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7445U - 换热板、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换热板、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7445U
CN218827445U CN202223216987.XU CN202223216987U CN218827445U CN 218827445 U CN218827445 U CN 218827445U CN 202223216987 U CN202223216987 U CN 202223216987U CN 218827445 U CN218827445 U CN 218827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heat exchange
runner
branch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69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Shanghai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Shanghai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Shanghai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69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7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7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74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换热板、动力电池包和车辆,换热板包括流道板和盖板,流道板具有流道,盖板盖设在流道板上,并封闭流道,流道包括进口和出口;流道板包括换热区和外围区,流道包括换热流道和外围流道,换热流道设置在换热区,外围流道设置在外围区,外围流道与换热流道连通,且外围流道围绕在换热流道的外周,外围流道一端与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出口连通;换热媒介自进口流入外围流道,并通过外围流道被均匀分配至换热流道后,换热媒介流回至外围流道并通过出口流出换热板;换热区在盖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发热元件在盖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二投影在第一投影内。上述换热板能够具备较高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板、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板、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电池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密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如何实现对动力电池包有效地降温成为了关键问题。为了给动力电池包降温,相关技术一般采取给动力电池包安装上换热板的方法,通过有换热板内的换热媒介进行换热。但是现有换热板内的流道蜿蜒复杂,升温后的换热媒介在流道的引流下不能被及时地排出,容易再度流至位于电池的附近并与电池产生反向换热令电池升温,从而导致换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板、动力电池包和车辆,上述换热板能够具备较高的换热效率。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板,包括流道板和盖板,流道板和盖板,所述流道板具有流道,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流道板上,并封闭所述流道,所述流道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流道板包括换热区和外围区,所述流道包括换热流道和外围流道,所述换热流道设置在所述换热区,所述外围流道设置在所述外围区,所述外围流道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且所述外围流道围绕在所述换热流道的外周,所述外围流道一端与所述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口连通;换热媒介自所述进口流入外围流道,并通过所述外围流道被均匀分配至所述换热流道后,所述换热媒介流回至所述外围流道并通过所述出口流出所述换热板;所述换热区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发热元件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二投影在所述第一投影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围流道包括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进口流道包括进口总流道和多个并联的进口分支流道,所述进口总流道连通所述进口分支流道,所述进口总流道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出口流道包括出口总流道和多个并联的出口分支流道,所述出口总流道连通所述出口分支流道,所述出口流道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进口总流道和所述出口总流道位于所述流道板的同一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围流道包括多个流道单元,多个所述流道单元沿远离所述进口总流道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进口流道和所述出口流道绕设在所述流道单元的外周,任一所述流道单元连通至少一个所述进口分支流道和至少一个所述出口分支流道。