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2583U - 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72583U CN218672583U CN202223022459.0U CN202223022459U CN218672583U CN 218672583 U CN218672583 U CN 218672583U CN 202223022459 U CN202223022459 U CN 202223022459U CN 218672583 U CN218672583 U CN 2186725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utlet
- plate
- wind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新风组件包括风机、蜗壳、导风板和引风框。风机安装于蜗壳内,蜗壳设置有第一风道板,第一风道板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引风框连接于第一风道板的外侧,导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引风框上,且伸入蜗壳设置,导风板设置有导风面,引风框开设有外风口,导风面用于将风机吹出的出风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导出,并使出风气流沿第一出风口到外风口的方向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组件由于采用了安装于引风框且伸入蜗壳设置的导风板以及设置于导风板上的导风面,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出风气流进行导流,降低出风气流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空调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市面上的部分空调设置有新风组件,而新风组件一般会设置多个出风口,通过不同出风口的开关实现不同的新风模式。现在的新风组件一般都是通过开关阀来实现各个出风口的打开或者关闭,很多情况下出风气流会沿着关闭的阀板流动至其它出风口,但是现在的阀板没有导流功能,并且出风风道结构复杂,在出风气流向外出风的过程中,阀板和出风风道可能会对出风气流产生阻力,以阻碍出风气流继续向前流动,影响出风效果,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对出风气流进行导流,降低出风气流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组件,包括风机、蜗壳、导风板和引风框,风机安装于蜗壳内,蜗壳设置有第一风道板,第一风道板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引风框连接于第一风道板的外侧,导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引风框上,且伸入蜗壳设置,导风板设置有导风面,引风框开设有外风口,导风面用于将风机吹出的出风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导出,并使出风气流沿第一出风口到外风口的方向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组件由于采用了安装于引风框且伸入蜗壳设置的导风板以及设置于导风板上的导风面,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出风气流进行导流,降低出风气流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引风框远离第一风道板的一侧设置有外侧壁,外风口开设于外侧壁上,外侧壁倾斜于第一风道板设置。以便于实现引风框的安装和固定。
进一步地,导风面为曲面,导风面沿第一风道板到外侧壁的旋转方向折弯设置,导风面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一端高于导风面远离第一出风口的一端。即导风面在沿靠近第一出风口的方向上逐渐靠近外侧壁,使得室内污风在沿导风面流动的过程中逐渐靠近外侧壁,以降低室内污风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与外风口沿蜗壳的轴向错位设置。以便于新风组件的安装,使得第二出风口与室内连通,且外风口与室外连通。
进一步地,导风面为曲面,导风面在蜗壳的轴向上折弯设置,导风面远离外风口的一端高于导风面靠近外风口的一端。即导风面在沿靠近外风口的方向上逐渐远离外侧壁,使得室内污风在沿导风面流动的过程中逐渐靠近外风口,以降低室内污风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导风板包括板本体、导风部和连接部,导风部的一部分与板本体连接,另一部分与连接部连接,连接部与板本体连接,导风面设置于导风部远离板本体的一侧。连接部用于将导风部的一个边角垫高,以使导风面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一端高于导风面远离第一出风口的一端,并且使得导风面远离外风口的一端高于导风面靠近外风口的一端,便于实现导风面的导流功能。
进一步地,新风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于引风框上,且与导风板传动连接,蜗壳还设置有第二风道板,第二风道板与第一风道板相对设置,第一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之间形成第二出风口,导风板与第二风道板抵持,导风板用于封闭第二出风口,驱动电机能够带动导风板转动,以使导风板封闭第一出风口,并打开第二出风口。仅仅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导风板转动的方式即可实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开关切换功能,保证了开关效果,简化了开关结构,减小了开关结构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新风组件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导风板还包括转轴筒,转轴筒连接于板本体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伸入转轴筒,且与转轴筒配合。驱动电机能够通过输出轴与转轴筒的配合带动板本体转动,从而带动整个导风板转动,以使导风板打开第一出风口且关闭第二出风口,或者使导风板打开第二出风口且关闭第一出风口。
