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7555U - 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及拉链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及拉链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7555U
CN218737555U CN202223432627.3U CN202223432627U CN218737555U CN 218737555 U CN218737555 U CN 218737555U CN 202223432627 U CN202223432627 U CN 202223432627U CN 218737555 U CN218737555 U CN 218737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webbing
slider
meshbelt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26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Zipper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KK Zippe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Zipper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KK Zippe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326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7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7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7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及拉链头,引手包括拉头连接件和织带部件,拉头连接件包括拉头连接部和织带连接部,织带部件包括布带体、以及固定在布带体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配合连接,织带连接部与织带部件可拆卸配合连接。该引手能够将织带部件从织带连接部上拆离出,实现了引手中部分组件的拆卸,如此能用于替换不同类型的织带部件。特别是,织带部件拆离后,织带部件通过其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连后构成一个环状部件,此时两端相连的环状的织带部件可用作手环,套在人体的手上、或套在其他物品上,增加织带部件作为手环使用的新功能,也就丰富了织带型引手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及拉链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以及包含有该引手的拉链头。
背景技术
目前,拉链主要包括一对布带、固设在各布带内侧边缘的一排牙链带、以及安装在两排牙链带上的拉链头,沿拉链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拉链头,使两排牙链带咬合或分离,由此相应地闭合或拉开拉链。通常,拉链头主要包括拉头主体、以及与拉头主体相连的引手,引手也称为拉片,供用户握持,方便用户前后移动拉链头。
织带型引手,作为常见的一种引手,已经在市场上或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商品。织带型的引手,其织带部分,通常由纤维编织而成,具有优异的柔软性;并且,通过使用不同的纤维或者编织方法,能够形成多种编织面,具有金属引手或塑料引手无法达到或还原的手感。
可拆卸引手,是指引手具有整体或部分从拉头主体上拆卸的机能,这一机能通常被使用在具有作为其他用具的独立功能或是替换性的引手上。此类引手从拉头主体上拆离后,拉头主体上会保留有与引手相连的连接件,使拉头主体仍然具有其原本的机能。
织带型的引手同时具有可拆卸机能时,主要是采用织带拆卸的方式。基于此,织带型的引手的安装方式目前有下述几种:
一、使用咬合在织带两侧表面上的齿牙实现织带型引手的可拆卸,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60458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织带拉片。或者,使用穿透在织带中的钉脚实现织带型引手的可拆卸,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94041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拉片。但是,采用齿牙或钉脚固定织带时,在长时间内的拆卸织带后,会对织带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
二、使用可拆卸的连接组件实现织带型引手的可拆卸,连接组件的一部分与拉头主体相连,连接组件的另一部分与织带相连,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43295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拉片。其虽然避免了织带损伤的问题,但是织带从拉头主体上拆卸分离后,该织带上的连接组件对于织带来说属于多余的部件,不利于织带的多样化,也给织带的替换带来了多余的成本。
