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2376U - 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2376U
CN218722376U CN202222808710.XU CN202222808710U CN218722376U CN 218722376 U CN218722376 U CN 218722376U CN 202222808710 U CN202222808710 U CN 202222808710U CN 218722376 U CN218722376 U CN 218722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communicated
condenser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087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飞
段贤丰
张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2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2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用于对待散热设备的本体进行散热;第一冷凝器,与第一蒸发器相连通;第一换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分别与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相连通;第一制冷组件,与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第一制冷组件用于对制冷剂制冷并将低温的制冷剂输送至第一换热装置中,以使制冷剂能够与第一冷凝器流至第一换热装置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Description

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10月2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222785998.3、发明名称为“散热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在经过冷凝器后,可能发生冷凝不充分的现象,降低了空调系统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用于对待散热设备的本体进行散热;第一冷凝器,与第一蒸发器相连通;第一换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分别与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相连通;第一制冷组件,与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第一制冷组件用于对制冷剂制冷并将低温的制冷剂输送至第一换热装置中,以使制冷剂能够与第一冷凝器流至第一换热装置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用于对待散热设备的本体进行散热,具体地,第一蒸发器可以与待散热设备的本体相贴合,在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的冷媒流经第一蒸发器时,能够与待散热设备的本体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散热设备的本体散热。进一步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一冷凝器与第一蒸发器相连通,在冷媒流经第一蒸发器后,气态流至冷凝器进行冷凝,从而转化为液态冷媒,以进行下一次循环。
进一步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一制冷组件,其中,第一换热装置分别与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相连通,也就是说,冷媒在从第一冷凝器流出之后,首先经过第一换热装置,然后再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下一次散热循环。
同时,第一制冷组件与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第一制冷组件中循环有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组件,对制冷剂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制冷剂流动至第一换热装置中,与从第一冷凝器流至第一换热器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可以理解的是,高温冷媒在流经第一冷凝器后,可能存在冷凝不充分的现象,因此,在冷媒冷凝不充分的情况下,会影响第一蒸发器的散热效果。在冷媒流回第一蒸发器之前,通过将冷媒在第一换热器中与第一换热器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可以有效地对未充分冷凝的冷媒进行进一步冷凝,从而提高冷媒的冷凝效果,进而保证冷媒在流回第一蒸发器之前充分冷凝,也即保证了第一蒸发器对于待散热设备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可以组成热管空调系统,其中,第一冷凝器放置于室外环境中,以利用室外的低温实现对冷媒进行冷凝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当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时,则会导致第一冷凝器的冷凝效果不理想,也就是,在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时,为充分冷凝的冷媒在第一换热器中与第一制冷组件所提供的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提高冷媒的冷凝效果,从而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保证对于待散热设备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通过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组成冷媒循环系统,以实现对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同时,通过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一制冷组件的设置,可以实现将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中与第一冷凝器流入第一换热器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在冷媒未充分冷凝的情况下,有效地对未充分冷凝的冷媒进行进一步冷凝,从而提高冷媒的冷凝效果,进而保证冷媒在流回第一蒸发器之前充分冷凝,也即保证了第一蒸发器对于待散热设备的散热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提出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容纳腔,容纳腔与第一制冷组件相连通;管体,设置于壳体内,管体的两端穿过壳体分别与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容纳腔,并且,第一容纳腔与第一制冷组件相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制冷组件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将低温制冷剂输送至壳体的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装置还包括管体,管体设置于壳体内,并且管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相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冷凝器流出的冷媒,能够进入管体内。