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6823U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76823U CN218776823U CN202222819368.3U CN202222819368U CN218776823U CN 218776823 U CN218776823 U CN 218776823U CN 202222819368 U CN202222819368 U CN 202222819368U CN 218776823 U CN218776823 U CN 2187768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ndard
- component
- connecting plate
- positioning
- mounting ho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78 precas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包括转角连接构件、非标构件以及标准构件;转角连接构件的数量为四块,直角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穿筋孔和第一定位安装孔;非标构件的数量为八块,每个直角连接板各自定位连接有一个非标构件,非标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穿筋孔和第二定位安装孔;标准构件的数量为多块,标准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三穿筋孔和第三定位安装孔;由标准构件、非标构件、转角连接构件合围构成呈矩形的模具。本方案可以通过一个个构件“搭积木”的方式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模具,能够增强连接构件之间的密封程度,减少漏浆的风险,通过若干标准构件拼装,能够实现组装成任何尺寸的模具,这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背景技术
混凝土预制件又称PC(precast concrete)件,是指在工厂中通过标准化、机械化方式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制品。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现浇混凝土需要工地现场制模、现场浇注和现场养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不断推进,预制叠合楼板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叠合板在工厂利用模具生产完成,运到现场即可立即安装,省时省力,大规模采用叠合板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一大趋势。
装配式建筑中,装配式叠合板钢筋伸出板边一定长度,在后浇带区域通过钢筋搭接实现板与板的传力,现有的装配式叠合板可参考附图1所示,该装配式叠合板包括混凝土底板91,在混凝土底板生产浇筑时,混凝土底板中搭接于混凝土底板中的有横向板底筋92和纵向板底筋93以及位于上表面的桁架筋94,横向板底筋92和纵向板底筋93伸出板边一定长度;现有的这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在生产时,这种板外钢筋伸出做法,在工厂生产构件时侧模需要开槽,叠合板尺寸的不同横向板底筋92和纵向板底筋93之间的间隔也不同。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发现,目前叠合板模具都是按照叠合板深化图去生产,每种叠合板尺寸都需要对应一套叠合板模具,每套模具都有合围成矩形的不同尺寸的侧边板,生产一个项目的叠合板需要多套叠合板模具,尤其是公建项目,一栋楼可能需要上百套模具,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浪费,而且模具的生产也需要大量时间,造成工期的延长,另外模具废弃还会带来污染,不符合如今双碳减排的政策。
有鉴于此,如何解决现有预制叠合板浇筑生产中存在的预制叠合板模具重复利用率较低、成本高等问题,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目的是要用于解决现有预制叠合板浇筑生产中存在的预制叠合板模具重复利用率较低、成本高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用于装配式叠合板的浇筑生产,所述装配式叠合板具有混凝土底板和搭接在混凝土底板内部的横向板底筋和纵向板底筋,其创新点在于:
该模具包括转角连接构件、非标构件以及标准构件;其中,
所述转角连接构件的数量为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具有两个相互连接且呈直角的直角连接板,所述直角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穿筋孔和第一定位安装孔;
所述非标构件的数量为八块,每个所述转角连接构件的两个直角连接板各自定位连接有一个非标构件;所述非标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非标连接板,所述非标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穿筋孔和第二定位安装孔,其中一侧非标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与所述直角连接板一侧的第一定位安装孔对位连接;
所述标准构件的数量为多块,所述标准构件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标准连接板,所述标准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三穿筋孔和第三定位安装孔,其中相邻之间的标准构件通过第三定位安装孔对位连接,位于两端的所述标准构件由朝两端的第三定位安装孔与相连的所述非标构件一侧的第二定位安装孔对位连接;
所述模具被配置成:由所述标准构件、非标构件、转角连接构件合围构成呈矩形的用于浇筑装配式叠合板的模具,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角;所述转角连接构件的两个直角连接板上分别与所述非标构件的非标连接板定位连接;多块所述标准构件分别沿装配式叠合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铺设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两块所述非标构件之间,位于装配式叠合板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第二穿筋孔、第三穿筋孔分别用于所述横向板底筋的穿过,位于装配式叠合板的宽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第二穿筋孔、第三穿筋孔分别用于所述纵向板底筋的穿过;由所述标准构件、非标构件、转角连接构件合围后,所述模具的内侧矩形表面为平整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通过对现有预制叠合板浇筑生产中预制叠合板模具的研究,针对装配式叠合板中横向板底筋和纵向板底筋的布置特点,设计出包含有转角连接构件、非标构件以及标准构件的装配式叠合板模具,由所述标准构件、非标构件、转角连接构件合围构成呈矩形的用于浇筑装配式叠合板的模具,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角;所述转角连接构件的两个直角连接板上分别与所述非标构件的非标连接板定位连接;多块所述标准构件分别沿装配式叠合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铺设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两块所述非标构件之间,位于装配式叠合板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第二穿筋孔、第三穿筋孔分别用于所述横向板底筋的穿过,位于装配式叠