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98029U - 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98029U
CN218698029U CN202222982086.5U CN202222982086U CN218698029U CN 218698029 U CN218698029 U CN 218698029U CN 202222982086 U CN202222982086 U CN 202222982086U CN 218698029 U CN218698029 U CN 218698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mold
bearing
unit
pneumatic cylinde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820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敏虎
刘建荣
张建锋
陆敏峰
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Legge Ware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Legge Ware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Legge Ware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Legge Ware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820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98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98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98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涉及玻璃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底座、模具承托单元和纵向夹持单元;安装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四个竖向的安装杆;纵向夹持单元包含滑道、L形夹持块、橡胶摩擦条和卡接块,所述安装杆朝向装置中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U形的滑道,所述滑道纵向设置且内部滑动连接有L形夹持块,所述L形夹持块朝向装置中部的两个侧面均安装有多个竖向的橡胶摩擦条。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靠的纵向夹持单元,能够保证稳定加持效果的同时,对玻璃模具的外表面进行防护,且具有可靠的模具承托单元,能够方便模具的移入和移出,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多年来,金属模具是批量生产金属或复合零件的首选,但是,金属模具笨重且成本高昂,前期投入非常大,因此,玻璃材质的模具开始逐渐走向人们的视野。在对玻璃模具的内腔进行加工时,需要用到一种工装夹具,来保持模具的稳定;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5824818U的一种模具加工用工装夹具,包括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和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用来对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的位置进行固定,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底部通过减震层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与顶板顶部固定连接;
在其夹持端缺少相应的防护部件,容易在加持过程中对玻璃材质的模具表面造成损害,且装置不方便对模具进行搬移,工人在置放或取出模具时会不小心触碰到装置的零部件,容易沾染润滑剂或受到锋利器件的威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具有可靠的纵向夹持单元,能够保证稳定加持效果的同时,对玻璃模具的外表面进行防护,且具有可靠的模具承托单元,能够通过调整玻璃模具的高度来对不同大小的模具进行有效夹持,且能够方便模具的移入和移出,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包括安装底座、模具承托单元和纵向夹持单元;
安装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四个竖向的安装杆,且四个安装杆分别左右和前后对称分布;
模具承托单元:安装在安装底座的上端;
纵向夹持单元:包含滑道、L形夹持块、橡胶摩擦条、螺纹杆、转动轮盘、摇动杆和卡接块,所述安装杆朝向装置中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U形的滑道,所述滑道纵向设置且内部滑动连接有L形夹持块,所述L形夹持块朝向装置中部的两个侧面均安装有多个竖向的橡胶摩擦条,所述螺纹杆纵向设置且与安装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其中一个端部与嵌设在安装杆内部的卡接块转动连接,且两个部件始终保持卡接状态,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伸向安装杆的外侧且固定连接在转动轮盘的圆心位置处,所述转动轮盘的偏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个垂直于轮盘前端面的摇动杆。
