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3384U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3384U
CN210463384U CN201921251000.3U CN201921251000U CN210463384U CN 210463384 U CN210463384 U CN 210463384U CN 201921251000 U CN201921251000 U CN 201921251000U CN 210463384 U CN210463384 U CN 210463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flow path
valve por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10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留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510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3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3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3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内具有第一换热流路;辐射制冷薄膜组件,辐射制冷薄膜组件包括换热管和辐射制冷薄膜,辐射制冷薄膜贴设在换热管的上方,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换热流路的一端连接;水泵,水泵具有进口和出口,进口与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出口与第一换热流路的另一端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通过在辐射制冷薄膜组件中设置能够辐射换热的辐射制冷薄膜,能够对流经换热管中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介质进入换热器中实现对空气的冷却,降低了空调系统能耗,进一步降低了空调系统运行噪音。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的家用空调器技术中,普遍采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通常存在能耗较高,耗电量大,不能满足用户节能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能够降低空调系统的功率,实现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内具有第一换热流路;辐射制冷薄膜组件,辐射制冷薄膜组件包括换热管和辐射制冷薄膜,辐射制冷薄膜贴设在换热管的上方,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换热流路的一端连接;水泵,水泵具有进口和出口,进口与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出口与第一换热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在辐射制冷薄膜组件中设置辐射制冷薄膜,能够对流经换热管中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介质进入换热器中实现对空气的冷却,降低了空调系统能耗,进一步降低了空调系统运行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系统还包括:水箱,水箱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与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出液口与水泵的进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换热器为室内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流路,第三换热流路与第一换热流路进行换热,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排气口连接;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回气口连接;节流装置,节流装置连接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第三换热流路连接在排气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或第三换热流路连接在室外换热器和节流装置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流路,第三换热流路与第一换热流路进行换热,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换向组件,换向组件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第一阀口与排气口连接,第四阀口与回气口连接,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一个连接,第四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接;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二阀口连接;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三阀口连接;节流装置,节流装置连接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第三换热流路连接在第二阀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或第三换热流路连接在室外换热器和节流装置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流路,第三换热流路与第一换热流路进行换热,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换向组件,换向组件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第一阀口与排气口连接,第四阀口与回气口连接,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一个连接,第四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接;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二阀口连接;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三阀口连接;节流装置,节流装置连接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第三换热流路连接在室内换热器和节流装置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辐射制冷薄膜组件为依次连接的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辐射制冷薄膜组件包括:壳体,壳体的上端敞开,换热管的至少部分设在壳体内。
进一步地,换热管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一集流管的一端与第一换热流路的一端连接;第二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的一端与水泵的进口连接;多个分流管,每个分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接。
进一步地,换热管和辐射制冷薄膜接触的部位涂覆有散热膏。
进一步地,壳体为玻璃棉件。
进一步地,辐射制冷薄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或聚氟乙烯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辐射制冷薄膜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制冷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制热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制冷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制热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系统1,换热器10,第一换热流路11,第三换热流路12,
辐射制冷薄膜组件20,换热管21,辐射制冷薄膜22,壳体23,第一集流管24,第二集流管25,分流管26,
水泵30,进口30a,出口30b,
水箱40,进液口40a,出液口40b,
压缩机50,排气口50a,回气口50b,
室外换热器60,室内换热器70,节流装置80,
