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4414U - 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4414U
CN218844414U CN202223176593.6U CN202223176593U CN218844414U CN 218844414 U CN218844414 U CN 218844414U CN 202223176593 U CN202223176593 U CN 202223176593U CN 218844414 U CN218844414 U CN 218844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tic converter
oxygen
cylinder
sensor mounting
containing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765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宇恒
陈金助
余均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765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4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4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4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以一排气管连接一引擎,包括一消音器、一触媒转换器总成、一含氧传感器支持件以及一含氧传感器。触媒转换器总成包括有一触媒转换器前盖、一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一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一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以及至少一触媒转换器。含氧传感器支持件设置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具有一含氧传感器锁附座。含氧传感器锁附安装于含氧传感器锁附座上。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的一第一连接部,以及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的一第二连接部的至少其一设置有一弹性支撑材,能使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与触媒转换器筒体间因温度差所产生的热胀冷缩能朝轴向的方向滑移,进而避免零件之间的变形或破坏。

Description

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图14及图15分别为现有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现有含氧传感器安装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中国台湾专利案公告号第M604827号的现有技术为基础,如图14及图15所示,现有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9,是以一排气管25连接一引擎50,包括一消音器40、一触媒转换器总成930、一含氧传感器支持件351以及一含氧传感器36。消音器40包括有一消音器本体402以及一与消音器本体402相连的消音器前盖401,消音器40内设置有一膨胀室隔板37。
触媒转换器总成930包括有一触媒转换器前盖31、一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9321、一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9322、一含氧传感器安装管9353、一第一触媒转换器33以及一第二触媒转换器34。触媒转换器前盖31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9321相连接,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9322支撑于膨胀室隔板37,含氧传感器安装管9353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9321及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9322相连接,第一触媒转换器33容置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9321,第二触媒转换器34容置于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9322。含氧传感器支持件351设置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9353上,具有一含氧传感器锁附座352,而含氧传感器36锁附安装于含氧传感器锁附座352上。其中,现有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9321与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9322分别焊接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9353的两端。
然而,因安装触媒转换器的摩托车引擎50的排气端,必会因为引擎50排放的高温废气,以及通过第一触媒转换器33、第二触媒转换器34净化废气时所产生的热能,导致第一触媒转换器33、第二触媒转换器34及周遭零件产生热膨胀,热能导向消音器40后传导至大气之中。在热能传导之时第一触媒转换器33、第二触媒转换器34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9321、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9322的膨胀程度大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9353及消音器40,而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9321、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9322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9353是以消音器前盖401与膨胀室隔板37定位后,焊接衔接面的方式固设于消音器40内部,导致含氧传感器安装管9353及消音器40在温度热涨冷缩之际,焊道处的周围产生应力,进而造成零件之间的变形或破坏。
发明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通过改变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与触媒转换器筒体之间的结合方式,使用一种可耐高温的弹性支撑材作为缓冲支撑,能使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与触媒转换器筒体间因温度差所产生的热胀冷缩能朝轴向的方向滑移,进而避免零件之间的变形或破坏。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是以一排气管连接一引擎,包括一消音器、一触媒转换器总成、一含氧传感器支持件以及一含氧传感器。消音器包括有一消音器本体以及一与消音器本体相连的消音器前盖,消音器内设置有一膨胀室隔板。触媒转换器总成包括有一触媒转换器前盖、一与触媒转换器前盖相连的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一支撑于膨胀室隔板的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一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及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相连的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以及至少一容设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或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的触媒转换器。含氧传感器支持件设置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具有一含氧传感器锁附座。含氧传感器锁附安装于含氧传感器锁附座上。
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的一第一连接部,以及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的一第二连接部的至少其一设置有一弹性支撑材。通过上述设计,弹性支撑材可有效避免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间,或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与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间因温度差所产生的变形破坏,提升排气装置的使用寿命。
上述第一连接部的弹性支撑材可固设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或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以提供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的缓冲支撑。
上述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可为滑动配置,让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因温度差所产生的热胀冷缩能以滑动的方式化解。
上述弹性支撑材可焊接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或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
上述第二连接部的弹性支撑材固设于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或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以提供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的缓冲支撑。
上述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可为滑动配置,让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因温度差所产生的热胀冷缩能以滑动的方式化解。
上述弹性支撑材可焊接于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或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
上述含氧传感器安装管可为单件式结构或两件式结构,其中,单件式结构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而两件式结构则有助于焊接组立的进行。
上述弹性支撑材可为钢丝绒、石墨垫片或云母垫片。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以一排气管连接一引擎,包括一消音器、一触媒转换器总成、一含氧传感器支持件以及一含氧传感器。消音器包括有一消音器本体以及一与消音器本体相连的消音器前盖。触媒转换器总成包括有一触媒转换器前盖、一与触媒转换器前盖相连的触媒转换器筒体、一与触媒转换器筒体相连的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以及至少一容设于触媒转换器筒体的触媒转换器。含氧传感器支持件设置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具有一含氧传感器锁附座。含氧传感器锁附安装于含氧传感器锁附座上。
