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95873U - 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95873U
CN218695873U CN202222706186.5U CN202222706186U CN218695873U CN 218695873 U CN218695873 U CN 218695873U CN 202222706186 U CN202222706186 U CN 202222706186U CN 218695873 U CN218695873 U CN 218695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hell
conveying
subassembl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061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清
蔡嘉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Huangyan Newmayer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Huangyan Newmayer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Huangyan Newmayer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Huangyan Newmayer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061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95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95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95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Conve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部分装配过程需采用手工实现,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外壳送料机构,靠近外壳送料机构下料端的一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的分距入料机械手,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循环输送机构,所述外壳送料机构通过外壳送料机构与循环输送机构相连通,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零件导料机构和底盖装配机构,所述零件导料机构和底盖装配机构均位于循环输送机构的侧面。本实用新型从上料、分距、输送到装配都通过机械自动化实现,自动化程度较高。

Description

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
背景技术
打火机是小型取火装置。主要用于取火,吸烟,也用于炊事及其他取火。打火机主要部件是发火机构和贮气箱,发火机构动作时,迸发出火花射向燃气区,将燃气引燃。发火机构是打火机演变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结构较复杂的部分。根据发火机构的特点,打火机可分为火石钢轮打火机、压电陶瓷打火机、磁感应打火机、电池打火机、太阳能打火机、微电脑打火机6种,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取火装置。但现有技术中部分装配过程需采用手工实现,自动化程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外壳送料机构,靠近外壳送料机构下料端的一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的分距入料机械手,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循环输送机构,所述外壳送料机构通过外壳送料机构与循环输送机构相连通,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零件导料机构和底盖装配机构,所述零件导料机构和底盖装配机构均位于循环输送机构的侧面。
在上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中,所述外壳送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外壳输送线,所述外壳输送线包括第一直线输送段和第二直线输送段,第一直线输送段的一端连通有上料结构,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段和第二直线输送段之间通过转弯结构连通,所述转弯结构的内表面呈弧形。
在上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中,所述第二直线输送段远离第一直线输送段的一端侧面还设有外壳分组组件,所述外壳分组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直线输送段上的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内滑动连接有驱动滑块,所述驱动滑块的一端通过拉动块与动力源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滑块通过驱动转向结构与两根分组杆体驱动连接,在输送方向上更靠近上料结构的分组杆体端部固定连接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宽度由靠近分组杆体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所述驱动转向结构包括两个开设在驱动滑块上的倾斜方向相反的驱动凹槽和固定连接在分组杆体上的凸起,驱动凹槽与分组杆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凸起嵌合在驱动凹槽内。
