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0928U - 按压式连接带和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压式连接带和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0928U
CN218790928U CN202223013659.XU CN202223013659U CN218790928U CN 218790928 U CN218790928 U CN 218790928U CN 202223013659 U CN202223013659 U CN 202223013659U CN 218790928 U CN218790928 U CN 218790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band
main body
pressing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36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海松
杨争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136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0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0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0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按压式连接带,包括:按压式连接扣、第一带体以及第二带体;所述按压式连接扣包括连接扣主体和解锁组件,所述连接扣主体与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体可插设于所述连接扣主体并与所述连接扣主体锁紧连接;所述解锁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扣主体上,所述解锁组件使得所述第二带体与所述连接扣主体解除锁定时,所述第二带体可以相对所述连接扣主体移动或与所述连接扣主体分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连接带,设置有具有解锁组件的按压式连接扣,使得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能够轻松锁紧与分离,便于用户在日常使用。

Description

按压式连接带和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压式连接带和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表和运动手环等腕戴产品的发展,人们对此类可穿戴设备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的带体结构大多重视美观和个性化的表现,而忽略了产品在佩戴使用过程中的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市面上有些可穿戴设备通过折叠安全扣将两侧表带连接,折叠安全扣的使用方法是通过用手勾住开合处对面盖、折叠杆和底杆进行开合操作。然而,当用户将可穿戴设备佩戴于手腕上时,往往需要单手进行操作,但上述提到的扣体结构解锁较为复杂,不利于用户的单手操作,使用便利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按压式连接带和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带体结构在佩戴与取下时操作繁琐,用户使用便利性较差的问题。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连接带,例如包括:按压式连接扣、第一带体以及第二带体;所述按压式连接扣包括连接扣主体和解锁组件,所述连接扣主体与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体可插设于所述连接扣主体并与所述连接扣主体锁紧连接;所述解锁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扣主体上,所述解锁组件使得所述第二带体与所述连接扣主体解除锁定时,所述第二带体可以相对所述连接扣主体移动或与所述连接扣主体分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连接带,设置有具有解锁组件的按压式连接扣,通过解锁组件可以使得第二带体与按压式连接扣解除锁定,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带体结构在佩戴与取下时操作繁琐,用户使用便利性较差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扣主体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解锁组件包括卡接件和按压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按压件连接,所述按压件与所述连接扣主活动连接,所述按压件可以相对于所述连接扣主体活动并带动所述卡接件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相对于所述连接扣主体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包括转轴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卡接复位件,所述卡接复位件抵接在所述卡接部和所述连接扣主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上设置有定位孔和抵接部,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抵接部抵接在所述卡接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按压复位件,所述按压复位件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一端与所述卡接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按压件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按压件均与所述卡接件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卡接件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带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卡齿,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齿卡接使得所述第二带体与所述连接扣主体锁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连接扣主体上设置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可磁吸配合。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例如包括:如前述的按压式连接带以及设备主体;其中,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远离所述按压式连接扣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设备主体上。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设置有按压式连接扣使得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能够轻松锁紧与分离,即便是在单手操作的情况下,用户也只需要通过按压按压式连接扣,即可将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分离,单手完成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取下和佩戴或者是松紧的调节,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便于用户在日常各种环境下的使用;设置有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能够对第二带体与按压式连接扣之间进行精准对位,便于后续将第二带体插入所述按压式连接扣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连接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连接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压式连接扣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带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当例如层、膜、区域或基底的组件被称作“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组件。另外,在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的,否则词语“包括”将被理解为意指包括所述组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组件。此外,在说明书中,“在……上”意指位于目标组件上方或者下方,而不意指必须位于基于重力上方的顶部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压式连接带10,其例如包括按压式连接扣100、第一带体200和第二带体300。其中,第一带体200的一端与按压式连接扣100连接,第二带体300的一端能够插入并穿过所述按压式连接扣100并于与连接扣100锁紧连接,也即第一带体200与第二带体300能够通过按压式连接扣100相锁紧。并且,第二带体第一端还可以从所述按压式连接扣100内脱离,以使第一带体200与第二带体300相对分离。
