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1873U -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1873U
CN218721873U CN202222767671.3U CN202222767671U CN218721873U CN 218721873 U CN218721873 U CN 218721873U CN 202222767671 U CN202222767671 U CN 202222767671U CN 218721873 U CN218721873 U CN 218721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indoor unit
rotating shaft
ai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676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宇航
赵得科
刘洪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676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1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1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1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柜体的前侧主观面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有手动摆叶,手动摆叶在手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以调节出风方向;转轴部固定设于手动摆叶的两端,用于将手动摆叶转动地安装于出风口处;柔性塞固定设于围成出风口的侧壁上,用于实现转轴部的转动安装,柔性塞上设有轴孔,转轴部上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可转动地插设于轴孔内。手动摆叶与出风口侧壁之间通过中转柔性塞实现转动连接及转动后的止位,提高导风摆叶转动及止位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一般设于主观面上,为前出风形式。出风口处设置摆叶,也实现出风方向的调节。摆叶有多种结构形式,比如横向摆叶、竖向摆叶。摆叶也有多种控制形式,比如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根据使用需求、产品成本等因素,摆叶可以有多种组合实现形式。
其中,对于手动类摆叶,摆叶的两端与围成出风口的侧壁转动连接,手动驱动使摆叶运动至所需角度位置、并止位。现有技术中,手动摆叶与出风口侧壁之间的转动连接方式为:手动摆叶的端部设置转轴,出风口侧壁上对应设置轴孔,转轴转动设于轴孔内,摆叶转动到位后,直接通过转轴与轴孔之间的摩擦实现摆叶的止位作用。此种结构在摆叶长时间往复转动后,转轴与轴孔之间的间隙会逐渐增大,进而影响摆叶转动后的止位,并且在出风过程中,摆叶受风力作用也容易出现位移,最终影响出风方向调节的准确性。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导风摆叶与出风口侧壁之间通过一个中转橡胶件实现转动连接及转动后的止位,提高导风摆叶转动及止位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摆叶组件,导风摆叶组件包括手动摆叶、转轴部、以及柔性塞;
手动摆叶具有多个且间隔布置,每个手动摆叶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转轴部,转轴部上设有第一连接轴,柔性塞上设有轴孔,第一连接轴可转动地插设于轴孔内;
围成出风口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孔,柔性塞过盈装配于安装孔内。
手动摆叶与出风口侧壁之间通过中转柔性塞实现转动连接及转动后的止位,提高导风摆叶转动及止位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摆叶的端部设有插孔,所述转轴部上设有插设部,所述插设部过盈插设于所述插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设部包括第二连接轴、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两侧的插设凸起,所述插设凸起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两个所述插设凸起不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手动摆叶的端部对应设有第一插孔、和设于所述第一插孔两侧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二连接轴过盈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所述插设凸起过盈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部具有转轴基板,所述插设部设于所述转轴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轴设于所述转轴基板的另一侧,所述转轴基板将所述手动摆叶的侧端面覆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基板上设有凸台,所述第一连接轴设于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径,所述凸台的侧端面与所述柔性塞的侧端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条,所述凸条沿所述第一连接轴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摆叶组件还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自动摆叶,所述自动摆叶与所述手动摆叶相互垂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所述出风口,围成所述出风口的侧壁形成于所述出风面板上,用于驱动所述自动摆叶运动的电机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底部;