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单元包括并联的第一支路流道和第二支路流道,所述第一支路流道和所述第二支路流道均连通所述进口分支流道和所述出口分支流道,所述第一支路流道和所述第二支路流道弯折延伸,且所述第一支路流道和所述第二支路流道弯折路径相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路流道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支路流道位于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路流道之间;所述第二支路流道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支路流道位于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支路流道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路流道包括第一汇流流道和多个并联的第一分支流道,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口分支流道,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汇流流道,所述第一汇流流道还连通所述出口分支流道。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路流道包括多个串联的第一分支流道组,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组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汇流流道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组沿所述多个流道单元依次排布的方向平行且依次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平行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流道单元和第二流道单元,所述第二流道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单元背离所述进口总流道的一侧,所述第一流道单元与所述出口分支流道的连通处位于背离所述进口总流道的一侧,所述第二流道单元与所述出口分支流道的连通处位于朝向所述进口总流道的一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单元还包括第三流道单元和第四流道单元,所述第三流道单元位于所述第二流道单元背离所述第一流道单元的一侧,所述第四流道单元位于所述第三流道单元背离所述第二流道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流道单元和所述第四流道单元内的所述第一分支流道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流道单元内的所述第一分支流道数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口分支流道和所述出口分支流道的内径与所述流道单元距所述进口总流道的距离呈正比。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和第一方面中各项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连接在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为所述第二投影,所述第二投影在所述第一投影内。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中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和电机,动力电池包给电机供电。
本申请通过将流道板上的流道划分为换热流道和外围流道,并且外围流道围绕在换热流道外,外围流道用于将换热媒介导入换热流道,当电池模组位于换热流道时,在换热流道与电池模组进行换热的换热媒介还可以通过外围流道导出,能够避免升温后的换热媒介再对电池模组产生影响,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换热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流道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实施方式的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流道板上全部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流道单元内的第一支路流道和第二支路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支路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支路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流道单元及中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流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第四流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一种实施方式的进口管道、出口管道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换热板,11-流道板,12-盖板,101-换热流道,102-外围流道,11A-第一边缘,11B-第二边缘,11C-第三边缘,11D-第四边缘,110-进口流道,111-进口总流道,112-进口分支流道,120-出口流道,121-出口总流道,122-出口分支流道,130-流道单元,130A-第一流道单元,130B-第二流道单元,130C-第三流道单元,130D-第四流道单元,131-第一支路流道,1311-第一分支流道,1311A-第一分支流道组,132-第二支路流道,1312-第一汇流流道,1321-第二分支流道,1321A-第二分支流道组,1322-第二汇流流道;
1000-动力电池包,200-电池模组,300-进口管道,400-出口管道,500-接头,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S-中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电池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密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如何实现对动力电池包实现有效的降温成为了关键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板100,包括流道板11和盖板12,流道板11具有流道,盖板12盖设在流道板11上,并封闭流道,流道包括进口和出口;流道板11包括换热区和外围区,流道包括换热流道101和外围流道102,换热流道101设置在换热区,外围流道102设置在外围区,外围流道102与换热流道101连通,且外围流道102围绕在换热流道101的外周,外围流道102一端与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出口连通;换热媒介自进口流入外围流道102,并通过外围流道102被均匀分配至换热流道101后,换热媒介流回至外围流道102通过出口流出换热板100;换热区在盖板12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发热元件在盖板12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二投影在第一投影的内。
