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5104U - 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5104U
CN218715104U CN202222741560.5U CN202222741560U CN218715104U CN 218715104 U CN218715104 U CN 218715104U CN 202222741560 U CN202222741560 U CN 202222741560U CN 218715104 U CN218715104 U CN 218715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e
unit frame
uni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415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振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Payua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Payua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Payua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Payua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415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5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5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5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涉及现浇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正向空调板模组、侧向空调板模组、第一侧板模、第二侧板模、正向盖板框、侧向盖板框和两组飘窗模组。两组飘窗模组配合正向盖板框用于浇筑两个飘窗,正向空调板模组配合正向盖板框用于浇筑两个飘窗之间的空调板,侧向盖板框配合侧向空调板模组用于浇筑位于建筑墙体转角处的空调板,第一侧板模、第一个飘窗模组、正向空调板模组、第二个飘窗模组、侧向空调板模组和第二侧板模沿建筑墙体外侧壁的方向依次水平间隔排布,其相邻二者之间的间隙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两侧的立板结构。该整体浇筑模具在架设完毕后能够将两列飘窗和两列空调板同时浇筑出来,方便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现浇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室内的采光通透性,形成广阔的视野,飘窗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体结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中;建筑空调板是附设在外墙面上的外伸的混凝土板,用于安放空调室外机。
对于目前的施工手段,飘窗和空调板可以采用现浇的方式进行施工。但现浇方式受限于施工现场的环境以及飘窗和空调板的结构样式,可能会增加立模的难度,例如图1所示的作为整体的飘窗和空调板,包括两列飘窗、位于两列飘窗之间的空调板和位于其中一个飘窗侧部且位于建筑墙体转角处的另一列空调板。
该结构的飘窗和空调板如果通过现浇的方式进行整体浇筑,其立模和拆模较为困难,极大的影响了施工效率。因此,现需要一种可以方便立模和拆模的用于上述图1结构的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方便现场搭设与拆卸,提高了立模和脱模效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包括正向空调板模组、侧向空调板模组、第一侧板模、第二侧板模、正向盖板框、侧向盖板框和两组飘窗模组;正向空调板模组、侧向空调板模组、第一侧板模、第二侧板模和两组飘窗模组均设置有用于与建筑墙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
第一侧板模、第一个飘窗模组、正向空调板模组、第二个飘窗模组、侧向空调板模组和第二侧板模沿建筑墙体外侧壁的表面延伸方向依次水平间隔排布,侧向空调板模位于建筑墙体的转角处;正向盖板框与第一侧板模、正向空调板模组和两个飘窗模组同时可拆卸连接,侧向盖板框与第二侧板模和侧向空调板模组可拆卸连接;正向盖板框盖合封闭第一侧板模、第一个飘窗模组、正向空调板模组、第二个飘窗模组和侧向空调板模组之间的间隙设置,侧向盖板框盖合封闭侧向空调板模组和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为开设在正向空调板模组、侧向空调板模组、第一侧板模、第二侧板模和两组飘窗模组上的栓钉孔,正向空调板模组、侧向空调板模组、第一侧板模、第二侧板模和两组飘窗模组均通过穿设过栓钉孔的栓钉与建筑墙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正向盖板框与正向空调板模组和两个飘窗模组螺栓连接,侧向盖板框与侧向空调板模组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飘窗模组包括窗口对拆模具、第一框架和两个第二框架,窗口对拆模具用于浇筑飘窗窗口结构;窗口对拆模具和第二框架均与建筑墙体可拆卸连接,第一框架与窗口对拆模具可拆卸连接;
第一框架与窗口对拆模具并列设置,两个第二框架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框架的顶部和底部,正向盖板框与第一框架和两个第二框架同时连接,正向盖板框盖合封闭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间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窗口对拆模具包括框架本体、预埋螺母和预埋螺栓,框架本体的顶部、底部和两侧均设置有周向密封板,周向密封板密封框架本体的周向设置,预埋螺母分布在周向密封板背离框架本体的侧壁上,预埋螺栓从框架本体的内侧穿设过周向密封板并旋合于预埋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框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件、两个斜边间隔设置的直角三角框架和两个第一角部支撑组件,周向密封板位于直角三角框架的直角边上;
第一支撑件位于两个直角三角框架之间并与两个直角三角框架螺栓连接,第一角部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于两个直角三角框架斜边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角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撑拉杆、呈L形的第一直角板、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一撑拉件,第一撑拉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螺纹部,第一直角板的内部转角处设置有第一撑拉部;
第一直角板的两端均与周向密封板抵接,第一撑拉杆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直角三角框架斜边的端部内侧壁上,第一撑拉杆远离第一螺纹部的端部与第一撑拉件连接,第一撑拉杆靠近第一螺纹部的端部穿设过第一撑拉件并旋合第一紧固螺母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窗口对拆模具与第一框架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架包括第一顶部密封板、第一侧方密封板、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两个第一单元框架;
两个第一单元框架横向并列间隔设置,第一连接件位于两个第一单元框架之间且与两个第一单元框架螺栓连接,每个第一单元框架背离另一个第一单元框架的侧壁均覆盖第一侧方密封板设置;第一顶部密封板间隔设置在两个第一单元框架的顶部,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一单元框架和第一顶部密封板之间,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单元框架和第一顶部密封板螺栓连接,第一侧方密封板和第一顶部密封板密封所第一框架的两侧和顶部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架的顶端转角处设置有第二角部支撑组件;
第二角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撑拉杆、呈L形的第二直角板、第二紧固螺母和第二撑拉件,第二撑拉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螺纹部,第二直角板的内部转角处设置有第二撑拉部,第一顶部密封板朝向第一单元框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支撑框架;
第二直角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顶部密封板和第一侧方密封板抵接,第二撑拉杆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单元框架和第一支撑框架的内侧,第二撑拉杆远离第二螺纹部的端部与第二撑拉件连接,第二撑拉杆靠近第二螺纹部的端部穿设过第二撑拉件并旋合第二紧固螺母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两个横向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二单元框架,第三连接件位于两个第二单元框架之间且与两个第二单元框架螺栓连接;
每个第二单元框架背离另一个第二单元框架的侧壁均设置有第二侧方密封板,每个第二单元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部密封板,两个第二单元框架之间的间隙顶部可拆卸覆盖有第一密封板组件,第二侧方密封板、第二顶部密封板和第一密封板组件封闭第二框架的顶部和两侧设置;两个第二单元框架的底端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竖向支撑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板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框架、与第二支撑框架贴合设置的第一板体、第三撑拉杆、第三紧固螺母和第三撑拉件;
第一板体贴合连接在第二支撑框架的顶部,第一板体的两端搭接在两个第二单元框架的第二顶部密封板上,第三撑拉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第二单元框架的顶部内侧壁上;第三撑拉杆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框架连接,第三撑拉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螺纹部,第三螺纹部穿设过第三撑拉件并旋合第三紧固螺母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竖向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固定螺母、第一连接螺母、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一抵接螺栓;
第一支撑板包括边沿垂直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方密封板背离第二单元框架的侧壁贴合,第一固定螺母位于第一侧壁背离第二侧方密封板的一侧,第一侧壁通过依次穿设过第二单元框架和第一侧壁并旋合于第一固定螺母的第一连接螺栓与第二单元框架连接;
第二侧壁间隔设置于第二单元框架的底端,第一连接螺母焊接在第二单元框架的内侧壁并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第一抵接螺栓旋合于第一连接螺母、穿设过第二单元框架并与第二侧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正向空调板模组包括两个横向并列间隔设置且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框组,两个第一框组的顶部均盖合有第三顶部密封板,每个第一框组背离另一个第一框组的侧壁均盖合有第三侧方密封板,两个第一框组之间的间隙顶部可拆卸盖合有第二密封板组件;每个第一框组的底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竖向支撑结构;
正向盖板框包括第一前壁,第一前壁贴合在第一框组背离建筑墙体的一侧设置,第一前壁的顶部延伸出正向空调板模组的顶部设置,第一前壁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组飘窗模组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组包括第三单元框架、第四单元框架和第五单元框架;第四单元框架和第五单元框架螺栓连接在第三单元框架顶部,第五单元框架和第四单元框架沿垂直于建筑墙体的方向间隔设置,第二竖向支撑结构可拆卸安装于第三单元框架的底部;
第四单元框架的顶部具有背离建筑墙体方向设置的第一浇筑台阶,第一浇筑台阶的侧壁密封有第一台阶密封板,第一前壁遮挡第一浇筑台阶背离建筑墙体的一侧设置;
