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6784U - 盘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6784U
CN218816784U CN202223600067.8U CN202223600067U CN218816784U CN 218816784 U CN218816784 U CN 218816784U CN 202223600067 U CN202223600067 U CN 202223600067U CN 218816784 U CN218816784 U CN 218816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barring
transmission system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00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
唐辰
马晓刚
刘伟
尚彦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00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6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6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6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盘车装置,应用于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包括转动连接的内轴部和外轴部,盘车装置包括:支撑座,包括承托面,承托面用于承载传动系统;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源、传动部以及连接件,传动部与支撑座转动连接,动力源能够驱动传动部相对于支撑座转动,连接件包括外延部以及转接部,外延部的一端与传动部连接并设置于传动部与承托面之间,且外延部的另一端与转接部相交设置,转接部能够与内轴部和外轴部中的至少一者可拆卸连接。本申请提供的盘车装置能够减小所需空间、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盘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盘车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组中,叶轮通常与主轴连接设置,并通过主轴、轴承以及轴承座等传动部件的相互配合来达成叶轮的旋转,在此基础上,主轴、轴承以及轴承座相互装配完成后,通常需要设置盘车步骤,将主轴与轴承座相对转动数圈,以使得轴承中的轴承滚子与滚道贴合、润滑脂分布均匀,从而便于后续零部件装配。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上升,机组中的传动部件尺寸及重量也随之增大,盘车所需的驱力矩增大,导致现有的盘车装置难以驱动传动部件旋转,对风电机组整体的安装造成了阻碍。且现有的盘车装置通常设置有较大的支撑架,且与待盘车部件相连接的牵引件通常设置于支撑架外侧,因此在旋转时需要占据较大的使用空间。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便、所需空间较小的盘车工装。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盘车装置,能够减小所需空间,降低成本。
第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盘车装置,应用于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包括转动连接的内轴部和外轴部,包括:支撑座,包括承托面,承托面用于承载传动系统;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源、传动部以及连接件,传动部与支撑座转动连接,动力源能够驱动传动部相对于支撑座转动,连接件包括外延部以及转接部,外延部的一端与传动部连接并设置于传动部与承托面之间,且外延部的另一端与转接部相交设置,转接部能够与内轴部和外轴部中的至少一者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传动部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动力源连接设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齿轮至少部分环绕支撑座设置,沿竖直方向,外延部与第二齿轮的上表面连接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传动部还包括保护壳,保护壳环绕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设置,第二齿轮沿自身径向的正投影位于保护壳的轮廓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支撑座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座体和下座体,承托面设置于上座体背离下座体的一侧表面,传动部与上座体以及下座体中的至少一者转动连接,动力源设置于下座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承托面设置有固定件,内轴部和外轴部中的一者与固定件可拆卸连接,且另一者与转接部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驱动组件包括多个连接件,多个连接件沿传动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外延部沿承托面的径向延伸,且转接部的延伸方向与外延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转接部包括多个转接孔以及至少一个插接于转接孔中的转接销,多个转接孔间隔排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动力源包括驱动电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车装置具有支撑组和驱动组件,其中支撑座包括用于承托待盘车的传动系统的承托面,驱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传动的动力源、传动部以及连接件,而连接件则包括外延部与转接部,其中转接部用于与传动系统相连接,外延部则设置于承托面与传动部之间,由此能够避免连接件与待盘车的传动系统发生干涉,且能够缩小转接部与传动系统之间的间距,从而缩小连接件所需的空间大小、降低成本,且便于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盘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盘车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盘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00-盘车装置;
