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9542U - 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9542U
CN218779542U CN202223151899.6U CN202223151899U CN218779542U CN 218779542 U CN218779542 U CN 218779542U CN 202223151899 U CN202223151899 U CN 202223151899U CN 218779542 U CN218779542 U CN 218779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cast strip
wood
sides
vertic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518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俊
何培新
何飞剑
潘海峰
许运盼
陈世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518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9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9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9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属于施工设备领域。其中,在两侧侧模不包含混凝土梁的位置上,沿竖直方向对称预埋有若干第一螺杆,第一螺杆露出侧模底部部分杆长;在竖直方向相邻的两组第一螺杆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固定有两条水平布设的第一木模板;第一木模板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螺杆和山型卡配合固定于两侧侧模上;位于混凝土梁位置的两侧侧模部分,沿竖直方向间隔固定有若干条水平布设的第二木模板,第二木模板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螺杆和山型卡配合固定于梁纵筋上。本实用新型能确保后浇带部位两侧悬臂梁板在拆模后能承受相应施工工况的荷载,从而取消两侧钢管或者型钢支撑,采取吊模的形式最终完成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Description

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楼板后浇带部位通常做法有两种,一是两侧楼板拆模后在后浇带部位再采用钢管或者型钢回顶;二是两侧楼板拆模的时候在后浇带部位保留支模架。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显著的缺点,即后浇带部位的支撑需要等后浇带封闭后才能拆除,不仅租赁费用高而且支撑的存在影响其他工序的提前介入。后浇带之所以需要支撑无非是因为封闭前后浇带两侧梁板处于悬臂状态,和设计计算模型不符,无法承受相应工况的荷载。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于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的施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并提供一种用于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的施工装置。本实用新型能确保后浇带部位两侧悬臂梁板在拆模后能承受相应施工工况的荷载,从而取消两侧钢管或者型钢支撑,采取吊模的形式最终完成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包括位于后浇带两侧的侧模;在两侧侧模不包含混凝土梁的位置上,沿竖直方向对称预埋有若干第一螺杆,第一螺杆露出侧模底部部分杆长;两侧侧模上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一螺杆为一组;在竖直方向相邻的两组第一螺杆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固定有两条水平布设的第一木模板;所述第一木模板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螺杆和山型卡配合固定于两侧侧模上;位于混凝土梁位置的两侧侧模部分,沿竖直方向间隔固定有若干条水平布设的第二木模板,第二木模板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螺杆和山型卡配合固定于梁纵筋上。
作为优选,所述后浇带位于跨中部位,且与两侧的悬臂悬挑长度不超过3m。
作为优选,所述后浇带的梁配筋结构通过PKPM建模计算所得。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杆预埋在距离所在侧后浇带边缘不大于500mm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杆露出侧模底部至少18c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木模板和第二木模板均为方木,方木的厚度为70mm。
作为优选,在竖直方向相邻的两组第一螺杆之间布设的两条第一木模板间距为225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螺杆为止水螺杆。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木模板在混凝土梁位置处设置两根。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后浇带两侧的支撑带来两个好处:一、节约了搭设支撑所耗费的人工费和材料租赁费;二、支撑取消后地库施工工作面更加开阔,便于安装专业提前穿插作业,本实用新型应用项目的沉降后浇带位置在吊模完成后管综就开始施工,与传统项目主楼结顶沉降后浇带封闭才能进行管综施工相比,管综工期整整提前一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步骤一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步骤二的示意图;其中,(a)为原设计梁配筋,(b)为修改后梁配筋;
图3为实施例中步骤三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步骤四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步骤五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b)为A-A剖面图,(c)为B-B剖面图;
图7为实施例中步骤七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步骤八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主要包括位于后浇带两侧的侧模。由于后浇带下部有一段设有横向的混凝土梁,因此,侧模也会经过该混凝土梁。因为梁部位钢筋较为密集无法预埋,因此,在吊模时需要分开处理,具体如下:
在两侧侧模不包含混凝土梁的位置上,沿竖直方向对称预埋有多个第一螺杆,第一螺杆需要露出侧模底部部分杆长,以便进行后续的吊模操作。将两侧侧模上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一螺杆作为一组。在竖直方向相邻的两组第一螺杆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固定有两条第一木模板,第一木模板互相平行且水平布设。第一木模板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螺杆和山型卡配合固定于两侧侧模上。
对于位于混凝土梁位置的两侧侧模部分,沿竖直方向间隔固定有多条第二木模板,所有第二木模板均相互平行且水平布设。第二木模板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螺杆和山型卡配合固定于梁纵筋上。
在本实施例中,将后浇带设置于跨中部位,且与两侧的悬臂悬挑长度不超过3m,该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后浇带两侧悬臂长度相同并能经过结构计算后按照悬臂梁进行配筋,进而能够使得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不需要回顶支撑,节约了支撑的人工费和材料费。后浇带的梁配筋结构通过PKPM建模计算所得。第一螺杆预埋在距离所在侧后浇带边缘不大于500mm处。第一螺杆露出侧模底部至少18cm,以便后续吊模操作。第一木模板和第二木模板均为方木,方木的厚度为70mm。在竖直方向相邻的两组第一螺杆之间布设的两条第一木模板间距为225mm。第二螺杆为止水螺杆。第二木模板在混凝土梁位置处设置两根,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布设。
