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1840U - 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11840U CN218811840U CN202222836245.0U CN202222836245U CN218811840U CN 218811840 U CN218811840 U CN 218811840U CN 202222836245 U CN202222836245 U CN 202222836245U CN 218811840 U CN218811840 U CN 2188118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smelting slag
- air
- fixed
- cool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涉及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壳盖,所述壳盖的底部固定贯穿有分流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单孔矩形板,所述单孔矩形板的顶部固定贯穿有两个吸热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壳盖、分流管、吸热板、铜管、第一空心块、空心导热块、第二空心块、风扇和散热片的配合下,可以将钢铁尘泥冶炼渣在风淬装置中风淬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从符合标准的颗粒中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同时在过滤网的作用下,可以对空气中的细颗粒给过滤留在壳体的内部,便于后期进行处理,即有效地保证了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装置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钢铁冶炼是钢、铁冶金工艺过程的总称。工业生产的铁根据含碳量分为生铁(含碳量2%以上)和钢(含碳量低于2%),而钢铁尘泥来源于钢铁的生产车间,一般是指在原料处理、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等生产工序中利用除尘设施对高温烟气进行除尘后产生的废弃物,然为了更好的对钢铁尘泥渣进行利用,一般都会采用风淬装置对其进行处理,但是钢铁尘泥冶炼渣在进行风淬过程中会产生细颗粒,若不对细颗粒进行分离处理,则会影响钢铁尘泥渣风淬后达到的物体质量不合格。
现有的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7499303U,公开了一种新型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风淬风机,所述风淬风机的前端固定有连接风道,所述连接风道的前端底部固定有喷淋装置,所述连接风道的端头处固定连接有软连接,所述软连接的端口处固定有可调向风淬口,所述机架的顶部安装有倒渣盆,所述倒渣盆的外侧留设有倒渣口,所述机架的外侧固定有炉膛。该新型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装置,通过风淬法结合余热锅炉,能够有效地回收钢铁尘泥冶炼渣蕴含热量、降低处理能耗、避免环境污染、提高钢铁尘泥冶炼渣回收效率。
上述专利中,风淬装置虽然降低了处理能耗、避免环境污染和提高钢铁尘泥冶炼渣回收效率,但是没有对钢铁尘泥冶炼渣在进行风淬装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进行吸收冷却降温,即从而导致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后得到的符合标准的球形颗粒中还混有细颗粒,即降低风淬装置的使用效果,因此,需要提出新型的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中存在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对产生的细颗粒进行吸收冷却降温,即从而导致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后得到的符合标准的球形颗粒中还混有细颗粒,即降低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装置使用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壳盖,所述壳盖的底部固定贯穿有分流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单孔矩形板,所述单孔矩形板的顶部固定贯穿有两个吸热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均活动贯穿有铜管,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空心块,两个所述铜管的两端之间均固定连通有空心导热块,两个所述第一空心块的外壁均安装有第二空心块,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二空心块的顶部和底部靠近边缘处均固定有三个连接板,十二个所述连接板共分为六组,每组上下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同一侧之间均安装有风扇,两个所述第二空心块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片,所述壳体的正表面固定贯穿有出气管,所述壳盖的顶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分流管的进气端相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吸热板的底部分别与两个限位板的顶部相接触,两个所述铜管的外壁分别与两个吸热板的相背一侧相接触。
优选的,两个所述空心导热块的相对一侧分别与两个散热片的相背一侧相接触,两个所述吸热板均处于分流管的多个送风口之间。
优选的,所述单孔矩形板的通孔处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出料孔。
