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2384U -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2384U
CN212362384U CN202020515548.0U CN202020515548U CN212362384U CN 212362384 U CN212362384 U CN 212362384U CN 202020515548 U CN202020515548 U CN 202020515548U CN 212362384 U CN212362384 U CN 212362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assembly
assembly body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155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霆
丘晓宏
罗文君
邵家成
曾新成
邹春盖
赵健聪
骆妍
刘德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05155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2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2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2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及空调器,涉及风道组件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效率高的风道组件,解决传统的风道组件与导流圈装配复杂、结构可靠性偏低的问题。该风道组件包括导流圈和用于容纳离心风机的装配体,所述导流圈与所述装配体一体成型,当所述离心风机工作时,气体经所述导流圈流入所述装配体内,其中所述导流圈的外圈与所述装配体的进风口固定连接,内圈朝向进风口内侧延伸。该风道组件还包括上风道、下风道和盖板以形成一个具有上下两个出风口的风道组件。本实用新型用于提供一种便于装配且结构可靠性好的风道组件以及安装有该风道组件的空调器设备。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道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市面上的立式柜机空调多采用带有离心风机的风道。为了保证风道的进风量以及进风顺畅,往往需要在进风口处设置导流圈来引导气流流向同时帮助降低风噪。由于导流圈是通过后期装配的方式固定在进风口处,因此导流圈与风道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会影响气流的流向以及导致空调运行过程中噪音偏大。同时,导流圈与风道分别加工安装也会影响空调的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空调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包括导流圈和用于容纳离心风机的装配体,所述导流圈与所述装配体一体成型,气体经所述导流圈流入所述装配体内。
由于导流圈与装配体一体成型,因此导流圈与装配体之间不存在接缝,同时也能帮助提高相关组件的装配效率。另外,导流圈与装配体一体化设计也能帮助提高该结构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流圈的外圈与所述装配体的进风口固定连接,内圈朝向进风口内侧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流圈包括导流弧面,所述导流弧面的横截面为朝向进风方向凸起的曲线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流圈还包括横截面为条形结构的导流环,所述导流环与所述导流弧面固定连接并沿所述装配体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装配体内侧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装配体固定连接的风道:所述风道一端与所述装配体相连,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装配体的方向延伸,当所述离心风机工作时,气体经所述离心风机流入所述风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风道本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固定盖合在所述装配体和所述风道上且所述盖板与所述风道之间留有供气体流出的出风口。
盖板与风道本体相互盖合后形成一个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腔室,气体经进风口流入装配体内后经出风口流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离心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盖板上,因此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装配体上时,所述离心风机位于所述装配体的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风道包括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分别位于所述装配体的上下两端。
此时,该风道组件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出风口,气体可以经上下两个出风口吹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风道上设置有能打开或关闭所述上风道的上隔板,和/或,所述下风道上设置有能打开或关闭所述下风道的下隔板。
通过控制隔板的位置可以实现使该装置实现三种不同的出风方式:仅上端出风、仅下端出风和上下两端同时出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和进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朝向所述装配组件处设置有供气体流入的进风区域,所述前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出风区域,气体经所述进风区域流入所述风道组件内,并经所述出风区域流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进风面板和所述风道组件之间还设置有换热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风道组件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不同的风道组件沿垂直方向依次设置,其出风口并排排列,进风口沿垂直方向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及空调器,其中风道组件包括用于容纳离心风机的装配体,该装配体的进风口处固定设置有导流圈,导流圈与装配体为一体式结构,不仅有助于提高该结构的可靠性,同时还能够帮助提高相关组件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以下技术效果:
装配体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上风道和下风道,相应的上风道和下风道处分别设置有出风口,气体经进气口进入该风道组件后可以分别从上下两个不同的出风口吹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风道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的气体流入示意图;
