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3619U - 一种手臂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臂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3619U
CN218773619U CN202222871151.7U CN202222871151U CN218773619U CN 218773619 U CN218773619 U CN 218773619U CN 202222871151 U CN202222871151 U CN 202222871151U CN 218773619 U CN218773619 U CN 218773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seat
armrest
seat part
hand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11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基
叶金
阮正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E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E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11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3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3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3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臂支撑结构,包括扶手、靠背以及座部,扶手配置为支撑人体手臂,靠背配置为支撑人体背部,座部配置为支撑人体臀部;靠背转动设置在座部上,扶手设置在靠背与座部之间;扶手与靠背转动连接,扶手通过滑动导向机构与座部连接配合,当靠背相对于座部向后倾仰时,扶手随之向后倾仰;与常规扶手不同的是,扶手并非只连接在靠背或座部的其中一个上,而是与靠背和座部均有连接,因此在靠背相对于座部转动时,扶手与靠背联动并通过滑动导向机构来确定扶手的运动轨迹,无需再对扶手进行单独操作;当靠背向后倾仰时,扶手也会向后倾仰,即后端下降前端抬起,该姿态又可以适应使用者躺卧时的搁手姿势,提高此时手臂支撑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手臂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臂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扶手作为座椅上可以支撑人体手臂的部件,对使用舒适性有着较大影响,过去常见的座椅扶手是固定不动的,但从更实际的使用以及舒适性出发,扶手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如有些扶手具有升降功能,以适应不同身高人群;有些扶手转动设置在座椅底盘上,在椅背后仰,使用者休息时,转动扶手给予更合适的手臂支撑。
但是,扶手的升降、转动都需要对扶手进行单独操作,想要休息的使用者因繁复的操作,而可能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为了省去这些繁复的操作,提高休息状态下的舒适性,可使扶手与座椅椅背的后仰产生联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臂支撑结构,包括扶手、靠背以及座部,扶手设置在靠背与座部之间,当靠背相对于座部向后倾仰时,扶手随之向后倾仰,实现扶手与靠背的联动,需要进行操作即可将扶手调整至能使人体在躺卧状态下舒适搁置手臂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手臂支撑结构,包括扶手、靠背以及座部,扶手配置为支撑人体手臂,靠背配置为支撑人体背部,座部配置为支撑人体臀部;靠背转动设置在座部上,扶手设置在靠背与座部之间;扶手与靠背转动连接,扶手通过滑动导向机构与座部连接配合,当靠背相对于座部向后倾仰时,扶手随之向后倾仰。
扶手设置在靠背与座部之间,且与靠背转动连接,与常规扶手不同的是,扶手并非只连接在靠背或座部的其中一个上,而是与靠背和座部均有连接,因此在靠背相对于座部转动时,扶手自然而然与靠背产生联动效应并通过滑动导向机构来确定扶手的运动轨迹,无需再对扶手进行单独操作;扶手在使用者正常就坐时是大致水平的,以适应使用者就坐时搁手的姿势,当靠背向后倾仰时,扶手也会向后倾仰,即后端下降前端抬起,该姿态又可以适应使用者躺卧时的搁手姿势,提高此时手臂支撑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滑槽与导销,导销设置在滑槽中并随扶手的运动而在滑槽中滑动,导销设置在扶手与座部的其中一个上,滑槽设置在扶手与座部的另一个上。导销设置在滑槽中并与滑槽相对滑动设置,由于扶手与靠背只是转动连接,因此在靠背后仰时,扶手将随靠背向后移动,此时导销与滑槽的存在使得扶手能够与座部相对移动而不受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座部的左右两端部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支座,所述的靠背转动连接在该支座上,所述导销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支座的上端部,所述滑槽开设在扶手的后部。扶手只是一大致沿座深方向设置的部件,支座可抬高扶手的高度并作为扶手的支撑件。
