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2080U - 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2080U
CN218672080U CN202320096667.0U CN202320096667U CN218672080U CN 218672080 U CN218672080 U CN 218672080U CN 202320096667 U CN202320096667 U CN 202320096667U CN 218672080 U CN218672080 U CN 218672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light source
cob light
heat dissipation
hea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966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敏
林璧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Nanguang Televis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Nanguang Televi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Nanguang Televis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Nanguang Televi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966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2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2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2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背面贴附于均温板正面上的COB光源,以及设于均温板背面的散热组件,所述均温板的正面尺寸大于COB光源的背面尺寸,还包括至少一组热管组,所述热管组包含至少一根热管,所述热管的部分管体贴附于COB光源的基板的正面上,所述热管另外的部分管体贴附于均温板的正面上或穿设有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的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工作时COB光源产生的热量除了从背面传递给均温板再传给散热组件散热外,还从正面传递给热管,再通过热管传递到温度相对较低的均温板或散热组件,通过从COB光源正面进行热传递的设计,能够有效地进一步降低COB光源的温度,满足大功率的COB光源的散热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具体是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COB光源是摄影灯的发光部件,发光时会产生热量。为保证摄影灯正常使用,需要在摄影灯内部设置散热装置,对COB光源散热降温。
公开号CN213040403U,名称为一种摄影灯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摄影灯用的散热器组件,采用热管穿设第一散热翅片并于导热基板热接触,光源件背面贴附导热基板上,使用过程中光源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导热基板上,再由导热基板传递到热管并由热管将热量带到第一散热翅片进行散热。该结构中,导热基板和光源件两者相接触的面,即导热基板的正面和光源件的背面大小相仿,热量在导热基板上还是比较集中,若COB光源产生的热量较多时则该处温度会较高,所以这种结构只适合功率较小的COB光源,难以适应大功率COB光源。
为解决大功率COB光源的散热问题,现在也有相关的技术,如公布号CN107883359A,名称为大功率LED散热结构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散热结构与上述散热器组件的结构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该散热结构采用的散热底板的正面尺寸远大于LED热源的背面尺寸,这样LED热源产生的热量首先会传递到该大尺寸的散热底板进行分散,避免热量过于集中,s同时大尺寸的散热底板方便连接更多热管,使单位时间有更多热量传递到散热鳍片上,有利于从整体上降低温度,能适用大功率的光源。
现有摄影灯的散热设计都是围绕着COB光源展开,尽可能将COB光源产生的热量带走散发出去,使COB光源温度降低。如上述现有的散热器,基本结构都是将COB光源的背面贴附在散热底板的正面,再用热管连接散热底板和散热鳍片,由热量传递顺序明显可知,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OB光源基板的正面、散热底板的正面、散热鳍片,而COB光源由于自身基板尺寸和材料传热能力的限制,即使再增大散热底板的尺寸或是布置更多热管或散热鳍片,也难以将COB光源产生的热量仅从其背面迅速传递带走散发,可以说现有的散热设计存在技术上的偏见,就是仅从COB光源的背面去考虑热量传递的设计,导致散热器的散热能力难以进一步提升,也难以满足越来越大功率的COB光源的散热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良好的、适用于大功率COB光源的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背面贴附于均温板正面上的COB光源,以及设于均温板背面的散热组件,所述均温板的正面尺寸大于COB光源的背面尺寸,还包括至少一组热管组,所述热管组包含至少一根热管,所述热管的部分管体贴附于COB光源的基板的正面上,所述热管另外的部分管体贴附于均温板的正面上或穿设有用于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的散热结构。
