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9395U - 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69395U CN218669395U CN202222816418.2U CN202222816418U CN218669395U CN 218669395 U CN218669395 U CN 218669395U CN 202222816418 U CN202222816418 U CN 202222816418U CN 218669395 U CN218669395 U CN 2186693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injection
- pump
- injection pipeline
- grou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包括注入管路一和注入管路二,注入管路一的入口和注入管路二的入口之间通过双向联通管路连通;双向联通管路、注入管路一上对应其出口与注入管路一和双向联通管路连通处之间的部位以及注入管路二上对应其出口与注入管路二和双向联通管路连通处之间的部位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转换阀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实现注浆泵随时转换以及注浆管路可随时转换的互通转换装置,实现了注浆泵、注浆管之间的无缝衔接,节省空间,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层注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离层注浆技术是充分利用两侧煤柱和上覆关键层,形成“覆岩关键层——隔离煤柱——离层压实区”的整体减沉结构,其关键是找到合适的离层空间,并通过高压管路向离层中注入液体浆液,上托下压,增大离层空间形成规模,并待浆液“砂水”分离后,由沉淀下来的骨料充填离层区,从而实现减沉的目的。因此,保证各注浆泵稳定运行,保证注浆管路顺畅送浆,在个别管段或泵体出现故障时能够确保浆液输送稳定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
目前,传统技术中的离层注浆一般都是采用“一泵一管路”的方式布置注浆管路,管路之间、注浆泵之间无联通转换装置,实际使用中容易发生泵修则对应管路不能用或者管路漏水而泵不能用的问题;而且,较多的管路还会增大材料成本投入和接头维护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包括注入管路一和注入管路二,所述注入管路一的入口和所述注入管路二的入口之间通过双向联通管路连通;所述双向联通管路、所述注入管路一上对应其出口与所述注入管路一和所述双向联通管路连通处之间的部位以及所述注入管路二上对应其出口与所述注入管路二和所述双向联通管路连通处之间的部位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转换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作业过程中,首先,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水由注入管路一送入孔体内,以形成注浆离层;然后,注入管路一停止注水,同时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浆液由注入管路二送入注浆离层内,直至注浆离层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2-5MPa)后停止注浆;在此过程中双向联通管路上的转换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注水过程中,首先,可根据需求开启双向联通管路上的转换阀门,同时开启注入管路一上的转换阀门并关闭注入管路二上的转换阀门;然后,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向注入管路一和注入管路二内注入水,水汇集于注入管路一内并送至孔体内,设计合理,切换方便;
注水过程中,首先,可根据需求开启双向联通管路上的转换阀门,同时开启注入管路二上的转换阀门并关闭注入管路一上的转换阀门;然后,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向注入管路一和注入管路二内注入浆液,浆液汇集于注入管路二内并送至注浆离层内,设计合理,切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实现注浆泵随时转换以及注浆管路可随时转换的互通转换装置,实现了注浆泵、注浆管之间的无缝衔接,节省空间,节约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注入管路一和所述注入管路二分别为直形管路,且所述注入管路一和所述注入管路二平行分布,所述双向联通管路垂直于所述注入管路一和所述注入管路二分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向孔体内注入水以及向注浆离层内注入浆液,切换方便。
进一步,所述注入管路一的管径小于所述注入管路二的管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满足小流量注水以及大流量注浆的作业需求,使用方便。
进一步,还包括注入泵组一,所述注入泵组一通过接泵管路一与所述注入管路一的入口连通,且所述双向联通管路位于所述接泵管路一与所述注入管路一的出口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业时,通过注入泵组一将水经接泵管路一送至注入管路一内,以便将水注入孔体内,实现自动注水,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接泵管路一上固定安装有控泵阀门一。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控泵阀门一可控制接泵管路一的通断,控制方便。