同时,由于管体设置于壳体的容纳腔内,因此,壳体内的容纳腔内的低温制冷剂能够与管体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在冷媒冷凝不充分的情况下,与壳体内的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进一步提高冷媒的冷凝效果,进而提高第一蒸发器对于待散热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的一端与第一蒸发器相连通,泵体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的一端与第一蒸发器相连通,泵体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通过泵体组件的设置,可以实现对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中的冷媒进行驱动。也就是说,第一蒸发器、第一冷凝器和泵体组件组成了动力型热管系统,通过泵体组件为冷媒提供动力,驱动冷媒在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之间进行循环,以利用室外的环境温度实现对室内的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第一蒸发器可以包括集气管组和集液管组,在集气管组和集液管组之间,设置有换热管组,换热管组用于与待散热设备的本体相贴合。进一步地,可以根据集气管组和集液管组之间的温度差,来控制泵体组件的运行频率。具体地,当集气管组和集液管组之间的温度差大于3摄氏度时,可以控制泵体组件的运行频率增加,提高冷媒的输送速度。相反,当集气管组和集液管组之间的温度差小于3摄氏度时,可以控制泵体组件的运行频率减小,减小冷媒的输送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泵体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泵体组件并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本体组件,并且将两个泵体组件并联连接,也就是两个泵体组件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蒸发器和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从而实现了将一个泵体组件作为备用,在当前运行的泵体组件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将另一个泵体组件接入循环中,以保证冷媒能够持续循环,进而保证了对于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的连续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泵体组件包括:开关阀,开关阀的一端与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泵体,泵体的一端与开关阀的另一端相连通;安全阀,安全阀的一端与泵体的另一端相连通;单向阀,单向阀的一端与安全阀的另一端相连通,单向阀的另一端与第一蒸发器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泵体组件包括泵体和开关阀,其中,开关阀的一端难于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泵体与开关阀的另一端相连通,通过开关阀的设置,可以实现泵体与第一换热装置之间管路通断的控制,也即控制第一蒸发器内的冷媒的通断。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当第一制冷组件未开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冷凝器的压力控制泵体的加载或减载。
进一步地,泵体组件还包括安全阀,安全阀的一端与泵体的另一端相连接。通过安全阀的设置,可以在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压力过大时开启,以实现泄压功能,避免冷媒压力过大导致安全事故。具体地,安全阀可以包括泄压阀。
进一步地,泵体组件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的一端与安全阀的另一端相连通,单向阀的另一端与第一蒸发器相连通。通过单向阀的设置,可以避免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内的冷媒发生回流,保证冷媒的流动方向,进而保证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第一换热装置与开关阀之间,以及单向阀与第一蒸发器之间,均可以设置有过滤器。通过过滤器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中的冷媒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堵塞,保证冷媒能够在第一蒸发器与第一冷凝器之间顺利流通,保证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包括:储液器,储液器的一端与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储液器的另一端与泵体组件相连通,储液器用于存储制冷剂。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泵体组件与第一换热装置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储液器,储液器用于存储并向本体提供持续的冷媒。通过储液器的设置,可以在泵体运行的过程中,保证本体内持续有冷媒流过,从而避免了泵体因空转而导致发生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制冷组件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压缩机的入口与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的入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相连通;第一膨胀阀,第一膨胀阀的入口与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相连通,第一膨胀阀的出口与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制冷组件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以及第一膨胀阀。具体地,第一压缩机的入口与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第一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二冷凝器相连通。也就是说,制冷剂在第一换热装置中与未充分冷凝的冷媒进行换热后,进入第一压缩机,通过第一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然后从第一压缩机的出口进入第二冷凝器,制冷剂在第二冷凝器中冷凝呈液态。进一步地,第一膨胀阀与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相连通,也就是说,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经过第一膨胀阀转换成雾状,然后回流至第一换热装置中,并附着于管体的外壁上,以实现与管体内的未充分冷凝的冷媒进行换热,以实现将冷媒进一步冷凝。