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2115U - 弹性夹持件及应用有该弹性夹持件的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弹性夹持件及应用有该弹性夹持件的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2115U
CN218732115U CN202221017636.3U CN202221017636U CN218732115U CN 218732115 U CN218732115 U CN 218732115U CN 202221017636 U CN202221017636 U CN 202221017636U CN 218732115 U CN218732115 U CN 218732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edge
elastic clamping
notch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76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高松
巴宇辉
蓝贵凡
兰春华
陈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egso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egso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egso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egso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176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2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2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2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夹持件及应用有该弹性夹持件的接线端子,弹性夹持件用于装配到接线端子内,该弹性夹持件具有支撑部、弹性部和连接部,支撑部用于固定在接线端子内且形成有缺口,弹性部具有弹性主体,弹性主体具有产生弹性形变以配合夹持住外部导线的夹持端,连接部分别连接支撑部和弹性部,该连接部上具有与接线端子内部件配合以限制弹性夹持件相对该接线端子内部件上移的第一配合部。该接线端子在利用支撑部固定在接线端子内的基础上,还通过第一配合部与接线端子内部件的配合,使得弹性夹持件在另外一个方向上也得到固定,增强了整个弹性夹持件在接线端子内的稳定固定效果,避免弹性夹持件在受到导线的顶压力时产生脱落。

Description

弹性夹持件及应用有该弹性夹持件的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夹持件及应用有该弹性夹持件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接线端子通常包括壳体、金属导电件和弹性夹持件(或称弹簧夹),壳体具有导线接入孔,金属导电件和弹性夹持件均设置在壳体内,金属导电件的一端冲压出定位横挡,金属导电件的另一端冲压出容纳口,定位横挡能够嵌入到容纳口中,以将弹性夹持件固定在金属导电件上,使得弹性夹持件可以承受经导线接入孔所插入导线的正向顶压力,避免该弹性夹持件在正向顶压力的方向上产生脱落。
但是,现有的接线端子还存在问题:首先,金属导电件仅仅是在导线的正向顶压力方向上紧固了弹性夹持件,一旦弹性夹持件受到导线的正向顶压力时,弹性夹持件在垂直于该正向顶压力的方向上容易产生脱落,影响接线效果;其次,现有的弹性夹持件自身不带防过压(压力)功能,并且只能通过与其他零件搭配组合才能实现对该弹性夹持件的防过压效果,这样无疑提高了成品组装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接线端子内的弹性夹持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弹性夹持件的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弹性夹持件,用于装配到接线端子内,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夹持件具有:
支撑部,形成有缺口;
弹性部,具有弹性主体,弹性主体具有产生弹性形变以配合夹持住外部导线的夹持端;
连接部,分别连接支撑部和弹性部,该连接部上具有与接线端子内部件配合以限制弹性夹持件相对该接线端子内部件上移的第一配合部。
改进地,在所述弹性夹持件中,所述弹性主体以相对支撑部倾斜的方式设置在该支撑部的上侧,所述夹持端位于弹性主体的前端,所述弹性主体的前端从缺口上方穿过该缺口并使得夹持端位于缺口下方,并且,弹性主体的前端在弹性主体受外力顶压下产生相对缺口下移的弹性形变。
进一步地,在所述弹性夹持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
止位边,靠近连接部设置,限制所述弹性主体的前端相对缺口下移的行程;
第一侧边,位于止位边的左侧
第二侧边,位于止位边的右侧;
固定边,正对止位边设置且分别连接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
其中,止位边、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固定边围合后形成所述的缺口。
再改进,在所述弹性夹持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凹口,所述接线端子内部件具有与该凹口相配合的凸起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应用有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夹持件。
改进地,在该实用新型中,所述接线端子包括:
壳体,具有导线接入孔;
导电件,装配在壳体内;
其中,该导电件具有:
固定部,固定在壳体的内侧,且该固定部与弹性夹持件的连接部紧固;
电性接触部,固定在壳体的内侧,该电性接触部与弹性夹持件的夹持端相互配合以夹持住经导线接入孔接入的导线;并且,该电性接触部与弹性夹持件的支撑部紧固;该导电件即为所述接线端子内部件。
进一步地,在该实用新型中,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有焊脚,该焊脚与电性接触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接线端子中,所述电性接触部具有:
挡舌,抵靠固定边设置,该挡舌伸入到所述缺口内且能相对固定边产生转动;
第二配合部,位于挡舌的左侧且被所述第一侧边抵住;
第三配合部,位于挡舌的右侧且被所述第二侧边抵住。
