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7309U - 一种分流组件、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流组件、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7309U
CN219917309U CN202321329989.1U CN202321329989U CN219917309U CN 219917309 U CN219917309 U CN 219917309U CN 202321329989 U CN202321329989 U CN 202321329989U CN 219917309 U CN219917309 U CN 219917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heat exchange
holes
communicated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299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政宇
程振醒
杜俊丰
金佺良
於洪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299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7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7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7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流组件、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涉及电池包领域。该分流组件包括分流件及稳流件,分流件的内部设置有分流腔,分流件上开设有水嘴孔与多个第一过流孔,水嘴孔与多个第一过流孔均与分流腔连通,任意两个第一过流孔中,更加靠近水嘴孔的一个的孔口面积小于更加远离水嘴孔的一个的孔口面积;稳流件的内部设置有匀流腔,稳流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流孔及多个流道孔,多个第二过流孔及多个流道孔均与匀流腔连通,且多个第二过流孔与多个第一过流孔一一对应连通,流道孔用于连通第一换热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流组件能够实现均匀分流换热介质,从而保证电池包换热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分流组件、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流组件、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电池包通常配置有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配置有分流管与多个换热板连接,分流管上开设有用于引入换热介质的水嘴孔,以及多个用于排出换热介质的出液孔。分流件通过多个出液孔将内部的换热介质分流排入多个换热板,多个换热板用于与电池包内排布的电芯换热实现热管理。
实际应用中,在换热介质充满分流件内部空腔之前,多个出液孔输出的换热介质流量不等,具体的,越靠近水嘴孔的出液孔输出的流量越大,越远离水嘴孔的出液孔输出的流量越小。多个出液孔输出流量不等导致多个换热板中的换热介质流量不均匀,进而导致电池包不能均匀换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流组件,其能够实现均匀分流换热介质,从而保证电池包换热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其能够实现对电池包均匀换热。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其具有温度均匀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分流组件,包括:
分流件,所述分流件的内部设置有分流腔,所述分流件上开设有水嘴孔与多个第一过流孔,所述水嘴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均与所述分流腔连通,任意两个所述第一过流孔中,更加靠近所述水嘴孔的一个的孔口面积小于更加远离所述水嘴孔的一个的孔口面积;
稳流件,所述稳流件的内部设置有匀流腔,所述稳流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流孔及多个流道孔,多个所述第二过流孔及多个所述流道孔均与所述匀流腔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二过流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流道孔用于连通第一换热板。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件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分流腔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水嘴孔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所述稳流件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匀流腔的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多个所述第二过流孔开设于所述第三侧壁上,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并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过流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一一对齐,多个所述流道孔依次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上。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沿直线方向依次等间距排布。
进一步地,任意所述第二过流孔的孔口面积等于与其连通的所述第一过流孔的孔口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组件还包括多个过流管,多个所述过流管各自的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一一连通,多个所述过流管各自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二过流孔一一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进液管路、出液管路及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及两个前述的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件及稳流件,所述分流件的内部设置有分流腔,所述分流件上开设有水嘴孔与多个第一过流孔,所述水嘴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均与所述分流腔连通,任意两个所述第一过流孔中,更加靠近所述水嘴孔的一个的孔口面积小于更加远离所述水嘴孔的一个的孔口面积;所述稳流件的内部设置有匀流腔,所述稳流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流孔及多个流道孔,多个所述过流孔及多个所述流道孔均与所述匀流腔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二过流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流道孔用于连通第一换热板。