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1240U - 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1240U
CN218711240U CN202221594966.9U CN202221594966U CN218711240U CN 218711240 U CN218711240 U CN 218711240U CN 202221594966 U CN202221594966 U CN 202221594966U CN 218711240 U CN218711240 U CN 218711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looping
structure unit
unit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949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卫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Linfe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Linfe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Linfe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Linfe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949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1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1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1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包括若干最小循环结构单元,所述最小循环结构单元包括6个线圈纵列与8个线圈横列,第一路、第三路、第五路与第七路为地组织,第二路、第四路、第六路与第八路为胖花组织,所述胖花组织的上针均为浮线结构单元,所述第二路与第四路的下针为左侧三个连续的成圈结构单元,所述第六路与第八路的下针为右侧三个连续的成圈结构单元,所述地组织为双面提花组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胖花组织与双面提花组织复合,同时根据组织特性喂入混纺纱与索罗娜短纤维纱,有效解决了单面褶皱凸起风格感面料容易起毛起球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
背景技术
针织布是由织针将纱线弯纱成圈,线圈相互串套而成,不仅具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而且具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因此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面料之一。在现有服装生产、布艺等加工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美观要求,需要进行褶皱加工。市面上常用的褶皱面料常通过加入氨纶来达到控制面料收缩起皱的目的,但是氨纶弹性较大,织造张力难以控制,因此很难保证布面的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15551507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高弹透气单面褶皱针织面料,其技术要点是:穿入索罗娜纤维与棉纤维进行编织,且通过二十路循环编织形成单面褶皱,该方案解决了双面褶皱面料贴身部分不亲肤的问题,且用索罗娜纤维代替氨纶纤维,降低面料的织造困难性。但由于仍加入氨纶作为衬垫纱,因此氨纶裸露在外,容易被勾丝,且索罗娜纤维与棉纤维分开喂入,因此棉纤维部分容易出现起毛起球现象,影响布面的美观与手感。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通过设置胖花组织与双面提花组织复合,同时根据组织特性喂入混纺纱与索罗娜短纤维纱,有效解决了单面褶皱凸起风格感面料容易起毛起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包括若干最小循环结构单元,所述最小循环结构单元包括6个线圈纵列与8个线圈横列,第一路、第三路、第五路与第七路为地组织,第二路、第四路、第六路与第八路为胖花组织,所述胖花组织的上针均为浮线结构单元,所述第二路与第四路的下针为左侧三个连续的成圈结构单元,所述第六路与第八路的下针为右侧三个连续的成圈结构单元,所述地组织为双面提花组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圈纵列包括第一纵列、第二纵列、第三纵列、第四纵列、第五纵列与第六纵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面提花组织的线圈结构单元如下,
第一纵列的结构单元:第一路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三路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五路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七路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二纵列的结构单元:第一路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三路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五路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七路均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三纵列的结构单元:第一路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三路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五路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七路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四纵列的结构单元:第一路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三路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五路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七路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
第五纵列的结构单元:第一路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三路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五路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七路均为浮线结构单元;
第六纵列的结构单元:第一路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三路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五路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七路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组织包括混纺纱,所述混纺纱包括相互缠绕的单纱一与单纱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纱一为棉纱,所述单纱二为索罗娜纤维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胖花组织包括索罗娜短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胖花组织与地组织复合,无需借助氨纶即可产生单面凸起的褶皱效果:正面线圈与反面线圈的高度比为1:2,被拉长的反面线圈将会产生回缩现象,将正面的胖花线圈凸出于织物表面,形成褶皱凸起,织物反面平整光滑,不易产生起毛起球现象。
2、地组织选用混纺纱,混纺纱包括两根相互缠绕的棉纱与索罗娜纤维纱。棉纱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有助于提升面料的舒适性;索罗娜纤维回弹性良好,具有柔软的触感,且具有良好的扛起毛起球性。胖花组织选用索罗娜短纤维,索罗娜短纤维通过低温定型,手感舒适,抗起球性能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复性能,即使被勾出织物表面,也不易发生断裂,因此大大提升了面料的抗起球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的立体图。
图中:第一路11、第二路12、第三路13、第四路14、第五路15、第六路16、第七路17、第八路18、第一纵列21、第二纵列22、第三纵列23、第四纵列24、第五纵列25、第六纵列26、混纺纱3、单纱一31、单纱二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包括若干最小循环结构单元,每个最小循环结构单元均包括6个线圈纵列与8个线圈横列。6个线圈纵列包括第一纵列21、第二纵列22、第三纵列23、第四纵列24、第五纵列25与第六纵列26。8个线圈横列中,奇数横列:第一路11、第三路13、第五路15与第七路17为地组织,地组织由混纺纱3编织而成;偶数横列:第二路12、第四路14、第六路16与第八路18为胖花组织,胖花组织为另一纱线编织而成。
双面提花组织与胖花组织的线圈结构单元如下:
第二路12、第四路14、第六路16与第八路18的上针均不参与编织。
第一纵列21的结构单元:第一路11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三路13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五路15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七路17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二路12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四路14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六路16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八路18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
第二纵列22的结构单元:第一路11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三路13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五路15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七路17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二路12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四路14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六路16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八路18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
