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0718U - 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0718U
CN218810718U CN202222187379.4U CN202222187379U CN218810718U CN 218810718 U CN218810718 U CN 218810718U CN 202222187379 U CN202222187379 U CN 202222187379U CN 218810718 U CN218810718 U CN 218810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mud
pond
scraping
sediment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73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儒安
勾清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upu Sal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upu Sal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upu Sal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upu Sal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73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0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0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0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包括顶部密闭的沉淀池本体,沉淀池本体内通过墙体相隔形成依次排列且依次相通的混合缓冲池、混凝池、絮凝池和刮泥池;刮泥池远离絮凝池的一侧设置有过渡池,过渡池沿水平方向与刮泥池正对,且居于刮泥池的上方,过渡池的侧面开设有与刮泥池内相连通的进液孔,过渡池远离刮泥池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池,过滤池和过渡池之间开设有排液孔,过滤池的底面呈阶梯状,过滤池的底面沿阶梯方向设置有若干过滤板,过滤池远离过渡池的侧面设置有出液口。能够替代抽液泵动力机对刮泥池顶部的污水进行引流过滤后获得相应的清水,同时减少污水中沉淀的污泥反流情况,由此达到降低滤床过滤载荷,延长滤床过滤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淀池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
背景技术
砂介质沉淀池的基本原理是使用细砂(微砂)颗粒和化学剂强化絮体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理处理工艺,利用该手段用于去除水中易于沉降颗粒物。现有的砂介质沉淀池,主要包括依次相通的进水池、混凝池、絮凝池和刮泥池,其中进水池和混凝池之间的通水口位于上方,混凝池和絮凝池之间的通水口位于下方,絮凝池和刮泥池之间的通水口位于上方;与此同时进水池的下方设置有进水口,而刮泥池的上方设置有滤床,滤床的内壁设置排水口,排水口处同时设置有用于引流的抽液泵动力机。
因此,污水经过混凝池和絮凝池经过混凝絮凝后,混凝池和絮凝池中相关的药剂将污水中的颗粒物絮凝为不溶于水的颗粒团,带有颗粒团的污水进一步进入刮泥池后,颗粒团下沉至刮泥池底面,而在抽液泵动力机的动力作用下,为了刮泥池顶部相对较为清澈的污水会排入滤床进行最终的过滤后,从排水口处排出过滤后的清水。
由此可以见得,利用抽液泵动力机将刮泥池内位于顶部的污水排入滤床内的形式,有时候会由于抽液泵动力机的引流动力,进而导致刮泥池内底部的污泥较多地反流排入滤床内,由此加大滤床的过滤载荷,同时还会缩短滤床的清洗时间,而频繁地清洗滤床则造成人工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能够替代抽液泵动力机对刮泥池顶部的污水进行引流过滤后获得相应的清水,同时减少污水中沉淀的污泥反流情况,由此达到降低滤床过滤载荷,延长滤床过滤功能时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包括顶部密闭的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内通过墙体相隔形成依次排列且依次相通的混合缓冲池、混凝池、絮凝池和刮泥池;所述混合缓冲池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混凝池的顶部设置有加砂口,所述刮泥池内设置有刮泥机,所述刮泥池的底面开设有排泥口;所述刮泥池远离所述絮凝池的一侧设置有过渡池,所述过渡池沿水平方向与所述刮泥池正对,且居于所述刮泥池的上方,所述过渡池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刮泥池内相连通的进液孔,所述过渡池远离所述刮泥池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和所述过渡池之间开设有排液孔,所述过滤池的底面呈阶梯状,所述过滤池的底面沿阶梯方向设置有若干过滤板,所述过滤池远离所述过渡池的侧面设置有出液口。
进一步得,所述过渡池和所述过滤池的顶面均呈开口设置,所述过滤池的内底面设置有底塑性板,所述底塑性板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条形插槽,若干所述条形插槽沿所述过滤池内底面的阶梯倾斜方向间隔排布,所述过滤板与所述条形插槽插接,所述过滤池的槽口开设有搭接槽,所述搭接槽插接有顶塑性板,所述顶塑性板的底面贯通有若干直槽,若干所述直槽分别与所述条形插槽相对应,所述过滤板的顶端与所述直槽插接。
