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8741U - 风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8741U
CN218738741U CN202221208385.7U CN202221208385U CN218738741U CN 218738741 U CN218738741 U CN 218738741U CN 202221208385 U CN202221208385 U CN 202221208385U CN 218738741 U CN218738741 U CN 218738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se station
air inlet
cleaning
cleaning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083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阳
宫洪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083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8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8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8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其中,风干设备包括:风机,风机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壳体,壳体设置有安装腔,风机设置于安装腔内,壳体包括与进风端相对的第一板、与出风端相对的第二板、以及与第一板和第二板合围成安装腔的第三板;其中,第三板上设置有进风口,风机工作用于使气流经进风口流入进风端;消音棉,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上,与所述进风端相对。由此,降低了风机工作噪音对用户的影响,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风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拖地功能的清洁设备,通常在基站上设置风干设备对潮湿的湿式清洁件进行风干操作,但是,风干设备的工作噪音较大,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此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干设备,包括:风机,风机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壳体,壳体设置有安装腔,风机设置于安装腔内,壳体包括与进风端相对的第一板、与出风端相对的第二板、以及与第一板和第二板合围成安装腔的第三板;其中,第三板上设置有进风口,风机工作用于使气流经进风口流入进风端。
进一步地,进风口所在的第三板与第一板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风口纵向并排设置,进风口的内部设置有弯折结构。
进一步地,进风口纵向截面呈Z字型、S型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风干设备还包括:消音棉,设置于第一板上,与进风端相对,消音棉与进风端之间设置有缝隙;其中,消音棉在第一板上的投影覆盖进风端在第一板上的投影。
进一步地,风干设备还包括:隔振膜,隔振膜包括用于容纳风机的安装槽,安装槽的形状与风机的外部形状相匹配,安装槽设置有第一开口,进风端位于第一开口处,隔振膜与壳体连接;隔振垫,安装槽与第一开口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开口,隔振垫设置于第二开口处,位于壳体和风机之间。
进一步地,风干设备适配于维护清洁机器人的基站,风干设备还包括:基站底板,壳体设置于基站底板的至少一侧,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基站底板上设置有与出风口相连通的气流通道;其中,气流通道上开设有通风口,经通风口排出的气流能够作用于清洁机器人的清洁系统。
进一步地,壳体与基站底板可拆卸连接,基站底板与基站的基站本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风干设备还包括:加热件,设置于安装腔的内部,加热件用于对经出风端流出的气流加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用于清洁机器人的维护,基站包括:基站本体,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风干设备。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以及第二方面任一项的基站,清洁机器人适于停靠在基站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风干设备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安装腔,风机设置于安装腔内,风机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壳体包括与进风端相对的第一板、与出风端相对的第二板、以及与第一板和第二板合围成安装腔的第三板。其中,第三板上设置有进风口,风机工作用于使气流经进风口流入进风端,并经风机的出风端输送至潮湿的湿式清洁件以对其进行风干操作。由于进风口设置在与出风端、进风端均不相对的第三板上,使得进风口和进风端、进风口与出风端之间的传播通道为弯折通道,利用弯折的传播通道对声音向外传播起到了阻挡的作用,并可以增强声波的摩擦和耗散,因此,与相关技术中壳体上的进风口与风机的进风端相对设置相比,大大实现了降噪的目的,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风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风干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风干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壳体的一个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A处的局部方大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的B处的局部方大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隔振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风机与隔振膜、隔振垫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风干设备,110基站底板,111气流通道,112通风口,120壳体,121第一板,122第二板,123第三板,124进风口,125出风口,126弯折结构,130风机,131进风端,140消音棉,150隔振垫,160隔振膜,161安装槽,162安装孔,163第一开口,164第二开口,170加热件,181控制装置,180温度检测装置,190位置检测装置,191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2第二位置检测装置,200基站,210基站本体,300清洁机器人,310机器主体,311前向部分,312后向部分,320感知系统,321位置确定装置,322缓冲器,330驱动系统,331驱动轮模块,332从动轮,340清洁系统,341湿式清洁系统,342干式清洁系统,343边刷,350能源系统,360人机交互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如1图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干设备100、一种基站200和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其中,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300和基站200,基站200用于维护清洁机器人300,即基站200与清洁机器人300配合使用,基站200包括风干设备100,即风干设备100适配于维护清洁机器人300的基站200。