10-支撑座;20-驱动组件;
11-承托面;12-上座体;13-下座体;14-固定件;21-动力源;22-传动部;23-连接件;
221-第一齿轮;222-第二齿轮;223-保护壳;231-外延部;232-转接部;
2321-转接孔;2322-转接销;
X-径向;Y-竖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中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风力发电领域的技术发展,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也逐渐增大,相应地,机组中各个部件的尺寸也随之增大,其中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的传动系统,例如主轴、支撑座等。在将传动系统装配至风力发电机组前,通常需要设置有一道盘车工序,将传动系统中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转动的部件提前转动数圈,以使其中的轴承滚子与滚道相互贴合、使润滑油脂等均匀分布,以便于进行后续的安装或进入工作状态。
在此基础上,申请人发现,随着传动系统尺寸的增大,驱动其旋转所需的转矩也随之增大,人力或牵引车等不能够顺利推动传动系统进行盘车,而现有的盘车装置为了与待旋转的传动系统进行连接,通常占据的空间较大,不便于进行运输、组装以及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盘车装置,其中将驱动组件设置于承载传动系统的承托面下方,通过将连接件至少部分遮蔽于承托面下方,能够缩小在承托面的径向上所需的最小尺寸,从而减小旋转所需的空间大小,并且其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便于进行操作和运输。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以下的实施例仅以用于驱动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叶轮或发电机转子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车控制系统以及盘车工装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还可以用于其它需要驱动变载部件进行转动的场合,并对其进行保护。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1至图3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盘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盘车装置的剖视图。
第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盘车装置100,应用于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包括转动连接的内轴部和外轴部,盘车装置100包括支撑座10和驱动组件20,支撑座10包括承托面11,承托面11用于承载传动系统;驱动组件20则包括动力源21、传动部22以及连接件23,传动部22与支撑座10转动连接,动力源21能够驱动传动部22相对于支撑座10转动,连接件23包括外延部231以及转接部232,外延部231的一端与传动部22连接并设置于传动部22与承托面11之间,且外延部231的另一端与转接部232相交设置,转接部232能够与内轴部和外轴部中的至少一者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盘车装置100,其中包括提供支撑作用的支撑座10以及用于驱动传动系统转动的驱动组件20,其中支撑座10在竖直方向Y上的上表面可以为用于承托传动系统的承托面11,与传动系统的结构相适配地,承托面1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可选地,盘车装置100中的支撑座10作为基体和底座,除了在盘车过程中承托传动系统以驱动其进行旋转盘车之外,还能够直接作为传动系统装配时所需的支撑架使用,从而提高盘车装置100的泛用性,降低工作成本,并且能够省去在支撑架之间进行吊装以及运输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驱动组件20用于提供驱动力,其中包括依次连接传动的动力源21、传动部22以及连接件23,动力源21作为用于输出驱动力的源头,传动组部件22则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连接件23,连接件23则可以与传动系统可拆连接,并通过该连接关系将作用力施加于传动系统。在此基础上,传动部22可以为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带等,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具体地,传动部2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并通过调整传动齿轮的齿数比以及动力源21的输出转速来相应调整牵引传动系统的转速,当存在多个传动齿轮时,还可以通过改变传动齿轮的啮合关系调整传动系统的转速。或者,传动部22还可以包括链传动或带传动,即将传动链或传动带与分别连接至动力源21输出端以及支撑座10的链轮/带轮相配合,以将动力源21输出的转矩施加至连接件23。动力源21能够驱动传动部22相对于支撑座10进行转动,而连接件23与传动部22连接设置,因此能够带动连接件23进行转动,完成所需的盘车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3用于将传动部22传输来的力矩施加在传动系统上,连接件23包括外延部231以及转接部232,其中外延部231的一端与传动部22相连接,相对的另一端则与转接部232相连接,转接部232的一端与外延部231连接设置,相对的另一端则与待盘车的传动系统连接设置,并且外延部231的延伸方向与转接部232的延伸方向相交,以便于调整转接部232与传动系统相连接一端的位置。