具体地,换热板100为板状结构;优选地本申请提供的换热板100大致呈方形。并且,流道板11和盖板12的轮廓形状可以相同。在流道板11上可以通过冲压方式形成弯曲延伸的流道,并通过盖板12盖压在流道板11上的方式封闭流道,换热媒介可以在流道内流动。换热媒介可以为一种冷媒、冷却液或气体;当然,换热媒介还可以为一种热媒,用户向动力电池提供热量。
流道板11上形成的流道可以分为换热流道101和外围流道102,其中外围流道102围绕在换热流道101的流道外周,外围流道102和换热流道101连通。外围流道102还与外部管道连通,以此换热媒介可以通过外围流道102流入换热板100。然后换热媒介流入到换热流道101,并在换热流道101内循环流动后,通过外围流道102流出。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流道板11可以包括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边缘11A至第四边缘11D。其中第一边缘11A和第三边缘11C在长度方向X上相对,第二边缘11B和第四边缘11D在宽度方向Y上相对。外围流道102的可以位于第一边缘11A、第二边缘11B和第四边缘11D,换热流道101位于四条边缘所围合的内部区域。换热媒介可以自第一边缘11A的流道流入,并功通过第二边缘11B的流道流入换热流道101,并由第四边缘11D的流道回流至第一边缘11A的流道再流出。
在本申请中发热元件可以为电池模组200,请参考图11。电池模组200在盖板12上的正投影与换热区在盖板12上的正投影重合。可以理解地,第一投影的尺寸应该大于第二投影的尺寸,所以第二投影在第一投影内,即电池模组200与换热流道101正对。电池模组200可以通过换热流道101的换热媒介行进换热。该设计的优点在于,换热流道101的换热媒介用于换热,而换热后的换热媒介由换热流道101流至外围流道102,外围流道102的换热媒介温度较高,但是不会对降温的电池模组200产生影响。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还可以为其他形式的电子器件。
本申请通过将流道板11上的流道划分为换热流道101和外围流道102,并且外围流道102围绕在换热流道101外,外围流道102用于将换热媒介导入换热流道101,当电池模组位于换热流道101时,在换热流道101与电池模组进行换热的换热媒介还可以通过外围流道102导出,能够避免升温后的换热媒介再对电池模组产生影响,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和图3,外围流道102包括进口流道110和出口流道120,进口流道110包括进口总流道111和多个并联的进口分支流道112,进口总流道111连通进口分支流道112,进口总流道111连通进口;出口流道120包括出口总流道121和多个并联的出口分支流道122,出口总流道121连通出口分支流道122,出口总流道121连通出口,进口总流道111和出口总流道121位于流道板11的同一侧。
具体地,进口流道110可以位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边缘11A和第二边缘11B,出口流道120可以位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边缘11A和第四边缘11D。进口总流道111和出口总流道121可以位于第一边缘11A的中部,进口总流道111与外部的进口管道连通,出口总流道121与外部的出口管道连通。进口总流道111可以向左分支出多个并联的进口分支流道112,进口分支流道112先在第一边缘11A沿宽度方向Y延伸,然后可以弯折至第二边缘11B并沿长度方向X延伸。出口总流道121可以向右分支出多个并联的出口分支流道122,出口分支流道122先在第一边缘11A沿宽度方向Y延伸,然后可以弯折至第四边缘11D并沿长度方向X延伸。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至图4,外围流道102包括多个流道单元130,多个流道单元130沿远离进口总流道111的方向依次排布,进口流道110和出口流道120绕设在流道单元130的外周,任一流道单元130连通至少一个进口分支流道112和至少一个出口分支流道122。
具体地,图4中虚线方框的部分即可示意为流道单元130,流道单元130内的流道所形成的范围大致可以为方形,多个流道单元130自第一边缘11A向第三边缘11C的方向依次排布。并且流道单元130的左侧可以与进口分支流道112连通,右侧可以与出口分支流道122连通。优选地,本申请中流道单元130的数量为四个,并且进口分支流道112和出口分支流道122的数量也可以为相应的四个。以此流道单元130、进口分支流道112和出口分支流道122一一对应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至图4,四个进口分支流道112在第一边缘11A可以平行排布,并且最外侧的进口分支流道112可以连通距第一边缘11A最远的流道单元130,最内侧的进口分支流道112可以连通距第一边缘11A最近的流道单元130。出口分支流道122可以与进口分支流道112的排布方式相同。以此可以避免分支流道之间串联,便于设计。
通过采用多流道单元130分区流动的方式,并分别通过对应的进口分支流道112、出口分支流道122与流道单元130连通,使得自进口总流道111流入的换热媒介可以分别流入对应的流道单元130中,从而实现换热媒介分流,以减小压降。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流道单元130包括并联的第一支路流道131和第二支路流道132,第一支路流道131和第二支路流道132均连通进口分支流道112和出口分支流道122,第一支路流道131和第二支路流道132弯折延伸,且第一支路流道131和第二支路流道132弯折路径相同。
具体地,图5中的虚线即示意为第一支路流道131和第二支路流道132的延伸路径。在进口分支流道112的路径上,第一支路流道131可以位于第二支路流道132的前方,即换热媒介可以先流入第一支路流道131再流入第二支路流道132。优选地,第一支路流道131与进口分支流道112的连通处可以位于第一边缘11A,第二支路流道132与进口分支流道112的连通处可以位于第二边缘11B。