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清洁机器人300可以包括机器主体310、感知系统30、控制模块、驱动系统330、清洁系统340、能源系统350和人机交互系统360。可以理解的是,清洁机器人300可以为自移动清洁机器人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清洁机器人。自移动清洁机器人是在无使用者操作的情况下,在某一待清洁区域自动进行清洁操作的设备。其中,当自移动清洁机器人开始工作时,自移动清洁设备从基站200出发进行清洁任务。当自移动清洁机器人完成清洁任务或其他需要中止清洁任务的情况时,自移动清洁机器人可以返回基站200进行充电、补水或清洗等操作。
如图2所示,机器主体310包括前向部分311和后向部分312,具有近似圆形形状(前后都为圆形),也可具有其他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前方后圆的近似D形形状及前方后方的矩形或正方形形状。
如图2所示,感知系统320包括位于机器主体310上的位置确定装置321、设置于机器主体310的前向部分311的缓冲器322上的碰撞传感器、近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机器主体310下部的悬崖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机器主体310内部的磁力计、加速度计、陀螺仪、里程计等传感装置,用于向控制模块提供机器的各种位置信息和运动状态信息。位置确定装置321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激光测距装置(LDS,全称Laser Distance Sensor)。
如图2所示,机器主体310的前向部分311可承载缓冲器322,在清洁过程中驱动轮模块331推进清洁机器人300在地面行走时,缓冲器333经由设置在其上的传感器系统,例如红外传感器,检测清洁机器人300的行驶路径中的一个或多个事件,清洁机器人300可通过由缓冲器322检测到的事件,例如障碍物、墙壁,而控制驱动轮模块331使清洁机器人300来对事件做出响应,例如远离障碍物。
控制模块设置在机器主体310内的电路主板上,包括与非暂时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快闪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通信的计算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根据激光测距装置反馈的障碍物信息利用定位算法,例如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全称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绘制清洁机器人300所在环境中的即时地图。并且结合缓冲器322上所设置传感器、悬崖传感器、磁力计、加速度计、陀螺仪、里程计等传感装置反馈的距离信息、速度信息综合判断清洁机器人300当前处于何种工作状态、位于何位置,以及清洁机器人300当前位姿等,如过门槛,上地毯,位于悬崖处,上方或者下方被卡住,尘盒满,被拿起等等,还会针对不同情况给出具体的下一步动作策略,使得清洁机器人300有更好的清扫性能和用户体验。
如图3所示,驱动系统330可基于具有距离和角度信息(例如x、y及θ分量)的驱动命令而操纵机器主体310跨越地面行驶。驱动系统330包含驱动轮模块331,驱动轮模块331可以同时控制左轮和右轮,为了更为精确地控制机器的运动,优选驱动轮模块331分别包括左驱动轮模块和右驱动轮模块。左、右驱动轮模块331沿着由机器主体310界定的横向轴设置。为了清洁机器人300能够在地面上更为稳定地运动或者更强的运动能力,清洁机器人30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从动轮332,从动轮332包括但不限于万向轮。驱动轮模块331包括行走轮和驱动马达以及控制驱动马达的控制电路,驱动轮模块331还可以连接测量驱动电流的电路和里程计。驱动轮可具有偏置下落式悬挂系统,以可移动方式紧固,例如以可旋转方式附接到机器主体310,且接收向下及远离机器主体310偏置的弹簧偏置。弹簧偏置允许驱动轮以一定的着地力维持与地面的接触及牵引,同时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元件也以一定的压力接触地面。
能源系统350包括充电电池,例如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充电电池可以连接有充电控制电路、电池组充电温度检测电路和电池欠压监测电路,充电控制电路、电池组充电温度检测电路、电池欠压监测电路再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主机通过设置在机身侧方或者下方的充电电极与基站200连接进行充电。
人机交互系统360包括主机面板上的按键,按键供用户进行功能选择;还可以包括显示屏和/或指示灯和/或喇叭,显示屏、指示灯和喇叭向用户展示当前机器所处状态或者功能选择项;还可以包括手机客户端程序。对于路径导航型自动清洁设备,在手机客户端可以向用户展示设备所在环境的地图,以及机器所处位置,可以向用户提供更为丰富和人性化的功能项。
清洁系统340可为湿式清洁系统341,或者,清洁系统340可以为干式清洁系统342和湿式清洁系统34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干式清洁系统342可以包括滚刷、尘盒、风机、吸尘口。与地面具有一定干涉的滚刷将地面上的垃圾扫起并卷带到滚刷与尘盒之间的吸尘口前方,然后被风机产生并经过尘盒的有吸力的气体吸入尘盒。干式清洁系统342还可包括具有旋转轴的边刷343,旋转轴相对于地面成一定角度,以用于将碎屑移动到清洁系统340的滚刷区域中。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湿式清洁系统341可以包括:清洁头(也可称为湿式清洁件)、驱动单元、送水机构、储液箱等。其中,清洁头可以设置于储液箱下方,储液箱内部的清洁液通过送水机构传输至清洁头,以使清洁头对待清洁平面进行湿式清洁。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储液箱内部的清洁液也可以直接喷洒至待清洁平面,清洁头通过将清洁液涂抹均匀实现对平面的清洁。
其中,清洁头用于清洁待清洁表面,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清洁头沿着目标面基本上往复运动的,目标面为待清洁表面的一部分。清洁头沿待清洁表面做往复运动,清洁头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面表面设有清洁布或清洁板,通过往复运动与待清洁表面产生高频摩擦,从而去除待清洁表面上的污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湿式清洁系统341中,清洁头、驱动单元、送水机构以及储液箱等可以通过一个电机或多个电机提供动力。能源系统350为该电机提供动力和能源,并由控制模块进行整体控制。