另外,上述织带型引手的可拆卸,仅仅是用于进行织带的拆卸和织带的替换,并无其他用途。然而,近年来对织带型引手的功能需求在逐渐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引手拆卸下来后可作为手环使用,实现引手可拆卸的同时又丰富了引手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包括拉头连接件和织带部件,所述拉头连接件包括拉头连接部和织带连接部,所述织带部件包括布带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布带体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配合连接,所述织带连接部与织带部件可拆卸配合连接。
该引手中,通过织带连接部与织带部件的可拆卸配合连接能够将织带部件从织带连接部上拆离出,实现了引手中部分组件的拆卸,如此能用于替换不同类型的织带部件;而拉头连接件仍然连接在拉头主体上,保留了引手拉动拉头主体的机能。特别是,织带部件拆离后,织带部件通过其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连后构成一个环状部件,此时两端相连的环状的织带部件可用作手环,套在人体的手上、或套在其他物品上,增加织带部件作为手环使用的新功能,也就丰富了织带型引手的功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织带连接部与织带部件可拆卸配合连接的优选方式为:所述织带连接部中开设有第一穿口部,所述第一穿口部至少允许布带体穿设。当布带体被保持在第一穿口部中时,也就将织带部件安装在织带连接部中;当布带体从第一穿口部中脱离时,也就将织带部件从织带连接部中拆除,从而实现了织带连接部与织带部件可拆卸配合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连接件中开设有第二穿口部,所述第一穿口部和第二穿口部都允许布带体折叠后穿设。如此,可采用下述方式将织带部件安装在织带连接部中:先将布带体大致对折,再将布带体远离第二穿口部的一端依次穿入第一穿口部和第二穿口部中,之后拉紧布带体,则在第一连接件处的布带体端部形成一个套在织带连接部上的套环,也就将布带体可靠地保持在织带连接部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沿所述布带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穿口部的宽度、以及第二穿口部的宽度都大于布带体的宽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宽度、以及第二连接件的宽度都大于第一穿口部的宽度。此时,第一穿口部仅允许布带体穿入,而不允许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穿入。如此,一方面避免布带体变形,也就确保布带体不会因为频繁拆卸而导致过快产生折痕;另一方面,将布带体对折后依次穿入第一穿口部和第二穿口部中后,在拉紧布带体的过程中,第二连接件会抵接在织带连接部的第一穿口部处,起到限位作用,在拉动布带体时,织带部件能够可靠地拉动拉头连接件,进而能可靠地拉动拉链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配合连接的优选结构为:所述第一连接件中开设有扣合槽、以及固设在扣合槽内壁上的止逆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表面设有凸台部、以及固设在凸台部外表面上的卡爪;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扣合时,所述凸台部位于扣合槽中,所述卡爪抵接在止逆部的内端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穿口部和扣合槽共用一个开孔部,该开孔部沿布带体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连接件,所述凸台部沿布带体的厚度方向从第二连接件的表面向外凸出。因此,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二穿口部既用于作为引手使用时织带部件与织带连接部的连接,又用于作为手环使用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扣合,由此简化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扣合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扣合槽的外端处和止逆部内端处,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以越靠近止逆部内端、越接近扣合槽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设置;所述卡爪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引导斜面以越靠近凸台部的外端、越接近凸台部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设置,进而方便凸台部扣合在扣合槽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布带体上固设有防蚊层、或图标、或防蚊层和图标,所述图标的材料为蓄光材料。防蚊层可以通过布带体浸泡防蚊液的方式形成,使得引手作为手环使用时还具有防蚊的功能。蓄光材料制成的图标使得引手作为手环使用时还具有夜光的功能,此时,由织带部件所构成的手环还可以挂置在书包、自行车、服装等物品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拉头连接件还包括连接在拉头连接部和织带连接部之间的延长握持部。