下面将结合附图,给出一种基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后浇带吊模免支撑施工方法,如图9所示,各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将后浇带移动到跨中部位,使得两侧悬臂悬挑长度不超过3米,如图1所示。
第二步:计算复核配筋,并以悬臂梁的构造进行钢筋配置,具体如下:
根据移动后的结构布置用PKPM建模计算,由于悬挑不多,计算结果显示钢筋不变。按照悬臂梁构造进行配筋,即梁面非贯通纵筋延长到后浇带,箍筋沿全长加密,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原梁配筋,修改后的梁配筋中,梁上部纵筋延长且箍筋加密。
第三步:顶板支模架搭设完成后在后浇带两侧板底预埋螺杆,具体如下:
在顶板支模架搭设完成并绑扎完钢筋后,在后浇带两侧楼板位置间隔不大于500mm预埋螺杆,注意螺杆要露出模板底部至少18cm以便进行后续吊模操作,如图3所示。
第四步: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并养护到拆模强度,如图4所示。
第五步:顶板大面积模板和支模架拆除。注意模板全部拆除干净,支模架则在后浇带位置断开保留用作吊模施工的操作架,如图5所示。
第六步:后浇带部位吊模,梁的位置用螺杆固定在钢筋上,具体如下:
后浇带部位吊模,其中板底吊模在两个螺杆之间布置两根方木,方木间距225mm。梁部位钢筋较为密集无法预埋,可以用山型卡将螺杆固定在梁纵筋上从而完成吊模,具体构造如图6所示,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第七步:拆除后浇带位置支模架,顶部设置反坎并覆盖,具体如下:
拆除后浇带位置支模架,顶部浇筑200mm高的素砼或者砌筑砖砌反坎,并用木模板覆盖防止垃圾或者雨水灌入,如图7所示。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后浇带封闭前,如果是沉降后浇带则此状态甚至可能超过一年。
第八步: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养护到拆模条件后用移动操作架拆除吊模,如图8所示。
在上述施工步骤中,支模架优选用盘扣连接,支模架拆除时可以断开保留后浇带部分从而完成吊模。如果采用普通扣件式钢管无法断开保留后浇带部分支模架,则可采用全部拆除支模架后再搭设后浇带部分的方式完成吊模。如果实际场景中后浇带位置跨距较大,居中布置后两侧悬臂过大导致计算配筋和挠度过大,则可以采用后浇带偏向一侧布置,这样至少悬臂少的一侧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吊模免支撑结构。当然,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主楼范围,如果是车库部位则施工工况下没有景观覆土,荷载远小于设计荷载,本实用新型也能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后浇带交叉或者转弯的那个板跨无法进行悬挑配筋,因此不适用本实用新型,只能采用传统的有支撑法。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后浇带两侧的侧模;在两侧侧模不包含混凝土梁的位置上,沿竖直方向对称预埋有若干第一螺杆,第一螺杆露出侧模底部部分杆长;两侧侧模上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一螺杆为一组;在竖直方向相邻的两组第一螺杆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固定有两条水平布设的第一木模板;所述第一木模板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螺杆和山型卡配合固定于两侧侧模上;位于混凝土梁位置的两侧侧模部分,沿竖直方向间隔固定有若干条水平布设的第二木模板,第二木模板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螺杆和山型卡配合固定于梁纵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位于跨中部位,且与两侧的悬臂悬挑长度不超过3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的梁配筋结构通过PKPM建模计算所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预埋在距离所在侧后浇带边缘不大于500mm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露出侧模底部至少18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木模板和第二木模板均为方木,方木的厚度为7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相邻的两组第一螺杆之间布设的两条第一木模板间距为2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为止水螺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木模板在混凝土梁位置处设置两根。
CN202223151899.6U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 Active CN218779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1899.6U CN21877954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1899.6U CN21877954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9542U true CN218779542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11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51899.6U Active CN21877954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9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1679A (zh) 大坡度现浇混凝土斜屋面施工方法
CN108678193B (zh) 一种后浇带及其施工方法
CN206174120U (zh) 一种预制构造柱及其结构
CN106976157A (zh) 一种适用不同长度和截面形状的后张法预制梁台座
CN108005255A (zh) 一种墙体的施工方法
CN110700105B (zh) 高墩墩柱与系梁同步施工方法及所用模板
CN205976167U (zh) 基于可拆卸式定位控制件现浇楼板结构
CN214497202U (zh) 一种钢混结合梁桥面板施工用支撑装置
CN111456105B (zh) 地下车库底板后浇带施工方法
CN218779542U (zh) 一种后浇带部位吊模免支撑结构
CN105442737B (zh) 一种复合保温楼面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6284845A (zh) 一种后浇带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独立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CN111074950A (zh) 地下室外墙预封闭超前止水后浇带及施工方法
CN116180991A (zh) 一种提高坡屋面混凝土密实度的施工方法
CN104746521B (zh) 超大断截面斜坡垫层施工结构的应用
CN206457971U (zh) 一种预应力预制叠合空心板
CN214925420U (zh) 混凝土桥面板预制钢模板侧模结构及包括其的侧模
CN213014374U (zh) 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CN212388856U (zh) 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
CN211250580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出筋楼板浇筑模板
CN211816454U (zh) 后浇带顶拉复合式侧模
CN208717969U (zh) 一种新型后浇带模板支设结构
CN210011144U (zh) 工地围挡预制基础
CN112523503A (zh) 一种混凝土箱梁内模免拆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3059685A (zh) 一种预制梁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