换向组件90,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C,第四阀口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自然界中各个物体都在不停地散发出辐射热,同时又在不停地吸收其他物体散发出的辐射热,这种在物体表面之间辐射和吸收热量的过程称为辐射换热。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1,包括:换热器10、辐射制冷薄膜组件20以及水泵30。
具体地,换热器10内具有第一换热流路11;辐射制冷薄膜组件20包括换热管21和辐射制冷薄膜22,辐射制冷薄膜22贴设在换热管21的上方,本申请中使用的辐射制冷薄膜22是由辐射制冷超材料技术特殊处理的降温薄膜制成的。换热管21的一端与第一换热流路11的一端连接;水泵30具有进口30a和出口30b,进口30a与换热管21的另一端连接,出口30b与第一换热流路11的另一端连接。
冷却介质在第一换热流路11、换热管21以及水泵30组成的第一回路中流动,优选地,冷却介质是水。在水泵30工作时,水泵30为冷却介质的流动提供动力。冷却介质在换热管21中流过时,冷却介质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21,换热管21将热量传递给辐射制冷薄膜22,辐射制冷薄膜22实现对换热管21的降温进一步对换热管21中冷却介质的降温。经过冷却的冷却介质在水泵30的动力下,可以经由换热管21流动到水泵30中,再由水泵30流入到第一换热流路11中即换热器10中,换热器10中的冷却介质与空气换热,从而实现对空气的冷却,换热器10中吸收了热量的冷却介质在水泵30的作用下再回到换热管21中进行冷却,如此循环。由此,实现空调系统1能耗的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通过在辐射制冷薄膜组件20中设置能够辐射制冷薄膜22,能够对流经换热管21中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介质进入换热器10中实现对空气的冷却,降低了空调系统1能耗,进一步降低了空调系统1运行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空调系统1还包括:水箱40,水箱40具有进液口40a和出液口40b,进液口40a与换热管21的另一端连接,出液口40b与水泵30的进口30a连接,实现对降温后的冷却介质的存储。在水泵30工作时,换热管21中的冷却介质经过降温后流入水箱40中存储,再从水箱40中流出流入水泵30中。在水泵30不工作时,换热管21中的冷却介质经过降温后流入水箱40中存储,在水泵30工作时,从水箱40中流出流入水泵30中。优选地,换热管21的位置要设置高于水箱40,使得在水泵30不工作时,冷却介质能够通过重力从换热管21中流入到水箱40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换热器10为室内换热器70,能够使得流入室内换热器70中的降温的冷却介质能够直接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直接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降低了空调系统1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换热器10还包括第三换热流路12,第三换热流路12与第一换热流路11进行换热,第三换热流路12中有冷媒流动,降温后的冷却介质在水泵30的作用下流入第一换热流路11中与第三换热流路12中的冷媒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对冷媒的降温。空调系统1还包括:压缩机50、室外换热器60、室内换热器70以及节流装置80。
具体地,压缩机50具有排气口50a和回气口50b;室外换热器60的一端与排气口50a连接;室内换热器70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60的另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70的另一端与回气口50b连接;节流装置80连接在室外换热器60和室内换热器70之间。
第三换热流路12连接在排气口50a和室外换热器60之间或第三换热流路12连接在室外换热器60和节流装置80之间。即压缩机50、第三换热流路12、室外换热器60、节流装置80以及室内换热器70依次串联形成第二回路。在第二回路中,冷媒在压缩机50中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之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入第三换热流路12中,与第一换热流路11进行换热,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60中继续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从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之后经过节流装置80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冷媒,之后流入室内换热器70中不断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从而汽化,由此对室内空气实现了降温。
或者压缩机50、室外换热器60、第三流路、节流装置80以及室内换热器70依次串联成第三回路。在第三回路中,冷媒在压缩机50中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之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入室外换热器60中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之后流入第三换热流路12中,与第一换热流路11继续进行换热从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之后经过节流装置80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冷媒,之后流入室内换热器70中不断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从而汽化,由此对室内空气实现了降温。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回路,能够对第三换热流路12进行有效地冷却,从而降低了空调系统1的功率,进一步降低了空调系统1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换热器10还包括第三换热流路12,第三换热流路12与第一换热流路11进行换热,第三换热流路12中有冷媒流动,降温后的冷却介质在水泵30的作用下流入第一换热流路11中与第三换热流路12中的冷媒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对冷媒的降温。空调系统1还包括:压缩机50,换向组件90、室外换热器60、室内换热器70以及节流装置80。
具体地,压缩机50具有排气口50a和回气口50b;换向组件90具有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C和第四阀口D,第一阀口A与排气口50a连接,第四阀口D与回气口50b连接,第一阀口A与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中的一个连接,第四阀口D与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中的另一个连接;室外换热器60的一端与第二阀口B连接;室内换热器70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60的另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70的另一端与第三阀口C连接;节流装置80连接在室外换热器60和室内换热器70之间,第三换热流路12连接在第二阀口B和室外换热器60之间或第三换热流路12连接在室外换热器60和节流装置80之间。
在空调系统1制冷时,水泵30工作,换向组件90中第一阀口A与第二阀口B连接,第三阀口C与第四阀口D连接。第三换热流路12连接在第二阀口B和室外换热器60之间时,冷媒在压缩机50中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之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排气口50a流出压缩机50,流入与排气口50a连接的第一阀口A,之后由第二阀口B流入第三换热流路12中,与第一换热流路11进行换热,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60中继续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从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之后经过节流装置80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冷媒,之后流入室内换热器70中不断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从而汽化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由此对室内空气实现了降温,汽化后的冷媒流出室内换热器70流入第三阀口C并经由第四阀口D流出换向组件90,经由与第四阀口D连通的回气口50b流回到压缩机50中。