当织带部件拆离后,通过延长握持部方便用户手持,也就方便用户拉动拉链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拉链头,包括拉头主体和上述引手,所述拉头主体的表面设有拉头帽盖,所述拉头连接部与拉头帽盖相连。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及拉链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引手中,通过织带连接部与织带部件的可拆卸配合连接能够将织带部件从织带连接部上拆离出,实现了引手中部分组件的拆卸,如此能用于替换不同类型的织带部件;而拉头连接件仍然连接在拉头主体上,保留了引手拉动拉头主体的机能。特别是,织带部件拆离后,织带部件通过其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连后构成一个环状部件,此时两端相连的环状的织带部件可用作手环,套在人体的手上、或套在其他物品上,增加织带部件作为手环使用的新功能,也就丰富了织带型引手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拉链头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背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省略织带部件后的正视图。
图5为图4的背视图。
图6为图4的侧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中织带部件的正视图。
图8为图7的背视图。
图9为图7的侧视图。
图10为本申请中织带部件作为手环使用时的正视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2为织带部件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未扣合时的示意图,该图为剖视图。
图13为织带部件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扣合时的示意图,该图为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中拉链头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该图省略了织带部件。
元件标号说明
100 拉头连接件
200 织带部件
10 拉头连接部
101 连接口部
20 织带连接部
21 第一穿口部
30 布带体
40 第一连接件
41 第二穿口部
42 扣合槽
421 上侧矩形孔部
422 下侧矩形孔部
43 止逆部
44 第一引导斜面
45 倒角部
50 第二连接件
51 凸台部
52 卡爪
521 第二引导斜面
53 基体部
54 卡扣空间
60 延长握持部
70 拉头主体
71 拉头帽盖
72 上翼板
73 下翼板
74 链牙通路
80 抵接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申请涉及拉链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包含有该引手的拉链头、以及装配有该拉链头的拉链,拉链头安装在拉链中的两排牙链带上。如图1至图3所示,拉链头包括拉头主体70和引手,引手也即为拉片;其中,如图4至图6所示,拉头主体70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翼板72和下翼板73、形成在上翼板72和下翼板73之间的链牙通路74、以及固设在上翼板72外表面上的拉头帽盖71;引手包括拉头连接件100和织带部件200,拉头连接件100包括相连的拉头连接部10和织带连接部20,拉头连接部10与拉头帽盖71相连,由此将引手的拉头连接件100安装在拉头主体70上。特别地,如图7至图9所示,织带部件200包括布带体30、以及固定在布带体30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可拆卸配合连接,织带连接部20与织带部件200可拆卸配合连接。
上述引手中,织带部件20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分别与拉链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一致。下述实施例中,未便于叙述,各方向定义如下:将织带部件200和拉链的长度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织带部件200和拉链的宽度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织带部件200和拉链的厚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基于此,图1、图4和图7所示的视图中,纸面的上侧和下侧分别为前方向和后方向,纸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左方向和右方向,纸面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为上方向和下方向。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分别固设在布带体30的前端和后端,或者,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分别固设在布带体30的后端和前端;下述以第一连接件40固设在布带体30的后端、第二连接件50固设在布带体30的前端为例,展开叙述。