改进地,在所述接线端子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电性接触部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片连接;或者/和,所述固定部上具有配合第一配合部以限制弹性夹持件相对导电件上移的限定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接线端子中,所述连接片的顶边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下方且抵住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中的至少一个侧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首先,通过令弹性夹持件的连接部与导电件的固定部紧固,并且再令弹性夹持件的支撑部与导电件的电性接触部与紧固,使得导电件不仅在受到经导线接入孔所插入导线的正向顶压力方向上固定住了弹性夹持件,而且还在垂直于该正向顶压力的方向上也固定住了弹性夹持件,有效地增强了弹性夹持件在导电件上的固定效果,避免弹性夹持件在受到导线的顶压力时产生脱落。
其次,通过在弹性夹持件的缺口处设置止位边,由该止位边靠近弹性夹持件的连接部设置,以限制弹性主体的前端相对缺口下移的行程,从而使得该弹性夹持件自身即可实现防过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接线端子移除盖板后的示意图;
图3为弹性夹持件与导电件装配后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在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组装结构解除装配状态后的示意图;
图6为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具体地,如图1~6所示,该实施例的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导电件2和弹性夹持件3,壳体1具有导线接入孔10和盖板1a,盖板1a可以从壳体1上拆除,导电件2装配在壳体1内,弹性夹持件3设置在壳体1内。其中:
导电件2具有固定部21、电性接触部22、插脚23和连接片24,固定部21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电性接触部22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插脚23位于壳体1的外侧且与电性接触部22电性连接,连接片24分别连接固定部21与电性接触部22,连接片24的顶边24a位于支撑部31的下方。
弹性夹持件3具有支撑部31、弹性部32和连接部33,连接部33分别连接支撑部31和弹性部32;支撑部31形成有缺口310,弹性部32具有弹性主体321,该弹性主体321以相对支撑部31倾斜的方式设置在该支撑部31的上侧,弹性主体321的前端具有夹持端321a,弹性主体321的前端从缺口310上方穿过该缺口310并使得夹持端321a位于缺口310下方,并且,弹性主体321的前端在弹性主体321受外力顶压下产生相对缺口310下移的弹性形变。其中,弹性夹持件3的连接部33与导电件2的固定部21紧固,弹性夹持件3的支撑部31与导电件2的电性接触部22与紧固。弹性夹持件3的夹持端321a与导电件2的电性接触部22相互配合以夹持住经导线接入孔10接入的导线。如此,导电件2不仅在受到经导线接入孔10所插入导线的正向顶压力方向上固定住了弹性夹持件3(通过固定部21与连接部33的紧固),而且还在垂直于该正向顶压力的方向上也固定住了弹性夹持件3(通过电性接触部22与支撑部31的紧固),有效地增强了弹性夹持件在导电件上的固定效果,避免弹性夹持件在受到导线的顶压力时产生脱落。
具体地,弹性夹持件3的连接部33上具有第一配合部33a,导电件2的固定部21上具有配合第一配合部33a以限制弹性夹持件3相对导电件2上移的限定部21a。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33a为凹口,限定部21a为配合该凹口的凸起结构。
参见图3和图5所示,支撑部31包括止位边311、第一侧边312、第二侧边313和固定边314,止位边311靠近连接部33设置,用以限制弹性主体321的前端相对缺口310下移的行程;第一侧边312位于止位边311的左侧,第二侧边313位于止位边311的右侧,固定边314正对止位边311设置且分别连接第一侧边312和第二侧边313;止位边311、第一侧边312、第二侧边313和固定边314围合后形成上述的缺口310。其中,连接片24的顶边24a抵住第一侧边312与第二侧边313中的至少一个侧边。由于止位边311的设置,可以避免弹性主体321在缺口310内产生过大的弹性形变,进而使得该弹性夹持件自带防过压功能。
为了将导电件2与弹性夹持件3做牢固地装配,确保弹性夹持件的固定性能,在该实施例中,参见图3~6所示,电性接触部22具有挡舌22a、第二配合部22b和第三配合部22c,挡舌22a抵靠固定边314设置,该挡舌22a伸入到缺口310内且能相对固定边314产生转动;第二配合部22b位于挡舌22a的左侧且抵住第一侧边312,第三配合部22c位于挡舌22a的右侧且抵住第二侧边313。通过第二配合部22b和第三配合部22c分别对应抵住第一侧边312和第二侧边313,可以避免弹性夹持件3产生晃动。另外,在需要把导电件2与弹性夹持件3组装在一起时,可以将导电件2的挡舌22a伸入到弹性夹持件3的缺口310内,弹性夹持件3的第一侧边312和第二侧边313分别抵住对应导电件2上的第一侧边312和第二侧边313,以挡舌22a和缺口310作为旋转支点,旋转导电件2,使该导电件2的限定部21a与弹性夹持件3的第一配合部33a配合(即凸起结构卡入到凹口中)。如此,可以更加方便地对导电件2和弹性夹持件3进行组装。
以下对该实施例中接线端子的接线过程做出说明:
需要接线时,把导线经壳体1的导线接入孔10穿入到壳体1内,使得该导线的前端给弹性夹持件3的弹性主体321施加顶压力,弹性主体321的前端在弹性主体321受外力顶压下产生相对缺口310下移的弹性形变,并且弹性主体321下移时的最大弹性形变行程由止位边311所限制,弹性夹持件3的夹持端321a与导电件2的电性接触部22之间形成间隙,然后导线的前端进入到该间隙内,由于弹性主体321具有弹性恢复力,这样,在弹性主体321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夹持端321a随弹性主体321的前端做恢复移动,从而由该夹持端321a和电性接触部22相互配合以夹持住导线的前端。这样,就完成了外部导线穿入到该接线端子内的接线操作。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弹性夹持件,用于装配到接线端子内,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夹持件(3)具有:
支撑部(31),形成有缺口(310);
弹性部(32),具有弹性主体(321),弹性主体(321)具有产生弹性形变以配合夹持住外部导线的夹持端(321a);
连接部(33),分别连接支撑部(31)和弹性部(32),该连接部(33)上具有与接线端子内部件配合以限制弹性夹持件相对该接线端子内部件上移的第一配合部(33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主体(321)以相对支撑部(31)倾斜的方式设置在该支撑部(31)的上侧,所述夹持端(321a)位于弹性主体(321)的前端,所述弹性主体(321)的前端从缺口(310)上方穿过该缺口(310)并使得夹持端(321a)位于缺口(310)下方,并且,弹性主体(321)的前端在弹性主体(321)受外力顶压下产生相对缺口(310)下移的弹性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1)包括:
