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48319U - 一种复合竹人造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竹人造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48319U
CN218748319U CN202222413801.3U CN202222413801U CN218748319U CN 218748319 U CN218748319 U CN 218748319U CN 202222413801 U CN202222413801 U CN 202222413801U CN 218748319 U CN218748319 U CN 218748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bamboo bundle
layer
bundl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138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腊云
李贤军
李霞镇
郝晓峰
徐康
朱愿
李拥军
王勇
吴红
王杰超
李业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Fusen Bamboo And Wood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Hengxin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Hunan Jiale Bamboo And Wood Co ltd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Fusen Bamboo And Wood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Hengxin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Hunan Jiale Bamboo And Wood Co ltd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Fusen Bamboo And Wood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Hengxin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Hunan Jiale Bamboo And Wood Co ltd,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 filed Critical Hunan Fusen Bamboo And Woo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138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48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48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48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竹人造板,包括:第一竹束层;第二竹束层,与所述第一竹束层层叠对齐设置;发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竹束层与所述第二竹束层之间;硬质的嵌件,嵌入设置于所述第一竹束层、发泡层和第二竹束层中。能够实现长宽幅面的竹集成材的制作,可以在现有长度上增加50%~80%,以及减重25%~40%。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复合板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竹人造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竹人造板。
背景技术
传统竹集成材是通过竹片排列成一定组合热压成板,然后多层板材进行热压制备成竹集成材。传统竹集成材是纯用竹材,导致整体的重量较大,且传统竹集成材均由小单元拼接而成,在整体长度较长、幅面较宽时,传统竹集成材的强度不够,易断裂。传统竹集成材按照18mm厚度规格,长度一般为2000*600或1200*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合竹人造板,能够实现长宽幅面的竹集成材的制作,可以在现有长度上增加50%~80%,以及减重25%~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复合竹人造板,包括:第一竹束层;第二竹束层,与所述第一竹束层层叠对齐设置;发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竹束层与所述第二竹束层之间;硬质的嵌件,嵌入设置于所述第一竹束层、发泡层和第二竹束层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竹人造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设置发泡层,通过发泡层内的气孔对声音进行吸收,起到隔音的作用;
2.设置嵌件,以增强整体的强度,在强度增加后,能够满足更长的竹集成材的制作要求;
3.发泡层的密度低于竹材的密度,在相同体积下,能够减轻竹集成材的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竹束层包括多个第一竹束分层和多个第二竹束分层,所述第一竹束分层和所述第二竹束分层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竹束分层位于所述第一竹束层的顶面和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竹束分层包括多个第一竹束单元,所述第一竹束单元呈扁平状,所述第一竹束单元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竹束单元沿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第一竹束单元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平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竹束分层包括多个第二竹束单元,所述第二竹束单元呈长条状,所述第二竹束单元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竹束单元沿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第二竹束单元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竹束层包括多个第三竹束分层和多个第四竹束分层,所述第三竹束分层和所述第四竹束分层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三竹束分层位于所述第一竹束层的顶面和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竹束分层包括多个第三竹束单元,所述第三竹束单元呈扁平状,所述第三竹束单元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三竹束单元沿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第三竹束单元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平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竹束分层包括多个第四竹束单元,所述第四竹束单元呈长条状,所述第四竹束单元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第四竹束单元沿