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1960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1960U
CN218831960U CN202222482293.4U CN202222482293U CN218831960U CN 218831960 U CN218831960 U CN 218831960U CN 202222482293 U CN202222482293 U CN 202222482293U CN 218831960 U CN218831960 U CN 218831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bulizer
liquid
holder
wall
liqui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822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瑞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822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1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1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1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储液部,具有储液腔和与储液腔连通的出液口,储液部具有邻近出液口的第一收容腔室;雾化元件,包括用于传递液体基质的多孔体;支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收容腔室之内,具有与出液口连通的通孔;第一密封件,具有连通出液口和通孔的第一开口,其至少一部分位于储液部与支架之间以提供密封;第二密封件,具有连通通孔的第二开口,其至少一部分位于多孔体与支架之间以提供密封;其中,雾化器还包括提供外部空气进入储液腔的气流路径,气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是由支架表面与第一密封件表面来界定,或由支架表面与第二密封件表面来界定。通过上述方式,可形成缓解储液腔中负压的气流路径。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此类产品的示例为电子雾化装置,这些装置通常包含可雾化的液体基质和雾化元件,该液体基质流向雾化元件被加热以使其发生雾化,从而产生可吸入蒸汽或气溶胶,该液体基质可包含尼古丁和/或芳香剂和/或气溶胶生成物质(例如,甘油)。
以上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具有储存上述液体基质的储液腔,随着液体基质被雾化消耗,储液腔中液体基质的体积逐渐减小,并且储液腔中的空余部分呈现负压状态,负压可阻止液体基质流向雾化元件或者减缓液体基质流向雾化元件的速度,导致供应给雾化元件的液体基质不足或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电子雾化装置在持续使用过程中供应给雾化元件的液体基质不足或缺失的问题。
一种雾化器,包括:
储液部,所述储液部具有储液腔和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所述储液部具有邻近所述出液口的第一收容腔室;
雾化元件,用于雾化液体基质以产生气溶胶,所述雾化元件包括用于传递液体基质的多孔体;
支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室之内,所述支架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第一密封件,具有连通所述出液口和所述通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储液部与所述支架之间以提供密封;
第二密封件,具有连通所述通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多孔体与所述支架之间以提供密封;
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提供外部空气进入所述储液腔的气流路径,所述气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是由所述支架表面与所述第一密封件表面来界定,或由所述支架表面与所述第二密封件表面来界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包括侧壁及底壁,所述出液口贯穿所述底壁,自所述侧壁沿所述储液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有延伸壁,所述延伸壁与所述底壁界定形成所述第一收容腔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座体和自所述座体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所述延伸部上,所述气流路径的一部分由所述第一密封件表面和所述延伸部表面来界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路径的一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延伸部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是非直线延伸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路径的另一部分由所述座体表面与所述第一收容腔室的内壁表面界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气泡导引部,所述气泡导引部用于将从所述气流路径逸出的气泡朝所述储液腔引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路径连通至所述通孔,所述气泡导引部结合于所述通孔的孔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路径具有出气端,所述气泡导引部包括与所述出气端相对设置的阻挡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平面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出气端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具有第二收容腔室,所述第二密封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室中,并与所述第二收容腔室的内壁弹性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路径由所述第二密封件表面和所述第二收容腔室的内壁表面界定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路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表面的凹槽或者缝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于所述支架表面相间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延伸壁的端部相互抵接的抵接部。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及用于给所述雾化器提供电能的电源机构。
