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3762U - 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3762U
CN218813762U CN202223345742.7U CN202223345742U CN218813762U CN 218813762 U CN218813762 U CN 218813762U CN 202223345742 U CN202223345742 U CN 202223345742U CN 218813762 U CN218813762 U CN 218813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outer side
side wall
board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57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鹏
刘亚明
皮鹤
赵长武
杨镇宇
陈�峰
刘肖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Provinc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Provinc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Provinc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Provinc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57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3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3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3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公板和位于公板外侧壁的母板,公板的外侧壁开设有滑道,母板的外侧壁连接有凸块,公板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墙,第一混凝土墙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填充结构体,母板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墙,第二混凝土墙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填充结构体,母板的外侧壁设置有增加公板和母板之间对撑力的支撑结构。该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采用了组合装配式的方法,公板与母板采用工厂预制生产,无需现场加工生产,环保无污染,现场组装无噪声污染、绿色施工,整体采用轻型结构,可与土体开挖顺利进行衔接施工,工期可以保障,方便对小型基坑的支护。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施工逐渐展开。基坑作为开挖工程,常常服务于各类基础设施地下建设设计应用。常用有的桩基础支护、锚索抗拉支护、拉森钢板桩等支护结构,这类支护形式存在一个通病就是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对场地的空间及地质要求情况较高,需要的作业基础配备较多,投入大、工期长、质量难以保证,对于一些抢险、救灾、空间狭小的场地条件,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一些抢险、救灾、空间狭小的场地条件,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公板和位于公板外侧壁的母板,所述公板的外侧壁与母板的外侧壁贴合,所述公板的外侧壁开设有滑道,所述母板的外侧壁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外侧壁与公板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道的内侧壁与凸块的外侧壁相适配,所述公板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墙,所述第一混凝土墙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填充结构体,所述母板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墙,所述第二混凝土墙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填充结构体,所述母板的外侧壁设置有增加公板和母板之间对撑力的支撑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外侧壁与母板的外侧壁贴合,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母板的一侧铰接有撑杆,所述撑杆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撑杆的一侧与公板的外侧壁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板、撑杆和第二安装板,实现了增加公板和母板之间的对撑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自攻钉,所述第二自攻钉的外侧壁与母板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自攻钉,所述第一自攻钉的外侧壁与公板的外侧壁螺纹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自攻钉和第一自攻钉,实现了便于将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外侧壁抵接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的外侧壁与第二自攻钉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外侧壁抵接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的外侧壁与第一自攻钉的外侧壁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实现了尽量避免第二自攻钉和第一自攻钉脱落。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墙与第二混凝土墙为钢筋混凝土钢管复合墙体。
