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4603U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44603U CN218544603U CN202223015787.8U CN202223015787U CN218544603U CN 218544603 U CN218544603 U CN 218544603U CN 202223015787 U CN202223015787 U CN 202223015787U CN 218544603 U CN218544603 U CN 2185446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let
- air
- output shaft
- side wall
- air inta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挡风板和驱动电机。新风壳体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驱动电机安装于新风壳体上,驱动电机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与挡风板连接,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围绕输出轴排布,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挡风板绕输出轴的轴线转动,以使挡风板封闭第一进风口和/或第二进风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由于采用了围绕输出轴排布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以及与输出轴连接的挡风板,所以能够简化进风口的开关结构,缩减开关步骤,提高开关效率,并且减小开关结构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新风装置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空调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市面上的部分空调设置有新风装置,而新风装置一般会设置多个进风口,通过不同进风口的开关实现不同的新风模式。现在的新风装置会在每个进风口上单独设置一个开关阀,以实现各个进风口的打开或者关闭,但是这样一来,开关阀数量较多,占用空间较大,导致新风装置乃至整个空调的体积增大,不便于运输和安装,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简化进风口的开关结构,缩减开关步骤,提高开关效率,并且减小开关结构的占用空间,便于运输和安装,提升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挡风板和驱动电机,新风壳体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驱动电机安装于新风壳体上,驱动电机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与挡风板连接,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围绕输出轴排布,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挡风板绕输出轴的轴线转动,以使挡风板封闭第一进风口和/或第二进风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由于采用了围绕输出轴排布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以及与输出轴连接的挡风板,所以能够简化进风口的开关结构,缩减开关步骤,提高开关效率,并且减小开关结构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新风装置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挡风板设置有缺口,缺口用于在挡风板封闭第二进风口且打开第一进风口时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缺口还用于在挡风板封闭第一进风口且打开第二进风口时与第二进风口错位设置。以便于挡风板在打开第一进风口或者第二进风口时对第一进风口或者第二进风口进行让位,避免挡风板遮挡第一进风口或者第二进风口的情况发生,将第一进风口或者第二进风口完全露出,并且能够保证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面积最大化,提高进风效率。
进一步地,挡风板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缺口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第一进风口相邻设置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二进风口设置有第三侧边,第一侧壁用于在挡风板封闭第二进风口且打开第一进风口时与第一侧边平齐,第二侧壁用于在挡风板封闭第二进风口且打开第一进风口时与第二侧边平齐,第三侧壁用于在挡风板封闭第一进风口且打开第二进风口时与第三侧边平齐。以便于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远离第二侧壁的一端的端点位于第三侧壁的延长线上。当挡风板转动至第三侧壁与第三侧边平齐时,第一侧壁远离第二侧壁的一端的端点正好落在第三侧边上,这样能够保证第二进风口的面积最大,进一步地提高进风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形成预设角度,预设角度的范围为90度至130度。合理的预设角度能够在避免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发生干涉的同时保证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面积最大化。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第二进风口的下方,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合。以便于实现挡风板将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同时封闭的功能,提高开关效率。
进一步地,新风壳体设置有安装基面,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开设于安装基面上,输出轴垂直于安装基面设置,挡风板与安装基面平行设置。驱动电机能够通过输出轴带动挡风板在平行于安装基面的平面上转动,以保证挡风板转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安装基面开设有安装槽,驱动电机设置于安装槽内,输出轴伸出安装槽设置。安装槽用于对驱动电机进行容置,以使驱动电机设置于新风壳体内,而不会凸出新风壳体设置,从而进一步地减小新风装置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