第一支路流道131的延伸路径可以为“S”型,以此可以实现第一支路流道131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边缘11B的进口分支流道112和第四边缘11D的出口分支流道122。第二支路流道132的延伸路径也可以为“S”型,并且第二支路流道132的延伸路径与第二支路流道132的的延伸路径平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路流道131和第二支路流道132可以依次排布,且均为“S”型延伸。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第一支路流道131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且第二支路流道132位于相对设置的第一支路流道131之间;第二支路流道132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且第一支路流道131位于相对设置的第二支路流道132之间。
具体地,第一支路流道131可以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平行。第一段连通进口分支流道112,第二段连通第一段和第三段,第三段连通出口分支流道122。同样地,第二支路流道132也可以包括上述三段。第二支路流道132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可以位于第一支路流道131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以此第一支路流道131弯折的路径可以相较于第二支路流道132弯折的路径更靠近第四区域。然后,第一支路流道131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可以位于第二支路流道132的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以此第二支路流道132弯折的路径可以相较于第一支路流道131弯折的路径更靠近第二区域。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6,第一支路流道131包括第一汇流流道1312和多个并联的第一分支流道1311,第一分支流道1311的一端连通进口分支流道112,另一端连通第一汇流流道1312,第一汇流流道1312还连通出口分支流道122。
具体地,多个并联的第一分支流道1311均可以沿上述实施方式中的“S”型弯折且平行延伸,并汇流于第一汇流流道1312,经由第一汇流流道1312流至出口分支流道122。
第二支路流道132包括第二汇流流道1322和多个并联的第二分支流道1321。第二分支流道1321的弯折路径可以与第一分支流道1311相同。
优选地,第一分支流道1311和第二分支流道1321的数量均为四个。并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分支流道1311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第一分支流道1311和第二分支流道1321之间的间距可以与第一分支流道1311之间的间距相同。
通过采用多个第一分支流道1311并联的方式,和第一汇流流道1312汇流,加强了换热媒介在第一支路流道131中的二次流量分配,防止因为流道板11支路分配不均匀而导致局部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并且多个第一分支流道1311汇流时部分流道提前汇流,也有避免了因支路局部损失不一致导致的流量不均匀的问题。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6,第一支路流道131包括多个串联的第一分支流道组1311A,第一分支流道组1311A包括多个第一分支流道1311,多个第一分支流道组1311A之间通过第一汇流流道1312连通。具体地,图6中的虚线方框即示意为第一分支流道组1311A。第一支路流道131包括三个串联的第一分支流道组1311A,并分别对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段至第三段。第一汇流流道131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分支流道组1311A之间。第一分支流道1311的延伸方向可以为宽度方向Y,第一汇流流道1312的延伸方向可以为长度方向X。所以,第一支路流道131内的换热媒介的具体流经方式可以为,通过进口分支流道112流入,并分别流入四个第一分支流道1311中,经第一汇流流道1312汇流后流入第二段的第一分支流道1311中,再经第一汇流流道1312汇流后流入第三段的第一分支流道1311中,最后经第一汇流流道1312汇流后流出至出口分支流道122。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7,第二支路流道132包括多个串联的第二分支流道组1321A,第二分支流道组1321A包括多个第二分支流道1321,多个第二分支流道组1321A之间通过第二汇流流道1322连通。可以理解地。第二支路流道132内的换热媒介的具体流经方式可以参照第一支路流道131。
通过上述排布方式,使得第一支路流道131可以包括三段串联的第一分支流道组1311A,并且每段第一分支流道组1311A内还具有多个第一分支流道1311,从而第一支路流道131可以形成分流、汇流、分流的模式,使不同第一分支流道组1311A具有相同的局部阻力,保证平行的第一分支流道组1311A的流量分配均匀。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6,多个第一分支流道组1311A沿多个流道单元130依次排布的方向平行且依次设置,多个第一分支流道1311平行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4和图8,流道单元130包括相邻的第一流道单元130A和第二流道单元130B,第二流道单元130B位于第一流道单元130A背离进口总流道111的一侧,第一流道单元130A与出口分支流道122的连通处位于背离进口总流道111的一侧,第二流道单元130B与出口分支流道122的连通处位于朝向进口总流道111的一侧。
具体地,第一流道单元130A内的流道布置方式可以为上述各项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第二流道单元130B内的流道布置方式和第一流道单元130A内的流道布置方式可以为镜像对称,且对称轴为第一流道单元130A和第二流道单元130B之间的中线S。举例而言,第一流道单元130A与一条进口分支流道112连通,且连通口位于靠近第二边缘11B且远离中线S的位置;然后,第一流道单元130A与一条出口分支流道122连通,且连通口位于靠近第四边缘11D且靠近中线S的位置;第一流道单元130A的流道呈双“S”型延伸。第二流道单元130B与另一条进口分支流道112连通,且连通口位于靠近第二边缘11B且远离中线S的位置;然后,第二流道单元130B与另一条出口分支流道122连通,且连通口位于靠近第四边缘11D且靠近中线S的位置;第二流道单元130B的流道呈双镜像的“S”型延伸。