作为优选,所述滑槽为沿左右方向贯穿扶手的直槽,且滑槽的路径由后往前向上倾斜;靠背相对于座部转动而向后倾仰时,扶手随靠背移动,导销从滑槽的后端来到滑槽的前端,以使扶手转动。滑槽的开设方向可用来确定扶手的运动轨迹,在扶手与靠背向后移动的同时,导销与滑槽相对滑动,导销从滑槽的后下端来到滑槽的前上端,也就将扶手的前端部向上抬起,从而使扶手整体呈现向后倾仰的姿态。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包括背框架以及背传动件,背框架与背传动件的后端部固定连接,背传动件与座部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背传动件包括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三横杆以及设置在第三横杆左右两端部的第三连接臂,第三连接臂与座部转动连接,所述扶手后端部与第三连接臂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的运动由一设置在座部上的致动器驱动,致动器作用在背传动件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扶手设置在靠背与座部之间,且与靠背转动连接,与常规扶手不同的是,扶手并非只连接在靠背或座部的其中一个上,而是与靠背和座部均有连接,因此在靠背相对于座部转动时,扶手自然而然与靠背产生联动效应并通过滑动导向机构来确定扶手的运动轨迹,无需再对扶手进行单独操作;扶手在使用者正常就坐时是大致水平的,以适应使用者就坐时搁手的姿势,当靠背向后倾仰时,扶手也会向后倾仰,即后端下降前端抬起,该姿态又可以适应使用者躺卧时的搁手姿势,提高此时手臂支撑的舒适性。
导销设置在滑槽中并与滑槽相对滑动设置,由于扶手与靠背只是转动连接,因此在靠背后仰时,扶手将随靠背向后移动,此时导销与滑槽的存在使得扶手能够与座部相对移动而不受干涉;滑槽的开设方向可用来确定扶手的运动轨迹,在扶手与靠背向后移动的同时,导销与滑槽相对滑动,导销从滑槽的后下端来到滑槽的前上端,也就将扶手的前端部向上抬起,从而使扶手整体呈现向后倾仰的姿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在就坐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在就坐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在就坐状态下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在躺卧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在躺卧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在躺卧状态下的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座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传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该座椅状态切换的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扶手与靠背联动的原理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座部1;支座101;座支撑件2;第一传动件3;第一横杆31;第一连接臂32;第一连接耳33;第二传动件4;第二横杆41;第二连接臂42;第二连接耳43;靠背5;背传动件51;第三横杆511;第三连接臂512;背框架52;连接件6;驱动件7;驱动杆8;窗口9;销轴10;第一限位片11;第二限位片12;支撑脚13;支撑柱14;扶手15;滑槽16;导销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臂支撑结构并应用在一种座椅中,具体如下:
如图1-7所示,提供一种座椅,包括:
如上所述的坐躺状态切换机构,坐躺状态切换机构,包括座部1和座支撑件2,座部1与座支撑件2之间设有传动组件,以使座部1选择性地相对于座支撑件2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3以及第二传动件4,第一传动件3的两端分别与座部1、座支撑件2铰接,第二传动件4的两端分别与座部1、座支撑件2铰接,第一传动件3、第二传动件4、座部1以及座支撑件2共同构成一四连杆机构;该坐躺状态切换机构具有就坐状态与躺卧状态,在就坐状态下,第一传动件3与第二传动件4基本直立,座部1位于座支撑件2上方,此时座部1所处高度为就坐高度;由就坐状态切换为躺卧状态时,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相对于座支撑件2转动,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上端逐渐向前倾斜,并带动座部1向前向下移动;处于躺卧状态时,座部1位于座支撑件2前方,此时座部1所处高度为躺卧高度;所述就坐高度大于躺卧高度,且躺卧高度配置为在此高度下,使用者能够舒展甚至伸直双腿地将双脚搁置在地面;所述座部1配置为支撑人体臀部,在切换状态时,座部1与一靠背5联动;
靠背5,转动连接在座部1上且靠背5通过一连接件6与第一传动件3传动连接;
连接件6,连接件6的两端分别与靠背5以及第一传动件3铰接;
驱动件7,安装在座部1上并驱动第一传动件3以及第二传动件4运动;
在就坐状态下,靠背5大致竖直;由就坐状态切换至躺卧状态时,驱动件7驱动靠背5、连接件6、第一传动件3、第二转动件以及座部1运动,座部1向前向下运动的同时,靠背5向前向下运动并相对于座部1向后转动;在躺卧状态下,靠背5呈向后倾斜的姿态。