安装底座用于装置整体的平稳放置,安装杆用于纵向夹持单元各组件的安装,模具承托单元用于对玻璃模具进行承托,并控制玻璃模具进行升降,方便操作人员对玻璃模具放置的同时能够带动模具来到合适的夹持位置,滑道用于L形夹持块的滑入和滑出,并对L形夹持块进行限位卡接,防止其随螺纹杆产生转动,摇动杆用于带动转动轮盘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在旋进的同时推动L形夹持块向装置中部的玻璃模具靠近,橡胶摩擦条用于在L形夹持块对玻璃模具的底部侧边进行夹持时,增大夹持块与玻璃模具间的摩擦力,提升夹持稳定效果的同时,能够对玻璃模具的表面进行防护。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夹持单元还包含手摇套筒,所述摇动杆的外部套接有一个手摇套筒,所述手摇套筒与摇动杆转动连接。手摇套筒用于方便操作人员摇动转动轮盘,通过与摇动杆的转动连接而使得工人手部免受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承托单元包含液压缸一、固定块、连接柱、承托板和承力杆,所述安装底座的上端中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之间安装有液压缸一,所述液压缸一的伸缩端朝上设置且与连接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承托板的下侧中间位置处,所述承力杆设有两个,两个承力杆交错设置且均与连接柱圆周外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与承托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一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固定块用于对压缸一进行固定,压缸一通过连接柱带动承托板进行升降,承力杆用于对承托板的下端进行承托,防止重力全部作用到连接柱处而使承托板受力变形,承托板用于对玻璃模具进行承托,并带动模具进行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承托单元还包含侧向安装板、液压缸二、连接杆和侧向贴合板,所述承托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向的侧向安装板,每个侧向安装板的侧向中部均嵌设安装有液压缸二,所述液压缸二的伸缩端朝向朝向装置中部设置且与横向设置的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侧向贴合板的侧面中部,所述液压缸二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侧向安装板用于液压缸二的安装,液压缸二通过连接杆带动侧向贴合板进行横向位移,从而对玻璃模具的左右侧面进行夹持。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承托单元还包含橡胶缓冲板,所述侧向贴合板朝向装置中部的一侧安装固定有橡胶缓冲板。橡胶缓冲板用于在侧向贴合板对玻璃模具的侧面进行夹持时,提高摩擦力并对玻璃模具的侧面进行防护。
进一步的,还包括激光灯,所述承托板的前后两侧且与L形夹持块水平高度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嵌设安装有纵向朝向的激光灯,所述激光灯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激光灯用于将承托板的高度与L形夹持块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可以根据玻璃模具的尺寸大小来调整L形夹持块的加持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具有以下好处:
1、具有可靠的纵向夹持单元,能够保证稳定加持效果的同时,对玻璃模具的外表面进行防护:滑道用于L形夹持块的滑入和滑出,并对L形夹持块进行限位卡接,防止其随螺纹杆产生转动,摇动杆用于带动转动轮盘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在旋进的同时推动L形夹持块向装置中部的玻璃模具靠近,橡胶摩擦条用于在L形夹持块对玻璃模具的底部侧边进行夹持时,增大夹持块与玻璃模具间的摩擦力,提升夹持稳定效果的同时,能够对玻璃模具的表面进行防护,手摇套筒用于方便操作人员摇动转动轮盘,通过与摇动杆的转动连接而使得工人手部免受摩擦;
2、具有可靠的模具承托单元,能够通过调整玻璃模具的高度来对不同大小的模具进行有效夹持,且能够方便模具的移入和移出:压缸一通过连接柱带动承托板进行升降,承力杆用于对承托板的下端进行承托,防止重力全部作用到连接柱处而使承托板受力变形,承托板用于对玻璃模具进行承托,并带动模具进行升降,激光灯用于将承托板的高度与L形夹持块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可以根据玻璃模具的尺寸大小来调整L形夹持块的加持位置;
3、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靠的纵向夹持单元,能够保证稳定加持效果的同时,对玻璃模具的外表面进行防护,且具有可靠的模具承托单元,能够通过调整玻璃模具的高度来对不同大小的模具进行有效夹持,且能够方便模具的移入和移出,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底座、2安装杆、3模具承托单元、31液压缸一、32固定块、33连接柱、34承托板、35侧向安装板、36承力杆、37液压缸二、38连接杆、39侧向贴合板、310橡胶缓冲板、4纵向夹持单元、41滑道、42 L形夹持块、43橡胶摩擦条、44螺纹杆、45转动轮盘、46手摇套筒、47摇动杆、48卡接块、5激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包括安装底座1、模具承托单元3和纵向夹持单元4;
安装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四个竖向的安装杆2,且四个安装杆2分别左右和前后对称分布;
模具承托单元3:安装在安装底座1的上端;
纵向夹持单元4:包含滑道41、L形夹持块42、橡胶摩擦条43、螺纹杆44、转动轮盘45、摇动杆47和卡接块48,安装杆2朝向装置中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U形的滑道41,滑道41纵向设置且内部滑动连接有L形夹持块42,L形夹持块42朝向装置中部的两个侧面均安装有多个竖向的橡胶摩擦条43,螺纹杆44纵向设置且与安装杆2螺纹连接,螺纹杆44的其中一个端部与嵌设在安装杆2内部的卡接块48转动连接,且两个部件始终保持卡接状态,螺纹杆44的另一端伸向安装杆2的外侧且固定连接在转动轮盘45的圆心位置处,转动轮盘45的偏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个垂直于轮盘前端面的摇动杆47。