在上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中,所述分距入料机械手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安装架和通过驱动组件连接在安装架上的若干个夹持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夹持组件之间还设有可驱动相邻两个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分距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依次排列连接在分距组件上。
在上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中,所述分距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组件上的安装板,至少一根滑动导杆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若干个分距滑块滑动连接在滑动导杆上,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直线驱动结构,剪式伸缩结构驱动连接在直线驱动结构上,所述直线驱动结构可驱动剪式伸缩结构伸长或缩短,所述分距滑块底面固定连接在剪式伸缩结构上。
在上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中,所述剪式伸缩结构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铰接单元,每个铰接单元包括两个相互交叉的铰接臂,同一个铰接单元内的两个铰接臂中心铰接,相邻两个铰接单元之间的铰接臂端部铰接,所述分距滑块固定连接在同一个铰接单元内的两个铰接臂的铰接中心上,所述直线驱动结构包括气缸和连接在气缸上的输出轴,所述滑动导杆设有四根,且滑动导杆之间相互平行。
在上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中,所述循环输送机构包括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加工工位的循环输送架,所述循环输送架上设有若干个移动块,移动块沿循环输送架围绕形成一个环形,且首尾之间具有推进缺口,还包括连接在循环输送架上用于推动移动块移动的第一推进组件和第二推进组件,所述第一推进组件和第二推进组件的推进方向不同。
在上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中,所述零件导料机构包括导料安装机架,所述导料安装机架上设置直线驱动机构,具有至少一条导料凹槽的导料组件连接在直线驱动机构上,且直线驱动机构驱动导料组件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在上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中,所述导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直线驱动机构上的导料板体,所述导料板体上设有下料槽,所述导料凹槽位于导料板体上,且导料凹槽与下料槽之间还设有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连接在导料板体上,所述下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导料板体上的气缸以及与气缸驱动连接的下料推板,所述下料推板滑动连接在导料板体内,下料推板表面突出有下料推块,相邻两个下料推块之间具有存料间隙,所述存料间隙与导料凹槽相连通。
在上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中,所述底盖装配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底盖进料组件和可内设打火机外壳体的装配组件,所述安装架上还设有分料输送组件,所述分料输送组件一端与底盖进料组件相连通,另一端与装配组件相连通。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从上料、分距、输送到装配都通过机械自动化实现,自动化程度较高。
2、本实用新型在两个输送方向不同的第一直线输送段和第二直线输送段之间设置一个内表面呈弧形的转弯结构,简单方便的实现了在不同方向输送线之间的平稳过渡。
3、本实用新型在利用振动盘上料完成后,再利用分距组件扩大相邻两个打火机壳体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打火机壳体的后续加工装配。
4、本实用新型用于输送产品的移动块围绕形成一个环形,通过推动移动块使得产品沿循环输送架循环移动,从而解决上述输送线长度较长需要较大场地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用于打火机套体零件装配过程中的导料机构,能有效提高打火机零部件装配时规整性和有序性。
6、本实用新型利用下料组件实现套体零件的逐个下料,从而进一步提高装配过程的有序性。