第四单元框架和第五单元框架的顶部均盖合有第三顶部密封板,每个第三单元框架、每个第四单元框架和每个第五单元框架背离另一个第一框组的侧壁均盖合有第三侧方密封板;第四单元框架的顶部密封板和第五单元框架的顶部密封板之间、第四单元框架的侧方密封板和对应第五单元框架的侧方密封板之间、两个第三单元框架的第一台阶密封板之间均可拆卸盖合有第二密封板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第四连接件位于两个第三单元框架之间并与两个第三单元框架螺栓连接,每个第一框组的第四单元框架和第五单元框架之间、两个第一框组的第四单元框架之间、两个第一框组的第五单元框架之间均螺栓连接有第五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板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框架、与第三支撑框架贴合设置的第二板体、第四撑拉杆、第二固定螺母和第四撑拉件;
第二板体贴合连接在第三支撑框架的侧壁设置,两个第一框组相对的顶部边沿分别夹持在第二板体的两端和第四撑拉件的两端之间,第四撑拉杆的一端第三支撑框架连接,第四撑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螺纹部,第四螺纹部穿设过第四撑拉件并旋合第二固定螺母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竖向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三固定螺母、第二连接螺母、第二连接螺栓和第二抵接螺栓;
第二支撑板包括边沿垂直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与第三侧方密封板背离第一框组的侧壁贴合,第三固定螺母位于第三侧壁背离第三侧方密封板的一侧,第三侧壁通过依次穿设过第一框组和第三侧壁并旋合于第三固定螺母的第二连接螺栓与第一框组连接;
第四侧壁间隔设置于第一框组的底端,第二连接螺母焊接在第一框组的底端内侧壁且与第四侧壁相对设置,第二抵接螺栓旋合于第二连接螺母、穿设过第一框组并与第四侧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背离建筑墙体一侧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底沿通道,第一底沿通道的内壁螺栓连接有呈倒“凵”字形的第一模具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侧向空调板模组包括横向并列间隔设置且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框组和第三框组;第二框组安装在建筑墙体的转角处,第二侧板模间隔设置在第三框组背离第二框组的一侧;第二框组的底端设置有第三竖向支撑结构,第三框组的底端设置有第四竖向支撑结构;第二框组和第三框组的顶部均覆盖有第四顶部密封板,第三框组朝向第二侧板模的侧壁覆盖有第四侧方密封板,第二框组朝向飘窗模组的侧壁覆盖有前侧密封板;第二框组和第三框组之间间隙的顶部可拆卸覆盖有第三密封板组件;
侧向盖板框包括第二前壁,第二前壁贴合在侧向空调板模组背离建筑侧墙的一侧设置,第二前壁的顶部延伸出侧向空调板模组的顶部设置,第二前壁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正向盖板框和第二侧板模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组和第三框组的顶部背离建筑侧墙的方向均设置有第二浇筑台阶,第二浇筑台阶的侧壁覆盖有第二台阶密封板,第二前壁遮挡第二浇筑台阶背离建筑侧墙的一侧设置;第二框组的第二台阶密封板和第三框组的第二台阶密封板之间均可拆卸覆盖有第三密封板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组包括第六单元框架、可拆卸连接在第六单元框架顶部的第七单元框架和间隔设置在第七单元框架背离飘窗模组一侧并与第七单元框架可拆卸连接的第八单元框架;第三竖向支撑结构位于第六单元框架的底部;
第二浇筑台阶设置于第七单元框架,第七单元框架和第八单元框架之间的间隙顶部覆盖有第三密封板组件,第六单元框架和第七单元框架的前侧均覆盖有前侧密封板,第七单元框架和第八单元框架的顶部均覆盖有第四顶部密封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竖向支撑结构包括第三连接螺母和第三抵接螺栓,第三连接螺母焊接在第六单元框架的内侧壁,第三抵接螺栓从第六单元框架的内侧旋合于第三连接螺母并延伸出第六单元框架的底端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框组包括第九单元框架、第十单元框架和第十一单元框架;第十单元框架和第十一单元框架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九单元框架的顶部,第十单元框架和第十一单元框架间隔设置,第二浇筑台阶设置于第十单元框架,第四竖向支撑结构位于第九单元框架的底部;
第十单元框架和第十一单元框架的顶部均覆盖有第四顶部密封板,第九单元框架、第十单元框架和第十一单元框架背离第二框组的侧壁均覆盖有第四侧方密封板;第十单元框架和第十一单元框架之间的间隙顶部、第十单元框架和第十一单元框架之间间隙朝向第二侧板模的一侧、第七单元框架和第十单元框架之间间隙的顶部、第八单元框架和第十一单元框架之间间隙的顶部均覆盖有第三密封板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竖向支撑结构包括第三支撑板、第四固定螺母、第四连接螺母、第三连接螺栓和第四抵接螺栓;
第三支撑板包括边沿垂直的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第五侧壁与第四侧方密封板背离第九单元框架的侧壁贴合,第四固定螺母位于第五侧壁背离第四侧方密封板的一侧,第五侧壁通过依次穿设过第九单元框架和第五侧壁并旋合于第四固定螺母的第三连接螺栓与第九单元框架连接;
第六侧壁间隔设置于第九单元框架的底端,第四连接螺母焊接在第九单元框架的底端内侧壁并与第六侧壁相对设置,第四抵接螺栓旋合于第四连接螺母并与第六侧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板的底端前侧开设有第二底沿通道,第二底沿通道贯穿连通至第二个飘窗模组与侧向空调板模组之间的间隙处,第二底沿通道的内侧壁设置有呈倒“凵”字状的第二模具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七单元框架与第六单元框架螺栓连接,第十单元框架和第十一单元框架均与第九单元框架螺栓连接,第七单元框架和第八单元框架之间、第十单元框架和第十一单元框架之间、第七单元框架和第十单元框架之间、第八单元框架和第十一单元框架之间均螺栓连接有第六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密封板组件包括第四支撑框架、第五撑拉杆、第五固定螺母、第五撑拉件和与第四支撑框架贴合设置的第三板体;
第二框组和第三框组的顶部边沿夹持在第三板体和第五撑拉件之间,第五撑拉杆的一端与第四支撑框架连接,第五撑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螺纹部,第五螺纹部穿设过第五撑拉件并旋合第五固定螺母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中两组飘窗模组配合正向盖板框用于浇筑两个飘窗结构,正向空调板模组配合正向盖板框用于浇筑两个飘窗之间的空调板结构,侧向盖板框配合侧向空调板模组用于浇筑位于建筑墙体转角处的空调板结构,第一侧板模、第一个飘窗模组、正向空调板模组、第二个飘窗模组、侧向空调板模组和第二侧板模沿建筑墙体外侧壁的表面延伸方向依次水平间隔排布,其相邻二者之间的间隙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两侧的立板结构。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整体浇筑模具在架设完毕后能够将两列飘窗和两列空调板同时浇筑出来,方便施工。
正向空调板模组、侧向空调板模组、第一侧板模、第二侧板模和两组飘窗模组均设置有用于与建筑墙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优选通过栓钉与建筑墙体连接;正向盖板框与第一侧板模、正向空调板模组和两个飘窗模组同时可拆卸连接,优选螺栓连接;侧向盖板框与第二侧板模和侧向空调板模组可拆卸连接,优选螺栓连接。该设置使得上述各部件能够快速地且独立地在墙体上组装和拆卸,方便立模和脱模。
同时,对于多层建筑,当一层的飘窗和空调板浇筑凝固完成后,可以将整体浇筑模具拆卸并移动连接至顶部一层的建筑墙体上继续浇筑,以而实现逐层浇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施工的飘窗和空调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浇筑模具与建筑墙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正向盖板框、侧向盖板框和第二侧板模隐藏后整体浇筑模具与建筑墙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向盖板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窗口对拆模具结构正视图;
图8为窗口处墙体钢筋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墙体浇筑模板与建筑墙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C-C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角部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框架结构正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框架结构仰视图;
图14为图1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角部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框架结构正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框架结构仰视图;
图18为图16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图16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向空调板模组结构正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向空调板模组结构侧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向空调板模组结构俯视图;
图23为图20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24为图20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25为图21中F处局部放大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向空调板模组结构俯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框组结构侧视图;
图28为图5中G处局部放大图;
图29为图5中H处局部放大图;
图30为图5中I处局部放大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框组结构侧视图;
图32为图31中J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1-建筑墙体;102-建筑侧墙;103-飘窗;104-空调板;105-立板;106-窗口;107-飘窗顶板;108-飘窗底板;109-墙体钢筋;110-墙体浇筑模板;111-模具槽;112-对穿螺母;113-对穿螺杆;114-第一顶沿;115-第一空调板顶板;116-第一空调板底板;117-第一底沿;118-第二顶沿;119-第二空调板顶板;120-第二空调板底板;121-第二底沿;200-飘窗模组;201-窗口对拆模具;202-栓钉孔;203-第一支撑件;204-直角三角框架;205-第一角部支撑组件;206-第一撑拉杆;207-第一直角板;208-第一紧固螺栓;209-第一撑拉件;210-第一螺纹部;211-第一撑拉部;212-第七连接件;213-连接壁;214-预埋螺母;215-预埋螺栓;216-周向密封板;217-第一框架;218-第一顶部密封板;219-第一侧方密封板;220-第一连接件;221-第二连接件;222-第一单元框架;223-第二角部支撑组件;224-第二撑拉杆;225-第二直角板;226-第二紧固螺栓;227-第二撑拉件;228-第二螺纹部;229-第二撑拉部;230-第一支撑框架;231-第二框架;232-第三连接件;233-第二单元框架;234-第二侧方密封板;235-第二顶部密封板;236-第一密封板组件;237-第一竖向支撑结构;238-第二支撑框架;239-第一板体;240-第三撑拉杆;241-第三紧固螺母;242-第三撑拉件;243-第三螺纹部;244-第一支撑板;245-第一固定螺母;246-第一连接螺母;247-第一连接螺栓;248-第一抵接螺栓;249-第一侧壁;250-第二侧壁;300-正向空调板模组;301-第一框组;302-第三单元框架;303-第四单元框架;304-第五单元框架;305-第一浇筑台阶;306-第一台阶密封板;307-第四连接件;308-第五连接件;309-第三顶部密封板;310-第三侧方密封板;311-第二密封板组件;312-第三支撑框架;313-第二板体;314-第四撑拉杆;315-第二固定螺母;316-第四撑拉件;317-第四螺纹部;318-第二竖向支撑结构;319-第二支撑板;320-第三固定螺母;321-第二连接螺母;322-第二连接螺栓;323-第二抵接螺栓;324-第三侧壁;325-第四侧壁;326-第一底沿通道;327-第一模具板;400-侧向空调板模组;401-第二框组;402-第三竖向支撑结构;403-第四顶部密封板;404-第四侧方密封板;405-前侧密封板;406-第二浇筑台阶;407-第二台阶密封板;408-第六单元框架;409-第七单元框架;410-第八单元框架;411-第三连接螺母;412-第三抵接螺栓;413-凹槽;414-第三框组;415-第四竖向支撑结构;416-第九单元框架;417-第十单元框架;418-第十一单元框架;419-第三支撑板;420-第四固定螺母;421-第四连接螺母;422-第三连接螺栓;423-第四抵接螺栓;424-第五侧壁;425-第六侧壁;426-第六连接件;427-第二底沿通道;428-第二模具板;429-第三密封板组件;430-第四支撑框架;431-第五撑拉杆;432-第五固定螺母;433-第五撑拉件;434-第三板体;435-第五螺纹部;500-正向盖板框;501-第一前壁;502-横板;503-竖板;600-侧向盖板框;601-第二前壁;602-边壁;700-第一侧板模;800-第二侧板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5。
