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1862U - 弹性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弹性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1862U
CN218731862U CN202223002821.8U CN202223002821U CN218731862U CN 218731862 U CN218731862 U CN 218731862U CN 202223002821 U CN202223002821 U CN 202223002821U CN 218731862 U CN218731862 U CN 218731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elastic
elastic layer
fish scale
mount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028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子雨
韩亮
张平化
孟凡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j Control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j Control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j Control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j Control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028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1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1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18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弹性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和弹性组件。其中连接件包括均为金属件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而弹性组件包括安装盒和鱼鳞片,鱼鳞片为金属弹性件。鱼鳞片设置于安装盒内,鱼鳞片包括两端连接且中部分离的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安装盒套设于第一连接件上,以使第一连接件抵压第一弹性层,而第二连接件可从弹性组件背离第一连接件的一侧抵压第二弹性层。通过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的弹性形变,可有效填充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不同位置对应的间隙,保证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接触效果。另外,利用安装盒将鱼鳞片与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则更便于连接件和弹性组件连接稳定。

Description

弹性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器件领域中传统的连接方式为平面压接,其通过待连接的两个电子器件的抵接以实现电连接,但是由于铜柱加工误差,或者工装固定铜柱的精度不够等因素,容易使两个接触面之间产生间隙,导致接触不良。而且这一连接方式下,由于间隙会导致接触面变小,而在大电流流过时发热增大,会在接触时产生电弧,长时间使用会使接触面烧糊,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亟需一种弹性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连接结构,能够保证待连接部件的有效抵接,从而避免大电流通过接触面由于间隙而导致的接触不良。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弹性连接结构,包括:
连接件,包括均为金属件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弹性组件,包括安装盒和鱼鳞片,所述鱼鳞片为金属弹性件,所述鱼鳞片设置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鱼鳞片包括两端连接且中部分离的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所述安装盒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抵压所述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从所述弹性组件背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抵压所述第二弹性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层和所述第二弹性层均包括多个形变条,每个所述形变条的弹性形变程度一致或不完全一致。
可选地,所述形变条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层和所述第二弹性层围设形成形变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多个所述形变条和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多个所述形变条均沿所述鱼鳞片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鱼鳞片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层和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多个所述形变条的始端,以及所述第一弹性层和所述第二弹性层的多个所述形变条的末端。
可选地,所述安装盒具有安装通道,所述鱼鳞片安装于所述安装通道内,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内且抵压所述第一弹性层。
可选地,所述安装通道的内壁具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抵压所述鱼鳞片于所述限位凸起上。
可选地,所述限位凸起具有沿所述安装盒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组,所述鱼鳞片长度方向的两端搭设于所述限位凸起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盒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安装盒。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固定线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弹性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和弹性组件,其中连接件包括均为金属件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而弹性组件包括安装盒和鱼鳞片,鱼鳞片为金属弹性件。鱼鳞片设置于安装盒内,鱼鳞片包括两端连接且中部分离的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在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连接时,可将安装盒套设于第一连接件上,以使第一连接件抵压第一弹性层,而后再将第二连接件从弹性组件背离第一连接件的一侧抵压第二弹性层即可。通过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的弹性形变,可有效填充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不同位置对应的间隙,保证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接触效果。另外,利用安装盒将鱼鳞片与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则更便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对接,可避免鱼鳞片在从两侧被施加外力时,而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脱离,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鳞片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鳞片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连接件;11、固定孔;2、第二连接件;3、弹性组件;