上述引手中,当拉头连接件100的织带连接部20与织带部件200相连时,织带部件200构成拉链引手的一部分,用户通过手持织带部件200的布带体30,能够方便地前后拉动拉头主体70,使拉链头前移或后移,相应地使两排牙链带咬合或分离。织带部件200与拉头连接件100的织带连接部20为可拆卸配合连接,故织带部件200可以从拉头连接件100的织带连接部20上拆卸出,也就实现了引手中部分组件的拆卸,可用于替换不同类型的织带部件200,而拉头连接件100仍然连接在拉头主体70上,保留了引手拉动拉头主体70的机能。当织带部件200从拉头连接件100的织带连接部20上拆离后,织带部件200前后两端的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相互连接时,可使织带部件200形成一个环状部件,如图10和图11所示;此时,可将环状的织带部件200套在人体手腕上作为手环使用,也可以将环状的织带部件200套在背包、外套等物品上做其他用途,由此至少增加织带部件200作为手环使用的新功能,也就丰富了织带型引手的功能。
进一步地,织带连接部20与织带部件200可拆卸配合连接的优选方式为:如图1至图5所示,织带连接部20中开设有第一穿口部21,第一穿口部21沿拉头连接件100的厚度方向上下贯通织带连接部20,第一穿口部21至少允许布带体30穿设。如此,可以为第一穿口部21仅允许布带体30穿设,或者为第一穿口部21仅允许布带体30和第一连接件40穿设,或者为第一穿口部21允许布带体30、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穿设,使得织带部件200与织带连接部2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比如:将布带体30穿入第一穿口部21中后,通过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的连接、或者其他连接结构,将布带体30保持在第一穿口部21中,进而将织带部件200安装在织带连接部20中。布带体30从第一穿口部21中脱离时,也就将织带部件200从织带连接部20中拆卸出。
本申请中,优选地,当布带体30穿设在第一穿口部21中时,使布带体30与第一连接件40相连,将布带体30保持在第一穿口部21中,避免布带体30从第一穿口部21中主动脱离出。基于此,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件40中开设有第二穿口部41,第二穿口部41沿织带部件200的厚度方向上下贯通第一连接件40,第一穿口部21和第二穿口部41都允许布带体30折叠后穿设。通过第一穿口部21和第二穿口部41的相配合将布带体30保持在第一穿口部21中的方式可以为:
方式一、当第一穿口部21的大小允许第二连接件50穿过时,将布带体30先后穿过第一穿口部21和第二穿口部41后拉紧,即可使布带体30在第一连接件40处形成一个套在织带连接部20上的套环,由此将布带体30与织带连接部20相连。此方式中,不论布带体30是否折叠,也不论第二连接件50是否穿过第一穿口部21。
方式二、当第一穿口部21的大小不允许第二连接件50穿过时,先将布带体30大致对折;之后,将布带体30远离第一连接件40的一端依次穿入第一穿口部21和第二穿口部41中;再后,拉紧布带体30,由此使布带体30在第一连接件40处形成一个套在织带连接部20上的套环,由此将布带体30与织带连接部20相连。此方式中,不论第二连接件50是否在布带体30所形成的套环的内部或外部。
方式三、为上述方式二的优选方式:将布带体30的前段部分大致向后对折,使第二连接件50分布在第一连接件40的里侧、即前侧,布带体30对折后的前端为对折端;之后,在拉头连接件100处于图4所示的正放状态下,将布带体30的对折端从织带连接部20的上侧向下穿入第一穿口部21中,再将布带体30的对折端向上穿入第二穿口部41中;再后,拉紧布带体30。如此,如图1至图3所示,使布带体30在第一连接件40处形成与织带连接部20相连的套环,且第二连接件50被收拢在该套环内、并与织带连接部20抵接。该连接方式能够将布带体30可靠地保持在第一穿口部21中,有效避免布带体30从第一穿口部21中意外脱离,也就提高织带部件200与拉头连接件100相连时的连接可靠性,确保织带部件200作为引手使用时前后拉动拉链头的可靠性。本申请优选采用通过方式三将织带部件200与织带连接部20相连,则第一穿口部21的开口大小对第二连接件50具有止档作用,不允许第二连接件50穿过。
进一步地,拉头连接件100中,如图4和图5所示,拉头连接部10和织带连接部20优选都为环形结构,拉头连接部10具有与拉头帽盖71相连的连接口部101,拉头连接件100大致上呈“吕”字型。拉头连接部10中,拉头连接部10在拉头盖帽的中间位置处于拉头盖帽相连,在左右方向上连接口部101的宽度大于拉头帽盖71的宽度,在前后方向上连接口部10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拉头帽盖71的长度的1/2,使得连接口部101至少能够容置一半的拉头盖帽,使得拉头连接部10在静止状态下能够处于与拉头主体70的上翼板72和下翼板73相平行的水平位置,此时,拉头连接部10的表面恰好也与上翼板72的上表面相抵接,则在不通过引手前后拉动拉链头的状态下,拉链头整体具有较好的平整度,提升美观性。
优选地,织带连接部20为矩形环结构,则织带连接部20具有矩形的外周轮廓,第一穿口部21为矩形开口;同时,第一连接件40中的第二穿口部41也为矩形开口。沿布带体30的宽度方向,第一穿口部21的宽度略大于布带体30的宽度,第二穿口部41的宽度也略大于布带体30的宽度;沿布带体30的长度方向,第一穿口部21的长度大于布带体30对折后产生的对折端的厚度,第二穿口部41的长度也大于布带体30对折后产生的对折端的厚度,或者说,第一穿口部21的长度和第二穿口部41的长度都应不小于布带体30对折后不产生折痕时的最大厚度。本实施例中,第一穿口部21与第二穿口部41之间大小相等、或比较接近。如此,在采用上述方式三将织带部件200连接在织带连接部20上,对折的布带体30在穿入第一穿口部21和第二穿口部41时不会变形,能让布带体30平整地穿过,确保布带体30不会因为频繁拆卸而导致过快产生折痕。