图4是导流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流圈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图6中的空调器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中:1、导流圈;11、导流弧面;12、导流环;2、装配体;21、进风口;3、离心风机;41、上风道;42、下风道;5、盖板;6、出风口;7、前面板;8、进风面板;9、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观察,盖板部分未画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风道组件整体呈三段式结构,分别包括上风道、装配体和下风道,进风口位于装配体上,导流圈固定设置在进风口处;上下风道结构为便于送风的蜗壳形结构,但不局限于该形状。
附图2是图1中风道组件的结构分解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风道组件包括盖板、离心风机、装配体、上风道和下风道,其中上风道、装配体和下风道固定连接在一起,盖板可以直接盖合在上述结构上。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的气体流入示意图;气流的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外界的气体从进风口处经导流圈流入离心风机处。
附图4是导流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由于导流圈与装配体为一体式加工而成,因此该图中还包括部分装配体结构,此时图中的导流圈为曲面结构且其朝向进风口指向的方向凸起。
附图5是导流圈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与图4相比,此时的导流圈的截面朝向进风口内侧的方向凸起,导流圈朝向气流的一侧保持曲面结构。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结构分解图;该空调器在风道组件外侧还设置有前面板、进风面板、换热器以及底座,其中前面板和进风面板共同拼成该空调器的外壳。
附图7是图6中的空调器的气体流向示意图,气体从进风面板进入空调器内部并经风道组件由前面板吹出。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该风道组件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类似“S”形,包括一个用于盛放离心风机3的装配体2和固定设置在装配体2进风口21处的导流圈1,该导流圈1与装配体2一体成型,两者之间不存在接缝,因此在使用时可以保证进风顺畅,气体流经导流圈1时不会产生额外的涡流和风噪;另外,因为导流圈1与装配体2一体化设计,因此在装配时可以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并提高装配效率。
具体的,该导流圈1与装配体2可以通过一体式注塑加工而成。
为了保证进风口21处气流能够畅通流动并减少风噪,设置导流圈1的外圈与装配体2的进风口21固定连接,其内圈朝向进风口21内侧延伸,气体流入时从导流圈1的外圈朝向内圈流动。由于气体会沿导流圈1的侧壁贴壁流动,为了保证气体流入过程中尽量少的产生涡流和风噪同时能够均匀进风,设置导流圈1中包括一端导流弧面11,导流弧面11的横截面为朝向进风方向凸起的曲线结构。
由于柯恩达效应的存在,流体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因此为了使气体流动更加顺畅均匀,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5所示,导流圈1的截面为曲线结构且朝向进风方向凸起,图4中的导流圈1截面相对进风口21凸起,图5中的导流圈1截面指向进风口21内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导流圈1还包括横截面为条形结构的导流环12,导流环12与导流弧面11固定连接并沿装配体2的轴线方向朝向装配体2内侧延伸。这样不仅增强了气体在导流圈1的导流环12处的贴壁流动,使得进入离心风机3处的气体更加均匀,提高了导流圈1的导流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降低离心风机3低转速工作时产生的喘振噪音。
该风道组件除了装配体2和导流圈1以外,还包括与装配体2固定连接的风道和盖板5,其中风道与装配体2固定连接后形成一个供气体流过的槽,盖板5盖合在上述槽上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6的腔室,离心风机3固定设置在盖板5上,因此盖板5盖合在装配体2上时,离心风机3位于装配体2的腔内,气体在离心风机3的作用下经进风口21流入装配体2内后由出风口6流出。
具体的,为了减少气体流经风道时的损耗,风道的内侧壁应当尽量避免存在拐角,因此风道的内侧壁优选弧形结构且该弧形结构与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匹配。
需要注意的是,风道可以与装配体2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而成,也可以通过后期装配的方式固定设置在一起。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风道一端与装配体2相连,另一端朝向远离装配体2的方向延伸,当离心风机3工作时,气体经离心风机3流入风道。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当盖板5盖合在风道上时,此时风道的上下两端与盖板5的连接处留有供气体流出的出风口6,气体在离心风机3的作用下经导流圈1流入装配体2后由出风口6流出,此时出风口6位于盖板5的上下两端。另外,该出风口6也可以设置在风道的出风端,此时盖板5能够恰好盖合在风道上。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风道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或一个,当风道的数量为一时,此时风道仅具有一个出风口6;当风道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一个风道上均设置有出风口6,出风口6的数量与风道的数量相同。
具体的,设置风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道分别位于该装配体2的上下两端,定位为上风道41和下风道42,因此该风道组件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出风口6,气体可以经上下两个出风口6分别吹出。
需要注意的是,上风道41和下风道42以装配体2的中心为对称点中心对称。
考虑到不同的使用环境,该风道组件需要具备三种不同的出风模式:仅上端出风口6出风、仅下端出风口6出风已经上下两端的出风口6同时出风。为了满足上述要求,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上风道41上设置有能打开或关闭上风道41的上隔板,和/或,下风道42上设置有能打开或关闭下风道42的下隔板。通过控制隔板的位置可以实现使该装置实现三种不同的出风方式:仅上端出风、仅下端出风和上下两端同时出风。当隔板处于打开状态时,气体经相应的风道吹出;当隔板处于闭合状态时,相应的出风口6处于闭合状态。
当离心风机3工作时,根据其轴向进风径向出风的原理,空气从进风口21进入风道组件后径向吹出,也就是说,气体分别经上风道41和下风道42吹出。同时,由于上风道41内设有可打开或关闭上风道41的上隔板,下风道42内设有可打开或关闭下风道42的下隔板,因此:
(1)当空调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通过使上隔板打开上风道41,下隔板关闭下风道42,冷空气可以由上出风口6吹出;
(2)当空调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通过使上隔板关闭上风道41,下隔板打开下风道42,热空气可以由下出风口6吹出;
(3)空调也可以同时打开上下两个出风口6实现空调器室内机上下出风,室内温度分别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计可以避免气体在另一个出风口6处回流,从而提高了空调的换热效率,降低成本和能耗。同时,该风道组件不仅仅适用于空调室内机,相同的内部结构也可适用于风管机空调系统。
在保证能够控制上风道41和下风道42的通断的前提下,上隔板和下隔板设置的具体位置可以在靠近出风口6处,也可以在靠近离心风机3处,但是,相比较来说,靠近出风口6设置会使关闭的风道内可容纳一部分空气,进而造成一部分空气热量的浪费,因此,优先考虑将上隔板和下隔板设置在风道靠近离心风机3一侧。