合板的宽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第二穿筋孔、第三穿筋孔分别用于所述纵向板底筋的穿过;由所述标准构件、非标构件、转角连接构件合围后,所述模具的内侧矩形表面为平整的表面;其中装配式叠合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两端采用的是非标构件,该非标构件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不同装配式叠合板的尺寸来选择,设置成可调节功能,所有标准构件、直角连接板的尺寸规格是一致、可通用的,根据装配式叠合板的尺寸来选择调节板的尺寸,因此在此模具中的标准构件可视为是能够共模用,可重复利用;而且本方案中转角连接构件、非标构件以及标准构件可以通过一个个构件“搭积木”的方式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模具,能够增强连接构件之间的密封程度,减少漏浆的风险,通过若干标准构件拼装,能够实现组装成任何尺寸的模具,这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转角连接构件与非标构件之间、使非标构件与标准构件之间以及使两相邻标准构件之间更好得定位配合,所述直角连接板、非标连接板、标准连接板的长、宽、高尺寸均为一致。
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一侧非标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与所述直角连接板一侧的第一定位安装孔更好地对位连接,使位于两端的所述标准构件由朝两端的第三定位安装孔与相连的所述非标构件一侧的第二定位安装孔更好地对位连接,使相邻之间的标准构件通过第三定位安装孔更好地对位连接,作出以下设计:
所述直角连接板上的第一穿筋孔位于中间部位,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的上下两侧;
所述非标连接板上的第二穿筋孔位于中间部位,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的上下两侧;
所述标准连接板上的第三穿筋孔位于中间部位,所述第三定位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安装孔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三定位安装孔的上下两侧。
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转角连接构件、非标构件以及标准构件之间的搭接组合更加稳定且增强连接构件之间的密封程度,进一步减少漏浆,所述非标构件和所述标准构件均为Z字形结构,其中所述非标构件上的一侧非标连接板位于朝向矩形的内侧、另一侧非标连接板位于朝向矩形的外侧;所述标准构件上的一侧标准连接板位于朝向矩形的内侧、另一侧标准连接板位于朝向矩形的外侧。
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该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在合围组成一个完整的模具后的浇筑固定,由所述标准构件、非标构件、转角连接构件合围后,所述模具的外侧矩形表面也为平整的表面。
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标准构件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250mm,宽度为20mm,所述标准连接板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50mm,宽度为10mm;
所述非标构件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150mm~250mm,宽度为20mm,所述非标连接板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50mm,宽度为10mm;
所述直角连接板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50mm,宽度为10mm。
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标准构件、非标构件、转角连接构件均采用钢板制得,强度高,符合重复使用的要求。
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角连接构件与所述非标构件之间的第一定位安装孔与第二定位安装孔通过螺杆对位连接;所述非标构件与所述标准构件之间的第二定位安装孔与第三定位安装孔通过螺杆对位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标准构件之间第三定位安装孔通过螺杆对位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10.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中心”、“上”、“下”、“轴向”、“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装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1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由于上述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其中装配式叠合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两端采用的是非标构件,该非标构件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不同装配式叠合板的尺寸来选择,设置成可调节功能,所有标准构件、直角连接板的尺寸规格是一致、可通用的,根据装配式叠合板的尺寸来选择调节板的尺寸,因此在此模具中的标准构件可视为是能够共模用,可重复利用,因此节省了在不同项目间需要不同数量、尺寸的侧边板,降低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转角连接构件、非标构件以及标准构件可以通过一个个构件“搭积木”的方式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模具,能够增强连接构件之间的密封程度,减少漏浆的风险,通过若干标准构件拼装,能够实现组装成任何尺寸的模具,这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装配式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装配式叠合板中对横向板底筋、纵向板底筋的间距设置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角连接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角连接构件的正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角连接构件的俯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非标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非标构件的正视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非标构件的俯视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标准构件的侧视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标准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标准构件的正视图;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标准构件的俯视图;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标准构件的侧视图。
以上附图各部位表示如下:
1 转角连接构件
10 直角连接板
