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0964U - 机床对刀装置及数控车床 - Google Patents

机床对刀装置及数控车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0964U
CN218800964U CN202223365633.1U CN202223365633U CN218800964U CN 218800964 U CN218800964 U CN 218800964U CN 202223365633 U CN202223365633 U CN 202223365633U CN 218800964 U CN218800964 U CN 218800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setting
tool
setting device
swing arm
arm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656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隆
晏泽凡
郭国器
谭遂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avi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gw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gw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gw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656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0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0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0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床对刀装置及数控车床,机床对刀装置包括安装板、电机驱动组件、摆臂机构组件和对刀仪组件。其中,安装板连接于数控车床。电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电机支架部件,电机支架部件固定于安装板上,驱动电机安装于电机支架部件上。摆臂机构组件包括弯管和弯管安装座,驱动电机能够驱动弯管安装座转动,弯管相对弯管安装座的安装角度可调节。对刀仪组件包括对刀仪安装座和对刀仪,弯管相对对刀仪安装座的安装角度可调;对刀仪安装于对刀仪安装座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对刀仪位置不可调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扩大了机床对刀装置的工作范围,可以适配多功能的数控车床,提高通用性。

Description

机床对刀装置及数控车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床对刀装置及数控车床。
背景技术
在传统数控车床机加工生产中一般都是采用人工对刀,人工对刀后进行机加工,生产中刀具磨损、崩刃、断刀等现象难以及时察觉并停机止损,在此情况,现代化机加工一般采用自动对刀、刀具监测系统。
对刀仪测头是数控车床专用在线测量系统,采用线缆连接方式与数控车床实时通讯,测头的测量信号通过线缆实时输出到数控系统,配合对刀臂和专用宏程序可实现自动测量刀长。
在专利CN205147958U中,公开了一种便于对刀的数控机床,由于不同数控机床内空间行程较小,需要考虑加工时的让位,自动对刀仪摇摆对刀臂机构空间有限,采用电机驱动对刀臂旋转,以使对刀臂上的对刀仪在对刀位和避让位之间切换,该对刀系统只能对刀具Z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测量。在实际机床加工过程中,会使用不同尺寸、不同种类的刀具,所以对刀仪的对刀工位也会发生改变,但是,传统对刀仪无法调整对刀工位,不能对不同的刀具进行对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机床对刀装置及数控车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对刀装置,实现了对数控车床内不同刀具进行位置检测,并进行对刀,扩大了机床对刀装置的工作范围。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机床对刀装置,用于检测数控车床的刀具位置,所述机床对刀装置包括:
安装板,其连接于所述数控车床;
电机驱动组件,其包括驱动电机和电机支架部件,所述电机支架部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支架部件上;
摆臂机构组件,其包括弯管和弯管安装座,所述弯管安装座转动安装于所述电机支架部件上且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弯管安装座转动,以使所述摆臂机构组件在对刀工位和避让工位之间切换;所述弯管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弯管安装座上,且所述弯管相对所述弯管安装座的安装角度可调节;
对刀仪组件,其包括对刀仪安装座和对刀仪,所述对刀仪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弯管的第二端,且所述弯管相对所述对刀仪安装座的安装角度可调;所述对刀仪安装于所述对刀仪安装座上,所述摆臂机构组件处于所述对刀工位时,所述对刀仪用于检测所述刀具位置。