以上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通过在雾化器中设置毗邻储液腔出液口的第一收容腔室,第一收容腔室中固定有支架,第一密封件在支架和储液部之间提供密封,同时在多孔体和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在支架和多孔体之间提供密封,支架的表面和第一密封件的表面之间,或者支架的表面和第二密封件的表面之间界定形成了进入储液腔中的气流路径,以向储液腔中补充空气,缓解储液腔中的负压。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雾化器在一个视角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雾化器的储液部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雾化器在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雾化器的雾化元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储液部在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4中雾化器的第一密封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4中雾化器的第二密封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9位图4中雾化器的底座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雾化器的支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支架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支架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100,如图1-图4所示,雾化器100包括吸嘴10、储液部20、底盖30、雾化元件40、支架50、第一密封件60、第二密封件70及底座80,吸嘴10及底盖30分别固定安装在储液部20的两端从而形成雾化100的壳体部分,雾化元件40、支架50、第一密封件60、第二密封件70均设置于储液部20上。
储液部20与吸嘴10及底盖30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各种连接方式,例如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磁吸连接等,本实施中采用卡扣连接方式。具体的,储液部20上设有第一卡扣部21及第二卡扣部22,吸嘴10设有与第一卡扣部21适配的第一卡槽(图未示),底盖30设有与第二卡扣部22适配的第二卡槽31,第一卡扣部21与第一卡槽卡合连接,第二卡扣部22与第二卡槽31卡合连接,从而将吸嘴10与底盖30固定安装在储液部20上。在一些示例中,吸嘴10可以是由储液部20的一部分形成,即吸嘴10和储液部20可以一体模制成型。
如图3和图4所示,储液部20内部设置有轴向延伸的中空柱体结构23,中空柱体结构23的中空区域231作为雾化器100的储液腔用于储存诸如可雾化的药液或电子烟雾化液等液体基质,当储液腔231中储存的是药液时,雾化器100可用来作为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医疗雾化器使用;而当储液腔231中储存的是电子烟雾化液时,雾化器100即可当做电子烟使用。储液腔231设置有供液体基质流出储液腔231的出液口2311,液体基质通过该出液口2311即可流向雾化元件40上雾化以产生气溶胶。
储液部20具有相对的近端24和远端25,近端24和远端25均敞口设置,底座80通过远端25的敞口安装在储液部20上。中空柱体结构23与储液部20的内壁界定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26和第二气流通道27,雾化元件40雾化液体基质产生的气溶胶可流入第一气流通道26和第二气流通道27,然后通过储液部20的近端24敞口流入吸嘴10中,用户通过吸嘴10的出气孔11即可吸食到气溶胶。
如图5所示,雾化元件40包括多孔体41及结合在多孔体41上的加热元件42,多孔体41可由多孔陶瓷、多孔玻璃陶瓷、多孔玻璃等硬质毛细结构制成,其内部具有大量的微孔结构,该多孔体41在实施例中可大致呈但不限于块状结构,根据使用的情形,其包括沿雾化器100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吸液面411和雾化面412,即为图4中块状多孔体41的上、下表面,吸液面411朝向出液口2311用于吸取液体基质,加热元件42结合在雾化面412用于加热雾化液体基质。液体基质通过出液口2311可流向吸液面411,并通过多孔体41的内部微孔结构流向雾化面412。
加热元件42优选采用通过具有导电性的原材料粉末与印刷助剂混合成浆料后,按照适合的图案印刷后烧结的方式形成在雾化面412上,从而使其全部或绝大部分表面都与雾化面412紧密结合,具有雾化效率高、热量损失少、防干烧或大大的减少干烧等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元件42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该加热元件42可以是结合于雾化面412上的形成有特定图案的片状发热体,或者是发热网、发热丝螺旋形成的盘状发热体、发热膜等其它形式;例如该特定图案可以是蛇形蜿蜒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加热元件42可采用的合适材料可以是镍、铁、不锈钢、镍铁合金、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或金属钛等材质。因此,当液体基质流至雾化面412上后,雾化面412的加热元件42即可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雾化,并将雾化后产生的气溶胶从雾化面412上释放。
如图6所示,储液腔231包括侧壁2312和底壁2313,出液口2311形成在底壁2313上。自侧壁2312沿雾化器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有延伸壁2314,延伸壁2314与底壁2313界定形成有第一收容腔室2315,支架50与第一收容腔室2315的内壁过盈配合,从而使支架50固定于第一收容腔室2315内。如图10和图11所示,支架50设置有通孔51,通孔51与出液口2311连通,从而储液腔231中的液体基质可通过出液口2311和通孔51流向雾化元件40雾化。在另外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收容腔室2315属于储液腔231的一部分,第一收容腔室2315具有开口,开口可供支架50及密封部件安装进入第一收容腔室2315内。