进一步得,所述过滤板沿垂直于的所述过滤池底面倾斜方向的两个侧面均与所述过滤池的内壁相抵,若干所述过滤板的滤孔大小沿所述过滤池底面倾斜方向逐渐缩小。
进一步得,所述过渡池内铺设有若干鹅卵石,若干所述鹅卵石与所述排液孔正对。
进一步得,所述沉淀池顶面设置有水力旋流器,所述刮泥池的排泥口通过砂泵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末端与水力旋流器的入料口相连,所述水力旋流器的出砂口与所述混凝池的加砂口相连,所述水力旋流器的出泥口连接有出泥管。
进一步得,所述进水口位于远离所述混凝池的一侧且居于靠近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混合缓冲池和所述混凝池之间的相通位置位于两者之间墙体的顶部,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之间的相通位置位于两者之间墙体的底部,所述絮凝池和所述刮泥池之间的相通位置位于两者之间墙体的顶部。
进一步得,所述混合缓冲池的顶面贯通有混凝剂加药口,所述混凝剂加药口位于靠近所述混凝池的一侧。
进一步得,所述混凝池的顶面贯通有絮凝剂加药口,所述絮凝剂加药口位于靠近所述絮凝池的一侧。
进一步得,所述混合缓冲池、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内均设置有混合搅拌机。
进一步得,所述过渡池位于远离所述絮凝池的一侧,且所述过渡池表面的池壁部分嵌入所述刮泥池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旨在于能够替代抽液泵动力机对刮泥池顶部的污水进行引流过滤后获得相应的清水,同时减少污水中沉淀的污泥反流情况,由此达到降低滤床过滤载荷,延长滤床过滤功能时间的作用。故而通过在过滤池和刮泥池之间设置过渡池,并且对过渡池的位置进行限定,因此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对污水进行沉淀过滤的过程中,进入刮泥池内的污水中,居于顶部的污水会通过进液孔进入过渡池内,以便于在后续的过滤池的过滤作用提供缓冲作用;进一步的,通过过渡池和过滤池之间的排液孔,进入过滤池内,由于过滤池的底面呈阶梯状,因此在重力导排作用下,从而使得进入过滤池内的污水顺着过滤池底面的倾斜方向朝出液口方向流淌,同时利用过滤板的过滤作用,对经过的污水进行过滤,最终获得相应的清水。由此通过过滤池的底面阶梯状的形状,从而实现代替现有技术中抽液泵动力机,将刮泥池顶部的污水排至过滤池内实现过滤的功能,由此实现减少刮泥池底部的污泥反流,而实现降低过滤过滤载荷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淀池本体;11、进水口;12、加砂口;13、排泥口;131、砂泵;132、排泥管;14、混凝剂加药口;15、絮凝剂加药口;16、混合搅拌机;17、刮泥机;18、水力旋流器;181、出泥管;2、混合缓冲池;3、混凝池;4、絮凝池;5、刮泥池;6、过渡池;61、进液孔;62、排液孔;63、鹅卵石;64、过滤池;65、底塑性板;651、条形插槽;66、搭接槽;67、顶塑性板;671、直槽;68、过滤板;69、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照图1所示,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包括顶部密闭的沉淀池本体1,沉淀池本体1内通过墙体相隔形成依次排列且依次相通的混合缓冲池2、混凝池3、絮凝池4和刮泥池5。混合缓冲池2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口11,混凝池3的顶部设置有加砂口12,刮泥池5内设置有刮泥机17,刮泥池5的底面开设有排泥口13。因此通过进水口11向混合缓冲池2内排入待过滤的污水,在混合缓冲池2内进行充分混合后,进入混凝池3内,以细砂作为介质,混凝剂将污水中不溶于水的颗粒大量附着在细砂表面进行混合形成颗粒团,且与水相互分离,进一步进入絮凝池4内,絮凝剂将污水中大量的颗粒团聚合形成体积较大的团状物,以进一步便于与水相互分离,最终进入刮泥池5内,此时进入刮泥池5内的团状物体积最大,其可以通过自身重力下沉至刮泥池5底部,而居于刮泥池5顶部的污水则较为清澈,经过过滤后则可以获得相对较为纯净的清水。与此同时,通过在刮泥池5内设置刮泥机17,刮泥机17在电机驱动作用下可以将刮泥池5池底内堆积的污泥刮出后,导排至排泥口13处,最终排出刮泥池5外,从而实现减少刮泥池5内污泥堆积的情况。
刮泥池5远离絮凝池4的一侧设置有过渡池6,过渡池6沿水平方向与刮泥池5正对,且居于刮泥池5的上方,过渡池6的侧面开设有与刮泥池5内相连通的进液孔61,进液孔61为多个,且均匀排布设置,沉淀过滤过程中刮泥池5内的污水没过过渡池6的进液孔61,过渡池6远离刮泥池5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池64,过滤池64和过渡池6之间的壁面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排液孔62,过滤池64的底面呈阶梯状,且过滤池64的阶梯状底面沿远离过渡池6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过滤池64的底面沿阶梯方向设置有若干过滤板68,过滤池64远离过渡池6的侧面设置有出液口69。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能够替代抽液泵动力机对刮泥池5顶部的污水进行引流过滤后获得相应的清水,同时减少污水中沉淀的污泥反流情况,由此达到降低滤床(过滤池64)过滤载荷,延长滤床(过滤池64)过滤功能时间的作用。故而通过在过滤池64和刮泥池5之间设置过渡池6,并且对过渡池6的位置进行限定,因此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对污水进行沉淀过滤的过程中,进入刮泥池5内的污水中,居于顶部的污水会通过进液孔61进入过渡池6内,以便于在后续的过滤池64的过滤作用提供缓冲作用;进一步的,通过过渡池6和过滤池64之间的排液孔62,进入过滤池64内,由于过滤池64的底面呈阶梯状,因此在重力导排作用下,从而使得进入过滤池64内的污水顺着过滤池64底面的倾斜方向朝出液口69方向流淌,同时利用过滤板68的过滤作用,对经过的污水进行过滤,最终获得相应的清水。由此通过过滤池64的底面阶梯状的形状,从而实现代替现有技术中抽液泵动力机,将刮泥池5顶部的污水排至过滤池64内实现过滤的功能,由此实现减少刮泥池5底部的污泥反流,而实现降低过滤过滤载荷的有益效果。
