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9129U - 一种折边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边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9129U
CN218779129U CN202221943062.2U CN202221943062U CN218779129U CN 218779129 U CN218779129 U CN 218779129U CN 202221943062 U CN202221943062 U CN 202221943062U CN 218779129 U CN218779129 U CN 218779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istribution plate
interface
cloth
detection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430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健明
陈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aosu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aosu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aosu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aosu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430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9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9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9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边机构,属于服装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该折边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一模块,活动安装于安装座,其可沿y方向相对安装座移动;第一模块包括分布板、接口检测件以及感应元件;接口检测件包括相对分布板凸出的受力部受力部,受力部受到推力作用时可相对分布板转动;感应元件用于感应接口检测件的转动;第二模块,安装于安装座;第二模块包括吹气挡块,吹气挡块设置吹气孔;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模块移动。该折边机构可以实现布边的自动折叠,提高布料折边效率,并在环形布料折边缝制过程中感应布料接口,感应到布料接口后分布板自动弹开,减少人工操作,提升效率,并避免分布板被卡住,保证车缝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折边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边机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布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布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
一些缝制过程中,需要对布料折边。折边是将布料的边缘部位沿折迹向布料内部翻折,完成折边后在通过缝纫机头将折迹两侧的布料缝合。服装缝制过程中,有将布料边缘进行折边再进行缝合的需求,如上衣的下摆、袖口的位置需要折边缝合。
相关技术中,在对布料进行折边操作时,需要人工用手折叠布料边缘,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折边效率低。一些缝纫机中,配置折边机构对布料折边操作进行辅助,但是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边机构,可实现布料的自动折边,并且可感应环形布料进行折边缝纫后的接口。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感应接口的折边机构,包括:
安装座;
第一模块,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模块可沿y方向相对所述安装座移动;所述第一模块包括分布板、接口检测件以及感应元件;所述接口检测件包括受力部,在x方向上所述受力部相对所述分布板凸出;所述接口检测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受力部受到推力作用时,可相对所述分布板转动;所述感应元件用于感应所述接口检测件的转动;
第二模块,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模块包括吹气挡块,所述吹气挡块接近所述第一模块的一侧设置用于向布料吹气的吹气孔;
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块移动以接近或远离所述吹气挡块。
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感应元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模块包括布边托板;所述布边托板用于承托布料;