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安装柱,所述电机固定设于所述安装柱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围成所述出风口的上下侧壁之间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竖向立柱,两个所述竖向立柱之间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离子发生装置,所述离子发生装置的离子发射口外露于所述安装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塞为橡胶件,所述转轴部为塑料件,所述安装孔为异形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所公开的室内机中,手掰动手动摆叶时,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柔性塞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手动摆叶的转动,转到到位后,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柔性塞之间的摩擦阻力,实现手动摆叶转动后的止位。
由于柔性塞具有一定弹性,第一连接轴与轴孔之间的装配一方面允许手动摆叶在受力后发生转动,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手动摆叶的止位可靠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省略进风面板和内侧过滤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进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从Q1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1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2部放大图;
图8为图5中B3部放大图;
图9为图5中B4部放大图;
图10为图5中B5部放大图;
图11为根据实施例的进风面板与过滤网的装配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1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C2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1中C3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1中C4部放大图;
图16为根据实施例的两个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实施例的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根据实施例的前面板的侧部与侧板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19为根据实施例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根据实施例的出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结构从Q2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根据实施例的侧板、顶板、以及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根据实施例的出风面板与前面板之间的插接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根据实施例的从室内机背侧观察到的出风面板装配示意图;
图25为根据实施例的从室内机背侧观察到的出风面板、导风摆叶组件、以及离子发生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6为根据实施例的手动摆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根据实施例的手动摆叶的爆炸图;
图28为根据实施例的电器盒与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29为图28所示结构从Q3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所示结构省略电器盒后的示意图;
图31为根据实施例的电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根据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根据实施例的接水盘的剖视图;
图34为根据实施例的换热器、接水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35为根据实施例的底座、槽钢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6为根据实施例的底座、辅助立柱、其中三个支撑立柱的装配示意图;
图37为根据实施例的接水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38为根据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进风面板,110-底卡接部,120-第一侧卡接部,130-止挡部,140-插接部,150-限位插槽,160-过滤网,161-滤网插口,170-辅助卡接件,180-卡接部;
200-出风面板,210-插接边,220-第二侧卡接部,230-连接部,240-出风面板翻边,250-出风口,260-安装槽,270-安装柱,280-竖向立柱,290-安装孔;
300-前面板,310-前面板延伸边,320-插槽,330-连接板,331-第一连接板,332-第二连接板,340-弧形延伸面,350-辅助支撑件,351-插接片,352-第一弯折片,353-第二弯折片;
400-导风摆叶组件,410-手动摆叶,411-第一插孔,412-第二插孔,420-转轴部,421-第一连接轴,422-第二连接轴,423-插设凸起,424-转轴基板,425-凸台,430-柔性塞,440-自动摆叶,450-电机;
