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3909U - 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3909U
CN218703909U CN202123138526.0U CN202123138526U CN218703909U CN 218703909 U CN218703909 U CN 218703909U CN 202123138526 U CN202123138526 U CN 202123138526U CN 218703909 U CN218703909 U CN 218703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locking
piece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385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健威
何建兵
陈舒展
肖锭锋
曾德杰
李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385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3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3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3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包括机身以及负载系统,机身或负载系统上设置有快拆锁定件,负载系统或机身上与快拆锁定件对应的设置有卡扣件,快拆锁定件与卡扣件具有相互扣合的锁止状态以及相分离的解锁状态,在锁止状态下,负载系统被固定于机身,在解锁状态下,负载系统与机身分离。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快拆锁定件与卡扣件配合实现负载系统与机身的连接与拆卸,在使用过程中仅需要操作快拆锁定件,当其与卡扣件扣合时即使负载系统与机身连接,当其与卡扣件解除扣合,即使负载系统与机身脱离,由此可以快速的实现负载的更换,使得无人机切换应用场景更加方便,提高无人机的通用性以及使用便捷性。

Description

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人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可以用于农耕产业中对耕地进行测量、在耕地中进行种子播撒以及对农作物进行农药喷洒或者水分喷灌等作业活动,在上述作业活动中分别需要使用到不同的作业设备来实现具体的功能,因此需要经常对安装在无人机上的作业设备进行更换,因此,如何实现作业设备的快速更换并保证作业设备与无人机的可靠连接,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包括机身以及负载系统,所述机身或所述负载系统上设置有快拆锁定件,所述负载系统或所述机身上与所述快拆锁定件对应的设置有卡扣件,所述快拆锁定件与所述卡扣件具有相互扣合的锁止状态以及相分离的解锁状态,在锁止状态下,所述负载系统被固定于所述机身,在解锁状态下,所述负载系统与所述机身分离。
可选的,所述卡扣件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快拆锁定件包括锁持件本体、第一枢转件、第二枢转件以及锁固件,所述第一枢转件枢接于所述锁持件本体;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枢转件与所述锁持件本体贴合,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枢转件与所述锁持件本体分离;所述第二枢转件,与所述第一枢转件枢接,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扣合。
可选的,所述锁固件与所述第一枢转件枢接,所述锁固件与所述锁持件本体上对应的设置有卡接组件,当所述卡接组件卡接时,可将所述第一枢转件与所述锁持件本体限定在锁止状态,当所述卡接组件解除卡接时,所述第一枢转件可相对于所述锁持件本体移动,以切换至解锁状态。
可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第一挂钩以及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位于所述锁固件上,所述第二挂钩位于所述锁持件本体上,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相扣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相对于所述锁持件本体的转动。
可选的,所述快拆锁定件包括锁持件本体、第一枢转件、第二枢转件以及挡位件;
所述第一枢转件铰接于所述锁持件本体,且可实现与所述锁持件本体扣接固定,所述第二枢转件铰接于所述第一枢转件,且可实现与所述卡扣件扣接固定,所述挡位件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二枢转件未扣接固定于所述卡扣件的状态下,所述挡位件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与所述锁持件本体扣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挡位件相对于所述锁持件本体可移动设置,具有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二枢转件未扣接于所述卡扣件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枢转件抵接,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向与所述锁持件本体相扣接固定的方向旋转;
所述第二枢转件扣接于所述卡扣件时,所述第二枢转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推动所述挡位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枢转件分离,解除对所述第一枢转件的限位。
可选的,所述锁持件本体具有安装槽,所述挡位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中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对所述挡位件施加作用力,使所述挡位件始终具有向所述快拆锁定件方向移动的趋势。
可选的,所述负载系统包括:
负载框,其上设置有负载连接组件;
作业设备,用于执行无人机作业动作,所述作业设备通过所述负载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负载框;
所述作业设备安装于所述负载框上并通过所述负载框与无人机连接;
所述负载连接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负载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不同的所述作业设备。