7、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分料输送组件将底盖输送至内设打火机外壳体的装配组件中,从而实现底盖的自动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壳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壳送料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分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分距入料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分距入料机械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循环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循环输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9是导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导料机构的主视图;
图11是底盖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输送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输送组件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导料机构100、导料安装机架101、直线驱动机构102、导料组件103、导料凹槽104、导料板体105、下料组件106、下料槽107、下料推板108、下料推块109、存料间隙110、止料块111、定位面112、驱动电机113、丝杆114、滑套115、导轨116、滑块117、外壳送料机构200、外壳输送线201、第一直线输送段202、第二直线输送段203、转弯结构204、第一上料结构205、转弯输送段206、转弯输送电机207、毛刷208、导向板209、导向通道210、外壳分组组件211、安装壳体212、驱动滑块213、拉动块214、驱动转向结构215、分组杆体216、导向部217、驱动凹槽218、凸起219、第二上料结构225、循环输送机构300、循环输送架301、加工工位302、移动块303、推进缺口304、第一推进组件305、第二推进组件306、推进气缸307、横向推进块308、推进电机309、推进螺杆310、纵向推进块311、让位槽312、分距入料机械手400、第一安装架401、驱动组件402、夹持组件403、分距组件404、夹爪405、连接架406、夹持凹槽 407、安装板408、滑动导杆409、分距滑块410、直线驱动结构 411、剪式伸缩结构412、铰接臂413、底盖装配机构600、第二安装架601、底盖进料组件602、装配组件603、分料输送组件604、底盖振动盘605、送料槽606、安装座607、安装孔608、顶紧平台609、顶紧驱动件610、紧压件611、分料区612、装配进料区 613、装配进料组件614、支座615、导料通道616、隔板617、推杆618、复位弹簧619、驱动机构620、驱动气缸621、驱动块622、驱动杆623、推动块624、推动斜面625、进料板626、承接件627、柱体628、承接块6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外壳送料机构200,靠近外壳送料机构200下料端的一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分距入料机械手400,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循环输送机构300,所述外壳送料机构200通过外壳送料机构200与循环输送机构300相连通,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零件导料机构100和底盖装配机构600,所述零件导料机构100和底盖装配机构600均位于循环输送机构 300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打火机外壳体通过外壳送料机构200 输送至下料端,分距入料机械手400将外壳送料机构200内的打火机外壳体夹起后分距,再放置入循环输送机构300内,在循环输送机构300内循环输送,依次经过零件导料机构100和底盖装配机构600完成相应装配。故本实用新型从上料、分距、输送到装配都通过机械自动化实现,自动化程度较高。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外壳送料机构200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外壳输送线201,所述外壳输送线201包括第一直线输送段202和第二直线输送段203,第一直线输送段202的一端连通有第一上料结构205,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段202和第二直线输送段203之间通过转弯结构204连通,所述转弯结构204的内表面呈弧形。其中,所述第二上料结构225包括振动盘。
使用时,振动盘内的打火机外壳通过第一直线输送段202输送至转弯结构204处,经转弯结构204改变输送方向后再由第二直线输送段203继续输送。故本实用新型在两个输送方向不同的第一直线输送段202和第二直线输送段203之间设置一个内表面呈弧形的转弯结构204,简单方便的实现了在不同方向输送线之间的平稳过渡。
如图2所示,所述转弯结构204包括内部具有弧形输送槽205 的转弯输送段206,所述转弯输送段20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直线输送段202和第二直线输送段203上。所述转弯结构204 还包括位于转弯输送段206上方的转弯输送电机207,所述转弯输送电机207的输出轴上还固定连接有毛刷208。
优选地,所述毛刷208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毛刷208的边沿与弧形输送槽205的边沿相切。转弯输送电机207驱动毛刷208 转动,用于辅助位于弧形输送槽205内的打火机外壳进行转弯输送。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段202、第二直线输送段203 和转弯输送段206的上方均设有导向板209,所述导向板209与第一直线输送段202、第二直线输送段203或转弯输送段206上固定连接,相对设置的两块导向板209之间具有导向通道210。这样在输送过程中,打火机外壳的上端位于导向通道210内,即可由两块导向板209进行导向,防止输送过程中打火机外壳出现位置上的偏差。