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同时结合参阅图4,底壁2313和支架5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60,多孔体41的吸液面411和支架5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70,第一密封件60上开设有第一开口61,第二密封件70上开设有第二开口71,第一开口61连通储液口2311和通孔51,第二开口71与通孔51连通,从而液体基质可依次通过出液口2311、第一密封件60的第一开口61、支架50的通孔51和第二密封件70的第二开口71流向雾化元件40。第一密封件60和第二密封件70均可以采用硅胶、橡胶或乳胶等软胶材料,从而可将第一密封件60挤压在底壁2313和支架50之间,以密封支架50和第一收容腔室2315内壁之间的装配间隙,防止液体基质通过支架50和第一收容腔室2315内壁之间的装配间隙泄漏。同理,第二密封件70也是挤压在支架50和多孔体41的吸液面411之间的,以密封件支架50和多孔体41之间的装配间隙,防止液体基质通过支架50和多孔体41之间的装配间隙泄漏。通过第一密封件60和第二密封件70的密封作用,可使储液腔231的液体基质沿着如图4所示流动路径R2流向多孔体41的吸液面411过程中,不会通过支架50和第一收容腔室2315内壁之间的装配间隙,和支架50和多孔体41之间的装配间隙泄漏。
请继续参阅图9和图4,底座80上设置有进气孔81和电极孔82,电极孔82插设有导电电极83,导电电极83的一端暴露在雾化器100的壳体外部,以便于与雾化器100配套使用的电源机构进行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多孔体41的雾化面412上,以便于雾化面412的加热元件42电连接,从而通过该导电电极83电源机构可给雾化器100的加热元件42提供加热所需的电能。底座80与多孔体41的雾化面412之间界定形成有雾化腔室84,雾化面412上产生的气溶胶即释放在该雾化腔室84中。
进气孔81提供外部空气进入雾化器100的气流入口,当用户抽吸时,雾化器100内部产生负压,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孔81进入至雾化器100中,并流至雾化腔室84中,然后携带雾化腔室84中的气溶胶流入第一气流通道26和第二气流通道27中,接着通过第一气流通道26和第二气流通道27流入吸嘴10中,最后通过吸嘴10的出气孔11逸出雾化器100供用户吸食,如图4中气流通道R1所示。
雾化器100还包括用于向储液腔231提供空气的气流路径,当用户抽吸时,一部分空气通过气流通道R1携带气溶胶逸出雾化器100,另一部分空气则通过气流路径流向储液腔231中从而向储液腔231中补充空气气流路径,缓解储液腔231的负压,维持储液腔231中的气压平衡,以便储液腔231中的液体基质能够顺畅的流向雾化元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支架50包括座体52及自座体52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53,在安装时延伸部53朝向出液口2311,第一密封件60紧套延伸部53的外壁并与储液腔231的底壁2313弹性抵接,座体52的外壁与第一收容腔室2315的内壁抵接。支架50的表面设有第一凹槽57,第一凹槽57与第一收容腔室2315的内壁及第一密封件60的表面界定形成气流路径。具体的,第一凹槽57包括设置在座体52外壁上的第一部分521,设置在座体52端面上的第二部分522,及设置在延伸部53表面上上的第三部分531,第一部分521、第二部分522及第三部分531相互连通形成第一凹槽57,第一凹槽57连通至通孔51。从而,气流路径可以包括三段,第一段由第一凹槽57的第一部分521与第一收容腔室2315的内壁界定形成,第二段由第一凹槽57的第二部分522与第一密封件60的表面界定形成,第三段由第一凹槽57的第三部分531与第一密封件60的表面界定形成,从而可将流至雾化腔室84中的空气引导至储液腔231中。从图10中容易得知,第一凹槽57的第三部分531是呈非直线延伸的形态,也就是连通至储液腔231中的气流路径一部分是非直线延伸的,从而降低储液腔231中的液体基质通过该气流路径泄漏出雾化器100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521也可开设在第一收容腔室2315的内壁上,而第二部分522和第三部分531开设在第一密封件60的表面上,也就是不在支架50上开设凹槽。此时,第一部分521和座体52的外壁界定形成气流路径的第一段,而座体52的端面和第二部分522界定形成气流路径的第二段,延伸部53的外壁和第三部分531界定形成气流路径的第三段,通过此方式同样可形成上述的气流路径。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521、第二部分522和第三部分531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是开设在支架50上的,而剩下的则是开设在第一收容腔室2315的内壁或第一密封件60的表面上,只需要使得第一密封件60和支架50界定形成气流路径的一部分,而第一收容腔室2315的内壁与支架50界定形成气流路径的另一部分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支架50的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57相间隔的第二凹槽58,第二凹槽58的形态可以与第一凹槽57一样包括三部分,也可以与第一凹槽57的形态不一样。第二凹槽58同样可以形成上述的气流路径,从而外部空气可通过第一凹槽57和第二凹槽58同时流向储液腔231中。通过设置第一凹槽57和第二凹槽58,一方面可以使外部空气尽可能多的流向储液腔231中,以更好的缓解储液腔231中的负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其中一个凹槽被堵塞时,另一个凹槽依然可以将外部空气引导至储液腔231中。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支架50上设置朝出液口2311延伸的延伸部53,一方面可以使第一密封件60可以套设在延伸部53上,从而对第一密封件60更好的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由于延伸部53是朝靠近出液口2311方向延伸的,也就是朝远离多孔体41的吸液面411方向延伸的,从而使得气流路径的出气端远离吸液面411,空气从气流路径的出气端逸出之后形成的气泡可以远离吸液面411,防止气泡在吸液面411上聚集,吸液面411上聚集过多的气泡则会阻碍液体基质流到吸液面4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0,支架50还设置有气泡导引部54,气泡导引部54用于将从气流路径逸出的气泡引导至储液腔231中,以免气泡从气流路径逸出之后聚集在吸液面411上。气流路径与支架50的通孔51连通,从而从气流路径逸出的气泡可进入支架50的通孔51中,进一步通过与通孔51连通的出液口2311进入至储液腔中231中。