可选的,所述负载框设置有第一导向件,所述无人机的机身上与所述第一导向件对应设置有第二导向件,在所述机身与所述负载框连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相配合进行限位导向。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采用如上所述的负载连接结构进行负载安装。
可选的,所述无人机为四旋翼无人机,其机身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所述快拆锁定件,所述负载系统通过两组所述快拆锁定件与所述卡扣件扣合实现与所述机身的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无人机为双旋翼无人机,所述负载系统通过三组所述快拆锁定键与所述卡扣件扣合实现与所述机身的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快拆锁定件与卡扣件配合实现负载系统与机身的连接与拆卸,在使用过程中仅需要操作快拆锁定件,当其与卡扣件扣合时即使负载系统与机身连接,当其与卡扣件解除扣合,即使负载系统与机身脱离,由此可以快速的实现负载的更换,使得无人机切换应用场景更加方便,提高无人机的通用性以及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负载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负载系统去除作业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负载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负载框与横梁及脚架组件组装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负载框与横梁及脚架组件组装状态又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一种快拆锁定件与卡扣件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又一种快拆锁定件与卡扣件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机身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一种无人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另一种无人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机身;110、卡扣件;111、第一卡接部;200、负载系统;210、快拆锁定件;211、锁持件本体;2111、安装槽;2112、复位弹簧;212、第一枢转件;213、第二枢转件;214、锁固件;215、挡位件;2151、第一限位部;2152、第二限位部;220、负载框;221、第一播撒连接件;222、第一喷洒连接件;223、第一测绘连接件;224、第一导向件;225、第二导向件;226、脚架连接部;227、横梁;2271、测绘支架;2272、减震连接件;230、作业设备;240、脚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该无人机可以用于农耕产业中对农作物进行农药喷洒或者水分喷灌等作业活动。当然,该无人机也可以用于种子播种、森林火灾中灭火液的喷洒、航拍摄影、电力巡检、环境监测、森林防火和灾情巡查等其他领域。
如图1-1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包括机身100 以及负载系统200,所述机身100或所述负载系统200上设置有快拆锁定件210,所述负载系统200或所述机身100上与所述快拆锁定件210对应的设置有卡扣件110,所述快拆锁定件210与所述卡扣件110具有相互扣合的锁止状态以及相分离的解锁状态,在锁止状态下,所述负载系统200被固定于所述机身100,在解锁状态下,所述负载系统200与所述机身100分离。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快拆锁定件210与卡扣件110配合实现负载系统200与机身100的连接与拆卸,在使用过程中仅需要操作快拆锁定件210,当其与卡扣件110扣合时即使负载系统200与机身100连接,当其与卡扣件110解除扣合,即使负载系统200与机身100脱离,由此可以快速的实现负载的更换,使得无人机切换应用场景更加方便,提高无人机的通用性以及使用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卡扣件110设置在负载系统200上,所述快拆锁定件210 设置在所述机身100上为例进行举例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快拆锁定件210与卡扣件110的设置位置并不作为对本方案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将卡扣件110设置在机身100上,将快拆锁定件210设置在负载系统200上的技术方案。
具体的,参照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件110具有第一卡接部111,所述快拆锁定件210包括锁持件本体211、第一枢转件212、第二枢转件213以及锁固件214,所述第一枢转件212枢接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枢转件212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贴合,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枢转件212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分离;所述第二枢转件213,与所述第一枢转件212枢接,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11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接部111与所述第二卡接部扣合;
所述锁固件214与所述第一枢转件212枢接,所述锁固件214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上对应的设置有卡接组件,当所述卡接组件卡接时,可将所述第一枢转件212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限定在锁止状态,当所述卡接组件解除卡接时,所述第一枢转件212可相对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移动,以切换至解锁状态。
本方案中通过第一卡接部111与第二卡接部相配合实现机身100与负载系统200的扣接;通过设置卡接组件,限制第一枢转件212与锁持件本体211的相对位置,使其无法相对移动而保持在锁止状态,由此实现了机身100与负载系统200的快速组装并保证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安装可靠性高。