结合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直线输送段203远离第一直线输送段202的一端侧面还设有外壳分组组件211。利用外壳分组组件211将若干个打火机外壳分为一组,在后续装配过程中,以组为单位,进行同时装配操作。
具体的说,所述外壳分组组件211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直线输送段203上的安装壳体212,所述安装壳体212内滑动连接有驱动滑块213,所述驱动滑块213的一端通过拉动块214与动力源(图中未示出)驱动连接,动力源可以是气缸。所述驱动滑块213通过驱动转向结构215与两根分组杆体216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转向结构215包括两个开设在驱动滑块213上的倾斜方向相反的驱动凹槽218和固定连接在分组杆体216上的凸起219,驱动凹槽218与分组杆体216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凸起219嵌合在驱动凹槽218内。
使用时,动力源驱动拉动块214,从而带动驱动滑块213滑动,滑动过程中,驱动凹槽218发生与凸起219的相对位移,结合图3所示,此时两根分组杆体216一根向外顶出,一根向内收缩。分组时,先由图中靠左的分组杆体216顶出,起到限位作用,打火机外壳在分组杆体216处停止,再利用另一根分组杆体216 顶出,这样就将两根分组杆体216之间的打火机外壳人为的与前后隔开,分为了一组。如此反复以实现对全部的打火机外壳进行分组。
优选地,在输送方向上更靠近第二上料结构225的分组杆体 216端部固定连接有导向部217,所述导向部217的宽度由靠近分组杆体216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这样便于将分组杆体216 插入至紧挨着的打火机外壳内,从而实现前后分组。
使用时,振动盘内的打火机外壳通过第一直线输送段202输送至转弯结构204处,此时启动转弯输送电机207,转弯输送电机207驱动毛刷208转动,毛刷208辅助位于弧形输送槽205内的打火机外壳进行转弯输送,改变输送方向后再由第二直线输送段203继续输送,直至外壳分组组件211处。此时,动力源驱动拉动块214,从而带动驱动滑块213滑动,滑动过程中,驱动凹槽218发生与凸起219的相对位移,结合图3所示,此时两根分组杆体216一根向外顶出,一根向内收缩。分组时,先由图中靠左的分组杆体216顶出,起到限位作用,打火机外壳在分组杆体 216处停止,再利用另一根分组杆体216顶出,这样就将两根分组杆体216之间的打火机外壳人为的与前后隔开,分为了一组。如此反复以实现对全部的打火机外壳进行分组。故本实用新型在两个输送方向不同的第一直线输送段202和第二直线输送段203 之间设置一个内表面呈弧形的转弯结构204,简单方便的实现了在不同方向输送线之间的平稳过渡。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分距入料机械手400包括第一安装架401和通过驱动组件402连接在第一安装架401上的若干个夹持组件403,所述驱动组件402与夹持组件403之间还设有可驱动相邻两个夹持组件40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分距组件404,所述夹持组件403依次排列连接在分距组件404上。
使用时,打火机外壳体通过振动盘振动输料后,夹持组件403 夹持打火机外壳体,再利用分距组件404带动夹持组件403相互远离,从而使得相邻两个打火机外壳体之间的距离扩大,从而方便后续加工操作。故本实用新型在利用振动盘上料完成后,再利用分距组件404扩大相邻两个打火机壳体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打火机壳体的后续加工装配。
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组件402包括驱动方向相互垂直的水平驱动组件和竖直驱动组件。水平驱动组件和竖直驱动组件可分别驱动夹持组件403发生水平或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将打火机外壳体夹持分距后运送至下一装配位置。本实用新型对水平驱动组件和竖直驱动组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具体结构。所述水平驱动组件包括拖链,所述竖直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连接的电机和丝杆,滑套与丝杆螺纹连接。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夹持组件403包括夹爪405和与夹爪405固定连接的连接架406,所述连接架406远离夹爪405 的一端连接在分距组件404上。
优选地,所述夹爪405内表面上设有向夹爪405内部凹陷的夹持凹槽407,所述夹持凹槽407的表面呈弧形。由于打火机外壳体外表面具有弧形边沿,故将夹持凹槽407的表面设置为弧形可增加贴合程度。
优选地,所述夹爪405设有五个且夹爪405相互平行设置。这样可以同时夹持装配五个打火机外壳体,并保持平行,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5所示,所述分距组件404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组件402 上的安装板408,至少一根滑动导杆409固定连接在安装板408 上,若干个分距滑块410滑动连接在滑动导杆409上,所述安装板40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直线驱动结构411,剪式伸缩结构412 驱动连接在直线驱动结构411上,所述直线驱动结构411可驱动剪式伸缩结构412伸长或缩短,所述分距滑块410底面固定连接在剪式伸缩结构412上。其中,直线驱动结构411可采用以下具体结构,所述直线驱动结构411包括气缸和连接在气缸上的输出轴。