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气泡导引部54结合于通孔51的内壁,以便提高气泡导引部54的刚性,使气泡导引部54能够顺畅的将气泡引导至储液腔231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气流路径具有出气端5311,气泡导引部54包括与出气端5311相对设置的阻挡平面541,阻挡平面541沿着雾化器100的纵向方向朝出液口2311延伸,当气泡从出气端5311逸出之后,阻挡平面541对气泡进行阻挡,气泡无法继续沿着雾化器100的横向方向继续运动,而只能沿着阻挡平面541的延伸方向运动,从而阻挡平面541可将气泡沿其延伸方向引导至储液腔231中,有效防止气泡聚集在吸液面411处。进一步的,为有效对气泡进行阻挡,阻挡平面541的宽度是不小于出气端5311的宽度的,以便从出气端5311逸出的气泡可被阻挡平面541全部阻挡,气泡全部沿着阻挡平面541的延伸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支架50设有第二收容腔室55,第二密封件70收容于第二收容腔室55中,在多孔体41与支架50的挤压作用下,第二密封件70与第二收容腔室55的内壁是弹性抵接的,以密封多孔体41与第二收容腔室55内壁之间的装配间隙,此时,雾化器100的气流路径由第一密封件70与第二收容腔室55的内壁界定形成。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二收容腔室55的内壁设置有第四凹槽(图未示),第四凹槽连通至支架50的通孔51,第四凹槽与第二密封件70的表面界定形成气流路径,雾化腔室84中的外部空气通过该气流路径即可流向通孔51中,然后通过通孔51流入储液腔23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凹槽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密封件70上,此时,第四凹槽与第二收容腔室55的内壁界定形成气流路径,同样也可以将外部空气引导至储液腔231中。进一步的,当气流路径由第一密封件70与第二收容腔室55的内壁界定形成时,支架50同样可以设置上述的气泡导引部54,将从外部空气从气流路径逸出之后形成的气泡引导至储液腔23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0,同时结合参阅图4,支架50的外壁沿雾化器100的宽度方向径向延伸有抵接部56,抵接部56与延伸壁2314的端部抵接,从而可对支架50进行限位,使支架50定位在第一收容腔室2315内合适的位置上,以便支架50给第一密封件60和第二密封件70合适的挤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8,第二密封件70形成有第三收容腔室72,第三收容腔室72用于对多孔体41进行保持。具体的,多孔体41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紧配在第三收容腔室72中,从而将多孔体41固定在雾化器100中,第二密封件70则可以挤压在支架50和多孔体41之间提供密封。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如图1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100及与雾化器100进行电连接的电源机构200,电源机构200与雾化器100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连接方式,如果是不可拆卸连接方式,则电子雾化装置可被构造成一体烟的形式,电子雾化装置中内部的液体基质消耗完毕,用户即可该电子雾化装置丢弃。如果是可拆卸连接方式,则电源机构200可重复利用,雾化器100可进行更换,当雾化器100中的液体基质消耗完毕之后,用户可将新的雾化器100连接到电源机构200上,通过此方式,用户可更换不同口味液体基质的雾化器100。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雾化器100和电源机构200可通过磁吸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磁吸连接方式可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电源机构200中设置有电芯230,与电芯230电连接的主板220,与主板220电连接的气流传感器240,及与主板220电连接的电连接端子210,当雾化器100和电源机构200连接时,电连接端子210与雾化器100的导电电极83接触,从而电源机构200的电芯230即可通过电连接端子210向雾化器100提供电能,雾化器100获得电能之后即可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产生可供吸食的气溶胶。另外,电源机构200还具有供外部空气进入电子雾化装置的进气孔(图未示),用户使用电子雾化装置进行抽吸时,电子雾化装置内部产生负压,气流传感器240感应到内部的气压并产生感应信号,该感应信号发送给主板220上的控制器,控制器即控制电芯230向雾化器100提供电能,雾化器100获得电能之后开始加热并雾化液体基质产生气溶胶,同时外部空气由电源机构200流至雾化器100中,并携带雾化器100产生的气溶胶逸出电子雾化装置,用户即可吸食到该逸出的气溶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部,所述储液部具有储液腔和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所述储液部具有邻近所述出液口的第一收容腔室;
雾化元件,用于雾化液体基质以产生气溶胶,所述雾化元件包括用于传递液体基质的多孔体;
支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室之内,所述支架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第一密封件,具有连通所述出液口和所述通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储液部与所述支架之间以提供密封;
第二密封件,具有连通所述通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密封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多孔体与所述支架之间以提供密封;
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提供外部空气进入所述储液腔的气流路径,所述气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是由所述支架表面与所述第一密封件表面来界定,或由所述支架表面与所述第二密封件表面来界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包括侧壁及底壁,所述出液口贯穿所述底壁,自所述侧壁沿所述储液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有延伸壁,所述延伸壁与所述底壁界定形成所述第一收容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座体和自所述座体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所述延伸部上,所述气流路径的一部分由所述第一密封件表面和所述延伸部表面来界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路径的一