在空调系统1制冷时,如图5所示,水泵30工作,换向组件90中第一阀口A与第二阀口B连接,第三阀口C与第四阀口D连接。第三换热流路12连接在室外换热器60和节流装置80之间时,冷媒在压缩机50中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之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排气口50a流出压缩机50,流入与排气口50a连接的第一阀口A,之后由第二阀口B进入室外换热器60中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之后流入第三换热流路12中,与第一换热流路11进行换热,变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之后经过节流装置80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冷媒,之后流入室内换热器70中不断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从而汽化,由此对室内空气实现了降温,汽化后的冷媒流出室内换热器70流入第三阀口C并经由第四阀口D流出换向组件90,经由与第四阀口D连通的回气口50b流回到压缩机50中。
在空调系统1制热时,水泵30不工作,换向组件90中第一阀口A与第三阀口C连接,第二阀口B与第四阀口D连接。第三换热流路12连接在第二阀口B和室外换热器60之间时,冷媒在压缩机50中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之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排气口50a流出压缩机50,流入与排气口50a连接的第一阀口A,之后由第三阀口C流出换向组件90流向室内换热器70,与室内空气换热后释放热量变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由此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加热。之后经过节流装置80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冷媒,之后流入室外换热器60中与室外空气换热,之后流过第三换热流路12并通过第二阀口B流入换向组件90再通过第四阀口D流出,之后通过回气口50b流回压缩机50中。
在空调系统1制热时,如图6所示,水泵30不工作,换向组件90中第一阀口A与第三阀口C连接,第二阀口B与第四阀口D连接。第三换热流路12连接在室外换热器60和节流装置80之间时,冷媒在压缩机50中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之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排气口50a流出压缩机50,流入与排气口50a连接的第一阀口A,之后由第三阀口C流出换向组件90流向室内换热器70,与室内空气换热后释放热量变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由此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加热。之后经过节流装置80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冷媒,之后流过第三换热流路12并流入室外换热器60中与室外空气换热,并通过第二阀口B流入换向组件90再通过第四阀口D流出,之后通过回气口50b流回压缩机50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换热器10还包括第三换热流路12,第三换热流路12与第一换热流路11进行换热,第三换热流路12中有冷媒流动,降温后的冷却介质在水泵30的作用下流入第一换热流路11中与第三换热流路12中的冷媒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对冷媒的降温。空调系统1还包括:压缩机50、换向组件90、室外换热器60、室内换热器70以及节流装置80。
具体地,压缩机50具有排气口50a和回气口50b;换向组件90具有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C和第四阀口D,第一阀口A与排气口50a连接,第四阀口D与回气口50b连接,第一阀口A与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中的一个连接,第四阀口D与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中的另一个连接;室外换热器60的一端与第二阀口B连接;室内换热器70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60的另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70的另一端与第三阀口C连接;节流装置80连接在室外换热器60和室内换热器70之间,第三换热流路12连接在室内换热器70和节流装置80之间。
在空调系统1制冷时,如图7所示,水泵30工作,换向组件90中第一阀口A与第二阀口B连接,第三阀口C与第四阀口D连接。第三换热流路12连接在室内换热器70和节流装置80之间时,冷媒在压缩机50中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之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排气口50a流出压缩机50,流入与排气口50a连接的第一阀口A,之后由第二阀口B流入室外换热器60中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从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之后经过节流装置80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冷媒,之后经过第三换热流路12中,与第一换热流路11进行换热,低温低压的气液冷媒在第三换热流路12中充分液化,之后流入室内换热器70中不断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从而汽化,由此实现了对室内空气的降温。
在空调系统1制热时,如图8所示,水泵30不工作,换向组件90中第一阀口A与第三阀口C连接,第二阀口B与第四阀口D连接。第三换热流路12连接在室内换热器70和节流装置80之间时,冷媒在压缩机50中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之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排气口50a流出压缩机50,流入与排气口50a连接的第一阀口A,之后由第三阀口C流出换向组件90,与室内空气换热后释放热量变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由此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加热。之后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流过第三换热流路12,之后经过节流装置80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冷媒,之后流入室外换热器60中与室外空气换热,通过第二阀口B流入换向组件90再通过第四阀口D流出,之后通过回气口50b流回压缩机50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辐射制冷薄膜组件20为依次连接的多个,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空调系统1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辐射制冷薄膜组件20包括:壳体23,壳体23的上端敞开,换热管21的至少部分设在壳体23内,壳体23可以对换热管21进行保温,降低外界热量传导到换热管21进而传导到换热管21中的冷媒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换热管21包括:第一集流管24,第一集流管24的一端与第一换热流路11的一端连接;第二集流管25,第二集流管25的一端与水泵30的进口30a连接;多个分流管26,每个分流管2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24和第二集流管25连接,能够进一步加强换热管21与辐射制冷薄膜22的换热效果,使得换热管21散热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集流管24、第二集流管25以及分流管26的材质优选为铜管,散热效果更好,但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一集流管24、第二集流管25以及分流管26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第一集流管24、第二集流管25以及分流管26的直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地,分流管26的个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壳体23内还可以设置固定件,用来固定第一集流管24、第二集流管25和/或分流管26的位置。另外,优选地,第一集流管24与第一换热流路11连接的一端伸出壳体23外,第二集流管25与水泵30的进口30a连接的一端伸出壳体23外。