具体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第一挂钩以及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位于所述锁固件214上,所述第二挂钩位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上,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相扣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212相对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的转动。
本实施例所述的负载连接结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被设置为对所述锁固件214施加作用力,使其向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相扣合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所述锁固件214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枢转件212枢接,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所述扭簧被设置为始终对所述锁固件214施加向与所述第二挂钩相配合的方向转动,即,在所固件与锁持件本体211位于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相配合的位置时,所述锁固件214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向与第二挂钩相配合的方向转动,由此可以实现自动锁定。
具体的,所述锁固件214还包括用于操作其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第一挂钩为一体结构。所述操作部用于操作锁固件214使其转动从而解除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的配合。
需要指出的是,设置扭簧并不作为对本方案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扭簧,仅设置操作部对锁固件214进行操作,即,可通过操作部控制锁固件214转动,实现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的配合,或实现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的分离。
所述第一枢转件212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枢接,所述第二枢转件213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一枢转件212枢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二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三转轴靠近所述卡扣件110设置。
所述第一枢转件212上凸出设置有第一轴座,所述锁固件214通过所述第一轴座以及穿设于所述轴座的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枢转件212枢接。
所述第一轴座包括两相间隔设置的第一座体,所述锁固件214枢接在两所述第一座体之间。
所述第一枢转件212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第二挂钩可通过所述避让槽延伸至所述第一枢转件212设置有所述锁固件214的一侧表面。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快拆锁定件210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如图8、9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所述快拆锁定件210包括锁持件本体211、第一枢转件212、第二枢转件213以及挡位件215;
所述第一枢转件212铰接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且可实现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扣接固定,所述第二枢转件213铰接于所述第一枢转件212,且可实现与所述卡扣件110扣接固定,所述挡位件215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二枢转件213未扣接固定于所述卡扣件110的状态下,所述挡位件215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212 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扣接固定。
其中,锁持件本体211用于固定连接负载系统200,第一枢转件212铰接于锁持件本体211,且可实现与锁持件本体211扣接固定,也就是说,第一枢转件 212可以相对锁持件本体211转动,当第一枢转件212向锁持件本体211靠近转动时,还能够与锁持件本体211扣接固定。同时,第二枢转件213铰接于第一枢转件212,且可实现与卡扣件110扣接固定,第二枢转件213同样能够相对第一枢转件212转动,且第二枢转件213向卡扣件110靠近转动时,也能够与卡扣件110扣接固定。由此可知,当第一枢转件212与锁持件本体211扣接固定且第二枢转件213与卡扣件110扣接固定时,快拆锁定件210和卡扣件110实现相互连接,从而实现将机身100和负载系统200固定连接。
特别地,为了避免出现第一枢转件212与锁持件本体211扣接固定但第二枢转件213未与卡扣件110扣接固定的情况,本实施例的快拆锁定件210还包括挡位件215,挡位件215被设置为当第二枢转件213未扣接固定于卡扣件110 的状态下,挡位件215限制第一枢转件212与锁持件本体211扣接固定(参考图8-9)。也就是说,只有当第二枢转件213与卡扣件110扣接固定时,挡位件 215才会解除对第一枢转件212与锁持件本体211的连接限制,使得第一枢转件 212能够与锁持件本体211扣接固定(参考图9),实现快拆锁定件210和卡扣件110的相互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负载连接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固定连接机身100和负载系统200时,先驱使第一枢转件212相对锁持件本体21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枢转件212上的第二枢转件213相对卡扣件110转动。如图8、9所示,由于挡位件215的存在,在第二枢转件213未与卡扣件110扣接固定时,第一枢转件212无法与锁持件本体211扣接固定,直至第二枢转件213继续被第一枢转件212带动转动并与卡扣件110扣接固定时,挡位件215解除对第一枢转件212的限制,此时,将第一枢转件212与锁持件本体211扣接固定,能够将快拆锁定件210和卡扣件110相互固定连接。由于机身100与快拆锁定件210固定连接,负载系统200与卡扣件11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机身100和负载系统200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方案通过快拆锁定件210和卡扣件110的可拆卸连接,可以快速地对负载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负载的装卸效率。同时,通过设置挡位件 215来保证第一枢转件212和锁持件本体211以及第二枢转件213与卡扣件110 的扣接固定,提高了快拆锁定件210和卡扣件110的连接可靠性。
