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2383U - 罐盖及罐子 - Google Patents

罐盖及罐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2383U
CN218752383U CN202221930686.0U CN202221930686U CN218752383U CN 218752383 U CN218752383 U CN 218752383U CN 202221930686 U CN202221930686 U CN 202221930686U CN 218752383 U CN218752383 U CN 218752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opening
upper cover
clamping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306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轲
冯萍萍
刘国福
欧阳高健
杨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qing Daman Can Ma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qing Daman Can Ma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qing Daman Can Ma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qing Daman Can Ma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306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2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2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2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罐盖和罐子,罐盖包括底座、上盖和枢转件,所述底座呈环状且其底部用于与罐体配合安装或一体成型;所述上盖为金属件,所述底座为塑胶件或金属件,所述枢转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相对所述第一部分转动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枢转件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底座连接,以使所述上盖可通过所述枢转件相对于所述底座翻转以封闭或打开所述底座上端的开口;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部分卡合连接;所述底座为金属件时,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部分卡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为金属件,且其罐盖的组装工艺简单方便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罐盖及罐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容器,尤其涉及一种装固态颗粒或粉末的罐盖和罐子。
背景技术
目前包装领域,常见的包装材料有玻璃、纸质、塑料、金属以及复合材料,上述材料中,玻璃抗撞击能力差,且重量过重,使用场所有限,很难用于一次性包装;纸质的密封性、耐腐蚀比较差,塑料污染严重;金属包装物既有很好的密封性,耐腐蚀性也比较好,但是金属包装的成本往往比较高,目前往往采用马口铁作为金属包装的常用材料。
马口铁又名镀锡薄钢板,是指两面镀有商业纯锡的冷轧低碳薄钢板或钢带。锡主要起防止腐蚀与生锈的作用。它将钢的强度和成型性与锡的耐蚀性、锡焊性和美观的外表结合于一种材料之中,具有耐腐蚀、无毒、强度高、延展性好的特性。然而,当使用马口铁做的容器,往往使用塑胶盖作为马口铁容器的盖子,这样做出来的容器很难让罐体和罐盖使用相同工艺进行印刷,使得容器的外观不够美观,且该罐子回收时,盖子依然会造成污染。
参考中国专利CN202021250113,如果使用金属盖作为容器的盖子,则其盖子和容器主体之间往往是完全脱离的,盖子通过螺纹连接盖于容器主体上,或者直接卡接于容器主体上,这种连接方式在使用时经常给用户带来不便。
为此,参考中国专利CN201010607979,公开了一种金属制的贮藏盒,其盒盖呈片状且加工时冲切形成一个连接条,连接条末端形成转轴,盒身上焊接一个连接片,连接片上设置有两个收纳腔,将转轴安装于收纳腔中使得盒盖和盒身转动连接。该贮藏盒加工好后,为了使得盒盖与盒身密封,需要在盒盖上组接一个密封塞,且为了使得盒盖和盒身转动连接,需要先将连接片与盒身焊接在一起,然后将转动轴安装于收纳腔内。这种方法制成的贮藏盒虽然使得盒盖与盒身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翻转打开关闭,然而,这种贮藏盒生产时,必须在生产好盒盖、盒身、连接片,以及盒盖上的连接条、转轴后,在盒盖上焊接连接件,然后将连接件的转动轴组装于连接片中,需要焊接,设备复杂,工序多,成本高。
故,急需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罐盖及罐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罐盖及罐子,罐盖的上盖为金属件,且可相对于罐体翻转遮盖罐体,该罐盖的组装工艺简单方便且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罐盖,包括底座、上盖和枢转件,所述底座呈环状且其底部用于与罐体配合安装或一体成型;所述上盖为金属件,所述底座为塑胶件或金属件,所述枢转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相对所述第一部分转动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枢转件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底座连接,以使所述上盖可通过所述枢转件相对于所述底座翻转以封闭或打开所述底座上端的开口;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部分卡合连接;所述底座为金属件时,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部分卡合连接。
较佳地,所述枢转件为塑胶件,由于塑胶件一般具有一定弹性,使用塑胶材料制作枢转件,不但可以将枢转件做的足够小,还使得枢转件更容易插接卡合至罐盖的金属件上,连接更加紧密,且上盖相对于底座翻转时,噪音小。
较佳地,所述枢转件为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包括相互转动或铰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较佳地,所述枢转件为塑胶件,所述枢转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之一上的枢转轴和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另一的枢转孔,所述枢转轴配合安装于所述枢转孔中并可在所述枢转孔中转动。