优选的,两个所述出料孔的出口处均安装有密封板。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四组固定块,且每组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并且每组其中一个固定块与壳体的内壁相固定,每组所述固定块之间通过螺栓相固定,每个所述铜管分别处于每四组固定块内部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壳体、壳盖、分流管、吸热板、铜管、第一空心块、空心导热块、第二空心块、风扇和散热片的配合下,可以将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装置使用中的产生的细颗粒从符合标准的颗粒中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出来,从而有效的提高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效果,同时在过滤网的作用下,可以对空气中的细颗粒给过滤留在壳体的内部,便于后期进行处理,即有效地保证了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装置的使用效果,在出料孔的作用下,可以将过滤网过滤留在单孔矩形板上、壳体内部的细颗粒给清理出来,在吸热板的作用下,可以将分流管吹出来的带有细颗粒的热气体中的热量吸到板内,在铜管和空心导热块的配合下,可以将吸热板上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在风扇的作用下,可以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带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的部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的另一角度部分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的壳盖和分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壳体;2、壳盖;3、分流管;4、单孔矩形板;5、吸热板;6、铜管;7、第一空心块;8、空心导热块;9、第二空心块;10、连接板;11、风扇;12、散热片;13、出气管;14、过滤网;15、出料孔;16、密封板;17、固定块;18、限位板;19、风机;20、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壳盖2,壳盖2的底部固定贯穿有分流管3,壳体1的内部固定有单孔矩形板4,单孔矩形板4的顶部固定贯穿有两个吸热板5,壳体1的内壁两侧均活动贯穿有铜管6,壳体1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空心块7,两个铜管6的两端之间均固定连通有空心导热块8,两个第一空心块7的外壁均安装有第二空心块9,壳体1的内部固定有两个限位板18,两个第二空心块9的顶部和底部靠近边缘处均固定有三个连接板10,十二个连接板10共分为六组,每组上下两个连接板10的同一侧之间均安装有风扇11,两个第二空心块9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片12,壳体1的正表面固定贯穿有出气管13,壳盖2的顶部安装有风机19,风机19上设置有进风口20,风机19的出风口与分流管3的进气端相连接,两个吸热板5的底部分别与两个限位板18的顶部相接触,两个铜管6的外壁分别与两个吸热板5的相背一侧相接触,两个空心导热块8的相对一侧分别与两个散热片12的相背一侧相接触,两个吸热板5均处于分流管3的多个送风口之间,单孔矩形板4的通孔处安装有过滤网14,壳体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出料孔15,两个出料孔15的出口处均安装有密封板16,壳体1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四组固定块17,且每组固定块17的数量为两个,并且每组其中一个固定块17与壳体1的内壁相固定,每组固定块17之间通过螺栓相固定,每个铜管6分别处于每四组固定块17内部之间。
其所达到的效果为,当需要对钢铁尘泥冶炼渣在风淬装置中风淬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从符合标准的颗粒中分离出来时,此时直接将冷却装置的风机19的进风口20与风淬装置的风淬区域的顶部出气端相连接,当风淬装置开始对冶炼渣进行风淬,并产生细颗粒和符合标准颗粒时,此时在风淬装置的作用下,细颗粒是先漂浮在风淬装置的风淬区域内壁顶部位置的,此时直接启动风机19,这时启动的风机19会直接将细颗粒和热气体吸走,接着在分流管3的作用下,将细颗粒导流到壳体1的内部,并将热气体吹在两个吸热板5的表面,此时吸热板5会将吹进来的热气体中的热量给吸走,并直接传递到所接触的铜管6中,接着铜管6上的热量会直接传递到与之连接的空心导热块8上,之后被传递到散热片12上,此时直接启动多个风扇11,这时启动的风扇11会直接将传递到散热片12上的热量给带走,即达到降温的目的,与此同时,被吸收大量热量的气体会从单孔矩形板4的通孔穿过,而细颗粒会被过滤网14过滤下来,最后气体会直接从出气管13吹出,当需要对单孔矩形板4的顶部、壳体1内部的被过滤网14过滤下来的细颗粒进行清理时,此时直接取下密封板16,这时通过出料孔15和工作人员准备的工具的作用下,即可将其清理出来,此冷却装置可以将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装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和热气体吸走,即可以达到细颗粒与符合标准颗粒分离,还可以对热气体进行降温操作,即有效地提高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装置的使用效果。
其中,风机19和风扇11均为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解释。