作为机床对刀装置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弯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环设有多个第一圆孔,所述弯管安装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腰形孔,多个所述第一腰形孔与多个所述第一圆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腰形孔沿第一弧线延伸,所述第一弧线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法兰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一圆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一腰形孔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机床对刀装置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摆臂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一调节螺丝,所述第一调节件设置于所述弯管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调节件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法兰外周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平面,所述第一调节螺丝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且端部抵接所述第一调节平面,所述第一调节螺丝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法兰的轴线不相交。
作为机床对刀装置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弯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环设有多个第二圆孔,所述对刀仪安装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腰形孔,多个所述第二腰形孔与多个所述第二圆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腰形孔沿第二弧线延伸,所述第二弧线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法兰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二圆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腰形孔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机床对刀装置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对刀仪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件和第二调节螺丝,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于所述对刀仪安装座上,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法兰外周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平面,所述第二调节螺丝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且端部抵接所述第二调节平面,所述第二调节螺丝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法兰的轴线不相交。
作为机床对刀装置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支架部件上还设置有定位件,所述摆臂机构组件转动至所述对刀工位时,所述定位件抵接于所述摆臂机构组件。
作为机床对刀装置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支架部件上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摆臂机构组件转动至所述避让工位时,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摆臂机构组件。
作为机床对刀装置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床对刀装置还包括检测件,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摆臂机构组件的位置,所述检测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作为机床对刀装置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外罩设有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车床,实现对数控车床内的多种型号的刀具进行对刀,提高加工效率,减少误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数控车床,包括刀具和上述任一机床对刀装置,所述刀具为多种,所述机床对刀装置用于对多种所述刀具对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床对刀装置,包括安装板、电机驱动组件、摆臂机构组件和对刀仪组件。其中,机床对刀装置通过安装板连接于数控车床,起到固定机床对刀装置的作用;电机驱动组件的驱动电机带动摆臂机构组件的弯管安装座转动,进而驱动摆臂机构组件和对刀仪组件转动,以使得摆臂机构组件在对刀工位和避让工位切换,当摆臂机构组件处于对刀工位时,数控车床在宏程序的操纵下,操作刀具沿某一方向移动,使刀具的刀尖与对刀仪发生触碰,当触碰发生时,对刀仪发送一个高速信号给机床,使机床记录当前坐标信息,通过预设的对刀宏程序以及对刀仪在机床中的位置信息进行计算,得出该把刀的刀长,进而计算刀具的磨损程度,对刀具的位置进行补偿调整。当摆臂机构组件处于避让工位时,对刀仪组件和摆臂机构组件能够在加工时进行让位,避免对刀仪影响数控车床工作,防止发生事故。
当数控机床使用的刀具变更时,对刀仪的对刀工位也会发生改变。通过调节弯管相对弯管安装座的安装角度,和/或调节弯管相对对刀仪安装座的安装角度,进而调整对刀仪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刀具的对刀工位,以便对不同刀具进行对刀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对刀仪位置不可调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扩大了机床对刀装置的工作范围,可以适配多功能的数控机床,提高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高了一种数控车床,使用了上述机床对刀装置对刀具进行对刀,提高了对刀效率,减少误差,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床对刀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臂机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刀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床对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安装板;11、操作孔;12、固定孔;