上隔板和下隔板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活动设置在上风道41和下风道42上,以实现对其通断的控制:具体的,上隔板通过第一铰接轴与上风道41的侧壁铰接,当上隔板绕第铰接轴旋转时,可将上风道41打开或关闭;下隔板通过第二铰接轴与下风道42的侧壁铰接,当下隔板绕第二铰接轴旋转时,可将下风道42打开或关闭。为了便于控制,可以通过电机等方式来控制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以驱动上隔板和下隔板旋转的方式来控制上风道41和下风道42的通断。
需要注意的是,离心风机3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会导致风道倾斜方向不同,也就是说,离心风机3的转动方向会影响上风道41或下风道42的具体形状。
上述上隔板和下隔板的形状与装配体2的形状相匹配,以免出现漏风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如图6-7所示,该空调器除了上述任一项的风道组件以外,还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前面板7和进风面板8,进风面板8朝向装配组件处设置有供气体流入的进风区域,前面板7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出风区域,气体经进风区域流入风道组件内,并经出风区域流出,进风面板8和风道组件之间还设置有换热器9。
如图6所示,进风面板8处中部设置有与进风口21对应的进气格栅,进气格栅与进风口21之间固定设置有换热器9。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底座,底座与壳体固定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风道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不同的风道组件沿垂直方向依次设置,其出风口6并排排列,进风口21沿垂直方向排列,此时多个风道组件呈“SS”形排列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圈和用于容纳离心风机的装配体,所述导流圈与所述装配体一体成型,气体经所述导流圈流入所述装配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的外圈与所述装配体的进风口固定连接,内圈朝向进风口内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包括导流弧面,所述导流弧面的横截面为朝向进风方向凸起的曲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还包括横截面为条形结构的导流环,所述导流环与所述导流弧面固定连接并沿所述装配体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装配体内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装配体固定连接的风道:所述风道一端与所述装配体相连,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装配体的方向延伸,当所述离心风机工作时,气体经所述离心风机流入所述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固定盖合在所述装配体和所述风道上且所述盖板与所述风道之间留有供气体流出的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盖板上,因此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装配体上时,所述离心风机位于所述装配体的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分别位于所述装配体的上下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上设置有能打开或关闭所述上风道的上隔板,和/或,所述下风道上设置有能打开或关闭所述下风道的下隔板。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的数量为多个。
CN202020515548.0U 2020-04-09 2020-04-09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Active CN212362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5548.0U CN212362384U (zh) 2020-04-09 2020-04-09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5548.0U CN212362384U (zh) 2020-04-09 2020-04-09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2384U true CN212362384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40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15548.0U Active CN212362384U (zh) 2020-04-09 2020-04-09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2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1110B (zh) 一种壁挂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11457572A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110762616A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362384U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210399157U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0410876B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10511918U (zh) 空调柜机
CN211119674U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1789702U (zh) 一种户外机柜
CN208025676U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210509738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059073U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108266810A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108507012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21035911U (zh) 一种双通道大风量取暖器
CN21544665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2303731A (zh) 空调柜机
CN211791137U (zh) 电机空空冷却结构和空空冷电机
CN216897462U (zh) 一种微风循环风道结构
CN212585176U (zh) 面板组件和室内机
CN21240884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891525U (zh) 空调柜机
CN217685223U (zh) 用于集成灶的风道组件和集成灶
CN21924371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374701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