止位边(311),靠近连接部(33)设置,限制所述弹性主体(321)的前端相对缺口(310)下移的行程;
第一侧边(312),位于止位边(311)的左侧
第二侧边(313),位于止位边(311)的右侧;
固定边(314),正对止位边(311)设置且分别连接第一侧边(312)和第二侧边(313);
其中,止位边(311)、第一侧边(312)、第二侧边(313)和固定边(314)围合后形成所述的缺口(3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33a)为凹口,所述接线端子内部件具有与该凹口相配合的凸起结构。
5.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夹持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具有导线接入孔(10);
导电件(2),装配在壳体(1)内;
其中,该导电件(2)具有:
固定部(21),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且该固定部(21)与弹性夹持件(3)的连接部(33)紧固;
电性接触部(22),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该电性接触部(22)与弹性夹持件(3)的夹持端(321a)相互配合以夹持住经导线接入孔(10)接入的导线;并且,该电性接触部(22)与弹性夹持件(3)的支撑部(31)紧固;该导电件(2)即为所述接线端子内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焊脚(23),该焊脚(23) 与电性接触部(22)电性连接。
8.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夹持件,该接线端子包括:
壳体(1),具有导线接入孔(10);
导电件(2),装配在壳体(1)内;
其中,该导电件(2)具有:
固定部(21),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且该固定部(21)与弹性夹持件(3)的连接部(33)紧固;
电性接触部(22),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该电性接触部(22)与弹性夹持件(3)的夹持端(321a)相互配合以夹持住经导线接入孔(10)接入的导线;并且,该电性接触部(22)与弹性夹持件(3)的支撑部(31)紧固;该导电件(2)即为所述接线端子内部件;
电性接触部(22)具有:
挡舌(22a),抵靠固定边(314)设置,该挡舌(22a)伸入到所述缺口(310)内且能相对固定边(314)产生转动;
第二配合部(22b),位于挡舌(22a)的左侧且被所述第一侧边(312)抵住;
第三配合部(22c),位于挡舌(22a)的右侧且被所述第二侧边(313)抵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电性接触部(22)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片(24)连接;或者/和,所述固定部(21)上具有配合第一配合部(33a)以限制弹性夹持件(3)相对导电件(2)上移的限定部(21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24)的顶边(24a)位于所述支撑部(31)的下方且抵住所述第一侧边(312)与所述第二侧边(313)中的至少一个侧边。
CN202221017636.3U 2022-04-28 2022-04-28 弹性夹持件及应用有该弹性夹持件的接线端子 Active CN218732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7636.3U CN218732115U (zh) 2022-04-28 2022-04-28 弹性夹持件及应用有该弹性夹持件的接线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7636.3U CN218732115U (zh) 2022-04-28 2022-04-28 弹性夹持件及应用有该弹性夹持件的接线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2115U true CN218732115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2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7636.3U Active CN218732115U (zh) 2022-04-28 2022-04-28 弹性夹持件及应用有该弹性夹持件的接线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2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0603B1 (en) Fine pitch high density high-speed orthogonal card edge connector
TWI758905B (zh) 連接器組件
US7794253B2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a new type of contact
TWI443910B (zh) 連接裝置
US86629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JPH11233185A (ja) 低背型表面取付電気コネクタ
CN109638523B (zh) 板对板连接器
US88706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US20190199023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CN10702633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WO2021114352A1 (zh) 一种接线端子的外壳结构
CN218732115U (zh) 弹性夹持件及应用有该弹性夹持件的接线端子
CN108470999B (zh) 电连接器
JPH0587861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3555705A (zh) 电源供应器
CN215645090U (zh)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KR100536617B1 (ko) 커넥터
US73383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1022020A (ja) バルブソケット
US7976325B2 (en) Socket for testing semiconductor package
CN110401051B (zh) 电子卡座
JPH0436069Y2 (zh)
CN218242291U (zh) 一种防跳火充电头
KR200472617Y1 (ko) PCB 및 땜을 사용하지 않는 케이블용 microUSB 플러그 조립체
CN213304414U (zh) 无线耳机充电连接结构及无线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