进一步,所述注入泵组一包括注入泵一,所述注入泵一的出口与所述接泵管路一的入口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业时,通过注入泵一将水经接泵管路一送至注入管路一内,以便将水注入孔体内,实现自动注水,效率高。
进一步,还包括注入泵组二,所述注入泵组二通过接泵管路二与所述注入管路二连通,且所述接泵管路二与所述注入管路二的连通处位于所述双向联通管路和所述注入管路二的连通处与所述注入管路二上对应的所述转换阀门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业时,通过注入泵组二将浆液经接泵管路二送至注入管路二内,以便将浆液注入注浆离层内,实现自动注浆,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注入泵组二包括至少一个注入泵二,每个所述注入泵二均通过所述接泵管路二与所述注入管路二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业时,通过注入泵二将浆液经接泵管路二送至注入管路二内,以便将浆液注入注浆离层内,实现自动注浆,效率高。
进一步,每个所述接泵管路二上均固定安装有控泵阀门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控泵阀门二可控制接泵管路二的通断,控制方便。
进一步,所述注入泵组二包括多个所述注入泵二,多个所述注入泵二并联分布,其分别通过所述接泵管路二与所述注入管路二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多个注入泵二以满足不同流量的注浆需求,从而满足不同的作业需求,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注入管路一和注入管路二分别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注入管路一作业且注入管路二不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注入管路一不作业且注入管路二单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注入管路一;2、注入管路二;3、双向联通管路;4、转换阀门;5、接泵管路一;6、控泵阀门一;7、注入泵一;8、接泵管路二;9、注入泵二;10、控泵阀门二。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包括注入管路一1和注入管路二2,注入管路一1的入口和注入管路二2的入口之间通过双向联通管路3连通;双向联通管路3、注入管路一1上对应其出口与注入管路一1和双向联通管路3连通处之间的部位以及注入管路二2上对应其出口与注入管路二2和双向联通管路3连通处之间的部位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转换阀门4。
作业过程中,首先,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水由注入管路一1送入孔体内,以形成注浆离层;然后,注入管路一1停止注水,同时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浆液由注入管路二2送入注浆离层内,直至注浆离层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2-5MPa)后停止注浆;在此过程中双向联通管路3上的转换阀门4处于关闭状态;
注水过程中,首先,可根据需求开启双向联通管路3上的转换阀门4,同时开启注入管路一1上的转换阀门并关闭注入管路二2上的转换阀门4;然后,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向注入管路一1和注入管路二2内注入水,水汇集于注入管路一1内并送至孔体内,设计合理,切换方便;
注水过程中,首先,可根据需求开启双向联通管路3上的转换阀门4,同时开启注入管路二2上的转换阀门4并关闭注入管路一1上的转换阀门4;然后,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向注入管路一1和注入管路二2内注入浆液,浆液汇集于注入管路二2内并送至注浆离层内,设计合理,切换方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多个转换阀门4分别优选电子阀,多个电子阀分别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实现注浆泵随时转换以及注浆管路可随时转换的互通转换装置,实现了注浆泵、注浆管之间的无缝衔接,节省空间,节约成本。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注入管路一1和注入管路二2分别为直形管路,且注入管路一1和注入管路二2平行分布,双向联通管路3垂直于注入管路一1和注入管路二2分布。
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向孔体内注入水以及向注浆离层内注入浆液,切换方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双向联通管路3为直形管路,其位于注入管路一1和注入管路二2之间,且其垂直于注入管路一1和注入管路二2分布。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注入管路一1的管径小于注入管路二2的管径。
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满足小流量注水以及大流量注浆的作业需求,使用方便。
实施例4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注入泵组一,注入泵组一通过接泵管路一5与注入管路一1的入口连通,且双向联通管路3位于接泵管路一5与注入管路一1的出口之间。
作业时,通过注入泵组一将水经接泵管路一5送至注入管路一1内,以便将水注入孔体内,实现自动注水,效率高。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接泵管路一5上固定安装有控泵阀门一6。