安装底座1用于装置整体的平稳放置,安装杆2用于纵向夹持单元4各组件的安装,模具承托单元3用于对玻璃模具进行承托,并控制玻璃模具进行升降,方便操作人员对玻璃模具放置的同时能够带动模具来到合适的夹持位置,滑道41用于L形夹持块42的滑入和滑出,并对L形夹持块42进行限位卡接,防止其随螺纹杆44产生转动,摇动杆47用于带动转动轮盘4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4进行转动,螺纹杆44在旋进的同时推动L形夹持块42向装置中部的玻璃模具靠近,橡胶摩擦条43用于在L形夹持块42对玻璃模具的底部侧边进行夹持时,增大夹持块与玻璃模具间的摩擦力,提升夹持稳定效果的同时,能够对玻璃模具的表面进行防护。
纵向夹持单元4还包含手摇套筒46,摇动杆47的外部套接有一个手摇套筒46,手摇套筒46与摇动杆47转动连接。手摇套筒46用于方便操作人员摇动转动轮盘45,通过与摇动杆47的转动连接而使得工人手部免受摩擦。
模具承托单元3包含液压缸一31、固定块32、连接柱33、承托板34和承力杆36,安装底座1的上端中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32,两个固定块32之间安装有液压缸一31,液压缸一31的伸缩端朝上设置且与连接柱33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柱3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承托板34的下侧中间位置处,承力杆36设有两个,两个承力杆36交错设置且均与连接柱33圆周外侧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柱33的上端与承托板34的下端固定连接,液压缸一31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固定块32用于对压缸一31进行固定,压缸一31通过连接柱33带动承托板34进行升降,承力杆36用于对承托板34的下端进行承托,防止重力全部作用到连接柱33处而使承托板34受力变形,承托板34用于对玻璃模具进行承托,并带动模具进行升降。
模具承托单元3还包含侧向安装板35、液压缸二37、连接杆38和侧向贴合板39,承托板3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向的侧向安装板35,每个侧向安装板35的侧向中部均嵌设安装有液压缸二37,液压缸二37的伸缩端朝向朝向装置中部设置且与横向设置的连接杆38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3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侧向贴合板39的侧面中部,液压缸二37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侧向安装板35用于液压缸二37的安装,液压缸二37通过连接杆38带动侧向贴合板39进行横向位移,从而对玻璃模具的左右侧面进行夹持。
模具承托单元3还包含橡胶缓冲板310,侧向贴合板39朝向装置中部的一侧安装固定有橡胶缓冲板310。橡胶缓冲板310用于在侧向贴合板39对玻璃模具的侧面进行夹持时,提高摩擦力并对玻璃模具的侧面进行防护。
还包括激光灯5,承托板34的前后两侧且与L形夹持块42水平高度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嵌设安装有纵向朝向的激光灯5,激光灯5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激光灯5用于将承托板34的高度与L形夹持块42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可以根据玻璃模具的尺寸大小来调整L形夹持块42的加持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待加工的玻璃模具正放在承托板34的上端,随后安装在左右两个侧向贴合板39中的液压缸二37通电工作,液压缸二37通过连接杆38带动侧向贴合板39进行横向位移,从而对玻璃模具的左右侧面进行夹持;初步夹持固定后,液压缸一31通电工作,压缸一31通过连接柱33带动承托板34进行升降,承力杆36用于对承托板34的下端进行承托,防止重力全部作用到连接柱33处而使承托板34受力变形,承托板34用于对玻璃模具进行承托,并带动模具进行升降;激光灯5用于将承托板34的高度与L形夹持块42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可以根据玻璃模具的尺寸大小来调整L形夹持块42的加持位置:若待加工的玻璃模具的宽度小于承托板34的宽度时,当激光灯5的灯点照在低于L形夹持块42下端的位置时,停止液压缸一31工作,此时利用L形夹持块42的下端较小的端面来对玻璃模具的前后两侧进行夹持;若待加工的玻璃模具的宽度大于承托板34的宽度时,当激光灯5的灯点照在高于L形夹持块42下端的位置时,停止液压缸一31工作,此时利用L形夹持块42的内夹角来对玻璃模具的前后两条边棱进行夹持。当L形夹持块42对玻璃模具进行夹持时:滑道41用于L形夹持块42的滑入和滑出,并对L形夹持块42进行限位卡接,防止其随螺纹杆44产生转动,摇动杆47用于带动转动轮盘4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4进行转动,螺纹杆44在旋进的同时推动L形夹持块42向装置中部的玻璃模具靠近,橡胶摩擦条43用于在L形夹持块42对玻璃模具的底部侧边进行夹持时,增大夹持块与玻璃模具间的摩擦力,提升夹持稳定效果的同时,能够对玻璃模具的表面进行防护,手摇套筒46用于方便操作人员摇动转动轮盘45,通过与摇动杆47的转动连接而使得工人手部免受摩擦。当玻璃模具的内腔加工完成后,撤开两个方向的夹持工具,液压缸一31通电工作将玻璃模具向上推出,方便操作人员取出模具。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控制开关组控制液压缸一(31)、液压缸二(37)和激光灯(5)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1)、模具承托单元(3)和纵向夹持单元(4);
安装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四个竖向的安装杆(2),且四个安装杆(2)分别左右和前后对称分布;
模具承托单元(3):安装在安装底座(1)的上端;