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二冷凝器的压力控制第一压缩机的加载或减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制冷组件还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气液分离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一压缩机的入口相连通;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冷凝器的出口和第一膨胀阀的入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换热装置与第一压缩机的入口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一气液分离器,通过第一气液分离器的设置,可以在制冷剂进入第一压缩机之间,对制冷剂进行第一气液分离器,避免液态的制冷剂进入第一压缩机而对第一压缩机造成液击,保证第一压缩机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冷凝器之间,还可以设置有阀门和第一过滤器,通过阀门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制冷组件的内制冷剂流动的开启和关闭。通过第一过滤器的设置,可以对制冷剂内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堆积对管路造成堵塞,保证第一制冷组件的稳定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包括:风机,风机用于驱动气体流向待散热设备所在的空间;第一热管蒸发器,设置于风机的出风端,第一热管蒸发器用于对气体进行降温;第三冷凝器,与第一热管蒸发器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热管蒸发器和第三冷凝器,在第一热管蒸发器与第三冷凝器之间循环有冷媒。进一步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包括风机,通过风机的设置,可以驱动气体流向待散热设备所在的空间。同时,将第一热管蒸发器设置于风机的出风口处,从而使得气流能够首先与第一热管蒸发机进行热交换,再进入待散热设备所在的空间,以带走待散热设备周围的热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热管蒸发器与第三冷凝器组成的重力热管系统,通过将第三冷凝器放置在室外环境中,从而使得冷媒能够与室外的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进入第一热管蒸发器与室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
并且,第一蒸发器用于对待散热设备的本体进行散热,同时通过第一热管蒸发器对待散热设备的周围的空气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的散热效果。具体的,待散热设备可以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其他的相关电子器件,在数据中心运行的过程中,中央处理器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可以将第一蒸发器直接贴合于中央处理器的外壁上,以实现直接对中央处理器进行散热,保证中央处理器的稳定运行。同时,在数据中心的运行过程中,其他电子器件也会产生热能,并且,由于其他电子器件分散于数据中心的不同位置,第一蒸发器无法直接贴合在其他电子器件上,因此,通过第一热管蒸发器直接对数据中心所在的周围空气进行散热,可以与有效地降低数据中心所在空间的温度,进而带走其他电子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以提高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热管蒸发器,设置于风机的出风端,沿气体的流动方向上,第二热管蒸发器位于第一热管蒸发器的下游;第二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分别与第二热管蒸发器的入口和出口相连通;第二制冷组件,与第二换热装置相连通,第二制冷组件用于对制冷剂制冷并将低温的制冷剂输送至第二换热装置中,以使制冷剂能够与第三冷凝器流至第二换热装置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热管蒸发器、第二换热装置以及第二制冷组件。其中,第二制冷组件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制冷,并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换热装置中,同时,第二热管蒸发器与第二换热装置相连接,以使得第二热管蒸发器内的冷媒能够流至第二换热装置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
具体地,第二热管蒸发器同样设置于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二热管蒸发器的设置,可以实现对风机出风口的气体进行制冷,进而在第一热管蒸发器的制冷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热管蒸发器进行补充制冷,以保证进入室内的气体的温度足够低,也即保证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对于待散热设备周围的空气的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外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流经第三冷凝器的冷媒无法达到较好的冷凝效果,此时,为了保证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对于待散热设备周围的空气的散热效果,可以通过第二制冷组件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换热装置,同时第二热管蒸发器内的冷媒流至第二换热装置时,能够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进而在回流至第二热管蒸发器中对气体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第二热管蒸发器可以设置在第一热管蒸发器的下游,这样,在第一热管蒸发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获取流经第一热管蒸发器的气体的温度,在温度无法降低至预设温度时,再开启第二制冷组件以实现第二热管蒸发器对于气体的散热。也就是说,通过流经第一热管蒸发器的气体温度确定第二制冷组件是否运行,有效地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进一步地,第二制冷组件可以包括第二压缩机、第四冷凝器以及第二膨胀阀。具体地,第二压缩机的入口与第二换热装置相连通,第二压缩机的出口与第四冷凝器相连通。也就是说,制冷剂在第二换热装置中与冷媒进行换热后,进入第二压缩机,通过第二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然后从第二压缩机的出口进入第四冷凝器,制冷剂在第四冷凝器中冷凝呈液态。进一步地,第二膨胀阀与第四冷凝器的出口相连通,也就是说,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经过第二膨胀阀转换成雾状,然后回流至第二换热装置中,与第二换热器中的冷媒换热。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换热装置与第一换热装置的结构相同。