进一步地,连接件23中的外延部231设置于传动部22与承托面11之间,也即沿竖直方向Y,外延部231设置于传动部22的上表面,并且其与传动部22相连接的一端至少部分被承托面11沿竖直方向Y的正投影覆盖,另一端则伸出承托面11的正投影,在投影边缘的位置与转接部232进行连接,转接部232则相应地可以沿竖直方向Y或近似方向延伸设置,以适配传动系统上的连接位置,由此能够避免连接件23与待盘车的传动系统之间发生干涉,且能够减小在承托面11的径向X上所需的最小尺寸,从而减小盘车装置100整体所需的空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传动部22包括第一齿轮221和第二齿轮222,第一齿轮221与动力源21连接设置,第二齿轮222与第一齿轮221啮合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盘车装置100由动力源21提供整体旋转的驱动力,该动力源22则可以采用常规驱动电机等能够输出旋转力矩的部件,在此基础上,传动部22可以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21以及第二齿轮222,其中第一齿轮221可以与动力源21相连接,第二齿轮则与第一齿轮221相互啮合传动。可选地,通过调整第一齿轮221与第二齿轮222之间的传动比以及动力源21的输出参数即可调整盘车装置100整体的输出力矩,从而适配不同的盘车需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齿轮222至少部分环绕支撑座10设置,沿竖直方向Y,外延部231与第二齿轮222的上表面连接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动部22可以包括第一齿轮221以及第二齿轮222,两者相互啮合,用以将动力源21输出的力矩传输至连接件23,再由连接件23施加于传动系统上。其中,第二齿轮222可以环绕支撑座10设置,并可以通过球式回转支承等方式与支撑座10转动连接,由支撑座10提供在竖直方向Y上的支撑力,并由动力源21提供周向上的驱动力,使其进行旋转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3连接于传动部22,并且其中的外延部231至少部分设置于承托面11与传动部22之间,在此基础上,外延部231可以连接于第二齿轮222的上表面,以缩短外延部231与待连接传动系统的连接端之间的间距,节省材料成本。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传动部22还包括保护壳223,保护壳223环绕第一齿轮221和第二齿轮222设置,第二齿轮222沿径向X的正投影位于保护壳223的轮廓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动部22还可以包括保护壳223,保护壳223则可以同时环绕第一齿轮221与第二齿轮222设置,并且第二齿轮222沿径向X的正投影可以落在保护壳223的轮廓范围内,也即保护壳223在竖直方向Y上延伸的尺寸应大于或等于第二齿轮222在该方向上延伸的尺寸,并且两者相对设置。通过设置保护壳223能够为第一齿轮221和第二齿轮222提供外侧防护,防止灰尘、杂质等卷入两个传动齿轮之间,同时也能够防止外界冲击对传动齿轮造成损伤,从而进一步提高盘车装置100的安全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支撑座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座体12和下座体13,承托面11设置于上座体12背离下座体13的一侧表面,传动部22与上座体12以及下座体13中的至少一者转动连接,动力源21设置于下座体13。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座1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设置的上座体12与下座体13,这两部分结构可以通过螺栓以及法兰的方式相互连接固定,以使其在连接稳定的基础上能够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承托面11设置于上座体12的上表面,也即上座体12背离下座体13的一侧表面。传动部22则设置于上座体12以及下座体13中的至少一者,具体地,可以设置于上座体12与下座体13相连接的位置附近,或者,可以根据转接件232在竖直方向Y上的延伸尺寸自行调整,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配与传动系统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座10可以大致呈沙漏状,其中,上座体12整体可以大致呈倒立设置的圆台形状,通过倒置圆台面积较小的一侧底面与下座体13连接设置,并通过面积较大的一侧顶面承托传动系统,由此能够在保证承托面11面积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圆台侧壁的倾斜度来适配不同尺寸的传动部20所需的尺寸。
相对应地,下座体13可以大致呈正设的圆台形状,通过面积较小的一侧顶面与上座体12进行连接固定,并通过面积较大的一侧底面与工作面接触,以在适配相同尺寸的传动部22的基础上通过较大的底面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提高盘车装置100整体的可靠性。将动力源21设置于下座体13则能够相应地降低支撑座10整体结构的重心高度,进一步提高支撑座10在工作中的稳定性,防止产生倾斜和侧翻等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承托面11设置有固定件14,内轴部和外轴部中的一者与固定件14可拆卸连接,且另一者与转接部232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承托面11用于承载传动系统,传动系统中则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内轴部和外轴部,盘车的目的即在于使内轴部与外轴部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在此基础上,承托面1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与内轴部与外轴部之中不进行旋转的一者相互连接的固定件14,用于在连接件23驱动另一者旋转时使其固定不动,从而形成相对转动。