较佳地,所述枢转件为一体件,所述枢转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一体成型的可弯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可弯结构相对转动。该方案使得枢转件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可制成片状。
具体地,所述底座为塑胶件,所述枢转件为塑胶件,所述枢转件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使得底座和枢转件部分无需组装,更进一步降低成本。当然,底座为塑胶件时,所述第二部分还可以与底座卡合连接。
较佳地,所述金属件为马口铁制成的金属件,
较佳地,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板、沿所述上盖板周沿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环形侧壁,所述底座包括环形侧壁,所述金属件的侧壁呈薄片状,所述金属件与所述枢转件配合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孔,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与所述上盖的开孔卡合的卡合凸,所述底座为金属件时,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与所述底座的开孔卡合的卡合凸。该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用于薄片金属加工的上盖与枢接片的连接,成本低,适用性广。
具体地,所述金属件的环形侧壁厚度范围为0.15 mm-0.30 mm。
具体地,所述开孔的开口方向沿所述金属件的侧壁朝向所述枢转件,将所述开孔的开口方向定义为前方,所述开孔的外侧具有外孔壁,所述外孔壁的前边沿于内外方向与所述金属件的侧壁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外孔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金属件侧壁连接并使所述开孔在内侧形成出口,所述卡合凸可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开孔并与所述开孔卡合。该方案使得枢转件沿前后方向插接至开孔中并与开孔卡合,防止枢转件在金属件内侧壁伸入过多,影响上盖与底座之间的组件以及打开罐子后的外观,也使得枢转件与金属件之间的卡合更加稳定。
更佳地,所述外孔壁从前向后逐渐接近所述金属件侧壁以形成导向边,所述卡合凸的外侧形成有与所述开孔的外孔壁相互匹配的配合边,所述卡合凸的内侧向内凸设可与所述出口的前边沿相互抵触的第一定位台,所述卡合凸伸入所述开孔时,所述第一定位台伸出所述开孔的出口并与所述出口卡合。该方案不但便于卡合凸伸入开孔,还使得卡合凸在左右、前后方向均有限位作用。
具体地,所述外孔壁的后端与所述金属件侧壁连接以使所述开孔的后端封闭,该方案使得金属件外侧开口少,卡合凸与开孔之间的卡合更加紧密,减小枢转件相对于金属件在前后方向上的晃动。
具体地,所述外孔壁的后边沿于内外方向与所述金属件的侧壁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开孔的尾口,所述卡合凸的末端向外凸设以在外侧形成第二定位台,所述卡合凸沿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开孔直至所述第二定位台从所述尾口穿出所述开孔,所述第二定位台与所述尾口卡合。该方案使得卡合凸分别通过第一定位台、第二定位台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卡合,连接更加稳定。
具体地,所述外孔壁的后边沿于内外方向与所述金属件的侧壁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开孔的尾口,所述外孔壁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卡合凸的末端向外凸设以在外侧形成第二定位台,所述卡合凸沿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开孔直至所述第二定位台从所述尾口穿出所述开孔,所述第二定位台与所述尾口卡合。
具体地,所述卡合凸与所述外孔壁的前边沿对应的位置向外凸设有第三定位台,所述卡合凸伸入所述开孔时,所述第三定位台与所述外孔壁的前边沿抵触。
较佳地,所述开孔沿内外方向贯穿所述金属件的侧壁,所述第一部分向内凸伸有两个悬臂,两所述悬臂在前后方向间距设置且末端沿相背的外侧凸设有可与所述开孔的前后边沿卡合的楔形的卡合凸,所述卡合凸从外向内伸入所述开孔并使得所述卡合凸与所述开孔卡合。其中,内外方向为上盖侧壁的内外方向。
较佳地,所述底座包括与罐体配合的底圈、形成于底圈上方并与所述上盖配合的顶圈,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底圈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上盖的侧壁连接,所述上盖盖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上盖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内侧与所述顶圈的外侧面相对,使得上盖相对于底座封闭时,枢转件与上盖的卡合处位于顶圈的侧壁外,防止卡合连接处漏粉。
较佳地,所述上盖顶部内侧周沿具有垫圈,所述上盖盖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垫圈垫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顶部之间,以密封所述底座和上盖之间的连接位置。
具体地,所述上盖的开口边沿内卷边,所述顶圈的外侧面向外凸设有与所述内卷边配合的卡合凸起,所述上盖盖于所述底座上时,通过所述内卷边和所述卡合凸起的配合与所述底座卡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罐子,包括罐体和罐盖,所述罐盖如上所述,所述罐盖的底座配合安装于或一体成型于所述罐体上。
较佳地,所述罐体内侧设置有易撕盖安装台,所述底座与所述罐体一体成型时,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部分卡合的位置高于所述易撕盖安装台。
较佳地,所述底座卡合于所述罐体上,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卡合凸部,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合凸部卡合的外卷边或卡合凹部。