具体地说,如图1、4、7-10所示,所述座部1为一水平布置的框架结构,本实施例中,驱动件7为一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沿前后方向安装在座部1下方;所述靠背5包括背传动件51以及背框架52,背框架52配置为支撑人体背部,背传动件51与背框架52通过左右两侧各两个螺丝固定连接;背传动件51转动连接在座部上,背传动件51呈U形,包括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三横杆511以及位于第三横杆511左右两端部的第三连接臂512,两个第三连接臂512之间设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驱动杆8,所述驱动件7与驱动杆8铰接,并在驱动件7伸缩时,驱动驱动杆8运动;背传动件51通过连接件6与第一传动件3传动连接,且所述座部1的左右两端部开设有供第三连接臂512通过的窗口9,第三连接臂512由上往下经过窗口9并与连接件6铰接;在就坐状态下,背框架52大致竖直,背传动件51也同样大致竖直,在躺卧状态下,背框架52向后倾仰,背传动件51大致水平。
所述第一传动件3与第二传动件4均呈U形,第一传动件3包括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一横杆31、位于第一横杆31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一连接臂32以及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一连接耳33,两个第一连接臂32与座部1左右两侧铰接,两个第一连接耳33与座支撑件2左右两侧铰接;同样的,第二传动件4包括沿左右布置的第二横杆41、位于第二横杆41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臂42以及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二连接耳43,两个第二连接臂42与座部左右两侧铰接,两个第二连接耳43与座支撑件2两侧铰接;第一连接耳33与第二连接耳43都通过销轴10与座支撑件2连接,第一连接臂32呈L形,第二连接臂42大致为直杆,第一连接臂32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座支撑件2的前下部,第二连接臂42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座支撑件2的后上部;所述座部的左右两端部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支座101,所述的窗口9开设在支座101上;第一连接臂32转动连接在座支撑件2侧面且第一连接臂32的上端部与连接件6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42上端部与支座101下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32的形状配置为在躺卧状态下,第一连接臂32大致水平且仍能向上托举座部1。
第一传动件3、第二传动件4、座部1以及座支撑件2构成的四连杆机构中,座支撑件2为其中的固定杆,第一传动件3位于第二传动件4前方,两者作为摆臂,并在相对于座支撑件2转动时,带动座部1相对于座支撑件2移动,且座部1的运动与第一传动件3、第二传动件4这些摆臂的转动不同,座部1可整体进行前后、上下方向的平面位移,以通过该机构实现座部1高度的进一步下降。
此外,为了增加结构的稳定性,使座椅在躺卧状态下具有足够的结构支撑,座支撑件2上设有第一限位片11与第二限位片12,座支撑件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片11与第二限位片12,且第一限位片11与第二限位片12向外凸出于座支撑件2,第一限位片11位于第一连接耳33的前下方,第二限位片12位于第二连接耳43的前下方;在躺卧状态下,第一连接耳33抵靠在第一限位片11上,第二连接耳43抵靠在第二限位片12上。
进一步地,所述座支撑件2连接有用于支撑该座椅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13与支撑柱14,座支撑件2与支撑柱14相连;所述支撑柱14为气杆,支撑柱14插设并安装在座支撑件2上,支撑柱14的升降带动座支撑件2、座部1以及靠背5同步运动,并能够调整就坐高度与躺卧高度;在支撑柱14缩短至最短的情况下,所述躺卧高度为250-280mm,所述就坐高度为420-450mm,支撑柱14的调节范围为100-150mm,在本实施例中,躺卧高度为260mm,就坐高度为430mm,支撑柱14的调节范围为120mm,躺卧高度可使人体舒展或伸直双腿地将双脚搁置在地面,就坐高度可使人体正常就坐,支撑柱14的调节可使该座椅适用不同身高人群。
再进一步说,为了方便支撑手臂手肘,该座椅还包括有扶手15,扶手15后端与背传动件51铰接,扶手15后部通过滑槽16导向机构与支座101连接配合;具体的说,所述的滑槽16导向机构包括滑槽16与导销17,导销17设置在滑槽16中并随扶手15的运动而在滑槽16中滑动;导销17设置在扶手15与支座101的其中一个上,滑槽16设置在扶手15与支座101中的另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导销17设置在支座101的上端部,滑槽16开设在扶手15上并且滑槽16向前向上倾斜。扶手15联动设计,是为了在背支架倒下去时,扶手15向后倒的角度更适合人体支撑需要,不会太多或太少,符合人体工学。
如图12所示,扶手15设置在靠背5与座部1之间,且与靠背5转动连接,与常规扶手不同的是,该扶手15并非只连接在靠背5或座部1的其中一个上,而是与靠背5和座部1均有连接,因此在靠背5相对于座部1转动时,扶手15自然而然与靠背5产生联动效应并通过滑动导向机构来确定扶手15的运动轨迹,无需再对扶手15进行单独操作;扶手15在使用者正常就坐时是大致水平的,以适应使用者就坐时搁手的姿势,当靠背5向后倾仰时,扶手15也会向后倾仰,即后端下降前端抬起,该姿态又可以适应使用者躺卧时的搁手姿势,提高此时手臂支撑的舒适性。导销17设置在滑槽16中并与滑槽16相对滑动设置,由于扶手15与靠背5只是转动连接,因此在靠背5后仰时,扶手15将随靠背5向后移动,此时导销17与滑槽16的存在使得扶手15能够与座部5相对移动而不受干涉。滑槽16的开设方向可用来确定扶手15的运动轨迹,在扶手15与靠背5向后移动的同时,导销17与滑槽16相对滑动,导销17从滑槽16的后下端来到滑槽16的前上端,也就将扶手15的前端部向上抬起,从而使扶手15整体呈现向后倾仰的姿态。

