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1002U - 车辆前照灯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照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1002U
CN218721002U CN202223076978.5U CN202223076978U CN218721002U CN 218721002 U CN218721002 U CN 218721002U CN 202223076978 U CN202223076978 U CN 202223076978U CN 218721002 U CN218721002 U CN 218721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light
vehicle
disposed
lamp b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69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三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rui Automotive Opt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rui Automotive Opt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rui Automotive Opt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rui Automotive Opt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69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1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1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1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照灯,设于两轮车上,用于对所述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进行照明,所述车辆前照灯包括灯壳、控制器、角度传感器和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灯板、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角度传感器对所述两轮车在转弯时的倾斜角度进行监测,并将检测数据反馈至所述控制器,以使得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达到所述预设角度的所述检测数据后对应的控制所述第一补光灯或所述第二补光灯开启,从而实现对所述两轮车转弯时的左侧前方或右侧前方进行补光,以增加所述前照灯的照射范围,提升驾驶员的骑行视野和骑行的安全性,并能够在车辆快速回正的时候不影响车辆的远光等和/或近光灯的照明。

Description

车辆前照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两轮车上且在两轮车转弯时能够朝着转弯方向所对应的车辆侧面暗区进行补光的车辆前照灯。
背景技术
车灯是车辆行驶时必备的照明工具,特别是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中行驶时,车灯的作用更为凸显。
针对两轮的电动车或摩托车,由于其一般只设置了一个前照灯,因此,两轮的电动车和摩托车的前照灯的照射范围有限,特别是在转弯过程中,由于其车身会同步朝着转弯的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所以,车辆转弯方向所对应的车辆侧面暗区是难以被照亮的,因此会影响骑行者的视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现有技术中,为了能够实现两轮车转弯时的盲区照亮,所采用的方案是通过设置电机驱动灯座转动实现转弯时的侧面暗区照亮,然而,这样的结构会导致前照灯的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和体积相应的增加,另外,由于车辆转弯和回正通常是快速完成的,设置电机驱动灯座转动的方式存在车身已经回正,但灯座还未回正的现象,这也会影响前照灯的照明效果,并且,在遇到S形连续转弯时,电机需要驱动灯座快速的往复转动,对电机的要求较高,同时,电机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增加前照灯的散热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且不会影响车身回正后的照明效果的车辆前照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照灯,设于两轮车上,用于对所述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进行照明,所述车辆前照灯包括:
灯壳;
控制器,设于所述灯壳内;
角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两轮车转弯时的倾斜角度;
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灯壳内,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灯板,所述灯板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一补光灯,所述第一补光灯设于所述灯板上,用于对所述两轮车的左侧前方进行补光;
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补光灯也设于所述灯板上,用于对所述两轮车的右侧前方进行补光;
当所述角度传感器感应到所述两轮车朝向左侧或右侧的倾斜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补光灯或所述第二补光灯开启以对所述两轮车的所述左侧前方或所述右侧前方进行补光。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聚光座,所述聚光座设于所述灯板上,并对应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分别设有一通孔,其中,每一所述通孔远离所述灯板的一端设有一第一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远光灯珠、近光灯珠和日行灯珠,所述远光灯珠、所述近光灯珠和所述日行灯珠均设于所述灯板上,所述远光灯珠设于所述近光灯珠的下方,所述日行灯珠设于所述远光灯珠和所述近光灯珠的周侧,所述聚光座对应所述远光灯珠设有远光聚光孔,对应所述近光灯珠设有近光聚光孔。
进一步的,所述近光聚光孔远离所述近光灯珠的一端设有第二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灯壳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面壳连接在所述底壳上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发光组件、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角度传感器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其中,所述底壳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灯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聚光座的周侧间隔一定距离设有多个限位凸起,当所述聚光座罩设在所述灯板上时,所述多个限位凸起抵持在所述安装槽的内侧。