综上,本实用新型将罐盖分为底座和上盖后,在底座和上盖之间通过枢转件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枢转件分别与金属件制成的罐盖部分卡合连接,无需焊接和螺钉固定,组装方便,工艺简单,成本低。另一方面,通过自身可弯折的枢转片分别卡接上盖和底座,也使得上盖和底座枢转的位置形状并不限制在直线状,使得上盖和底座的横截面可设置成圆形、椭圆,适应性广。再一方面,本发明的上盖与底座通过枢转件卡接,使得上盖的形状不受限于片状结构,可以设置成具有侧边的上盖,密封性能好,无需密封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罐子关闭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罐子打开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罐盖一个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上盖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罐子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5中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a是图5的部分放大图。
图7b是图7a的分解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罐盖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上盖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8c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上盖俯的仰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罐盖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罐子的部分截面图。
图11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枢转片一个角度的结构图。
图11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枢转片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图。
图11c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枢转片的截面图。
图11d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底座的部分截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上盖相对于底座打开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罐盖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罐盖的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罐盖的结构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枢转片的立体图。
图18a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罐盖的部分剖视图。
图18b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罐盖的部分剖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至第十实施例中上盖的结构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罐盖的部分剖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中罐盖的立体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中罐盖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中罐盖的立体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中罐盖的立体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中罐子的部分截面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中枢转片的结构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至第十四实施例中上盖的立体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中罐子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考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罐子100,用于存储奶粉,包括罐体200和罐盖300,所述罐盖300安装于罐体200上。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罐子100还可以用于存储其他粉末状或者颗粒状固态物质。
参考图1和图2,所述罐盖300包括底座10、上盖20和枢转件30。所述底座10呈环状且其底部用于与罐体200配合安装,所述底座10通过枢转件30与上盖20转动连接,以使上盖20可绕所述枢转件30的弯折线相对于所述底座10翻转以封闭或打开所述底座10上端的开口。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底座10的底部与所述罐体200的顶部卡合,底座10卡合安装于罐体200上,且所述底座10的中空部分与所述罐体200的容腔连通。当然,底座10也可以与罐体200一体成型,此时底座10为形成于于罐体200顶部的一部分。
参考图2和图3,所述上盖20包括上盖板21、沿所述上盖板21周沿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环形侧壁22,所述底座10包括环形侧壁101。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20为金属件,所述底座10为塑胶件。
参考图3和图7a,所述枢转件30包括第一部分31和可绕一转动轴相对所述第一部分31转动的第二部分32。所述第一部分31与所述上盖20连接,所述枢转件30的第二部分32与所述底座10连接,以使所述上盖20可绕所述枢转件30的弯折线相对于所述底座10翻转以封闭或打开所述底座10上端的开口。所述上盖20与所述第一部分31卡合连接。
参考图4和图7a,所述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呈薄片状,所述上盖20与所述枢转件30配合的环形侧壁22上开设有开孔40,所述第一部分31具有与所述上盖20的开孔40卡合的卡合凸311。其中,所述环形侧壁22厚度范围为0.15 mm-0.30 mm。
本实施例中,上盖20由马口铁冲压而成。上盖20的整体均有金属薄片冲压而成。当然,上盖20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材料制成,不限于马口铁,其中马口铁的厚度范围为0.15mm-0.3mm。
参考图3,所述枢转件30为塑胶件,所述枢转件30的第二部分32与所述底座10一体成型。当然,枢转件30的第二部分32也可以与底座10卡合连接,其中底座10和第二部分32之间形成相互配合的卡合组件,其卡合组件的结构可与为现有的卡合结构,在此不予详述。