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在散热组件前侧处上的风扇,所述热管组的数量为一组,所述热管的部分管体贴附于COB光源基板正面的后侧。
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管的有效端贴附于COB光源基板正面的后侧,无效端贴附于均温板的正面上或穿设有散热结构。
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管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的热管组分别设置在COB光源的左右两侧,所述热管的有效端贴附于COB光源基板的正面上,无效端贴附于均温板的正面上或穿设有散热结构。
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管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的热管组分别设置在COB光源的上下两侧,所述热管管体的中部贴附于COB光源基板的正面上,两端分别贴附于均温板左右两侧的正面上。
进一步改进,每一组热管组均包含两根并排的热管且这两根热管的有效端的朝向相反。
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管组的数量为至少三组且围绕COB 光源的中心布置,所述热管的有效端贴附于COB光源基板的正面上,无效端贴附于均温板的正面上或穿设有散热结构。
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结构为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固定连接于散热组件上,所述热管的无效端穿设于散热鳍片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结构为散热组件,所述热管的无效端穿设于散热组件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管为穿接于散热组件远离均温板的远端上,每一根所述热管由两根短热管首尾相接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正面尺寸较大的均温板,利用至少一组热管组,其中热管的部分管体贴附于COB光源基板的正面,另外的部分管体贴附于均温板正面上或穿设有散热结构,工作时COB光源产生的热量除了从背面传递给均温板再传给散热组件散热外,还从正面传递给热管,再通过热管传递到温度相对较低的均温板或传递到散热结构进行热量散热,可进一步降低COB光源温度。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只从COB光源背面去考虑热传递设计的偏见,增设了从COB光源正面进行热传递的设计,能够有效地进一步降低COB光源的温度,满足大功率的COB光源的散热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8所示的COB光源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2、COB光源1和散热组件3,其中均温板2的正面尺寸大于COB光源1的背面尺寸,这样均温板2的正面能够囊括整个COB光源1的背面,使COB光源1的背面完全贴附于均温板2正面上,以便COB光源1产生的热量能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避免热量过于集中,散热组件3则设于均温板2背面。另外还包括至少一组热管组,每组所述的热管组包含至少一根热管4。其中,热管4的一部分管体贴附于COB光源1的基板的正面上,另外的部分管体贴附于均温板2的正面上,或者是穿设有散热结构。COB光源1的结构包括基板和设于基板上的LED芯片,LED芯片发光时会产生热量传递给基板,该热管组可从基板正面将热量传递给均温板2,或是传递到散热结构上进行散发,可进一步降低基板温度,从而降低整个COB光源1的温度。
优选的,上述的散热组件3包括散热件31和风扇32,风扇32固设于散热件31前侧,即固定连接在散热件31的前方处。前侧的风扇32能够带动气流吹向散热件31,将热量带到外界进行散热。散热件31可采用现有的散热鳍片,或是散热鳍片和热管的组合。因散热件31的前侧离风扇32近,热量从前侧随气流流向后侧,所以散热件31的前侧温度会比后侧的低,导致均温板2的热量分布不均匀,总体上也是前侧温度较低,而后侧温度较高。从而进一步导致COB光源1基板的温度分别也不均匀,前侧相对后侧会低些。对此,令热管组的数量为一组并且布置在COB光源1的后侧,COB光源1后侧的热量便从热管4传递到均温板2或散热件31上,有利于使均温板温度相对均衡。
进一步的,散热结构为散热组件3,如图3所示的结构,将热管4的无效端直接穿设于散热组件3上,该结构充分利用散热组件3的散热能力,将均温板2正面处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组件3进行散发。另外,散热结构也可采用散热鳍片5,如图8所示的结构,热管4的有效端穿设于散热鳍片5,为固定住散热鳍片5使其不易松动,将散热鳍片5与散热组件3通过螺丝连接或焊接在一起,该结构热管4无效端的热量通过相对独立的散热鳍片5进行散热。