进一步地,新风装置还包括压圈,压圈可拆卸地安装于新风壳体上,且罩设于挡风板外,压圈的内径小于挡风板的直径。压圈能够对挡风板进行止挡限位,以防止挡风板脱离新风壳体,保证挡风板封闭第一进风口和/或第二进风口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装置,该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挡风板和驱动电机,新风壳体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驱动电机安装于新风壳体上,驱动电机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与挡风板连接,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围绕输出轴排布,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挡风板绕输出轴的轴线转动,以使挡风板封闭第一进风口和/或第二进风口。空调器能够简化进风口的开关结构,缩减开关步骤,提高开关效率,并且减小开关结构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空调器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处于空气净化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处于排污风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处于室外进风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中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中驱动电机与新风壳体连接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新风装置;110-新风壳体;111-第一进风口;1111-第一侧边;1112-第二侧边;112-第二进风口;1121-第三侧边;113-外风口;114-内风口;115-第一空腔;116-第二空腔;117-安装基面;118-安装槽;120-挡风板;121-缺口;122-第一侧壁;123-第二侧壁;124-第三侧壁;130-驱动电机;131-输出轴;140-压圈;150-风机;160-第一过滤模块;170-第二过滤模块;180-出风阀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图3、图4和图5中的空心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100,用于实现新风功能。其能够简化进风口的开关结构,缩减开关步骤,提高开关效率,并且减小开关结构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新风装置100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100应用于空调挂机,空调挂机挂设于室内的墙壁上,且能够向室内吹出热风或者冷风,以实现制热或者制冷的功能,新风装置100用于将室内的污风排至室外,新风装置100还用于将室内的待净化风过滤净化后排至室内,新风装置100还用于将室外的新风过滤净化后排至室内,以实现不同的新风功能,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新风装置100可以应用于空调柜机,也可以应用于移动式空调,对新风装置100的应用场景不作具体限定。
新风装置100包括新风壳体110、挡风板120、驱动电机130、压圈140、风机150、第一过滤模块160、第二过滤模块170和出风阀件180。驱动电机130安装于新风壳体110上,驱动电机130设置有输出轴131,输出轴131与挡风板120连接,输出轴131能够在驱动电机130启动时带动挡风板120转动。新风壳体110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均与室内连通,第一进风口111用于供室内的待净化风流入,第二进风口112用于供室内的污风流入,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围绕输出轴131排布,驱动电机130用于带动挡风板120绕输出轴131的轴线转动,以使挡风板120封闭第一进风口111和/或第二进风口112。具体地,驱动电机130能够带动挡风板120封闭第一进风口111,且打开第二进风口112,驱动电机130还能够带动挡风板120打开第一进风口111,且封闭第二进风口112,驱动电机130还能够带动挡风板120同时封闭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通过一个挡风板120即可实现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的三种开关模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开关效率高,并且能够有效减小开关结构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新风装置100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压圈140可拆卸地安装于新风壳体110上,且罩设于挡风板120外,压圈140的内径小于挡风板120的直径,压圈140能够对挡风板120进行止挡限位,以防止挡风板120脱离新风壳体110,保证挡风板120封闭第一进风口111和/或第二进风口112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风机150安装于新风壳体110内,风机150用于带动空气流动,风机150能够产生负压,以带动空气流入新风壳体110,再向外排出。
本实施例中,新风壳体110还开设有外风口113和内风口114,其中,外风口113与室外连通,内风口114与室内连通。出风阀件180安装于新风壳体110上,出风阀件180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外风口113,出风阀件180还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内风口114。第一过滤模块160和第二过滤模块170均安装于新风壳体110内,其中,第一过滤模块160的位置与第一进风口111的位置相对应,第一过滤模块160用于对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新风壳体110的空气进行过滤;第二过滤模块170将新风壳体110分隔形成第一空腔115和第二空腔116,第二过滤模块170用于对从第一空腔115进入第二空腔116的空气进行过滤,第一过滤模块160设置于第一空腔115内,第一空腔115与外风口113连通,并通过第一过滤模块160与第一进风口111连通,风机150设置于第二空腔116内,第二空腔116与内风口114以及第二进风口112连通。
值得注意的是,新风装置100具有三种新风模式,分别为空气净化模式、排污风模式和室外进风模式。当新风装置100处于空气净化模式时,驱动电机130带动挡风板120打开第一进风口111,且封闭第二进风口112,出风阀件180关闭外风口113,且打开内风口114,在此模式下,室内的待净化风在风机150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进风口111、第一过滤模块160、第一空腔115、第二过滤模块170、第二空腔116和内风口114吹至室内,以实现空气净化功能,将室内空气过滤后再循环流回室内,此功能适用于室内空气质量较差,需要对其进行净化的场景,在此过程中,第一过滤模块160对待净化风进行初步过滤,第二过滤模块170对待净化风进行再次过滤,以提高对待净化风的过滤除杂效果,提高吹至室内的空气质量。
当新风装置100处于排污风模式时,驱动电机130带动挡风板120打开第二进风口112,且封闭第一进风口111,出风阀件180关闭内风口114,且打开外风口113,在此模式下,室内的污风在风机150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二进风口112、第二空腔116和外风口113排至室外,以实现排污风功能,此功能适用于室内空气质量极差,亟需换气的场景,在此过程中,第一过滤模块160和第二过滤模块170均不工作,污风不会对第一过滤模块160和第二过滤模块170产生脏污,保证第一过滤模块160和第二过滤模块170的洁净度,延长第一过滤模块160和第二过滤模块170的使用寿命。