如图1、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风干设备100还包括壳体120,壳体120设置有安装腔,风机130设置于安装腔内,风机130包括进风端131和出风端,壳体120包括与进风端131相对的第一板121、与出风端相对的第二板122、以及与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合围成安装腔的第三板123,即第一板121、第二板122、第三板123相互连接并合围成安装腔,第三板123与风机130的出风端和进风端131均不相对设置。其中,第三板123上设置有进风口124,风机130工作用于使气流经进风口124流入进风端131,并经风机130的出风端输送至潮湿的湿式清洁件以对其进行风干操作。由于进风口124设置在与出风端、进风端131均不相对的第三板123上,使得进风口124和进风端131之间的传播通道为弯折通道,进风口124和出风端之间的传播通道为弯折通道,即风机130的工作噪音需经过弯折的传播通道由进风口124传播至壳体120外部,由于弯折的传播通道对声音向外传播起到了阻挡的作用,并可以增强声波的摩擦和耗散,因此,与相关技术中壳体上的进风口与风机的进风端相对设置,风机130的工作噪音经与进风端相对设置的进风口传播至外部环境相比,实现了降噪的目的,降低了噪音对用户的影响,进而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7所示,进风口124所在的第三板123与第一板121相邻设置,即进风口124位于风机130的进风端131的一侧,这样的设置,与相关技术中进风口与进风端相对设置相比,使得进风端131与进风口124之间的传播通道为弯折通道,实现了降噪的目的,同时,使得进风口124能够尽量靠近进风端131,以使壳体120外部的气流能够顺畅经进风口124流入壳体120内部以流入进风端131,保证风干设备100良好的风干效果。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风机130的进风端131位于风机130的轴向上,风机130的出风端位于风机130的径向上,即进风端131相对的第一板121与出风端相对的第二板122相邻设置,进风口124所在的第三板123与第二板122相对并与第一板121相邻,这样,在确保壳体120外部的气流能够顺畅经进风口124流入壳体120内部以流入进风端131,同时,能够确保进风端131与进风口124之间的传播通道为弯折通道,进而能够增大声波的耗散,使得经进风口124排出至壳体120外部的噪音较小,进一步增加降噪的效果。
进一步地,进风口124设置在壳体120的后部,通常情况下,实际产品安装摆放时,壳体120的后部朝向墙面,因此,通过将进风口124设置在壳体120的后部,使得风机130的工作噪音从进风口124由壳体120的后部传播至壳体120的外部,使得噪音对对位于壳体120前部或周侧的用户的影响较小,即将进风口124设置在壳体120的后部,从声音传播扩散角度考虑较优。其中,壳体120的后部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即壳体120的后部即为基站200的后部,清洁机器人300向前移动靠近基站200的前方的过程中,清洁机器人300的前进方向为基站200的前部至后部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进风口1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风口124纵向并排设置,多个进风口124的设置,在确保风机130的工作气流充足以具有良好的风干效果的情况下,使得每个进风口124形成缝隙结构,与一个较大的进风口124相比,对声波的传播进行了阻挡,增大了声波的耗散,使得经多个进风口124排出至壳体120外部的噪音较小,进一步增加降噪的效果。
其中,纵向是指竖直方向,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多个进风口124沿壳体120的竖直方向,依次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进风口12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数量个,其中,多个进风口124能够使进风面积与风机130的工作参数匹配以确保风机130能够提供充足的气流以确保良好的风干效果。其中,通过测试或仿真合理设计壳体120上多个进风口124的总进气面积,调节风阻使风机130工作在最高效率工况下,噪音最低。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进风口124的内部设置有弯折结构126,弯折结构126的设置,使得风机130的工作噪音由进风口124传播至壳体120外部的过程中会被弯折结构126阻挡,同时,弯折结构126可以增强声波的摩擦和耗散,进而能够进一步增强降噪效果。进一步地,弯折结构126的设置,起到了良好的防水作用,能够降低壳体120外部的液体经进风口124直接喷溅、流入壳体120内部的可能性,进而对壳体120内的风机130以及其他电气元件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延长风干设备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弯折结构126可以为直角弯折结构126、曲面弯折结构126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进风口124纵向截面呈Z字型、S型中的至少一种,即进风口124为Z型孔或S型孔,其中,Z字型和S型具有两个弯折结构126,从而对声音由壳体120内部经进风口124向壳体120外传播起到了双重阻挡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声波的摩擦和耗散,而且不会影响风机130进气阻力,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风干设备100还包括位于壳体120内部的消音棉140,消音棉140设置于第一板121上,并与进风端131相对设置,这样,使得风机130的工作噪音由进风端131传播至壳体120内部时,会经过与进风端131相对设置的消音棉140进行降噪处理,因此,工作噪音在壳体120内已经进行了一次降噪处理,然后壳体120内部进行降噪后的工作噪音在由设置在第三板123上的出风口125传播至壳体120外部的过程再次进行降噪,进一步增强了降噪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其中,消音棉140与进风端131之间设置有缝隙,如图11所示,风机130和消音棉140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图11中的风机130安装在隔振膜160中,隔振膜160的具体结构在下文描述。隔振膜160朝向消音棉140一侧的平面端即可视为风机130的进风端130,进而图11中的距离d即可视为风机130的进风端131和消音棉140之间的距离。缝隙的设置,使得消音棉140不会增加风机130的进气阻力,进而确保风机130工作时的气流充足以保证良好的风干效果。
进一步地,消音棉140在第一板121上的投影覆盖进风端131在第一板121上的投影,即消音棉140能够覆盖整个进风端131,进而使得由进风端131传播至壳体120内的风机130工作噪音会较为充分地被消音棉140所吸收,以确保良好的降噪效果。其中,消音棉140可以粘结在第一板121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6、图11、图12所示,风干设备100还包括隔振膜160,隔振膜160包括用于容纳风机130的安装槽161,安装槽161的形状与风机130的外部形状相匹配,安装槽161设置有第一开口163,进风端131位于第一开口163处,通过将风机130安装在隔振膜160的安装槽161中,使得隔振膜160将风机130的周侧包裹起来,并利用安装槽161对风机130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通过隔振膜160与壳体120连接,即可快速、稳定地将风机130固定在壳体120上。同时,能够避免风机130的周侧与壳体120直接接触导致风机130的振动传递而放大噪音,有利于确保良好的降噪作用,并且,隔振膜160还可以起到隔音作用,减少风机130蜗壳声音扩散。
