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3507U - 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3507U
CN218803507U CN202223092040.2U CN202223092040U CN218803507U CN 218803507 U CN218803507 U CN 218803507U CN 202223092040 U CN202223092040 U CN 202223092040U CN 218803507 U CN218803507 U CN 218803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valve body
gas
case
valv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20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中才
王鹏
王莎莎
彭祥满
王德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echuang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echuang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echuang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echuang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920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3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3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3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涉及滚塑脱模技术的领域,其包括用于向模具内充气的气顶组件,气顶组件包括阀体、阀芯和弹性件,阀体固定在模具的底部外侧,阀体靠近模具的一端开设有充气孔,阀芯和弹性件均位于阀体内,阀芯与阀体内壁滑动配合,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阀体的底部与阀芯,阀芯靠近充气孔的一端设置有与充气孔配合密封的密封头,密封头被弹性件抵紧在充气孔处,阀体的侧壁上于阀芯靠近充气孔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本申请通过在阀体上于阀芯靠近充气孔的一侧开设进气孔,在从进气孔冲入高压气体时,高压气体会将阀芯向远离充气孔的一侧顶,从而打开充气孔,使气体充入模具与产品之间使产品脱模,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滚塑脱模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
背景技术
滚塑是一种热塑性塑料中空成型方法,包括PE等干粉成型的滚塑,PVC糊树脂成型的搪塑和液体单体聚合成型的滚塑三类。三类滚塑成型各有特点,但总原理一样。即先将粉状或糊状或单体物料注入模内,通过对模具的加热和双轴滚动旋转,使物料借自身重力作用均匀地布满模具内腔并且熔融,待冷却后脱模而得中空制品。
常规模具脱模采用的是顶针将产品从模具中顶出,由于滚塑工艺生产的产品均为中空结构,若用顶针对滚塑工艺生产的产品进行脱模时,容易将产品顶破,导致产品不合格,为此发明人想到采用气顶脱模的方式进行脱模。
相关技术中,参照图1,气顶脱模结构包括气顶主体01、气阀02、连接杆03和压簧04,气顶主体01固定在模板06的底部,气顶主体01朝向产品05的一侧开设有锥形的出气孔,气阀02密封气孔的锥形块;在气顶主体01上贯穿开设有连通气孔的进气道07,连接杆03同轴固定在在气阀02的小头端,连接杆03贯穿气顶主体01;压簧04套设在连接杆03远离气阀02的一端,气阀02通过压簧04抵紧在出气孔处进行密封。在需要脱模时,从进气道07向模板06内部通入高压气体,通过气体将气阀02向产品05一侧顶开,使气体充入到产品05与模板06之间实现脱模。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实际应用中发现,气阀02在被高压气体顶开时,气阀02会向产品05一侧移动挤压产品,容易对产品05造成破坏,影响产品05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包括用于向模具内充气的气顶组件,所述气顶组件包括阀体、阀芯和弹性件,阀体固定在模具的底部外侧,所述阀体靠近模具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模具内部的充气孔,所述阀芯和所述弹性件均位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阀体的底部与所述阀芯,所述阀芯靠近所述充气孔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气孔配合密封的密封头,所述密封头被所述弹性件抵紧在所述充气孔处,所述阀体的侧壁上于所述阀芯靠近所述充气孔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阀芯和弹性件设置在阀体内,通过弹性件将密封头抵紧在充气孔处进行密封,在阀体上于阀芯靠近充气孔的一侧开设进气孔,在需要脱模时,从进气孔处向阀体内充入高压气体,随着阀体内气压的升高,气体会将阀芯向弹性件一侧滑动,阀芯带动密封头缩入阀体内打开充气孔,高压气体从充气孔处进入模具并迅速充入模具与产品之间,使产品与模具分离,实现产品脱模,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完整性,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可选的,所述阀体的底部贯穿开设有排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体底部开设排气孔,在阀芯被高压气体推动向阀体底部移动时,阀芯与阀体底部之间的空气可以从排气孔迅速排出,从而维持阀体内的气压恒定,减小了阀芯移动的阻力。
可选的,所述阀体的底部贯穿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处螺纹固定有调节塞,所述排气孔贯穿开设在所述调节塞上,所述弹性件的端部抵接于所述调节塞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体底部开设调节孔,弹性件和阀芯可以从调节孔处装入阀体内,方便进行装配;同时,在调节孔处安装调节塞,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调节塞控制弹性件对阀芯的压力,从而调节阀芯开启所需的气压,方便使用。