进一步的,至少部分相邻所述限位凸起之间形成有让位槽,所述日行灯珠位于所述让位槽所对应的所述灯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外侧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面壳靠近所述底壳的一端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并通过固定环与所述底壳连接将所述面壳固定在所述底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灯壳的外侧还连接有安装架,其中,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两连接部,每一所述连接部间隔一定距离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和调节螺杆,所述灯壳对应所述固定螺杆设有固定螺孔,对应所述调节螺杆设有调节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角度传感器对所述两轮车在转弯时的倾斜角度进行监测,并将检测数据反馈至所述控制器,以使得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达到所述预设角度的所述检测数据后对应的控制所述第一补光灯或所述第二补光灯开启,从而实现对所述两轮车转弯时的左侧前方或右侧前方进行补光,以增加所述前照灯的照射范围,提升驾驶员的骑行视野和骑行的安全性,并能够在车辆快速回正的时候不影响车辆的远光等和/或近光灯的照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板、聚光座和底壳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灯板、聚光座和底壳具体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连接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车辆前照灯;10、灯壳;11、底壳;12、面壳;13、安装腔;14、安装槽;15、固定螺孔;16、调节槽;17、固定环;20、控制器;30、角度传感器;41、灯板;42、第一补光灯;43、第二补光灯;44、聚光座;441、通孔;442、远光聚光孔;443、近光聚光孔;444、限位凸起;445、让位槽;446、环形凹槽;45、第一透镜;46、远光灯珠;47、近光灯珠;48、日行灯珠;49、第二透镜;50、控制开关;60、安装架;61、连接部;70、固定螺杆;80、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照灯100,设于两轮车上,用于对所述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进行照明,并在所述两轮车转弯时对与转弯方向相应一侧的暗区进行照亮补光,以提升骑行的安全性。
所述车辆前照灯100包括灯壳10、控制器20、角度传感器30和发光组件。其中,所述控制器20、所述角度传感器30和所述发光组件均设于所述灯壳10内。
所述角度传感器30与所述控制器20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两轮车转弯时的倾斜角度。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灯板41、第一补光灯42和第二补光灯43,所述灯板41与所述控制器20连接,所述第一补光灯42设于所述灯板41上,用于对所述两轮车的左侧前方进行补光,所述第二补光灯43也设于所述灯板41上,用于对所述两轮车的右侧前方进行补光。
当所述角度传感器30感应到所述两轮车朝向左侧或右侧的倾斜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补光灯42或所述第二补光灯43开启以对所述两轮车的所述左侧前方或所述右侧前方进行补光。
即是说:当所述第一补光灯42点亮时,所述第一补光灯42发出的光线将朝着所述车身的左前方射出;当所述第二补光灯43点亮时,所述第二补光灯43发出的光线将朝着所述车身的右前方射出。
具体的,所述角度传感器30用于检测所述两轮车在转向时车身的倾斜角度。例如,左转弯时所述车身将向左侧倾斜,右转弯时所述车身将向右侧倾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车身向左或向右倾斜角度达到5度时,则所述第一补光灯42或所述第二补光灯43将在所述控制器20的控制下对应的开启,并对转弯方向所对应的车身左侧前方或右侧前方暗区进行照亮,从而提升驾驶员的视野范围以及骑行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倾斜角度指的是以所述车辆直线行驶且未偏向其车身任何一侧时为基准,当所述车辆向其车身的左侧或右侧偏转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则所述角度传感器30将检测到的所述车身倾斜角度达到预设角度的信息反馈至所述控制器20,此时所述控制器20将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补光灯42或所述第二补光灯43点亮并进行补光。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20连接有控制开关50,所述控制开关50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角度传感器30,当所述控制开关50开启时,所述角度传感器30将对所述车辆的偏转角度进行检测,当所述角度传感器30关闭时,所述角度传感器30将停止对所述车辆的偏转角度的检测,以便于骑行者根据需求控制所述第一补光灯42和所述第二补光灯43是否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聚光座44,所述聚光座44设于所述灯板41上,并对应所述第一补光灯42和所述第二补光灯43分别设有一通孔441,其中,每一所述通孔441远离所述灯板41的一端设有一第一透镜45。
通过设置所述聚光座44和所述第一透镜45,能够使得所述第一补光灯42和所述二补光灯工作时所发出的光更加聚集、光形更好且亮度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远光灯珠46、近光灯珠47和日行灯珠48,所述远光灯珠46、所述近光灯珠47和所述日行灯珠48均设于所述灯板41上,所述远光灯珠46设于所述近光灯珠47的下方,所述日行灯珠48设于所述远光灯珠46和所述近光灯珠47的周侧,所述聚光座44对应所述远光灯珠46设有远光聚光孔442,对应所述近光灯珠47设有近光聚光孔443。
通过在所述灯板41上集成所述远光灯珠46、所述近光灯珠47、所述日行灯珠48、所述第一补光灯42和所述第二补光灯43,避免看设置多个灯板41所带来的组装工艺更加繁琐以及装配效率更低和生产成本更高等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近光聚光孔443远离所述近光灯珠47的一端设有第二透镜49。所述近光灯珠47发出的近光经所述第二透镜49聚集后射出,以使得所述近光灯珠47发出的光更加聚集、光形更好且亮度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灯壳10包括底壳11和面壳12,所述面壳12连接在所述底壳11上形成有安装腔13,所述发光组件、所述控制器20和所述角度传感器30均设于所述安装腔13内。
其中,所述底壳11上设有安装槽14,所述灯板41设于所述安装槽14内,所述聚光座44的周侧间隔一定距离设有多个限位凸起444,当所述聚光座44罩设在所述灯板41上时,所述多个限位凸起444抵持在所述安装槽14的内侧,以防止所述聚光座44设于所述安装槽14内发生偏移,影响对所述近光灯和所述远光灯的聚光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灯板41上设有四个所述远光灯珠46,以及一个所述近光灯珠47,其中,四个所述远光灯珠46呈菱形结构排列。
进一步的,至少部分相邻所述限位凸起444之间形成有让位槽445,所述日行灯珠48位于所述让位槽445所对应的所述灯板41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光座44上形成有四个是让位槽445,每一所述让位槽445内分别设有多个所述日行灯珠48。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14的外侧设有环形凹槽446,所述面壳12靠近所述底壳11的一端设于所述环形凹槽446内,并通过固定环17与所述底壳11连接将所述面壳12固定在所述底壳11上。
通过设置所述环形凹槽446,可以对所述面壳12进行限制以防止所述面壳12相对于所述底壳11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灯壳10的外侧还连接有安装架60,其中,所述安装架60上设有两连接部61,每一所述连接部61间隔一定距离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70和调节螺杆80,所述灯壳10对应所述固定螺杆70设有固定螺孔15,对应所述调节螺杆80设有调节槽16。其中,所述调节槽16为弧形槽。
