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0279U - 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0279U
CN218800279U CN202223168322.6U CN202223168322U CN218800279U CN 218800279 U CN218800279 U CN 218800279U CN 202223168322 U CN202223168322 U CN 202223168322U CN 218800279 U CN218800279 U CN 218800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move
subassembly
supporting component
devic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683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继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lida Precision Components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lida Precision Components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lida Precision Components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lida Precision Components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683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0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0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0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载机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包括泄力底座,泄力底座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装置支撑组件,装置支撑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支撑杆,装置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左右移载机构,左右移载机构的一侧放置有电机模组,夹料机构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下移载组件,夹料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料组件,夹料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旋转夹爪组件,通过设有可旋转夹爪组件,有利于可旋转夹爪组件对产品进行翻转,左右移载机构对产品进行运输,有效满足了组装线上产品不同方向的组装要求,衔接前后组装工序,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力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载机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近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劳动力成本日渐高涨,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组装线对劳动力依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现有普遍的制造业产品装配均存在对产品不同方位的组装,需要对产品进行翻转,会导致运转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的不便,且由于夹取的物件重量大小不一,会导致移载机构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结构简单,采用可旋转夹爪组件与各气动机构配合,完成抓取-旋转-移载动作,满足组装线上产品不同方向的组装要求,衔接前后组装工序,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包括泄力底座,泄力底座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装置支撑组件,装置支撑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支撑杆,装置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左右移载机构,左右移载机构正面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夹料机构,左右移载机构的一侧放置有电机模组,夹料机构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下移载组件,夹料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料组件,夹料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旋转夹爪组件;
进一步的,可旋转夹爪组件靠近夹料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组件挡板,旋转组件挡板远离可旋转夹爪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组件模块,压料组件靠近夹料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料挡板。
进一步的,装置支撑组件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卡合块,卡合块远离装置支撑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
进一步的,放置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链,滑动链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进一步的,左右移载机构的正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槽,左右移载机构的背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槽,第一滑动槽的中部活动卡接有等距排列的第一滑动组件。
进一步的,第二滑动槽的中部活动卡接有第二滑动组件,电机模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模组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支撑杆,有利于在移载机构在进行工作时间,由于夹取的物体重量不一,从而会导致移载机构不稳固,易产生倾斜倒塌,而在底部加装有泄力底座,在配合着装置支撑组件对移载机构整体进行固定,承受相对应的力,从而提高了移载机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可旋转夹爪组件,有利于可旋转夹爪组件对产品进行翻转,左右移载机构对产品进行运输,有效满足了组装线上产品不同方向的组装要求,衔接前后组装工序,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力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料机构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移载机构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支撑组件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电机模组;101、电机模组底座;2、左右移载机构;201、第一滑动槽;202、第二滑动槽;203、第一滑动组件;204、第二滑动组件;3、夹料机构;4、可旋转夹爪组件;401、旋转组件挡板;402、旋转组件模块;5、上下移载组件;6、压料组件;601、压料挡板;7、装置支撑组件;701、卡合块;702、放置板;703、滑动链;704、固定板;8、支撑杆;9、泄力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包括泄力底座9,所述泄力底座9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装置支撑组件7,所述装置支撑组件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支撑杆8,所述装置支撑组件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左右移载机构2,所述左右移载机构2正面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夹料机构3,所述左右移载机构2的一侧放置有电机模组1,所述夹料机构3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下移载组件5,所述夹料机构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料组件6,所述夹料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旋转夹爪组件4;
