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9774U - 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9774U
CN220149774U CN202321291005.5U CN202321291005U CN220149774U CN 220149774 U CN220149774 U CN 220149774U CN 202321291005 U CN202321291005 U CN 202321291005U CN 220149774 U CN220149774 U CN 220149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ding
sha
knitte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910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腾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erun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eru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erun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eru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910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9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9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97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属于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包括贴肤层和色丁层,其一个完全组织高4个横列、宽4个纵行,其中第1和第3横列,全部编织为成圈;第2横列中第1和第3纵行编织成集圈,第2和第4纵行不编织;第4横列中第2和第4纵行编织成集圈,第1和第3纵行不编织;第1和第3横列由第一色丁纱和衬垫纱编织,第2和第4横列由第二色丁纱和衬垫纱编织。采用1针集圈、1针浮线,且2路以小鱼鳞间隔交错排列形成,其中色丁层的平针浮线线圈,由于线圈没有被扭曲,进而获得更大的闪光度,另外再以小鱼鳞形式间隔交错排列可以抵消因为1针集圈扭曲线圈减少的闪光度,进而达到经编色丁布的闪光度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
背景技术
色丁布,属于针织经编行业的一类布种,其具有很好光泽效果,光泽度类似镜面反射,故而广泛应用于内衣等领域;但是,由于其经编结构的相关特点,经编色丁面料布面风格也具有一定缺陷,比如纵向弹力大,横向几乎没有弹力,只能两面弹,不能四面弹。故经编色丁布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定限制,特别是在内衣压模上,由于弹力不均匀,比较易引起布面起皱。
公告号为CN21618328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吸湿防滑色丁布,包括面层和里层,面层和里层之间由里到外依次包括导湿层和散湿层,里层上设有若干通孔,导湿层上设有若干吸湿防滑绒并穿插在通孔内,吸湿防滑绒的长度等于通孔的深度,导湿层通过第一复合纱线经纬编织而成,第一复合纱线包括芯层和包覆在芯层外侧的包覆层,芯层为棉纤维,包覆层为醋酸纤维缠绕在芯层外侧,通过设置醋酸纤维,醋酸纤维具有很好吸湿性和很好的挥发性,在吸收体表上的湿气后能够快速散湿,使得穿着更加舒适。其采用机织组织结构来编织色丁布,在弹力方面要明显弱于其他组织结构。
目前还尚未查到采用纬编组织编织色丁布的相关记载,尤其是得到在弹力方面具有优异性能的色丁布。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这一需求展开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经编色丁面料布面纵向弹力大、横向几乎没有弹力、只能两面弹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所述针织面料为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包括贴肤层和色丁层,其一个完全组织高4个横列、宽4个纵行,其中第1横列和第3横列,全部编织为成圈组织;第2横列中第1纵行和第3纵行编织成集圈,第2纵行和第4纵行不编织形成浮线;第4横列中第2纵行和第4纵行编织成集圈,第1纵行和第3纵行不编织形成浮线;
其中,第1横列和第3横列由第一色丁纱和衬垫纱编织形成所述贴肤层,第2横列和第4横列由第二色丁纱和衬垫纱编织形成所述色丁层。