所述第一模块具有折边位置以及打开位置;所述第一模块位于折边位置时,所述布边托板与所述分布板之间形成折边间隙,所述吹气孔位于所述折边间隙的侧向,所述吹气孔用于向所述折边间隙吹气;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块向接近所述第二模块的方向移动以移动至所述折边位置,并用于驱动第一模块向远离所述第二模块的方向移动以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模块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接口检测件具有检测位置;所述接口检测件可在推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分布板转动离开所述检测位置;所述弹性复位件一端与所述分布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接口检测件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驱使所述接口检测件转动复位至所述检测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臂以及第二扭臂,所述第一扭臂与所述分布板连接,所述第二扭臂与所述接口检测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模块包括与所述接口检测件连接的触发器,所述接口检测件相对分布板转动时带动所述触发器转动;
所述接口检测具有检测位置以及感应位置,所述接口检测件可在推力作用下由所述检测位置向所述感应位置转动;所述接口检测件处于所述检测位置时,所述触发器抵接所述感应元件,所述接口检测件向所述感应位置转动时,所述触发器离开所述感应元件;或者,所述接口检测件处于所述检测位置时,所述触发器与所述感应元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接口检测件处于所述检测位置时,所述触发器抵接所述感应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转接座,所述转接座与所述接口检测件连接,所述接口检测件转动时带动所述转接座转动;
所述转接座设置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为螺纹孔,所述触发器插入所述安装通孔以与所述转接座螺纹连接;所述接口检测件处于所述检测位置时,所述触发器相对所述转接座转动时,可调整所述触发器与所述感应元件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接口检测件设于所述分布板的下方,所述分布板设置避位缺口;所述接口检测件处于所述检测位置时,所述受力部由所述避位缺口露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模块包括限位调节螺丝;所述安装座包括限位配合座;所述第一模块包括与所述分布板连接的基座,所述限位调节螺丝设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限位配合座之间;
所述限位调节螺丝的螺杆与所述基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模块向所述第二模块的方向移动至折边位置时,所述限位调节螺丝的螺头抵顶所述限位配合座;或,所述限位调节螺丝的螺杆与所述限位配合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模块向所述第二模块的方向移动至折边位置时,所述基座抵顶所述限位调节螺丝的螺头。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包括沿y方向布置的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滑轨,所述分布板设置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所述第二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模块可沿所述滑轨移动以接近或远离所述吹气挡块;
所述驱动器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折边机构,通过分布板、吹气挡块的配合,可以实现布边的自动折叠,防止布料卷边,折边过程无需人工操作,提高折边效率;该折边机构设置接口检测件,对环形布料进行折边以及缝纫操作过程中,当环形布料折边接口经过第一模块时,接口检测件比分布板先接触布料接口,接口检测件在布料作用力下转动,感应元件感应转动动作,如此,有利于分布板在布料折边缝制将要完成时能够及时移开,避免环形布料接口卡住分布板,影响缝制的线迹,从而减少布料折边过程中的人工操作步骤,折边机构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折边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折边机构的侧视图之一(图中第一模块位于打开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折边机构的侧视图之二(图中第一模块位于折边位置);
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折边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折边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一(图中第一模块位于折边位置)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折边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二(图中第一模块位于打开位置);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折边机构的其一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折边机构的另一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折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折边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折边机构中转接座、接口检测件、触发器、感应元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0、安装座;101、第一安装部;102、第二安装部;103、滑轨;104、滑块;105、限位配合座;111、第一调节孔;121、第一安装孔;122、第二安装孔;20、第一模块;21、分布板;211、避位缺口;22、基座;23、接口检测件;24、感应元件;25、弹性复位件;26、限位调节螺丝;27、转接座;28、触发器;30、第二模块;31、布边托板;311、第一过孔;32、吹气挡块;321、第二过孔;322、弧形槽;3221、吹气孔;323、第三安装孔;33、布边挡块; 