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当第二压缩机开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四冷凝器的压力控制风机的加载或减载。当第二压缩机未开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二冷凝器的压力控制风机的加载或减载。另外,还可以根据室外的环境温度控制风机的加载或减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2第一蒸发器,104第一冷凝器,106第一换热装置,108第一制冷组件,110泵体组件,112开关阀,114泵体,116安全阀,118单向阀,120储液器,122第一压缩机,124第二冷凝器,126第一膨胀阀,128第一气液分离器,130第一过滤器,132风机,134第一热管蒸发器,136第三冷凝器,138第二热管蒸发器,140第二换热装置,142第二制冷组件,144集气管组,146集液管组,148第二压缩机,150第四冷凝器,152第二膨胀阀,154第二气液分离器,156第二过滤器,200待散热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和图2,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进行详细地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蒸发器102和第一冷凝器104,其中,第一蒸发器102用于对待散热设备200的本体进行散热;第一冷凝器104与第一蒸发器102相连通;还包括第一换热装置106和第一制冷组件108,其中,第一换热装置106分别与第一冷凝器104的出口和第一蒸发器102的入口相连通;第一制冷组件108与第一换热装置106相连通,第一制冷组件108用于对制冷剂制冷并将低温的制冷剂输送至第一换热装置106中,以使制冷剂能够与第一冷凝器104流至第一换热装置106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包括第一蒸发器102,第一蒸发器102用于对待散热设备200的本体进行散热,具体地,第一蒸发器102可以与待散热设备200的本体相贴合,在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的冷媒流经第一蒸发器102时,能够与待散热设备200的本体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散热设备的本体散热。进一步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冷凝器104,第一冷凝器104与第一蒸发器102相连通,在冷媒流经第一蒸发器102后,气态流至冷凝器进行冷凝,从而转化为液态冷媒,以进行下一次循环。
进一步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换热装置106和第一制冷组件108,其中,第一换热装置106分别与第一冷凝器104的出口和第一蒸发器102的出口相连通,也就是说,冷媒在从第一冷凝器104流出之后,首先经过第一换热装置106,然后再流至第一蒸发器102进行下一次散热循环。
同时,第一制冷组件108与第一换热装置106相连通,第一制冷组件108中循环有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组件108,对制冷剂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制冷剂流动至第一换热装置106中,与从第一冷凝器104流至第一换热器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可以理解的是,高温冷媒在流经第一冷凝器104后,可能存在冷凝不充分的现象,因此,在冷媒冷凝不充分的情况下,会影响第一蒸发器102的散热效果。在冷媒流回第一蒸发器102之前,通过将冷媒在第一换热器中与第一换热器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可以有效地对未充分冷凝的冷媒进行进一步冷凝,从而提高冷媒的冷凝效果,进而保证冷媒在流回第一蒸发器102之前充分冷凝,也即保证了第一蒸发器102对于待散热设备200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第一蒸发器102和第一冷凝器104可以组成热管空调系统,其中,第一冷凝器104放置于室外环境中,以利用室外的低温实现对冷媒进行冷凝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当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时,则会导致第一冷凝器104的冷凝效果不理想,也就是,在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时,为充分冷凝的冷媒在第一换热器中与第一制冷组件108所提供的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提高冷媒的冷凝效果,从而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保证对于待散热设备200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通过第一蒸发器102和第一冷凝器104组成冷媒循环系统,以实现对待散热设备200进行散热,同时,通过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一制冷组件108的设置,可以实现将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中与第一冷凝器104流入第一换热器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在冷媒未充分冷凝的情况下,有效地对未充分冷凝的冷媒进行进一步冷凝,从而提高冷媒的冷凝效果,进而保证冷媒在流回第一蒸发器102之前充分冷凝,也即保证了第一蒸发器102对于待散热设备200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装置106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容纳腔,容纳腔与第一制冷组件108相连通;第一换热装置106还包括管体,管体设置于壳体内,管体的两端穿过壳体分别与第一冷凝器104的出口和第一蒸发器102的入口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换热装置106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容纳腔,并且,第一容纳腔与第一制冷组件108相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制冷组件108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将低温制冷剂输送至壳体的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装置106还包括管体,管体设置于壳体内,并且管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凝器104的出口和第一蒸发器102的入口相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冷凝器104流出的冷媒,能够进入管体内。同时,由于管体设置于壳体的容纳腔内,因此,壳体内的容纳腔内的低温制冷剂能够与管体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在冷媒冷凝不充分的情况下,与壳体内的低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进一步提高冷媒的冷凝效果,进而提高第一蒸发器102对于待散热设备200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泵体组件110,泵体组件110的一端与第一蒸发器102相连通,泵体组件110的另一端与第一换热装置106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泵体组件110的一端与第一蒸发器102相连通,泵体组件110的另一端与第一换热装置106相连通。通过泵体组件110的设置,可以实现对第一蒸发器102和第一冷凝器104中的冷媒进行驱动。也就是说,第一蒸发器102、第一冷凝器104和泵体组件110组成了动力型热管系统,通过泵体组件110为冷媒提供动力,驱动冷媒在第一蒸发器102和第一冷凝器104之间进行循环,以利用室外的环境温度实现对室内的待散热设备200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第一蒸发器102可以包括集气管组144和集液管组146,在集气管组144和集液管组146之间,设置有换热管组,换热管组用于与待散热设备200的本体相贴合。进一步地,可以根据集气管组144和集液管组146之间的温度差,来控制泵体组件110的运行频率。具体地,当集气管组144和集液管组146之间的温度差大于3摄氏度时,可以控制泵体组件110的运行频率增加,提高冷媒的输送速度。相反,当集气管组144和集液管组146之间的温度差小于3摄氏度时,可以控制泵体组件110的运行频率减小,减小冷媒的输送速度。