当新风装置100处于室外进风模式时,驱动电机130带动挡风板120同时封闭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出风阀件180同时打开内风口114和外风口113,在此模式下,室外的新风在风机150的作用下依次通过外风口113、第一空腔115、第二过滤模块170、第二空腔116和内风口114吹至室内,以实现空气净化功能,将室外空气过滤后再流入室内,此功能适用于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较高,需要补入外界新鲜空气的场景,在此过程中,由于室外新风洁净度较高,所以只需要利用第二过滤模块170对室外新风进行一次过滤即可,保证吹至室内的空气质量。
请结合参照图6和图7,需要说明的是,挡风板120设置有缺口121,缺口121用于在挡风板120封闭第二进风口112且打开第一进风口111时与第一进风口111连通,缺口121还用于在挡风板120封闭第一进风口111且打开第二进风口112时与第二进风口112错位设置,以便于挡风板120在打开第一进风口111或者第二进风口112时对第一进风口111或者第二进风口112进行让位,避免挡风板120遮挡第一进风口111或者第二进风口112的情况发生,将第一进风口111或者第二进风口112完全露出,并且能够保证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的面积最大化,提高进风效率。
本实施例中,挡风板120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和第三侧壁124,缺口121设置于第一侧壁122和第二侧壁123之间。第一进风口111相邻设置有第一侧边1111和第二侧边1112,第二进风口112设置有第三侧边1121。具体地,第一侧壁122用于在挡风板120封闭第二进风口112且打开第一进风口111时与第一侧边1111平齐,第二侧壁123用于在挡风板120封闭第二进风口112且打开第一进风口111时与第二侧边1112平齐,以使缺口121与第一进风口111连通;第三侧壁124用于在挡风板120封闭第一进风口111且打开第二进风口112时与第三侧边1121平齐,以使缺口121与第二进风口112错位设置。这样一来,当挡风板120转动至第一侧壁122与第一侧边1111平齐,且第二侧壁123与第二侧边1112平齐时,说明第一进风口111完全打开,当挡风板120转动至第三侧壁124与第三侧边1121平齐时,说明第二进风口112完全打开,以便于控制驱动电机130的转动角度。
具体地,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和第三侧壁124均为直线壁,第一侧边1111、第二侧边1112和第三侧边1121均为直线边。第一侧壁122远离第二侧壁123的一端的端点位于第三侧壁124的延长线上,当挡风板120转动至第三侧壁124与第三侧边1121平齐时,第一侧壁122远离第二侧壁123的一端的端点正好落在第三侧边1121上,这样能够保证第二进风口112的面积最大,进一步地提高进风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122和第二侧壁123之间形成预设角度,预设角度的范围为90度至130度,合理的预设角度能够在避免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发生干涉的同时保证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的面积最大化。本实施例中,预设角度为110度,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预设角度可以为90度,也可以为130度,对预设角度的大小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11设置于第二进风口112的下方,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合,以便于实现挡风板120将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同时封闭的功能,提高开关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新风壳体110设置有安装基面117,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均开设于安装基面117上,输出轴131垂直于安装基面117设置,挡风板120与安装基面117平行设置,驱动电机130能够通过输出轴131带动挡风板120在平行于安装基面117的平面上转动,以保证挡风板120转动的稳定性。具体地,挡风板120贴合于安装基面117设置,以提高密封性,保证挡风板120在封闭第一进风口111和/或第二进风口112时不会有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1和/或第二进风口112流入新风壳体110。
本实施例中,安装基面117开设有安装槽118,驱动电机130设置于安装槽118内,输出轴131伸出安装槽118设置,以便于输出轴131与挡风板120连接。具体地,安装槽118用于对驱动电机130进行容置,以使驱动电机130设置于新风壳体110内,而不会凸出新风壳体110设置,从而进一步地减小新风装置100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100,新风壳体110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驱动电机130安装于新风壳体110上,驱动电机130设置有输出轴131,输出轴131与挡风板120连接,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围绕输出轴131排布,驱动电机130用于带动挡风板120绕输出轴131的轴线转动,以使挡风板120封闭第一进风口111和/或第二进风口1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100由于采用了围绕输出轴131排布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以及与输出轴131连接的挡风板120,所以能够简化进风口的开关结构,缩减开关步骤,提高开关效率,并且减小开关结构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新风装置100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未示),用于调控室内气温。该空调器包括新风装置100和外壳(图未示)。其中,新风装置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为空调挂机,空调器能够向室内吹出热风或者冷风,以实现制热或者制冷的功能。