500-电器盒,510-第一倾斜面,520-第二倾斜面,530-第三倾斜面,540-第一支撑架,541-支撑架第一翻边,542-支撑架第二翻边,550-第二支撑架,551-支撑架竖向部,552-支撑架倾斜部;
600-接水盘,610-支撑板,620-连接止挡件,621-连接止挡件一部,622-连接止挡件二部;
700-换热器,710-顶连接板,720-侧连接板,730-止挡件;
810-侧板,811-第一侧卡槽,812-第二侧卡槽,813-插口;820-顶板,821-顶板翻边,830-底座,831-底座卡槽,840-支撑立柱,850-辅助立柱,860-槽钢连接件,870-辅助横梁,881-第一横梁,882-第二横梁,883-竖梁;
900-离子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空调器基本运行原理]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工作使室内换热器(在室内单元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单元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柜式室内机]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室内机为一种柜式室内机,整体外观呈矩型结构,柜体所围安装腔内设有电器盒500、换热器700、接水盘600、风机组件等部件。
本实施例中的柜式室内机为前进风、前出风式结构,进风口设于室内机的前侧靠下位置,出风口设于室内机的前侧靠上位置。
外部空气经底部的进风口流入室内机内腔中,依次流经换热器和风机组件,然后从顶部的出风口流出。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室内机柜体包括具有位于室内机左右两侧的侧板810、位于室内机顶部的顶板820、位于室内机底部的底座830、以及位于室内机背侧的后背板(未标示)。
室内机的前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出风面板200、前面板300、以及进风面板100,三者构成室内机的主视外观板界面。也即,出风面板200设于柜体的前侧靠上的位置,进风面板100设于柜体的前侧靠下的位置,前面板300设于出风面板200和进风面板100之间。
出风面板200上设有出风口,进风面板100上设有进风口。
导风摆叶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0和图25,出风口250处设有导风摆叶组件400,用于调整出风方向。
参照图26和图27,导风摆叶组件400包括手动摆叶410、转轴部420、以及柔性塞430。
手动摆叶410可以沿出风口250的左右横向方向延伸设置,也可以沿出风口250的上下竖向方向延伸设置,图25所示结构中,手动摆叶410横向设置。
手动摆叶410即通过手掰动摆叶来使摆叶转动至不同的角度位置处,进而实现出风方向的调节。
手动摆叶410具有多个且间隔布置,相邻两个手动摆叶410之间形成出风间隙。
每个手动摆叶410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转轴部420,手动摆叶410与转轴部420同步转动,转轴部420上设有第一连接轴421,柔性塞430上设有轴孔(未标示),第一连接轴421可转动地插设于轴孔内,实现手动摆叶410的转动及转动后的止位。
再结合参照图20,围成出风口250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孔290,柔性塞430过盈装配于安装孔290内。
手掰动手动摆叶410时,通过第一连接轴421与柔性塞430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手动摆叶410的转动,转到到位后,通过第一连接轴421与柔性塞430之间的摩擦阻力,实现手动摆叶410转动后的止位。
由于柔性塞430具有一定弹性,第一连接轴421与轴孔之间的装配一方面允许手动摆叶410在受力后发生转动,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手动摆叶410的止位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塞430为橡胶件,转轴部420为塑料件,安装孔290为异形孔,异形孔290有助于提高柔性塞430的安装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6,手动摆叶410的端部设有插孔,转轴部420上设有插设部,插设部过盈插设于插孔内,无螺钉安装,实现转轴部420与手动摆叶410之间的固定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设部包括第二连接轴422、和设于第二连接轴422两侧的插设凸起423,插设凸起423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两个插设凸起423不位于同一直线上。
对应的,手动摆叶410的端部对应设有第一插孔411、和设于第一插孔411411两侧的第二插孔412,第二连接轴422过盈插设于第一插孔411内,插设凸起423过盈插设于第二插孔412内。
多个插孔与插设凸起的装配,有助于提高转轴部420与手动摆叶410之间的安装可靠性,且两个偏斜设置的插设凸起423有助于增大手动摆叶410与转轴部420之间的插接面积,进一步提高安装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部420具有转轴基板424,插设部设于转轴基板424的一侧,第一连接轴421设于转轴基板424的另一侧,转轴部420与手动摆叶410固定安装后,转轴基板424将手动摆叶410的侧端面覆盖,也即将第一插孔411和第二插孔412均覆盖,转轴基板424构成了手动摆叶410的侧端封堵件,提高手动摆叶410和转轴部420的整体一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基板424上设有凸台425,第一连接轴421设于凸台425上,凸台425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轴421的外径,凸台425的侧端面与柔性塞430的侧端面接触。
