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6724U - 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6724U
CN218806724U CN202223389468.3U CN202223389468U CN218806724U CN 218806724 U CN218806724 U CN 218806724U CN 202223389468 U CN202223389468 U CN 202223389468U CN 218806724 U CN218806724 U CN 218806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inflation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8946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涛
肖凯
王茜
张同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nx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nx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338946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6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6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6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可拆卸地装设于无人机机身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组件和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开设有供气囊弹出的弹出窗口;所述充气组件与所述气囊组件的第三侧连接,所述充气组件开设有进风口和与所述气囊组件连通的充气口,使气流依次经过所述进风口、所述充气组件和所述充气口并进入所述气囊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缓冲装置轻量化,提高缓冲装置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保护装置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无人机坠机事故频发,在人员密集区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此外,无人机在复杂地形、广阔水面上飞行坠落时,其搜救打捞工作难度极大。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部分无人机上会配备保护气囊。保护气囊一般采用高压气瓶供气,在无人机坠机后,高压气瓶被触发并对气囊进行充气,进而使无人机坠落至水面时能漂浮于水面上或者当无人机撞击地面时,能够对无人机产生缓冲。由于高压气瓶采用钢制材料,自重较大,其高压气瓶在放气后无法重复,需要在气体使用完毕后更换气瓶使用成本较高,并容易出现漏气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参见申请号为202110701022.0的专利文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克服现有的无人机保护装置自重较大且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可拆卸地装设于无人机机身底部,包括充气组件和气囊组件;
所述气囊组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开设有供气囊弹出的弹出窗口;
所述充气组件与所述气囊组件的第三侧连接,所述充气组件开设有进风口和与所述气囊组件连通的充气口,使气流依次经过所述进风口、所述充气组件和所述充气口并进入所述气囊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体发生器、外壳、止逆阀和供电控制组件;
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供电组件分别装设于所述外壳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内;
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进风端正对,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风端正对;
所述止逆阀装设于所述充气口上并与所述气囊组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蓄电池和充电组件;
所述充电组件的一端装设于所述外壳的外壁,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充电组件的另一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组件为太阳能充电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发生器为气泵或高速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本体和保护壳;
所述气囊本体居中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并与所述保护壳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绕设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身外,且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充气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
所述第一绑带和所述第二绑带均绕设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身外并分别与所述气囊组件远离所述充气组件的一端和所述充气组件远离所述气囊组件的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充气组件将外部环境中的空气抽入气囊组件内,以为气囊组件充气,进而取代传统气瓶供气的方式,整体重量减轻,且不存在漏气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无人机及无人机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装置的爆炸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装置的爆炸图二。
标号说明:
1、无人机;
2、缓冲装置;21、充气组件;211、进风口;212、充气口;213、气体发生器;214、外壳;215、止逆阀;216、供电控制组件;2161、控制电路板;2162、蓄电池;2163、充电组件;
22、气囊组件;221、第一侧;222、第二侧;223、弹出窗口;224、第三侧;225、气囊本体;226、保护壳;23、连接组件;231、第一绑带;232、第二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图4,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2,缓冲装置2可拆卸地装设于无人机1的机身底部,包括充气组件21和气囊组件22;气囊组件22的第一侧221和第二侧222对称设置,且第一侧221和第二侧222分别开设有供气囊组件22的气囊本体225弹出的弹出窗口223,充气组件21与气囊组件22的第三侧224连接,充气组件21开设有进风口211和与气囊组件22连通的充气口212,使气流依次经过进风口211、充气组件21和充气口212并进入气囊组件22。
在本实施例中,充气组件21包括气体发生器213、外壳214、止逆阀215和供电控制组件216;气体发生器213和供电控制组件216分别装设于外壳214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内;进风口211与气体发生器213的进风端正对,进风口211与气体发生器213的出风端正对;止逆阀215装设于充气口212上并与气囊组件22连通。可选的,气体发生器213为气泵或高速风机。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发生器213为防水高速风机。选择高速风机作为气囊组件22的气源,能够反复为气囊组件22供气,并且减轻缓冲装置2的整体重量,相比于现有的气瓶供气更加稳定,安全性更高,且重量更轻。其中,外壳214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壳体,且两个壳体之间相互阻隔,气体发生器213和供电控制组件216分别装设于其中一个壳体内,且供电控制组件216所装配的壳体采用超声波焊接,形成密闭腔体,以起到防水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控制组件216包括控制电路板2161、蓄电池2162和充电组件2163;充电组件2163的一端装设于外壳214的外壁,蓄电池2162分别与控制电路板2161、气体发生器213和充电组件2163的另一端电连接。优选的,充电组件2163为无线充电线圈和太阳能充电组件2163,具体的,无线充电线圈装设于外壳214内,并在外壳214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充电区域,太阳能充电组件2163的太阳能板装设于外壳214的外壁,而太阳能充电组件2163的电能转化组件装设于外壳214内,用于辅助供电。