纵向夹持单元(4):包含滑道(41)、L形夹持块(42)、橡胶摩擦条(43)、螺纹杆(44)、转动轮盘(45)、摇动杆(47)和卡接块(48),所述安装杆(2)朝向装置中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U形的滑道(41),所述滑道(41)纵向设置且内部滑动连接有L形夹持块(42),所述L形夹持块(42)朝向装置中部的两个侧面均安装有多个竖向的橡胶摩擦条(43),所述螺纹杆(44)纵向设置且与安装杆(2)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44)的其中一个端部与嵌设在安装杆(2)内部的卡接块(48)转动连接,且两个部件始终保持卡接状态,所述螺纹杆(44)的另一端伸向安装杆(2)的外侧且固定连接在转动轮盘(45)的圆心位置处,所述转动轮盘(45)的偏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个垂直于轮盘前端面的摇动杆(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夹持单元(4)还包含手摇套筒(46),所述摇动杆(47)的外部套接有一个手摇套筒(46),所述手摇套筒(46)与摇动杆(47)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承托单元(3)包含液压缸一(31)、固定块(32)、连接柱(33)、承托板(34)和承力杆(36),所述安装底座(1)的上端中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32),两个固定块(32)之间安装有液压缸一(31),所述液压缸一(31)的伸缩端朝上设置且与连接柱(3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3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承托板(34)的下侧中间位置处,所述承力杆(36)设有两个,两个承力杆(36)交错设置且均与连接柱(33)圆周外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33)的上端与承托板(3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一(31)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承托单元(3)还包含侧向安装板(35)、液压缸二(37)、连接杆(38)和侧向贴合板(39),所述承托板(3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向的侧向安装板(35),每个侧向安装板(35)的侧向中部均嵌设安装有液压缸二(37),所述液压缸二(37)的伸缩端朝向朝向装置中部设置且与横向设置的连接杆(3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侧向贴合板(39)的侧面中部,所述液压缸二(37)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承托单元(3)还包含橡胶缓冲板(310),所述侧向贴合板(39)朝向装置中部的一侧安装固定有橡胶缓冲板(31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激光灯(5),所述承托板(34)的前后两侧且与L形夹持块(42)水平高度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嵌设安装有纵向朝向的激光灯(5),所述激光灯(5)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CN202222982086.5U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 Active CN218698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2086.5U CN218698029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2086.5U CN218698029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98029U true CN218698029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2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82086.5U Active CN218698029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98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08676U (zh) 一种斜面零件加工辅助工装
CN209754312U (zh) 一种激光焊接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夹持装置
CN218698029U (zh) 一种玻璃模具内腔加工用工装夹具
CN215146908U (zh) 一种圆柱四通型工件的车加工夹具
CN211940254U (zh) 一种汽车制动滚轮加工磨具
CN211073516U (zh) 一种航空材料加工用多角度复合工装
CN218110521U (zh) 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夹具
CN110885029A (zh) 一种减震式物料搬运装置
CN218081162U (zh) 一种挖掘机驾驶室气动拼焊工装
CN214979334U (zh) 一种插件机用铸铁固定台
CN216228701U (zh) 一种真空玻璃表面抛光用固定支架
CN210360100U (zh) 铝合金轮毂整形装置
CN106825741B (zh) 一种方钢处理辅助装置
CN212885785U (zh) 激光焊接工装
CN210633619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调整装置
CN210884922U (zh) 一种新型的超长钢结构梁可调式吊具
CN209737111U (zh) 一种模具钢用夹具
CN210731163U (zh) 一种限位块加工用的切削机
CN205968987U (zh) 一种简单实用的机械手臂
CN220162071U (zh) 一种用于五轴加工中心夹具的维护结构
CN218639298U (zh) 一种闸瓦圆弧摩擦面加工磨床
CN215968226U (zh) 一种汽车模具加工用工作台
CN218746336U (zh) 一种零部件加工用辅助夹具
CN220660606U (zh) 一种圆形工件夹持工装
CN219542046U (zh) 一种激光切割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