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钢管复合墙体,实现了增大墙体的抗压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填充结构体与第二填充结构体的内部均开设有预留孔洞。
通过设置预留孔洞,实现了便于将原基坑土体的再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通过滑道和凸块的配合使用,便于公板和母板拼接再一起,采用了组合装配式的方法,公板与母板采用工厂预制生产,无需现场加工生产,环保无污染,现场组装无需大型机械设备、无噪声污染、绿色施工,整体采用轻型结构,造价低,运输成本低,安装设备少总体造价低,可预先运至施工现场存放,可与土体开挖顺利进行衔接施工,工期可以保障,从而方便对小型基坑的支护。
通过第二自攻钉和第一垫片的配合使用,将第一安装板稳固在母板的外侧壁,再通过第一自攻钉和第二垫片的配合使用,将第二安装板与公板连接,可根据墙体的装配高度自由组装,以增加墙体之间的对撑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公板;100、滑道;2、母板;300、第一混凝土墙;400、第一填充结构体;500、凸块;600、第二混凝土墙;700、第二填充结构体;800、支撑结构;801、第一安装板;802、撑杆;803、第二安装板;804、第一自攻钉;805、第二自攻钉;806、第一垫片;807、第二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公板1和位于公板1外侧壁的母板2,公板1的外侧壁与母板2的外侧壁贴合,公板1的外侧壁开设有滑道100,滑道100设置有两个,两个滑道100以公板1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母板2的外侧壁连接有凸块500,凸块500设置有两个,两个凸块500以母板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凸块500的外侧壁与公板1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滑道100的内侧壁与凸块500的外侧壁相适配,公板1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墙300,第一混凝土墙300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填充结构体400,母板2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墙600,第一混凝土墙300和第二混凝土墙600为混凝土凝固形成的墙体,第二混凝土墙600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填充结构体700,第一填充结构体400和第二填充结构体700为可变式填充结构体,其可采用工厂内预制钢管复合公板1和母板2墙体内,形成钢筋混凝土钢管复合墙体增大墙体的刚度和抗压性,母板2的外侧壁设置有增加公板1和母板2之间对撑力的支撑结构800,支撑结构800位于公板1和母板2之间;
整个结构体可以自由加工,组合设计满足不同的需求,公板1、母板2墙体可以自由的进行组合装备成刚性连接体,第一混凝土墙300和第一填充结构体400位于公板1的内部构成墙体,第二混凝土墙600和第二填充结构体700位于母板2的内部构成墙体,将公板1和母板2运输至合适的施工区域,滑道100和凸块500便于公板1和母板2之间咬合连接,从而便于支护结构的拼接。
参照图1和图3,支撑结构800包括第一安装板801,第一安装板801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安装板801位于母板2的外侧壁均匀分布,第一安装板801的外侧壁与母板2的外侧壁贴合,第一安装板801远离母板2的一侧铰接有撑杆802,撑杆802远离第一安装板801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安装板803,第一安装板801、撑杆802和第二安装板803的数量一一对应,第二安装板803远离撑杆802的一侧与公板1的外侧壁连接,第一安装板801和第二安装板803分别与母板2和公板1连接后,使得撑杆802处于水平状态,撑杆802位于公板1和母板2之间,增加墙体之间的对撑力。
参照图1和图3,第一安装板801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自攻钉805,每个第一安装板801的外侧壁设置有四个第二自攻钉805,第二自攻钉805的外侧壁与母板2的外侧壁螺纹连接,第二安装板803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自攻钉804,每个第二安装板803的外侧壁设置有四个第一自攻钉804,第一自攻钉804的外侧壁与公板1的外侧壁螺纹连接,第二自攻钉805和第一自攻钉804便于第一安装板801和撑杆802的安装。
参照图1和图3,第一安装板801的外侧壁抵接有第一垫片806,第一垫片806的外侧壁与第二自攻钉805的外侧壁连接,第二安装板803的外侧壁抵接有第二垫片807,第一垫片806和第二垫片807均为橡胶材质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第二垫片807的外侧壁与第一自攻钉804的外侧壁连接,第一垫片806和第二垫片807尽量避免第二自攻钉805和第一自攻钉804松动。
参照图2,第一混凝土墙300与第二混凝土墙600为钢筋混凝土钢管复合墙体,钢筋混凝土钢管复合墙体增大墙体的刚度和抗压性。
参照图2,第一填充结构体400与第二填充结构体700的内部均开设有预留孔洞,第一填充结构体400和第二填充结构体700可采用加工时预留孔洞、或者正方形、条形体结构,公板1、母板2墙装配后将原基坑土体回填进去、或填入碎石等材料,从而达到废弃土体再利用。
工作原理:通过工厂预制生产公板1和母板2,第一混凝土墙300和第二混凝土墙600均为混凝土构成的墙体,单个公板1和单个母板2之间拼接时,公板1的一侧移动至与母板2贴合,凸块500的外侧壁随着滑道100的内侧壁移动,使得公板1和母板2之间咬合在一起,先将第一安装板801稳固在母板2的外侧壁,调节第二安装板803的位置,使得第二安装板803的一侧与公板1的外侧壁贴合,从而增加公板1和母板2之间的对撑力,装配完成后,可将原基坑土体回填至第一填充结构体400和第二填充结构体700加工时预留的孔洞内,从而达到废弃土体再利用。