需要浇筑的飘窗103和空调板104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带有转角的建筑墙体101,转角处的建筑墙体101为建筑侧墙102,建筑墙体101上具有两列飘窗103,两列飘窗103之间具有一列空调板104,位于建筑墙体101转角处设置有另一列贴合建筑侧墙102设置的空调板104。每空调板104和每列飘窗103的两侧均具有立板10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浇筑飘窗103和空调板104的整体浇筑模具,包括正向空调板模组300、侧向空调板模组400、第一侧板模700、第二侧板模800、正向盖板框500、侧向盖板框600和两组飘窗模组200;正向空调板模组300、侧向空调板模组400、第一侧板模700、第二侧板模800和两组飘窗模组200均设置有用于与建筑墙体10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一侧板模700、第一个飘窗模组200、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第二个飘窗模组200、侧向空调板模组400和第二侧板模800沿建筑墙体101外侧壁的表面延伸方向依次水平间隔排布,侧向空调板104模位于建筑墙体101的转角处;正向盖板框500与第一侧板模700、正向空调板模组300和两个飘窗模组200同时可拆卸连接,侧向盖板框600与第二侧板模800和侧向空调板模组400可拆卸连接;正向盖板框500盖合封闭第一侧板模700、第一个飘窗模组200、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第二个飘窗模组200和侧向空调板模组400之间的间隙设置,侧向盖板框600盖合封闭侧向空调板模组400和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隙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两组飘窗模组200配合正向盖板框500用于浇筑两个飘窗103结构,正向空调板模组300配合正向盖板框500用于浇筑两个飘窗103之间的空调板104结构,侧向盖板框600配合侧向空调板模组400用于浇筑位于建筑墙体101转角处的空调板104结构,第一侧板模700、第一个飘窗模组200、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第二个飘窗模组200、侧向空调板模组400和第二侧板模800沿建筑墙体101外侧壁的表面延伸方向依次水平间隔排布,其任意相邻二者之间的间隙用于浇筑飘窗103和空调板104两侧的立板105结构。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整体浇筑模具在架设完毕后能够将两列飘窗103和两列空调板104同时浇筑出来,方便施工。正向空调板模组300、侧向空调板模组400、第一侧板模700、第二侧板模800和两组飘窗模组200均设置有用于与建筑墙体10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优选地,连接结构为开设在正向空调板模组300、侧向空调板模组400、第一侧板模700、第二侧板模800和两组飘窗模组200上的栓钉孔202,正向空调板模组300、侧向空调板模组400、第一侧板模700、第二侧板模800和两组飘窗模组200均通过穿设过栓钉孔202的栓钉与建筑墙体101连接;正向盖板框500与第一侧板模700、正向空调板模组300和两个飘窗模组200同时可拆卸连接,优选螺栓连接;侧向盖板框600与第二侧板模800和侧向空调板模组400可拆卸连接,优选螺栓连接。该设置使得上述各部件能够快速地且独立地在墙体上组装和拆卸,方便立模和脱模。同时,对于多层建筑,当一层的飘窗103和空调板104浇筑凝固完成后,可以将整体浇筑模具拆卸并移动连接至顶部一层的建筑墙体101上继续浇筑,以而实现逐层浇筑。
实施例2
请参照图1-图19。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方案提出:飘窗模组200包括窗口106对拆模具201、第一框架217和两个第二框架231,窗口106对拆模具201用于浇筑飘窗103窗口106结构;窗口106对拆模具201和第二框架231均与建筑墙体101可拆卸连接,第一框架217与窗口106对拆模具201可拆卸连接;第一框架217与窗口106对拆模具201并列设置,两个第二框架231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框架217的顶部和底部,正向盖板框500与第一框架217和两个第二框架231同时连接,正向盖板框500盖合封闭第一框架217和第二框架231之间的间隙设置。
需要浇筑的飘窗103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呈矩形状的窗口106、位于窗口106顶部的飘窗顶板107和位于窗口106底部的飘窗底板108,飘窗顶板107和飘窗底板108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两侧的立板105处,每层飘窗103的飘窗顶板107和顶部一层的飘窗底板108之间具有间隙,相邻两层的立板105无缝衔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模700和正向盖板框500的主体部分均采用板材制成。第一侧板模700间隔设置在位于边沿的飘窗模组200的侧向并与建筑墙体101通过栓钉连接。正向盖板框500包括四个横板502和三个竖板503。正向盖板框500螺栓连接在第一侧板、第一框架217、两个第二框架231和正向空调板模组300上。此时三个竖板503分别盖合在第一侧板与左侧的飘窗模组200之间的间隙、左侧的飘窗模组200与正向空调板模组300之间的间隙、正向空调板模组300与右侧的飘窗模组200之间的间隙设置,以分别围成用于浇筑左侧三个立板105的浇筑空间;四个横板502分别盖合在左侧飘窗模组200中第一框架217与两个第二框架231的间隙、右侧飘窗模组200中第一框架217与两个第二框架231的间隙设置,以分别形成用于浇筑飘窗顶板107和飘窗底板108的浇筑空间(左侧和右侧均为附图所示方向)。此时,从上述浇筑空间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即可。
一、窗口106对拆模具201的结构如下:
窗口106对拆模具201包括框架本体、预埋螺母214和预埋螺栓215,框架本体的顶部、底部和两侧均设置有周向密封板216,周向密封板216密封框架本体的周向设置,预埋螺母214分布在周向密封板216背离框架本体的侧壁上,预埋螺栓215从框架本体的内侧穿设过周向密封板216并旋合于预埋螺母214。
详细地,框架本体采用立方体结构框架,框架本体的主体部分采用方管焊接而成,框架本体的顶部、底部和两侧均焊接或螺栓连接有周向密封板216。周向密封板216将框架本体的周向密封,以防止浇筑时混凝土进入框架本体内。每个周向密封板216的外侧沿框架本体的边长延伸方向均匀分布有两个预埋螺母214。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个周向密封板216上预埋螺母214的数量可以根据框架本体的尺寸和强度设置有三个或四个等。预埋螺栓215从框架本体内侧穿设过周向密封板216并旋合连接在预埋螺母214上。
在使用时,在建筑墙体101的混凝土浇筑前将窗口106对拆模具201架设在建筑墙体101的钢筋处特定位置,并与墙体浇筑模板110形成浇筑空间。具体地,墙体钢筋109和墙体浇筑模板110形成墙体混凝土浇筑空间,墙体钢筋109在窗口106位置折弯,形成模具槽111。模具槽111窗口106对拆模具201置入模具槽111内,其前后表面均被与钢筋贴合的墙体浇筑模板110贴合封闭。墙体浇筑模板110即常规建筑施工中用于浇筑建筑墙体101混凝土用的模具,为现有技术,其使用方法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建筑墙体101两侧的墙体浇筑模板110,其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对穿螺母112,并通过对穿螺杆113旋合连接,对穿螺杆113需要从内部穿设过窗口106对拆模具201设置,此时窗口106对拆模具201的顶部、底部和两侧被墙体钢筋109限位,前后两侧被墙体浇筑模板110覆盖限位,实现位置的固定。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环绕框架本体的周向密封板216凝固形成窗口106。此时预埋螺母214埋设于建筑墙体101内。混凝土凝固后,将预埋螺栓215从预埋螺母214中拆卸下来,即可将整个框架本体从窗口106中移除,实现脱模。脱模后,预埋螺母214会永久留存在混凝土中。该方式使得整个对拆模具实现了快速拆卸且操作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框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件203、两个斜边间隔设置的直角三角框架204和两个第一角部支撑组件205,周向密封板216位于直角三角框架204的直角边上;第一支撑件203位于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之间并与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螺栓连接,第一角部支撑组件205可拆卸连接于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斜边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的规格相同,均采用方管焊接而成。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的斜边相对设置,并通过第一支撑件203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件203优选板材制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03还可以采用杆材制成。第一角部支撑组件205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支撑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二是密封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斜边端部的缝隙,防止混凝土泄漏。在脱模时,因混凝土与窗口106对拆模具201之间的挤压力较大,很难直接将窗口106对拆模具201从窗口106中移出,因此,需要将框架本体向窗口106内部适当移动以将周向密封板216与混凝土分离。具体地,将周向密封板216上的预埋螺栓215全部拆卸下来,再将第一角部支撑组件205和第一支撑件203拆卸下来,此时,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即可朝窗口106的内侧移动,实现周向密封板216与混凝土的分离,分离后的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即可直接移出,十分方便。同时,将框架本体分成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其每个部分的质量较轻,在采用如铝合金等轻质框架的情况下,直角三角框架204单人即可手动抬起,使得脱模过程通过人工的方式即可进行,方便操作。
优选地,还包括第七连接件212,第七连接件212包括边沿垂直的两个连接壁213,其中一个连接壁213与直角三角框架204的斜边焊接或螺栓连接,另一个连接壁213与第一支撑件203的边沿螺栓固定,以实现第一支撑件203的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件203的两侧边沿与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的斜边之间均存在间隙,使得在拆卸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03不会被挤压在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的斜边之间,不会因为上述挤压作用而难以取出。
进一步地,第一角部支撑组件205包括第一撑拉杆206、呈L形的第一直角板207、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一撑拉件209,第一撑拉杆206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螺纹部210,第一直角板207的内部转角处设置有第一撑拉部211;第一直角板207的两端均与周向密封板216抵接,第一撑拉杆206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斜边的端部内侧壁上,第一撑拉杆206远离第一螺纹部210的端部与第一撑拉件209连接,第一撑拉杆206靠近第一螺纹部210的端部穿设过第一撑拉件209并旋合第一紧固螺母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角板207采用板材折弯而成,其两侧壁的边沿分别搭接在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相邻的周向密封板216的边沿上,以将该两个周向密封板216之间的缝隙覆盖住。同时,为了固定第一直角板207,还设置有第一撑拉杆206、第一撑拉件209和第一紧固螺母,在第一直角板207内侧转角处焊接有第一撑拉部211。详细地,第一撑拉件209采用方管制成,其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斜边的端部内侧壁上。第一撑拉杆206与第一撑拉部211连接,第一撑拉杆206的第一螺纹部210穿设过第一撑拉件209并旋合第一紧固螺母设置,通过第一螺纹部210与第一紧固螺母的旋紧拉拽作用实现将第一直角板207固定在两个直角三角框架204之间。拆卸时,仅需将第一紧固螺母与第一螺纹部210分离即可。
优选地,第一撑拉杆206呈U形,第一撑拉杆20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部210,第一撑拉杆206的中部穿设过第一撑拉部211设置。第一撑拉件209为两个独立的方管,第一撑拉杆206的两端分别穿设过上述两个方管并旋合第一紧固螺母设置。