进一步地,如图9、图10和图13所示,风干设备100还包括隔振垫150,隔振膜160的安装槽161还设置有与第一开口163相对的第二开口164,通过第二开口164可以将风机130安装在隔振膜160的安装槽161内,且使进风端131与第一开口163相对,隔振垫150位于壳体120和风机130之间,隔振垫150的设置,能够避免风机130的底部与壳体120的直接接触导致的振动传递而放大噪音,有利于确保良好的降噪效果,同时,隔振垫150还可以起到隔音作用,减少风机130蜗壳声音扩散。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干设备100,利用隔振垫150和隔振膜160,使得风机130除了进风端131、出风端的其他部分均与壳体120间接连接,从而避免风机130与壳体120直接接触导致振动传递而放大噪音,且利用隔振垫150和隔振膜160的隔音作用,减少风机130工作噪音的传播。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隔振膜160在安装槽161的周侧设置有安装孔162,螺栓穿过安装孔162与位于壳体120底部的螺纹孔连接,即可将隔振膜160固定在壳体120上,进而将风机130限定在安装槽161内以稳定地固定在壳体120上,同时,在风机130远离进风端131的一侧和壳体120之间设置隔振垫150,以确保风机130的整个外围均与壳体120间接连接,以较大程度降低风机130与壳体120直接接触导致振动传递而放大噪音的可能性。
具体地,隔振垫150和隔振膜160可以为同一材料制件,也可以为不同的材料制件,如隔振垫150和隔振膜160均为隔振软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风干设备100适配于维护清洁机器人300的基站200,即风干设备100用于基站200,壳体120设置于基站底板110的至少一侧,壳体120上设置有出风口125,基站底板110上设置有与出风口125相连通的气流通道111,其中,气流通道111上开设有通风口112,经通风口112排出的气流能够作用于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
也就是说,风机130工作将气流由壳体120的外部经进风口124吸入壳体120内部,并经进风端131流入风机130,由出风端经出风口125排至基站底板110的气流通道111,经气流通道111上的通风口112排出后能够作用于清洁机器人的清洁系统340,以实现对清洁系统340(如湿式清洁件)的风干操作,提高了湿式清洁件的干燥效率,避免了潮湿的湿式清洁件长时间未干燥容易滋生细菌、发霉发臭的情况,有利于延长湿式清洁件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壳体120可以设置在基站底板110的至少一侧,如壳体120可以设置在基站底板110的一侧,或者,壳体120可以设置在基站底板110的两侧,或者,壳体120可以设置在基站底板110满足要求的其他位置,也就是说,一个基站底板110上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安装有风机130的壳体120,以满足湿式清洁件不同风干效率的需求,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风干设备100还包括加热件170,加热件170设置于安装腔的内部,加热件170用于对经出风端流出的气流加热,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干设备100,风机130工作产生的气流被加热件170加热,经通风口112排出的热气流能够作用于清洁机器人200的湿式清洁件,进而能够使潮湿的湿式清洁件快速干燥,实现了对湿式清洁件的烘干操作,提高了湿式清洁件的干燥效率,避免了潮湿的湿式清洁件长时间未干燥容易滋生细菌、发霉发臭的情况,有利于延长湿式清洁件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加热件170可以包括PTC加热器,其中,PTC加热器采用PTC陶瓷发热元件与铝管组成,具有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的优点,进而能够使风机130产生的气流快速加热,且体积较小、使用成本较低,适于推广应用。可以理解的是,加热件170也可以包括满足要求的其他类型的加热器,例如,加热件170可以采用电热丝、电热膜等材料。
具体地,将设置有加热件170的风干设备100设置在基站底板110的一侧,在27℃、90%湿度环境下测试,有风干设备100工作时,清洁机器人200的湿式清洁件(如拖布)蒸发90%水分大概需要2.5h,在未设置风干设备100的情况下,即湿式清洁件靠自然风干时,湿式清洁件(如拖布)蒸发90%水分预估需要48h以上,显而易见,烘干组件120的设置,能够大大提高湿式清洁件的干燥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干设备100适配于维护清洁机器人300的基站200,即当基站200需要具有风干功能以对清洁机器人300的湿式清洁件进行风干操作时,可以选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风干设备100的基站2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干设备100,如图1、图4、图5和图14所示,其中,壳体120与基站底板110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将壳体120和基站底板110拆卸分离以对二者分别进行维修或更换,操作简单,并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基站底板110与基站200的基站本体210可拆卸连接,由于风干设备100的壳体120与基站底板110可拆卸连接,这样,通过基站底板110方便将风干设备100作为一个整体连接在基站本体210上,简化了装配步骤,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其中,基站底板110与基站本体210可拆卸连接,可以将基站底板110从基站本体210上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操作简单。
进一步地,风干设备100为可替换件,也就是说,可以根据需求,将风干设备100安装在基站本体210上,或者,将未安装有壳体120的基站底板110安装在基站本体210上,以满足清洁机器人200停靠在基站200上的不同维护操作的需求,扩大了基站200的使用范围。其中,风干设备100通过基站底板110安装在基站本体210上,使得风干设备100可以具备独立与清洁机器人200通信的功能,以实现对清洁机器人200的湿式清洁件的风干操作。
具体地,基站200可以适配有风干设备100,当需要对清洁机器人200的湿式清洁件进行风干操作时,可以将风干设备100的基站底板110与基站本体210连接,这样,当清洁机器人200通过该基站底板110停靠在基站200的合适位置处,可以通过风干设备100的烘干组件120,实现对湿式清洁件的风干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基站200还可以配备有其他结构的基站底板110,如基站200还可以配备有未安装风机130的壳体120的基站底板110,当不需要对清洁机器人200的湿式清洁件进行风干操作时,如只需要对清洁机器人200进行补水、充电操作时,可以将未设置有壳体120的基站底板110与基站本体210连接,这样,当清洁机器人200通过该基站底板110停靠在基站200的合适位置处,可以实现对清洁机器人200的补水、充电操作,而不需要执行风干操作,降低了设置有壳体120的基站底板110的使用频率,有利于延长设置有壳体120的基站底板110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整个基站2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壳体120123与基站底板110可以通过螺栓、拼接结构、以及满足要求的其他连接结构进行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干设备100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180,温度检测装置180用于检测加热件170或气流的温度,其中,气流的温度可以为壳体120内部气流的温度,或者流通至气流通道111内的气流的温度。