具体地,新风装置100安装于外壳内,外壳用于挂设于室内墙壁上,新风装置100用于实现空气净化功能、排污风功能或者室外进风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壳体(110)、挡风板(120)和驱动电机(130),所述新风壳体(110)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所述驱动电机(130)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体(110)上,所述驱动电机(130)设置有输出轴(131),所述输出轴(131)与所述挡风板(120)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12)围绕所述输出轴(131)排布,所述驱动电机(130)用于带动所述挡风板(120)绕所述输出轴(131)的轴线转动,以使所述挡风板(120)封闭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120)设置有缺口(121),所述缺口(121)用于在所述挡风板(120)封闭所述第二进风口(112)且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111)时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连通,所述缺口(121)还用于在所述挡风板(120)封闭所述第一进风口(111)且打开所述第二进风口(112)时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12)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120)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和第三侧壁(124),所述缺口(12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2)和所述第二侧壁(123)之间,所述第一进风口(111)相邻设置有第一侧边(1111)和第二侧边(1112),所述第二进风口(112)设置有第三侧边(1121),所述第一侧壁(122)用于在所述挡风板(120)封闭所述第二进风口(112)且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111)时与所述第一侧边(1111)平齐,所述第二侧壁(123)用于在所述挡风板(120)封闭所述第二进风口(112)且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111)时与所述第二侧边(1112)平齐,所述第三侧壁(124)用于在所述挡风板(120)封闭所述第一进风口(111)且打开所述第二进风口(112)时与所述第三侧边(1121)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22)远离所述第二侧壁(123)的一端的端点位于所述第三侧壁(124)的延长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22)和所述第二侧壁(123)之间形成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90度至13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112)的下方,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1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壳体(110)设置有安装基面(117),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12)均开设于所述安装基面(117)上,所述输出轴(131)垂直于所述安装基面(117)设置,所述挡风板(120)与所述安装基面(117)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面(117)开设有安装槽(118),所述驱动电机(130)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18)内,所述输出轴(131)伸出所述安装槽(118)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压圈(140),所述压圈(14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体(110)上,且罩设于所述挡风板(120)外,所述压圈(140)的内径小于所述挡风板(120)的直径。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15787.8U CN218544603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15787.8U CN218544603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44603U true CN218544603U (zh) | 2023-02-28 |
Family
ID=85260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15787.8U Active CN218544603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44603U (zh) |
-
2022
- 2022-11-11 CN CN202223015787.8U patent/CN2185446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12040B (zh) | 室外机及空调 | |
CN213019946U (zh) | 新风系统和空调机组 | |
CN212204781U (zh) | 空气处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04344468B (zh) | 一种具有换新风、热交换及空气净化功能的全热交换器 | |
CN218544603U (zh)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110617594B (zh) | 一种新风净化装置 | |
CN218672582U (zh) | 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 |
CN218672362U (zh) | 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 |
CN209042600U (zh) | 电净化装置、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8066606A (zh)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213480476U (zh) | 新风机 | |
CN214849731U (zh) | 一种防潮型低压配电柜 | |
CN207610323U (zh) | 带内循环功能的新风机 | |
CN217844185U (zh) | 一种新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
CN218672583U (zh) | 一种新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
CN103307693B (zh) | 换气装置及包括该换气装置的空调器 | |
CN202470288U (zh) | 换气装置及包括该换气装置的空调器 | |
CN216886163U (zh) | 一种驻车空调内外循环切换装置 | |
CN217235912U (zh) | 多模组空调 | |
CN110433585A (zh) | 一种组合式滤网机构及空气处理设备 | |
CN217785371U (zh) | 进风箱、新风机及新风空调 | |
CN21800166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817256U (zh)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
CN218163352U (zh) | 电控箱、管道机 | |
CN217604298U (zh) | 一种窗式新风器风机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