参考图1至图3,所述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通过枢转组件33枢转连接。所述枢转件30为一体件,所述枢转组件33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一体成型的柔性连接条331和弯折边332。其中,弯折边332包括相对弯折两连接条,两连接条之间具有弯折线。
参考图1和图3,所述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之间具有形成于所述枢转件30横向中间的弯折边332和形成于所述弯折边332横向两侧的柔性连接条331,柔性连接条331可用于限定上盖20相对于底座10的翻转角度,例如限制在0-180度之间。
参考图7a和图7b,所述开孔40的开口41方向沿所述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朝向所述枢转件33,将所述开孔40的开口41方向定义为前方,所述开孔40的外侧具有外孔壁42,所述外孔壁42的前边沿421于内外方向与所述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开口41,所述外孔壁4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连接并使所述开孔41在内侧形成出口43,所述卡合凸311可从所述开口41伸入所述开孔40并与所述开孔40卡合。
参考图7a和图7b,所述外孔壁42从前向后逐渐接近所述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以形成导向边,所述卡合凸311的外侧形成有与所述开孔40的外孔壁42相互匹配的配合边(卡合凸311的外侧面),所述卡合凸311的内侧向内凸设可与所述出口43的前边沿431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台301,所述卡合凸311伸入所述开孔40时,所述第一定位台301伸出所述开孔40的出口43并与所述出口43卡合,第一定位台301的前侧台面与出口43的前边沿431抵触。本实施例中,外孔壁42的形状在前后方向的截面上呈楔形、斜线状、扇形或弧形,开孔40的形状整体呈楔形空间或者雨棚状。
参考图7a和图7b,所述外孔壁42的后端与所述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连接以使所述开孔40的后端封闭。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合凸311与所述外孔壁42的前边沿421对应的位置向外凸设有第三定位台303,所述卡合凸311伸入所述开孔40时,所述第三定位台303与外孔壁42的前边沿421抵触。
其中,所述底座10包括与罐体200配合的底圈11、形成于底圈11上方并与所述上盖20配合的顶圈12,所述第二部分32与所述底圈11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部分31与所述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连接,所述上盖20盖于所述底座10上时,所述上盖20连接所述第一部分31内侧与所述顶圈12的外侧面相对,使得上盖20相对于底座10封闭时,枢转件33与上盖20的卡合处位于顶圈的侧壁外,防止卡合连接处漏粉。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2一体成型于底圈11上。
其中,底圈11套设于罐体200的顶端并与罐体200卡合,底圈11内侧壁凸设有卡合凸起111,所述罐体200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合凸起111卡合的外卷边202,卡合凸起111与罐体200上端口的外卷边202卡合。当然,罐体200的上半部分也可以形成环绕罐体200的凹槽,底座10的下端具有与凹槽匹配的凹凸结构,易于所述凹槽卡合。当然,该凹槽也可以为环绕罐体200的凸起,此时底座10设置有与凸起匹配的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与凸起卡合以使得底座10卡合于罐体200上。
参考图2、图7a和图7b,所述上盖20的开口边沿内卷边23,所述顶圈12的外侧面向外凸设有卡合凸起121,所述上盖20盖于所述底座10上时,所述内卷边23抵触于所述卡合凸起121下方,以使上盖20与底座10卡合连接。其中,底座10为塑胶件,底座的底圈11外径小于顶圈12的外径,且底圈11和顶圈12之间还形成有一个容纳内卷边23的凹槽13。
其中,所述上盖20顶部内侧周沿具有垫圈24,所述上盖20盖于所述底座10上时,所述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套设于所述顶圈12的外侧,所述垫圈24垫于所述上盖20和所述底座10顶部(顶圈12顶部)之间,以密封所述底座10和上盖20之间的连接位置。其中,该垫圈24为PE件或其他塑胶件,该垫圈24也可以为其他非金属的弹性材料做成,例如硅胶。该垫圈24可以粘贴于上盖20上,也可以压铸于上盖20上,也可以直接通过其他方式成型于上盖20的顶部内侧。本实施例中,垫圈设置于塑胶件和金属件之间,金属件的硬度高,有效提高了上盖20与底座10之间的密封性。
其中,所述罐体200内侧设置有易撕盖安装台201,该易撕盖安装台2011在密封时粘贴有易撕盖2012以形成罐体铝箔密封结构(易撕盖结构),图中为简单示意图,罐体200、易撕盖安装台2011、易撕盖2012的具体结构和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详述。
参考图9至图13,区别于第一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a为金属件,所述底座10a与所述第二部分32a卡合连接。
参考图11d和图12,底座10a呈环形并具有环形侧壁101,环形侧壁101呈薄片状,所述底座10a与所述枢转件30配合的环形侧壁101上开设有开孔50。参考图10至图11c,枢转件30为一体结构的塑胶件,包括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aa以及转动连接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aa的枢转组件33a。
其中,所述底座10a包括与罐体200配合的底圈11a、形成于底圈11a上方并与所述上盖20配合的顶圈12a,顶圈12a和底圈11a均具有环形侧壁101。本实施例中,顶圈12a的外径小于底圈11a的外径,以使底座10的环形侧壁101呈台阶状。开孔50开设于底圈11a的环形侧壁101上。其中,底圈11a套设于罐体200的顶端并与罐体200卡合,以使开孔50的内侧与罐体200的侧壁相对。
其中,枢转组件33a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a一体成型的柔性连接条331。本实施例中,罐子(包括罐体和罐盖)的横截面呈圆形,该柔性连接条331有两个,且所述柔性连接条331的长度由中间向两侧逐渐边长。当然,罐子的横截面也可以为椭圆形、方形等。
其中,顶圈12a的顶端设置有卷边122,该卷边122为内卷边,当然卷边122也可以为外卷边。所述上盖20顶部内侧周沿具有垫圈24,所述上盖20盖于所述底座10上时,所述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套设于所述顶圈12a的外侧,所述垫圈24垫于所述上盖20和所述卷边122之间,以密封所述底座10和上盖20之间的连接位置。
本实施例中,垫圈24设置于金属件和金属件之间,可有挤压缩垫圈,提高底圈的密封性。