加热件170根据温度检测装置180的检测结果开启或关闭,即加热件170的温度情况、壳体120内气流的温度情况、或流通至气流通道111内的气流的温度情况,会影响加热件170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示例中,温度检测装置180与加热件170串联连接,当温度检测装置180检测的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说明加热件170的温度较高、或壳体120内气流的温度较高、或流通至气流通道111内气流的温度较高,此时,温度检测装置180断路,由于温度检测装置180与加热件170串联连接,因此,加热件170也会相应停止工作,即加热件170关闭,从而起到温度保护的作用,这样能够避免加热件170过热而引起故障,有利于提高加热件170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烘干组件120使用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当温度检测装置180检测的温度低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温度检测装置180为电导通状态,由于温度检测装置180与加热件170串联连接,因此,加热件170也会相应继续工作,即加热件170开启,能够继续加热。
其中,温度检测装置180可以设置在壳体120的内部,使得壳体120对温度检测装置180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以提高温度检测装置180温度检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延长温度检测装置18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温度检测装置180可以设置在加热件170上,或者,温度检测装置180可以设置在壳体120上,或者,温度检测装置180可以同时设置在加热件170和壳体120上,或者,温度检测装置180可以设置在基站底座上,温度检测装置180的不同设置位置能够满足温度检测装置180不同结构的需求。具体地,温度检测装置180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或者满足要求的其他温度检测装置180,温度传感器可以与加热件170集成设置,或温度传感器与加热件170分开设置,通过电路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具体示例中,如图5所示,风干设备100还包括控制装置181,其中,控制装置181和加热件170、温度检测装置180连接,控制装置181用于根据温度检测装置180的检测信号控制加热件170的工作状态,这样,当温度检测装置180的检测信号达到预设阈值时,控制装置181控制加热件170关闭,停止工作,能够避免加热件170继续工作会因过热而引起故障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加热件170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风干设备100使用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当温度检测装置180检测的温度低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装置181控制加热件170开启继续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其他具体示例中,温度检测装置180可以与加热件170串联连接,同时,控制装置181和加热件170、温度检测装置180连接。这样,当温度检测装置180所检测到的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温度检测装置180断路,使得与温度检测装置180串联连接的加热件170也会相应停止工作,从而起到温度保护的作用。同时,在加热件170与温度检测装置180串联连接的电路故障时,若温度检测装置180的检测信号达到预设阈值时,控制装置181控制加热件170停止工作,同样能够实现过温保护的作用。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通过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80同时与加热件170串联接、与控制装置181电连接,能够对加热件170起到双重温度保护的作用,简化了结构,并大大提高了加热件17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181还和风机130连接,用于控制风机130的工作状态。具体地,控制装置181控制风机130和加热件170工作,风机130工作产生气流,加热件170工作能够将壳体120内部的气流加热,加热后的气流经基站底板110上的气流通道111流通,并经通风口112流出后作用于清洁机器人200的湿式清洁件,能够使湿式清洁件快速干燥。
具体地,控制装置181可以设置在壳体120的内部,使得壳体120对控制装置181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以延长控制装置18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通风口112位于基站底板110的上表面,由于清洁系统340通常位于清洁机器人300的底部,这样,当清洁机器人300经过基站底板110停靠在基站200上时,清洁系统340会位于基站底板110的上方,通过将通风口112设置在基站底板110的上表面,使得通风口112能够与清洁系统340相对,进而使得风干设备100产生的温度较高的气流经通风口112能够作用于清洁系统340,以实现对清洁系统340的烘干操作。
进一步地,通风口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风口112横向并排设置于基站底板110的上表面,其中,横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由于通常情况下,清洁系统340横向设置在清洁机器人300的底部,因此,通过将多个通风口112横向并排设置在基站底板110的上表面,使得经通风口112排出的气流能够直接、充分地作用于清洁系统240,如热气流吹向潮湿的湿式清洁件,能够加速湿式清洁件的干燥效率,使得湿式清洁件快速干燥。
进一步地,多个通风口112的排列长度与停靠在基站200上的清洁机器人200的湿式清洁件的长度相同,进而使得多个通风口112排出的气流共同作用在湿式清洁件上,使得整个湿式清洁件能够快速、充分地被风干或烘干,能够进一步提高湿式清洁件的干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示例中,基站底板110的内部开设有气流通道111,即气流通道111与基站底板110为一体结构,气流通道111与风机130连通,通风口112位于基站底板110的上表面并与气流通道111连通,这样,风机130工作产生的气流,经基站底板110内部的气流通道111流通,并由位于基站底板110上表面的通风口112排出后作用于清洁机器人200的湿式清洁件,能够使湿式清洁件快速干燥,而气流通道111设置在基站底板110的内部,有利于简化结构,能够满足基站底板110结构紧凑、体积较小的设计需求。
具体地,可以在基站底板110的内部设置气流通道111,气流通道111在基站底板110的侧壁设置有进口,进口与壳体120的出风口125连通,以使风机130工作产生的气流,经壳体120的出风口125、气流通道111的进口流入基站底板110内部的气流通道111。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具体示例中,风干设备100还包括出风管,出风管可拆卸地设置在基站底板110的上方,出风管的一端与风干设备100的壳体120上的出风口125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结构,通风口112设置在出风管上。也就是说,出风管构成气流通道111,通过出风管连接壳体120的出风口125,并将出风管安装在基站底板110上,这样,风机130工作产生的气流,经壳体120上的出风口125流入设置在基站底板110上的出风管,并经出风管上的通风口112排出后作用于清洁机器人200的湿式清洁件,能够使湿式清洁件快速干燥,而出风管可拆卸地设置在基站底板110上,便于将出风管从基站底板110上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操作方便,有利于降低维修换件成本。