触媒转换器筒体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的一连接部设置有一弹性支撑材。通过上述设计,弹性支撑材可有效避免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与触媒转换器筒体间因温度差所产生的变形破坏,提升排气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具体实施方式与附图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含氧传感器安装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含氧传感器安装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设有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设有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摩托车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设有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引擎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设有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设有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摩托车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设有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引擎的侧视图。
图14为现有摩托车引擎的排气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现有含氧传感器安装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A-1G                 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
25                    排气管
26                    上游含氧传感器
30                    触媒转换器总成
31                    触媒转换器前盖
321                   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
322                   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
33                    第一触媒转换器
34                    第二触媒转换器
35A                   含氧传感器开孔管
35B                   含氧传感器无孔管
351                   含氧传感器支持件
352                   含氧传感器锁附座
353,353’              含氧传感器安装管
36                    含氧传感器
37                    膨胀室隔板
38                    弹性支撑材
40                    消音器
401                   消音器前盖
402                   消音器本体
50                    引擎
60                    主脚架
70                    后轮
9                     排气装置
930                   触媒转换器总成
9321                  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
9322                  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
9353                  含氧传感器安装管
a                     第一连接部
b                     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出示一种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A,包括一消音器40、一触媒转换器总成30、一含氧传感器支持件351以及一含氧传感器36。消音器40包括有一消音器本体402以及一与消音器本体402相连的消音器前盖401,消音器40内设置有一膨胀室隔板37。
触媒转换器总成30包括有一触媒转换器前盖31、一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一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一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一第一触媒转换器33以及一第二触媒转换器34。触媒转换器前盖31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相连接,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支撑于膨胀室隔板37,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及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相连接,第一触媒转换器33容置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第二触媒转换器34容置于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含氧传感器支持件351设置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上,具有一含氧传感器锁附座352,而含氧传感器36锁附安装于含氧传感器锁附座352上。
在本实施例中,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间的一第一连接部a设置有一弹性支撑材38,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间的一第二连接部b则以焊接接合,所述弹性支撑材38为钢丝绒、石墨垫片、云母垫片或其他可提供弹性支撑的材料。其中,第一连接部a的弹性支撑材38固设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但不以此为限,亦可将弹性支撑材38固设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上。此外,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为滑动配置,能让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间因温度差所产生的热胀冷缩能以滑动的方式化解,使变形量可朝轴向的方向滑移。再者,本实施例的弹性支撑材38是以焊接的方式固设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上。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出示一种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B,其基本架构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惟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间的一第一连接部a以焊接接合,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间的一第二连接部b则设置有一弹性支撑材38,所述弹性支撑材38为钢丝绒、石墨垫片、云母垫片或其他可提供弹性支撑的材料。其中,第二连接部b的弹性支撑材38固设于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但不以此为限,亦可将弹性支撑材38固设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上。此外,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为滑动配置,能让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间因温度差所产生的热胀冷缩能以滑动的方式化解,使变形量可朝轴向的方向滑移。再者,本实施例的弹性支撑材38是以焊接的方式固设于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上。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出示一种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C,其基本架构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惟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间的一第一连接部a以及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间的一第二连接部b皆设置有一弹性支撑材38,所述弹性支撑材38为钢丝绒、石墨垫片、云母垫片或其他可提供弹性支撑的材料。其中,第一连接部a的弹性支撑材38固设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第二连接部b的弹性支撑材38固设于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但不以此为限,亦可将弹性支撑材38分别固设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上。此外,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为滑动配置,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为滑动配置,能让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间以及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间因温度差所产生的热胀冷缩能以滑动的方式化解,使变形量可朝轴向的方向滑移。再者,本实施例的弹性支撑材38是以焊接的方式固设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及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上。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触媒转换器总成30非仅限于包含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321及一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322的二筒体结构设计,亦可为单一触媒转换器筒体的结构设计。因此,由前述实施例可推知,若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仅有一触媒转换器筒体时,则需在触媒转换器筒体与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的一连接部设置有一弹性支撑材。