参考图10至图11c,所述第二部分32a具有与所述底座10的开孔50卡合的卡合凸321。本实施例中,底座10由马口铁冲压而成。底座10的整体均有金属薄片冲压而成。其中,所述环形侧壁101厚度范围为0.15 mm-0.30 mm。其中,开孔50的结构类似开孔40的结构,卡合凸321的结构类似卡合凸311的结构。
当然,底座10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材料制成,不限于马口铁。其中马口铁的厚度范围为0.15mm-0.3mm。
参考图10和图11d,所述开孔50的开口51方向沿所述底座10的环形侧壁101朝向所述枢转件33,将所述开孔50的开口51方向定义为前方,所述开孔50的外侧具有外孔壁52,所述外孔壁52的前边沿521于内外方向与所述底座10的环形侧壁101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开口51,所述外孔壁5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底座10的环形侧壁101连接并使所述开孔51在内侧形成出口53,所述卡合凸321可从所述开口51伸入所述开孔50并与所述开孔50卡合。
参考图10和图11d,所述外孔壁52从前向后逐渐接近所述底座10的环形侧壁101以形成导向边,所述卡合凸321的外侧形成有与所述开孔50的外孔壁52相互匹配的配合边(卡合凸321的外侧面),所述卡合凸321的内侧向内凸设可与所述出口53的前边沿531相互抵触的第一定位台401,所述卡合凸321伸入所述开孔50时,所述第一定位台401伸出所述开孔50的出口53并与所述出口53在前后方向上卡合。本实施例中,外孔壁52的形状在前后方向的截面上呈楔形、扇形或弧形,开孔50的形状整体呈楔形空间或者雨棚状。
参考图7a和图7b,所述外孔壁52的后端与所述底座10的环形侧壁101连接以使所述开孔50的后端封闭。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合凸321与所述外孔壁52的前边沿521对应的位置向外凸设有第三定位台403,所述卡合凸321伸入所述开孔50时,所述第三定位台403与所述外孔壁52的前边沿521配合抵触,以防止卡合凸321伸入过深。
其中,底圈11a内侧壁向内凸设有卡合凸起111,所述罐体200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合凸起111卡合的外卷边202,卡合凸起111与罐体200上端口的外卷边202抵触,以使罐体200与底圈11a卡合。当然,罐体200的上半部分也可以形成环绕罐体200的凹槽,底座10a的下端具有与凹槽匹配的凹凸结构,易于所述凹槽卡合。当然,该凹槽也可以为环绕罐体200的凸起,此时底座10a设置有与凸起匹配的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与凸起卡合以使得底座10a卡合于罐体200上。
参考图10和图12,卡合凸起111为从底圈11a外侧向内冲压形成的凹凸点。当然,该卡合凸起111还可以为环绕底座10a的凸环,或者长条形的凸条。
参考图10,底座10a的下端(底圈11a下端)形成有卷边112,该卷边为外卷边。当然,该卷边112也可以为内卷边,并与罐体200的外卷边202卡合。
参考图10,顶圈12a的侧壁向外凸设形成有卡合凸起121,该卡合凸起121为冲压形成的凸起,所述上盖20盖于所述底座10a上时,所述内卷边23与所述卡合凸起121卡合连接。
其中,所述罐体200内侧设置有易撕盖安装台,所述第二部分32a可以高于、低于或者等高于易撕盖安装台,该易撕盖安装台在密封时粘贴有易撕盖2012以形成罐体铝箔密封结构(易撕盖结构),图中为简单示意图,罐体200、易撕盖安装台、易撕盖2012的具体结构和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详述。
参考图14,区别于第一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枢转件30b中,枢转件30b包括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以及连接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的枢转组件33b。所述枢转组件33b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31其中之一上的枢转轴333和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其中另一的枢转孔334。
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2的上端323包容第一部分31的下端,第二部分32的上端323位于第一部分31下端313的两侧以容纳第一部分31的下端313,且第二部分32的上端323两相对侧壁分别开设有位置相对的枢转孔334,第一部分31的下端313向两侧凸伸有配合伸入所述枢转孔334的枢转轴333。当然,第一部分332和第二部分333上的枢转组件33结构位置可以互换。其中,枢转组件33b可以为组接件,也可以一体注塑而成。
为了保证第一部分31相对于第二部分32枢转的稳定性,第二部分32的上端323外侧形成有弧形的转动导向边,第一部分31上形成有与所述转动导向边配合的配合块。第一部分31相对于第二部分32转动时,枢转轴333在枢转孔334转动,配合块沿转动导向边滑动。
实施例中,罐体200为三片罐,包括底盖、罐身和盖于罐身侧壁靠近开口处的易撕盖。
参考图15,区别于第二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枢转件30c中,包括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a以及连接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a的枢转组件33b,所述枢转组件33b的结构类似于第三实施例中枢转组件的结构,第二部分32a的结构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2a的结构。
参考图16至图18a,区别于第四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罐盖包括上盖20、底座10a和枢转件30d。
参考图17,枢转件30d包括第一部分31d、第二部分32d以及连接第一部分31d和第二部分32d的枢转组件33b,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上开设有开孔40d,第一部分31d具有与开孔40d卡合的卡合凸311d。底座10d的环形侧壁101上具有开孔50d,第二部分32d具有与开孔50d卡合的卡合凸321d。枢转组件33b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中枢转组件33b的结构相同,在此不予详述。
参考图18a和图19,开孔40d的开口41d朝向枢转件30d,将所述开孔40d的开口41d方向定义为前方,所述开孔40d的外侧具有外孔壁42d,所述外孔壁42d的前边沿421于内外方向与所述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开口41d,所述外孔壁42d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连接并使所述开孔41d在内侧形成出口43d,所述卡合凸311d可从所述开口41d伸入所述开孔40d并与所述开孔40d卡合。所述外孔壁42d的后边沿于内外方向与环形侧壁22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开孔40d的尾口44d,所述外孔壁42d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卡合凸311d的末端向外凸设以在外侧形成第二定位台302,所述卡合凸311d沿所述开口41d伸入所述开孔40d直至所述第二定位台302从所述尾口44d穿出所述开孔40d,所述第二定位台302的前台面与所述外孔壁42d的后边沿422抵触,第二定位台302与尾口44d卡合。