进一步地,导风面的延伸面与转轴筒远离板本体的一侧相切。以使室内污风在沿着导风面流出时不会受到转轴筒的阻挡,降低室内污风受到的阻力,并且能够防止产生扰流,保证出风效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组件,该新风组件包括风机、蜗壳、导风板和引风框,风机安装于蜗壳内,蜗壳设置有第一风道板,第一风道板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引风框连接于第一风道板的外侧,导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引风框上,且伸入蜗壳设置,导风板设置有导风面,引风框开设有外风口,导风面用于将风机吹出的出风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导出,并使出风气流沿第一出风口到外风口的方向流动。空调器能够有效地对出风气流进行导流,降低出风气流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处于空气净化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处于排污风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中导风板与引风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中导风板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中导风板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新风组件;110-风机;120-蜗壳;121-第一风道板;122-第一出风口;123-第二风道板;124-第二出风口;130-导风板;131-导风面;132-板本体;133-导风部;134-连接部;135-转轴筒;136-限位台;137-限位柱;140-引风框;141-外风口;142-外侧壁;150-驱动电机;160-新风盒;161-第一进风口;162-第二进风口;163-第一空腔;164-第二空腔;170-第一过滤模块;180-第二过滤模块;190-进风阀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图3和图4中的空心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组件100,用于实现新风功能。其能够有效地对出风气流进行导流,降低出风气流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新风组件100应用于空调挂机,空调挂机挂设于室内的墙壁上,且能够向室内吹出热风或者冷风,以实现制热或者制冷的功能,新风组件100用于将室内的污风排至室外,新风组件100还用于将室内的待净化风过滤净化后排至室内,以实现不同的新风功能,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新风组件100可以应用于空调柜机,也可以应用于移动式空调,对新风组件100的应用场景不作具体限定。
新风组件100包括风机110、蜗壳120、导风板130、引风框140、驱动电机150、新风盒160、第一过滤模块170、第二过滤模块180和进风阀件190。风机110安装于蜗壳120内,风机110用于带动空气流动,风机110能够产生负压,以带动空气流入蜗壳120,再向外排出。蜗壳120设置有第一风道板121,第一风道板121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22,引风框140连接于第一风道板121的外侧,引风框140开设有外风口141,第一出风口122与外风口141连通,外风口141与室外连通,室内的污风能够依次通过第一出风口122和外风口141向外排出。导风板130可转动地安装于引风框140上,且伸入蜗壳120设置,导风板130能够相对于引风框140转动,以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风口122。具体地,导风板130设置有导风面131,导风面131用于在导风板130打开第一出风口122时将风机110吹出的出风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22导出,并使出风气流沿第一出风口122到外风口141的方向流动,以实现对出风气流的有效导流,降低出风气流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150安装于引风框140上,且与导风板130传动连接,驱动电机150用于带动导风板130相对于引风框140转动。蜗壳120还设置有第二风道板123,第二风道板123与第一风道板121相对设置,第一风道板121和第二风道板123之间形成第二出风口124,第二出风口124与室内连通,第二出风口124用于供过滤净化完成后的空气排至室内。导风板130与第二风道板123抵持,导风板130用于封闭第二出风口124,以保证空气只能从第一出风口122排出,而不会从第二出风口124排出。具体地,驱动电机150能够带动导风板130转动,以使导风板130封闭第一出风口122,并打开第二出风口124,从而使得空气只能从第二出风口124排出,而不会从第一出风口122排出。这样一来,仅仅通过驱动电机150带动导风板130转动的方式即可实现第一出风口122和第二出风口124的开关切换功能,保证了开关效果,简化了开关结构,减小了开关结构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新风组件100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蜗壳120与新风盒160连通,新风盒160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61和第二进风口162,第一进风口161和第二进风口162均与室内连通,第一进风口161用于供室内的待净化风流入,第二进风口162用于供室内的污风流入。进风阀件190安装于新风盒160上,进风阀件190用于打开第一进风口161且关闭第二进风口162,进风阀件190还用于打开第二进风口162且关闭第一进风口161。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模块170和第二过滤模块180均安装于新风盒160内,第一过滤模块170和第二过滤模块180均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第一过滤模块170的位置与第一进风口161的位置相对应,第一过滤模块170用于对从第一进风口161进入新风盒160的空气进行过滤;第二过滤模块180将新风盒160分隔形成第一空腔163和第二空腔164,第二过滤模块180用于对从第一空腔163进入第二空腔164的空气进行过滤,第一过滤模块170设置于第一空腔163内,第一空腔163通过第一过滤模块170与第一进风口161连通,第二空腔164通过蜗壳120与第一出风口122和第二出风口124连通。
值得注意的是,新风组件100具有两种新风模式,分别为空气净化模式和排污风模式。当新风组件100处于空气净化模式时,进风阀件190打开第一进风口161,且关闭第二进风口162,驱动电机150带动导风板130封闭第一出风口122,并打开第二出风口124,在此模式下,室内的待净化风在风机110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进风口161、第一过滤模块170、第一空腔163、第二过滤模块180、第二空腔164、蜗壳120和第二出风口124吹至室内,以实现空气净化功能,将室内空气过滤后再循环流回室内,此功能适用于室内空气质量较差,需要对其进行净化的场景,在此过程中,第一过滤模块170对待净化风进行初步过滤,第二过滤模块180对待净化风进行再次过滤,以提高对待净化风的过滤除杂效果,提高吹至室内的空气质量。