关于上述的快拆锁定件210的优选结构,具体地,参照图8和图9,挡位件 215相对于锁持件本体211可移动设置,具有第一限位部2151以及第二限位部 2152。
其中,当第二枢转件213未扣接于卡扣件110时,第二限位部2152与第一枢转件212抵接(参考图8),进而限制第一枢转件212向与锁持件本体211相扣接固定的方向旋转,以实现限制第一枢转件212与锁持件本体211的扣接固定。当第二枢转件213扣接于卡扣件110时(参考图9),第二枢转件213与第一限位部2151抵接,与卡扣件110扣接的第二枢转件213能够推动挡位件215 移动,使得第二限位部2152与第一枢转件212分离,以解除对第一枢转件212 的限位,以此能够继续驱使第一枢转件212向与锁持件本体211相扣接固定的方向转动,实现快拆锁定件210与锁持件本体211的扣接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挡位件215的可靠移动,参照图8和图9,锁持件本体 211具有安装槽2111,挡位件215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槽2111中。当挡位件215 被第二枢转件213推动时,挡位件215可以沿着安装槽2111的槽壁延伸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快速解除对第一枢转件212的限位。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9,安装槽2111中设置有复位弹簧2112,复位弹簧2112 对挡位件215施加作用力,使挡位件215始终具有向卡扣件110方向移动的趋势。当第一枢转件212解除与锁持件本体211的扣接固定时,第二枢转件213 也可以解除与卡扣件110的扣接固定,此时第二枢转件213脱离第一限位部 2151,使得挡位件215可以被复位弹簧2112的弹力驱使向卡扣件110移动,挡位件215的第二限位部2152恢复至限制第一枢转件212向与锁持件本体211相扣接固定的方向旋转的位置,可以继续限制第一枢转件212与锁持件本体211先于第二枢转件213与卡扣件110的扣接固定。
更具体地,继续参照图9,锁持件本体211上设置有安装部,安装槽2111 成型于安装部内,安装部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板,本实施例的限位板用于防止挡位件215从安装槽2111中脱出,可以将挡位件215限制在安装槽2111内移动。配合复位弹簧2112的弹力驱使,当挡位件215未被第二枢转件213推动时,能够始终保持在抵接限位板的位置,以便于保持对第一枢转件212的限制且便于被第二枢转件213推动。
可选地,对于第二枢转件213与卡扣件110的扣接固定实现,卡扣件110 具有卡槽,第二枢转件213上设置有卡扣部,当第二枢转件213相对第一枢转件212转动并向卡扣件110靠近时,卡扣部可以设置于卡槽内,第二枢转件213 通过卡扣部与卡槽的相互配合连接来实现与卡扣件110的卡接固定。
优选地,参照图8和图9,卡扣件110上设置有通孔,通孔能够容纳挡位件 215。将机身100和负载系统200固定连接前,可以通过挡位件215和通孔的对位连接来调整机身100和负载系统200的相对位置,保证机身100和负载系统 200的位置连接精确度。当需要将第二枢转件213与卡扣件110扣接时,也就是将卡扣部与卡槽扣接固定时,先将挡位件215穿过通孔延伸至卡槽中,能够实现挡位件215与卡扣部抵接,以便于卡扣部将挡位件215推动。另外,通孔与挡位件215的插接可以限制快拆锁定件210和卡扣件110的移动,也能够提高负载连接结构的连接可靠性。
另外,对于快拆锁定件210中第一枢转件212、第二枢转件213和锁持件本体211之间的铰接结构,具体地,参照图8和图9,第一枢转件212通过第一铰接轴与锁持件本体211铰接,第二枢转件213通过第二铰接轴与第一枢转件212 铰接。其中,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相互平行,在扣接状态下,第一铰接轴位于第二铰接轴与卡扣件110之间,可以使第一枢转件212的转动半径与第二枢转件213的转动半径存在重叠的区域,利用该重叠区域作为第一枢转件212 和第二枢转件213转动时的调整公差,便于第一枢转件212转动时能够拉紧第二枢转件213和卡扣件110的扣接。
优选地,对于挡位件215限制第一枢转件212转动的实现方式,参照图8 和图9,第一枢转件212上设置有限位凸台,当第二枢转件213未与卡扣件110 扣接固定时,也就是挡位件215未被第二枢转件213推动时,限位凸台与第二限位部2152抵接,从而限制第一枢转件212向扣合于锁持件本体211的方向旋转。若挡位件215被第二枢转件213推动后,则第二限位部2152脱离限位凸台,使得第一枢转件212能够向扣合于锁持件本体211的方向旋转。
更优选地,限位凸台位于第一枢转件212表面,且位于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之间,以便于第一枢转件212转动时能够直接与第二限位部2152抵接。需要指出的是,限位凸台是位于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之间的第一枢转件212 表面上的任一位置,并非是在二者的轴线连线上,只要在第一枢转件212相对锁持件本体211转动时限位凸台能够与挡位件215的第二限位部2152抵接即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再一个优选地,锁持件本体211上设置有铰接座,第一枢转件212通过铰接座与锁持件本体211铰接,通过铰接座的限位和支撑,可以提高第一枢转件 212相对铰接座转动时的平稳性以及转动幅度。
另外,对于第一枢转件212与锁持件本体211的扣接实现方式,第一枢转件212上铰接有锁固件214,第一枢转件212通过锁固件214与锁持件本体211 相扣合。即,在第一枢转件212向锁持件本体211转动靠近时,通过旋转锁固件214来扣合锁持件本体211,进而实现第一枢转件212与锁持件本体211的扣接固定。进一步地,锁固件214与第一枢转件212铰接的轴上设置有扭簧,扭簧对锁固件214施加作用力使锁固件214具有向与锁持件本体211相扣合的方向运动的趋势,以保持锁固件214锁定锁持件本体211。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载连接结构具有装卸效率高且连接可靠性高的优点。
具体的,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载系统200,包括:
负载框220,其上设置有负载连接组件;
作业设备230,用于执行作业动作,所述作业设备230通过所述负载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负载框220;