该实施例中,卡合凸311d上不具有第一定位台。
参考图18a和图20,开孔50d的开口51d朝向枢转件30d,将所述开孔50d的开口51d方向定义为前方,所述开孔50d的外侧具有外孔壁52d,所述外孔壁52d的前边沿521于内外方向与所述底座10a的环形侧壁101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开口51d,所述外孔壁52d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底座10a的环形侧壁101连接并使所述开孔51d在内侧形成出口53d,所述卡合凸321d可从所述开口51d伸入所述开孔50d并与所述开孔50d卡合。所述外孔壁52d的后边沿于内外方向与环形侧壁101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开孔50d的尾口55d,所述外孔壁52d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卡合凸321d的末端向外凸设以在外侧形成第二定位台402,所述卡合凸321d沿所述开口51d伸入所述开孔50d直至所述第二定位台402从所述尾口55d穿出所述开孔50d,所述第二定位台402与所述尾口55d卡合,第二定位台402的后台面与外孔壁52d的后边沿522抵触。
参考图18b,区别于第五实施例,在第六实施例中,可以在卡合凸311d的内侧壁上设置从前向后逐渐向外的倾斜边,并在卡合凸311d的内侧形成第一定位台301d,以使卡合凸311d卡合于开孔40d时,第一定位台301d与出口43d卡合,第三定位台301d的前台面与出口43的前边沿431抵触。卡合凸321d的内侧壁上设置从前向后逐渐向外的倾斜边,并在卡合凸321d的内侧形成第一定位台401d,以使卡合凸321d卡合于开孔50d时,第一定位台401d与出口53d卡合,第一定位台401d的前台面与出口53d的前边沿531抵触。
参考图21,区别于第六实施例,在第七实施例中,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上具有开孔40d’,所述开孔40d’的外孔壁42d’从前向后逐渐接近环形侧壁22以使外孔壁42d’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呈弧形或者倾斜状,卡合凸311d’与所述开孔40d’的结构配合并卡合于开孔40d’中。底座10a的环形侧壁101上具有开孔50d’,所述开孔50d’的外孔壁52d’从前向后逐渐接近环形侧壁101以使外孔壁52d’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呈弧形或者倾斜状,卡合凸321d’与所述开孔50d’的结构配合并卡合于开孔50d’中。
参考图22,区别于第五实施例,在第八实施例中,枢转件30e中,包括第一部分31d、第二部分32d以及连接第一部分31d和第二部分32d的枢转组件33a,所述枢转组件33a的结构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中枢转组件33a的结构,第二部分32d的结构类似于第五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2d的结构。第一部分31d的结构类似于第五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d的结构。
参考图23,区别于第五实施例,在第九实施例中,底座10为塑胶件,枢转件30f与底座10一体成型,其中枢转件30f的第二部分32与底座10一体成型。枢转件30f中,包括第一部分31d、第二部分32以及连接第一部分31d和第二部分32的枢转组件33b,所述枢转组件33b的结构类似于第三实施例中枢转组件33b的结构,第一部分31d的结构类似于第五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d的结构。
参考图24,区别于第五实施例,在第十实施例中,底座10为塑胶件,枢转件30g与底座10一体成型,枢转件30g中,包括第一部分31d、第二部分32以及连接第一部分31d和第二部分32的枢转组件33,所述枢转组件33的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枢转组件33的结构,第一部分31d的结构类似于第五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d的结构。
参考图25至图29,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区别于第四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开孔40沿内外方向贯穿所述金属件的侧壁,并使所述开孔40的开口朝向所述金属件侧壁的外侧。罐盖包括上盖20、底座10a以及枢转件30h。
参考图5,枢转件30h中,包括第一部分31h、第二部分32h以及连接第一部分31h和第二部分32h的枢转组件33b,所述枢转组件33b的结构类似于第三实施例中枢转组件33b的结构。
参考图28,上盖20的环形侧壁22上开设有沿内外方向贯穿的开孔40h。参考图26和图27,第一部分31h向内凸伸有两个悬臂312,两所述悬臂312在前后方向间距设置且末端沿相背的外侧凸设有可与所述开孔40h前后边沿卡合的楔形的卡合凸313,所述卡合凸313伸入所述开孔40h并使得所述卡合凸313与所述开孔40h卡合。
参考图29,底座10a的环形侧壁101上开设有沿内外方向贯穿的开孔50h。参考图26和图27,第二部分32h向内凸伸有两个悬臂412,两所述悬臂412在前后方向间距设置且末端沿相背的外侧凸设有可与所述开孔50h配合的楔形的卡合凸413,所述卡合凸413伸入所述开孔50h并使得所述卡合凸413与所述开孔50h卡合。
其中,开孔40h和开孔50h均为矩形孔。当然,开孔40h和开孔50h也可以为椭圆孔或其他形状的孔。
参考图30,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区别于第十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枢转件30i中,包括第一部分31h、第二部分32h以及连接第一部分31h和第二部分32h的枢转组件33a,所述枢转组件33a的结构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中枢转组件33a的结构,第一部分31h的结构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h的结构,第二部分32h的结构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2h的结构。
参考图31,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区别于第十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底座10为塑胶件,与枢转件30j一体成型。其中枢转件30j的第二部分32与底座10一体成型。枢转件30j中,包括第一部分31h、第二部分32以及连接第一部分31h和第二部分32的枢转组件33b,所述枢转组件33b的结构类似于第三实施例中枢转组件33b的结构,第一部分31h的结构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h的结构。