举例来说,按压式连接带10例如用于与设备主体相连接组成可穿戴设备,其中,第一带体200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300的另一端例如连接在设备主体上。当用户需要佩戴可穿戴设备时(例如将可穿戴设备佩戴于手腕上),可以通过按压式连接扣100将第一带体200与第二带体300相连接,以使用户能够通过按压式连接带10将可穿戴设备佩戴于手腕上;当用户需要将可穿戴设备从手腕上卸下时,也可以通过按压式连接扣100使第一带体200与第二带体300相分离。
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按压式连接扣100使得第一带体100和第二带体200能够轻松锁紧与分离,操作简便,便于用户在日常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1-7对按压式连接带10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按压式连接扣100例如包括连接扣主体110以及解锁组件101,所述解锁组件101设置在所述连接扣主体110上,所述解锁组件101使得所述第二带体300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解除锁定时,所述第二带体300可以相对所述连接扣主体110移动或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分离。
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4,连接扣主体110例如设置有容置空间111,所述容置空间111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扣主体110。所述连接扣本体110上沿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一过孔112,所述第一过孔112连通所述容置空间111。举例来说,第一方向例如为图2中所示的x方向,第二方向例如为图2中所示的y方向,第一方向相交于第二方向,优选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
参见图3,解锁组件101例如包括卡接件120和按压件130,所述卡接件120连接于所述按压件130。具体地,卡接件120例如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活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1内部,按压件130例如穿设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的所述第一过孔112内且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111内。其中,所述按压件130可以相对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卡接件120在所述容置空间111内相对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转动,按压件130例如为橡胶或硅胶材质。举例来说,按压件130可以带动卡接件120在容置空间111内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参见图1,第一带体200的一端连接在按压式连接扣100的所述连接扣主体110上,第二带体30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1内、且与所述卡接件120卡接。举例来说,当第二带体30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1内、且与所述卡接件120卡接,卡接件120位于第一位置,此时按压式连接带10处于锁紧状态;当按压件130带动卡接件12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卡接件120与第二带体300相对分离,此时按压式连接带10处于解锁状态,第二带体300能够从连接扣主体110的容置空间111中脱离出来。如此一来,以使第一带体200与第二带体300实现锁紧与解锁,操作简单,便于用户日常使用。
承上述,参见图3-5,所述卡接件120例如包括转轴121和卡接部122,所述卡接部122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21,所述转轴121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11内。按压件130上设置有定位孔131和抵接部132,转轴121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定位孔131内,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抵接部132抵接在卡接部122上。
此外,再参见图3,解锁组件101还包括卡接复位件140和按压复位件150,其中,所述卡接复位件140抵接在所述卡接部122和所述容置空间111的侧壁上。此外,所述按压复位件150套设在转轴121上且一端于卡接部122抵接、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定位孔131内。举例来说,卡接复位件140和按压复位件150均为弹性元件,优选地,卡接复位件140和按压复位件150例如为弹簧。
如此一来,用户例如可以按压按压件130,使得按压件130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连接扣主体110运动,按压件130朝向所述卡接部122的方向挤压按压复位件150,在卡接复位件140与按压复位件150扭力的共同作用下,卡接件120转动至第二位置。也即,当并未对按压件130施加外力时,卡接件120位于第一位置,当第二带体300一端穿设于容置空间111时,处于第一位置的卡接件120与第二带体300相抵接,从而将第二带体300锁紧于按压式连接扣100中;而当对按压件130施加外力时,卡接件120在按压复位件150与卡接复位件140的作用下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卡接件120与第二带体300相对分离,第二带体300能够从连接扣主体110的容置空间111中脱离出来。且当停止按压按压件130时,基于卡接复位件140与按压复位件150的弹性,卡接件120从第二位置转动回第一位置,便于下一次第二带体300与第一带体相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所述按压件130的数量例如为两个,两个按压件130均与卡接件120连接且分别位于卡接件120的相对两侧。举例来说,两个按压件120例如具有相同的结构,且两个按压件120与卡接件120的连接关系也完全相同,这里不再对此多加赘述。如此一来,用户可同时按压两个按压件以使卡接件转动,设置多个按压件能够节省用户的按压力气,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参见图6,所述第二带体300的一侧面上例如设置有卡齿310,所述卡接件120与所述卡齿310卡接使得所述第二带体300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锁紧连接。如此一来,当第二带体300的一端穿设于容置空间111内时,卡接件120与所述定位件310相啮合。举例来说,卡接件120与卡齿310例如形成皮带结构,可例如通过调整所述第二带体300插入所述按压式连接扣100的距离来调整所述按压式连接带10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卡接件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当第二带体300沿第二方向插入按压式连接扣100时,卡接件120与卡齿310相啮合,第二带体300在第二方向的反方向与所述卡接件120相锁紧,从而避免第二带体300从所述按压式连接扣100中脱落。
此外,参见图1、图4和图6,第二带体300还包括第一磁吸件320,所述第一磁吸件320靠近第二带体300的一端设置,所述连接扣主体100包括第二磁吸件160,所述第二磁吸件160与所述卡接件120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磁吸件320可以与所述第二磁吸件160相磁吸配合。第一磁吸件320、第二带体300以及定位件331例如采用套啤工艺注塑形成,第二磁吸件170例如贴附于容置空间113远离卡接件120的侧面上。设置第一磁吸件320与第二磁吸件170用于对第二带体300以及按压式连接扣100进行预定位和固定,以便于第二带体300精准插入按压式连接扣100的容置空间111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连接带,设置有按压式连接扣,能够通过按压件使卡接件转动,从而便于第二带体插入与脱出按压式连接扣中,操作简便,便于用户使用;设置有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能够对第二带体与按压式连接扣之间进行精准对位,便于后续将第二带体插入所述按压式连接扣中。