31、鱼鳞片;311、形变部;3110、形变条;3111、第一弹性层;3112、第二弹性层;312、连接部;
32、安装盒;320、安装通道;321、限位凸起;322、第一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避免铜柱一和连接线缆的铜柱二在对接时,因铜柱加工误差或者工装固定铜柱的精度不够等因素,使得铜柱一和铜柱二的接触面之间有间隙,导致铜柱连接不可靠,从而影响电子器件的安全使用。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和弹性组件3,弹性组件3包括安装盒32和鱼鳞片31,其中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为金属件,而鱼鳞片31为弹性金属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即分别为铜柱一和铜柱二,弹性组件3位于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以使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可通过与鱼鳞片31的分别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鱼鳞片31具有的弹性形变可以弥补上述加工误差等导致的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接触面之间的间隙,保证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稳定接触。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鱼鳞片31设置于安装盒32内,鱼鳞片31包括两端连接且中部分离的第一弹性层3111和第二弹性层3112,安装盒32套设于第一连接件1上,以使第一连接件1抵压第一弹性层3111,而第二连接件2则能够从弹性组件3背离第一连接件1的一侧抵压第二弹性层3112。第一弹性层3111和第二弹性层3112的中部分离使得当第一连接件1抵压第一弹性层3111时,第一弹性层3111可朝向第二弹性层3112一侧偏移,而当第二连接件2抵压第二弹性层3112时,第二弹性层3112可朝向第一弹性层3111一侧偏移。另外,利用安装盒32将鱼鳞片31与第一连接件1相对固定,则更便于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对接,可避免在鱼鳞片31从两侧被施加外力时,鱼鳞片31从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脱离,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弹性层3111和第二弹性层3112均包括多个形变条3110,且每个形变条3110在被连接件抵压的过程中,其产生的弹性形变程度可一致或不完全一致。多个形变条3110的弹性形变不会相互干扰,若某一形变条3110对应的连接件施加于形变条3110上的力较大,则该处形变条3110的变形程度较大,以使每个形变条3110均可填充对应处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间隙。
本实施例中,形变条3110为弧形结构,如图5所示,弧形结构使得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层3111和第二弹性层3112之间具有空隙,即可保持一定的形变空间。对于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间隙,间隙大的地方,鱼鳞片31的受力小,对应形变条3110的变形小,间隙小的地方,鱼鳞片31的受力大,对应形变条3110的变形大。
可选地,第一弹性层3111的多个形变条3110和第二弹性层3112的多个形变条3110均沿鱼鳞片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形变条3110的间隔设置可避免相邻形变条3110之间相互干扰,保证每个形变条3110的弹性形变程度仅与其受到的连接件的力有关。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匹配的连接件的规格,裁剪合适长度的鱼鳞片31,形变条3110是沿鱼鳞片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裁剪不会影响每个形变条3110的功能。
可选地,鱼鳞片31还包括连接部312,连接部312用于连接第一弹性层3111和第二弹性层3112的多个形变条3110的始端,以及第一弹性层3111和第二弹性层3112的多个形变条3110的末端。即沿鱼鳞片31长度方向延伸的每一列形变条3110对应设置有两个连接部312,一个连接部312位于该列形变条3110的始端,另一个连接部312位于该列形变条3110的末端,以实现对于多个形变条3110的固定。若形变条3110设置两列,则至少需要三个连接部312,以满足前述弧形结构的形变条3110的始端和末端均与连接部312连接这一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层3111的形变条3110和第二弹性层3112的形变条3110均沿鱼鳞片31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一列,则连接部312具有两个,而由第一弹性层3111和第二弹性层3112组成的形变部311仅具有一个,这两个连接部312分别位于形变部311宽度方向的两侧。
可选地,安装盒32具有安装通道320,鱼鳞片31安装于安装通道320内,第一连接件1穿设于安装通道320内且抵接第一弹性层3111,而在后续对接的过程中,仅需要将第二连接件2从安装盒32背离第一连接件1的一侧抵接第二弹性层3112即可。
可选地,安装通道320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321,鱼鳞片31搭设于限位凸起321上,通过安装盒32与第一连接件1的相对固定可对鱼鳞片31实现间接固定,即当安装盒32套设于第一连接件1上时,鱼鳞片31将被夹设于限位凸起321和第一连接件1之间。
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321仅设置于安装盒32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侧壁上,也即在安装时,仅将鱼鳞片31长度方向的两端搭设于限位凸起321上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于安装通道320的内壁上均设置限位凸起321,即设置环状的限位凸起321,在安装时,鱼鳞片31的长边和宽度均可搭设于限位凸起321上。
可选地,安装盒32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22,第一连接件1上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在安装时,可采用紧固件穿设于第一安装孔322和第二安装孔内,以连接第一连接件1和安装盒32。利用紧固件使第一连接件1和安装盒32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也便于后续对鱼鳞片31的更换。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1和/或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有固定孔11,固定孔11的设置是基于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在实际使用中的需求,电子器件中,一般至少有一个连接件需要和线缆连接,因而可通过在连接件上设置固定孔11,以将线缆固定于连接件上。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件,包括均为金属件的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