通过上述设计方式,使得出口分支流道122的连通处可以位于电芯的中间部位,能够避免因电池系统引起的局部过热与电芯高发热区的叠加的问题。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4、图9和图10,流道单元130还包括第三流道单元130C和第四流道单元130D,第三流道单元130C位于第二流道单元130B背离第一流道单元130A的一侧,第四流道单元130D位于第三流道单元130C背离第二流道单元130B的一侧,第三流道单元130C和第四流道单元130D内的第一分支流道1311数量大于第一流道单元130A内的第一分支流道1311数量。
具体地,第三流道单元130C内的流道布置方式可以与第一流道单元130A内的流道布置相同。第四流道单元130D内的流道布置方式可以与第二流道单元130B内的流道布置相同。第三流道单元130C内的流道布置方式和第四流道单元130D内的流道布置方式可以为镜像对称,且对称轴为第三流道单元130C和第四流道单元130D之间的中线。
进一步地,在第三流道单元130C内第一段上的第一分支流道1311数量大于第一流道单元130A内的第一段上的第一分支流道1311数量。举例而言,在第三流道单元130C内第一段上的第一分支流道1311数量可以为五个。同样的,第三流道单元130C内第一段上的第一分支流道1311数量也可以五个。
通过增加第三流道单元130C和第四流道单元130D内的第一分支流道1311数量,可以减小第三流道单元130C和第四流道单元130D中的压降,平衡不同流道单元130内的流量。
一种实施方式中,进口分支流道112和出口分支流道122的内径与流道单元130距进口总流道111的距离呈正比。具体地,由于最外侧的进口分支流道112连通第四流道单元130D,最内侧的进口分支流道112连通距第一流道单元130A。而第四流道单元130D相较第一流道单元130A距离进口总流道111较远,为了保证不同流道单元130内的换热媒介流量相同,所以连通第四流道单元130D的进口分支流道112的内径应该大于其它三条。同样地,连通第二流道单元130B和第三流道单元130C的进口分支流道112的内径应该也成梯度增加。
本申请通过设计进口分支流道112和出口分支流道122的内径与流道单元130距进口总流道111的距离呈正比,以避免沿程依次增大而导致的不同流道单元130流量依次减小的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1000,请参考图11和图12,包括电池模组200和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100,换热板100连接在电池模组200的一侧。具体地,动力电池包1000还可以包括接头500、进口管道300和出口管道400。其中进口管道300和进口流道110连通,出口管道400和出口流道120连通。接头500连接进口管道300和出口管道400,并用于固定二者。电池模组200可以包括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第一模组与第一流道单元130A和第二流道单元130B相对,第二模组与第三流道单元130C和第四流道单元130D相对。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均包括多个电芯,电芯沿换热板100的宽度方向Y依次排布。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电机和上述中的动力电池包1000,动力电池包1000和电机电连接,动力电池包1000用于给电机供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标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要求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换热板,用于与发热元件进行换热,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道板和盖板,所述流道板具有流道,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流道板上,并封闭所述流道,所述流道包括进口和出口;
所述流道板包括换热区和外围区,所述流道包括换热流道和外围流道,所述换热流道设置在所述换热区,所述外围流道设置在所述外围区,所述外围流道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且所述外围流道围绕在所述换热流道的外周,所述外围流道一端与所述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口连通;换热媒介自所述进口流入外围流道,并通过所述外围流道被均匀分配至所述换热流道后,所述换热媒介流回至所述外围流道并通过所述出口流出所述换热板;所述换热区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发热元件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二投影在所述第一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流道包括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进口流道包括进口总流道和多个并联的进口分支流道,所述进口总流道连通所述进口分支流道,所述进口总流道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出口流道包括出口总流道和多个并联的出口分支流道,所述出口总流道连通所述出口分支流道,所述出口流道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进口总流道和所述出口总流道位于所述流道板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流道包括多个流道单元,多个所述流道单元沿远离所述进口总流道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进口流道和所述出口流道绕设在所述流道单元的外周,任一所述流道单元连通至少一个所述进口分支流道和至少一个所述出口分支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单元包括并联的第一支路流道和第二支路流道,所述第一支路流道和所述第二支路流道均连通所述进口分支流道和所述出口分支流道,所述第一支路流道和所述第二支路流道弯折延伸,且所述第一支路流道和所述第二支路流道弯折路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流道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支路流道位于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路流道之间;所述第二支路流道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支路流道位于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