过渡池6的顶面均呈开口设置,过渡池6位于远离絮凝池4的一侧,且过渡池6表面的池壁部分嵌入刮泥池5内。由此实现过渡池6部分进入刮泥池5内,进而使得刮泥池5内顶部的污水能够较佳地直接通过进液孔61进入过渡池6内,同时,还能够为整体沉淀池的建造节省施工空间。
过渡池6内铺设有若干鹅卵石63,若干鹅卵石63与排液孔62正对。过滤板68沿垂直于的过滤池64底面倾斜方向的两个侧面均与过滤池64的内壁相抵,若干过滤板68的滤孔大小沿过滤池64底面倾斜方向逐渐缩小,且过滤板68的滤孔均小于若干鹅卵石63之间形成的间隙。
具体的,通过在过渡池6内设置若干鹅卵石63,从而使得若干鹅卵石63之间形成的间隙用于对排入的污水杂质进行初步过滤,以阻隔较大的污泥进入过滤池64内,以降低过滤池64的过滤载荷,延长过滤池64的过滤功能寿命。同时对过滤池64内的过滤板68的位置及滤孔大小进行限定,由此达到提高过滤精度的功能。
为了实现过滤池64的过滤板68的安装功能。过滤池64的顶面均呈开口设置,过滤池64的内底面设置有底塑性板65,底塑性板65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条形插槽651,若干条形插槽651沿过滤池64内底面的阶梯倾斜方向间隔排布,过滤板68与条形插槽651插接,过滤池64的槽口开设有搭接槽66,搭接槽66插接有顶塑性板67,顶塑性板67的底面贯通有若干直槽671,若干直槽671分别与条形插槽651相对应,过滤板68的顶端与直槽671插接。
进水口11位于远离混凝池3的一侧且居于靠近沉淀池的底部,混合缓冲池2和混凝池3之间的相通位置位于两者之间墙体的顶部,混凝池3和絮凝池4之间的相通位置位于两者之间墙体的底部,絮凝池4和刮泥池5之间的相通位置位于两者之间墙体的顶部。由此实现对污水根据混凝和絮凝过程,能够良好的进行导排,从而达到提高传输污水的功能。
为了实现从沉淀池外向沉淀池内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的功能。混合缓冲池2的顶面贯通有混凝剂加药口14,混凝剂加药口14位于靠近混凝池3的一侧。混凝池3的顶面贯通有絮凝剂加药口15,絮凝剂加药口15位于靠近絮凝池4的一侧。与此同时,混合缓冲池2、混凝池3和絮凝池4内均设置有混合搅拌机16,利用混合搅拌机16对混合缓冲池2、混凝池3和絮凝池4内进行充分搅拌,由此实现利用混凝剂将水中不溶于水的颗粒和细砂充分混合成团;同时实现利用絮凝剂将污水中成团的颗粒团进行充分聚合成团。
为了实现对刮泥池5内的污泥通过刮泥机17刮出后,得以循环利用。沉淀池顶面设置有水力旋流器18,该水力旋流器18主要是通过电机驱动,将排入其中的污泥进行旋转甩动,从而将重量较大的污泥本体及水分甩出,而达到剩余的砂子的最用。刮泥池5的排泥口13通过砂泵131连接有排泥管132,排泥管132的末端与水力旋流器18的入料口相连,水力旋流器18的出砂口与混凝池3的加砂口12相连,水力旋流器18的出泥口连接有出泥管181。由此,通过设置水力旋流器18,可以将刮泥池5内的污泥排至水力旋流器18内,最终分离出的砂子可以重新排入沉淀池内循坏实用,而甩出的污泥本体及水分则通过出泥管181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组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密闭的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内通过墙体相隔形成依次排列且依次相通的混合缓冲池、混凝池、絮凝池和刮泥池;所述混合缓冲池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混凝池的顶部设置有加砂口,所述刮泥池内设置有刮泥机,所述刮泥池的底面开设有排泥口;所述刮泥池远离所述絮凝池的一侧设置有过渡池,所述过渡池沿水平方向与所述刮泥池正对,且居于所述刮泥池的上方,所述过渡池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刮泥池内相连通的进液孔,所述过渡池远离所述刮泥池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和所述过渡池之间开设有排液孔,所述过滤池的底面呈阶梯状,所述过滤池的底面沿阶梯方向设置有若干过滤板,所述过滤池远离所述过渡池的侧面设置有出液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池和所述过滤池的顶面均呈开口设置,所述过滤池的内底面设置有底塑性板,所述底塑性板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条形插槽,若干所述条形插槽沿所述过滤池内底面的阶梯倾斜方向间隔排布,所述过滤板与所述条形插槽插接,所述过滤池的槽口开设有搭接槽,所述搭接槽插接有顶塑性板,所述顶塑性板的底面贯通有若干直槽,若干所述直槽分别与所述条形插槽相对应,所述过滤板的顶端与所述直槽插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沿垂直于的所述过滤池底面倾斜方向的两个侧面均与所述过滤池的内壁相抵,若干所述过滤板的滤孔大小沿所述过滤池底面倾斜方向逐渐缩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池内铺设有若干鹅卵石,若干所述鹅卵石与所述排液孔正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