2、电机驱动组件;21、驱动电机;22、电机支架部件;221、固定板;2211、连接孔;222、旋转平台;223、定位件;224、限位件;225、旋转环;226、支撑件;23、防护罩;
3、摆臂机构组件;31、弯管;311、第一法兰;3111、第一圆孔;3112、第一调节平面;312、第二法兰;3121、第二圆孔;3122、第二调节平面;32、弯管安装座;321、连接部;33、第一调节件;331、第一螺纹孔;34、第一调节螺丝;
4、对刀仪组件;41、对刀仪安装座;411、第二腰形孔;412、开口;42、第二调节件;421、第二螺纹孔;43、第二调节螺丝;44、对刀仪;441、安装杆部;
5、检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为了解决传统对刀仪无法调整对刀工位,无法对不同的刀具进行对刀的问题,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床对刀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机床对刀装置包括安装板1、电机驱动组件2、摆臂机构组件3和对刀仪组件4。其中,安装板1连接于数控车床;电机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电机21和电机支架部件22,电机支架部件22固定于安装板1上,驱动电机21安装于电机支架部件22上;摆臂机构组件3包括弯管31和弯管安装座32,弯管安装座32转动安装于电机支架部件22上且连接于驱动电机21的输出端,驱动电机21能够驱动弯管安装座32转动,以使摆臂机构组件3在对刀工位和避让工位之间切换;弯管31的第一端安装于弯管安装座32上,且弯管31相对弯管安装座32的安装角度可调节;对刀仪组件4包括对刀仪安装座41和对刀仪44,对刀仪安装座41安装于弯管31的第二端,且弯管31相对对刀仪安装座41的安装角度可调;对刀仪44安装于对刀仪安装座41上,摆臂机构组件3处于对刀工位时,对刀仪44用于检测刀具位置。
其中,机床对刀装置通过安装板1连接于数控车床,起到固定机床对刀装置的作用;电机驱动组件2的驱动电机21带动摆臂机构组件3的弯管安装座32转动,进而驱动摆臂机构组件3和对刀仪组件4转动,以使得摆臂机构组件3在对刀工位和避让工位切换,当摆臂机构组件3处于对刀工位时,数控车床在宏程序的操纵下,操作刀具沿某一方向移动,使刀具的刀尖与对刀仪44发生触碰,当触碰发生时,对刀仪44发送一个高速信号给机床,使机床记录当前坐标信息,通过预设的对刀宏程序以及对刀仪44在机床中的位置信息进行计算,得出该把刀的刀长,进而计算刀具的磨损程度,对刀具的位置进行补偿调整。当摆臂机构组件3处于避让工位时,对刀仪组件4和摆臂机构组件3能够在加工时进行让位,避免对刀仪44影响数控车床工作,防止发生事故。
当数控车床使用的刀具变更时,对刀仪44的对刀工位也会发生改变。通过调节弯管31相对弯管安装座32的安装角度,和/或调节弯管31相对对刀仪安装座41的安装角度,进而调整对刀仪44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刀具的对刀工位,以便对不同刀具进行对刀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对刀仪44位置不可调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扩大了机床对刀装置的工作范围,可以适配多功能的数控车床,提高通用性。
当机床对刀装置调整安装后,通过预设的宏程序操作机床,令刀具与对刀仪44发生触碰之后,对刀仪44将位置参数信号反馈至数控车床,针对不同的刀具代入不同的参数,得出刀具的尺寸,便于计算刀具的磨损程度,对刀具的位置进行补偿调整,保证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板1上还设置有操作孔11,当摆臂机构组件3位于对刀工位时,对刀仪44位于操作孔11前方,数控车床的刀具和待加工件穿过操作孔11,并且安装板1上还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2,固定孔12环绕设置于操作孔11外侧,安装板1的固定孔12通过螺钉固定在数控车床上。通过这样的设置,在不影响数控车床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均匀分布固定点,尽可能地提高机床对刀装置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2所示,电机支架部件22包括固定板221、旋转平台222和旋转环225,固定板221上设置有连接孔2211,通过连接孔2211安装于安装板1上,且位于操作孔11一侧,旋转平台222垂直安装于固定板221一侧,为了保证电机支架部件22的强度,旋转平台222和固定板221之间还设置有支撑件226。旋转环225转动安装于旋转平台222内,具体的,旋转平台222内设有环形卡槽,旋转环225外周设置于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卡接于上述环形卡槽内,且环形凸起能够相对环形卡槽转动;驱动电机21安装于旋转平台222和固定板221之间,驱动电机21驱动旋转环225转动,具体的,驱动电机21输出端连接有齿轮,旋转环225内周设置有环状齿条,通过齿轮与环状齿条啮合,驱动电机21带动旋转环225转动。
更进一步的,电机支架部件22上还设置有定位件223,在本实施例中的定位件223设置于旋转平台222上,并且向摆臂机构组件3方向伸出,当摆臂机构组件3转动至对刀工位时,定位件223上部与摆臂机构组件3抵接,具体地,定位件223能够抵接于摆臂机构组件3的弯管安装座32,用来阻止摆臂机构组件3进一步转动,避免摆臂机构组件3过度转动,确保对刀仪44处于正确的对刀工位,减小对刀误差,提高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