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第四竹束单元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嵌件包括水平部、若干第一竖向部和若干第二竖向部,所述水平部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竹束层或第二竹束层或发泡层内,所述第一竖向部朝向所述第一竹束层所在一侧伸出,所述第二竖向部朝向所述第二竹束层所在一侧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嵌件为硬塑胶一体成型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复合竹人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复合竹人造板的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复合竹人造板的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第一竹束层100;第一竹束分层110;第一竹束单元111;第二竹束分层120;第二竹束单元121;
第二竹束层200;第三竹束分层210;第四竹束分层220;
发泡层300;
嵌件400;水平部410;第一竖向部420;第二竖向部4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复合竹人造板,包括:
第一竹束层100;
第二竹束层200,与第一竹束层100层叠对齐设置;
发泡层300,设置于第一竹束层100与第二竹束层200之间;
硬质的嵌件400,嵌入设置于第一竹束层100、发泡层300和第二竹束层200中。
值得理解的是,设置发泡层300,通过发泡层300内的气孔对声音进行吸收,起到隔音的作用;设置嵌件400,以增强整体的强度,在强度增加后,能够满足更长的竹集成材的制作要求;发泡层300的密度低于竹材的密度,在相同体积下,能够减轻竹集成材的重量。
其中,第一竹束层100、第二竹束层200、发泡层300和嵌件400在预排列完成后,可以通过热压成板,且第一竹束层100、第二竹束层200、发泡层300和嵌件400之间相互胶合。
其中,嵌件400横截面的大小比第一竹束层100横截面略小,以支撑整个复合竹人造板。
其中,嵌件4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嵌件400依次层叠设置。
其中,在嵌件400的横截面远小于第一竹束层100,且嵌件40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嵌件400沿水平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以支撑整个复合竹人造板。
其中,发泡层300为多孔发泡材料制成。
参照图2与图3所示,第一竹束层100包括多个第一竹束分层110和多个第二竹束分层120,第一竹束分层110和第二竹束分层120交替设置,且第一竹束分层110位于第一竹束层100的顶面和底面。
值得理解的是,通过交替设置的第一竹束分层110和第二竹束分层120,实现预先排列组合,方便后续进行热压,形成整个复合竹人造板。
其中,相邻第一竹束分层110与第二竹束分层120胶合相连。
参照图2与图3所示,第一竹束分层110包括多个第一竹束单元111,第一竹束单元111呈扁平状,第一竹束单元11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第一竹束单元111沿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内,第一竹束单元111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平铺设置。
平铺设置是指:高度小于宽度方向设置。
值得理解的是,扁平状的第一竹束单元111具有较好的完整性,仅需少量的第一竹束单元111即可铺满整个复合竹人造板的横截面,与铺设简单,方便形成预放置基座,施工更加方便,且形成完整的外表面,整体更加美观。
其中,相邻的第一竹束单元111胶合相连。
参照图2与图3所示,第二竹束分层120包括多个第二竹束单元121,第二竹束单元121呈长条状,第二竹束单元12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第二竹束单元121沿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内,第二竹束单元121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竹束单元121竖向设置,竖向设置是指:以高度大于宽度方向设置。
值得理解的是,第二竹束单元121的数量较多,在扁平的第一竹束单元111下方形成支撑,能够更好地支撑第一竹束单元111,使得第一竹束单元111的受力更加均衡,通过排布方式提高复合竹人造板整体的强度。
其中,相邻的第二竹束单元121胶合相连。
参照图2与图3所示,第二竹束层200包括多个第三竹束分层210和多个第四竹束分层220,第三竹束分层210和第四竹束分层220交替设置,且第三竹束分层210位于第一竹束层100的顶面和底面。
值得理解的是,第二竹束层200的结构与第一竹束层100的结构相同,其所能起到的作用也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参照图2与图3所示,第三竹束分层210包括多个第三竹束单元,第三竹束单元呈扁平状,第三竹束单元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第三竹束单元沿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内,第三竹束单元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平铺设置。
值得理解的是,第三竹束单元的结构与第一竹束单元111的结构相同,其所能起到的作用也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参照图2与图3所示,第四竹束分层220包括多个第四竹束单元,第四竹束单元呈长条状,第四竹束单元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第四竹束单元沿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内,第四竹束单元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值得理解的是,第四竹束单元的结构与第二竹束单元121的结构相同,其所能起到的作用也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参照图3与图4所示,嵌件400包括水平部410、若干第一竖向部420和若干第二竖向部430,水平部410水平设置于第一竹束层100或第二竹束层200或发泡层300内,第一竖向部420朝向第一竹束层100所在一侧伸出,第二竖向部430朝向第二竹束层200所在一侧伸出。
值得理解的是,嵌件400的水平部410能够在水平方向对复合竹人造板整体形成支撑,第一竖向部420、第二竖向部430能够使得第一竹束层100和第二竹束层200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对水平部410形成支撑,防止水平部410沿某一方向变形。
其中,嵌件400在嵌入复合竹人造板内时,与嵌件400位置重合的第一竹束单元111、第二竹束单元121、第三竹束单元和第四竹束单元将被嵌件400所替换,实现嵌件400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嵌件400为硬塑胶一体成型件。
值得理解的是,硬塑胶一体成型件的制作工艺成熟,成本低廉,制作更加方便。且硬塑料的密度低于竹板的密度,也能够对复合竹人造板起到支撑作用。
下面以一个具体地实施例进行比对说明:
下表中:序号1为传统竹人造板的数据,序号2为本方案中的复合竹人造板的数据。
序号 尺寸规格 重量(kg) 密度kg/m3
1 1220*2400*18mm 81.69 1.55
2 1220*2400*18mm 42.16 0.95
由上表可看出,本方案中的复合竹人造板重量显著下降。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复合竹人造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竹束层(100);