进一步地,可以在基站底板110上设置容纳槽,并在容纳槽上设置卡扣,将出风管安装在容纳槽后,用卡扣将出风管限定在容纳槽内,进而可以将出风管固定在基站底板110上。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通过满足要求的其他方式将出风管可拆卸地固定在基站底板110上,本实用新型不一一列举。
如图1、图4、图5和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干设备100,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190,其中,位置检测装置190用于检测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是否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其中,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是指:气流经通风口112排出后,能够流经的范围,如有效工作范围可以为通风口112正上方的空间,该有效范围与通风口112连通,以确保通风口112排出的气流能够充分在有效工作范围内流通,进而实现对位于有效工作范围内的部件的风干操作。
进一步地,风干设备100包括控制装置181,控制装置181与位置检测装置190、风机130连接,或者,控制装置181与位置检测装置190、风机130、加热件170连接,控制装置181根据位置检测装置190的检测信息,可以控制风干设备100的工作状态。也就是说,通过位置检测装置190能够确保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是否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当位置检测装置190检测到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说明可以对湿式清洁件进行风干操作,此时,控制装置181控制风干设备100开始工作,如控制装置181控制风机130开始工作,控制加热件170开始工作,加热件170工作能够将风机130产生的气流加热,加热后的气流经基站底板110上的气流通道111流通,并经通风口112流出后在有效工作范围之内作用于清洁机器人300的湿式清洁件,能够使湿式清洁件快速干燥。
可以理解的是,当位置检测装置190检测到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未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时,说明清洁系统340与通风口112不相对,此时,不需要控制烘干组件120工作,有利于节约能耗。
进一步地,位置检测装置190可以设置在基站底板110上,或者,位置检测装置190可以设置在壳体120上,或者,位置检测装置190可以同时设置在基站底板110和壳体120上,位置检测装置190的不同设置位置,能够满足位置检测装置190不同结构的需求。具体地,位置检测装置190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检测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位置检测装置190包括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设置在基站底板110的上表面,当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检测到清洁机器人300的悬崖传感器发射的信号时,表示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其中,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能够接收清洁机器人300的悬崖传感器发射的信号,使得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可以利用清洁机器人300的部分结构,简化了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的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包括第一红外接收器,第一红外接收器设置于基站底板110上,其中,清洁机器人300的悬崖传感器为红外结构,悬崖传感器通常设置在清洁机器人200的底部,悬崖传感器通常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通过设置在基站底板110的上表面的第一红外接收器接收清洁机器人300的悬崖传感器的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能够确定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是否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例如,当设置在基站底板110上表面的第一红外接收器接收到清洁机器人200的悬崖传感器的红外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时,可以确定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与基站底板110上的通风口112相对,即清洁系统240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此时,第一红外接收器可以向风干设备100的控制装置181发送信号,控制装置181可以控制烘干组件120的风机130和加热件170工作,以实现对清洁机器人300的湿式清洁件的风干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清洁机器人300原有结构的悬崖传感器的红外发射器,并配合基站底板110上的第一红外接收器,即可对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是否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进行检测,简化了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的部分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满足基站底板110结构紧凑、体积较小的设计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4所示,位置检测装置190还可以包括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设置在壳体120上,当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检测到清洁机器人300与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之间的距离位于预设范围之内时,表示清洁机器人的清洁系统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如图1、图5和图14所示,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包括第二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第二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设置于烘干组件120的侧面,如第二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