当新风组件100处于排污风模式时,进风阀件190关闭第一进风口161,且打开第二进风口162,驱动电机150带动导风板130封闭第二出风口124,并打开第一出风口122,在此模式下,室内的污风在风机110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二进风口162、第二空腔164、蜗壳120、第一出风口122、引风框140和外风口141排至室外,以实现排污风功能,此功能适用于室内空气质量极差,亟需换气的场景,在此过程中,第一过滤模块170和第二过滤模块180均不工作,污风不会对第一过滤模块170和第二过滤模块180产生脏污,保证第一过滤模块170和第二过滤模块180的洁净度,延长第一过滤模块170和第二过滤模块18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引风框140远离第一风道板121的一侧设置有外侧壁142,外风口141开设于外侧壁142上,外侧壁142倾斜于第一风道板121设置,以便于实现引风框140的安装和固定。具体地,当导风板130与第二风道板123抵持时,导风板130与外侧壁142平行,以降低出风阻力,提高出风效果,保证室内污风能够顺畅地从蜗壳120流入引风框140。当新风组件100处于排污风模式时,导风板130封闭第二出风口124,并打开第一出风口122,此时导风板130的导风面131能够对风机110抽出的室内污风朝靠近外侧壁142的方向进行导流,以便于将室内污风通过外风口141向外排出。
请结合参照图6至图8(图6中的空心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进一步地,导风面131为曲面,导风面131沿第一风道板121到外侧壁142的旋转方向折弯设置,导风面131靠近第一出风口122的一端高于导风面131远离第一出风口122的一端,即导风面131在沿靠近第一出风口122的方向上逐渐靠近外侧壁142,使得室内污风在沿导风面131流动的过程中逐渐靠近外侧壁142,以降低室内污风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22与外风口141沿蜗壳120的轴向错位设置,由于第一风道板121与第二风道板123相对设置,所以第二出风口124与外风口141沿蜗壳120的轴向错位设置,以便于新风组件100的安装,使得第二出风口124与室内连通,且外风口141与室外连通。
进一步地,导风面131为曲面,导风面131在蜗壳120的轴向上折弯设置,导风面131远离外风口141的一端高于导风面131靠近外风口141的一端,即导风面131在沿靠近外风口141的方向上逐渐远离外侧壁142,使得室内污风在沿导风面131流动的过程中逐渐靠近外风口141,以降低室内污风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
导风板130包括板本体132、导风部133、连接部134、转轴筒135和限位台136。导风部133的一部分与板本体132连接,另一部分与连接部134连接,连接部134与板本体132连接,导风面131设置于导风部133远离板本体132的一侧。连接部134用于将导风部133的一个边角垫高,以使导风面131靠近第一出风口122的一端高于导风面131远离第一出风口122的一端,并且使得导风面131远离外风口141的一端高于导风面131靠近外风口141的一端,便于实现导风面131的导流功能。
本实施例中,转轴筒135连接于板本体132上,驱动电机150的输出轴(图未标)伸入转轴筒135,且与转轴筒135配合,驱动电机150能够通过输出轴与转轴筒135的配合带动板本体132转动,从而带动整个导风板130转动,以使导风板130打开第一出风口122且关闭第二出风口124,或者使导风板130打开第二出风口124且关闭第一出风口122。具体地,限位台136连接于板本体132上,且与转轴筒135相对设置,限位台136远离转轴筒135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137,限位柱137与引风框140转动配合,且与输出轴同轴设置,以提高导风板130转动的稳定性,防止导风板130脱离引风框140。
值得注意的是,导风面131的延伸面与转轴筒135远离板本体132的一侧相切,以使室内污风在沿着导风面131流出时不会受到转轴筒135的阻挡,降低室内污风受到的阻力,并且能够防止产生扰流,保证出风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组件100,风机110安装于蜗壳120内,蜗壳120设置有第一风道板121,第一风道板121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22,引风框140连接于第一风道板121的外侧,导风板130可转动地安装于引风框140上,且伸入蜗壳120设置,导风板130设置有导风面131,引风框140开设有外风口141,导风面131用于将风机110吹出的出风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22导出,并使出风气流沿第一出风口122到外风口141的方向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组件100由于采用了安装于引风框140且伸入蜗壳120设置的导风板130以及设置于导风板130上的导风面131,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出风气流进行导流,降低出风气流受到的阻力,提高出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未示),用于调控室内气温。该空调器包括新风组件100和外壳(图未示)。其中,新风组件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为空调挂机,空调器能够向室内吹出热风或者冷风,以实现制热或者制冷的功能。具体地,新风组件100安装于外壳内,外壳用于挂设于室内墙壁上,新风组件100用于实现空气净化功能或者排污风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10)、蜗壳(120)、导风板(130)和引风框(140),所述风机(110)安装于所述蜗壳(120)内,所述蜗壳(120)设置有第一风道板(121),所述第一风道板(121)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22),所述引风框(140)连接于所述第一风道板(121)的外侧,所述导风板(13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引风框(140)上,且伸入所述蜗壳(120)设置,所述导风板(130)设置有导风面(131),所述引风框(140)开设有外风口(141),所述导风面(131)用于将所述风机(110)吹出的出风气流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2)导出,并使所述出风气流沿所述第一出风口(122)到所述外风口(141)的方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框(140)远离所述第一风道板(121)的一侧设置有外侧壁(142),所述外风口(141)开设