可选的,所述调节塞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开设有用于拧动调节塞的拧动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调节塞远离弹性佳的一端开设拧动孔,工人可以用工具插入拧动孔转动调节塞,方便调节。
可选的,所述充气孔设置为朝向所述阀体内部逐渐增大的锥形孔,所述密封头设置为与所述充气孔配合的锥形头,所述密封头远离所述阀芯的一端与模具底部内侧壁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充气孔和密封头均设置为朝向阀体内部逐渐增大的锥形,密封头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抵紧在充气孔处,密封头会被弹性件越压越紧,从而提高充气孔处的密封性;将密封头的端部设置为与模具底部齐平,可以预防密封头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可选的,所述密封头靠近所述阀芯的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充气孔直径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充气孔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抵接部,通过抵接部抵接在阀体上,可以有效减小密封头与充气孔之间的摩擦。
可选的,所述气顶组件在模具上设置有多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结构复杂的模具可以在不同的部位设置多组气顶组件,方便对产品脱模。
可选的,所述阀芯上远离所述密封口的一端固定有手拨杆,所述手拨杆贯穿所述阀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芯上设置手拨杆,在阀芯出现卡死或者未能及时打开的情况,工人可以通过手拨杆控制阀芯打开充气孔。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将阀芯和弹性件设置在阀体内,利用弹性件将密封头抵紧在充气孔处进行密封,在阀体上于阀芯靠近充气孔的一侧开设进气孔,在需要脱模时,从进气孔处向阀体内充入高压气体,随着阀体内气压的升高,气体会将阀芯向弹性件一侧滑动,阀芯带动密封头缩入阀体内打开充气孔,高压气体从充气孔处进入模具并迅速充入模具与产品之间,使产品与模具分离,实现产品脱模,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完整性,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2.通过在阀体底部开设调节孔,弹性件和阀芯可以从调节孔处装入阀体内,方便进行装配,同时,在调节孔处安装调节塞,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调节塞控制弹性件对阀芯的压力,从而调节阀芯开启所需的气压,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背景涉及的气顶脱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01、气顶主体;02、气阀;03、连接杆;04、压簧;05、产品;06、模板;07、进气道;1、模具;11、装配孔;2、气顶组件;21、阀体;211、充气孔;212、调节孔;213、进气孔;22、阀芯;221、密封头;222、抵接部;23、弹性件;24、调节塞;241、排气孔;242、拧动孔;25、气管接头;26、手拨杆;3、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1公开了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参照图2和图3,包括设置在模具1底部用于向模具1与产品3之间充气的气顶组件2,气顶组件2可以根据模具1的结构设置多组,方便产品3进行脱模。
气顶组件2包括阀体21、阀芯22和弹性件23,在模具1底部贯穿开设有用于固定阀体21的装配孔11,阀体21的一端固定在装配孔11内,阀体21的端部与模具1的内侧壁齐平;在阀体21靠近模具1的一端贯穿开设有充气孔211,充气孔211为朝向阀体21内部逐渐增大的锥形孔;阀芯22为圆柱块体,阀芯22位于阀体21内,阀芯22与阀体21的内壁滑动配合;在阀芯22靠近充气孔211的一端一体设置有与充气孔211配合的锥形的密封头221,密封头221远离阀芯22的一端与模具1内壁齐平;在阀体21远离充气孔211的一端同轴开设有调节孔212,调节孔212为螺纹孔,在调节孔212处螺纹连接有调节塞24,弹性件23设置为压缩弹簧,弹性件23位于阀芯22与调节塞24之间,弹性件23将密封头221抵紧在充气孔211处。
在密封头221靠近阀芯22的一端一体设置有直径大于充气孔211直径的抵接部222,抵接部222为向外凸出的环形凸起,抵接部222抵接在阀体21上。在阀体21的侧壁上于阀芯22靠近充气孔211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孔213,在进气孔213处安装有气管接头25。
在调节塞24上贯穿开设有排气孔241,脱模时,从进气孔213处向阀体21内充入压力较高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会将阀芯22向调节塞24一侧顶,在气压超过弹性件23的弹力时,阀芯22会向调节塞24一侧移动,阀芯22与调节塞24之间的空气会从排气孔241处排出,从而使阀体21内的压力恒定,减小阀芯22移动的阻力。在调节塞24远离阀芯22的一端开设有两个拧动孔242,两个拧动孔242分别位于调节塞24的两侧,使用时,可以通过工具插入拧动孔242内转动调节塞24,调节弹性件23对阀芯22的压力,控制充气孔211的启闭压力。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将充气孔211设置为朝向阀体21内部逐渐扩大的锥形孔,将进气孔213开设在阀体21上于阀芯22靠近充气孔211的一侧,在从进气孔213向阀体21内充气时,气体会将阀芯22向调节塞24一侧滑动,从而将密封头221向阀体21内移动打开充气孔211,使高压气体充入产品3与模具1之间,使产品3与模具1分离实现脱模,可以有效减小脱模过程对产品3的破坏,提高产品3的合格率。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照图4,在阀芯22远离密封头221的一端同轴固定有手拨杆26,手拨杆26贯穿调节塞24并与调节塞24滑动配合;拧动孔242贯穿调节塞24,使拧动孔242可以作为排气孔241。在气顶组件2使用久了之后阀芯22可能存在卡死的情况,不能及时打开充气孔211时,工人可以通过手拨杆26移动阀芯22打开充气孔211。