具体的说,所述剪式伸缩结构412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铰接单元,每个铰接单元包括两个相互交叉的铰接臂413,同一个铰接单元内的两个铰接臂413中心铰接,相邻两个铰接单元之间的铰接臂413端部铰接,所述分距滑块410固定连接在同一个铰接单元内的两个铰接臂413的铰接中心上。
剪式伸缩结构412即采用例如申请号为“201520225179.0”的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剪式结构。这种结构伸缩过程较为稳定,而且可以保证伸缩后每个夹持组件403之间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滑动导杆409设有四根,且滑动导杆409之间相互平行。这样可以保证分距滑块410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循环输送机构300包括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加工工位302的循环输送架301,所述循环输送架301 上设有若干个移动块303,其中,所述移动块303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向移动块303内部凹陷的安装槽。打火机壳体通过这些安装槽连接在移动块303上,从而随着移动块303做同步移动。移动块303沿循环输送架301围绕形成一个环形,且首尾之间具有推进缺口304,还包括连接在循环输送架301上用于推动移动块303移动的第一推进组件305和第二推进组件306,所述第一推进组件305和第二推进组件306的推进方向不同。
使用时,将待装配的打火机壳体转移至移动块303内,依据推进缺口304的位置,第一推进组件305或第二推进组件306推动移动块303移动至推进缺口304内,此时新的推进缺口304产生,第一推进组件305或第二推进组件306再次推动移动块303 移动至推进缺口304内,从而使得移动块303带动待装配的打火机壳体移动并依次经过加工工位302,实现加工装配。故本实用新型用于输送产品的移动块303围绕形成一个环形,通过推动移动块使得产品沿循环输送架301循环移动,从而解决上述输送线长度较长需要较大场地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进组件305为横向推进组件,第二推进组件306为纵向推进组件,第一推进组件305和第二推进组件306 的推进方向相互垂直。这样可以保证移动块303沿两个相互不干涉的方向移动,移动块303的移动过程以及移动的位置变得简单可控。
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推进组件305包括固定安装在循环输送架301上的推进气缸307,所述推进气缸307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横向推进块308。
第二推进组件306也可采用如第一推进组件305类似的具体结构,但为保证纵向推进过程中的精度,优选地,所述第二推进组件306包括固定安装在循环输送架301上的推进电机309,推进螺杆310与推进电机309驱动连接,所述推进螺杆310上螺纹连接有纵向推进块311,转动推进螺杆310可使纵向推进块311 沿推进螺杆310的轴心线方向移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进电机309为伺服电机。
如图7所示,所述循环输送架301上设有让位槽312,所述纵向推进块311的一端延伸至让位槽312处,移动纵向推进块311 可使纵向推进块311穿过让位槽312并压设至移动块303上。这样可以防止纵向推进块311在进行推进动作时与循环输送架301 边沿发生干涉。
如图7所示,所述推进缺口304有且仅有一个,所述移动块 303活动连接在循环输送架301上且相邻两个移动块303之间相互贴合。
优选地,每个移动块303之间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且移动块 303与推进缺口304的形状大小相同。每个移动块303的宽度为40mm,长度为200mm,故所述第一推进组件305的单次推进距离为40mm,所述第二推进组件306的单次推进距离为200mm。这样保证每次推进移动块303均向横向或纵向移动一个身位。从而保证移动输送过程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导料机构100包括导料安装机架 101,所述导料安装机架101上设置直线驱动机构102,具有至少一条导料凹槽104的导料组件103连接在直线驱动机构102上,且直线驱动机构102驱动导料组件103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使用时,导料组件103位于用于输送打火机外壳的输送线上方,利用直线驱动机构102调整至适宜高度,以便于装配。套体零件通过导料组件103疏导后实现与打火机外壳组装。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用于打火机套体零件装配过程中的导料机构,能有效提高打火机零部件装配时规整性和有序性。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导料组件103包括固定连接在直线驱动机构102上的导料板体105,所述导料板体105上设有下料槽107,所述导料凹槽104位于导料板体105上,且导料凹槽 104与下料槽107之间还设有下料组件106,所述下料组件106 连接在导料板体105上。本实用新型利用下料组件106实现套体零件的逐个下料,从而进一步提高装配过程的有序性。
优选地,所述导料凹槽104和下料槽107均设有相互平行的若干个,且导料凹槽104和下料槽107一一对应设置。结合图1 所示,图1中所示为导料凹槽104和下料槽107均设有5个的情形,这样可以同时实现对5个打火机进行组装,保证组装效率。