所述作业设备230安装于所述负载框220上并通过所述负载框220与无人机连接;
所述负载连接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负载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不同的所述作业设备230。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具有多种负载连接组件的负载框220,负载框220可分别连接不同的作业设备230,且通过负载框220与无人机连接,使得负载框220与无人机的连接结构不会随作业设备230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无需针对不同的作业设备230设计不同的无人机结构,提高了无人机的通用性,且避免将无人机机身100的结构设计的过于复杂影响其性能,同时可以简化无人机机身100 的制造工艺。
所述负载框220设置有第一导向件224,所述无人机的机身100上与所述第一导向件224对应设置有第二导向件225,在所述机身100与所述负载框220连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件224与所述第二导向件225相配合进行限位导向。
负载框220朝向机身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件224,机身100上与第一导向件224对应设置有第二导向件225,在机身100与负载框220连接的过程中,第一导向件224与第二导向件225相配合进行限位导向。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导向件224和第二导向件225的导向作用,可以加快负载框220与机身100的安装连接,从而加快更换负载的装卸效率,也能够加快无人设备的作业效率。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无人设备负载连接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将负载安装到机身100上时,先将负载安装在负载框220的负载连接部,从而将负载框220与负载进行固定。此时再将负载框220上的第一导向件224和机身100上的第二导向件225相对,利用第一导向件224和第二导向件225的限位配合来实现连接,进而将负载框220与机身100进行固定,此时,完成了将负载安装在机身100上的操作。同样地,若需要将负载从机身100上拆卸时,直接将连接负载的负载框220从机身100上拆卸,即可将负载从机身 100上拆除。
特别地,当存在不同的负载需要交替工作时,可以将每个负载先安装在不同的负载框220上,在需要更换负载时,直接将机身100从原有的负载框220 上直接拆卸并安装在新的负载框220上,可以实现快速更换负载,进一步加快负载的装卸效率,进而提高无人设备的作业效率。
本方案中,第一导向件224设置在所述负载框220上并朝向所述机身100 的一侧凸出.
关于上述的第一导向件224的优选结构,具体地,参照图3,第一导向件 224为凸出于负载框220朝向机身100的一侧表面的锥台,参考图3和图10,第二导向件225具有与锥台相对应的锥形槽。当第一导向件224朝向第二导向件225靠近时,锥台可以沿着锥形槽的槽面移动,直至将锥台完全抵接在锥形槽中,从而完成将第一导向件224安装在第二导向件225上。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导向件224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设置在负载框220朝向机身100的一侧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224还可以设置在负载框220朝向机身100的一侧表面的侧面,例如垂直于负载框220朝向机身100 的一侧表面的侧表面,第一导向件224连接在该表面,并通过弯折结构朝向所述机身100凸出设置,其同样可与第二导向件225配合而实现导向功能。
优选地,锥形槽中设置有弹性垫,第一导向件224与第二导向件225相配合的状态下,弹性垫被压缩。本实施例通过弹性垫的弹力来缓冲第一导向件224 和第二导向件225的配合冲击,降低机身100收到的震荡,起到保护机身100 的效果。
更优选地,第二导向件225包括连接部以及限位部,锥形槽形成于限位部中,通过连接部与机身100固定连接,可以将第二导向件225固定安装在机身 100上。具体的,连接部通过螺钉与机身100安装连接。
对于弹性垫的具体结构,进一步地,弹性垫设置于锥形槽的底部,且弹性垫被限位部压缩固定在机身100上。由此可知,在第一导向件224与第二导向件225相配合的状态下,弹性垫被压缩在锥形台的端面且挤压于锥形槽,可以通过弹性垫对锥形台的端面施加一反作用力,并将该反作用力传递至负载框 220,使得负载框220与机身100的连接具有一定的预紧力,提升负载框220和机身100的连接平稳性。
另一个优选地,弹性垫贴合于锥形槽的内壁设置(图中未示出),第一导向件224与第二导向件225相配合的状态下,弹性垫被压缩在锥形台的外壁与锥形槽的内壁之间,也能够保持第一导向件224和第二导向件225之间的抵接并提升负载框220和机身100的连接平稳性。
本方案所述的负载系统200中,所述作业设备230为播撒装置、喷洒装置或测绘装置,所述负载框220上同时仅安装上述作业设备230之一。即,本方案中负载框220上具有多种负载连接组件,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仅其中一种负载连接组件安装有一种作业设备230进行工作。
例如,当所述作业设备230为播撒系统,所述负载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播撒装置的第一播撒连接件221,所述播撒装置上与所述第一播撒连接件 221对应的设置有第二播撒连接件,所述播撒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播撒连接件221 与所述第二播撒连接相配合安装在所述负载框220上。
具体的,所述负载框220包括呈矩形结构的框主体,所述第一播撒连接件221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播撒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框主体的中心线上,另外两个所述播撒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框主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再例如,当所述作业设备230为喷洒系统,所述负载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喷洒装置的第一喷洒连接件222,所述喷洒装置上与所述第一喷洒连接件 222对应的设置有第二喷洒连接件,所述喷洒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喷洒连接件222 与所述第二喷洒连接件相配合安装在所述负载框220上。
具体的,所述负载框220包括呈矩形结构的框主体,所述第一喷洒连接件 222为八个,八个所述第一喷洒连接件222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框主体一组相对的边框上。