其中,控制电路板2161与气体发生器213电连接,为了及时触发气体发生器213,外壳内还装设有与控制电路板2161电连接的加速度传感器、海拔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上述三个传感器的触发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在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气囊组件22包括气囊本体225和保护壳226;气囊本体225居中设置于第一侧221和第二侧222之间并与保护壳226的内壁连接,具体的,气囊本体225朝向无人机1机身的一侧与保护壳226的内壁连接且连接点在第一侧221与第二侧222之间居中设置,目的在于防止气囊本体225在充气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确保当气囊本体225充气后,气囊本体225冲出两端的长度相等,进而确保当无人机1落水时,无人机1两侧所承受的浮力均衡,避免无人机1发生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组件23,连接组件23绕设于无人机1的机身外,且连接组件23的一端与气囊组件22连接,连接组件23的另一端与充气组件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3包括第一绑带231和第二绑带232;第一绑带231和第二绑带232均绕设于无人机1的机身外并分别与气囊组件22远离充气组件21的一端和充气组件21远离气囊组件22的一端连接。优选的,绑带的连接方式可选择两端与对应的气囊组件22和充气组件21进行卡接,或者使绑带位于无人机1的机身顶部的端部通过魔术贴连接,目的在于便于进行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当上述三个传感器监测的数据均触发坠机阈值时,控制电路板2161向气体发生器213发出充气指令,控制电路板2161控制气体发生器213启动,外部气流在气体发生器213的驱动下,依次经过进风口211、外壳214、止逆阀215、充气口212并进入气囊本体225内,气囊本体225随着内部气压增加而逐渐膨胀并穿过弹出窗口223,以使气囊本体225完全打开,为无人机1提供浮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可拆卸地装设于无人机机身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组件和气囊组件;
所述气囊组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开设有供气囊弹出的弹出窗口;
所述充气组件与所述气囊组件的第三侧连接,所述充气组件开设有进风口和与所述气囊组件连通的充气口,使气流依次经过所述进风口、所述充气组件和所述充气口并进入所述气囊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体发生器、外壳、止逆阀和供电控制组件;
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供电控制组件分别装设于所述外壳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内;
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进风端正对,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风端正对;
所述止逆阀装设于所述充气口上并与所述气囊组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蓄电池和充电组件;
所述充电组件的一端装设于所述外壳的外壁,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充电组件的另一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为太阳能充电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为气泵或高速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本体和保护壳;
所述气囊本体居中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并与所述保护壳的内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绕设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身外,且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充气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
所述第一绑带和所述第二绑带均绕设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身外并分别与所述气囊组件远离所述充气组件的一端和所述充气组件远离所述气囊组件的一端连接。
CN202223389468.3U 2022-12-17 2022-12-17 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 Active CN218806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9468.3U CN218806724U (zh) 2022-12-17 2022-12-17 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9468.3U CN218806724U (zh) 2022-12-17 2022-12-17 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6724U true CN218806724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8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89468.3U Active CN218806724U (zh) 2022-12-17 2022-12-17 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67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242249A1 (en) * 2022-01-28 2023-08-03 Tony Wayne Thomas, SR. Buoyancy and impact recovery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242249A1 (en) * 2022-01-28 2023-08-03 Tony Wayne Thomas, SR. Buoyancy and impact recovery system
US11753161B2 (en) * 2022-01-28 2023-09-12 Tony Wayne Thomas, SR. Buoyancy and impact recovery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1664B (zh) 具备气囊装置的小型飞行体
CN108715228B (zh) 一种无人机坠落保护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9637210B2 (en) Electric powered inflation system
CN218806724U (zh) 一种无人机的缓冲装置
CN103043219B (zh) 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
CN205499330U (zh) 一种具有自救气囊的无人机
CN101966370A (zh) 背负式紧急救生装置
US2013014992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flatable avalanche protection
WO2022037042A1 (zh) 适用于水上急救机器人浮力约束装置、急救机器人及工作方法
KR101726803B1 (ko) 수소 리싸이클 비행시스템 및 비행방법
CN109677621A (zh) 一种无人机降落伞及无人机降落伞控制系统
CN104401499A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伞降回收时的着陆缓冲装置
CN103552536A (zh) 自动充气救生衣装置
CN201530465U (zh) 在动力翼伞上使用的救生气囊
CN110641712A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安全保护装置
CN201799018U (zh) 背负式紧急救生装置
CN113264192A (zh) 一种无人机气囊装置
CN203663262U (zh) 自吸气式消防救生气垫
CN209833986U (zh) 一种无人机机翼防碰撞机构
CN210228950U (zh) 一种无火工品作为推进和释放动力的超细干粉灭火弹
CN203020546U (zh) 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
US20230131378A1 (en) Power source for inflation system (solid-state battery)
CN205998120U (zh) 无人机应急助浮气囊
CN212667645U (zh) 一种带气囊的海空两用无人机
CN211336433U (zh) 一种无人机避障防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