优选地,所述导料板体105上还转动连接有盖板,转动盖板可使盖板盖合在导料凹槽104和下料槽107的侧面上。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装配过程中,套体零件输送的稳定性。
如图10所示,所述下料组件106包括固定连接在导料板体 105上的气缸(图中未示出)以及与气缸驱动连接的下料推板108,所述下料推板108滑动连接在导料板体105内,下料推板108表面突出有下料推块109,相邻两个下料推块109之间具有存料间隙110,所述存料间隙110与导料凹槽104相连通。所述下料槽 107一侧具有止料块111,所述止料块111上表面为定位面112,所述定位面112与导料凹槽104通过存料间隙110相连通。
使用时,导料凹槽104内的套体零件落入至存料间隙110内被定位面112支撑,此时气缸驱动下料推板108滑动,止料块111 推动位于定位面112上的一个套体零件落入下料槽107内,并通过下料槽107进入打火机外壳内,从而实现逐个下料。
优选地,所述存料间隙110的宽度与导料凹槽104的宽度相等。这样方便套体零件由导料凹槽104落入存料间隙110中。
如图9所示,所述直线驱动机构102包括固定连接在导料安装机架101上的驱动电机113,所述驱动电机11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114,滑套115与丝杆114螺纹连接,所述导料组件103 固定连接在滑套115的一侧表面上。所述滑套115侧面还固定连接有滑块117,所述滑块117与固定连接在料安装机架101上的导轨116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轨116具有两条且对称设置在滑套115的两侧,每一条导轨116上滑动连接有至少一块滑块117。这样可以保证驱动过程的稳定性。
使用时,导料组件103位于用于输送打火机外壳的输送线上方,启动驱动电机113,驱动电机113驱动丝杆114转动从而使得滑套115发生沿丝杆114轴心线方向的移动,将导料板体105 调整至适宜高度后,套体零件通过例如振动盘输送至导料凹槽 104内,套体零件通过导料凹槽104疏导后落入至存料间隙110 内被定位面112支撑,此时气缸驱动下料推板108滑动,止料块 111推动位于定位面112上的一个套体零件落入下料槽107内,并通过下料槽107进入打火机外壳内。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用于打火机套体零件装配过程中的导料机构,能有效提高打火机零部件装配时规整性和有序性。
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底盖装配机构600包括第二安装架601,所述第二安装架601上设有底盖进料组件602和可内设打火机外壳体的装配组件603,所述第二安装架601上还设有分料输送组件604,所述分料输送组件604一端与底盖进料组件 602相连通,另一端与装配组件603相连通。
使用时,打火机外壳体放置在装配组件603上,底盖通过底盖进料组件602输送至分料输送组件604,再通过分料输送组件 604将底盖输送至与打火机外壳体相对于的位置,从而实现对底盖的装配。故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分料输送组件604将底盖输送至内设打火机外壳体的装配组件603中,从而实现底盖的自动装配。
如图11所示,所述底盖进料组件602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架601上的底盖振动盘605,所述底盖振动盘605通过送料槽 606与分料输送组件604相连通。
如图11所示,所述装配组件603包括用于安装打火机外壳体的安装座607,所述安装座607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安装座607内部凹陷的安装孔608,所述安装孔608正下方具有用于放置底盖的顶紧平台609,所述顶紧平台609下方设有顶紧驱动件610,所述安装座607上方设有紧压件611。顶紧驱动件610可以采用顶杆与气缸相配和的实现方式,利用顶杆将底盖顶入打火机外壳体内。紧压件611可采用驱动机构配合压板的方式,将压板压设至打火机外壳体上,防止装配过程中出现外壳体脱离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608相互平行设有若干个,且相邻两个安装孔608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可以同时对多个打火机外壳体进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结合图12-14所示,所述分料输送组件604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架601上的支座615,所述支座615上设有若干与底盖进料组件602相连通的导料通道616,所述导料通道616远离底盖进料组件602的一端连通有分料区612,所述分料区612下方设有装配进料区613,分料区612与装配进料区613之间设有装配进料组件614,移动装配进料组件614可使分料区612与装配进料区613相互连通或相互隔离。这样可以实现底盖的单个进料,防止底盖与底盖之间发生干涉。
具体的说,所述装配进料组件614包括位于分料区612与装配进料区613之间的隔板617,所述隔板617固定连接在推杆618 上,所述推杆618与支座615之间通过复位弹簧619弹性连接,推杆618远离复位弹簧619的一端设有驱动机构620。所述驱动机构620包括驱动气缸621和连接在驱动气缸621上的驱动块 622,所述驱动块622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杆623,驱动杆623远离驱动块6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块624,移动推动块624可使推动块624压设在推杆618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推动块624远离驱动杆623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推动斜面625。