市场上面的纬编单面或者双面类有光面料,由于采用成圈或集圈编织的形式织造而成,而这两种织造方式线圈会被扭曲,虽然有一定闪光度,但是无法达到经编色丁布闪光度要求。根据以上要求,我们设计1针集圈、1针浮线,且2路以小鱼鳞间隔交错排列的一面贴肤层、一面色丁层的针织面料,色丁层的平针浮线线圈,由于线圈没有被扭曲,进而获得更大的闪光度,另外再以小鱼鳞形式间隔交错排列可以抵消因为1针集圈扭曲线圈减少的闪光度,进而达到经编色丁布的闪光度要求。
优选地,所述第二色丁纱为F/D比值小于1的非超细纤维。
优选地,所述第一色丁纱和所述第二色丁纱均为锦纶,所述衬垫纱为氨纶。
优选地,所述第一色丁纱和所述第二色丁纱为有光锦纶FDY。
优选地,所述第一色丁纱采用规格为(30-60)D/(20-50)F的有光锦纶FDY;所述第二色丁纱采用规格为(30-60)D/(8-20)F的有光锦纶FDY;所述衬垫纱采用规格为10-40D的氨纶。
优选地,所述第一色丁纱采用规格为(35-45)D/(30-40)F的有光锦纶FDY;所述第二色丁纱采用规格为(35-45)D/(10-15)F的有光锦纶FDY;所述衬垫纱采用规格为15-25D的氨纶,这里氨纶规格优选为20D。
这里,第一色丁纱优选采用40D/34F有光锦纶FDY,其为准超细纤维,具有手感柔软等特性,配合组织结构和一定送纱量,进而使得面料柔软贴肤。第一色丁纱优选采用40D/12F有光锦纶FDY,其是F/D小于1的非超细纤维,40D/12F有光锦纶FDY的闪光度远大于F/D大于1超细纤维,其作为是色丁纱的理想选择,再配合组织结构和一定送纱量,进而达到经编色丁面料的闪光度。
优选地,所述第1横列和第3横列中第一色丁纱每100针长度为150-200mm;第2横列和第4横列中第二色丁纱每100针长度为80-150mm;所述衬垫纱每100针长度为40-80mm。
优选地,所述第1横列和第3横列中第一色丁纱每100针长度为170-190mm;第2横列和第4横列中第二色丁纱每100针长度为100-120mm;所述衬垫纱每100针长度为60-70mm。
优选地,所述面料的纵密为50-100横列/英寸,横密为50-100纵行/英寸,克重为140-200g/m2
在使用时,贴肤层作为反面使用,色丁层作为正面使用。依据镜面反射原理,设计一面贴肤、一面闪光的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贴肤层采用普通平纹织法且加舒适纱线达到想要舒适效果;色丁层要想拥有经编色丁布的闪光度,必须保证相关纱线在织造时线圈不被扭曲,故依据以上理念,通过组织结构、纱线和送纱量等的变化分别设计上下层:上层(贴肤层)通过第一色丁纱和衬垫纱在纬编单面大圆机以2路2针全出成圈编织而成,且其由2个线圈横列和2个线圈纵列为基础循环组成;下层(色丁层)通过第二色丁纱+衬垫纱在纬编单面大圆机以1路1含针1平针和1路1平针1含针以小鱼鳞间隔交错排列编织而成,且由2个线圈横列和2个线圈纵列为基础循环组成。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市场上面的纬编单面或者双面类有光面料,由于采用成圈或集圈编织的形式织造而成,而这两种织造方式线圈会被扭曲,虽然有一定闪光度,但是无法达到经编色丁布闪光度要求。根据以上要求,我们设计1针集圈、1针浮线,且2路以小鱼鳞间隔交错排列的一面贴肤层、一面色丁层的针织面料,色丁层的平针浮线线圈,由于线圈没有被扭曲,进而获得更大的闪光度,另外再以小鱼鳞形式间隔交错排列可以抵消因为1针集圈扭曲线圈减少的闪光度,进而达到经编色丁布的闪光度要求。
(2)第一色丁纱优选采用40D/34F有光锦纶FDY,其为准超细纤维,具有手感柔软等特性,配合组织结构和一定送纱量,进而使得面料柔软贴肤。第一色丁纱优选采用40D/12F有光锦纶FDY,其是F/D小于1的非超细纤维,40D/12F有光锦纶FDY的闪光度远大于F/D大于1超细纤维,其作为是色丁纱的理想选择,再配合组织结构和一定送纱量,进而达到经编色丁面料的闪光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之纬编色丁面料的编织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之纬编色丁面料的排针三角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之纬编色丁面料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之纬编色丁面料编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所述针织面料为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包括贴肤层1和色丁层2,其一个完全组织高4个横列、宽4个纵行,其中第1横列和第3横列,全部编织为成圈组织;第2横列中第1纵行和第3纵行编织成集圈,第2纵行和第4纵行不编织形成浮线;第4横列中第2纵行和第4纵行编织成集圈,第1纵行和第3纵行不编织形成浮线;
其中,第1横列和第3横列由第一色丁纱和衬垫纱编织形成所述贴肤层,第2横列和第4横列由第二色丁纱和衬垫纱编织形成所述色丁层2。