设置在壳体120朝向基站200内部的一侧,第二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经清洁机器人200反射的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这样,当清洁机器人200通过基站底板110停靠在基站200上的过程中,当清洁机器人300运行至与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的距离位于预定范围之内时,设置在壳体120朝向基站内部一侧的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会照射在清洁机器人上,经过反射由设置在壳体120同一个侧面上的第二红外接收器所接收,由此可以确定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的检测结果确定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是否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也可以通过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的检测结果确定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是否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或者,还可以通过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和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共同的检测结果确定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是否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例如,当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和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的检测结果均显示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时,才启动风干设备100的风干操作,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进而降低能源浪费,提高风干设备100的工作有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300可以在停靠在基站200上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实现风干操作。具体地,当清洁机器人300停靠在基站200上,清洁机器人300的充电触片与基站200的充电触片相接触,能够触发清洁机器人300的悬崖传感器发出信号,通过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是否能够检测到悬崖传感器发射的信号,可以确定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是否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与此同时,通过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检测清洁机器人300与其之间的距离是否位于预定范围之内,可以进一步确定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是否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由此,当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检测到悬崖传感器发射的信号,并且,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检测清洁机器人300与其之间的距离是位于预定范围之内时,即可确定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双重检测结果,来判断清洁机器人的清洁系统340是否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有利于提高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风干设备100的工作效率,节约能源,提高风能和热能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清洁机器人300的控制模块与清洁机器人300的充电触片、悬崖传感器连接。当清洁机器人300的充电触片与基站200的充电触片接触进行充电操作时,控制模块控制悬崖传感器工作发射信号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同时,风干设备100的控制装置181控制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工作。若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检测到悬崖传感器发射的信号,如第一位置检测装置191检测到悬崖传感器的信号的时长为第二预设时长,同时,第二位置检测装置192检测到清洁机器人300与其之间的距离位于预设范围之内,则可确定清洁机器人300的清洁系统340位于通风口112的有效工作范围之内。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10s、15s、20s或其他时长,第二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如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10s、15s、20s;或者,第二预设时长可以略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如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9s、14s、19s或其他时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基站200还包括清洗组件,清洗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基站本体210上,具体地,清洗组件能够沿某一方向相对于基站本体210移动,如清洗组件能够沿基站200的左右方向往复运动,基站200的左右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其中,清洗组件包括清洗件,清洗件用于通过与清洁系统240干涉以将清洁系统240上的杂物移除。也就是说,当清洁机器人200停靠至基站本体210上时,清洗组件与清洁系统240的位置相对,清洗件通过与清洁系统240的干涉,并在清洗组件相对于基站本体210移动的过程中,将清洁系统240上的杂物移除,即清洁机器人200能够在基站200的清洗组件上实现自动清洁,进而省去了人工清洁清洁系统240或更换新的清洁系统240的操作,简化了人工操作,提升了人工的清洁体验,适于推广应用。
可以理解的是,当基站200完成清洗清洁系统240(如清洗湿式清洁件)的操作后,可以控制风干设备100工作,将清洗后的清洁系统240(如湿式清洁件)风干,以提高湿式清洁件的干燥效率。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1)

1.一种风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所述风机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腔,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进风端相对的第一板、与所述出风端相对的第二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合围成所述安装腔的第三板;