参考图32,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区别于第十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底座10为塑胶件,与枢转件30k一体成型。其中枢转件30k的第二部分32与底座10一体成型。枢转件30k中,包括第一部分31h、第二部分32以及连接第一部分31h和第二部分32的枢转组件33,所述枢转组件33的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枢转组件33的结构,第一部分31h的结构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h的结构。
参考图33,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区别于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底座10b为金属件,罐体200为金属件,且底座10b与罐体200一体成型,底座10b和罐体200的侧壁是由一个金属片(马口铁)加工而成。
参考图33,当底座10b与罐体200一体成型时,所述底座10b与所述第二部分32卡合的位置(开孔50的位置)高于所述易撕盖安装台2011,易撕盖安装台2011上粘贴有易撕盖。该实施例中,易撕盖安装台2011由罐体200上半部分向内凹陷并挤压形成,罐体200中位于易撕盖安装台上方的部分为底座10b。
当然,底座10为塑胶件的时候,罐体200也可以为塑胶件,此时底座10可卡接于罐体200上,也可以与罐体200一体成型。
其中,当底座为金属件时,底座上开孔的形状结构与上盖上开孔的形状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部分的卡合凸与上盖上开孔的卡合连接结构,可以与第二部分的卡合凸与底座上开孔的卡合连接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实施例中,上盖的上盖板均为略微凹陷的片状,当然,上盖板的形状也可以为外凸形或其他形状,上盖板上也可以设有不同的冲压纹路,不限于平滑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罐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盖和枢转件,所述底座呈环状且其底部用于与罐体配合安装或一体成型;所述上盖为金属件,所述底座为塑胶件或金属件,所述枢转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相对所述第一部分转动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枢转件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底座连接,以使所述上盖可通过所述枢转件相对于所述底座翻转以封闭或打开所述底座上端的开口;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部分卡合连接;所述底座为金属件时,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部分卡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件为塑胶件或金属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件为塑胶件,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一枢转组件转动连接;其中,
所述枢转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之一上的枢转轴和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另一的枢转孔,所述枢转轴配合安装于所述枢转孔中并可在所述枢转孔中转动;或者,
所述枢转件为一体件,所述枢转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一体成型的可弯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可弯结构相对转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塑胶件,所述枢转件为塑胶件,且所述枢转件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板、沿所述上盖板周沿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环形侧壁,所述底座包括环形侧壁,所述金属件的环形侧壁呈薄片状,所述金属件与所述枢转件配合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孔,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与所述上盖的开孔卡合的卡合凸,所述底座为金属件时,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与所述底座的开孔卡合的卡合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的环形侧壁厚度范围为0.15 mm-0.30 mm,所述金属件为马口铁制成的金属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开口方向沿所述金属件的侧壁朝向所述枢转件,将所述开孔的开口方向定义为前方,所述开孔的外侧具有外孔壁,所述外孔壁的前边沿于内外方向与所述金属件的侧壁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外孔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金属件侧壁连接并使所述开孔在内侧形成出口,所述卡合凸可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开孔并与所述开孔卡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孔壁从前向后逐渐接近所述金属件侧壁以形成导向边,所述卡合凸的外侧形成有与所述开孔的外孔壁相互匹配的配合边,所述卡合凸的内侧向内凸设可与所述出口的前边沿相互抵触的第一定位台,所述卡合凸伸入所述开孔时,所述第一定位台伸出所述开孔的出口并与所述出口卡合;
所述外孔壁的后端与所述金属件侧壁连接以使所述开孔的后端封闭,或者所述外孔壁的后边沿于内外方向与所述金属件的侧壁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开孔的尾口;