图4及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含氧传感器安装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D的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为单件式结构,其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图6及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含氧传感器安装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E的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为两件式结构,包括有一含氧传感器开孔管35A及一含氧传感器无孔管35B,在本实施例中,含氧传感器开孔管35A与含氧传感器无孔管35B以焊接的方式接合而成含氧传感器安装管353’,但不以此为限,亦可通过其他接合方式完成安装管的组立,而所述两件式结构有助于焊接组立的进行。
图8至图10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设有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摩托车的侧视图、仰视图以及设有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引擎的侧视图。如图所示,一引擎50以一排气管25连接一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F,该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F的内部结构可为前述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A-1E的形式,在此公开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F的外观结构,排气管25另设有一上游含氧传感器26,以检测引擎50的排气含氧量的变化。此外,图中亦公开了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F与后轮70及主脚架60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1至图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设有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摩托车的侧视图、俯视图以及设有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引擎的侧视图。如图所示,一引擎50以一排气管25连接一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G,该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G的内部结构可为前述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A-1E的形式,在此公开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G的外观结构,排气管25另设有一上游含氧传感器26,以检测引擎50的排气含氧量的变化。此外,图中亦公开了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1G与后轮70及主脚架60的相对位置关系。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文件要求保护的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以一排气管连接一引擎,包括:
一消音器,包括有一消音器本体以及一与该消音器本体相连的消音器前盖,该消音器内设置有一膨胀室隔板;
一触媒转换器总成,包括有一触媒转换器前盖、一与该触媒转换器前盖相连的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一支撑于该膨胀室隔板的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一与该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及该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相连的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以及至少一容设于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或该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的触媒转换器;
一含氧传感器支持件,设置于该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具有一含氧传感器锁附座;以及
一含氧传感器,锁附安装于该含氧传感器锁附座上;
其特征在于,该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与该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的一第一连接部,以及该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与该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的一第二连接部的至少其一设置有一弹性支撑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的该弹性支撑材固设于该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或该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与该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为滑动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支撑材焊接于该触媒转换器第一筒体或该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的该弹性支撑材固设于该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或该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与该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为滑动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支撑材焊接于该触媒转换器第二筒体或该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为单件式结构或两件式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支撑材为钢丝绒、石墨垫片或云母垫片。
10.一种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以一排气管连接一引擎,包括:
一消音器,包括有一消音器本体以及一与该消音器本体相连的消音器前盖;
一触媒转换器总成,包括有一触媒转换器前盖、一与该触媒转换器前盖相连的触媒转换器筒体、一与该触媒转换器筒体相连的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以及至少一容设于触媒转换器筒体的触媒转换器;
一含氧传感器支持件,设置于该含氧传感器安装管上,具有一含氧传感器锁附座;以及
一含氧传感器,锁附安装于该含氧传感器锁附座上;
其特征在于,该触媒转换器筒体与该含氧传感器安装管间的一连接部设置有一弹性支撑材。
CN202223176593.6U 2022-11-29 2022-11-29 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 Active CN218844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6593.6U CN218844414U (zh) 2022-11-29 2022-11-29 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6593.6U CN218844414U (zh) 2022-11-29 2022-11-29 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4414U true CN218844414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83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76593.6U Active CN218844414U (zh) 2022-11-29 2022-11-29 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4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92427B2 (ja) 二重カバー装置付き触媒
JPH08246863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管
US20020174650A1 (en) Exhaust manifold
US20020059795A1 (en) Air gap insulated exhaust manifold assembly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9264129A (ja) 排気マニホルド
US5579639A (en) Double walled exhaust pipe for an engine
US9644522B2 (en) Cast end cap mounting module
CN218844414U (zh) 排气装置的改良结构
US6685888B1 (en) Monolith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use in catalytic converter
JPH0742547A (ja) 車両排気系用二重管
US7272927B2 (en) Air gap-insulated exhaust manifol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2002021554A (ja) インシュレータ付き排気系構造体
JP3999382B2 (ja) エンジンの保温型排気マニホールド
TWM637055U (zh) 排氣裝置之改良結構
US6687996B2 (en) Method of making an exhaust gas collector
JPH06336921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管
JP3318214B2 (ja) 多気筒内燃機関の排気マニホールド
JP3857770B2 (ja) 二重管型排気マニホールド
JPH11303631A (ja) エンジンの保温型排気マニホールド
JP5245959B2 (ja) 触媒コンバータの車体取付構造
JP2019194446A (ja) 触媒コンバータのフランジ構造
JPH08218860A (ja) 二重排気管
CN217632635U (zh) 一种耐热型汽车排气连接管
JPH0536981Y2 (zh)
KR100534923B1 (ko) 자동차의 배기계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