二、第一框架217的结构如下:
第一框架217包括第一顶部密封板218、第一侧方密封板219、第一连接件220、第二连接件221和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横向并列间隔设置,第一连接件220位于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之间且与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螺栓连接,每个第一单元框架222背离另一个第一单元框架222的侧壁均覆盖第一侧方密封板219设置;第一顶部密封板218间隔设置在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的顶部,第二连接件221设置在第一单元框架222和第一顶部密封板218之间,第二连接件2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单元框架222和第一顶部密封板218螺栓连接,第一侧方密封板219和第一顶部密封板218密封所第一框架217的两侧和顶部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均采用方管焊接而成,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并列间隔设置。第一连接件220采用板材加工而成,其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螺栓连接以实现第一单元框架2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为保证连接强度,第一连接件220的数量可以有两个或三个等多个。此外,通过板材加工的第一连接件220表面可以设置有凸纹,以增加强度。第一侧方密封板219具有两个,分别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背离另一个第一单元框架222的侧壁上。第一顶部密封板218间隔设置在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的顶部。第二连接件221采用板材加工而成,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顶部密封板218和第一单元框架222螺栓连接,以实现第一顶部密封板218和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的可拆卸连接。同时窗口106对拆模具201与第一框架217螺栓连接,以实现二者的可拆卸连接。
在使用时,当混凝土凝固后,需要对第一框架217进行拆卸。因混凝土凝固后对第一框架217的周向有较大的挤压力,第一框架217的具体拆卸方式为:将第一连接件220和第二连接件221螺栓拆卸。因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之间以及第一单元框架222与第一顶部密封板218之间均具有间隙,使得三者均可以朝向背离混凝土的方向移动以与混凝土分离,即可将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和第一顶部密封板218取出。该结构的第一框架217便于连接和拆卸,施工方便,提升了立模和脱模效率。同样,该方式使得整个第一框架217分割为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和第一顶部密封板218等质量较小的部分,其拆卸后施工人员可以徒手将各个部分依次取出,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搭设脚手架或者搭乘升降机的方式进行拆卸,操作方便。
优选地,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相对的侧壁、第一单元框架222与第一顶部密封板218相对的侧壁均同样连接有上述L形第七连接件212,第一连接件220的两侧边沿与两个第一单元框架222之间均存在间隙,第二连接件2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单元框架222和第一顶部密封板218之间存在间隙,使得螺栓拆卸后,第一连接件220和第二连接件221不会被挤压,方便取出。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20和第二连接件221还可以采用杆材制成。
进一步地,第一框架217的顶端转角处设置有第二角部支撑组件223;第二角部支撑组件223包括第二撑拉杆224、呈L形的第二直角板225、第二紧固螺母和第二撑拉件227,第二撑拉杆224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螺纹部228,第二直角板225的内部转角处设置有第二撑拉部229,第一顶部密封板218朝向第一单元框架22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支撑框架230;第二直角板22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顶部密封板218和第一侧方密封板219抵接,第二撑拉杆224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单元框架222和第一支撑框架230的内侧,第二撑拉杆224远离第二螺纹部228的端部与第二撑拉件227连接,第二撑拉杆224靠近第二螺纹部228的端部穿设过第二撑拉件227并旋合第二紧固螺母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因第一顶部密封板218与第一单元框架222存在间隙,使得第一框架217顶部两端的转角处未封闭。因此需要在第一框架217的顶端转角处设置有第二角部支撑组件223。详细地,第二直角板225采用板材折弯而成,其两侧壁的边沿分别搭接在第一顶部密封板218和第一侧方密封板219的边沿,以将转角处缝隙覆盖住。为了固定第二直角板225,还设置有第二撑拉杆224、第二撑拉件227和第二紧固螺母。在第二直角板225内侧转角处焊接有第二撑拉部229。第一支撑框架230采用方管焊接而成,第一顶部密封板218焊接在第一支撑框架230的顶部。
第二撑拉件227采用方管制成,其两端侧壁分别抵接在第一单元框架222的内侧壁与第一支撑框架230的内侧壁上。第二撑拉杆224与第二撑拉部229连接,第二撑拉杆224的第二螺纹部228穿设过第二撑拉件227并旋合第二紧固螺母设置,通过第二螺纹部228与第二紧固螺母的旋紧拉拽作用实现将第二直角板225固定在第一顶部密封板218和第一单元框架222之间。拆卸时,仅需将第二紧固螺母与第二螺纹部228分离即可。优选地,第二撑拉杆224呈U形,第二撑拉杆22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螺纹部228,第二撑拉杆224的中部穿设过第二撑拉部229设置。第二撑拉件227为两个独立的方管,第二撑拉杆224的两端分别穿设过上述两个方管并旋合第二紧固螺母25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撑拉杆224还可以直接焊接在第二撑拉部229上。
三、第二框架231的结构如下:
第二框架231包括第三连接件232和两个横向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二单元框架233,第三连接件232位于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之间且与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螺栓连接;每个第二单元框架233背离另一个第二单元框架233的侧壁均设置有第二侧方密封板234,每个第二单元框架23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部密封板235,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之间的间隙顶部可拆卸覆盖有第一密封板组件236,第二侧方密封板234、第二顶部密封板235和第一密封板组件236封闭第二框架231的顶部和两侧设置;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的底端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竖向支撑结构237。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均采用方管焊接而成,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横向间隔设置。第三连接件232采用板材加工而成,其两端均通过螺栓分别与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连接,以实现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之间的可拆卸。同时,为保证连接强度,第三连接件232的数量可以有两个或三个等多个。此外,通过板材加工的第三连接件232表面可以设置有凸纹,以增加强度。同理,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相对的侧壁均焊接或螺栓连接有上述L形第七连接件212,第三连接件232的两端与第七连接件212螺栓连接,第三连接件232的两侧边沿与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之间均存在间隙,使得螺栓拆卸后,第三连接件232不会被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挤压,方便取出。两个第二顶部密封板235分别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的顶部,两个第二侧方密封板234分别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相背的侧壁上。第一密封板组件236盖合在两个第二顶部密封板235之间的顶部。第二侧方密封板234、第二顶部密封板235和第一密封板组件236密封第二框架231的顶部和两侧设置。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的底端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竖向支撑结构237,当第一竖向支撑结构237与第二单元框架233拆卸后,第二单元框架233可实现竖向移动。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上分布有栓钉孔202,第二框架231通过栓钉与建筑墙体101连接。
在混凝土浇筑凝固完成需要脱模时,因混凝土对第二框架231的挤压力较大,难以直接将整个第二框架231直接取出,因此在拆卸模具前,先将与墙体连接的栓钉拆卸,再将第一竖向支撑结构237、第一密封板组件236和第三连接件232拆卸下来,此时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即可朝背离混凝土方向的一侧移动,以与混凝土分离,便于取出,提升了脱模效率。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232还可以采用杆材制成。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板组件236包括第二支撑框架238、与第二支撑框架238贴合设置的第一板体239、第三撑拉杆240、第三紧固螺母241和第三撑拉件242;第一板体239贴合连接在第二支撑框架238的顶部,第一板体239的两端搭接在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的第二顶部密封板235上,第三撑拉件24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的顶部内侧壁上;第三撑拉杆240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框架238连接,第三撑拉杆240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螺纹部243,第三螺纹部243穿设过第三撑拉件242并旋合第三紧固螺母24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框架238采用中空的方管焊接而成,第一板体239焊接或螺栓连接在第二支撑框架238的顶部。第一板体239的两端均延伸出第二支撑框架238的两端以分别搭接在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的第二顶部密封板235上,此时,第二顶部密封板235、第二侧方密封板234和第一板体239将整个第二框架231的顶部和两侧封闭,以防止混凝土穿过。为了将第一板体239可拆卸连接在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之间,第一密封板组件236还设置有第三撑拉杆240、第三紧固螺母241和第三撑拉件242。第三撑拉件242采用方管制成,其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的顶部内侧壁上,第三撑拉杆240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框架238连接,第三撑拉杆240的底端穿设过第三撑拉件242设置,第三紧固螺母241旋合在第三撑拉杆240底端的第三螺纹部243上以实现连接。当需要拆卸时,仅需将第三紧固螺母241拆卸下来即可。优选地,第三撑拉杆240的顶端折弯延呈L形,其折弯处伸进中空的第二支撑框架238杆体内部,以实现其与第二支撑框架238的连接。在第三紧固螺母241的张拉作用下,二者连接处能够保证稳固。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撑拉杆240还可以与第二支撑框架238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竖向支撑结构237包括第一支撑板244、第一固定螺母245、第一连接螺母246、第一连接螺栓247和第一抵接螺栓248;第一支撑板244包括边沿垂直的第一侧壁249和第二侧壁250,第一侧壁249与第二侧方密封板234背离第二单元框架233的侧壁贴合,第一固定螺母245位于第一侧壁249背离第二侧方密封板234的一侧,第一侧壁249通过依次穿设过第二单元框架233和第一侧壁249并旋合于第一固定螺母245的第一连接螺栓247与第二单元框架233连接;第二侧壁250间隔设置于第二单元框架233的底端,第一连接螺母246焊接在第二单元框架233的内侧壁并与第二侧壁250相对设置,第一抵接螺栓248旋合于第一连接螺母246、穿设过第二单元框架233并与第二侧壁250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244采用板材折弯呈L形,其包括边沿垂直的第一侧壁249和第二侧壁250,第一侧壁249与第二侧方密封板234背离第二单元框架233的侧壁贴合以防止混凝土穿过。同时,在第一侧壁249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母245,第一连接螺栓247依次穿设过第二单元框架233和第一侧壁249并旋合于第一固定螺母245,以实现三者的连接。第二侧壁250间隔设置于第二单元框架233的底端,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二侧壁250与混凝土抵接。第一抵接螺栓248的底端与第二侧壁250抵接,以保证第一支撑板244的稳定。