实施例一,参照图1,该实施例中,采用的散热组件3包括散热件31和设于散热件31前侧的风扇32,热管组的数量为一组,这一组热管组包括有两根热管4,这两根热管4分别设置在COB光源1左右两侧,热管4的有效端附于COB光源1基板正面的后侧,无效端贴附于均温板2的正面上。可以理解的,除了这种布置方式外,热管4的无效端可穿设于散热件31上,也可穿设散热鳍片5,或者采用图5的热管4,将其中部贴附于COB光源1基板正面的后侧,两端分别贴附于均温板2正面。当然,热管组包括的热管4数量也可为三根或四根或更多,可不用平分为两组,可依据实际均温板2发热分布情况进行合理分组。
实施例二,参照图2,COB光源1的基板的左右两侧的中间均设置有接线端11,而均温板2采用上述的左右两侧均往外超出COB光源1的结构,将两组热管组分别设于COB光源1的左右两侧,并且每一侧的热管组再分为两组热管分组,每组热管分组包括有两根热管4。这两组热管分组分别设于COB光源1的上下两侧,即在接线端11的上下两侧,这样不会影响COB光源1的接线。热管组中的热管4的具体设置方式,是将热管4的有效端贴附于COB光源1基板的正面上,另外无效端贴附于均温板2的正面上,这样热量能快速从COB光源1基板的正面,经热管4的有效端传递到无效端,再传递给相应的均温板2。同样可理解的,两组热管组的布置方式可以是对称或不对称布置,热管分组中包含的热管4数量可以相等或不等,依照实际情况设置。
实施例三,参照图3,该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每组热管分组只有一根热管4,并且热管4有效端贴附于COB光源1基板的正面,而无效端则延伸至穿设于散热组件3远离均温板2的远端上,使热量能直接传递到温度更低的的远端,使散热组件3的热量分布更为均匀,利于散热。并且,每一根热管4由两根短热管41首尾相接构成,具体连接方式是:位于上面的第一根短热管41的有效端贴附于COB光源1上,无效端与下面的第二根短热管41的有效端热接触的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根短热管41的无效端则穿接于散热组件3上。相比单根较长的热管,两根短热管41相接能够更有效的长距离传递热量。
实施例四,参照图4,COB光源1的基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接线端11,每一侧的接线端11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上下侧。与实施例二相比,实施例四是将两组所述的热管组分别设于COB光源1左右两侧的中部,避免对接线造成影响,每组热管组包括有三根热管4。同样的,所述热管4的有效端贴附于COB光源1基板的正面上,无效端贴附于均温板2的正面上。当然,也可将无效端穿设于散热组件3上,或是穿设于散热鳍片5上。
实施例五,参照图5,本实施例采用左右两侧均往外超出COB光源1的均温板2,采用两组热管组,每一组热管组均包含两根并排的热管4,并且这两根热管4的有效端的朝向相反。两组热管组以上下对称的方式分别设于COB光源1的上下两侧。将热管4管体的中部贴附于COB光源1基板的正面上,两端则分别贴附于均温板2的左右两侧。热量从基板传递到热管4中部后分别往两边传递到管体两端,再传递到均温板2左右两侧的正面上。而热管组中的两根热管4的有效端的朝向相反,能够让热量相对均匀的传递到均温板2左右两侧。当然,热管4的两端也可以直接延伸至穿设于散热组件3上,或是穿设于散热鳍片5上。
实施例六,参照图6,本实施例采用较大尺寸的均温板2,其四周均往外超出COB光源1,正面轮廓的外形呈圆形。热管组的数量为六组,这些热管组绕COB光源1的中心设置,每组包括有一根热管4。所述热管4的有效端贴附于COB光源1基板的正面上,无效端贴附于均温板2的正面上。同样,热管4的无效端也可以直接穿设于散热组件3上。而每组热管组包括的热管4的数量也可依COB光源1和均温板2的大小或COB光源1的功率等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一般为一根或两根或三根。
实施例七,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一样采用四周均往外的较大尺寸的均温板2,其正面轮廓的外形呈方形。而热管组的数量为四组,同样是绕COB光源1的中心设置,每组包括两根热管4。热管4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六一样。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中,热管组优选采用绕COB光源1的中心均匀设置,当然也可以是非均匀的布置,而均温板2的正面轮廓可以为其他正多边形,或者是非规则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实施例八,参照图8,本实施例主要体现散热结构的其中一种具体结构,该散热结构采用散热鳍片5,散热鳍片5与散热组件3相邻,并且通过螺丝与散热组件3连接固定,热管4的有效端贴附于COB光源1基板的正面上,无效端则直接穿设于散热鳍片5上。散热鳍片5与散热组件3除了在连接处有很小部分热传递外,其它部位之间不会产生热传递。COB光源1产生的热量,分别传递到散热鳍片5和散热组件3上进行散热。
上述列举了散热装置的几种较为典型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均温板的形状、热管组的数量和设置方式、每组热管组包括的热管数量、热管的连接方式和构成方式、散热结构等部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以形成新的实施例,热管组的布置方式可采用非对称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若对本技术进行简单的改动,均只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包括均温板(2)、背面贴附于均温板(2)正面上的COB光源(1),以及设于均温板(2)背面的散热组件(3),所述均温板(2)的正面尺寸大于COB光源(1)的背面尺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