转轴部420与柔性塞430装配后,通过凸台425与柔性塞430之间的接触,有助于提高二者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手动摆叶410转动后的止位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421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条(未标示),凸条沿第一连接轴42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第一连接轴421的外周壁上形成多个凹凸结构,使第一连接轴421与轴孔之间的装配不至于过紧而影响手动摆叶410的转动,同时凸条有能够保证手动摆叶410转动后的止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摆叶组件400还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自动摆叶440,自动摆叶440与手动摆叶410相互垂直设置,图25所示结构中,自动摆叶440沿上下方向设置。
自动摆叶440在电机450的驱动下发生转动,实现出风方向的调节。
参照图21和图25,电机450设于出风口250的底部,具体的,出风面板200上设有安装柱270,电机450通过螺钉固定于安装柱27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1和图25,围成出风口250的上下侧壁之间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竖向立柱280,两个竖向立柱280之间设有安装槽260,安装槽260内设有离子发生装置900,离子发生装置900的离子发射口外露于安装槽260,从发射口流出的离子直接随出风口250处的出风气流流出,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净化。
两个竖向立柱280之间具有通风间隙,在提高出风面板200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小对出风气流的影响。
出风面板200集成了导风摆叶组件400、电机450、以及离子发生装置900的安装,结构紧凑。
主视外观板的安装]
出风面板200的安装结构为:出风面板200的左右两侧与对应侧的侧板810卡接,出风面板200的顶部通过第一辅助连接件(比如螺钉)与顶板820固定连接。
前面板300的安装结构为:两个侧板810之间设有第一横梁881,前面板300的底部通过第二辅助连接件(比如螺钉)与第一横梁881固定连接,前面板300的顶部内侧设有插槽320,出风面板200的底部插入插槽320内,参照图23。
进风面板100的安装结构为:进风面板100的底部与底座830卡接,进风面板100的左右两侧与对应侧的侧板810卡接,参照图2,第一横梁881上设有辅助卡接件170,进风面板100的顶部与辅助卡接件170卡接,第二辅助连接件位于进风面板的内侧。
实际安装时,先安装位于中间的前面板300,将前面板300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至第一横梁881上;再安装进风面板100和出风面板200,二者安装部分先后;将出风面板200的底侧插入前面板300顶部的插槽320内,然后将出风面板200的左右两侧与侧板810卡接,最后将出风面板200的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至顶板820上,完成出风面板200的固定安装;将进风面板100的底部与底座830卡接,将进风面板100的左右两侧与侧板810卡接,然后将进风面板100的顶部与预先安装在第一横梁881上的辅助卡接件170卡接,完成进风面板100的固定安装。
三个主视外观板的安装只有出风面板200的顶部、前面板300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其他地方均通过卡接的形式进行固定,打螺钉数量少,大大提高安装效率,并且卡接点多,结构可靠。
出风面板200的底部与前面板300的顶部之间的插接结构,提高了二者之间的装配稳固性,闪缝小,二者的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提高整体美观性,并且此处无需螺钉或卡接结构,更加有助于提高安装效率。
进风面板100的内侧设置过滤网160,以对进风进行过滤,需要更换过滤网时,将进风面板100的顶部掰起,解除进风面板100与辅助卡接件170之间的卡接,再将进风面板100向外、向上拔起即可将进风面板100拆卸下来,然后即可进行过滤网160的更换,拆装便捷。
对于进风面板100左右两侧以及底侧的卡接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进风面板100的底部设有底卡接部110;参照图2,底座830上对应设有底座卡槽831,底卡接部110与底座卡槽831对应卡接。参照图8,进风面板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卡接部120;参照图2,侧板810的前侧对应设有第一侧卡槽811,第一侧卡接部120与第一侧卡槽811对应卡接。
对于出风面板200左右两侧的卡接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1,出风面板2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侧卡接部220;参照图22,侧板810上对应设有第二侧卡槽812,第二侧卡接部220与第二侧卡槽812对应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17,前面板300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前面板延伸边310,第二辅助连接件(比如螺钉)将辅助卡接件170和前面板延伸边310固定至第一横梁881上。这样再安装进风面板100后,进风面板100将第二辅助连接件覆盖,避免螺钉外露。第二辅助连接件同时实现了前面板300底部和辅助卡接件170的固定。
辅助卡接件170沿第一横梁88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提高进风面板100的顶部卡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辅助卡接件170具有前侧敞口的卡槽,参照图6,进风面板100的顶部内侧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卡接部180,卡接部180与卡槽对应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8和图19,侧板810靠前的位置处设有辅助支撑件350,辅助支撑件350用于支撑前面板300的左右两侧。