331、挡块安装部;3311、第三过孔;332、阻挡部;34、吹气阀;40、驱动器; 51、第一调节件;52、第二调节件;61、第一安装螺丝;62、第二安装螺丝; 63、第三安装螺丝;80、折边间隙;90、布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服装制造时,有时需要对布料进行折边,折边时,将布料边缘的区域向内折叠,完成折边后再将布料。T恤的下摆、衣物袖子的边缘等位置常存在折边缝纫的需求。
T恤下摆缝纫设备,是中高档T恤衫缝纫的专用设备。T恤衫下摆的缝制宽度,根据不同款型有不同的要求,在缝制下摆时,需要用手折好布边,对工人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一些折边辅助设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折边的自动化程度。但是,现有的折边辅助设备在使用时,仍然需要人工进行一些操作,例如需要人工对布料进行辅助调整、需要人工手动控制设备等。
为了提高折边效率,减少折边过程中的人工操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感应接口的折边机构。该折边机构适用于衣服下摆设备。
该折边机构一方面可通过驱动器40、分布板21以及吹气挡块32配合,实现布料边缘的自动折叠,并且通过吹气挡块32对布料边缘吹气,可避免折边过程中布料卷边,无需人工调整布料边缘也可完成折边以及避免卷边,提高了折边效率并且保证折边效果。该折边机构另一方面可通过接口检测件23、感应元件24的配合,感应环形布料接口,在缝制将要完成时,可通过控制器及时移开分布板21,避免环形布料折边接口卡住分布板21,影响缝制线迹,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分布板21在折边缝制完成后的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可减少布料折边、缝纫过程中的人工操作,提高折边效率。
请参照图1至12,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感应接口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折边机构包括安装座10、第一模块20、第二模块30、驱动器40以及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器40电连接。
为了方便描述,将折边机构的左右方向定义为y方向(包括互为反向的+y、 -y方向),前后方向定义为x方向(包括互为反向的+x、-x方向),上下方向定义为z方向(包括互为反向的+z、-z方向)。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向左的方向为+y方向,向右的方向为-y方向,向前的方向为+x方向,向后的方向为-x 方向,向上的方向为+z方向,向下的方向为-z方向。
安装座10包括在y方向上相邻设置的第一安装部101以及第二安装部102,第一模块20可沿y方向移动地安装于安装座10,第二模块30相对固定地安装于安装座10。第一模块20包括分布板21、接口检测件23以及感应元件24,控制器与感应元件24电连接。第二模块30包括吹气挡块32、布边托板31以及吹气阀34。
其中,第一模块20与第一安装部101之间设置滑轨103以及滑块104,第一模块20滑动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01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01设置滑轨103,分布板21设置滑块104,滑块104滑动安装于滑轨103。
第一模块20中,分布板21用于提供布料放置位置,接口检测件23被配置为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分布板21绕沿z方向延伸的轴端轴线转动,感应元件24 用于感应接口检测件23的转动动作。接口检测件23包括受力部,接口检测件 23具有检测位置,接口检测件23处于检测位置时,在x方向上受力部相对分布板21的侧壁凸出,以使布料接口经过第一模块20时先接触接口检测件23的受力部。接口检测件23被配置为,在受到推力作用时,可相对分布板21转动以离开检测位置。
第二模块30中,布边托板31的顶面为承托面,承托面用于在对折边后布料进行缝制封边时承托折边布料,使布料尽可能贴近分布板21,保持折边定型,吹气挡块32接近第一模块20的一侧设置弧形槽322,弧形槽322设置吹气孔3221,吹气孔3221用于向布料进行吹气,吹气阀34用于与供气设备连接。
第一模块20具有折边位置以及打开位置,图3、图4、图6中第一模块20 处于折边位置,图2、图5、图7中第一模块20处于打开位置。第一模块20位于折边位置时,分布板21位于布边托板31的上方,布边托板31与分布板21 之间形成折边间隙80,吹气孔3221位于折边间隙80的侧向,吹气孔3221用于向折边间隙80吹气。驱动器40用于驱动第一模块20向接近第二模块30的方向移动以移动至折边位置,并用于驱动第一模块20向远离第二模块30的方向移动以移动至打开位置。
其中,对环形布料进行折边以及缝制时,例如对T恤衫下摆进行折边以及缝制时,先对T恤下边缘折叠形成折边,再通过传送装置或手动的方式转动环形布料,使环形布料的整圈依次经过缝针下方,对折边进行至少一整圈的缝制。在对这折边后的布料进行首针缝制后,首针的缝纫迹线、布料折迹两侧的布料之间会围成一个类似小口袋形状的接口。对环形布料的缝制将要完成时,接口经过分布板21时,容易受分布板21阻挡卡住。若接口处卡住,则导致缝纫机头机针处在同一处重复缝纫,影响缝制的线迹。
本实施例中,环形布料的接口即将经过分布板21时,接口检测件23会在环形布料接口的推力作用下相对分布板21转动,感应元件24用于感应接口检测件23的转动动作,依据感应元件24的感应信号,方便通过设备控制分布板 21移开防止分布板21卡住环形布料接口。