弹性组件(3),包括安装盒(32)和鱼鳞片(31),所述鱼鳞片(31)为金属弹性件,所述鱼鳞片(31)设置于所述安装盒(32)内,所述鱼鳞片(31)包括两端连接且中部分离的第一弹性层(3111)和第二弹性层(3112),所述安装盒(32)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上,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1)抵压所述第一弹性层(3111),所述第二连接件(2)能够从所述弹性组件(3)背离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一侧抵压所述第二弹性层(3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3111)和所述第二弹性层(3112)均包括多个形变条(3110),每个所述形变条(3110)的弹性形变程度一致或不完全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条(3110)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层(3111)和所述第二弹性层(3112)围设形成形变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3111)的多个所述形变条(3110)和所述第二弹性层(3112)的多个所述形变条(3110)均沿所述鱼鳞片(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片(31)还包括连接部(312),所述连接部(31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层(3111)和所述第二弹性层(3112)的多个所述形变条(3110)的始端,以及所述第一弹性层(3111)和所述第二弹性层(3112)的多个所述形变条(3110)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32)具有安装通道(320),所述鱼鳞片(31)安装于所述安装通道(320)内,所述第一连接件(1)穿设于所述安装通道(320)内且抵压所述第一弹性层(3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道(320)的内壁具有限位凸起(321),所述第一连接件(1)上抵压所述鱼鳞片(31)于所述限位凸起(3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321)具有沿所述安装盒(32)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组,所述鱼鳞片(31)长度方向的两端搭设于所述限位凸起(32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32)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22),所述第一连接件(1)上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22)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所述安装盒(3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固定线缆。
CN202223002821.8U 2022-11-11 2022-11-11 弹性连接结构 Active CN218731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2821.8U CN218731862U (zh) 2022-11-11 2022-11-11 弹性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2821.8U CN218731862U (zh) 2022-11-11 2022-11-11 弹性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1862U true CN218731862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4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02821.8U Active CN218731862U (zh) 2022-11-11 2022-11-11 弹性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18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12318U (ja) 接続部材、接続アセンブリ、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支持アセンブリ、及び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EP2469625B1 (en) Bus bar
JP5911884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用コネクタ装置
JP4511616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架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US20140186676A1 (en)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US10516144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TWM468795U (zh) 排線連接器
KR20100003133A (ko) 전지모듈의 전극단자의 연결용 기계적 고정구 및전극단자의 연결방법
US6500010B2 (en) Electrical circuit connector with resilient pressure pads
EP3905363B1 (en) Battery module
CN105814712A (zh) 二次电池组件
WO2017069209A1 (ja) 導電部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WO2014170957A1 (ja) バスバー
JP6508355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と電気機器の接続構造
CN218731862U (zh) 弹性连接结构
CN212161961U (zh) 信号传输端子、采样装置、电池模组以及装置
JP6064804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0379236U (zh) 一种电池模组极耳支架结构
JP6598779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組立体のための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CN111384614B (zh) 端子组件和电源连接器
CN220156487U (zh)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发电系统
WO2020045045A1 (ja) 検知端子付きバスバー、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検知端子
JP2007103773A (ja)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5564678B2 (ja) コネクタ、スタック状電極への接続構造
CN217281125U (zh) 电池模组和电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