辅助支撑件350呈Z型结构,其具有依次连接的插接片351、第一弯折片352、以及第二弯折片353,侧板810上设有插口813,插接片351插设于插口813内,实现辅助支撑件350在侧板810上的固定安装。第一弯折片352贴靠于侧板810的前侧,第二弯折片352朝靠近前面板300的方向延伸。
参照图17和图18,前面板300的左右两侧而具有弧形延伸面340,弧形延伸面340的内侧与第二弯折片353贴靠,如此实现辅助支撑件350对前面板300左右两侧的支撑,提高前面板300的安装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3,前面板300的顶部内侧设有连接板330,连接板330具有自前面板300向室内机内侧延伸的第一连接板331、和自第一连接板331斜向上且朝向室内机内侧延伸的第二连接板332,第一连接板331和第二连接板332为一体结构,前面板300与连接板330之间形成插槽320。
出风面板200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插接边210,插接边210插入插槽320内,实现前面板300与出风面板200之间的插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4,两个侧板810之间设有第二横梁882,第二横梁882位于第一横梁881的上方,第一横梁881与第二横梁882之间设有竖梁883,竖梁883位于两个侧板810之间。
再结合图21,出风面板200的底部设有三个连接部230,三个连接部230通过辅助连接件(比如螺钉)与两个侧板810、竖梁883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出风面板200的底部安装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风机组件,第二横梁882为风机组件的其中一个固定安装梁,也即第二横梁882起到同时安装出风面板200和风机组件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0和图22,出风面板200的顶部设有向室内机的后方延伸的出风面板翻边240,顶板820的前侧设有顶板翻边821,出风面板翻边240通过第一辅助连接件(比如螺钉)与顶板翻边821连接,第一辅助连接件位于室内机的顶侧,从室内机的主视面上不可见,进一步提高室内机整体美观性。
过滤网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和图16,进风面板100的内侧设有两个左右布置的过滤网160,两个过滤网160可独立拆装。
参照图6,进风面板100的顶部内侧设有止挡部130,止挡部130具有向下延伸的翻边;参照图7,进风面板100的底部内侧设有插接部140;参照图9和图10,进风面板100的左右两内侧、以及中间位置内侧分别设有限位插槽150。
参照图12,过滤网160的顶部被限位于止挡部130的下延伸翻边与进风面板100的主体之间;参照图13,过滤网160的底部设有滤网插口161,插接部140插设于滤网插口161内;参照图14和图15,过滤网160的左右两侧分别插设于对应的限位插槽150内,如此实现过滤网160的可拆卸安装。
电器盒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28,电器盒500倾斜地设于底座730上,电器盒500自底座730向室内机的后侧斜向上倾斜设置,电器盒500正对进风面板100。
换热器700也正对进风面板100设置,换热器700的下方设有接水盘600,用于盛接换热器700产生的冷凝水,电器盒500位于接水盘600的下方。
电器盒500底置,充分利用室内机内腔的底部空间;电器盒500的倾斜设置方式,一方面,减小电器盒500在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倾斜设置便于接线和检修,将进风面板100拆下,操作人员从室内机的前视面上即可对电器盒500进行接线和检修,便于操作。
电器盒500位于接水盘600的下方,避免换热器700产生的冷凝水落至电器盒500上,提高电器盒500的安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9和图30,底座730上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架540,第一支撑架540具有支撑架第一翻边541,支撑架第一翻边541自底座830向室内机的后侧斜向上延伸,支撑架第一翻边540的底部设有支撑架第二翻边542,支撑架第二翻边542自支撑架第一翻边541朝向室内机的前侧斜向上延伸。
电器盒50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对应侧的支撑架第一翻边54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电器盒500的底部抵靠于支撑架第二翻边542上,如此即可实现电器盒500在底座830上的固定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9和图30,底座830上还设有第二支撑架550,第二支撑架550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架540之间,第二支撑架50具有支撑架竖向部551和支撑架倾斜部552,支撑架倾斜部552设于支撑架竖向部551的顶部、且朝向室内机的后侧斜向上延伸,电器盒500的后侧与支撑架倾斜部552固定连接。
两个第一支撑架540对电器盒500的左右两端进行固定支撑,第二支撑架550对电器盒500的中部位置进行固定支撑,由于电器盒500的尺寸较长,通过三个位置的支撑,提高电器盒500的安装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1,电器盒500在朝向室内机的前侧的一面上设有第一倾斜面510、第二倾斜面520、以及第三倾斜面530,第一倾斜面510自电器盒500的顶部朝向室内机的前侧斜向下延伸,第二倾斜面520自第一倾斜面510的底部朝向室内机的后侧斜向下延伸,第三倾斜面530自第二倾斜面520的底部朝向室内机的后侧斜向下延伸。
由于电器盒500正对进风面板100,向后上方延伸的第一倾斜面510对进风起到向上的导向作用,将进风导至上方的换热器700处,有助于提高进风流动效率。
第二倾斜面520位于室内机的前侧,第二倾斜面520相当于削减了电器盒500的前端尖角,以避免电器盒500的前端与进风面板100干涉。
并且,电器盒500的前侧与进风面板100之间具有通风间隙,也即第二倾斜面520与进风面板100之间具有通风间隙,不影响进风流动。
换热器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6至图38,底座830呈矩型结构,底座830具有四个拐角位置。四个拐角位置处分别设有支撑立柱840。其中一个拐角位置处设有辅助立柱850。图示结构中,辅助立柱850设于右后方的拐角位置处。