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向模具(1)内充气的气顶组件(2),所述气顶组件(2)包括阀体(21)、阀芯(22)和弹性件(23),阀体(21)固定在模具(1)的底部外侧,所述阀体(21)靠近模具(1)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模具(1)内部的充气孔(211),所述阀芯(22)和所述弹性件(23)均位于所述阀体(21)内,所述阀芯(22)与所述阀体(21)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弹性件(23)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阀体(21)的底部与所述阀芯(22),所述阀芯(22)靠近所述充气孔(21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气孔(211)配合密封的密封头(221),所述密封头(221)被所述弹性件(23)抵紧在所述充气孔(211)处,所述阀体(21)的侧壁上于所述阀芯(22)靠近所述充气孔(211)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2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1)的底部贯穿开设有排气孔(2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1)的底部贯穿开设有调节孔(212),所述调节孔(212)处螺纹固定有调节塞(24),所述排气孔(241)贯穿开设在所述调节塞(24)上,所述弹性件(23)的端部抵接于所述调节塞(2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塞(24)远离所述弹性件(2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拧动调节塞(24)的拧动孔(2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孔(211)设置为朝向所述阀体(21)内部逐渐增大的锥形孔,所述密封头(221)设置为与所述充气孔(211)配合的锥形头,所述密封头(221)远离所述阀芯(22)的一端与模具(1)底部内侧壁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头(221)靠近所述阀芯(22)的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充气孔(211)直径的抵接部(222),所述抵接部(222)抵接于所述充气孔(211)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顶组件(2)在模具(1)上设置有多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2)上远离所述密封头(221)的一端固定有手拨杆(26),所述手拨杆(26)贯穿所述阀体(21)。
CN202223092040.2U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 Active CN218803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2040.2U CN218803507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2040.2U CN218803507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3507U true CN218803507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6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2040.2U Active CN218803507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3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04051A (en) Process for the injection molding of fluid-filled plastic bodies
US2878513A (en) Collapsible tube manufacture
US20070264387A1 (en) Method and mold for molding flexible polymeric envelopes
JPS6047086B2 (ja) プラスチック材で物体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498360B2 (ja) 管の製造法ならびに射出成形装置
US2669752A (en) Molding process
CN210061978U (zh) 一种顶出式塑料杯吹塑成型模具
CN218803507U (zh) 一种滚塑模具用气顶脱模结构
CN205058508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自动排气机构
US5454708A (en) Flash removal system for a mold
KR20050113175A (ko) 공기 보조 방출부를 갖는 플라스틱 마개부 성형용 장치
CN206926199U (zh) 注塑模具
CN107443687A (zh) 一种具有收缩变形控制的空调注塑件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
CA1150918A (en) Hollow, shaped articl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uch an article
CN207327569U (zh) 吹塑设备
JPS61262112A (ja) 蛇腹状成形品の射出成形装置
CN107061825A (zh) 一种简易可靠的水辅助注塑工艺注排水装置
CN1091024C (zh) 注射成形装置
CN115674558B (zh) 一种避免飞边的碳纤维成型机
CN215703579U (zh) 一种注塑机的注塑喷嘴
CN208410575U (zh) 一种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CN220429247U (zh) 一种单充气口的浮球模具
WO1992001546A1 (en) Injection-moulded thermoplastic container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4801128B (zh) 一种吹塑风道与卡扣一体成型模具
CN209903717U (zh) 一种用于高铁橡胶垫板硫化过程中的自动脱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