顶面设置有水力旋流器,所述刮泥池的排泥口通过砂泵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末端与水力旋流器的入料口相连,所述水力旋流器的出砂口与所述混凝池的加砂口相连,所述水力旋流器的出泥口连接有出泥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于远离所述混凝池的一侧且居于靠近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混合缓冲池和所述混凝池之间的相通位置位于两者之间墙体的顶部,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之间的相通位置位于两者之间墙体的底部,所述絮凝池和所述刮泥池之间的相通位置位于两者之间墙体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缓冲池的顶面贯通有混凝剂加药口,所述混凝剂加药口位于靠近所述混凝池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的顶面贯通有絮凝剂加药口,所述絮凝剂加药口位于靠近所述絮凝池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缓冲池、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内均设置有混合搅拌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池位于远离所述絮凝池的一侧,且所述过渡池表面的池壁部分嵌入所述刮泥池内。
CN202222187379.4U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 Active CN218810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7379.4U CN218810718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7379.4U CN218810718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0718U true CN218810718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3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7379.4U Active CN218810718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0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27730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103771604B (zh) 一种高浊度水处理系统
CN102107968A (zh) 一种浮滤池净水系统及净水方法
CN209065597U (zh) 一种带反冲回流装置的混凝土搅拌站废水沉淀池
CN208700783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澄清装置
CN211367069U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器
CN218810718U (zh) 一种砂介质高效沉淀池
CN211170214U (zh) 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088540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浮选装置
CN210945141U (zh) 一种井下多效高密度澄清设备
CN209397071U (zh) 一种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CN207891178U (zh) 一种新型生产废水处理装置
CN208541845U (zh) 一种用于过滤悬浮物的活性砂过滤器
CN212504366U (zh)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08857046U (zh) 一体化净水器
CN211688581U (zh) 一体化多效澄清系统
CN111792763A (zh)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114249453A (zh) 混凝-沉淀-超滤一体化装置
CN112661340A (zh) 一种基于冲洗式污泥分离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8414077U (zh) 一种处理煤矿矿井水的次重介高效净水器
CN208135996U (zh) 组合式沉淀池
CN203284238U (zh) 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
CN217398611U (zh) 一种碳砂混凝沉淀装置
CN207632637U (zh) 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3803385U (zh) 一种高效沉淀及反硝化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Guangdong Wupu Sal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Person in charge of patents

Document name: Review Business Specific 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