可选地,承托面11上可以同时设置有多个固定件14,这些固定件14可以根据传动系统待连接的位置沿承托面11的周向间隔排布,以形成均匀、稳定的连接关系。进一步地,在对盘车装置100进行运输或组装时,还可以通过固定件14对支撑座10或盘车装置100整体进行吊运,以使得盘车装置100便于组装或调整设置位置,进一步提高盘车装置100的泛用性。可选地,固定件14可以为螺栓螺母组件、固定孔与固定销组件或凸出端以及设置于凸出端的固定孔等结构形式,本申请对此不作特定的限定,只需能够与内轴部以及外轴部中的一者连接设置即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驱动组件20包括多个连接件23,多个连接件23沿传动部22的周向间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20包括依次连接传动的动力源21、传动部22以及连接件23,并且,驱动组件20中可以同时设置有多个连接件23,这些连接件23沿传动部22的周向间隔排布,形成在不同位置的连接点。通过在周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件23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与传动系统进行连接,以使得连接稳定可靠,便于盘车过程中将作用力施加至传动系统。同时,多个连接件23能够提高盘车装置100在工作过程中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盘车装置100的安全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沿传动部22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连接件23中的多个外延部231可以沿彼此相交的方向延伸,且相交于同一点,该相交点在竖直方向Y上的正投影与承托面11的圆心重合设置,由此能够便于将连接件23的旋转中心与传动系统的中轴线对位重合,避免旋转过程中对传动系统造成损伤。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3还可以通过与传动部22的可拆卸连接进行相对位置的调整,即可以将连接件23设置为与传动部22可拆卸连接的同时在传动部22上设置多个安装位,可以通过调整连接件23的安装位来调整相邻连接件23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连接件23与支撑座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外延部231沿承托面11的径向X延伸,且转接部232的延伸方向与外延部23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外延部231连接于传动部22与转接部232之间,并且在竖直方向Y上设置于承托面11与传动部22之间,此时外延部231可以为沿承托面11的径向X延伸,也即外延部231可以沿待盘车的传动系统的径向X延伸,以便于缩短将转接部232伸出支撑座10的范围之外的距离,节省材料成本并避免外延部231的强度因延伸长度或长而下降。
在此基础上,外延部231与转接部232可以沿着与彼此垂直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更为稳固、可靠的连接关系,提高连接件23整体的结构强度。可选地,外延部231与支撑部232之间可以为焊接连接、一体设置或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特定的限定,只需能够提供驱动传动系统旋转的结构强度即可。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盘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转接部232包括多个转接孔2321以及至少一个插接于转接孔2321中的转接销2322,多个转接孔2321间隔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接部232用于将盘车装置100与待盘车的传动系统进行连接固定,从而通过转接部232将作用力施加在传动系统中需要旋转的部件上。在此基础上,转接部232可以设置有多个转接孔2321以及至少一个插接于转接孔2321中的转接销2322,通过同时将转接销2322闯过转接孔2321以及传动系统上的固定孔,能够将盘车装置100与传动系统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转接部232中可以包括多个转接孔2321,这些转接孔2321可以间隔设置并阵列排布,通过调整转接销2322在多个转接孔2321中的位置,能够使得盘车装置100适应不同尺寸、不同型号的传动系统,从而扩大盘车装置100的适用范围,提高其泛用性,间接地降低了盘车装置100的成本。可选地,多个转接孔2321可以为具有相同的尺寸并等间隔阵列排布,以便于进行加工以及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动力源21包括驱动电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动力源21用于为盘车装置100整体提供动力,其具体可以为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输出端的转动带动齿轮、传动带、传动链等部件构成的传动部22旋转,在通过传动部22依次带动连接件23以及待盘车的传动系统。驱动电机的输出速度可调且成本较低,能够提供稳定的驱动力矩,提高盘车装置100的可靠性。同时,使用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进行盘车的方式运行平稳,操作便捷,且能够有效减少盘车所需的工时、提高盘车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车装置100进行装配或盘车时,可以首先将传动系统吊装至盘车装置100的承托面11上,并使得传动系统自身的轴向与竖直方向Y相平行设置。随后将传动系统的内轴部与外轴部中不进行旋转的一者与固定件14相连接,并将进行旋转的另一者与转接部232相连接,随后即可启动动力源21,依次通过传动部22、外延部231、转接部232带动与其相连接的内轴部或外轴部相对于另一者进行旋转,完成盘车的工艺步骤。
以外轴部在盘车过程中进行旋转为例,转接部232可以为与外轴部,也即轴承座的底部相连接,轴承座的底部通常设置有用于为轴承座提供连接固定位置的法兰,因此可以通过转接销2322同时穿过该法兰上的连接孔以及转接孔2321,以形成可拆卸连接。同时,设置于轴承座内部的主轴结构则可以通过固定件14与支撑座10可拆卸连接,使其在轴承座旋转的过程中保持静止,达成传动系统自身的相对转动,完成盘车的工艺步骤。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盘车装置,应用于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转动连接的内轴部和外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座,包括承托面,所述承托面用于承载所述传动系统;