其中一个所述分流组件的多个所述流道孔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换热板与剩余一个所述分流组件的多个所述流道孔一一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分流组件的所述水嘴孔与所述进液管路连通,剩余一个所述分流组件的所述水嘴孔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板,所述换热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换热板与多个所述换热模块并联设置在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出液管路之间,所述第二换热板用于支撑电芯并与所述电芯的底壁换热,所述换热模块中的所述第一换热板处于所述第二换热板的上方,用于与所述电芯的侧壁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板内部分别设置有分流通道、集流通道及多个换热流道,所述分流通道与所述进液管路连通,所述集流通道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多个所述换热流道并联设置在所述分流通道与所述集流通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板的顶壁凹设有多个定位凹陷,多个所述定位凹陷用于与所述电芯的底端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前述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进液管路、出液管路及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及两个前述的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件及稳流件,所述分流件的内部设置有分流腔,所述分流件上开设有水嘴孔与多个第一过流孔,所述水嘴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均与所述分流腔连通,任意两个所述第一过流孔中,更加靠近所述水嘴孔的一个的孔口面积小于更加远离所述水嘴孔的一个的孔口面积;所述稳流件的内部设置有匀流腔,所述稳流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流孔及多个流道孔,多个所述过流孔及多个所述流道孔均与所述匀流腔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二过流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流道孔用于连通第一换热板。其中一个所述分流组件的多个所述流道孔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换热板与剩余一个所述分流组件的多个所述流道孔一一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分流组件的所述水嘴孔与所述进液管路连通,剩余一个所述分流组件的所述水嘴孔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流组件,其分流件上开设的水嘴孔将换热介质引入分流腔后,这部分换热介质不直接流入第一换热板,而是通过多个对应连通的第一过流孔与第二过流孔流入稳流件设置的匀流腔内。匀流腔将分流件输出的多个流量不均匀的换热介质流路进行整流,消除不同流路流量不均匀的问题。之后稳流件再通过多个流道孔将整流后的换热介质一一输入多个第一换热板,从而保证进入多个第一换热板的流量均匀。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流组件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实现均匀分流换热介质,从而保证电池包换热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换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分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分流组件向第一换热板输送换热介质的流向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分流组件的剖切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稳流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稳流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分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第二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第二换热板的剖切示意图。
图标:10-热管理系统;11-进液管路;12-出液管路;13-换热模块;14-第一换热板;15-第二换热板;16-分流通道;17-集流通道;18-换热流道;19-定位凹陷;100-分流组件;110-分流件;111-分流腔;112-水嘴孔;113-第一过流孔;114-第一侧壁;115-第二侧壁;120-稳流件;121-匀流腔;122-第二过流孔;123-流道孔;124-第三侧壁;125-第四侧壁;130-过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10,应用于电池包,用于对电池包内排布的电芯进行热管理。该热管理系统10包括进液管路11、出液管路12、换热模块13及第二换热板15,多个换热模块13与第二换热板15并联设置在进液管路11与出液管路12之间,第二换热板15用于支撑电芯并与电芯的底壁进行热交换,多个换热模块13用于与第二换热板15上的不同区域内排布的电芯的侧壁进行热交换。
可以理解的是,进液管路11用于与外部连接,以将外部的换热介质分别引入多个换热模块13及第二换热板15,出液管路12用于与外部连接,以将多个换热模块13及第二换热板15内经过换热的换热介质引出至外部,从而实现换热介质的循环。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换热板15铺设于电池包箱体的底壁上,多个电芯立设于第二换热板15上,多个换热模块13处于第二换热板15的上方的不同区域内,各换热模块13与对应区域内排布的多个电芯的侧壁接触。流经第二换热板15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二换热板15与多个电芯的底壁进行热交换,流经换热模块13的换热介质与多个电芯的侧壁进行热交换。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10能够实现与电芯的底壁及侧壁的同步热交换,获得更大的换热面积,并实现立体空间内的多方位换热,能够显著提升换热效率,并提升电芯不同部位的温度均衡性,从而获得更佳的热管理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2,图2所示为图1中换热模块13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换热模块13包括两个分流组件100及多个第一换热板14,多个第一换热板14并联设置在两个分流组件100之间,其中一个分流组件100与进液管路11连通,剩余一个分流组件100与出液管路12连通。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任意一个换热模块13,其配置的各个第一换热板14均与多个电芯的侧壁接触。进液管路11将换热介质输入其中一个分流组件100,该分流组件100将换热介质分流输入至多个第一换热板14,使得流经多个第一换热板14的换热介质与多个电芯的侧壁进行换热,实现与电芯侧壁的换热。多个第一换热板14又将完成换热的换热介质输入另一个分流组件100内进行汇流,并通过该分流组件100流入出液管路12,实现对换热介质的循环。
