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5207U - 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5207U
CN218815207U CN202223318874.0U CN202223318874U CN218815207U CN 218815207 U CN218815207 U CN 218815207U CN 202223318874 U CN202223318874 U CN 202223318874U CN 218815207 U CN218815207 U CN 218815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template
threaded sleeve
auxiliary fixing
outer r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88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代桂
詹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Miny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Miny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Miny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Miny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88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5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5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5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构造柱内、外两侧的内直角模板和外直角模板;还包括:内直角辅助固定件、外直角辅助固定件以及一对牵引件。每个牵引件均包括设置在内直角模板和外直角模板之间的螺纹套管、设置在螺纹套管两端面的垫片、螺纹连接在螺纹套管两端的加固螺杆和固定安装在每个加固螺杆一端的六角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牵引件、内直角辅助固定件与外直角辅助固定件,无需在构造柱两侧砌体墙表面进行开孔来配合传统步步紧即可实现内直角模板与外直角模板的固定,受力支撑面大,故可有效降低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固定的施工难度。

Description

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地的楼层之间主要通过混凝土浇筑构造柱,用以楼层的承重或隔断,而转角处构造柱的施工则需要使用到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
现有的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大多通过在构造柱两侧砌体墙放置外直角模板和内直角模板,并通过步步紧连接后形成的浇筑腔进行浇筑加工转角处构造柱,而步步紧使用时需在构造柱两侧砌体墙表面开孔,使用步步紧穿过孔洞对构造柱模板进行加固;使用步步紧对外直角模板和内直角模板的加固方式,一方面步步紧需与砌体墙开孔配合,则增加了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的施工难度;另一方面因步步紧尺寸的受限会降低模板之间加固的受力面积,则需密布置步步紧的数量才可弥补模板之间的受力面积,进一步地增加了步步紧配合砌体墙的施工难度。
因此,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通过设置牵引件、内直角辅助固定件与外直角辅助固定件,无需在构造柱两侧砌体墙表面进行开孔来配合传统步步紧即可实现内直角模板与外直角模板的固定,受力支撑面大,故可有效降低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固定的施工难度,解决现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构造柱内、外两侧的内直角模板和外直角模板;
所述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还包括:
内直角辅助固定件,其设置在所述内直角模板的内侧面;
外直角辅助固定件,其设置在所述外直角模板的外侧面;
一对牵引件,其均从前往后依次活动贯穿所述内直角辅助固定件、内直角模板、外直角模板、外直角辅助固定件;且预设在构造柱的浇筑腔;每个所述牵引件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直角模板和外直角模板之间的螺纹套管、设置在所述螺纹套管两端面的垫片、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套管两端的加固螺杆和固定安装在每个所述加固螺杆一端的六角件;
布设在所述螺纹套管两端的加固螺杆分别贯穿所述内直角模板、内直角辅助固定件和所述外直角模板、外直角辅助固定件;
布设在所述螺纹套管两端面的垫片分别抵靠在所述内直角模板和外直角模板的相对面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直角辅助固定件包括第一直角撑、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直角撑内侧面的斜撑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直角撑长度方向上、下侧的第一抵靠板;所述第一直角撑与第一抵靠板均抵靠在内直角模板的内侧面。
进一步地,布设在所述螺纹套管一端的加固螺杆活动贯穿所述第一直角撑;且固定安装在加固螺杆一端的六角件抵靠在第一直角撑的侧面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直角辅助固定件包括第二直角撑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直角撑长度方向上、下侧的第二抵靠板。
进一步地,布设在所述螺纹套管另一端的加固螺杆活动贯穿所述第二直角撑;且固定安装在加固螺杆另一端的六角件抵靠在第二直角撑的侧面位置。