第二竹束层(200),与所述第一竹束层(100)层叠对齐设置;
发泡层(300),设置于所述第一竹束层(100)与所述第二竹束层(200)之间;
硬质的嵌件(400),嵌入设置于所述第一竹束层(100)、发泡层(300)和第二竹束层(20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竹人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竹束层(100)包括多个第一竹束分层(110)和多个第二竹束分层(120),所述第一竹束分层(110)和所述第二竹束分层(120)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竹束分层(110)位于所述第一竹束层(100)的顶面和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竹人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竹束分层(110)包括多个第一竹束单元(111),所述第一竹束单元(111)呈扁平状,所述第一竹束单元(11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竹束单元(111)沿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第一竹束单元(111)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平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竹人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竹束分层(120)包括多个第二竹束单元(121),所述第二竹束单元(121)呈长条状,所述第二竹束单元(12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竹束单元(121)沿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第二竹束单元(121)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竹人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竹束层(200)包括多个第三竹束分层(210)和多个第四竹束分层(220),所述第三竹束分层(210)和所述第四竹束分层(220)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三竹束分层(210)位于所述第一竹束层(100)的顶面和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竹人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竹束分层(210)包括多个第三竹束单元,所述第三竹束单元呈扁平状,所述第三竹束单元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三竹束单元沿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第三竹束单元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平铺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竹人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竹束分层(220)包括多个第四竹束单元,所述第四竹束单元呈长条状,所述第四竹束单元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第四竹束单元沿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第四竹束单元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竹人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400)包括水平部(410)、若干第一竖向部(420)和若干第二竖向部(430),所述水平部(410)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竹束层(100)或第二竹束层(200)或发泡层(300)内,所述第一竖向部(420)朝向所述第一竹束层(100)所在一侧伸出,所述第二竖向部(430)朝向所述第二竹束层(200)所在一侧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竹人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400)为硬塑胶一体成型件。
CN202222413801.3U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复合竹人造板 Active CN218748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13801.3U CN218748319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复合竹人造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13801.3U CN218748319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复合竹人造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48319U true CN218748319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13801.3U Active CN218748319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复合竹人造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48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58060A (zh) 可折叠地面加热面板
CN103266742B (zh) 四层实木复合地热地板及其生产工艺
CN218748319U (zh) 一种复合竹人造板
CN210970140U (zh) 一种新型复合浸渍纸
CN202416789U (zh) 一种三层木材结构的实木地板
KR101421682B1 (ko) 가구용 판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8205001U (zh) 一种保温隔音铝板
CN201511420U (zh) 竹木单片复合板
CN219583102U (zh) 新型环保竹木生态板
CN218701874U (zh) 一种吸音石材蜂窝板
CN213648939U (zh) 一种抗弯曲变形层压式木门
CN217292693U (zh) 一种高韧性的胶合板结构
CN220009029U (zh) 一种浸渍胶膜纸饰面细木工板
CN201152017Y (zh) 竹塑组合模板
CN217020786U (zh) 一种防滑耐磨的胶合板
CN204640940U (zh) 聚氨酯纸板
CN220908986U (zh) 一种改进型复合地板结构
CN218342974U (zh) 一种轻质复合多层板
CN217759767U (zh) 一种体育馆用定向结构板复合地板
CN201924777U (zh) 一种美观的防变形实木门
CN219671926U (zh) 一种新型可装配式复合石材
CN210369695U (zh) 一种花岗石复合板
CN213174617U (zh) 一种多层强化实木复合地板
CN220517763U (zh) 一种高强度防滑保温珍珠棉
CN212372839U (zh) 一种新型膜皮木塑发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