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驱动机构620还包括与驱动气缸621驱动连接的进料板626,所述进料板626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承接并输送底盖的承接件627,驱动进料板626可使承接件627进入装配进料区613内。所述承接件627包括固定连接的柱体628和承接块629,所述承接块629上表面设有承接平台 630,所述柱体628固定连接在进料板626上。
使用时,打火机外壳体放置在装配组件603上,底盖通过底盖振动盘605、送料槽606和导料通道616输送至分料区612上,此时底盖位于隔板617上,此时驱动气缸621推动驱动块622和驱动杆623,驱动杆623带动推动块624向前运动,使得推动斜面625挤压推杆618侧面,推杆618带动隔板617向侧面平移,使得底盖落入位于下方的承接平台630上,再由驱动气缸621驱动进料板626,从而使得承接平台630上的底盖转移至装配组件 603内,与打火机外壳体处于相对位置,此时紧压件611压设在打火机外壳体上,再利用顶紧驱动件610将底盖顶入打火机外壳体底部完成装配。故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分料输送组件604将底盖输送至内设打火机外壳体的装配组件603中,从而实现底盖的自动装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外壳送料机构(200),靠近外壳送料机构(200)下料端的一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分距入料机械手(400),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循环输送机构(300),所述外壳送料机构(200)通过外壳送料机构(200)与循环输送机构(300)相连通,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零件导料机构(100)和底盖装配机构(600),所述零件导料机构(100)和底盖装配机构(600)均位于循环输送机构(300)的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送料机构(200)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外壳输送线(201),所述外壳输送线(201)包括第一直线输送段(202)和第二直线输送段(203),第一直线输送段(202)的一端连通有第一上料结构(205),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段(202)和第二直线输送段(203)之间通过转弯结构(204)连通,所述转弯结构(204)的内表面呈弧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段(203)远离第一直线输送段(202)的一端侧面还设有外壳分组组件(211),所述外壳分组组件(211)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直线输送段(203)上的安装壳体(212),所述安装壳体(212)内滑动连接有驱动滑块(213),所述驱动滑块(213)的一端通过拉动块(214)与动力源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滑块(213)通过驱动转向结构(215)与两根分组杆体(216)驱动连接,在输送方向上更靠近第二上料结构(225)的分组杆体(216)端部固定连接有导向部(217),所述导向部(217)的宽度由靠近分组杆体(216)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所述驱动转向结构(215)包括两个开设在驱动滑块(213)上的倾斜方向相反的驱动凹槽(218)和固定连接在分组杆体(216) 上的凸起(219),驱动凹槽(218)与分组杆体(216)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凸起(219)嵌合在驱动凹槽(218)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距入料机械手(400)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第一安装架(401)和通过驱动组件(402)连接在第一安装架(401)上的若干个夹持组件(403),所述驱动组件(402)与夹持组件(403)之间还设有可驱动相邻两个夹持组件(40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分距组件(404),所述夹持组件(403)依次排列连接在分距组件(404)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距组件(404)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组件(402)上的安装板(408),至少一根滑动导杆(409)固定连接在安装板(408)上,若干个分距滑块(410)滑动连接在滑动导杆(409)上,所述安装板(40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直线驱动结构(411),剪式伸缩结构(412)驱动连接在直线驱动结构(411)上,所述直线驱动结构(411)可驱动剪式伸缩结构(412)伸长或缩短,所述分距滑块(410)底面固定连接在剪式伸缩结构(412)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式伸缩结构(412)