面,还为热气流提供了不同的流动方向,使得热气流能分散的流向不同的方向,以避免热气流聚集,使得热气流能更加快速顺畅的散热到外壳100外,保证外壳100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同时提高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散热能力,避免电控设备发生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400上设置有MOS管410,所述MOS管410的外壁具有散热面,所述散热面贴合于所述内壳200的内侧壁。MOS管410也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管410与内壳200通过面贴合,有利于增大MOS管410与内壳200的接触面积,使得MOS管410产生的热量能快速的传递至内壳200,以最终快速的通过散热风道230散发到外壳100外,从而保证外壳100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400上还设置有电感线圈420,所述内壳200的侧壁上安装有连接片,所述电感线圈420靠近所述连接片设置,所述电感线圈420与所述连接片之间设置有导热泥。连接片可以呈块状,以便安装在内壳200的侧壁上,导热泥的相背两侧可以各自适应电感线圈420和连接片的形状,使得导热泥的一侧尽可能的与电感线圈420接触,另外一侧尽可能的与连接片接触,以提高传热面积,使得电感线圈420产生的热量能快速的通过导热泥快速的传递至内壳200,最终快速的通过散热风道230散发到外壳100外,保证外壳100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同时提高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面贴合于所述内壳200的第一侧壁,所述连接片安装于所述内壳200的第二侧壁。也即,MOS管410和连接片分别与内壳200的不同侧壁接触,使得MOS管410产生的热量和电感线圈420产生的热量分别传递至内壳200不同的侧壁,再由散热风道230内不同位置的气流吸收,进一步的避免了热气流聚集的情况,使得热气流能快速的从不同位置散热到外壳100外,以进一步提高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散热能力,保证外壳100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500贴合于所述内壳200的内壁。具体而言,所述电源500沿所述散热风道230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电源50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外壁,所述第一外壁贴合于所述内壳200的内壁。同理的,电源500的长侧边与内壳200的内壁贴合,提高了电源500与内壳200的接触面积,使得电源500产生的热量能快速的传递至内壳200,以最终快速的通过散热风道230散发到外壳100外,提高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散热能力,保证外壳100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200包括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所述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形成有散热间隙240,所述电路板400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210内,所述电源500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220内。也即,电路板400和电源500分别安装于内壳200的不同壳体,使得电路板400及电路板400上的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和电源500产生的热量分别传递至内壳200的不同壳体,再由散热风道230内不同位置的气流吸收,进一步的避免了热气流聚集的情况,使得热气流能快速的从不同位置散热到外壳100外,以进一步提高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散热能力。另外,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形成有散热间隙240,也能避免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吸收的热量在壳体上聚集,有利于降低内壳200的温度,使得内壳200能更加快速的吸收更多来自电路板400和电源500的热量,以快速的传导热量,以最终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提高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散热效率,保证外壳100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间隙240的入风口对应所述风扇300设置,以使外部的气流在风扇300的作用下进入所述散热间隙240,所述散热间隙240与所述散热孔110连通。本实施例中,风扇300为吸风风扇300,风扇300能将外部的气流吸入散热间隙240,气流吸收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表面的热量后,再通过散热孔110散发到外壳100外,提高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散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间隙240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241,所述散热片241沿所述散热间隙240的长度方向延伸。散热片241可以吸收来自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的热量,进一步避免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吸收的热量在壳体上聚集,结合散热间隙240的入风口对应风扇300设置的实施例,散热片241吸收热量后能快速的被风扇300吸进的气流吸收并散热到外壳100外,如此,散热片241可以对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起到散热效果,以进一步提高了聚光灯的电控设备的散热能力,保证外壳100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安装腔;
内壳,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壳的外壁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具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和/或所述外壳的底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
风扇,对应所述散热风道设置,以使气流在风扇的作用下进入所述散热风道或流出所述散热风道;
电路板和电源,安装于所述内壳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孔包括多个第一散热孔和多个第二散热孔,所述多个第一散热孔分布于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并位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风扇的一端,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孔分布于所述外壳的底壁,与所述风扇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MOS管,所述MOS管的外壁具有散热面,所述散热面贴合于所述内壳的内侧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电感线圈,所述内壳的侧壁上安装有连接片,所述电感线圈靠近所述连接片设置,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连接片之间设置有导热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面贴合于所述内壳的第一侧壁,所述连接片安装于所述内壳的第二侧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贴合于所述内壳的内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沿所述散热风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电源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外壁,所述第一外壁贴合于所述内壳的内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散热间隙,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间隙的入风口对应所述风扇设置,以使外部的气流在风扇的作用下进入所述散热间隙,所述散热间隙与所述散热孔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光灯的电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间隙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沿所述散热间隙的长度方向延伸。
CN202222459196.3U 2022-09-16 2022-09-16 聚光灯的电控设备 Active CN218868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9196.3U CN218868566U (zh) 2022-09-16 2022-09-16 聚光灯的电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9196.3U CN218868566U (zh) 2022-09-16 2022-09-16 聚光灯的电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8566U true CN218868566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0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59196.3U Active CN218868566U (zh) 2022-09-16 2022-09-16 聚光灯的电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85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06705B (zh) 空调器及其电器盒
CN218868566U (zh) 聚光灯的电控设备
CN111405817A (zh) 电机控制器一体化水冷/风冷散热系统
CN207604110U (zh) 散热结构及机箱
CN115664165A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210226051U (zh) 一种复合型嵌入式散热片
CN212910500U (zh) 电机控制器一体化水冷/风冷散热系统
CN205982963U (zh) 一种投影设备及投影系统
CN208338182U (zh) 一种新型电子散热片
CN112331449A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用防尘散热罩壳
CN207349813U (zh) 一种具备光热耦合功能的led发光器具
CN219322844U (zh) 控制箱及用电器
CN106847584B (zh) 一种用于铁氧体开关的散热装置
CN205161015U (zh) 型腔热管电子散热装置
CN213462830U (zh) 一种电子镇流器散热结构
CN215982443U (zh) 散热器和聚光灯
CN215872469U (zh) 医疗器械及其主机
CN208859563U (zh) 一种反激式led驱动电源
CN216451729U (zh) 具有简易散热结构且散热效率高的hdmi分配器
CN214959247U (zh) 一种简易变频器
CN217721879U (zh) 散热器和设备
CN212727823U (zh) 电源装置
CN214896185U (zh) 一种小体积的投影机散热装置
CN216566044U (zh) 一种电控盒散热装置及高温热水机组
CN220825592U (zh) 一种激光切割机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