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二侧壁250与混凝土抵接,此时,将第一抵接螺栓248旋离第二侧壁250,将第一连接螺栓247拆卸下来,并将两个第二单元框架233相互拆卸,第一支撑板244与第二单元框架233之间即可产生竖向相对移动,此时将第二单元框架233下移,即可使第二单元框架233顶部的第二顶部密封板235与顶部的混凝土分离,方便拆卸第二单元框架233。当拆卸后,第一固定螺母245留存在混凝土中。
实施例3
请参照图1-图5,图20-图25。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的方案提出:正向空调板模组300包括两个横向并列间隔设置且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框组301,两个第一框组301的顶部均盖合有第三顶部密封板309,每个第一框组301背离另一个第一框组301的侧壁均盖合有第三侧方密封板310,两个第一框组301之间的间隙顶部可拆卸盖合有第二密封板组件311;每个第一框组301的底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竖向支撑结构318;正向盖板框500包括第一前壁501,第一前壁501贴合在第一框组301背离建筑墙体101的一侧设置,第一前壁501的顶部延伸出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的顶部设置,第一前壁50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组飘窗模组200处。
在本实施例中,对需要浇筑的空调板104位于两列飘窗103结构之间,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空调板顶板115和第一空调板底板116。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对于多层空调板104结构,当浇筑完一层后,浇筑完成的第一空调板顶板115会作为顶部一层的第一空调板底板116,因此本实施例所示的正向空调板模组300实际用于浇筑第一空调板顶板115。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框组301的主体部分均采用方管焊接而成,栓钉孔202分布在两个第一狂组朝向建筑墙体101的侧壁上。第三顶部密封板309焊接或螺栓连接在第一框组301的顶部,其配合第二密封板组件311以密封整个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的顶部。第三侧方密封板310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两个第一框组301相背的侧壁上以密封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的两侧设置。第三侧方密封板310同与其相邻的第一侧方密封板219、第二侧方密封板234和竖板503围成用于浇筑该处空调板104两侧立板105的浇筑空间。同时,第一前壁501延伸出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的顶部的部分同第三顶部密封板309、第二密封板组件311和与其相邻的第二侧方密封板234围成用于浇筑第一空调板顶板115的浇筑空间。从上述浇筑空间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即可。
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会对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的周向挤压,不便于直接取出,因此,在拆卸时,将用于与建筑墙体101连接的栓钉拆卸,将正向该板框螺栓拆卸,将第二竖向支撑结构318拆卸,将两个第一框组301相互拆卸,再将第二密封板组件311拆卸,两个第一框组301即可沿背离混凝土的方向移动并与混凝土分离,便于取出。
进一步地,对于第一空调板顶板115边沿底部设置有第一顶沿114的空调板104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的结构,以实现第一顶沿114的同步浇筑同时也方便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的拆卸。
详细地,第一框组301包括第三单元框架302、第四单元框架303和第五单元框架304;第四单元框架303和第五单元框架304螺栓连接在第三单元框架302顶部,第五单元框架304和第四单元框架303沿垂直于建筑墙体101的方向间隔设置,第二竖向支撑结构318可拆卸安装于第三单元框架302的底部;第四单元框架303的顶部具有背离建筑墙体101方向设置的第一浇筑台阶305,第一浇筑台阶305的侧壁密封有第一台阶密封板306,第一前壁501遮挡第一浇筑台阶305背离建筑墙体101的一侧设置;第四单元框架303和第五单元框架304的顶部均盖合有第三顶部密封板309,每个第三单元框架302、每个第四单元框架303和每个第五单元框架304背离另一个第一框组301的侧壁均盖合有第三侧方密封板310;第四单元框架303的顶部密封板和第五单元框架304的顶部密封板之间、第四单元框架303的侧方密封板和对应第五单元框架304的侧方密封板之间、两个第三单元框架302的第一台阶密封板306之间均可拆卸盖合有第二密封板组件311。
在本实施例中,栓钉孔202开设在第五单元框架304和第三单元框架302上,第五单元框架304和第三单元框架302与建筑墙体101贴合并通过栓钉连接。第四单元框架303的顶部具有第一浇筑台阶305,第一浇筑台阶305的侧壁密封有第一台阶密封板306,以防止混凝土穿过;第四单元框架303和第五单元框架304上的第三顶部密封板309之间、第四框架和第五框架之间的第三侧方密封板310之间、两个第一框组301的顶部之间、两个第一框组301的第一台阶密封板306之间均覆盖有第二密封板组件311,以将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的顶部密封和两侧。当正向盖板框500盖合后,第一前壁501、第一台阶密封板306和位于第一台阶密封板306之间的第二密封板组件311围成有用于浇筑第一顶沿114的浇筑空间。
当浇筑完成需要脱模时,将正向盖板框500螺栓螺栓拆卸,将第二竖向支撑结构318拆卸,将两个第一框组301的第三单元框架302相互拆卸,将第三单元框架302与第四单元框架303和第五单元框架304螺栓拆卸,再将第三单元框架302与建筑墙体101连接的栓钉拆卸,此时,两个第三单元框架302即可相对移动并竖直向底部移动,第三单元框架302与立板105混凝土、第四单元框架303和第五单元框架304分离。将第四单元框架303和第五单元框架304相互拆卸,将所有第二密封板组件311拆卸,此时,第四单元框架303和第五单元框架304即可朝背离混凝土的方向移动,以便逐个单独取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连接件307和第五连接件308,第四连接件307位于两个第三单元框架302之间并与两个第三单元框架302螺栓连接,每个第一框组301的第四单元框架303和第五单元框架304之间、两个第一框组301的第四单元框架303之间、两个第一框组301的第五单元框架304之间均螺栓连接有第五连接件308。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件307和第五连接件308均采用板材制成。第四连接件30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单元框架302螺栓连接,以实现两个第三单元框架30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优选地,两个第三单元框架302相对的侧壁均焊接或螺栓连接有上述第七连接件212,第四连接件307的端部与第七连接件212螺栓连接,第四连接件307的两端与两个第三单元框架302之间均存在间隙,以防止第四连接件307因被两个第三单元框架302压紧而不易取出。第五连接件308使得两个第四单元框架303和两个第五单元框架304之间依次可拆卸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四连接件307和第五连接件308还可以采用杆材制成。
进一步地,第二密封板组件311包括第三支撑框架312、与第三支撑框架312贴合设置的第二板体313、第四撑拉杆314、第二固定螺母315和第四撑拉件316;第二板体313贴合连接在第三支撑框架312的侧壁设置,两个第一框组301相对的顶部边沿分别夹持在第二板体313的两端和第四撑拉件316的两端之间,第四撑拉杆314的一端第三支撑框架312连接,第四撑拉杆3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螺纹部317,第四螺纹部317穿设过第四撑拉件316并旋合第二固定螺母315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313、焊接或螺栓连接在第三支撑框架312的侧壁上。第二板体313的两端均延伸出第三支撑框架312的两端以分别搭接在需要密封的缝隙的两侧。同时为了实现第二板体313的可拆卸连接,第二密封板组件311还设置有第四撑拉杆314、第二固定螺母315和第四撑拉件316。第四撑拉件316采用方管制成,其两端分别抵接在需要密封的单元框架的方管内侧。例如对于两个第五单元框架304之间的密封,第四撑拉件316的两端与第五单元框架304上的方管内侧抵接,该方管夹持在第二板体313和第四撑拉杆314之间。第三支撑框架312采用中空的方管焊接而成,第四撑拉杆314的一端折弯并延伸进第三支撑框架312的方管内部以实现二者的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四撑拉杆314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框架312还可以焊接或螺栓连接。第四撑拉杆314的另一端穿设过第四撑拉件316设置,第二固定螺母315旋合在第四撑拉杆314的第四螺纹部317上以实现连接。当需要拆卸时,仅需将第二固定螺母315拆卸下来即可。
进一步地,第二竖向支撑结构318包括第二支撑板319、第三固定螺母320、第二连接螺母321、第二连接螺栓322和第二抵接螺栓323;第二支撑板319包括边沿垂直的第三侧壁324和第四侧壁325,第三侧壁324与第三侧方密封板310背离第一框组301的侧壁贴合,第三固定螺母320位于第三侧壁324背离第三侧方密封板310的一侧,第三侧壁324通过依次穿设过第一框组301和第三侧壁324并旋合于第三固定螺母320的第二连接螺栓322与第一框组301连接;第四侧壁325间隔设置于第一框组301的底端,第二连接螺母321焊接在第一框组301的底端内侧壁且与第四侧壁325相对设置,第二抵接螺栓323旋合于第二连接螺母321、穿设过第一框组301并与第四侧壁325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19采用板材折弯呈L形,其包括边沿垂直的第三侧壁324和第四侧壁325,第三侧壁324与第三侧方密封板310背离第三单元框架302的侧壁贴合以防止混凝土穿过。同时,在第三侧壁324上设置有第三固定螺母320,第二连接螺栓322依次穿设过第三单元框架302和第三侧壁324并旋合于第三固定螺母320,以实现三者的连接。第四侧壁325间隔设置于第三单元框架302的底端,第四侧壁325与混凝土抵接。第二抵接螺栓323的底端与第四侧壁325抵接,以保证第二支撑板319的稳定。
在实际使用时,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四侧壁325与混凝土抵接,此时,将第二抵接螺栓323旋离第四侧壁325,将第二连接螺栓322拆卸下来,第二支撑板319与第三单元框架302之间即可产生竖向相对移动,第三单元框架302即可有下移的空间。当拆卸后,第三固定螺母320留存在混凝土中。
进一步地,对于图2所示的第一空调板底板116边沿顶部(即底部一层的第一空调板顶板115的边沿顶部)设置有第一底沿117的空调板104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的结构,以实现第一底沿117的施工。详细地,第二支撑板319背离建筑墙体101一侧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底沿通道326,第一底沿通道326的内壁螺栓连接有呈倒“凵”字形的第一模具板327。此时,第一模具板327和第一空调板底板116(即已经浇筑完成的底部一层的第一空调板顶板115)围成有用于浇筑第一底沿117的浇筑空间,第一模具板327螺栓连接在底部的两个第二竖向支撑结构318处。该第一底沿通道326与两侧的用于浇筑立板105的浇筑空间连通。
实施例4
请参照图1-图5,图26-图32。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的方案提出:侧向空调板模组400包括横向并列间隔设置且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框组401和第三框组414;第二框组401安装在建筑墙体101的转角处,第二侧板模800间隔设置在第三框组414背离第二框组401的一侧;第二框组401的底端设置有第三竖向支撑结构402,第三框组414的底端设置有第四竖向支撑结构415;第二框组401和第三框组414的顶部均覆盖有第四顶部密封板403,第三框组414朝向第二侧板模800的侧壁覆盖有第四侧方密封板404,第二框组401朝向飘窗模组200的侧壁覆盖有前侧密封板405;第二框组401和第三框组414之间间隙的顶部可拆卸覆盖有第三密封板组件429;侧向盖板框600包括第二前壁601,第二前壁601贴合在侧向空调板模组400背离建筑侧墙102的一侧设置,第二前壁601的顶部延伸出侧向空调板模组400的顶部设置,第二前壁60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正向盖板框500和第二侧板模800处。