其中,控制器与驱动器40电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以为无线连接;控制器与感应元件24电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以为无线连接,
以对衣物下摆进行折边缝制为例,说明该折边机构的工作过程:
初始状态下,第一模块20位于打开位置,分布板21位于布边托板31的上方区域之外,将衣物放在分布板21上,并让衣物边缘部分位于分布板21外。
接着,由驱动器40带动第一模块20向接近第二模块30的方向移动,也即向折边位置移动,分布板21向吹气挡块32移动的过程中,分布板21的边缘顶住布料,完成布料折边,吹气挡块32的吹气孔3221向底层布料吹气,吹出的气流一方面使布料边缘能够弯折至分布板21的下方,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布料卷边,保证折至分布板21下方的布料平整,防止布料卷边,吹气挡块32在这个过程中限制布料向远离分布板21的方向偏摆。
如图6所示,第一模块20移动至折边位置时,布料90弯折,衣物下摆边缘在吹气挡块32的吹气作用下在折边间隙80内平整地展开。
完成折边的布料通过传送装置或手动传送的方式沿x方向向前传送,通过位于折边机构前侧的缝针对折边的位置进行缝纫,通过具有一定宽度的布边托板31的设置,可以在布料送到缝针之前保持折边定型、平整。
本实施例中,布边托板31为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片,可以在布料厚度有变化时,使布边托板31和分布板21保持贴着布料,布料不容易变形。
当环形布料接口即将经过分布板21时,先受到接口检测件23的受力部的阻挡,接口检测件23在环形布料的推力作用下转动,感应元件24感应到接口检测件23转动的信号,控制器接收感应元件24感应到的转动信号,控制器控制驱动器40启动,驱动及时驱动第一模块20向打开位置移动,以使分布板21 脱离折边位置,避免环形布料接口卡在分布板21的位置。图7中,第一模块20 移动至打开位置,第二模块30的布边托板31承托布料90。
该折边机构的零件布局合理,通过分布板21、布边托板31以及吹气挡块 32的配合,可以实现布边的自动折叠,并且防止布料卷边,折边过程无需人工操作。该折边机构,通过接口检测件23、感应元件24、驱动器40、控制器的配合,在环形布料折边缝纫的过程中,确保分布板21在缝制将要完成时能及时向打开位置移动,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第一模块20回复至打开位置,使用更加方便。该折边机构自动化更高,减少布料折边缝纫过程中的人工操作,使用更加方便,折边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折边机构的“自动”指的是可以通过机械设备实现折边操作中的多个步骤。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接口检测件23转动地安装于分布板21。在z方向上,接口检测件23设于分布板21与安装座10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模块20也可以设置基座22,分布板21固定于基座 22,接口检测件23转动安装于基座22,只要接口检测件23能够相对分布板21 转动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在设置接口检测件23以及感应元件24的基础上,为了在分布板21向打开位置移动,分布板21离开折边区域之后,接口检测元件能够自动回复至检测位置,第一模块20还设置了弹性复位件 25。
本实施例中,接口检测件23具有检测位置;接口检测件23可在推力作用下相对分布板21转动离开检测位置。弹性复位件25设于分布板21与接口检测件23之间,所弹性复位件25一端与分布板21连接,另一端与接口检测件23 连接。弹性复位件25在接口检测件23转动离开检测位置时积蓄弹性力,弹性复位件25用于驱使接口检测件23转动复位至检测位置。
当接口检测件23受接口带动摆转时,弹性复位件25发生弹性变形积蓄复位力,当第一模块20向打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布料折边脱离接口检测件23,此时弹性力驱动接口检测件23转动回复至检测位置。接口检测件23可自动复位,无需人工调整复位,如此,折边机构的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为了让弹性复位件25的安装更加方便,弹性力作用更加高效,采用扭簧作为弹性复位件25。
接口检测件23通过安装柱转动安装于分布板21,扭簧套于安装柱的外部;扭簧包括第一扭臂以及第二扭臂,第一扭臂与分布板21连接,第二扭臂与接口检测件23连接。安装柱不仅实现接口检测件23可转动地安装于分布板21,还给扭簧提供安装限位位置,第一模块20的结构紧凑。
接口检测件23为接口检测板,接口检测板的一侧设置限位槽,扭簧的第二扭臂卡入限位槽内,第二扭臂将弹性力作用于限位槽的侧壁,以将弹性力作用于接口检测板。接口检测板设置限位槽,扭簧的安装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采用接触式传感器作为感应元件 24,接触式创安琪是位置传感器的一种,感应元件24用于在触发器28接近或远离时产生感应信号。
第一模块20包括与接口检测件23连接的触发器28,接口检测件23相对分布板21转动时带动触发器28转动;接口检测件23具有检测位置以及感应位置,接口检测件23可在推力作用下由检测位置向感应位置转动。
本实施例中,接口检测件23处于检测位置时,触发器28抵接感应元件24,接口检测件23向感应位置转动时,触发器28离开感应元件24,触发器28离开感应元件24时,感应元件24产生电信号的变化,从而检测到接口检测件23转动的动作。
本实施例中,对接口检测件23的转动动作的感应灵敏,只要接口检测件23 受布料作用产生转动一定角度,即可带动触发器28离开感应元件24,产生感应信号。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接口检测件23配置为:接口检测件23处于检测位置时,触发器28与感应元件24之间具有间隙,接口检测件23转动至检测位置时,触发器28抵接感应元件24。如此,当接口检测件23受布料作用产生转动一定角度后,触发器28接触感应元件24,产生感应信号。