本实用新型中,具体表现为:通过设有支撑杆8,有利于在移载机构在进行工作时间,由于夹取的物体重量不一,从而会导致移载机构不稳固,易产生倾斜倒塌,而在底部加装有泄力底座9,在配合着装置支撑组件7对移载机构整体进行固定,承受相对应的力,从而提高了移载机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照图1,所述可旋转夹爪组件4靠近夹料机构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组件挡板401,所述旋转组件挡板401远离可旋转夹爪组件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组件模块402,所述压料组件6靠近夹料机构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料挡板601;
本实用新型中,具体表现为:通过设有可旋转夹爪组件4,有利于可旋转夹爪组件4对产品进行翻转,左右移载机构2对产品进行运输,有效满足了组装线上产品不同方向的组装要求,衔接前后组装工序,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力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2,所述装置支撑组件7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卡合块701,所述卡合块701远离装置支撑组件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702。
参照图3,所述放置板7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链703,所述滑动链703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04。
参照图4,所述左右移载机构2的正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槽201,所述左右移载机构2的背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槽202,所述第一滑动槽201的中部活动卡接有等距排列的第一滑动组件203;
本实用新型中,具体表现为:通过设置有左右移载机构2,左右移载机构2内部安装有第一滑动组件203,而第一滑动组件203在第一滑动槽201中进行平移滑动,从而带动夹料机构3进行水平移动,更加方便。
参照图5,所述第二滑动槽202的中部活动卡接有第二滑动组件204,所述电机模组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模组底座10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产品在进行安装时,首先将泄力底座9固定安装在装置支撑组件7的底部,进一步将等距排列的支撑杆8固定安装在装置支撑组件7两侧,装置支撑组件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杆8的中部和装置支撑组件7的两侧,进一步将装置支撑组件7固定安装在设备上,产品在前工位自动化组装完成后,在电机模组1的带动下,进一步使得产品运输至可旋转夹爪组件4下方,夹爪气缸下降,竖直方向夹取产品后气缸上升,上升到位后,气缸逆时针旋转90°,进一步可旋转夹爪组件4连同产品同时逆时针翻转90°,旋转到位后,第一滑动组件203在第一滑动槽201的位置上滑动,进一步第二滑动组件204在第二滑动槽202的位置上进行滑动,进而带动左右移载机构2步进,到达指定位置后可旋转夹爪组件4下降,将翻转后产品放至指定位置,压料组件6下压,确保产品放置到位后,进一步使得可旋转夹爪组件4回位,进一步带动左右移载机构2回位,重复以上程序动作,在进行运作时,由于夹取的物体重量会有一定的偏差,进而会导致移载装置不够稳定进而容易脱落,在装置支撑组件7和支撑杆8的双重作用下,为设备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包括泄力底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力底座(9)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装置支撑组件(7),所述装置支撑组件(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支撑杆(8),所述装置支撑组件(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左右移载机构(2),所述左右移载机构(2)正面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夹料机构(3),所述左右移载机构(2)的一侧放置有电机模组(1),所述夹料机构(3)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下移载组件(5),所述夹料机构(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料组件(6),所述夹料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旋转夹爪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夹爪组件(4)靠近夹料机构(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组件挡板(401),所述旋转组件挡板(401)远离可旋转夹爪组件(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组件模块(402),所述压料组件(6)靠近夹料机构(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料挡板(6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支撑组件(7)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卡合块(701),所述卡合块(701)远离装置支撑组件(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7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7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链(703),所述滑动链(703)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移载机构(2)的正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槽(201),所述左右移载机构(2)的背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槽(202),所述第一滑动槽(201)的中部活动卡接有等距排列的第一滑动组件(2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槽(202)的中部活动卡接有第二滑动组件(204),所述电机模组(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模组底座(101)。
CN202223168322.6U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 Active CN218800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8322.6U CN218800279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8322.6U CN218800279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0279U true CN218800279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0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68322.6U Active CN218800279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02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65429U (zh) 一种电机轴自动倒角装置
CN110318088B (zh) 直线式双侧升降自动上挂机
CN214649304U (zh) 一种pcb自动扎带机
CN218800279U (zh) 一种自动抓取旋转移载机构
CN203187054U (zh) 轿底架自动翻转装置
CN112849507A (zh) 一种pcb自动扎带机
CN109841554B (zh) 一种硅片百片整形上料设备
CN106586584B (zh) 空调地脚搬送机
CN214927231U (zh) 太阳能组件套绝缘垫块和隔离长条双工位设备
CN212086021U (zh) 一种电机转子供料机构
CN212655077U (zh) 一种用于焊接设备的钢筋上料装置
CN211003401U (zh) 一种工件翻转装置
CN211945238U (zh) 用于光伏生产线的长边堆载装置
CN211334318U (zh) 一种用于按钮零件包胶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2397659U (zh) 一种自动生产线
CN210438049U (zh) 一种自动蝶簧送料机构
CN211495922U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CN211219544U (zh) 一种刹车盘自动装配设备
CN109277449B (zh) 铝型材生产线的冲压装置
CN209773287U (zh) 一种传送模自动伺服抬升送料装置
CN215885441U (zh) 一种升降旋转交换机构
CN210175297U (zh) 一种翻转机构
CN214976944U (zh) 冲压机器人的冲压连线机构
CN219563725U (zh) 一种石墨制品角度孔打孔装置
CN215515778U (zh) 一种塑料模板自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