在本实施例中,对需要浇筑的空调板104位于建筑墙体101转角处并与建筑侧墙102贴合,如图1所示,包括第二空调板顶板119和第二空调板顶板120。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对于多层空调板104结构,当浇筑完一层后,浇筑完成的第二空调板顶板119会作为顶部一层的第二空调板顶板120,因此本实施例所示的正向空调板模组300实际用于浇筑第二空调板顶板119。
第二框组401和第三框组414的主体部分均采用方管焊接而成,侧向盖板框600和第二侧板模800的主体部分均采用板材制成。第二框组401、第三框组414和第二侧板模800均设置有栓钉孔202,三者均通过栓钉与建筑侧墙102连接。第二框组401的前侧设置有凹槽413凹槽413的内侧壁焊接或螺栓连接有上述前侧密封板405。第三框组414与第二框组401连接,第二框组401和第三框组414之间间隙的顶部可拆卸覆盖有第三密封板组件429,第三密封板组件429配合第四顶部密封板403将侧向空调板模组400的顶部覆盖,防止混凝土穿过。侧向盖板框600通过螺栓同时与第二框组401、第三框组414和第二侧板模800连接。侧向盖板框600具有第二前壁601和边壁602。在连接后,边壁602、第四侧向密封板和第二侧板模800围成浇筑立板105的浇筑空间;第二前壁601延伸出侧向空调板模组400顶部的部分与上述第四顶部密封板403和第三密封板组件429围成浇筑第二空调板顶板119的浇筑空间;第三侧方密封板310盖合在凹槽413的开口处,第三侧方密封板310和前侧密封板405围成用于浇筑飘窗103和位于建筑侧向空调板104之间立板105的浇筑空间。从顶部浇筑混凝土,即可同时对第二空调板顶板119和位于该处侧向空调板模组400两侧的立板105进行浇筑。
浇筑完成且混凝土凝固后,将侧向盖板框600螺栓拆卸,并将第二侧板模800与建筑侧墙102连接的栓钉拆卸,即可将侧向盖板框600和第二侧板模800依次拆卸。将第二框组401与第三框组414相互拆卸,并将第三密封板组件429取下,将第二框组401底部的第三竖向支撑结构402松动,将第三框组414底部的第四竖向支撑结构415拆卸,再将第二框组401和第三框组414与建筑侧墙102连接的栓钉拆卸,即可实现第二框组401和第三框组414与周向的混凝土分离,此时,第三框组414和第二框组401不会受到混凝土的挤压,二者可以此次从建筑侧向处两个立板105之间的开口处取出。
进一步地,对于第二空调板顶板119的边沿底部设置有第二顶沿118的情况,需要对侧向空调板模组400进一步改进。详细地,第二框组401和第三框组414的顶部背离建筑侧墙102的方向均设置有第二浇筑台阶406,第二浇筑台阶406的侧壁覆盖有第二台阶密封板407,第二前壁601遮挡第二浇筑台阶406背离建筑侧墙102的一侧设置;第二框组401的第二台阶密封板407和第三框组414的第二台阶密封板407之间均可拆卸覆盖有第三密封板组件429,此时,第二前壁601、第二台阶密封板407和第三密封板组件429即可围成用于浇筑第二顶沿118的浇筑空间,在浇筑第二空调板顶板119时可一并浇筑。
进一步地,因第二顶沿118阻挡了第二框组401和第三框组414的拆卸,因此,需要对第二框组401和第三框组414的结构进行改进。
一、第二框组401的结构如下:
第二框组401包括第六单元框架408、可拆卸连接在第六单元框架408顶部的第七单元框架409和间隔设置在第七单元框架409背离飘窗模组200一侧并与第七单元框架409可拆卸连接的第八单元框架410,第六单元框架408和第七单元框架409优选螺栓连接。第三竖向支撑结构402位于第六单元框架408的底部;第二浇筑台阶406设置于第七单元框架409,第七单元框架409和第八单元框架410之间的间隙顶部覆盖有第三密封板组件429,凹槽413位于第六单元框架408和第七单元框架409背离建筑侧墙102的一侧,凹槽413竖直贯穿第六单元框架408和第七单元框架409设置,前侧密封板405贴合在凹槽413的内侧壁上。第七单元框架409和第八单元框架410的顶部均覆盖有第四顶部密封板403。第四顶部密封板403和上述第三密封板组件429将第二框组401的顶部密封。第六单元框架408、第七单元框架409和第八单元框架410均设置有栓钉孔202,第六单元框架408和第七单元框架409与建筑墙体101连接,第八单元框架410与建筑侧墙102连接。
在第三框组414拆卸后,需要对第二框组401拆卸。拆卸时,先将第三竖向支撑结构402松动,将第七单元框架409和第六单元框架408之间的螺栓拆卸,此时,第六单元框架408即可竖向移动并朝背混凝土的方向移动,以实现分离拆卸。同时,将第七单元框架409与第八单元框架410相互拆卸,将二者之间的第三密封板组件429取下,并将二者与建筑墙体101或建筑侧墙102连接的栓钉取下,此时,第七单元框架409和第八单元框架410即可相对移动,并与混凝土分离,以实现分离拆卸。
优选地,第三竖向支撑结构402包括第三连接螺母411和第三抵接螺栓412,第三连接螺母411焊接在第六单元框架408的内侧壁,第三抵接螺栓412从第六单元框架408的内侧旋合于第三连接螺母411并延伸出第六单元框架408的底端设置。在支撑时,第三抵接螺栓412的底端抵接在第二空调板顶板120顶部,在拆卸时,旋松第三连接螺母411,即可提供第六单元框架408的竖向移动余量。
二、第三框组414的结构如下:
第三框组414包括第九单元框架416、第十单元框架417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第十单元框架417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九单元框架416的顶部,优选螺栓连接。第十单元框架417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间隔设置,第二浇筑台阶406设置于第十单元框架417,第四竖向支撑结构415位于第九单元框架416的底部;第十单元框架417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的顶部均覆盖有第四顶部密封板403,第十单元框架417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之间的间隙顶部覆盖有第三密封板组件429,以将第三框组414的顶部密封;第九单元框架416、第十单元框架417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背离第二框组401的侧壁均覆盖有第四侧方密封板404,第十单元框架417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之间间隙朝向第二侧板模800的一侧覆盖有第三密封板组件429,以将第三框组414朝向第二侧板模800的一侧密封。第七单元框架409和第十单元框架417之间间隙的顶部、第八单元框架410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之间间隙的顶部均覆盖有第三密封板组件429,以将第二框组401和第三框组414之间的间隙顶部密封。
在拆卸时,将第四竖向支撑结构415拆卸,将第九单元框架416与第十单元框架417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螺栓拆卸,第九单元框架416即可竖向移动并朝背离混凝土的方向移动并取出。同时,将所有上述第三密封板组件429拆卸,第十单元框架417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即可相对移动并与混凝土分离,实现拆卸。
进一步地,第四竖向支撑结构415包括第三支撑板419、第四固定螺母420、第四连接螺母421、第三连接螺栓422和第四抵接螺栓423;第三支撑板419包括边沿垂直的第五侧壁424和第六侧壁425,第五侧壁424与第四侧方密封板404背离第九单元框架416的侧壁贴合,第四固定螺母420位于第五侧壁424背离第四侧方密封板404的一侧,第五侧壁424通过依次穿设过第九单元框架416和第五侧壁424并旋合于第四固定螺母420的第三连接螺栓422与第九单元框架416连接;第六侧壁425间隔设置于第九单元框架416的底端,第四连接螺母421焊接在第九单元框架416的底端内侧壁并与第六侧壁425相对设置,第四抵接螺栓423旋合于第四连接螺母421并与第六侧壁425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板419采用板材折弯呈L形,其包括边沿垂直的第五侧壁424和第六侧壁425,第五侧壁424与第四侧方密封板404背离第九单元框架416的侧壁贴合以防止混凝土穿过。同时,在第五侧壁424上设置有第四固定螺母420,第三连接螺栓422依次穿设过第九单元框架416和第五侧壁424并旋合于第四固定螺母420,以实现三者的连接。第六侧壁425间隔设置在第九单元框架416的底端,第六侧壁425与第二空调板顶板120的顶部抵接。第四抵接螺栓423的底端与第六侧壁425抵接,以保证第三支撑板419的稳定。
在实际使用时,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六侧壁425与混凝土抵接,此时,将第四抵接螺栓423旋离第六侧壁425,将第三连接螺栓422拆卸下来,第三支撑板419与第九单元框架416之间即可产生竖向相对移动,实现第九单元框架416的下移,方便拆卸。当拆卸后,第四固定螺母420留存在混凝土中。
进一步地,对于图3所示的第二空调板顶板120边沿顶部(即底部一层的第二空调板顶板119的边沿顶部)设置有第二底沿121的空调板104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侧向空调板模组400的结构,以实现第二底沿121的施工。详细地,第三支撑板419的底端前侧开设有第二底沿通道427,第二底沿通道427贯穿连通至第二个飘窗模组200与侧向空调板模组400之间的间隙处(即凹槽413处),第二底沿通道427的内侧壁设置有呈倒“凵”字状的第二模具板428。此时,第二模具板428和第二空调板顶板120(即已经浇筑完成的底部一层的第二空调板顶板119)围成有用于浇筑第二底沿121的浇筑空间,第二模具板428螺栓连接在底部的第六单元框架408和两个第四竖向支撑结构415处。该第二底沿通道427与两侧的用于浇筑立板105的浇筑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第七单元框架409和第八单元框架410之间、第十单元框架417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之间、第七单元框架409和第十单元框架417之间、第八单元框架410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之间均螺栓连接有第六连接件426,以实现四者依次间隔可拆卸连接。第六连接件426优选板材加工。同时,因第六单元框架408与第七单元框架409和第八单元框架410螺栓连接,且第九单元框架416与第十单元框架417和第十一单元框架418螺栓连接,第六连接件426实现了第六单元框架408和第九单元框架416的间接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密封板组件429包括第四支撑框架430、第五撑拉杆431、第五固定螺母432、第五撑拉件433和与第四支撑框架430贴合设置的第三板体434;第二框组401和第三框组414的顶部边沿夹持在第三板体434和第五撑拉件433之间,第五撑拉杆431的一端与第四支撑框架430连接,第五撑拉杆4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螺纹部435,第五螺纹部435穿设过第五撑拉件433并旋合第五固定螺母432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板体434焊接或螺栓连接在第四支撑框架430的侧壁上。第三板体434的两端分别搭接在需要连接的单元框架相对的边沿处,以将缝隙封盖。同时,第五撑拉件433采用方管制成,其两端分别与需要连接的单元框架内侧壁抵接。例如对于第二框组401和三框组的连接,二者相对的顶部边沿的方管夹持在第三板体434和第五撑拉件433之间。对于其余需要第三密封板组件429覆盖的单元框架之间的间隙同理,不再赘述。第五撑拉杆431的一端与第四支撑框架430连接,第五撑拉杆4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螺纹部435,第五螺纹部435穿设过第五撑拉件433并旋合第五固定螺母432设置,即可将第三板体434撑拉固定。拆卸时,将第五固定螺母432拆卸即可。
优选地,第四支撑框架430采用中空方管焊接而成,第五撑拉杆431的端部折弯并延伸进上述中空方管内部以实现第五撑拉杆431与第四支撑框架430之间的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五撑拉杆431还可以与第四支撑框架430焊接或螺栓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浇筑飘窗103和空调板104的整体浇筑模具,其中两组飘窗模组200配合正向盖板框500用于浇筑两个飘窗103结构,正向空调板模组300配合正向盖板框500用于浇筑两个飘窗103之间的空调板104结构,侧向盖板框600配合侧向空调板模组400用于浇筑位于建筑墙体101转角处的空调板104结构,第一侧板模700、第一个飘窗模组200、正向空调板模组300、第二个飘窗模组200、侧向空调板模组400和第二侧板模800沿建筑墙体101外侧壁的表面延伸方向依次水平间隔排布,其相邻二者之间的间隙用于浇筑飘窗103和空调板104两侧的立板105结构。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整体浇筑模具在架设完毕后能够将两列飘窗103和两列空调板104同时浇筑出来,方便施工。
正向空调板模组300、侧向空调板模组400、第一侧板模700、第二侧板模800和两组飘窗模组200均设置有用于与建筑墙体10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正向盖板框500与第一侧板模700、正向空调板模组300和两个飘窗模组200同时可拆卸连接;侧向盖板框600与第二侧板模800和侧向空调板模组400可拆卸连接。该设置使得上述各部件能够快速地且独立地在墙体上组装和拆卸,方便立模和脱模。同时,对于多层建筑,当一层的飘窗103和空调板104浇筑凝固完成后,可以将整体浇筑模具拆卸并移动连接至顶部一层的建筑墙体101上继续浇筑,以而实现逐层浇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8)