另外,第一穿口部21对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都具有止档作用,即第一穿口部21的开口大小都不允许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穿过,则沿布带体30的宽度方向,第一连接件40的宽度、以及第二连接件50的宽度都大于第一穿口部21的宽度,从而在上述方式三中拉紧布带体30时,第二连接件50会抵接在织带连接部20的第一穿口部21处,起到限位作用,在拉动布带体30时,织带部件200能够可靠地拉动拉头连接件100,进而能可靠地拉动拉链头。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优选采用公母扣互相扣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的配合连接。具体说,如图7至图11所示,第一连接件40为母扣,第一连接件40中开设有扣合槽42、以及固设在扣合槽42内壁上的止逆部43;第二连接件50为公扣,第二连接件50具有基体部53、从基体部53的外表面上向外突出的凸台部51、以及固设在凸台部51外表面上的卡爪52,卡爪52和基体部53之间留有卡扣空间54,该卡扣空间54用于容置止逆部43。施力使凸台部51扣入扣合槽42中,直至卡爪52抵接在止逆部43的内端侧、即下端侧,如图11所示,也就将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扣合在一起,且两者不易脱离;反之,施力将凸台部51从扣合槽42中拔出,也就将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分离。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都为注塑件,第一连接件40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在布带体30的后端,第二连接件50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在布带体30的前端,便于加工制造的同时又能降低成本,还增加了织带部件200的整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母扣的扣合槽42和公扣的凸台部51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将扣合槽42开设在母扣的后端面上,将凸台部51设置在公扣的前端面上,则公扣和母扣沿织带部件200的长度方向扣合。又比如:将扣合槽42开设在母扣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将凸台部51设置在公扣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则公扣和母扣沿织带部件200的厚度方向扣合。本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1所示,公扣和母扣沿织带部件200的厚度方向扣合,扣合槽42上下贯通母扣,凸台部51从公扣的下表面上向下突出。因此,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连接件40中,其即具有第二穿口部41,又具有扣合槽42,且第二穿口部41和扣合槽42都是上下贯通的通孔结构。基于此,本实施例将第二穿口部41和扣合槽42设置为同一个通孔,即第二穿口部41和扣合槽42共用一个开孔部,该共用的开孔部既用于织带部件200作为引手使用时织带部件200与织带连接部20的连接,又用于织带部件200作为手环使用时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的扣合,由此简化结构。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基于第二穿口部41为矩形开口,第一连接件40的外周轮廓优选为矩形,提升整体外观的协调性;并且,第一连接件40外周的四个边角处都设有倒角部45,避免用户因第一连接件40的四个尖角边角而意外受伤。第二连接件50中,基体部53和凸台部51都为矩形体结构,凸台部51从基体部53下表面的中间位置处向下突出,则第二连接件50从侧视图看为“T”字型,如图9所示;凸台部51左右两侧的下端处各设有向外延伸的卡爪52,左右两个卡爪52镜像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扣合槽42包括上侧矩形孔部421和下侧矩形孔部422,上侧矩形孔部421小于下侧矩形孔部422,则两者的连接处形成上述止逆部43,或者说,止逆部43也即为上侧矩形孔部421外周的一圈实体部分。织带部件200作为手环使用时,将第二连接件50的凸台部51从第一连接件40的上侧向下扣入扣合槽42中,直至卡爪52的上端面与止逆部43的下端面抵接。优选地,卡爪52的上端面和止逆部43的下端面都为抵接平面80,该抵接平面80与基体部5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行,则卡爪52和止逆部43抵接时为面接触配合,提高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扣合时的连接可靠性,避免织带部件200作为手环使用时意外脱开。