进一步地,泵体组件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泵体组件110并联。
具体地,通过设置两个本体组件,并且将两个泵体组件110并联连接,也就是两个泵体组件110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蒸发器102和第一换热装置106相连通。从而实现了将一个泵体组件110作为备用,在当前运行的泵体组件110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将另一个泵体组件110接入循环中,以保证冷媒能够持续循环,进而保证了对于待散热设备200进行散热的连续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泵体组件110包括开关阀112、泵体114、安全阀116和单向阀118,其中,开关阀112的一端与第一换热装置106相连通;泵体114的一端与开关阀112的另一端相连通;安全阀116的一端与泵体114的另一端相连通;单向阀118的一端与安全阀116的另一端相连通,单向阀118的另一端与第一蒸发器102相连通。
具体地,泵体组件110包括泵体114和开关阀112,其中,开关阀112的一端难于第一换热装置106相连通,泵体114与开关阀112的另一端相连通,通过开关阀112的设置,可以实现泵体114与第一换热装置106之间管路通断的控制,也即控制第一蒸发器102内的冷媒的通断。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当第一制冷组件108未开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冷凝器104的压力控制泵体114的加载或减载。
进一步地,泵体组件110还包括安全阀116,安全阀116的一端与泵体114的另一端相连接。通过安全阀116的设置,可以在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中的冷媒压力过大时开启,以实现泄压功能,避免冷媒压力过大导致安全事故。具体地,安全阀116可以包括泄压阀。
进一步地,泵体组件110还包括单向阀118,单向阀118的一端与安全阀116的另一端相连通,单向阀118的另一端与第一蒸发器102相连通。通过单向阀118的设置,可以避免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内的冷媒发生回流,保证冷媒的流动方向,进而保证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第一换热装置106与开关阀112之间,以及单向阀118与第一蒸发器102之间,均可以设置有过滤器。通过过滤器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中的冷媒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堵塞,保证冷媒能够在第一蒸发器102与第一冷凝器104之间顺利流通,保证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还包括:储液器120,储液器120的一端与第一换热装置106相连通,储液器120的另一端与泵体组件110相连通,储液器120用于存储制冷剂。
具体地,在泵体组件110与第一换热装置106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储液器120,储液器120用于存储并向本体提供持续的冷媒。通过储液器120的设置,可以在泵体114运行的过程中,保证本体内持续有冷媒流过,从而避免了泵体114因空转而导致发生损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制冷组件108包括:第一压缩机122,第一压缩机122的入口与第一换热装置106相连通;第二冷凝器124,第二冷凝器124的入口与第一压缩机122的出口相连通;第一膨胀阀126,第一膨胀阀126的入口与第二冷凝器124的出口相连通,第一膨胀阀126的出口与第一换热装置106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制冷组件108包括第一压缩机122、第二冷凝器124以及第一膨胀阀126。具体地,第一压缩机122的入口与第一换热装置106相连通,第一压缩机122的出口与第二冷凝器124相连通。也就是说,制冷剂在第一换热装置106中与未充分冷凝的冷媒进行换热后,进入第一压缩机122,通过第一压缩机122将制冷剂压缩,然后从第一压缩机122的出口进入第二冷凝器124,制冷剂在第二冷凝器124中冷凝呈液态。进一步地,第一膨胀阀126与第二冷凝器124的出口相连通,也就是说,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经过第一膨胀阀126转换成雾状,然后回流至第一换热装置106中,并附着于管体的外壁上,以实现与管体内的未充分冷凝的冷媒进行换热,以实现将冷媒进一步冷凝。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二冷凝器124的压力控制第一压缩机122的加载或减载。
进一步地,第一制冷组件108还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128,第一气液分离器12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换热装置106和第一压缩机122的入口相连通;第一过滤器130,第一过滤器13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冷凝器124的出口和第一膨胀阀126的入口相连通。
具体地,在第一换热装置106与第一压缩机122的入口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一气液分离器128,通过第一气液分离器128的设置,可以在制冷剂进入第一压缩机122之间,对制冷剂进行第一气液分离器128,避免液态的制冷剂进入第一压缩机122而对第一压缩机122造成液击,保证第一压缩机122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在第一膨胀阀126和第二冷凝器124之间,还可以设置有阀门和第一过滤器130,通过阀门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制冷组件108的内制冷剂流动的开启和关闭。通过第一过滤器130的设置,可以对制冷剂内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堆积对管路造成堵塞,保证第一制冷组件108的稳定运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还包括:风机132,风机132用于驱动气体流向待散热设备200所在的空间;第一热管蒸发器134,设置于风机132的出风端,第一热管蒸发器134用于对气体进行降温;第三冷凝器136,与第一热管蒸发器134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热管蒸发器134和第三冷凝器136,在第一热管蒸发器134与第三冷凝器136之间循环有冷媒。进一步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还包括风机132,通过风机132的设置,可以驱动气体流向待散热设备200所在的空间。同时,将第一热管蒸发器134设置于风机132的出风口处,从而使得气流能够首先与第一热管蒸发机进行热交换,再进入待散热设备200所在的空间,以带走待散热设备200周围的热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热管蒸发器134与第三冷凝器136组成的重力热管系统,通过将第三冷凝器136放置在室外环境中,从而使得冷媒能够与室外的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进入第一热管蒸发器134与室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