1.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向空调板模组、侧向空调板模组、第一侧板模、第二侧板模、正向盖板框、侧向盖板框和两组飘窗模组;所述正向空调板模组、所述侧向空调板模组、所述第一侧板模、所述第二侧板模和两组所述飘窗模组均设置有用于与建筑墙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侧板模、第一个所述飘窗模组、所述正向空调板模组、第二个所述飘窗模组、所述侧向空调板模组和所述第二侧板模沿建筑墙体外侧壁的表面延伸方向依次水平间隔排布,所述侧向空调板模位于建筑墙体的转角处;所述正向盖板框与所述第一侧板模、所述正向空调板模组和两个所述飘窗模组同时可拆卸连接,所述侧向盖板框与所述第二侧板模和所述侧向空调板模组可拆卸连接;所述正向盖板框盖合封闭第一侧板模、第一个所述飘窗模组、所述正向空调板模组、第二个所述飘窗模组和所述侧向空调板模组之间的间隙设置,所述侧向盖板框盖合封闭所述侧向空调板模组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开设在所述正向空调板模组、所述侧向空调板模组、所述第一侧板模、所述第二侧板模和两组所述飘窗模组上的栓钉孔,所述正向空调板模组、所述侧向空调板模组、所述第一侧板模、所述第二侧板模和两组所述飘窗模组均通过穿设过所述栓钉孔的栓钉与建筑墙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盖板框与所述正向空调板模组和两个所述飘窗模组螺栓连接,所述侧向盖板框与所述侧向空调板模组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飘窗模组包括窗口对拆模具、第一框架和两个第二框架,所述窗口对拆模具用于浇筑飘窗窗口结构;所述窗口对拆模具和所述第二框架均与建筑墙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窗口对拆模具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窗口对拆模具并列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框架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正向盖板框与所述第一框架和两个所述第二框架同时连接,所述正向盖板框盖合封闭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间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对拆模具包括框架本体、预埋螺母和预埋螺栓,所述框架本体的顶部、底部和两侧均设置有周向密封板,所述周向密封板密封所述框架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预埋螺母分布在所述周向密封板背离所述框架本体的侧壁上,所述预埋螺栓从所述框架本体的内侧穿设过所述周向密封板并旋合于所述预埋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件、两个斜边间隔设置的直角三角框架和两个第一角部支撑组件,所述周向密封板位于所述直角三角框架的直角边上;
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两个所述直角三角框架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直角三角框架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角部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于两个所述直角三角框架斜边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撑拉杆、呈L形的第一直角板、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一撑拉件,所述第一撑拉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一直角板的内部转角处设置有第一撑拉部;
所述第一直角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周向密封板抵接,所述第一撑拉杆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所述直角三角框架斜边的端部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撑拉杆远离所述第一螺纹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撑拉件连接,所述第一撑拉杆靠近所述第一螺纹部的端部穿设过所述第一撑拉件并旋合所述第一紧固螺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对拆模具与所述第一框架螺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顶部密封板、第一侧方密封板、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两个第一单元框架;
两个所述第一单元框架横向并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单元框架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第一单元框架螺栓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单元框架背离另一个所述第一单元框架的侧壁均覆盖所述第一侧方密封板设置;所述第一顶部密封板间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单元框架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单元框架和所述第一顶部密封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元框架和所述第一顶部密封板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侧方密封板和所述第一顶部密封板密封所第一框架的两侧和顶部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的顶端转角处设置有第二角部支撑组件;
所述第二角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撑拉杆、呈L形的第二直角板、第二紧固螺母和第二撑拉件,所述第二撑拉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二直角板的内部转角处设置有第二撑拉部,所述第一顶部密封板朝向所述第一单元框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支撑框架;
所述第二直角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顶部密封板和所述第一侧方密封板抵接,所述第二撑拉杆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单元框架和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内侧,所述第二撑拉杆远离所述第二螺纹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撑拉件连接,所述第二撑拉杆靠近所述第二螺纹部的端部穿设过所述第二撑拉件并旋合所述第二紧固螺母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两个横向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二单元框架,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单元框架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第二单元框架螺栓连接;
每个所述第二单元框架背离另一个所述第二单元框架的侧壁均设置有第二侧方密封板,每个所述第二单元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部密封板,两个所述第二单元框架之间的间隙顶部可拆卸覆盖有第一密封板组件,所述第二侧方密封板、所述第二顶部密封板和所述第一密封板组件封闭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部和两侧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单元框架的底端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竖向支撑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板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框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贴合设置的第一板体、第三撑拉杆、第三紧固螺母和第三撑拉件;
所述第一板体贴合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顶部,所述第一板体的两端搭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单元框架的所述第二顶部密封板上,所述第三撑拉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单元框架的顶部内侧壁上;所述第三撑拉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连接,所述第三撑拉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螺纹部,所述第三螺纹部穿设过所述第三撑拉件并旋合所述第三紧固螺母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固定螺母、第一连接螺母、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一抵接螺栓;
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边沿垂直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方密封板背离所述第二单元框架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固定螺母位于所述第一侧壁背离所述第二侧方密封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壁通过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二单元框架和所述第一侧壁并旋合于所述第一固定螺母的所述第一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二单元框架连接;
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单元框架的底端,所述第一连接螺母焊接在所述第二单元框架的内侧壁并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抵接螺栓旋合于所述第一连接螺母、穿设过所述第二单元框架并与所述第二侧壁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空调板模组包括两个横向并列间隔设置且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框组,两个所述第一框组的顶部均盖合有第三顶部密封板,每个所述第一框组背离另一个所述第一框组的侧壁均盖合有第三侧方密封板,两个所述第一框组之间的间隙顶部可拆卸盖合有第二密封板组件;每个所述第一框组的底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竖向支撑结构;
所述正向盖板框包括第一前壁,所述第一前壁贴合在所述第一框组背离建筑墙体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前壁的顶部延伸出所述正向空调板模组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一前壁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组所述飘窗模组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组包括第三单元框架、第四单元框架和第五单元框架;所述第四单元框架和所述第五单元框架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三单元框架顶部,所述第五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四单元框架沿垂直于建筑墙体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竖向支撑结构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三单元框架的底部;
所述第四单元框架的顶部具有背离建筑墙体方向设置的第一浇筑台阶,所述第一浇筑台阶的侧壁密封有第一台阶密封板,所述第一前壁遮挡所述第一浇筑台阶背离建筑墙体的一侧设置;
所述第四单元框架和所述第五单元框架的顶部均盖合有所述第三顶部密封板,每个所述第三单元框架、每个所述第四单元框架和每个所述第五单元框架背离另一个所述第一框组的侧壁均盖合有所述第三侧方密封板;所述第四单元框架的所述顶部密封板和所述第五单元框架的所述顶部密封板之间、所述第四单元框架的所述侧方密封板和对应所述第五单元框架的所述侧方密封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三单元框架的所述第一台阶密封板之间均可拆卸盖合有所述第二密封板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单元框架之间并与两个第三单元框架螺栓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框组的所述第四单元框架和所述第五单元框架之间、两个所述第一框组的所述第四单元框架之间、两个所述第一框组的第五单元框架之间均螺栓连接有第五连接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板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框架、与所述第三支撑框架贴合设置的第二板体、第四撑拉杆、第二固定螺母和第四撑拉件;