优选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扣合槽42中上侧矩形孔部421的内壁为第一引导斜面44,则第一引导斜面44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扣合槽42的上端、即外端,第一引导斜面44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止逆部43的下端处,第一引导斜面44以越靠近止逆部43下端、越接近扣合槽42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设置。卡爪52远离凸台部51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引导斜面521,第二引导斜面521以越靠近凸台部51的外端、越接近凸台部51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设置,则卡爪52的截面大致上呈三角形。公扣和母扣扣合时,在第一引导斜面44和第二引导斜面521的作用下,能够方便凸台部51扣入扣合槽42中,提高操作便利度。
进一步地,公扣中基体部53的宽度和厚度分别大于布带体30的宽度和厚度,母扣的宽度和厚度也分别大于布带体30的宽度和厚度,确保在布带体30的前后两侧注塑后布带体30的两端端部不会外露在注塑件外;同时,公扣中基体部53的宽度小于母扣的宽度。最终,提升织带部件200作为引手或手环使用时的外观美观度。
进一步地,织带部件200中,布带体30的材料可以为聚酯纤维、尼龙、皮革等,优选使用聚酯纤维。布带体30的长度和宽度满足成人手腕大小即可,则布带体30可采用手环类产品的标准尺寸202mm×12mm,布带体30的尺寸优选为170mm×12mm;当然,布带体30也可以采用其他尺寸,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布带体30上固设有防蚊层,防蚊层可以通过布带体30浸泡防蚊液的方式形成,使得引手作为手环使用时还具有防蚊的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布带体30的表面固设有图标,图标的形式可以为文字、或logo等,图标可以通过移印、织物缝制、热转印等方式固设在布带体30的表面,本申请优选采用热转印,图标的材料为蓄光材料,使得引手作为手环使用时还具有夜光的功能,此时,由织带部件200所构成的手环还可以挂置在书包、自行车、服装等物品上,更加丰富织带型引手的功能。布带体30上可以仅设置防蚊层,或仅设置图标,或同时设置防蚊层和图标。
进一步地,图标固设在布带体30前段部分的上表面上,依次通过下述步骤将带有图标的织带部件200安装在拉头连接件100上:
S1、将图7所示的布带体30的前段部分大致向后对折在后段部分的下侧,且第二连接件50分布在第一连接件40前侧,则图标朝下;
S2、将布带体30前端的对折端穿入图4所示的拉头连接件100的织带连接部20中,具体为从织带连接部20的上侧向下穿入第一穿口部21;
S3、将布带体30的对折端向后上方穿入第一连接件40的第二穿口部41中,则从第二穿口部41中穿出的这部分布带体30上为带图标的部分,且图标朝上;
S4、向后拉紧布带体30的对折端,直至第二连接件50与织带连接部20相抵接,如图1和图3所示。当然,用户可以调整布带体30的方向,使布带体30与拉头连接件100保持平行,也即使布带体30与拉链保持平行。
采用上述步骤安装的织带部件200,其处于图1所示的静止状态时,图标处于引手的正面。反之,将图1中的织带部件200拆除时,先将布带体30的对折端从第二穿口部41中向前下方抽离出,再将布带体30的对折端从第一穿口部21中向上抽出即可。
进一步地,在引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拉头连接件100还包括连接在拉头连接部10和织带连接部20之间的延长握持部60。当织带部件200拆离后,拉头连接件100继续行使引手的机能时,通过延长握持部60能增加与用户手指间的接触面积,也就方便用户手持,进而方便用户拉动拉链头。
综上,本申请实现了引手中织带部件200的可拆卸,也就实现了织带部件200的可更换,同时能减轻或避免因频繁更换织带部件200而给其布带体30带来的损坏。特别是,织带部件200从引手中单独分离后,引手的拉头连接件100仍保留在拉头主体70上,也就保留引手拉动拉链头的机能,且织带部件200还能作为手环佩戴在人体的手腕部,丰富了引手的功能。织带部件200的结构简单易制造,使用者能够更加自由地定制织带部件200的布带体3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包括拉头连接件(100)和织带部件(200),所述拉头连接件(100)包括拉头连接部(10)和织带连接部(20),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部件(200)包括布带体(30)、以及固定在所述布带体(30)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所述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可拆卸配合连接,所述织带连接部(20)与织带部件(200)可拆卸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连接部(20)中开设有第一穿口部(21),所述第一穿口部(21)至少允许布带体(30)穿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中开设有第二穿口部(41),所述第一穿口部(21)和第二穿口部(41)都允许布带体(30)折叠后穿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手,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布带体(30)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穿口部(21)的宽度、以及第二穿口部(41)的宽度都大于布带体(30)的宽度,所述第一连接件(40)的宽度、以及第二连接件(50)的宽度都大于第一穿口部(21)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中开设有扣合槽(42)、以及固设在扣合槽(42)内壁上的止逆部(43),所述第二连接件(50)的表面设有凸台部(51)、以及固设在凸台部(