于所述外侧壁(142)上,所述外侧壁(142)倾斜于所述第一风道板(12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131)为曲面,所述导风面(131)沿所述第一风道板(121)到所述外侧壁(142)的旋转方向折弯设置,所述导风面(131)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22)的一端高于所述导风面(131)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122)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2)与所述外风口(141)沿所述蜗壳(120)的轴向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131)为曲面,所述导风面(131)在所述蜗壳(120)的轴向上折弯设置,所述导风面(131)远离所述外风口(141)的一端高于所述导风面(131)靠近所述外风口(141)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130)包括板本体(132)、导风部(133)和连接部(134),所述导风部(133)的一部分与所述板本体(132)连接,另一部分与所述连接部(134)连接,所述连接部(134)与所述板本体(132)连接,所述导风面(131)设置于所述导风部(133)远离所述板本体(132)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150),所述驱动电机(150)安装于所述引风框(140)上,且与所述导风板(130)传动连接,所述蜗壳(120)还设置有第二风道板(123),所述第二风道板(123)与所述第一风道板(1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风道板(121)和所述第二风道板(123)之间形成第二出风口(124),所述导风板(130)与所述第二风道板(123)抵持,所述导风板(130)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24),所述驱动电机(150)能够带动所述导风板(130)转动,以使所述导风板(130)封闭所述第一出风口(122),并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1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130)还包括转轴筒(135),所述转轴筒(135)连接于所述板本体(132)上,所述驱动电机(150)的输出轴()伸入所述转轴筒(135),且与所述转轴筒(135)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131)的延伸面与所述转轴筒(135)远离所述板本体(132)的一侧相切。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22459.0U CN218672583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22459.0U CN218672583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72583U true CN218672583U (zh) | 2023-03-21 |
Family
ID=85536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22459.0U Active CN218672583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72583U (zh) |
-
2022
- 2022-11-11 CN CN202223022459.0U patent/CN2186725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9223453A1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补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 |
CN106287984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594781A (zh) | 新风系统及空调器 | |
WO2021196636A1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4913382B (zh) | 空调器 | |
CN218672583U (zh) | 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
CN217482887U (zh) |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6814376U (zh) |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3901338U (zh) | 一种净化型空气调节扇 | |
CN212319894U (zh) | 空调器 | |
CN212362384U (zh) |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0832254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844185U (zh) | 一种新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
CN210740549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829607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JPH0241915A (ja) |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の内外気取入装置 | |
CN113883597A (zh) | 空调器 | |
JP3171487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18544603U (zh)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217604298U (zh) | 一种窗式新风器风机模块 | |
CN214198916U (zh) | 新风系统及空调器 | |
CN219656186U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 |
CN110906445A (zh) | 柜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7515724A (zh) | 一种新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
CN217685398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