支路流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流道包括第一汇流流道和多个并联的第一分支流道,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口分支流道,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汇流流道,所述第一汇流流道还连通所述出口分支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流道包括多个串联的第一分支流道组,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组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汇流流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组沿所述多个流道单元依次排布的方向平行且依次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流道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流道单元和第二流道单元,所述第二流道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单元背离所述进口总流道的一侧,所述第一流道单元与所述出口分支流道的连通处位于背离所述进口总流道的一侧,所述第二流道单元与所述出口分支流道的连通处位于朝向所述进口总流道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单元还包括第三流道单元和第四流道单元,所述第三流道单元位于所述第二流道单元背离所述第一流道单元的一侧,所述第四流道单元位于所述第三流道单元背离所述第二流道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流道单元和所述第四流道单元内的所述第一分支流道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流道单元内的所述第一分支流道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分支流道和所述出口分支流道的内径与所述流道单元距所述进口总流道的距离呈正比。
12.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连接在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为所述第二投影,所述第二投影在所述第一投影内。
13.一种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和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给所述电机供电。
CN202223216987.XU 2022-11-30 2022-11-30 换热板、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Active CN218827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6987.XU CN218827445U (zh) 2022-11-30 2022-11-30 换热板、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6987.XU CN218827445U (zh) 2022-11-30 2022-11-30 换热板、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7445U true CN218827445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3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6987.XU Active CN218827445U (zh) 2022-11-30 2022-11-30 换热板、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74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0788B (zh) 基于极耳散热的电动汽车软包动力电池包及其热管理系统
CN218827445U (zh) 换热板、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212086783U (zh) 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
CN210200914U (zh) 电池包冷却系统及电池包
CN217822985U (zh) 液冷板及储能装置
CN218002287U (zh) 换热器的直冷板、换热器及动力电池包
CN117134017A (zh) 一种换热板、电池包和车辆
CN214898570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1719742U (zh) 液冷系统及动力电池系统
CN210167415U (zh) 电池包热管理装置、电池包及车辆
CN210200838U (zh) 横梁、电池包水冷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CN208111641U (zh) 一种冷却结构
CN220984641U (zh) 一种快速液冷液热均温系统及电池包
CN207395537U (zh) 口琴通道平行流式换热器
CN111092278A (zh) 一种加强强度的液冷板
CN111447805A (zh) 散热效率高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
CN219959157U (zh) 一种快充电池包的均温装置
CN217426905U (zh) 动力电池冷却板
CN219917309U (zh) 一种分流组件、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CN21838539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3056667U (zh) 车载电源
CN219959136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7822980U (zh) 液冷隔热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7158331U (zh) 一种逆流式圆柱电池堆及其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8498194U (zh) 一种冷却板结构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