11 第一穿筋孔
12 第一定位安装孔
2 非标构件
20 非标连接板
21 第二穿筋孔
22 第二定位安装孔
3 标准构件
30 标准连接板
31 第三穿筋孔
32 第三定位安装孔
90 装配式叠合板
91 混凝土底板
92 横向板底筋
93 纵向板底筋
94 桁架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附图2至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用于装配式叠合板90的生产,装配式叠合板90的结构可参考附图1,所述装配式叠合板90具有混凝土底板91和搭接在混凝土底板91内部的横向板底筋92和纵向板底筋93,以及位于上表面的桁架筋9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包括转角连接构件1、非标构件2以及标准构件3,其结构可参考附图3所示。
其中,如附图4至附图6所示,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的数量为四块,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角;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具有两个相互连接且呈直角的直角连接板10,所述直角连接板10上开设有第一穿筋孔11和第一定位安装孔12。
如附图7至附图10所示,所述非标构件2的数量为八块,每个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的两个直角连接板10各自定位连接有一个非标构件2;所述非标构件2的沿装配式叠合板9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与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的两个直角连接板10定位连接,所述非标构件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非标连接板20,所述非标连接板20上开设有第二穿筋孔21和第二定位安装孔22。
如附图11至附图14所示,所述标准构件3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标准构件3分别沿装配式叠合板9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铺设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两块所述非标构件2之间,所述标准构件3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标准连接板30,所述标准连接板30上开设有第三穿筋孔31和第三定位安装孔32
如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被配置成:由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转角连接构件1合围构成呈矩形的用于浇筑装配式叠合板90的模具,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角;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的两个直角连接板10上分别与所述非标构件2的非标连接板20定位连接;多块所述标准构件3分别沿装配式叠合板9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铺设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两块所述非标构件2之间,位于装配式叠合板90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11、第二穿筋孔21、第三穿筋孔31分别用于所述横向板底筋92的穿过,位于装配式叠合板90的宽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11、第二穿筋孔21、第三穿筋孔31分别用于所述纵向板底筋93的穿过;由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转角连接构件1合围后,所述模具的内侧矩形表面为平整的表面。相邻的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之间,在相配合的标准连接板30、非标连接板20的两者中,一者的配合面朝内、一者的配合面朝外。相邻的两个所述标准构件3之间,在相配合的的两个标准连接板30中,一者的配合面朝内、一者的配合面朝外。相连的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与所述非标构件之间,在相配合的所述直角连接板10、所述非标连接板20中,所述直角连接板10的配合面朝内,非标连接板20的配合面朝外。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与所述非标构件2之间的第一定位安装孔12与第二定位安装孔22通过螺杆对位连接;所述非标构件2与所述标准构件3之间的第二定位安装孔22与第三定位安装孔32通过螺杆对位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标准构件3之间第三定位安装孔32通过螺杆对位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通过对现有预制叠合板浇筑生产中预制叠合板模具的研究,针对装配式叠合板90中横向板底筋92和纵向板底筋93的布置特点,设计出包含有转角连接构件1、非标构件2以及标准构件3的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中装配式叠合板90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两端采用的是非标构件2,该非标构件2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不同装配式叠合板90的尺寸来选择,设置成可调节功能,所有标准构件3、直角连接板10的尺寸规格是一致、可通用的,根据装配式叠合板90的尺寸来选择调节板的尺寸,因此在此模具中的标准构件3可视为是能够共模用,可重复利用;而且本方案中转角连接构件1、非标构件2以及标准构件3可以通过一个个构件“搭积木”的方式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模具,能够增强连接构件之间的密封程度,减少漏浆的风险,通过若干标准构件3拼装,能够实现组装成任何尺寸的模具,这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应用流程做出介绍,可供参考,流程如下:
1、生产若干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及转角连接构件1;
2、确定模具尺寸,通过计算确定需要多少个标准构件3,将标准构件3间用螺栓固定,再将标准构件3和非标构件2固定,最后将非标构件2和转角连接构件1固定,组建为叠合板模具;
3、叠合板模具上的第一穿筋孔11、第二穿筋孔21、第三穿筋孔31成为模具预留孔洞,工厂在模具预留孔洞中进行钢筋预留(模具预留孔洞、纵向板底筋93);
4、浇筑混凝土,完成叠合板的生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以后,如附图2所示,横向板底筋92、纵向板底筋93各自的间距及与其各自板边的间距的设置可参考附图2。从图中的方位示意看,横向板底筋92中,位于最下面的横向板底筋92距离混凝土底板91的底部的距离为S1,最下面的横向板底筋92和之相邻的横向板底筋92的距离为S2,陆续往上相邻的横向板底筋92的间隔则是S3,而位于最上面的横向板底筋92距离混凝土底板91顶部的距离为S1,最上面的横向板底筋92与之相邻的横向板底筋92的距离为S4;从图中的方位示意看,纵向板底筋93中,位于最左面的纵向板底筋93距离混凝土底板91左侧的距离为S5,最左面的纵向板底筋93和与之相邻的纵向板底筋93的距离为S6,陆续往右相邻的纵向板底筋93的间隔则是S7,而位于最右面的纵向板底筋93距离混凝土底板91右侧的距离为S5,最右面的纵向板底筋93和与之相邻的纵向板底筋93的距离为S8。根据S2、S4、S6、S8的尺寸来选取对应尺寸的非标构件2,根据不同数量的S3和S7来选取对应数量的标准构件3。