51)外表面上的卡爪(52);当所述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扣合时,所述凸台部(51)位于扣合槽(42)中,所述卡爪(52)抵接在止逆部(43)的内端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口部(41)和扣合槽(42)共用一个开孔部,该开孔部沿布带体(3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连接件(40),所述凸台部(51)沿布带体(30)的厚度方向从第二连接件(50)的表面向外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在扣合槽(42)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引导斜面(44),所述第一引导斜面(4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扣合槽(42)的外端处和止逆部(43)内端处,所述第一引导斜面(44)以越靠近止逆部(43)内端、越接近扣合槽(42)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设置;所述卡爪(52)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引导斜面(521),所述第二引导斜面(521)以越靠近凸台部(51)的外端、越接近凸台部(51)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体(30)上固设有防蚊层、或图标、或防蚊层和图标,所述图标的材料为蓄光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连接件(100)还包括连接在拉头连接部(10)和织带连接部(20)之间的延长握持部(60)。
10.一种拉链头,包括拉头主体(70),所述拉头主体(70)的表面设有拉头帽盖(7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引手,所述拉头连接部(10)与拉头帽盖(71)相连。
CN202223432627.3U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及拉链头 Active CN218737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2627.3U CN218737555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及拉链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2627.3U CN218737555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及拉链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7555U true CN218737555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83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2627.3U Active CN218737555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及拉链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7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04002B2 (en) Buckle and baby carrier using the same
KR200405410Y1 (ko) 버클
US7257865B2 (en) Holder for cord fasteners
US6728999B2 (en) Buckle
US4631787A (en) Buckle having manually releasable interlocking male and female portions
CN211065274U (zh) 一种拉链及其按压解锁式拉头
CN218737555U (zh) 一种可拆卸用作手环的引手及拉链头
US6376047B1 (en) Band body
US4894890A (en) Buckle assembly
CN111887545A (zh) 一种包牙上止和特殊功能金属拉链及拉链的使用方法
US5638585A (en) Separable bottom-end-stop assembly of synthetic resin for slide fastener
CN212912002U (zh) 一种拉链用的辅助操作件和拉片、拉链、物品
CN209883207U (zh) 套装链牙组、轻滑式拉链及应用其的制品
CN210382894U (zh) 圆扣嵌入式拉链
CN212394074U (zh) 滑动扣
JP4473984B2 (ja) 紐端末カバー
CN215603591U (zh) 一种拉头用拉片、拉头、拉链及衣服
CN113892734A (zh) 一种拉链用的辅助操作件和拉片、拉链、物品
CN212414960U (zh) 包牙上止和金属拉链
CN210299782U (zh) 滑动式扣具
TWM582781U (zh) 滑動式扣具
JP2001046119A (ja) 止め具
CN220236258U (zh) 一种便捷式跑步背包扣具
CN215270945U (zh) 一种拉链
CN216674944U (zh) 一种可更换拉片辅助器具的拉片和拉链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