辅助立柱850和支撑立柱840均自底座向上延伸,支撑立柱840为室内机的外壳的安装载体,辅助立柱850的高度小于支撑立柱840的高度。
辅助立柱850和与其前后正对的支撑立柱840之间设有一个辅助横梁870,以图36所述为例,位于右后方的辅助立柱850与位于右前方的支撑支柱840之间设有一个辅助横梁870。
另外两个支撑立柱840之间也设有一个辅助横梁870,也即位于左后方的支撑立柱840和位于左前方的支撑立柱840之间设有一个辅助横梁870。
接水盘600设于两个辅助横梁870之间,换热器700设于接水盘600上。其中,与辅助立柱850位于同一拐角位置的支撑立柱840在接水盘600和换热器700安装之后再进行安装。
也即,安装换热器700时,先将辅助立柱850和其中三个支撑立柱840固定至底座上,与辅助立柱850位于同一位置的支撑立柱840先不安装,如图36所示;然后安装两个辅助横梁870;然后将接水盘600安装至两个辅助横梁870之间;将换热器700设于接水盘600内;再安装最后一个支撑立柱840,该支撑立柱840位于辅助立柱850的外侧。
由于换热器700的横向尺寸较大,安装换热器700时,通过设置辅助立柱850,可以先少安装一个支撑立柱840,以图36所示结构为例,这样就可以在右后方留出一个避让空间,便于直接将接水盘600和换热器700进行放置安装,有助于提高安装效率。
若四个拐角处都提前安装了支撑立柱840,那么在放置接水盘600和换热器700时,则需要将这两个部件进行倾斜偏转才能够放入四个支撑立柱840所围的安装空间内,不便于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830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分别固定设有槽钢连接件860,辅助立柱850和支撑立柱840的底部分别与对应侧的槽钢连接件860固定连接,提高立柱的安装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600的后侧与辅助横梁870固定连接。
参照图37,辅助横梁870上设有连接止挡件620,连接止挡件620包括一体结构的连接止挡件一部621和连接止挡件二部622,连接止挡件二部622自连接止挡件一部621向上延伸,连接止挡件一部621与辅助横梁870螺钉固定连接,连接止挡件二部622与接水盘600的前侧抵靠,对接水盘600的前侧起到止挡作用。
安装接水盘600时,只需要在接水盘600的后侧打螺钉以将接水盘600固定至辅助横梁870上即可,而接水盘600的前侧受连接止挡件二部622的抵靠止挡,保证了接水盘600的安装稳固性,同时安装效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2和图33,接水盘600内设有支撑板610,支撑板610自接水盘600的底壁朝向室内机的后侧斜向上延伸,支撑板610的前侧设有止挡件730。
参照图34和图38,换热器700的底部坐落在支撑板610上,换热器700自支撑板610朝向室内机的前侧斜向上延伸,止挡件730与换热器700的前侧抵靠。
换热器700倾斜设置,有助于提高进风换热效率,倾斜的支撑板610便于实现换热器700在接水盘600上方的倾斜安装,同时倾斜支撑板610也便于换热器700流下的冷凝水顺着支撑板610流至接水盘600内,止挡件730对换热器700前侧的抵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器700的安装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3,支撑板610的前侧设于接水盘600的底壁,支撑板610的前侧与接水盘600的前侧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支撑板610的后侧设于接水盘600的后侧壁。
由于换热器700是向前倾斜设置的,将支撑板610设于接水盘600内靠后的位置,使换热器700向前延伸的部分也能够位于接水盘600的正上方,从换热器700滴落下的冷凝水能够落至接水盘600内,避免冷凝水外洒而落至底部的电器盒5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4和图38,换热器700的顶部设有连接板,记为顶连接板710,顶连接板71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侧板810固定连接,更为具体的,与位于室内机前侧的两个支撑立柱840固定连接。
换热器7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连接板720,侧连接板720将换热器700的左右两侧与柜体侧板810之间的间隙封堵,避免未经换热器换热的空气从此间隙直接流向换热器的后方而影响换热效果。
实际在安装换热器700时,直接将换热器700倾斜地放置到支撑板610上,换热器700的前侧与止挡件730抵靠,换热器700的顶部通过顶连接板710与支撑立柱840进行固定,即可完成换热器700的安装,安装效率高,结构可靠。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柜体,其前侧主观面上设有出风口,用于排出经室内机处理后的空气;
其特征在于,室内机还包括:
手动摆叶,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手动摆叶在手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以调节出风方向;
转轴部,其固定设于所述手动摆叶的两端,用于将所述手动摆叶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