当需要调节所述前照灯100的角度时,通过松开所述调节螺杆80,并转动所述灯壳10至所需的角度后,再拧紧所述调节螺杆80即可实现对所述前照灯100的角度调节。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词语“包括/包含”和词语“具有/包括”及其变形,用于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值、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值、步骤、部件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为阐述清晰,分别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结合于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为简要起见,仅在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单独或以任何合适的组合于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车辆前照灯,设于两轮车上,用于对所述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进行照明,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照灯包括:
灯壳;
控制器,设于所述灯壳内;
角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两轮车转弯时的倾斜角度;
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灯壳内,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灯板,所述灯板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第一补光灯,所述第一补光灯设于所述灯板上,用于对所述两轮车的左侧前方进行补光;
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补光灯也设于所述灯板上,用于对所述两轮车的右侧前方进行补光;
当所述角度传感器感应到所述两轮车朝向左侧或右侧的倾斜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补光灯或所述第二补光灯开启以对所述两轮车的所述左侧前方或所述右侧前方进行补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聚光座,所述聚光座设于所述灯板上,并对应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分别设有一通孔,其中,每一所述通孔远离所述灯板的一端设有一第一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远光灯珠、近光灯珠和日行灯珠,所述远光灯珠、所述近光灯珠和所述日行灯珠均设于所述灯板上,所述远光灯珠设于所述近光灯珠的下方,所述日行灯珠设于所述远光灯珠和所述近光灯珠的周侧,所述聚光座对应所述远光灯珠设有远光聚光孔,对应所述近光灯珠设有近光聚光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聚光孔远离所述近光灯珠的一端设有第二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面壳连接在所述底壳上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发光组件、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角度传感器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其中,所述底壳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灯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聚光座的周侧间隔一定距离设有多个限位凸起,当所述聚光座罩设在所述灯板上时,所述多个限位凸起抵持在所述安装槽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相邻所述限位凸起之间形成有让位槽,所述日行灯珠位于所述让位槽所对应的所述灯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外侧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面壳靠近所述底壳的一端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并通过固定环与所述底壳连接将所述面壳固定在所述底壳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的外侧还连接有安装架,其中,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两连接部,每一所述连接部间隔一定距离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和调节螺杆,所述灯壳对应所述固定螺杆设有固定螺孔,对应所述调节螺杆设有调节槽。
CN202223076978.5U 2022-11-18 2022-11-18 车辆前照灯 Active CN218721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6978.5U CN218721002U (zh) 2022-11-18 2022-11-18 车辆前照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6978.5U CN218721002U (zh) 2022-11-18 2022-11-18 车辆前照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1002U true CN218721002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0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6978.5U Active CN218721002U (zh) 2022-11-18 2022-11-18 车辆前照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1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6708C (zh) 车辆用前照灯
US20200039594A1 (en) Peripheral ground projected signal illumination for vehicle
US20130241414A1 (en) Sub headlight unit and sub headlight system for use in vehicle that leans into turns, and vehicle that leans into turns
JP5525639B1 (ja) リーン姿勢で旋回する車両用の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リーン姿勢で旋回する車両
JP5525638B1 (ja) リーン姿勢で旋回する車両用の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調整方法、並びにリーン姿勢で旋回する車両及びその調整方法
US6390656B1 (en) Headlight for motorcycle
US20200247493A1 (en) Lighting System
WO2019178365A1 (en) A lighting system
JP2016015303A (ja) 車両のヘッドライ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CN218721002U (zh) 车辆前照灯
CN218506032U (zh) 照明组件及车辆
CN105627222B (zh) 一种防水型集成式led汽车远近光灯具
CN104456353A (zh) 一种摩托车车头灯具结构
CN110375262A (zh) 一种自行车灯具的照明配光系统及自行车车灯
EP0158329A2 (en) Sealed lens member for use in a motor vehicle lighting system
CN210345323U (zh) 一种远近一体化led前照灯
CN108469005B (zh) 一种自适应摩托车车头灯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CN203024015U (zh) 前大灯
CN218626578U (zh) 车辆前照灯
CN217209189U (zh) 前照灯及无人车
CN205424736U (zh) 一种防水型集成式led汽车远近光灯具
CN211875911U (zh) 照明装置及滑板车
CN212195721U (zh) 摩托车前照灯装置和摩托车
CN204313180U (zh) 复合式车灯
CN214094298U (zh) 一种自带双灯杯的汽车前照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