电机支架部件22上还设置有限位件224,在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224设置于旋转平台222上,并且向摆臂机构组件3方向伸出,当摆臂机构组件3转动至避让工位时,限位件224与摆臂机构组件3抵接,具体地,限位件224能够抵接于摆臂机构组件3的弯管安装座32,用来阻止摆臂机构组件3进一步转动,避免摆臂机构组件3过度转动,防止摆臂机构组件3与数控车床发生碰撞,避免设备损坏,保证操作安全。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21包括伺服电机和高精度编码器,使对刀工位的位置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05mm,刀具测量精度可达±0.002mm。适用于高精度加工机床。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弯管安装座32有两个端面,两个端面相互垂直设置,第一端面上设置有连接部321,连接部321固定连接至上述旋转环225上,当驱动电机21带动旋转环225转动,旋转环225依次带动弯管安装座32、弯管31、对刀仪安装座41转动,进而带对刀仪44转动。
本实施例中,机床对刀装置还包括检测件5,检测件5安装于弯管安装座322的第一平面上,检测件5用于检测摆臂机构组件3的位置,检测件5与驱动电机21电性连接,当驱动电机21启动时,带动摆臂机构组件3转动,当检测件5转到预设位置时,预设位置为驱动电机21输出轴的零点位置,对驱动电机21发出信号,驱动电机21停止转动,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位置实现归零。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检测件5为金属感应片,与之对应的在电机驱动组件2上还设置有光电感应器,当金属感应片转动至光电感应器的位置时,光电感应器发出信号,传至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即可实现归零,能够有效提高驱动电机21控制摆臂机构组件3的精准度,保证对刀参数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弯管31设置有一个直角弯,将弯管31设置一个直角弯使得弯管31在对刀工位和避让工位两个状态之间切换的时候,不会与电机驱动组件2发生碰撞,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弯管31设置为弧形或者其他形状。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弯管31为中空管状结构,对刀仪44的线束从弯管31中穿过,避免摆臂机构组件3在对刀工位和避让工位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对刀仪44的线路遭到损坏,提高了机床对刀装置的安全性。
弯管3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311,第一法兰311环设有多个第一圆孔3111,第二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腰孔。多个第一腰形孔与多个第一圆孔3111一一对应,多个第一腰形孔沿第一弧线延伸,第一弧线的轴线与第一法兰311的轴线共线,第一圆孔3111和对应的第一腰形孔通过螺栓连接,螺栓穿过第一圆孔3111,可以在第一腰形孔中滑动,使用者调节好弯管31相对于弯管安装座32的安装角度之后,锁紧螺栓,即可将弯管31固定在弯管安装座3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弯管31和弯管安装座32也可以通过卡环转动连接,在调整安装角度之后,通过锁紧螺丝进行固定。
更进一步地,摆臂机构组件3还包括第一调节件33和第一调节螺丝34,第一调节件33设置于弯管安装座32上,第一调节件33内设置有第一螺纹孔331,第一调节螺丝34连接于第一螺纹孔331,前述第一法兰311外周设置有第一调节平面3112,第一调节螺丝34的端部抵接于第一调节平面3112,并且第一调节螺丝34的轴线与第一法兰311的轴线不相交。当弯管31被安装在弯管安装座32之后,使用者将固定第一圆孔3111和第一腰形孔的螺栓拧松,转动第一调节螺丝34调节其旋拧的深度,第一调节螺丝34抵推第一调节平面3112,第一圆孔3111内的螺栓在第一腰形孔内滑动,同时第一法兰311发生转动,这时第一圆孔3111和第一腰形孔的相对位置发生移动,使用者再锁紧螺栓,即可调整弯管31与弯管安装座32的安装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一调节螺丝34,两个第一调节螺丝34间隔设置在第一调节件33上,两个第一调节螺丝34的轴线分别位于第一法兰311的轴线两侧,通过调整两个第一调节螺丝34的旋拧深度,抵推第一调节平面3112的不同位置,使得第一法兰311发生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可以将弯管31相对于弯管安装座32的安装角度向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调整。
弯管3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法兰312,第二法兰312环设有多个第二圆孔3121。对刀仪安装座4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腰形孔411。多个第二腰形孔411与多个第二圆孔3121一一对应,多个第二腰形孔411沿第二弧线延伸,第二弧线的轴线与第二法兰312的轴线共线,第二圆孔3121和对应的第二腰形孔411通过螺栓连接,螺栓穿过第二圆孔3121,可以在第二腰形孔411中滑动,使用者调节好对刀仪安装座41相对于弯管31的安装角度之后,锁紧螺栓,即可将对刀仪安装座41固定在弯管3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弯管31和对刀仪安装座41也可以通过卡环转动连接,在调整安装角度之后,通过锁紧螺丝进行固定。