第三纵列23的结构单元:第一路11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三路13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五路15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七路17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二路12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四路14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六路16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八路18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
第四纵列24的结构单元:第一路11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三路13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五路15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七路17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二路12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四路14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六路16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八路18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五纵列25的结构单元:第一路11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三路13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五路15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七路17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二路12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四路14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六路16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八路18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六纵列26的结构单元:第一路11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三路13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五路15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七路17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二路12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四路14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六路16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八路18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
如图1所示,上针用于编织织物反面,下针用于编织织物正面,地组织在织物反面隔针成圈,在织物正面选针成圈;胖花组织在织物反面不成圈,在织物正面地组织不成圈处成圈。因此织物正面为满针成圈,反面仅地组织隔针成圈,正面线圈与反面线圈的高度比为1:2,即反面线圈被拉长,当织物下机后,被拉长的反面线圈将会产生回缩现象,将正面的胖花线圈凸出于织物表面,形成褶皱凸起,而织物反面仍然平整光滑,平整的反面也不易产生起毛起球现象。同时,织物反面作为贴肤部分,能够使消费者感到舒适、顺滑,织物正面具有特殊的风格或肌理感。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胖花组织中连续的线圈数量,来增加褶皱凸起的风格感,同时对地组织仅选用隔针成圈而非满针成圈,能够防止面料过于厚实影响其透气性。
如图2所示,地组织选用混纺纱3,混纺纱3包括两根相互缠绕的单纱一31与单纱二32。单纱一31为棉纱,棉纱为棉短纤维加捻而成,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地组织的纱线会与皮肤接触,因此选用含有棉纤维的混纺纱,有助于提升面料的舒适性;单纱二32为索罗娜纤维纱,索罗娜纤维回弹性良好,具有柔软的触感,且具有良好的扛起毛起球性。
胖花组织仅选用索罗娜短纤维喂入编织,索罗娜短纤维通过低温定型,手感舒适,抗起球性能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复性能,即使被勾出织物表面,也不易发生断裂,因此大大提升了面料的抗起球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最小循环结构单元,所述最小循环结构单元包括6个线圈纵列与8个线圈横列,第一路(11)、第三路(13)、第五路(15)与第七路(17)为地组织,第二路(12)、第四路(14)、第六路(16)与第八路(18)为胖花组织,所述胖花组织的上针均为浮线结构单元,所述第二路(12)与第四路(14)的下针为左侧三个连续的成圈结构单元,所述第六路(16)与第八路(18)的下针为右侧三个连续的成圈结构单元,所述地组织为双面提花组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纵列包括第一纵列(21)、第二纵列(22)、第三纵列(23)、第四纵列(24)、第五纵列(25)与第六纵列(2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提花组织的线圈结构单元如下,
第一纵列(21)的结构单元:第一路(11)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三路(13)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五路(15)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七路(17)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二纵列(22)的结构单元:第一路(11)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三路(13)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五路(15)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七路(17)均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三纵列(23)的结构单元:第一路(11)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三路(13)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五路(15)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七路(17)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四纵列(24)的结构单元:第一路(11)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三路(13)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五路(15)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七路(17)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
第五纵列(25)的结构单元:第一路(11)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三路(13)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五路(15)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七路(17)均为浮线结构单元;
第六纵列(26)的结构单元:第一路(11)上针浮线为结构单元、下针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三路(13)均为成圈结构单元,第五路(15)均为浮线结构单元,第七路(17)上针为成圈结构单元、下针为浮线结构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组织包括混纺纱(3),所述混纺纱(3)包括相互缠绕的单纱一(31)与单纱二(3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纱一(31)为棉纱,所述单纱二(32)为索罗娜纤维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胖花组织包括索罗娜短纤维。
CN202221594966.9U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 Active CN218711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4966.9U CN218711240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4966.9U CN218711240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1240U true CN218711240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05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94966.9U Active CN218711240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12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08074A (zh) 一種輕薄針織面料
CN109183261A (zh) 高保暖空气层毛呢面料及其工艺
CN111593474B (zh) 一种制备经编间隔单面绒织物的方法
CN218711240U (zh) 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
CN110699841A (zh) 一种puff结构三色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4059221B (zh) 纬编针织衬衫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CN214271207U (zh) 一种仿梭织的针织面料
WO2020133617A1 (zh) 一种新型经编双针床织物
CN215473622U (zh) 一种尼龙莱卡双面弹力布
CN212000097U (zh) 一种涤棉拉毛面料
CN209759704U (zh) 一种单面纬编网眼面料
CN110760986A (zh) 一种四面弹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7266236U (zh) 一种多纤维交织的十字菱格双面针织面料
CN218147195U (zh) 一种小提花泳衣里布面料
CN216885534U (zh) 一种透气网眼针织面料
CN218711241U (zh) 复合针织组织面料以及应用至该面料中的纱线
CN216782945U (zh) 一种透气干爽网眼针织布
CN218951633U (zh) 一种具有棉感冰感的针织面料
CN220149774U (zh) 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
CN219410087U (zh) 一种双重空气层聚乳酸保暖织物
CN114875559B (zh) 一种双面微孔纬编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7324506U (zh) 一种毛巾布与摇粒布的复合保暖布
CN220057205U (zh) 一种多功能特殊丝透气舒适针织面料
CN219010616U (zh) 一种肌理感针织经编面料
CN216585492U (zh) 一种抗菌耐磨针织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