热管组,所述热管组包含至少一根热管(4),所述热管(4)的部分管体贴附于COB光源(1)的基板的正面上,所述热管(4)另外的部分管体贴附于均温板(2)的正面上或穿设有用于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的散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设在散热组件(3)前侧处上的风扇(32),所述热管组的数量为一组,所述热管(4)的部分管体贴附于COB光源(1)基板正面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4)的有效端贴附于COB光源(1)基板正面的后侧,无效端贴附于均温板(2)的正面上或穿设有散热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的热管组分别设置在COB光源(1)的左右两侧,所述热管(4)的有效端贴附于COB光源(1)基板的正面上,无效端贴附于均温板(2)的正面上或穿设有散热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的热管组分别设置在COB光源(1)的上下两侧,所述热管(4)管体的中部贴附于COB光源(1)基板的正面上,两端分别贴附于均温板(2)左右两侧的正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组热管组均包含两根并排的热管(4)且这两根热管(4)的有效端的朝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组的数量为至少三组且围绕COB 光源(1)的中心布置,所述热管(4)的有效端贴附于COB光源(1)基板的正面上,无效端贴附于均温板(2)的正面上或穿设有散热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7所述的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为散热鳍片(5),所述散热鳍片(5)固定连接于散热组件(3)上,所述热管(4)的无效端穿设于散热鳍片(5)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7所述的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为散热组件(3),所述热管(4)的无效端穿设于散热组件(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4)为穿接于散热组件(3)远离均温板(2)的远端上,每一根所述热管(4)由两根短热管(41)首尾相接构成。
CN202320096667.0U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 Active CN218672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6667.0U CN218672080U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6667.0U CN218672080U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2080U true CN218672080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52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96667.0U Active CN218672080U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2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10032U (zh) 新型汽车led灯组件
CN210088797U (zh) 一种高效led灯风冷散热器
CN211828825U (zh) 一种散热封装式半导体
CN218672080U (zh) 一种cob光源散热装置
CN200940818Y (zh) 具高散热性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CN218866284U (zh) 一种用于cob光源的散热器
CN213184342U (zh) 一种陶瓷面led灯封装结构
CN210891581U (zh) 一种灯壳及灯具
CN207893668U (zh) 一种双光源舞台灯
CN216346171U (zh) 散热器及灯具
CN208353796U (zh) 一种led显示屏用散热装置
CN219591424U (zh) 一种高散热的半导体led芯片封装结构
CN209977927U (zh) 一种汽车车灯散热结构
CN218954830U (zh) 一种led灯的散热装置
CN218178641U (zh) 一种高散热性的led球泡灯
CN211853943U (zh) 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
CN213777389U (zh) 一种主动散热式led路灯
CN214580888U (zh) 一种led灯散热结构、车灯及车辆
CN215411437U (zh) 一种大功率led灯具模组
CN215259702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2158421U (zh) 散热及灯壳一体化大功率led路灯
CN219045735U (zh) 一种散热良好的光源系统
CN202382211U (zh) Led灯具散热结构
CN218599673U (zh) 一种相变散热的大功率led灯
CN213818319U (zh) 一种led电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