市场上面的纬编单面或者双面类有光面料,由于采用成圈或集圈编织的形式织造而成,而这两种织造方式线圈会被扭曲,虽然有一定闪光度,但是无法达到经编色丁布闪光度要求。根据以上要求,我们设计1针集圈、1针浮线,且2路以小鱼鳞间隔交错排列的一面贴肤层、一面色丁层的针织面料,色丁层的平针浮线线圈,由于线圈没有被扭曲,进而获得更大的闪光度,另外再以小鱼鳞形式间隔交错排列可以抵消因为1针集圈扭曲线圈减少的闪光度,进而达到经编色丁布的闪光度要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色丁纱为F/D比值小于1的非超细纤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色丁纱和所述第二色丁纱均为锦纶,所述衬垫纱为氨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色丁纱和所述第二色丁纱为有光锦纶FDY。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色丁纱采用规格为(30-60)D/(20-50)F的有光锦纶FDY;所述第二色丁纱采用规格为(30-60)D/(8-20)F的有光锦纶FDY;所述衬垫纱采用规格为10-40D的氨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色丁纱采用规格为(35-45)D/(30-40)F的有光锦纶FDY;所述第二色丁纱采用规格为(35-45)D/(10-15)F的有光锦纶FDY;所述衬垫纱采用规格为15-25D的氨纶,这里氨纶规格优选为20D。
这里,第一色丁纱优选采用40D/34F有光锦纶FDY,其为准超细纤维,具有手感柔软等特性,配合组织结构和一定送纱量,进而使得面料柔软贴肤。第一色丁纱优选采用40D/12F有光锦纶FDY,其是F/D小于1的非超细纤维,40D/12F有光锦纶FDY的闪光度远大于F/D大于1超细纤维,其作为是色丁纱的理想选择,再配合组织结构和一定送纱量,进而达到经编色丁面料的闪光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1横列和第3横列中第一色丁纱每100针长度为150-200mm;第2横列和第4横列中第二色丁纱每100针长度为80-150mm;所述衬垫纱每100针长度为40-80mm。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1横列和第3横列中第一色丁纱每100针长度为170-190mm;第2横列和第4横列中第二色丁纱每100针长度为100-120mm;所述衬垫纱每100针长度为60-70mm。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面料的纵密为50-100横列/英寸,横密为50-100纵行/英寸,克重为140-200g/m2
在使用时,贴肤层作为反面使用,色丁层作为正面使用。依据镜面反射原理,设计一面贴肤、一面闪光的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贴肤层采用普通平纹织法且加舒适纱线达到想要舒适效果;色丁层要想拥有经编色丁布的闪光度,必须保证相关纱线在织造时线圈不被扭曲,故依据以上理念,通过组织结构、纱线和送纱量等的变化分别设计上下层:上层(贴肤层)通过第一色丁纱和衬垫纱在纬编单面大圆机以2路2针全出成圈编织而成,且其由2个线圈横列和2个线圈纵列为基础循环组成;下层(色丁层)通过第二色丁纱+衬垫纱在纬编单面大圆机以1路1含针1平针和1路1平针1含针以小鱼鳞间隔交错排列编织而成,且由2个线圈横列和2个线圈纵列为基础循环组成。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上述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原料选择,采用第一色丁纱、第二色丁纱和衬垫纱三种纱线编织;
步骤S102,选择40针34寸单面纬编大圆机,编织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
采用“1213”的4支织针一个循环的排针方式,三角排列4路一个循环,4路对应编织4个横列,第1路和第3路采用第一色丁纱和衬垫纱编织,第2路和第4路采用第二色丁纱和衬垫纱编织;
第1路和第3路第一色丁纱的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180mm;第2路和第4路第二色丁纱送纱量采用100针送纱110mm;所有衬垫纱的送纱量均采用100针送纱64mm。这样的送纱量配合特殊的组织结构、以及原料,进而赋予面料四面弹、拉伸弹性好、穿着舒适等特性。
第1路和第3路采用所有织针成圈编织,构成面料体的贴肤层;
第2路,采用奇数针集圈编织、偶数针不编织,构成色丁层之一;
第4路,采用奇数针不编织、偶数针集圈编织,构成色丁层之二;
步骤S103,编织得到的面料成品幅宽为132cm,纵密为88横列/cm,横密为86纵行/cm,克重为140-200g/m2。纵横密的设计进一步保证面料的拉伸回弹和色丁闪光度。
排针时,三角配置为:
第1行三角依次配置成圈三角、集圈三角、成圈三角和浮线三角;
第2行三角依次配置成圈三角、浮线三角、成圈三角和集圈三角。
综合以上组织结构和原料、送纱量等织造而成的胚布,经过染整加工后获得的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具有光泽类似经编色丁布、纵横向弹力好、四面弹、穿着舒适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为单面纬编组织复合织物,包括贴肤层和色丁层,其一个完全组织高4个横列、宽4个纵行,其中第1横列和第3横列,全部编织为成圈组织;第2横列中第1纵行和第3纵行编织成集圈,第2纵行和第4纵行不编织形成浮线;第4横列中第2纵行和第4纵行编织成集圈,第1纵行和第3纵行不编织形成浮线;