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铰接单元,每个铰接单元包括两个相互交叉的铰接臂(413),同一个铰接单元内的两个铰接臂(413)中心铰接,相邻两个铰接单元之间的铰接臂(413)端部铰接,所述分距滑块(410)固定连接在同一个铰接单元内的两个铰接臂(413)的铰接中心上,所述直线驱动结构(411)包括气缸和连接在气缸上的输出轴,所述滑动导杆(409)设有四根,且滑动导杆(409)之间相互平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机构(300)包括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加工工位(302)的循环输送架(301),所述循环输送架(301)上设有若干个移动块(303),移动块(303)沿循环输送架(301)围绕形成一个环形,且首尾之间具有推进缺口(304),还包括连接在循环输送架(301)上用于推动移动块(303)移动的第一推进组件(305)和第二推进组件(306),所述第一推进组件(305)和第二推进组件(306)的推进方向不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导料机构(100)包括导料安装机架(101),所述导料安装机架(101)上设置直线驱动机构(102),具有至少一条导料凹槽(104)的导料组件(103)连接在直线驱动机构(102)上,且直线驱动机构(102)驱动导料组件(103)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组件(103)包括固定连接在直线驱动机构(102)上的导料板体(105),所述导料板体(105)上设有下料槽(107),所述导料凹槽(104)位于导料板体(105)上,且导料凹槽(104)与下料槽(107)之间还设有下料组件(106),所述下料组件(106)连接在导料板体(105)上,所述下料组件(106)包括固定连接在导料板体(105)上的气缸以及与气缸驱动连接的下料推板(108),所述下料推板(108)滑动连接在导料板体(105)内,下料推板(108)表面突出有下料推块(109),相邻两个下料推块(109)之间具有存料间隙(110),所述存料间隙(110)与导料凹槽(104)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装配机构(600)包括第二安装架(601),所述第二安装架(601)上设有底盖进料组件(602)和可内设打火机外壳体的装配组件(603),所述第二安装架(601)上还设有分料输送组件(604),所述分料输送组件(604)一端与底盖进料组件(602)相连通,另一端与装配组件(603)相连通。
CN202222706186.5U 2022-10-12 2022-10-12 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 Active CN218695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6186.5U CN218695873U (zh) 2022-10-12 2022-10-12 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6186.5U CN218695873U (zh) 2022-10-12 2022-10-12 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95873U true CN218695873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4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06186.5U Active CN218695873U (zh) 2022-10-12 2022-10-12 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95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9287A (zh) 锂电池贴胶机
CN109103008B (zh) 电感元件自动组装设备
CN108927646B (zh) 线圈体上料装置和电感元件自动组装设备
CN117206714B (zh) 一种包括共轨的二卡三卡盘的激光切割机
CN108493487A (zh) 新能源动力电池贴胶机
CN108274133A (zh) 一种用于pcb板的上料装置及加工系统
CN108857403B (zh) 弹片上料装置和电感元件自动组装设备
CN113560438B (zh) 一种机壳与前后端盖侧铆装置
CN112276553A (zh) 自动化工件装配流水线
CN111055117B (zh) 钻夹头半自动组装机
CN218695873U (zh) 套体、底盖和外壳组件装配焊接生产线
CN108480660B (zh) 全自动双头车削装置
CN210417254U (zh) 一种用于剥膜机的工件输送装置
CN218638672U (zh) 汽车风管切割自动上料机
CN109332501B (zh) 电感元件压铆装置和电感元件自动组装设备
CN114799584B (zh) 超快激光精密加工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0813655A (zh) 一种自动粘合设备
CN115741099A (zh) Ptc自动装配线
CN217193826U (zh) 一种高效型热管加工装置
CN113231929B (zh) 一种活塞环修口机
CN115570099A (zh) 锻件加热用自动上料机构
CN207930182U (zh) 一种用于pcb板的上料装置及加工系统
CN116710228A (zh) 用于加工机的卸载站以及用于对管状或棒状的工件进行切割加工的加工机
CN218556174U (zh) 载具系统、ptc自动装配线
CN110576081A (zh) 一种带有全自动进出料装置的高效整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