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例如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1,例如包括前述的按压式连接带10和设备主体20。其中,第一带体200和第二带体300远离按压式连接扣100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设备主体20上,以使所述按压式连接带10与设备主体20紧密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各个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在技术特征不冲突、结构不矛盾、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前提下,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搭配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按压式连接带(10),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压式连接扣(100)、第一带体(200)以及第二带体(300);所述按压式连接扣(100)包括连接扣主体(110)和解锁组件(101),所述连接扣主体(110)与所述第一带体(20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体(300)可插设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并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锁紧连接;
所述解锁组件(101)设置在所述连接扣主体(110)上,所述解锁组件(101)使得所述第二带体(300)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解除锁定时,所述第二带体(300)可以相对所述连接扣主体(110)移动或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连接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设置有容置空间(111),所述解锁组件(101)包括卡接件(120)和按压件(130),所述卡接件(120)与所述按压件(130)连接,所述按压件(130)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活动连接,所述按压件(130)可以相对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活动并带动所述卡接件(120)在所述容置空间(111)内相对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式连接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120)包括转轴(121)和卡接部(122),所述卡接部(122)与所述转轴(121)固定连接,所述解锁组件(101)还包括卡接复位件(140),所述卡接复位件(140)抵接在所述卡接部(122)和所述连接扣主体(110)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式连接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130)上设置有定位孔(131)和抵接部(132),所述转轴(121)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定位孔(131)内,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抵接部(132)抵接在所述卡接部(122)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式连接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101)还包括按压复位件(150),所述按压复位件(150)套设在所述转轴(121)上且一端与所述卡接部(122)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按压件(130)抵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式连接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13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按压件(130)均与所述卡接件(120)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卡接件(120)的相对两侧。
7.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按压式连接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体(30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卡齿(310),所述卡接件(120)与所述卡齿(310)卡接使得所述第二带体(300)与所述连接扣主体(110)锁紧连接。
8.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按压式连接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体(3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吸件(320);
所述连接扣主体(110)上设置有第二磁吸件(160),所述第一磁吸件(320)与所述第二磁吸件(160)可磁吸配合。
9.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按压式连接带(10);以及
设备主体(20);
其中,所述第一带体(200)和所述第二带体(300)远离所述按压式连接扣(100)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设备主体(20)上。
CN202223013659.XU 2022-11-11 2022-11-11 按压式连接带和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8790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3659.XU CN218790928U (zh) 2022-11-11 2022-11-11 按压式连接带和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3659.XU CN218790928U (zh) 2022-11-11 2022-11-11 按压式连接带和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0928U true CN218790928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5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3659.XU Active CN218790928U (zh) 2022-11-11 2022-11-11 按压式连接带和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0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8149B1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architectures for a watch band
EP3510888B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ain body thereof
US910118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asing
US11006705B2 (en) Clasp mechanism for wrist-worn devices
CN113907496B (zh) 可穿戴设备
CN113475825B (zh) 带体结构和腕戴设备
CN218790928U (zh) 按压式连接带和可穿戴设备
CN215958639U (zh) 快拆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WO2020073504A1 (zh) 腕戴设备及其表带
CN214047813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3154451U (zh) 腕戴设备
CN212545925U (zh) 腕戴设备
CN112273807B (zh) 可穿戴设备
CN114451643A (zh)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212661273U (zh) 腕带组件、腕带以及腕戴设备
CN204763775U (zh) 表带制扣及具有该表带制扣的手表
CN111184322A (zh) 可拆卸式手表及电子系统
CN216123938U (zh) 穿戴设备
CN212697931U (zh) 腕带组件、腕带以及腕戴设备
CN110558689A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穿戴产品
CN213785748U (zh) 电子设备、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JP3690850B2 (ja) 装身具の中留構造
CN218457525U (zh) 表扣、表带以及穿戴设备
CN216627683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