其中,所述第三板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机工作用于使气流经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进风端;
消音棉,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上,与所述进风端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干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一板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干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口纵向并排设置,所述进风口的内部设置有弯折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干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纵向截面呈Z字型、S型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消音棉与所述进风端之间设置有缝隙;
其中,所述消音棉在所述第一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进风端在所述第一板上的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振膜,所述隔振膜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风机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形状与所述风机的外部形状相匹配,所述安装槽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进风端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隔振膜与所述壳体连接;
隔振垫,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隔振垫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风机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干设备适配于维护清洁机器人的基站,所述风干设备还包括:
基站底板,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基站底板的至少一侧,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基站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气流通道;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上开设有通风口,经所述通风口排出的气流能够作用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清洁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基站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基站底板与所述基站的基站本体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的内部,所述加热件用于对经所述出风端流出的气流加热。
10.一种基站,用于清洁机器人的维护,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本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干设备。
11.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机器人;以及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所述清洁机器人适于停靠在所述基站上。
CN202221208385.7U 2022-05-19 2022-05-19 风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Active CN218738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08385.7U CN218738741U (zh) 2022-05-19 2022-05-19 风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08385.7U CN218738741U (zh) 2022-05-19 2022-05-19 风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8741U true CN218738741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2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08385.7U Active CN218738741U (zh) 2022-05-19 2022-05-19 风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87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68824B2 (ja) 自走式電子機器
EP1696183A1 (en) A mobile robot having a humidifier therein
JP2001275908A (ja) 清掃装置
CN107205604B (zh) 自走式吸尘器
JP6378984B2 (ja) 自走式掃除機
CN218738741U (zh) 风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US11963651B2 (en) Autonomous cleaning device and noise reduction air duct device thereof
JP5986794B2 (ja) 自走式電子機器
JP6462350B2 (ja) 自走式掃除機
CN114767008A (zh) 烘干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JP6263306B2 (ja) 自走式掃除機
JP2016135303A (ja) 自走式掃除機
CN217792904U (zh) 一种浮子支撑装置、净水箱及清洁设备
CN217827730U (zh) 烘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6147956U (zh) 清洁机器人系统
JP6481079B1 (ja) 自走式掃除機
CN113413098B (zh) 清洁系统
JP5909370B2 (ja) 自走式掃除機
JP6487996B2 (ja) 自走式掃除機
KR100631537B1 (ko) 로봇 청소기의 센서 건조장치
CN116942038A (zh) 烘干设备、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20344322U (zh) 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KR20050033937A (ko) 충전식 진공청소기
CN219166300U (zh) 清洁装置
CN218572136U (zh) 清洁系统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