再例如,当所述作业设备230为测绘系统,所述负载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测绘装置的第一测绘连接件223,所述测绘装置上与所述第一测绘连接件 223对应的设置有第二测绘连接件,所述测绘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测绘连接件223 与所述第二测绘连接件相配合安装在所述负载框220上。
具体的,所述负载框220包括呈矩形结构的框主体,所述框主体的一组相对边框上连接有横梁227,所述第一测绘连接件223设置在所述横梁227上。所述横梁227上设置有测绘支架2271,所述测绘装置通过所述测绘支架2271安装在所述横梁227上。所述测绘支架2271与所述测绘装置之间还设置有减震连接件2272。通过减震连接件2272将测绘装置安装在负载框220上,在无人机挂载测绘装置进行测绘工作时,可以降低无人机飞行所造成的振动,从而保证测绘效果的准确、可靠。
作为所述的负载系统200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负载系统200 还包括脚架组件240,所述脚架组件24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负载框220。所述负载框220呈矩形结构,其四角分别设置有脚架连接部226,所述脚架组件240通过所述脚架连接部226与所述负载框220连接。
同时,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其具有如上所述的负载系统200并通过如上所述的负载连接结构进行负载安装。
优选的,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为四旋翼无人机,其机身100 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所述快拆锁定件210,所述负载系统200通过两组所述快拆锁定件210与所述卡扣件110扣合实现与所述机身100的可拆卸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本方案中并不对无人机的旋翼数量进行限制,参照图12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还可以为双旋翼无人机,所述负载系统200通过三组所述快拆锁定键与所述卡扣件110扣合实现与所述机身100的可拆卸连接。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00)以及负载系统(200),所述机身(100)或所述负载系统(200)上设置有快拆锁定件(210),所述负载系统(200)或所述机身(100)上与所述快拆锁定件(210)对应的设置有卡扣件(110),所述快拆锁定件(210)与所述卡扣件(110)具有相互扣合的锁止状态以及相分离的解锁状态,在锁止状态下,所述负载系统(200)被固定于所述机身(100),在解锁状态下,所述负载系统(200)与所述机身(100)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110)具有第一卡接部(111),所述快拆锁定件(210)包括锁持件本体(211)、第一枢转件(212)、第二枢转件(213)以及锁固件(214),所述第一枢转件(212)枢接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枢转件(212)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贴合,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枢转件(212)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分离;所述第二枢转件(213),与所述第一枢转件(212)枢接,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11)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接部(111)与所述第二卡接部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件(214)与所述第一枢转件(212)枢接,所述锁固件(214)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上对应的设置有卡接组件,当所述卡接组件卡接时,可将所述第一枢转件(212)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限定在锁止状态,当所述卡接组件解除卡接时,所述第一枢转件(212)可相对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移动,以切换至解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第一挂钩以及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位于所述锁固件(214)上,所述第二挂钩位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上,锁止状态下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相扣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212)相对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锁定件(210)包括锁持件本体(211)、第一枢转件(212)、第二枢转件(213)以及挡位件(215);
所述第一枢转件(212)铰接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且可实现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扣接固定,所述第二枢转件(213)铰接于所述第一枢转件(212),且可实现与所述卡扣件(110)扣接固定,所述挡位件(215)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二枢转件(213)未扣接固定于所述卡扣件(110)的状态下,所述挡位件(215)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212)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扣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件(215)相对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可移动设置,具有第一限位部(2151)以及第二限位部(2152);
所述第二枢转件(213)未扣接于所述卡扣件(110)时,所述第二限位部(2152)与所述第一枢转件(212)抵接,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212)向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相扣接固定的方向旋转;