进一步地,布设在所述内直角模板和外直角模板之间的螺纹套管预设在构造柱的浇筑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穿过构造柱原浇筑腔的牵引件作为内直角模板与外直角模板对拉固定的使用下,在牵引件与内直角模板、外直角模板拆卸时,通过舍弃牵引件中单个构件进行拆卸,即单个构件预留在构造柱内,在不影响构造柱浇筑强度的稳定下,则无需在构造柱两侧砌体墙表面进行开孔来配合传统步步紧即可实现内直角模板与外直角模板的固定,故有效降低了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固定的施工难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直角辅助固定件与外直角辅助固定件,二者均可配合牵引件对拉连接的作用分别抵靠在内直角模板与外直角模板的内、外侧面,通过内直角辅助固定件与外直角辅助固定件限位在牵引件上分别来增加内直角模板与外直角模板受力面积,即可控制牵引件数量、成本的投入成本,并降低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固定的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不含构造柱与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后视图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牵引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构造柱;2、内直角模板;3、外直角模板;4、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1、第一直角撑;42、斜撑;43、第一抵靠板;5、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1、第二直角撑;52、第二抵靠板;6、牵引件;61、螺纹套管;62、垫片;63、加固螺杆;64、六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包括设置在构造柱1内、外两侧的内直角模板2和外直角模板3;而内直角模板2和外直角模板3均贴合在构造柱两侧砌体墙的表面;
上述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还包括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以及一对牵引件6;
其中请结合参阅图2,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设置在内直角模板2的内侧面;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包括第一直角撑41、固定安装在第一直角撑41内侧面的斜撑42和固定安装在第一直角撑41长度方向上、下侧的第一抵靠板43;第一直角撑41与第一抵靠板43均抵靠在内直角模板2的内侧面;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在第一直角撑41被限定在内直角模板2内侧后,在斜撑42来提供第一直角撑41的结构强度下,第一直角撑41与第一抵靠板43的一面紧贴在在内直角模板2上,即可提高对内直角模板2的受力面积,提高内直角模板2加固的稳定度;
其中请结合参阅图3,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设置在外直角模板3的外侧面;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包括第二直角撑51和固定安装在第二直角撑51长度方向上、下侧的第二抵靠板52;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在第二直角撑51被限定在外直角模板3外侧后,第二直角撑51与第二抵靠板52的一面紧贴在在外直角模板3上,即可提高对外直角模板3的受力面积,提高外直角模板3加固的稳定度;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二抵靠板52和第一抵靠板43的数量不只一组,具体可根据内直角模板2与外直角模板3的尺寸进行合理增设数量;
其中请结合参阅图4,一对牵引件6均从前往后依次活动贯穿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内直角模板2、外直角模板3、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且预设在构造柱1的浇筑腔;每个牵引件6均包括设置在内直角模板2和外直角模板3之间的螺纹套管61、设置在螺纹套管61两端面的垫片62、螺纹连接在螺纹套管61两端的加固螺杆63和固定安装在每个加固螺杆63一端的六角件64;本申请中内直角模板2、外直角模板3、第一直角撑41、与第二直角撑51的侧面均开设有用于加固螺杆63穿过的穿孔;
布设在螺纹套管61两端的加固螺杆63分别贯穿内直角模板2、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和外直角模板3、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加固螺杆63与六角件64的配合下,加固螺杆63旋入螺纹套管61内即可在对拉内直角模板2与外直角模板3的同时,对第一直角撑41与第二直角撑52进行固定;
布设在螺纹套管61两端面的垫片62分别抵靠在内直角模板2和外直角模板3的相对面位置;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垫片62可提高螺纹套管61与内直角模板2和外直角模板3的密封性;
布设在螺纹套管61另一端的加固螺杆63活动贯穿第二直角撑51;且固定安装在加固螺杆63另一端的六角件64抵靠在第二直角撑51的侧面位置;
布设在螺纹套管61另一端的加固螺杆63活动贯穿第二直角撑51;且固定安装在加固螺杆63另一端的六角件64抵靠在第二直角撑51的侧面位置;
布设在内直角模板2和外直角模板3之间的螺纹套管61预设在构造柱1的浇筑腔;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螺纹套管61作为加固螺杆63对应用固定件的同时,其即为舍弃部件,在构造柱1浇筑完成后,因螺纹套管61选用的尺寸与构造柱1成型尺寸相匹配,则将螺纹套管61预留在构造柱1内,不会造成结构的凸出;
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的具体工作原理为:通过预先选用所需浇筑的转角处构造柱的尺寸的内直角模板2与外直角模板3,将内直角模板2与外直角模板3设置在两处需浇筑的构造柱两侧砌体墙的侧面,并将螺纹套管61通过垫片62设置在内直角模板2与外直角模板3之间,接着将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与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分别设置在内直角模板2与外直角模板3的侧面,加固螺杆63分别穿过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内直角模板2和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外直角模板3,并通过工具扭转六角件64将加固螺杆63螺纹旋入螺纹套管61中,即可完成对内直角模板2与外直角模板3的对拉固定;最后向构造柱1原浇筑腔浇筑混凝土即可制成转角处构造柱;
值得说明的是,在需要拆卸本申请的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时,因构造柱1成型后已将螺纹套管61限定在其内,其则为耗损件,后续只要在螺纹套管61中旋入取出加固螺杆63即可取出内直角模板2、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外直角模板3和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此外,可具体根据构造柱的浇筑高度来适应性采用合适数量的牵引件6进行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构造柱(1)内、外两侧的内直角模板(2)和外直角模板(3);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还包括:
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其设置在所述内直角模板(2)的内侧面;
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其设置在所述外直角模板(3)的外侧面;
一对牵引件(6),其均从前往后依次活动贯穿所述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内直角模板(2)、外直角模板(3)、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且预设在构造柱(1)的浇筑腔;每个所述牵引件(6)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直角模板(2)和外直角模板(3)之间的螺纹套管(61)、设置在所述螺纹套管(61)两端面的垫片(62)、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套管(61)两端的加固螺杆(63)和固定安装在每个所述加固螺杆(63)一端的六角件(64);
布设在所述螺纹套管(61)两端的加固螺杆(63)分别贯穿所述内直角模板(2)、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和所述外直角模板(3)、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
布设在所述螺纹套管(61)两端面的垫片(62)分别抵靠在所述内直角模板(2)和外直角模板(3)的相对面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直角辅助固定件(4)包括第一直角撑(4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直角撑(41)内侧面的斜撑(42)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直角撑(41)长度方向上、下侧的第一抵靠板(43);所述第一直角撑(41)与第一抵靠板(43)均抵靠在内直角模板(2)的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布设在所述螺纹套管(61)一端的加固螺杆(63)活动贯穿所述第一直角撑(41);且固定安装在加固螺杆(63)一端的六角件(64)抵靠在第一直角撑(41)的侧面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直角辅助固定件(5)包括第二直角撑(51)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直角撑(51)长度方向上、下侧的第二抵靠板(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布设在所述螺纹套管(61)另一端的加固螺杆(63)活动贯穿所述第二直角撑(51);且固定安装在加固螺杆(63)另一端的六角件(64)抵靠在第二直角撑(51)的侧面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布设在所述内直角模板(2)和外直角模板(3)之间的螺纹套管(61)预设在构造柱(1)的浇筑腔。
CN202223318874.0U 2022-12-09 2022-12-09 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 Active CN218815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8874.0U CN218815207U (zh) 2022-12-09 2022-12-09 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8874.0U CN218815207U (zh) 2022-12-09 2022-12-09 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5207U true CN218815207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6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8874.0U Active CN218815207U (zh) 2022-12-09 2022-12-09 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5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77391A (zh) 一种转角墙构造柱模板加固的施工方法
CN218815207U (zh) 转角处构造柱模板结构
WO2024061351A1 (zh) 一种建筑物弧形挑檐施工模板
CN219773324U (zh) 一种混凝土梁板结构
CN202509764U (zh) 构造柱模板支模结构
CN215443119U (zh) Alc墙板洞口浇筑结构
CN216196545U (zh) 一种预制型拼装组合式建筑工程模板
CN216505827U (zh) 一种u型免抹灰空腔预制构件
CN217175688U (zh) 一种装配式支模连接结构
CN211973582U (zh) 一种地下室模板系统
CN211899069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预制构件
CN109057318B (zh) 装配式建筑模板体系与墙体模块
CN112359873A (zh) 带有加腋结构的导墙的施工方法
CN2144625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的施工连接结构
CN218668553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反坎模板加固的结构
CN111236624A (zh) Pcf结构现浇节点模板加固体系的施工方法
CN212201264U (zh) Pcf结构t型现浇节点模板加固体系
CN221001110U (zh) 一种配电柜混凝土基础模板
CN212201265U (zh) Pcf结构l型现浇节点模板加固体系
CN220365304U (zh) 一种构造柱浇筑模板的加固工具
CN217353582U (zh) 一种剪力墙根部漏浆用角铁封堵装置
CN212201311U (zh) Pcf结构一字型现浇节点模板加固体系
CN218205698U (zh)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构造柱的支模结构
CN220908666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阳台
CN217537863U (zh) 一种高截面斜梁交叉部位用定形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