第一安装板801的位置调节后与母板2的外侧壁贴合,第二自攻钉805螺纹贯穿第一安装板801的外侧壁后与母板2的外侧壁连接,第一垫片806被压缩变形,随后将第二安装板803调节时与公板1贴合,使得撑杆802处于水平状态,第一自攻钉804螺纹贯穿第二安装板803的外侧壁后与公板1的外侧壁连接,第二垫片807被压缩,从而使得支撑结构800可根墙体的高度自由组装,进而增加墙体之间的对撑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公板(1)和位于公板(1)外侧壁的母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板(1)的外侧壁与母板(2)的外侧壁贴合,所述公板(1)的外侧壁开设有滑道(100),所述母板(2)的外侧壁连接有凸块(500),所述凸块(500)的外侧壁与公板(1)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道(100)的内侧壁与凸块(500)的外侧壁相适配,所述公板(1)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墙(300),所述第一混凝土墙(300)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填充结构体(400),所述母板(2)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墙(600),所述第二混凝土墙(600)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填充结构体(700),所述母板(2)的外侧壁设置有增加公板(1)和母板(2)之间对撑力的支撑结构(8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800)包括第一安装板(801),所述第一安装板(801)的外侧壁与母板(2)的外侧壁贴合,所述第一安装板(801)远离母板(2)的一侧铰接有撑杆(802),所述撑杆(802)远离第一安装板(801)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安装板(803),所述第二安装板(803)远离撑杆(802)的一侧与公板(1)的外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801)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自攻钉(805),所述第二自攻钉(805)的外侧壁与母板(2)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803)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自攻钉(804),所述第一自攻钉(804)的外侧壁与公板(1)的外侧壁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801)的外侧壁抵接有第一垫片(806),所述第一垫片(806)的外侧壁与第二自攻钉(805)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803)的外侧壁抵接有第二垫片(807),所述第二垫片(807)的外侧壁与第一自攻钉(804)的外侧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墙(300)与第二混凝土墙(600)为钢筋混凝土钢管复合墙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结构体(400)与第二填充结构体(700)的内部均开设有预留孔洞。
CN202223345742.7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 Active CN218813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5742.7U CN218813762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5742.7U CN218813762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3762U true CN218813762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47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5742.7U Active CN218813762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3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62947U (zh) 叠合装配式地下管廊体系
CN110486018B (zh) 格构式复合井筒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839666A (zh) 全预制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及其连接节点
CN207553289U (zh) 一种装配式型钢砼框架空间模块结构及体系
CN101914925A (zh) 利用优化复合预制拱墙作外墙的地下室
CN102286980A (zh) 钢桁架式基坑支护结构
CN106894543B (zh) 半装配式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及其使用方法
CN213741111U (zh)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CN105604345A (zh) 建筑物整体同步下降的施工方法
CN211007754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节点抗震加固装置
CN218813762U (zh) 一种绿色装配式可回收小型基坑支护结构
CN212316969U (zh) 一种管桩复合塔架
CN110565682B (zh) 一种环网柜预制基础模块的分割方法及其安装连接方法
KR101628223B1 (ko) 수직갱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직갱 시공방법
CN210917384U (zh) 一种可局部减少周围环境变形的基坑支护结构
CN205188982U (zh) 一种矩形工作井的可拆式支护体系
CN213928449U (zh) 一种3d打印水闸墙
KR20150059640A (ko) 수직갱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직갱 시공방법
CN205557538U (zh) 一种基于预制构件的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体系
CN110499852B (zh) 一种高效快速一体化成型节能墙的施工方法
CN104234071A (zh) 一种预制可拼装输电线路塔基及施工方法
CN209837287U (zh) 一种钢梁与钢板剪力墙、耳板、角钢栓焊连接结构
CN207553359U (zh) 装配式加肋钢板剪力墙
CN208309886U (zh) 高烈度区无配筋粘滞阻尼墙
CN106088398A (zh) 一种复合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