所述第二枢转件(213)扣接于所述卡扣件(110)时,所述第二枢转件(213)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51)抵接,推动所述挡位件(215)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2152)与所述第一枢转件(212)分离,解除对所述第一枢转件(212)的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持件本体(211)具有安装槽(2111),所述挡位件(215)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111)中,所述安装槽(2111)中设置有复位弹簧(2112),所述复位弹簧(2112)对所述挡位件(215)施加作用力,使所述挡位件(215)始终具有向所述快拆锁定件(210)方向移动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系统(200)包括:
负载框(220),其上设置有负载连接组件;
作业设备(230),用于执行无人机作业动作,所述作业设备(230)通过所述负载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负载框(220);
所述作业设备(230)安装于所述负载框(220)上并通过所述负载框(220)与无人机连接;
所述负载连接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负载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不同的所述作业设备(2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框(220)设置有第一导向件(224),所述无人机的机身(100)上与所述第一导向件(224)对应设置有第二导向件(225),在所述机身(100)与所述负载框(220)连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件(224)与所述第二导向件(225)相配合进行限位导向。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连接结构进行负载安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为四旋翼无人机,其机身(100)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所述快拆锁定件(210),所述负载系统(200)通过两组所述快拆锁定件(210)与所述卡扣件(110)扣合实现与所述机身(100)的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为双旋翼无人机,所述负载系统(200)通过三组所述快拆锁定键与所述卡扣件(110)扣合实现与所述机身(100)的可拆卸连接。
CN202123138526.0U 2021-12-13 2021-12-13 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Active CN218703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8526.0U CN218703909U (zh) 2021-12-13 2021-12-13 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8526.0U CN218703909U (zh) 2021-12-13 2021-12-13 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3909U true CN218703909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1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38526.0U Active CN218703909U (zh) 2021-12-13 2021-12-13 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3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76414A1 (en) Battery housing apparatus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20190351840A1 (en) Vehicle camera mounting interfaces
US9256254B2 (en) Mounting assembly
KR200494031Y1 (ko) 커넥터
US8348112B2 (en) Mounting system for moun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on a vehicle
EP3689753A1 (en) Protective cover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JP7336579B2 (ja) Led表示装置
CN218703909U (zh) 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CN110896651A (zh) 快拆锁紧机构、提手结构和手持云台
CN113453453A (zh) 卡扣装置及应用该卡扣装置的电子设备
US6354461B1 (en) Enclosure having a hinge member biased by a hand-operable latch
CN218703908U (zh) 负载系统及无人机
EP4072905B1 (en) Driver airbag module coupling assemblies
TWI569084B (zh) 固定架、組裝組件及攝影機安裝組件
WO2018209765A1 (zh) 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及无人机系统
US20230279635A1 (en) Excavator coupling system
CN218480036U (zh) 一种锁扣组件及负载连接结构
CN211892817U (zh) 螺栓防脱装置、电池结构以及车辆
KR200482376Y1 (ko) 온도 제어기용 지지 장치 및 그 온도 제어기
CN218806665U (zh) 一种无人设备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设备
CN115978076A (zh) 一种锁扣组件及负载连接结构
KR102506998B1 (ko) 드론의 운송 장비 교체 장치
CN215944905U (zh) 一种适用于飞机客舱psu安装的挂钩组件
CN217589236U (zh) 一种电池箱结构
CN217227932U (zh) 挂载装置和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