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6,图3所示为图2中分流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该分流组件100向第一换热板14输送换热介质的流向示意图,图5所示为该分流组件100的剖切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分流组件100包括分流件110及稳流件120,分流件110的内部设置有分流腔111,分流件110上开设有水嘴孔112与多个第一过流孔113,水嘴孔112与多个第一过流孔113均与分流腔111连通。稳流件的内部设置有匀流腔121,稳流件12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流孔122及多个流道孔123,多个第二过流孔122及多个流道孔123均与匀流腔121连通,且多个第二过流孔122与多个第一过流孔113一一对应连通,多个流道孔123与多个第一换热板14一一连通。
换热模块13配置的两个分流组件100,其中之一的多个流道孔123通过多个第一换热板14与剩余一个分流组件100的多个流道孔123一一连通,其中一个分流组件100的水嘴孔112与进液管路11连通,剩余一个分流组件100的水嘴孔112与出液管路12连通。即,本实施例中,换热模块13配置的两个分流组件100中的换热介质流向相反。
具体的,多个第一换热板14流出的换热介质分别由稳流件120上设置的多个流道孔123流入匀流腔121,再由稳流件120上设置的多个第二过流孔122以及分流件110上设置的多个第一过流孔113流入分流腔111内,最后再后分流件110上设置的水嘴孔112将换热介质引出至外部,实现换热介质的循环。
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组件100,分流件110用于引入外部的换热介质,并对换热介质进行一级分流后输入稳流件120,稳流件120用于将流入的换热介质进行二级分流后分别输入多个第一换热板14。分流件110与稳流件120结合,实现对换热介质的两级分流,保证换热介质以平稳的状态流入多个第一换热板14,使得多个第一换热板14内的换热介质流量均匀,从而保证对电池包不同区域的均匀换热,提升电池包的热管理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7、图8及图9,图7所示为分流件110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稳流件120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稳流件120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分流件110具有用于形成分流腔111的第一侧壁114与第二侧壁115,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4与第二侧壁115呈夹角。多个第一过流孔113开设于第一侧壁114上,水嘴孔112开设于第二侧壁115上。
为了进一步提升匀流效果,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第一过流孔113中,更加靠近水嘴孔112的一个的孔口面积小于更加远离水嘴孔112的一个的孔口面积。
第一过流孔113的流量等于孔口面积与流速的乘积,在实际应用中,水嘴孔112将进液管路11中的换热介质引入分流腔111后,越靠近水嘴孔112的第一过流孔113的液压越大,因此流速越大,越远离水嘴孔112的第一过流孔113的液压越小,即流速越小。
而本实施例中,越靠近水嘴孔112的第一过流孔113的孔口面积越小,越远离水嘴孔112的第一过流孔113的孔口面积越大,能够保证多个第一过流孔113的流速与孔口面积的乘积相等,从而保证多个第一过流孔113引出的换热介质的流量相等,使得分流件110输出多个流量均衡的换热介质流路至稳流件120内部,从而显著提升分流件110的匀流效果。
稳流件120具有用于形成匀流腔121的第三侧壁124及第四侧壁125,本实施例中,第三侧壁124与第四侧壁125相对设置。多个第二过流孔122开设于第三侧壁124上,多个流道孔123开设于第四侧壁125上,且多个流道孔123在第四侧壁125上沿直线方向依次等间距排布。
实际上,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过流孔122的形状与孔口面积与多个第一过流孔113分别对应,即任意一个第二过流孔122的孔口面积等于与其连通的第一过流孔113的孔口面积,多个第一过流孔113与多个第二过流孔122均为圆形孔。
本实施例中,分流件110与稳流件120直接连接,具体的,第三侧壁124与第一侧壁114贴合并连接,多个第二过流孔122与多个第一过流孔113一一对齐。实际上,本实施例中分流件110与稳流件120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应用条件还可以采用粘接剂将分流件110的第一侧壁114与稳流件120的第三侧壁124粘接。
为了方便水嘴孔112接管以及第一过流孔113与第二过流孔122的对齐,分流件110与稳流件120均为棱柱结构,且多个第一过流孔113在第一侧壁114上沿直线方向依次等间距排布,多个第一过流孔113的排布方向与第一侧壁114的长边平行;多个第二过流孔122在第三侧壁124上沿直线方向依次等间距排布,多个第二过流孔122的排布方向与第三侧壁124的长边平行;同样的,多个流道孔123在第四侧壁125的排布方向与第四侧壁125的长边平行。
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流件110可以不与稳流件120直接连接,在此情况下,分流件110上的多个第一过流孔113通过管路与稳流件120上的多个第二过流孔122一一连通即可。
请参阅图10,图10所示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分流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组件100还包括多个过流管130,多个过流管130各自的一端与多个第一过流孔113一一连通,多个过流管130各自的另一端与多个第二过流孔122一一连通。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分流件110的一级分流作用,保证了分流件110流出的多路换热介质能够均匀到达匀流腔121的多个位置,从而保证匀流腔121不同位置的液压均匀。进入匀流腔121的换热介质再由等间距分布的多个流道孔123对应流入多个第一换热板14,从而实现对引入的换热介质的二级分流,保证了流入多个第一换热板14内的换热介质流量均匀,从而保证对电池包不同区域的均匀换热,显著提升电池包的热管理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换热板14为扁管,为了方便第一换热板14与流道孔123连接,稳流件120采用板状结构,多个流道孔123均为凹设于第四侧壁125上的台阶孔,多个流道孔123用于供多个第一换热板14分别插接。在将第一换热板14插入流道孔123后,第一换热板14的端壁受到流道孔123内部的台阶面的止挡,保证第一换热板14插接到位并防止换热介质泄漏。