所述开孔具有尾口时,所述卡合凸的末端向外凸设以在外侧形成第二定位台,所述卡合凸沿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开孔直至所述第二定位台从所述尾口穿出所述开孔,所述第二定位台与所述尾口卡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孔壁的后边沿于内外方向与所述金属件的侧壁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开孔的尾口,所述外孔壁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卡合凸的末端向外凸设以在外侧形成第二定位台,所述卡合凸沿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开孔直至所述第二定位台从所述尾口穿出所述开孔,所述第二定位台与所述尾口卡合。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凸与所述外孔壁的前边沿对应的位置向外凸设有第三定位台,所述卡合凸伸入所述开孔时,所述第三定位台与所述外孔壁的前边沿抵触。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沿内外方向贯穿所述金属件的侧壁,所述第一部分向内凸伸有两个悬臂,两所述悬臂在前后方向间距设置且末端沿相背的外侧凸设有可与所述开孔的前后边沿卡合的楔形的卡合凸,所述卡合凸从外向内伸入所述开孔并使得所述卡合凸与所述开孔卡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与罐体配合的底圈、形成于底圈上方并与所述上盖配合的顶圈,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底圈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上盖的侧壁连接,所述上盖盖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上盖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内侧与所述顶圈的外侧面相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开口边沿内卷边,所述顶圈的外侧面向外凸设有与所述内卷边配合的卡合凸起,所述上盖盖于所述底座上时,通过所述内卷边和所述卡合凸起的配合与所述底座卡合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板、沿所述上盖板周沿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环形侧壁,所述上盖板内侧周沿具有垫圈,所述上盖盖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上盖的环形侧壁套设于所述底座上半部分的外侧,所述垫圈垫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底座顶部之间,以密封所述底座和上盖之间的连接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为塑胶件、橡胶件或硅胶件。
16.一种罐子,用于容纳固态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和罐盖,所述罐盖为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罐盖,所述罐盖的底座配合安装于或一体成型于所述罐体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罐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侧设置有易撕盖安装台,所述底座与所述罐体一体成型时,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部分卡合的位置高于所述易撕盖安装台;
或者,所述罐盖卡合于所述罐体上,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卡合凸部,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合凸部卡合的外卷边或卡合凹部。
CN202221930686.0U 2022-07-25 2022-07-25 罐盖及罐子 Active CN218752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0686.0U CN218752383U (zh) 2022-07-25 2022-07-25 罐盖及罐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0686.0U CN218752383U (zh) 2022-07-25 2022-07-25 罐盖及罐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2383U true CN218752383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89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30686.0U Active CN218752383U (zh) 2022-07-25 2022-07-25 罐盖及罐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23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2623A (zh) * 2022-07-25 2022-11-29 深圳市大满包装有限公司 罐盖、罐子的制作方法及罐盖、罐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2623A (zh) * 2022-07-25 2022-11-29 深圳市大满包装有限公司 罐盖、罐子的制作方法及罐盖、罐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52383U (zh) 罐盖及罐子
CN212574644U (zh) 下沉翻盖水杯
CA2266305A1 (en) Closure for a portable liquid container
JP3281225B2 (ja) 容器のキャップ
CA2290188A1 (en) Crack-resistant container lid having opening
CN218432650U (zh) 金属罐盖及全金属罐
CN115402623A (zh) 罐盖、罐子的制作方法及罐盖、罐子
CN218086579U (zh) 一种高封闭防漏油漆瓶中瓶
JP2554578Y2 (ja) 軟質合成樹脂製の容器用キャップ
CN212606851U (zh) 一种可将罐盖打开固定任意角度的马口铁罐
CN211108850U (zh) 一种瓶盖组件
CN218199820U (zh) 任意角度翻转定位式直饮杯盖
CN216036534U (zh) 一种车载垃圾桶
CN214113476U (zh) 一种烟盒
CN218164821U (zh) 一种旋转式杯盖
CN216984426U (zh) 翻盖咖啡杯
CN217416676U (zh) 一种可变出料口的多档位调料瓶盖
CN216796791U (zh) 一种纸餐盒的密封结构
CN219864532U (zh) 一种翻盖结构门锁
JPS61203396A (ja) 注ぎ口
CN212638495U (zh) 一种内设工具巢的容器盖
CN218219477U (zh) 化妆盒
CN217919291U (zh) 一种可拆卸便携式副仪表板储物箱
JP2560626Y2 (ja) 取り出し用キャップ
CN218023123U (zh) 一种便于充分取料的塑料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