柔性塞,其固定设于围成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上,用于实现所述转轴部的转动安装,所述柔性塞上设有轴孔,所述转轴部上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轴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动摆叶的端部设有插孔,所述转轴部上设有插设部,所述插设部过盈插设于所述插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设部包括第二连接轴、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两侧的插设凸起,所述插设凸起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两个所述插设凸起不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手动摆叶的端部对应设有第一插孔、和设于所述第一插孔两侧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二连接轴过盈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所述插设凸起过盈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部具有转轴基板,所述插设部设于所述转轴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轴设于所述转轴基板的另一侧,所述转轴基板将所述手动摆叶的侧端面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基板上设有凸台,所述第一连接轴设于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径,所述凸台的侧端面与所述柔性塞的侧端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条,所述凸条沿所述第一连接轴的长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自动摆叶,所述自动摆叶与所述手动摆叶相互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所述出风口,围成所述出风口的侧壁形成于所述出风面板上,用于驱动所述自动摆叶运动的电机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底部;
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安装柱,所述电机固定设于所述安装柱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围成所述出风口的上下侧壁之间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竖向立柱,两个所述竖向立柱之间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离子发生装置,所述离子发生装置的离子发射口外露于所述安装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塞为橡胶件,所述转轴部为塑料件。
CN202222767671.3U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8721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7671.3U CN218721873U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7671.3U CN218721873U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1873U true CN218721873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6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67671.3U Active CN218721873U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1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8974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18721873U (zh)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8495139U (zh)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8495137U (zh)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8495138U (zh) 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8820727U (zh) 除湿机
CN218864360U (zh) 除湿机
CN219828978U (zh)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8864359U (zh) 除湿机
CN2158637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05775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953243U (zh) 风管机
CN21962416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49493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672368U (zh) 单面出风的天花机室内机
CN21424984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17057752U (zh) 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21748287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5599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81436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63079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29513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WO2024089801A1 (ja) 室内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7929111U (zh) 一种新风环控一体机
KR100626455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