请结合参阅图11及图12,图11所示为第二换热板15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第二换热板15的剖切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板15的顶壁凹设有多个在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布的凹陷队列,多个凹陷队列均包括多个在第二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布的定位凹陷19,定位凹陷19用于与电芯的底端插接。
第一方向即为图11中的X箭头所指方向,第二方向即为图11中的Y箭头所指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实际上,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凹陷19为圆形凹孔,用于插接固定圆柱形电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电芯的形状及尺寸对定位凹陷19进行调整。例如,若实际应用的电芯呈方形,则可以将定位凹陷19的形状调整为方形孔。
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可以将多个电芯分别对应插入多个定位凹陷19内,在完成装配的情况下,多个电芯在第二换热板15上组成多个在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的组合队列,各个组合队列均包括多个在第二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布的电芯。多个定位凹陷19实现对多个电芯的快速定位,保证多个电芯在电池包内部的定位安装,提升电池包装配效率。
第二换热板15内部分别设置有分流通道16、集流通道17及多个换热流道18,分流通道16与进液管路11连通,集流通道17与出液管路12连通,多个换热流道18并联设置在分流通道16与集流通道17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进液管路11将换热介质引入分流通道16内,换热介质沿分流通道16流动的过程中依次进入多个换热流道18内,并延换热流道18朝向集流通道17流动。多个换热流道18实现对第二换热板15上凹设定位凹陷19的区域的全面覆盖,在换热介质由多个换热流道18流向集流通道17的过程中,实现与插接在多个定位凹陷19内的电芯换热。多个分流通道16内的换热介质吸热完成后流入集流通道17内进行汇集,再通过出液管路12流出至外部进行温度调节,以准备参与下一次循环。
为了保证对所有电芯的全面换热,提升热管理效果,本实施例中,分流通道16与集流通道17分别处于第二换热板15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端,且分流通道16与集流通道17均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多个换热流道18均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多个换热流道18在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的,多个换热流道18与多个凹陷队列分别对应,任意一个凹陷队列对应的多个定位凹陷19凹入同一个换热流道18内,各换热流道18分别对各自对应的多个定位凹陷19插接的多个电芯进行独立换热,能够提升换热的均匀程度,从而提升热管理效果。
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凹陷19由对应的换热流道18的顶壁凹入换热流道18一部分,在电芯与定位凹陷19插接的状态下,除电芯的底壁能够通过定位凹陷19的底壁与换热介质进行换热外,电芯底端的部分侧壁同样能够通过定位凹陷19的侧壁与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换热效率更高,热管理效果更好。
为了尽量保证进液管路11输入分流通道16内的换热介质能够均匀、快速的进入多个换热流道18内,以提升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分流通道16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与进液管路11连接。换热介质由分流通道16的中间位置进入后,沿分流通道16向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流,在此过程中分别依次进入多个换热流道18内,缩短换热介质在分流通道16内的流动行程,提升换热介质的分流效率。
同样的,为了实现将吸热完成后的换热介质快速导出,以提升换热介质循环效率,本实施例中,集流通道17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与出液管路12连接,即多个风流通道输入集流通道17内的换热介质在集流通道17内的最远行程仅为集流通道17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一半长度。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组件100实现了对引入的换热介质进行两级匀流,从而保证了不同第一换热板14内的换热介质流量均匀,提升换热均匀性。受益于该分流组件100的特性,本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10,能够实现对电池包内的电芯的底壁与侧壁的同步换热,能够显著提升换热效率,并保证电池包内处于不同位置的电芯均匀换热。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配置有前述的热管理系统10。可以理解的是,该电池包还配置有电芯、汇流排、FPC等常规部件,本实施例中不作额外描述。受益于该热管理系统10的特性,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具有换热效果更好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件,所述分流件的内部设置有分流腔,所述分流件上开设有水嘴孔与多个第一过流孔,所述水嘴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均与所述分流腔连通,任意两个所述第一过流孔中,更加靠近所述水嘴孔的一个的孔口面积小于更加远离所述水嘴孔的一个的孔口面积;