下面再对具体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其中第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包括转角连接构件1、非标构件2以及标准构件3,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的数量为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具有两个相互连接且呈直角的直角连接板10,所述直角连接板10上开设有第一穿筋孔11和第一定位安装孔12;所述非标构件2的数量为八块,每个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的两个直角连接板10各自定位连接有一个非标构件2;所述非标构件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非标连接板20,所述非标连接板20上开设有第二穿筋孔21和第二定位安装孔22;所述标准构件3的数量为多块,所述标准构件3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标准连接板30,所述标准连接板30上开设有第三穿筋孔31和第三定位安装孔32。
具体的,在第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转角连接构件1均采用钢板制得,强度高,符合重复使用的要求;进一步的,为了使转角连接构件1、非标构件2以及标准构件3之间的搭接组合更加稳定且增强连接构件之间的密封程度,进一步减少漏浆,所述非标构件2和所述标准构件3均为Z字形结构,其中所述非标构件2上的一侧非标连接板20位于朝向矩形的内侧、另一侧非标连接板20位于朝向矩形的外侧;所述标准构件3上的一侧标准连接板30位于朝向矩形的内侧、另一侧标准连接板30位于朝向矩形的外侧。更具体的,为了便于该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在合围组成一个完整的模具后的浇筑固定,由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转角连接构件1合围后,所述模具的外侧矩形表面也为平整的表面。
另外,在第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为了使一侧非标连接板20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22与所述直角连接板10一侧的第一定位安装孔12更好地对位连接,使位于两端的所述标准构件3由朝两端的第三定位安装孔32与相连的所述非标构件2一侧的第二定位安装孔22更好地对位连接,使相邻之间的标准构件3通过第三定位安装孔32更好地对位连接,作出以下设计:
所述直角连接板10上的第一穿筋孔11位于中间部位,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12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12的上下两侧;
所述非标连接板20上的第二穿筋孔21位于中间部位,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22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22的上下两侧;
所述标准连接板30上的第三穿筋孔31位于中间部位,所述第三定位安装孔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安装孔32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三定位安装孔32的上下两侧。
在另外第二种较佳实施例中,其他结构均和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使转角连接构件1与非标构件2之间、使非标构件2与标准构件3之间以及使两相邻标准构件3之间更好得定位配合,所述直角连接板10、非标连接板20、标准连接板30的长、宽、高尺寸均为一致。所述标准构件3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250mm,宽度为20mm,所述标准连接板30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50mm,宽度为10mm;所述非标构件2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150mm~250mm,宽度为20mm,所述非标连接板20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50mm,宽度为10mm;所述直角连接板10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50mm,宽度为10mm。为了便于该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在合围组成一个完整的模具后的浇筑固定,由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转角连接构件1合围后,所述模具的外侧矩形表面也为平整的表面。
针对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能产生的变化描述如下:
在以上实施例中,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直角连接板10的尺寸不以第二种较佳实施例中的为限,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设置不同尺寸的构件。
在上在以上实施例中,所述标准构件3的数量也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选取的,不以附图中所示为限。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用于装配式叠合板(90)的浇筑生产,所述装配式叠合板(90)具有混凝土底板(91)和搭接在混凝土底板(91)内部的横向板底筋(92)和纵向板底筋(93),其特征在于:
该模具包括转角连接构件(1)、非标构件(2)以及标准构件(3);其中,
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的数量为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具有两个相互连接且呈直角的直角连接板(10),所述直角连接板(10)上开设有第一穿筋孔(11)和第一定位安装孔(12);
所述非标构件(2)的数量为八块,每个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的两个直角连接板(10)各自定位连接有一个非标构件(2);所述非标构件(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非标连接板(20),所述非标连接板(20)上开设有第二穿筋孔(21)和第二定位安装孔(22),其中一侧非标连接板(20)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22)与所述直角连接板(10)一侧的第一定位安装孔(12)对位连接;
所述标准构件(3)的数量为多块,所述标准构件(3)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标准连接板(30),所述标准连接板(30)上开设有第三穿筋孔(31)和第三定位安装孔(32),其中相邻之间的标准构件(3)通过第三定位安装孔(32)对位连接,位于两端的所述标准构件(3)由朝两端的第三定位安装孔(32)与相连的所述非标构件(2)一侧的第二定位安装孔(22)对位连接;