采用接触式传感器,成本相对较低,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接口感应可靠。
其中,感应元件24可以为压力传感器,也可以为其他接触式传感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口检测件23也可以为光电传感元件或其他非接触式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为了在布料接口经过第一模块20 时,保证接口检测件23比分布板21提前接触布料接口,如图1、图5、图10 所示,分布板21上设置避位缺口211,以使受力部露出。
接口检测件23设于分布板21下方,在z方向上接口检测件23设于分布板 21的侧向。分布板21设置避位缺口211。接口检测件23处于检测位置时,受力部由避位缺口211露出。
如图1、图10所示,当第一模块20设于第二模块30的左侧时,避位缺口 211设于分布板21的右后角部,如此,保证环形布料由后至前传送的过程中先接触接口检测件23的受力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模块20设于第二模块30的右侧时,避位缺口211设于分布板21的左后角部。
请参照图1以及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触发器28 通过如下方式设置:
第一模块20包括基座22以及转接座27。
基座22设于分布板21的下方,分布板21与基座22连接,感应元件24安装于基座22。
接口检测件23为接口检测板,接口检测板设于分布板21的下方,转接座 27设于接口检测板的下方,转接座27与接口检测件23连接。转接座27设置安装孔,安装孔为螺纹通孔,触发器28插入安装孔并与转接座27螺纹连接。接口检测件23处于检测位置时,触发器28位于感应元件24的后侧,转动触发器 28即可调节触发器28与感应元件24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整感应灵敏度。通过配置将触发器28配置为与转接座27螺纹连接,可通过转动触发器28调节触发器28到感应元件24的距离,从而调节接口检测的灵敏度,使该折边机构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触发器28为螺丝。
在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驱动器40为直线驱动器40,驱动器40可以为但不限于驱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安装于安装座10,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模块2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吹气挡块32接近分布板21的一侧设置弧形槽322,弧形槽322包括第一槽壁以及第二槽壁,第一槽壁朝向分布板21,吹气孔3221的孔口形成于第一槽壁的下端,第二槽壁朝向安装座10。
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为了在驱动器 40驱动第一模块20向折边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限制分布板21的移动终止位置,并且为了方便根据折边宽度的需求不同,及时调整移动终止位置,通过如下方式配置:
第一模块20还包括限位调节螺丝26,安装座10包括固定于第一安装部101 侧向的限位配合座105。
第一模块20包括与分布板21连接的基座22,限位调节螺丝26设于基座 22与限位配合座105之间。
限位调节螺丝26的螺杆与基座22螺纹连接,如图3所示,第一模块20向第二模块30的方向移动至折边位置时,限位螺丝的螺头抵顶限位配合座105。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限位调节螺丝26的螺杆与限位配合座105螺纹连接,第一模块20向第二模块30的方向移动至折边位置时,基座22抵顶限位螺丝的螺头。
如此设置,不仅可以通过限位螺丝、基座22、限位配合座105之间的配合,限制分布板21右移的终止位置,还可以通过拧转限位螺丝,调节限位螺丝的旋入深度,以调节位于终止位置时的分布板21的位置,以实用不同宽度的折边。
本实施例中,仅通过拧转限位螺丝,即可实现调节分布板21移动终止位置。当设计折边宽度较宽时,分布板21向右移动x1距离即可达到目标折边位置,达到设计折边效果。当设计折边宽度较窄时,分布板21向右移动x2距离即可达到目标折边位置,达到设计折边效果。x2大于x1。
当设计折边宽度较窄时,限位调节螺丝26拧入深度更深,当设计折边宽度变大时,限位调节螺丝26拧入深度变浅。
本实施例的分布板21移动终止位置的限位结构的调节操作方便,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使分布板21适应不同宽度的这折边,使用效果好。
如图3、图6所示,第一模块20位于折边位置时,分布板21插入弧形槽 322,第一槽壁阻挡布料向右偏摆,第二槽壁阻挡布料向上偏摆,吹气孔3221 向分布板21的下方区域吹气。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弧形槽322,可以减少分布板21移动时布料的偏摆,保证折边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在吹气挡块32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对布料边缘的偏摆的限制,保证折边效果,还设置了布边挡块33,布边挡块 33包括阻挡部332,阻挡部332用于限制折边好定型的布料向远离分布板21的方向偏摆。图10中,阻挡部332限制布料向右(向-y方向)偏摆。
本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配置布边挡块33:
吹气挡块32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以及第三侧部;第一侧部位于吹气挡块32接近第二模块30的一侧,吹气孔3221的孔口设于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位于布边挡块33背离安装座10的一侧。第三侧部的一侧边与第一侧部连接,另一侧边与第二侧部连接。阻挡部332相对第三侧部凸出,阻挡部332用于限制布料偏摆,也即,在x方向上,阻挡部332相对吹气挡块32凸出。
在折边过程中,不仅吹气挡块32具有一定限制布料偏摆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布边挡块33加强对布料偏摆的限制,防止布料偏摆,避免在分布板21推动的过程中布料在惯性作用下无法顺利进入折边间隙80,保证布料边缘在分布板 21的带动以及吹气挡块32吹气的作用下可靠进入折边间隙80。如此,通过吹气挡块32以及一个体积相对吹气挡块32小的布边挡块33,可以保证折边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安装布边挡块33:
布边挡块33包括与阻挡部332连接的挡块安装部331;折边机构包括第三安装螺丝63;吹气挡块32设置第三安装孔323,挡块安装部331设置第三过孔 3311,第三安装螺丝63穿过第三过孔3311以与第三安装孔323螺纹连接。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宽度的折边,将布边挡块33配置为,布边挡块33的左右位置可以调节。布料折边宽度较大时,将布边挡块33 向远离第一模块20的方向移动再锁紧,折边宽度较小时,将布边挡块33向接近第一模块20的方向移动再锁紧。如此,自动折边机的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块20被配置为可沿与y方向移动以接近或远离第二模块30,第三过孔3311为沿y方向延伸的条形孔。如此,需要调节布边挡块33 吹气位置时,稍微拧松第三安装螺丝63,由于条形孔避位,可移动布边挡块 33,再拧紧第三安装螺丝63即可。
该折边机构可通过对布边托板31以及吹气挡块32位置的调节,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尺寸布料的折边需求,使用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将布边托板31配置位置可调,以方便调节布边托板31与分布板21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下方式安装布边托板31:
如图8所示,折边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节件51,安装座10设置第一调节孔 111,第一调节件51插入第一调节孔111以与安装座10活动连接。第一调节件 51被配置可相对安装座10运动,以伸出第一调节孔111,以抵顶布边托板31,从而使布边托板31向远离安装座10的方向移动。
在第一调节件51整体位于第一调节孔111内时,布边托板31完全搭在安装座10上,此时,折边间隙80最大,可提供较大的空间容纳布边,可适应较厚的布料厚度。因此,当布料厚度减小时,可调节第一调节件51的位置,通过第一调节件51将布边托板31顶起一定高度,从而缩小折边间隙80。
本实施例中,通过可抵顶布边托板31的第一调节件51,可根据布料厚薄调节诶布边托板31的位置,从而调节布边托板31与分布板21之间的折边间隙80 的大小,既可保证布边进入折边间隙80,又保证布边托板31对折边进行有效承托定型。
本实施例的折边机构中的布边托板31的高低位置可通过第一调节件51调节,可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自动折边机的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51为螺丝,第一调节孔111为螺纹孔。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51也可以为销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一调节件51的基础上,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布边托板31与安装座10的连接:
还包括第一安装螺丝61。安装座10设置第一安装孔121,布边托板31设置第一过孔311,第一安装螺丝61穿过第一过孔311以与第一安装孔121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布边托板31远离分布板21的一端通过第一安装螺丝61锁附至安装座10,接近分布板21的一端为自由端,可通过第一调节件51调节自由端的高度。
为了在第一调节件51向上顶推的情况下,布边托板31的自由端容易被向上顶起,布边托板31的材质为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弹簧钢。如此,使布边托板 31的位置调节更为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布边托板31的材质也可以为普通不锈钢材质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厚度和材质的布料,将吹气挡块32配置为与安装座10活动连接,吹气挡块32的高度可调节,根据布边托板31的高度,调节吹气挡块32的高度,从而调节吹气孔3221的位置,使气流吹在布边的合适位置,确保吹气防卷边的效果。自动折边机的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下方式配置吹气挡块32:
如图9所示,安装座10设置第二调节孔,第二调节件52插入第二调节口以与安装座10活动连接。第二调节件52被配置可相对安装座10运动,以伸出第二调节孔抵顶吹气挡块32,从而顶推吹气挡块32向远离安装座10的方向移动。
在第二调节件52整体位于第二调节孔内时,吹气挡块32搭在布边托板31 或搭在安装座10上,此时吹气挡块32位置最低。需要调高吹气挡块32位置时,调节第二调节件52,以通过第二调节件52顶推吹气挡块32。调节吹气挡块32高度时,保证吹气孔3221的至少一部分位布边托板31的上方,保证吹出的气流能够吹到布边间隙内的布料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折边机构的一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二调节件52的基础上,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吹气挡块32与安装座10的连接:
还包括第二安装螺丝62。安装座10设置第二安装孔122,吹气挡块32设置第二过孔321,第二安装螺丝62穿过第二过孔321以与第二安装孔122螺纹连接。
第二安装螺丝62、第二安装孔122、第二过孔321组成一组第二安装组件。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吹气挡块32安装的稳定性,在折边机构的宽度方向 (x方向)上间隔设置两组第二安装组件。
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宽度的折边,将吹气挡块32配置为,吹气挡块 32的左右位置可以调节。布料折边宽度较大时,将吹气挡块32向远离第一模块 20的方向移动再锁紧,折边宽度较小时,将吹气挡块32向接近第一模块20的方向移动再锁紧。如此,自动折边机的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块20被配置为可沿与y方向移动以接近或远离第二模块30,第二过孔321为沿y方向延伸的条形孔。如此,需要调节吹气挡块32吹气位置时,稍微拧松第二安装螺丝62,由于条形孔避位,可移动吹气挡块32,再拧紧第二安装螺丝62即可。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10);
第一模块(20),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0);所述第一模块(20)可沿y方向相对所述安装座(10)移动;所述第一模块(20)包括分布板(21)、接口检测件(23)以及感应元件(24);所述接口检测件(23)包括受力部,在x方向上所述受力部相对所述分布板(21)凸出;所述接口检测件(23)被配置为,在所述受力部受到推力作用时,可相对所述分布板(21)转动;所述感应元件(24)用于感应所述接口检测件(23)的转动;
第二模块(30),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0);所述第二模块(30)包括吹气挡块(32),所述吹气挡块(32)接近所述第一模块(20)的一侧设置用于向布料(90)吹气的吹气孔(3221);
驱动器(40),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0);所述驱动器(4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块(20)移动以接近或远离所述吹气挡块(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驱动器(40)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感应元件(24)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30)包括布边托板(31);所述布边托板(31)用于承托布料(90),所述布边托板(31)为弹性托板;
所述第一模块(20)具有折边位置以及打开位置;所述第一模块(20)位于折边位置时,所述布边托板(31)与所述分布板(21)之间形成折边间隙(80),所述吹气孔(3221)位于所述折边间隙(80)的侧向,所述吹气孔(3221)用于向所述折边间隙(80)吹气;所述驱动器(4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块(20)向接近所述第二模块(30)的方向移动以移动至所述折边位置,并用于驱动第一模块(20)向远离所述第二模块(30)的方向移动以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20)还包括弹性复位件(25);所述接口检测件(23)具有检测位置;所述接口检测件(23)可在推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分布板(21)转动离开所述检测位置;所述弹性复位件(25)一端与所述分布板(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接口检测件(23)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25)用于驱使所述接口检测件(23)转动复位至所述检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25)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臂以及第二扭臂,所述第一扭臂与所述分布板(21)连接,所述第二扭臂与所述接口检测件(2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20)包括与所述接口检测件(23)连接的触发器(28),所述接口检测件(23)相对分布板(21)转动时带动所述触发器(28)转动;
所述接口检测件(23)具有检测位置以及感应位置,所述接口检测件(23)可在推力作用下由所述检测位置向所述感应位置转动;
所述接口检测件(23)处于所述检测位置时,所述触发器(28)抵接所述感应元件(24),所述接口检测件(23)向所述感应位置转动时,所述触发器(28)离开所述感应元件(24);或者,所述接口检测件(23)处于所述检测位置时,所述触发器(28)与所述感应元件(24)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接口检测件(23)处于所述感应位置时,所述触发器(28)抵接所述感应元件(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20)包括转接座(27),所述转接座(27)与所述接口检测件(23)连接,所述接口检测件(23)转动时带动所述转接座(27)转动;