并且,第一蒸发器102用于对待散热设备200的本体进行散热,同时通过第一热管蒸发器134对待散热设备200的周围的空气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的散热效果。具体的,待散热设备200可以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其他的相关电子器件,在数据中心运行的过程中,中央处理器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可以将第一蒸发器102直接贴合于中央处理器的外壁上,以实现直接对中央处理器进行散热,保证中央处理器的稳定运行。同时,在数据中心的运行过程中,其他电子器件也会产生热能,并且,由于其他电子器件分散于数据中心的不同位置,第一蒸发器102无法直接贴合在其他电子器件上,因此,通过第一热管蒸发器134直接对数据中心所在的周围空气进行散热,可以与有效地降低数据中心所在空间的温度,进而带走其他电子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以提高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二热管蒸发器138,设置于风机132的出风端,沿气体的流动方向上,第二热管蒸发器138位于第一热管蒸发器134的下游;第二换热装置140,第二换热装置140分别与第二热管蒸发器138的入口和出口相连通;第二制冷组件142,与第二换热装置140相连通,第二制冷组件142用于对制冷剂制冷并将低温的制冷剂输送至第二换热装置140中,以使制冷剂能够与第三冷凝器136流至第二换热装置140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在该实施例中,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热管蒸发器138、第二换热装置140以及第二制冷组件142。其中,第二制冷组件142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制冷,并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换热装置140中,同时,第二热管蒸发器138与第二换热装置140相连接,以使得第二热管蒸发器138内的冷媒能够流至第二换热装置140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
具体地,第二热管蒸发器138同样设置于风机132的出风端,通过第二热管蒸发器138的设置,可以实现对风机132出风口的气体进行制冷,进而在第一热管蒸发器134的制冷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热管蒸发器138进行补充制冷,以保证进入室内的气体的温度足够低,也即保证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对于待散热设备200周围的空气的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外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流经第三冷凝器136的冷媒无法达到较好的冷凝效果,此时,为了保证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100对于待散热设备200周围的空气的散热效果,可以通过第二制冷组件142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换热装置140,同时第二热管蒸发器138内的冷媒流至第二换热装置140时,能够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进而在回流至第二热管蒸发器138中对气体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第二热管蒸发器138可以设置在第一热管蒸发器134的下游,这样,在第一热管蒸发器134运行的过程中,可以获取流经第一热管蒸发器134的气体的温度,在温度无法降低至预设温度时,再开启第二制冷组件142以实现第二热管蒸发器138对于气体的散热。也就是说,通过流经第一热管蒸发器134的气体温度确定第二制冷组件142是否运行,有效地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进一步地,第二制冷组件142可以包括第二压缩机148、第四冷凝器150以及第二膨胀阀152。具体地,第二压缩机148的入口与第二换热装置140相连通,第二压缩机148的出口与第四冷凝器150相连通。也就是说,制冷剂在第二换热装置140中与冷媒进行换热后,进入第二压缩机148,通过第二压缩机148将制冷剂压缩,然后从第二压缩机148的出口进入第四冷凝器150,制冷剂在第四冷凝器150中冷凝呈液态。进一步地,第二膨胀阀152与第四冷凝器150的出口相连通,也就是说,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经过第二膨胀阀152转换成雾状,然后回流至第二换热装置140中,与第二换热器中的冷媒换热。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换热装置140与第一换热装置106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第二制冷组件142还可以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154和第二过滤器156,通过第二气液分离器154的设置,可以在制冷剂进入第二压缩机148之间,对制冷剂进行第二气液分离器154,避免液态的制冷剂进入第二压缩机148而对第二压缩机148造成液击,保证第二压缩机148的稳定运行。通过第二过滤器156的设置,可以对制冷剂内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堆积对管路造成堵塞,保证第二制冷组件142的稳定运行。
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当第二压缩机148开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四冷凝器150的压力控制风机132的加载或减载。当第二压缩机148未开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二冷凝器124的压力控制风机132的加载或减载。另外,还可以根据室外的环境温度控制风机132的加载或减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用于对待散热设备的本体进行散热;
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相连通;
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相连通;
第一制冷组件,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一制冷组件用于对制冷剂制冷并将低温的所述制冷剂输送至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中,以使所述制冷剂能够与所述第一冷凝器流至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制冷组件相连通;