更进一步地,对刀仪组件4还包括第二调节件42和第二调节螺丝43,第二调节件42设置于对刀仪安装座41上,第二调节件42内设置有第二螺纹孔421,第二调节螺丝43连接于第二螺纹孔421,前述第二法兰312外周设置有第二调节平面3122,第二调节螺丝43的端部抵接于第二调节平面3122,并且第二调节螺丝43的轴线与第二法兰312的轴线不相交。当对刀仪安装座41被安装在弯管31之后,使用者将固定第二圆孔3121和第二腰形孔411的螺栓拧松,转动第二调节螺丝43调节其深度,进而第二调节螺丝43抵推第二调节平面3122,使得第二法兰312发生转动,这时第二圆孔3121和第二腰形孔411的相对位置发生移动,使用者再锁紧螺栓,即可调整弯管31与对刀仪安装座41的安装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二调节螺丝43,两个第二调节螺丝43间隔设置在第二调节件42上,两个第二调节螺丝43的轴线分别位于第二法兰312的轴线两侧,通过调整两个第二调节螺丝43的旋拧深度,抵推第二调节平面3122的不同位置,使得第二法兰312发生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可以将对刀仪安装座41相对于弯管31的安装角度向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调整。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对刀仪44可拆卸连接在对刀仪安装座41上,具体的,对刀仪安装座41上设置有开口412,对刀仪44尾部的安装杆部441穿过开口412,穿过的深度可调,并且安装杆部441与开口412可相对转动,使用者将对刀仪44的安装深度和安装角度调整好之后,锁紧对刀仪安装座41的开口412,即可将对刀仪44固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对刀仪44的检测头是采用钨钢制作的矩形块,其四个侧边及顶面受到触碰时,均可向数控车床发出信号,因此可以通过操作刀具触碰检测头的不同表面,对刀具刀尖的XYZ三个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测量。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驱动组件2外罩设有防护罩23,避免电机驱动组件2被数控车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碎屑击打进而造成损坏,保证了机床对刀装置的正常运转。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控车床,该数控车床包括上述机床对刀装置,该数控车床包括多种类型的刀具,使用者在选择与加工程序对应的刀具种类之后,根据刀具与机台主轴的相对位置,调整机床对刀装置,通过调节弯管31相对弯管安装座32的安装角度,和/或调节弯管31相对对刀仪安装座41的安装角度,进而调整对刀仪44的位置和角度,使摆臂机构组件3位于对刀工位时,对刀仪44与刀具相对应,保证对刀参数的稳定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机床对刀装置,用于检测数控车床的刀具长度及刀尖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对刀装置包括:
安装板(1),其连接于所述数控车床;
电机驱动组件(2),其包括驱动电机(21)和电机支架部件(22),所述电机支架部件(22)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上,所述驱动电机(21)安装于所述电机支架部件(22)上;
摆臂机构组件(3),其包括弯管(31)和弯管安装座(32),所述弯管安装座(32)转动安装于所述电机支架部件(22)上且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端,所述驱动电机(21)能够驱动所述弯管安装座(32)转动,以使所述摆臂机构组件(3)在对刀工位和避让工位之间切换;所述弯管(31)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弯管安装座(32)上,且所述弯管(31)相对所述弯管安装座(32)的安装角度可调节;
对刀仪组件(4),其包括对刀仪安装座(41)和对刀仪(44),所述对刀仪安装座(41)安装于所述弯管(31)的第二端,且所述弯管(31)相对所述对刀仪安装座(41)的安装角度可调;所述对刀仪(44)安装于所述对刀仪安装座(41)上,所述摆臂机构组件(3)处于所述对刀工位时,所述对刀仪(44)用于检测所述刀具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3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311),所述第一法兰(311)环设有多个第一圆孔(3111),所述弯管安装座(3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腰形孔,多个所述第一腰形孔与多个所述第一圆孔(3111)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腰形孔沿第一弧线延伸,所述第一弧线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法兰(311)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一圆孔(3111)和对应的所述第一腰形孔通过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机构组件(3)还包括第一调节件(33)和第一调节螺丝(34),所述第一调节件(33)设置于所述弯管安装座(32)上,所述第一调节件(33)设置有第一螺纹孔(331),所述第一法兰(311)外周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平面(3112),所述第一调节螺丝(34)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331)且端部抵接所述第一调节平面(3112),所述第一调节螺丝(34)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法兰(311)的轴线不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3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法兰(312),所述第二法兰(312)环设有多个第二圆孔(3121),所述对刀仪(44)安装座(4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腰形孔(411),多个所述第二腰形孔(411)与多个所述第二圆孔(3121)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腰形孔(411)沿第二弧线延伸,所述第二弧线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法兰(312)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