所述模具被配置成:由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转角连接构件(1)合围构成呈矩形的用于浇筑装配式叠合板(90)的模具,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角;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的两个直角连接板(10)上分别与所述非标构件(2)的非标连接板(20)定位连接;多块所述标准构件(3)分别沿装配式叠合板(9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铺设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两块所述非标构件(2)之间,位于装配式叠合板(90)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11)、第二穿筋孔(21)、第三穿筋孔(31)分别用于所述横向板底筋(92)的穿过,位于装配式叠合板(90)的宽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11)、第二穿筋孔(21)、第三穿筋孔(31)分别用于所述纵向板底筋(93)的穿过;由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转角连接构件(1)合围后,所述模具的内侧矩形表面为平整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连接板(10)、非标连接板(20)、标准连接板(30)的长、宽、高尺寸均为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角连接板(10)上的第一穿筋孔(11)位于中间部位,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12)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12)的上下两侧;
所述非标连接板(20)上的第二穿筋孔(21)位于中间部位,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22)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22)的上下两侧;
所述标准连接板(30)上的第三穿筋孔(31)位于中间部位,所述第三定位安装孔(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安装孔(32)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三定位安装孔(32)的上下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标构件(2)和所述标准构件(3)均为Z字形结构,其中所述非标构件(2)上的一侧非标连接板(20)位于朝向矩形的内侧、另一侧非标连接板(20)位于朝向矩形的外侧;所述标准构件(3)上的一侧标准连接板(30)位于朝向矩形的内侧、另一侧标准连接板(30)位于朝向矩形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转角连接构件(1)合围后,所述模具的外侧矩形表面也为平整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构件(3)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250mm,宽度为20mm,所述标准连接板(30)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50mm,宽度为10mm;
所述非标构件(2)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150mm~250mm,宽度为20mm,所述非标连接板(20)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50mm,宽度为10mm;
所述直角连接板(10)的高度为100mm,长度为50mm,宽度为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转角连接构件(1)均采用钢板制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与所述非标构件(2)之间的第一定位安装孔(12)与第二定位安装孔(22)通过螺杆对位连接;所述非标构件(2)与所述标准构件(3)之间的第二定位安装孔(22)与第三定位安装孔(32)通过螺杆对位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标准构件(3)之间第三定位安装孔(32)通过螺杆对位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19368.3U CN218776823U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19368.3U CN218776823U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76823U true CN218776823U (zh) | 2023-03-31 |
Family
ID=85709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19368.3U Active CN218776823U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76823U (zh) |
-
2022
- 2022-10-25 CN CN202222819368.3U patent/CN21877682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57119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楼板连接结构 | |
CN104264786A (zh) | 一种预制砼构件的钢筋连接方式及其应用 | |
CN205668316U (zh) | 一种结构简单的组合拼装预制混凝土板件模具 | |
KR101985676B1 (ko) | 3차원 프린트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제조방법 | |
CN204059601U (zh) | 一种预制砼构件的钢筋连接结构 | |
US20210010263A1 (en) | Special l-shaped column shear wall module, shear wall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 |
CN218776823U (zh)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 |
US20210010267A1 (en) | Special t-shaped column shear wall module, shear wall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 |
CN215055285U (zh) | 一种模块化组装的叠合楼板通用模具 | |
CN209381029U (zh) | T梁模板系统 | |
CN207553582U (zh) | 一种建筑模板 | |
CN212795343U (zh) | 一种组合式金属模板结构 | |
CN115162723A (zh) | 一种拼接式建筑模板结构 | |
CN212193592U (zh) | 制作装配式剪力墙构件的可分离式对口梳子型墙板模具 | |
CN104763146A (zh) | 一种新型角模板系统 | |
CN210713386U (zh) | 装配式浇筑结构及装配式建筑 | |
CN211729620U (zh) |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 | |
CN210046816U (zh) | 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构件钢与高分子材料组合模板 | |
CN204691241U (zh) | 一种新型角模板系统 | |
CN106320692A (zh) | 一种建筑拼接模板 | |
CN112663788A (zh) | 一种装配式快速施工方法 | |
CN209891714U (zh) | 双t板与梁构件之间的连接模板 | |
CN216941171U (zh) | 一种可兼用的叠合板模具 | |
CN213868892U (zh) | 一种模块化组合钢模板 | |
CN216156919U (zh) | 一种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