其中,第1横列和第3横列由第一色丁纱和衬垫纱编织形成所述贴肤层,第2横列和第4横列由第二色丁纱和衬垫纱编织形成所述色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色丁纱为F/D比值小于1的非超细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丁纱和所述第二色丁纱均为锦纶,所述衬垫纱为氨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丁纱和所述第二色丁纱为有光锦纶FDY。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丁纱采用规格为(30-60)D/(20-50)F的有光锦纶FDY;所述第二色丁纱采用规格为(30-60)D/(8-20)F的有光锦纶FDY;所述衬垫纱采用规格为10-40D的氨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丁纱采用规格为(35-45)D/(30-40)F的有光锦纶FDY;所述第二色丁纱采用规格为(35-45)D/(10-15)F的有光锦纶FDY;所述衬垫纱采用规格为15-25D的氨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横列和第3横列中第一色丁纱每100针长度为150-200mm;第2横列和第4横列中第二色丁纱每100针长度为80-150mm;所述衬垫纱每100针长度为40-8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横列和第3横列中第一色丁纱每100针长度为170-190mm;第2横列和第4横列中第二色丁纱每100针长度为100-120mm;所述衬垫纱每100针长度为60-7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纵密为50-100横列/英寸,横密为50-100纵行/英寸,克重为140-200g/m2
CN202321291005.5U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 Active CN220149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1005.5U CN220149774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1005.5U CN220149774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9774U true CN220149774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9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91005.5U Active CN220149774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97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5916A (zh) 水溶性维纶无捻纱或弱捻纱多层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110863287A (zh) 一种超轻成形双面针织校服面料及其编织方法
CN218147199U (zh) 一种超级闪光金银线针织面料
CN220149774U (zh) 一种四面弹纬编色丁面料
CN110983589A (zh) 一种纬编棉麻面料及生产工艺
CN202744761U (zh) 一种具有立体感的面料
CN212051788U (zh) 一种仿毛皮织带
CN214004961U (zh) 波浪纹外观的轻薄超柔纬编提花夹层双面面料
CN213172771U (zh) 一种弹性梭织面料
CN214218982U (zh) 一种梭织纺织面料
JP5095274B2 (ja) 伸縮性経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000097U (zh) 一种涤棉拉毛面料
CN211199600U (zh) 一种超柔棉涤的针织双面布
CN109457378B (zh) 一种双面网眼毛巾布
CN108914346B (zh) 一种柔软、舒适自如的弹性绒布制备方法
CN110644131A (zh) 一种适用纬向裁剪的特种弹力经编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9490313U (zh) 一种嫩芽外观的经编内衣面料
CN110760986A (zh) 一种四面弹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5046A (zh) 一种采用改性聚酯纤维的织带制备方法及织带
CN219010616U (zh) 一种肌理感针织经编面料
CN218436113U (zh) 一种具有网孔的纬编提花三明治面料
CN218711240U (zh) 一种索罗娜抗起球双面布
CN217324506U (zh) 一种毛巾布与摇粒布的复合保暖布
CN213082587U (zh) 一种新型针织面料
CN214612970U (zh) 一种舒适性锦纶加强网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