二圆孔(3121)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腰形孔(411)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床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刀仪(44)组件(4)还包括第二调节件(42)和第二调节螺丝(43),所述第二调节件(42)设置于所述对刀仪安装座(41)上,所述第二调节件(42)设置有第二螺纹孔(421),所述第二法兰(312)外周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平面(3122),所述第二调节螺丝(43)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421)且端部抵接所述第二调节平面(3122),所述第二调节螺丝(43)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法兰(312)的轴线不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部件(22)上还设置有定位件(223),所述摆臂机构组件(3)转动至所述对刀工位时,所述定位件(223)抵接于所述摆臂机构组件(3)。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部件(22)上还设置有限位件(224),所述摆臂机构组件(3)转动至所述避让工位时,所述限位件(224)抵接于所述摆臂机构组件(3)。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对刀装置还包括检测件(5),所述检测件(5)用于检测所述摆臂机构组件(3)的位置,所述检测件(5)与所述驱动电机(21)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1)外罩设有防护罩(23)。
10.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具和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对刀装置,所述刀具为多种,所述机床对刀装置用于对多种所述刀具对刀。
CN202223365633.1U 2022-12-15 2022-12-15 机床对刀装置及数控车床 Active CN218800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5633.1U CN218800964U (zh) 2022-12-15 2022-12-15 机床对刀装置及数控车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5633.1U CN218800964U (zh) 2022-12-15 2022-12-15 机床对刀装置及数控车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0964U true CN218800964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39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65633.1U Active CN218800964U (zh) 2022-12-15 2022-12-15 机床对刀装置及数控车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0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01340B (zh) 一种激光加工设备
CN103264350A (zh) 一种可转位刀片周边磨床零传动及自动夹紧装置
CN218800964U (zh) 机床对刀装置及数控车床
CN112276571B (zh) 一种斜孔加工方法
CN109719306B (zh) 针对待加工表面结构的变角度切削方法
CN201856111U (zh) 可调管端坡口组合刀架
CN218136329U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式铣削机床
CN216829675U (zh) 圆弧加工夹具及车床
CN209407609U (zh) 一种具有校正功能的电火花数控切割装置
CN108788873A (zh) 数控机床用刀库选刀换刀调节座
CN113319651A (zh) 一种数控机床工件实时在线监测装置
JP5126672B2 (ja) 工具径補正装置
CN207447856U (zh) 一种支轴油孔加工设备
CN209868002U (zh) 电动门泵输出座的机加工工装
CN110814455A (zh) 线割夹具
CN111036947A (zh) 机床设备的刀架组件、刀具组件及机床设备
CN220516027U (zh) 一种操作面板的可调节的支架机构
CN220006118U (zh) 一种快速定位进刀的钢轨端铣机
CN218611747U (zh) 一种用于液压刀塔的定位装置
CN219616775U (zh) 一种切削定位装置及钻机床
CN212946202U (zh) 机器人焊接设备
CN214212581U (zh) 一种用于激光头的调节机构
CN217859991U (zh) 便捷可调角度机械臂装置
US5468929A (en)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stand-off height of a plasma arc torch or the like
CN212444396U (zh) 一种内圆磨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8

Address after: 509, 5th floor, No. 22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0

Patentee after: Enavi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20, 37 Xinhe Avenue, Yabian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32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hengw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