Claims (7)

1.一种手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靠背以及座部,扶手配置为支撑人体手臂,靠背配置为支撑人体背部,座部配置为支撑人体臀部;靠背转动设置在座部上,扶手设置在靠背与座部之间;扶手与靠背转动连接,扶手通过滑动导向机构与座部连接配合,当靠背相对于座部向后倾仰时,扶手随之向后倾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滑槽与导销,导销设置在滑槽中并随扶手的运动而在滑槽中滑动,导销设置在扶手与座部的其中一个上,滑槽设置在扶手与座部的另一个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的左右两端部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支座,所述的靠背转动连接在该支座上,所述导销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支座的上端部,所述滑槽开设在扶手的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沿左右方向贯穿扶手的直槽,且滑槽的路径由后往前向上倾斜;靠背相对于座部转动而向后倾仰时,扶手随靠背移动,导销从滑槽的后端来到滑槽的前端,以使扶手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包括背框架以及背传动件,背框架与背传动件的后端部固定连接,背传动件与座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传动件包括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三横杆以及设置在第三横杆左右两端部的第三连接臂,第三连接臂与座部转动连接,所述扶手后端部与第三连接臂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的运动由一设置在座部上的致动器驱动,致动器作用在背传动件上。
CN202222871151.7U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手臂支撑结构 Active CN218773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1151.7U CN218773619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手臂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1151.7U CN218773619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手臂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3619U true CN218773619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10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1151.7U Active CN218773619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手臂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36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5946B2 (en) Ergonomic armrest
CA2394954C (en) Ergonomic chair
CN111955974B (zh) 具有电动座椅驱动器的零墙壁间隙联动机构
CA2789274A1 (en) Zero-wall clearance linkage mechanism for a lifting recliner
US20040075321A1 (en) Chair with movable seat and backrest
KR20220045861A (ko) 차량용 시트 조절 장치
CN114009986A (zh) 用于在扶手之间摇摆的摇摆躺椅的摇摆后仰机构
JPH04269913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式椅子
CN111671264A (zh) 一种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及控制方法
WO2022000968A1 (zh) 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及其支撑就坐方法
CN111067293A (zh) 一种带搁脚板的椅子
CN113197457B (zh) 一种椅子
CN218773619U (zh) 一种手臂支撑结构
CN211933364U (zh) 一种带搁脚板的椅子
CN116076881A (zh) 一种坐躺状态切换机构及座椅
JP3160826B2 (ja) 体格適合型回転椅子
CN219661278U (zh) 一种座椅支架以及座椅
CN219537866U (zh) 用于座椅靠背的支撑机构及座椅
CN218889465U (zh) 一种座椅
WO2024016418A1 (zh) 用于可活动的座椅单元的机械伸展装置及座椅单元
CN219289059U (zh) 用于可活动的座椅单元的机械伸展装置及座椅单元
CN115778130B (zh) 一种缩减靠墙间距的沙发成型方法
CN218044400U (zh) 一种坐具
CN220069255U (zh) 一种用于椅背的滑动变轨机构
CN218127733U (zh) 一种机械伸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