所述第二板体贴合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框架的侧壁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框组相对的顶部边沿分别夹持在所述第二板体的两端和所述第四撑拉件的两端之间,所述第四撑拉杆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框架连接,所述第四撑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螺纹部,所述第四螺纹部穿设过所述第四撑拉件并旋合所述第二固定螺母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向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三固定螺母、第二连接螺母、第二连接螺栓和第二抵接螺栓;
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边沿垂直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三侧方密封板背离所述第一框组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三固定螺母位于所述第三侧壁背离所述第三侧方密封板的一侧,所述第三侧壁通过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一框组和所述第三侧壁并旋合于所述第三固定螺母的第二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框组连接;
所述第四侧壁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框组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螺母焊接在所述第一框组的底端内侧壁且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抵接螺栓旋合于所述第二连接螺母、穿设过所述第一框组并与所述第四侧壁抵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背离建筑墙体一侧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底沿通道,所述第一底沿通道的内壁螺栓连接有呈倒“凵”字形的第一模具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空调板模组包括横向并列间隔设置且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框组和第三框组;所述第二框组安装在建筑墙体的转角处,所述第二侧板模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框组背离所述第二框组的一侧;所述第二框组的底端设置有第三竖向支撑结构,所述第三框组的底端设置有第四竖向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框组和所述第三框组的顶部均覆盖有第四顶部密封板,所述第三框组朝向所述第二侧板模的侧壁覆盖有第四侧方密封板,所述第二框组朝向所述飘窗模组的侧壁覆盖有前侧密封板;所述第二框组和所述第三框组之间间隙的顶部可拆卸覆盖有第三密封板组件;
所述侧向盖板框包括第二前壁,所述第二前壁贴合在所述侧向空调板模组背离建筑侧墙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前壁的顶部延伸出所述侧向空调板模组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前壁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正向盖板框和所述第二侧板模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组和所述第三框组的顶部背离建筑侧墙的方向均设置有第二浇筑台阶,所述第二浇筑台阶的侧壁覆盖有第二台阶密封板,所述第二前壁遮挡所述第二浇筑台阶背离建筑侧墙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框组的所述第二台阶密封板和所述第三框组的所述第二台阶密封板之间均可拆卸覆盖有所述第三密封板组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组包括第六单元框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六单元框架顶部的第七单元框架和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七单元框架背离飘窗模组一侧并与所述第七单元框架可拆卸连接的第八单元框架;所述第三竖向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第六单元框架的底部;
所述第二浇筑台阶设置于所述第七单元框架,所述第七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八单元框架之间的间隙顶部覆盖有所述第三密封板组件,所述第六单元框架和所述第七单元框架的前侧均覆盖有前侧密封板,所述第七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八单元框架的顶部均覆盖有所述第四顶部密封板。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竖向支撑结构包括第三连接螺母和第三抵接螺栓,所述第三连接螺母焊接在所述第六单元框架的内侧壁,所述第三抵接螺栓从所述第六单元框架的内侧旋合于所述第三连接螺母并延伸出所述第六单元框架的底端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组包括第九单元框架、第十单元框架和第十一单元框架;所述第十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十一单元框架均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九单元框架的顶部,所述第十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十一单元框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浇筑台阶设置于所述第十单元框架,所述第四竖向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第九单元框架的底部;
所述第十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十一单元框架的顶部均覆盖有所述第四顶部密封板,所述第九单元框架、所述第十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十一单元框架背离所述第二框组的侧壁均覆盖有所述第四侧方密封板;所述第十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十一单元框架之间的间隙顶部、所述第十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十一单元框架之间间隙朝向所述第二侧板模的一侧、所述第七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十单元框架之间间隙的顶部、所述第八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十一单元框架之间间隙的顶部均覆盖有所述第三密封板组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竖向支撑结构包括第三支撑板、第四固定螺母、第四连接螺母、第三连接螺栓和第四抵接螺栓;
所述第三支撑板包括边沿垂直的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所述第五侧壁与所述第四侧方密封板背离所述第九单元框架的侧壁贴合,所述第四固定螺母位于所述第五侧壁背离所述第四侧方密封板的一侧,所述第五侧壁通过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九单元框架和所述第五侧壁并旋合于所述第四固定螺母的第三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九单元框架连接;
所述第六侧壁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九单元框架的底端,所述第四连接螺母焊接在所述第九单元框架的底端内侧壁并与所述第六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抵接螺栓旋合于所述第四连接螺母并与所述第六侧壁抵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端前侧开设有第二底沿通道,所述第二底沿通道贯穿连通至第二个所述飘窗模组与所述侧向空调板模组之间的间隙处,所述第二底沿通道的内侧壁设置有呈倒“凵”字状的第二模具板。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单元框架与所述第六单元框架螺栓连接,所述第十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十一单元框架均与所述第九单元框架螺栓连接,所述第七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八单元框架之间、所述第十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十一单元框架之间、所述第七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十单元框架之间、所述第八单元框架和所述第十一单元框架之间均螺栓连接有第六连接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板组件包括第四支撑框架、第五撑拉杆、第五固定螺母、第五撑拉件和与所述第四支撑框架贴合设置的第三板体;
所述第二框组和所述第三框组的顶部边沿夹持在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五撑拉件之间,所述第五撑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框架连接,所述第五撑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螺纹部,所述第五螺纹部穿设过所述第五撑拉件并旋合所述第五固定螺母设置。
CN202222741560.5U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 Active CN218715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1560.5U CN218715104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1560.5U CN218715104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5104U true CN218715104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5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41560.5U Active CN218715104U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51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6295A (zh) 一种木框承接板
CN107514138A (zh) 快速拆装建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8715104U (zh) 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
CN115506582A (zh) 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模具
CN218375178U (zh) 一种组合式支撑模板
CN218643870U (zh) 一种现浇飘窗浇筑模具
CN218623279U (zh) 一种现浇飘窗窗口浇筑用对拆模具
CN218643849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飘窗模具框架
CN115596070A (zh) 一种用于浇筑飘窗和空调板的整体浇筑方法
CN105239770B (zh) 一体化浇注钢框塑料建筑模板系统
CN218715108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飘窗模具框架
CN110017038B (zh) 装配式泳池
CN209907936U (zh) 二次结构现浇悬挑窗台板的一体模板体系
CN115522734A (zh) 一种现浇飘窗浇筑模具及飘窗施工方法
CN110118014B (zh) 一种免外脚手架的外墙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9425742U (zh) 一种带预埋窗框的预制墙板窗洞模具
CN218623314U (zh) 一种空调板现浇模具
CN202990423U (zh) 一种剪力墙洞口定型模具
CN213014319U (zh) 框格式护坡骨架组件
CN219219794U (zh) 一种空调板现浇模具
CN204457075U (zh) 预制围墙
CN104631910B (zh) 预制围墙
CN214531909U (zh) 一种具有防护的拼接组合式模板
CN217420503U (zh) 一种工具式现浇梁模板体系
CN212866818U (zh) 一种高空作业时模板支撑防护一体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