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钢铁尘泥冶炼渣在风淬装置中风淬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从符合标准的颗粒中分离出来时,此时直接将冷却装置的风机19的进风口20与风淬装置的风淬区域的顶部出气端相连接,当风淬装置开始对冶炼渣进行风淬,并产生细颗粒和符合标准颗粒时,此时在风淬装置的作用下,细颗粒是先漂浮在风淬装置的风淬区域内壁顶部位置的,此时直接启动风机19,这时启动的风机19会直接将细颗粒和热气体吸走,接着在分流管3的作用下,将细颗粒导流到壳体1的内部,并将热气体吹在两个吸热板5的表面,此时吸热板5会将吹进来的热气体中的热量给吸走,并直接传递到所接触的铜管6中,接着铜管6上的热量会直接传递到与之连接的空心导热块8上,之后被传递到散热片12上,此时直接启动多个风扇11,这时启动的风扇11会直接将传递到散热片12上的热量给带走,即达到降温的目的,与此同时,被吸收大量热量的气体会从单孔矩形板4的通孔穿过,而细颗粒会被过滤网14过滤下来,最后气体会直接从出气管13吹出,当需要对单孔矩形板4的顶部、壳体1内部的被过滤网14过滤下来的细颗粒进行清理时,此时直接取下密封板16,这时通过出料孔15和工作人员准备的工具的作用下,即可将其清理出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壳盖(2),所述壳盖(2)的底部固定贯穿有分流管(3),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有单孔矩形板(4),所述单孔矩形板(4)的顶部固定贯穿有两个吸热板(5),所述壳体(1)的内壁两侧均活动贯穿有铜管(6),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空心块(7),两个所述铜管(6)的两端之间均固定连通有空心导热块(8),两个所述第一空心块(7)的外壁均安装有第二空心块(9),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有两个限位板(18),两个所述第二空心块(9)的顶部和底部靠近边缘处均固定有三个连接板(10),十二个所述连接板(10)共分为六组,每组上下两个所述连接板(10)的同一侧之间均安装有风扇(11),两个所述第二空心块(9)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片(12),所述壳体(1)的正表面固定贯穿有出气管(13),所述壳盖(2)的顶部安装有风机(19),所述风机(19)上设置有进风口(20),所述风机(19)的出风口与分流管(3)的进气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吸热板(5)的底部分别与两个限位板(18)的顶部相接触,两个所述铜管(6)的外壁分别与两个吸热板(5)的相背一侧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空心导热块(8)的相对一侧分别与两个散热片(12)的相背一侧相接触,两个所述吸热板(5)均处于分流管(3)的多个送风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孔矩形板(4)的通孔处安装有过滤网(14),所述壳体(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出料孔(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料孔(15)的出口处均安装有密封板(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四组固定块(17),且每组固定块(17)的数量为两个,并且每组其中一个固定块(17)与壳体(1)的内壁相固定,每组所述固定块(17)之间通过螺栓相固定,每个所述铜管(6)分别处于每四组固定块(17)内部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36245.0U CN218811840U (zh) | 2022-10-27 | 2022-10-27 | 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36245.0U CN218811840U (zh) | 2022-10-27 | 2022-10-27 | 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11840U true CN218811840U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7266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36245.0U Active CN218811840U (zh) | 2022-10-27 | 2022-10-27 | 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11840U (zh) |
-
2022
- 2022-10-27 CN CN202222836245.0U patent/CN2188118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811840U (zh) | 一种钢铁尘泥冶炼渣风淬冷却装置 | |
CN210159362U (zh) | 一种废机油生产用尾气处理装置 | |
CN108311280B (zh) | 一种高效湿式静电除尘器 | |
CN217661603U (zh) | 一种脱除水冲渣蒸汽中硫化物、颗粒物的环保设备 | |
CN215876674U (zh) | 一种带有油烟过滤装置的石墨烯波纹管余热回收装置 | |
CN114322569B (zh) | 一种炼铜炉的烟气导引结构 | |
CN215491124U (zh) | 一种钢材热轧加热炉的余热回收装置 | |
CN112415961A (zh) | 用于工业生产环境自动控制的环保设备及自动控制方法 | |
CN214319731U (zh) | 一种高温窑炉余热回收装置 | |
CN210974833U (zh) | 一种用于锌粉炉的燃烧装置 | |
CN208839333U (zh) | 一种生物发酵罐无水尾气冷凝器 | |
CN113340132B (zh) | 船舶柴油机尾气换热器 | |
CN210601595U (zh) |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渣器 | |
CN217287546U (zh) | 一种用于干式尾气处理设备的降温除尘结构 | |
CN214537445U (zh) | 一种排胶炉的胶脂收集装置 | |
CN218890687U (zh) | 一种具有热风保护装置的电除尘器 | |
CN221198073U (zh) | 一种回转窑预热器余热利用装置及回转窑预热器 | |
CN214130932U (zh) | 一种电镀污泥回收处理废气用旋风除尘装置 | |
CN213688000U (zh) | 一种换热管的废气循环用冷却装置 | |
CN216523196U (zh) | 一种用于废气冷却降温的风冷冷却系统 | |
CN213146605U (zh) | 一种降温式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器 | |
CN218460796U (zh) | 一种铸造负压箱 | |
CN211676968U (zh) | 水泥废气处理系统 | |
CN217862372U (zh) | 一种汽车密封条加工用冷却存放架 | |
CN212082112U (zh) | 一种化工生产用冷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