稳流件,所述稳流件的内部设置有匀流腔,所述稳流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流孔及多个流道孔,多个所述第二过流孔及多个所述流道孔均与所述匀流腔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二过流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流道孔用于连通第一换热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分流腔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水嘴孔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所述稳流件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匀流腔的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多个所述第二过流孔开设于所述第三侧壁上,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并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过流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一一对齐,多个所述流道孔依次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沿直线方向依次等间距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组件,其特征在于,任意所述第二过流孔的孔口面积等于与其连通的所述第一过流孔的孔口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还包括多个过流管,多个所述过流管各自的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孔一一连通,多个所述过流管各自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二过流孔一一连通。
6.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路、出液管路及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及两个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组件,其中一个所述分流组件的多个所述流道孔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换热板与剩余一个所述分流组件的多个所述流道孔一一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分流组件的所述水嘴孔与所述进液管路连通,剩余一个所述分流组件的所述水嘴孔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板,所述换热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换热板与多个所述换热模块并联设置在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出液管路之间,所述第二换热板用于支撑电芯并与所述电芯的底壁换热,所述换热模块中的所述第一换热板处于所述第二换热板的上方,用于与所述电芯的侧壁换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板内部分别设置有分流通道、集流通道及多个换热流道,所述分流通道与所述进液管路连通,所述集流通道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多个所述换热流道并联设置在所述分流通道与所述集流通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板的顶壁凹设有多个定位凹陷,多个所述定位凹陷用于与所述电芯的底端插接。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CN202321329989.1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分流组件、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Active CN219917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9989.1U CN219917309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分流组件、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9989.1U CN219917309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分流组件、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7309U true CN219917309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9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29989.1U Active CN219917309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分流组件、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7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82096U (zh) 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CN115939603A (zh) 电池包
CN110763496A (zh) 一种锂电池通道换热器检测装置及换热方法
US20240030513A1 (en) Battery cooling plate, and battery system
CN219917309U (zh) 一种分流组件、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JP2018504739A (ja) 燃料電池のセルスタック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スタックを含む燃料電池
CN217788542U (zh) 动力电池的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
CN218410849U (zh) 一种换热装置
WO2022062605A1 (zh) 托盘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113363617B (zh) 一种电池液冷板组件、动力电池总成及电动车辆
CN219917311U (zh) 一种电池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及电池
CN214848771U (zh) 一种电池控温装置、电池及车辆
CN219371136U (zh) 电池组
CN219371138U (zh) 电池组
CN218779042U (zh) 一种集成换热器及水电解制氢设备
CN218498188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9959157U (zh) 一种快充电池包的均温装置
CN220796893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8827445U (zh) 换热板、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220627924U (zh) 冷却装置、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
CN220652119U (zh) 新型冷却装置
CN217035784U (zh) 一种电池盒均温板结构
CN219610571U (zh) 电池组用液冷板和电池组
CN220400698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CN216482483U (zh) 一种集流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