所述转接座(27)设置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为螺纹孔,所述触发器(28) 插入所述安装通孔以与所述转接座(27)螺纹连接;所述触发器(28)相对所述转接座(27)转动时,可调整所述触发器(28)与所述感应元件(24)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检测件(23)设于所述分布板(21)的下方,所述分布板(21)设置避位缺口(211);所述接口检测件(23)处于所述检测位置时,所述受力部由所述避位缺口(211)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20)包括限位调节螺丝(26);所述安装座(10)包括限位配合座(105);所述第一模块(20)包括与所述分布板(21)连接的基座(22),所述限位调节螺丝(26)设于所述基座(22)与所述限位配合座(105)之间;
所述限位调节螺丝(26)的螺杆与所述基座(2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模块(20)向所述第二模块(30)的方向移动至折边位置时,所述限位调节螺丝(26)的螺头抵顶所述限位配合座(105);或,所述限位调节螺丝(26)的螺杆与所述限位配合座(10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模块(20)向所述第二模块(30)的方向移动至折边位置时,所述基座(22)抵顶所述限位调节螺丝(26)的螺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包括沿y方向布置的第一安装部(101)以及第二安装部(102);所述第一安装部(101)设置滑轨(103),所述分布板(21)设置滑块(104),所述滑块(104)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103);所述第二模块(3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02);所述第一模块(20)可沿所述滑轨(103)移动以接近或远离所述吹气挡块(32);
所述驱动器(40)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0),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模块(20)连接。
CN202221943062.2U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折边机构 Active CN218779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3062.2U CN218779129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折边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3062.2U CN218779129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折边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9129U true CN218779129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08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43062.2U Active CN218779129U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折边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9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05229B (zh) 一种自动袖叉机
RU2540394C2 (ru) Прижи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швейная машина, содержащая прижи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8505223B (zh) 一种移料机构及袖叉缝制设备
CN107630298B (zh) 一种辅助缝制装置及缝纫机
US6530335B1 (en) Programmable sewing system having folding tool and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pressure pad
CN106868722B (zh) 一种自动输料的卷边缝纫机
CN218779129U (zh) 一种折边机构
CN108360156B (zh) 一种用于立体织物缝纫的缝纫机送料机构
CN108360153B (zh) 一种弧形圆桶式缝纫机
CN213835820U (zh) 一种带吹气功能的拨骨机构及缝纫设备
CN112444206B (zh) 一种卧式缝骨检测机构及缝纫机
JP5059482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208219140U (zh) 一种用于立体织物缝纫的缝纫机送料机构
CN208533063U (zh) 一种三维送料缝纫机
CN208701321U (zh) 一种三维送料缝纫机的送料压脚调节机构
CN208533061U (zh) 一种弧形圆桶式缝纫机
CN216998811U (zh) 一种布料折边缝制辅助装置
CN218059454U (zh) 一种弧形卷边缝制辅助装置
US5111759A (en) Inconstant-thickness workpiece feeding apparatus
JP2006314584A (ja) 布保持具
JPH0591570U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CN215251604U (zh) 一种带衬衣下领自动缝制弧形明线导向板的缝纫设备
CN113550082A (zh) 一种带衬衣下领自动缝制弧形明线导向板的缝纫设备
JPS6321252Y2 (zh)
CN218812537U (zh) 一种服装加工用收底边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