进一步地,换热管21和辐射制冷薄膜22接触的部位涂覆有散热膏,能够进一步提升换热管21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壳体23为玻璃棉件,能够对换热管21进行保温,降低外界热量传导到换热管21进而传导到换热管21中的冷媒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辐射制冷薄膜22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或聚氟乙烯薄膜,在8~13μm波段内的发射率为80%~90%,在其他波段的透过率为70~90%,能够进一步提升辐射制冷薄膜22的降温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内具有第一换热流路;
辐射制冷薄膜组件,所述辐射制冷薄膜组件包括换热管和辐射制冷薄膜,所述辐射制冷薄膜贴设在换热管的上方,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的一端连接;
水泵,所述水泵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水泵的进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室内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流路,所述第三换热流路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进行换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接;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连接;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
所述第三换热流路连接在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或所述第三换热流路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流路,所述第三换热流路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进行换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回气口连接,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接;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连接;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连接;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
所述第三换热流路连接在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或所述第三换热流路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流路,所述第三换热流路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进行换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回气口连接,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接;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连接;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连接;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
所述第三换热流路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制冷薄膜组件为依次连接的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制冷薄膜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敞开,所述换热管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
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的一端连接;
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的进口连接;
多个分流管,每个所述分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和所述辐射制冷薄膜接触的部位涂覆有散热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玻璃棉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制冷薄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或聚氟乙烯薄膜。
CN201921251000.3U 2019-08-02 2019-08-02 空调系统 Active CN210463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1000.3U CN210463384U (zh) 2019-08-02 2019-08-02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1000.3U CN210463384U (zh) 2019-08-02 2019-08-02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3384U true CN210463384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9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1000.3U Active CN210463384U (zh) 2019-08-02 2019-08-02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33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9295A (zh) * 2021-09-08 2021-12-03 攀枝花学院 基于供热和自制冷的复合换热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9295A (zh) * 2021-09-08 2021-12-03 攀枝花学院 基于供热和自制冷的复合换热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6949B2 (en) Server rack heat sink system with combination of liquid cooling device and auxiliary heat sink device
CN107421161B (zh) 热泵式饮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热泵式饮水装置
JPH024163A (ja) 電力用半導体素子の冷却装置
KR20080020817A (ko) 통신장비용 냉방장치
KR20110076527A (ko) 축열식 시스템 냉난방 장치
CN110006165B (zh) 一种兼低温除霜与防高温的保护装置、保护方法及空调器
CN210463384U (zh) 空调系统
CN212227440U (zh) 一种空调蒸发器
CN210892235U (zh) 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
CN215570924U (zh) 一种医用微型冷水机
CN214307326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14992851A (zh)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
CN114245665A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空调
CN210128524U (zh) 一种用于内藏式展示柜的多级换热风冷散热系统
CN113357847A (zh) 带全热回收的变频三联供空气源热泵
CN210921846U (zh) 一种真空处理器冷水机
CN213089950U (zh) 一种带压缩机壳体热回收的整体式家用空调
CN204854110U (zh) 活动式宴会冷冻餐车
CN210220279U (zh) 一种单管储液罐制冷及制热系统
CN220087750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8495083U (zh) 空调器
CN212481495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4199002U (zh) 一种冷热回收的直膨式空调一体设备
CN218163401U (zh) 结合露点间接蒸发蓄冷的数据中心用空调系统
CN214429913U (zh) 一种机柜及机柜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