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源、传动部以及连接件,所述传动部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部相对于所述支撑座转动,所述连接件包括外延部以及转接部,所述外延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连接并设置于所述传动部与所述承托面之间,且所述外延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接部相交设置,所述转接部能够与所述内轴部和所述外轴部中的至少一者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动力源连接设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至少部分环绕所述支撑座设置,沿竖直方向,所述外延部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上表面连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环绕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设置,所述第二齿轮沿自身径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保护壳的轮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承托面设置于所述上座体背离所述下座体的一侧表面,所述传动部与所述上座体以及所述下座体中的至少一者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源设置于所述下座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面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内轴部和所述外轴部中的一者与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且另一者与所述转接部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传动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部沿所述承托面的径向延伸,且所述转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延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包括多个转接孔以及至少一个插接于所述转接孔中的转接销,多个所述转接孔间隔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包括驱动电机。
CN202223600067.8U 2022-12-30 2022-12-30 盘车装置 Active CN218816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0067.8U CN218816784U (zh) 2022-12-30 2022-12-30 盘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0067.8U CN218816784U (zh) 2022-12-30 2022-12-30 盘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6784U true CN218816784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0067.8U Active CN218816784U (zh) 2022-12-30 2022-12-30 盘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6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4082B (zh) 可变电动机系统
KR101432531B1 (ko) 다축 드릴링 머신
EP1974978A2 (en) Electric powertrain system with planetary drive
US20120139257A1 (en) Wind power generator and yaw bearing replacement method for a wind power generator
KR101115509B1 (ko) 다축 싸이클로이드 감속기
US20190170221A1 (en) Variable speed accel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ariable speed accelerator
CN202144669U (zh) 回转装置和混凝土泵车
GB2573638A (en) Epicyclic gearbox
CN218816784U (zh) 盘车装置
CN204756340U (zh) 摄像机的安装装置
CN109526150A (zh) 一种pcb板焊接、点胶用翻转调节装置
CN210920043U (zh) 便于安装和调节的大型行星轮铸件
CN102562785A (zh) 一种内置内齿驱动装置的转盘轴承
CN108798996B (zh) 偏航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6816877A (zh) 一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及具有直齿轮差速机构的减速器
KR200468990Y1 (ko) 감속기의 유성기어 캐리어
CN106100223B (zh) 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车轮
US20200271211A1 (en) Phase adjustment system for geared compressor, phase adjustment jig for geared compressor,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phase of geared compressor
CN213799960U (zh) 三自由度驱动机构及机器人
KR20090034545A (ko) 회전 테이블 장치
EP3135904A1 (en) Windmill driving apparatus, windmill driving system, and reduction gear
KR101987311B1 (ko) 가스 터빈 로터 보조 터닝장치
CN218137904U (zh) 一种用于伺服电机生产的升降装置
CN112443450A (zh) 用于风力涡轮的转子的毂组件
CN219964742U (zh) 一种脱泡搅拌机模块式横支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