管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管体的两端穿过所述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包括:
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相连通,所述泵体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泵体组件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包括:
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
泵体,所述泵体的一端与所述开关阀的另一端相连通;
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的另一端相连通;
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一端与所述安全阀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包括:
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所述储液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泵体组件相连通,所述储液器用于存储制冷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组件包括:
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
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相连通;
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组件还包括:
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相连通;
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和所述膨胀阀的入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包括:
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气体流向所述待散热设备所在的空间;
第一热管蒸发器,设置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所述第一热管蒸发器用于对所述气体进行降温;
第三冷凝器,与所述第一热管蒸发器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二热管蒸发器,设置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沿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热管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热管蒸发器的下游;
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热管蒸发器的入口和出口相连通;
第二制冷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二制冷组件用于对制冷剂制冷并将低温的所述制冷剂输送至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中,以使所述制冷剂能够与所述第三冷凝器流至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CN202222808710.XU 2022-10-21 2022-10-25 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 Active CN2187223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5998 2022-10-21
CN2022227859983 2022-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2376U true CN218722376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9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08710.XU Active CN218722376U (zh) 2022-10-21 2022-10-25 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2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02332U (zh) 一种节能冷却机组
MXPA01011080A (es) Unidad externa de intercambio de calor, unidad externa, y bomba de calor de gas tipo aire acondicionado.
CN111716993A (zh) 一种低能耗热管理系统
CN109477696B (zh) 设备温度调节装置
KR102207199B1 (ko) 냉각코어로서 반도체를 사용하는 차량의 공조장치
CN113415211B (zh)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与空调热泵联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34056A (zh) 一种汽车起重机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热管理方法
CN112693363B (zh) 一种纯电动卡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US20240017585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4111100A (zh) 一种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18722376U (zh) 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
CN116476592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116605005A (zh) 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和汽车
WO2023115274A1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及用电设备
CN216903126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CN115585569A (zh) 动力型热管集成化空调系统
JP2003252019A (ja) 車両空調装置
CN214564757U (zh) 一种纯电动卡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CN212367813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10463384U (zh) 空调系统
CN221392928U (zh) 空调装置及车辆
CN212257626U (zh) 一种汽车起重机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21023691U (zh) 一种储能式轨道车辆的综合热管理系统总成及储能式轨道车辆
CN115817110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219415055U (zh) 热泵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