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延伸部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是非直线延伸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路径的一部分由所述座体表面与所述第一收容腔室的内壁表面界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气泡导引部,所述气泡导引部用于将从所述气流路径逸出的气泡朝所述储液腔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路径连通至所述通孔,所述气泡导引部结合于所述通孔的孔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路径具有出气端,所述气泡导引部包括与所述出气端相对设置的阻挡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平面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出气端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第二收容腔室,所述第二密封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室中,并与所述第二收容腔室的内壁弹性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路径由所述第二密封件表面和所述第二收容腔室的内壁表面界定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路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表面的凹槽或者缝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于所述支架表面相间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延伸壁的端部相互抵接的抵接部。
15.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及用于给所述雾化器提供电能的电源机构。
CN202222482293.4U 2022-09-19 2022-09-19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831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2293.4U CN218831960U (zh) 2022-09-19 2022-09-19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2293.4U CN218831960U (zh) 2022-09-19 2022-09-19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1960U true CN218831960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5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82293.4U Active CN218831960U (zh) 2022-09-19 2022-09-19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1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21228B2 (ja) ベンチュリ効果を用いて基体をヒーター要素に送達する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
CN110447963B (zh) 电子吸烟器具
CA2925645C (en) Non-burning type flavor inhaler and capsule unit
KR20190089896A (ko) 다수의 에어로졸 형성 기재 및 액체 전달 요소를 포함하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CN213587425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US20220015434A1 (en) An atomiser and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comprising an atomiser
CN113115989A (zh) 调味部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3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JP2022504715A (ja) エアロゾル送達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ヒータおよび液体輸送
CN216088845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26742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支架
CN21595834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3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018215A1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443178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7403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83196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3711613A1 (en)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CN212279894U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60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109129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2087592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53073U (zh) 雾化器、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吸嘴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504127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10912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