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控泵阀门一6可控制接泵管路一5的通断,控制方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控泵阀门一6优选电子阀,电子阀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
实施例6
在实施例4至实施例5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注入泵组一包括注入泵一7,注入泵一7的出口与接泵管路一5的入口连通。
作业时,通过注入泵一7将水经接泵管路一5送至注入管路一1内,以便将水注入孔体内,实现自动注水,效率高。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注入泵一7的入口通过管路与供水设备例如供水箱连通,定期向供水箱内补充水即可,保证作业的正常进行。
实施例7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注入泵组二,注入泵组二通过接泵管路二8与注入管路二2连通,且接泵管路二8与注入管路二2的连通处位于双向联通管路3和注入管路二2的连通处与注入管路二2上对应的转换阀门4之间。
作业时,通过注入泵组二将浆液经接泵管路二8送至注入管路二2内,以便将浆液注入注浆离层内,实现自动注浆,效率高。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注入泵组二包括至少一个注入泵二9,每个注入泵二9均通过接泵管路二8与注入管路二2连通。
作业时,通过注入泵二9将浆液经接泵管路二8送至注入管路二2内,以便将浆液注入注浆离层内,实现自动注浆,效率高。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接泵管路二8上均固定安装有控泵阀门二10。
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控泵阀门二10可控制接泵管路二8的通断,控制方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多个控泵阀门二10优选电子阀,多个电子阀分别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上述多个控泵阀门可以为蝶阀,也可以为球阀。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8至实施例9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注入泵组二包括多个注入泵二9,多个注入泵二9并联分布,其分别通过接泵管路二8与注入管路二2连通。
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多个注入泵二9以满足不同流量的注浆需求,从而满足不同的作业需求,使用方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多个注入泵二9的入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浆液储存设备例如浆液储存箱连通,定期向浆液储存箱内补充水即可,保证作业的正常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作业时,多个注入泵二9可以开启一个或多个,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作业过程中,首先,开启控泵阀门一6、注入管路一1上的转换阀门4且关闭双向联通管路3上的转换阀门4,并通过注入泵一7将水由注入管路一1送入孔体内,以形成注浆离层;
然后,关闭注入泵一7使得注入管路一1停止注水,开启注入管路二上的转换阀门4和控泵阀门二10,且关闭控泵阀门一6、注入管路一1上的转换阀门4且关闭双向联通管路3上的转换阀门4,并通过注入泵二9将浆液由注入管路二2送入注浆离层内,直至注浆离层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2-5MPa)后停止注浆;在此过程中双向联通管路3上的转换阀门4处于关闭状态;
注水过程中,首先,可根据需求开启双向联通管路3上的转换阀门4,同时开启注入管路一1上的转换阀门并关闭注入管路二2上的转换阀门4;然后,通过注入泵一7箱注入管路一1和注入管路二2内注入水,水汇集于注入管路一1内并送至孔体内,设计合理,切换方便;
注水过程中,首先,可根据需求开启双向联通管路3上的转换阀门4,同时开启注入管路二2上的转换阀门4并关闭注入管路一1上的转换阀门4;然后,通过注入泵二9向注入管路一1和注入管路二2内注入浆液,浆液汇集于注入管路二2内并送至注浆离层内,设计合理,切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是实现了注浆泵之间的自由切换;二是实现了注浆管路之间的自由转换;三是节省了注浆管路材料费用和为何费用,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各个电子部件均采用现有技术,并且上述各个部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各个部件之间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入管路一(1)和注入管路二(2),所述注入管路一(1)的入口和所述注入管路二(2)的入口之间通过双向联通管路(3)连通;所述双向联通管路(3)、所述注入管路一(1)上对应其出口与所述注入管路一(1)和所述双向联通管路(3)连通处之间的部位以及所述注入管路二(2)上对应其出口与所述注入管路二(2)和所述双向联通管路(3)连通处之间的部位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转换阀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路一(1)和所述注入管路二(2)分别为直形管路,且所述注入管路一(1)和所述注入管路二(2)平行分布,所述双向联通管路(3)垂直于所述注入管路一(1)和所述注入管路二(2)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路一(1)的管径小于所述注入管路二(2)的管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入泵组一,所述注入泵组一通过接泵管路一(5)与所述注入管路一(1)的入口连通,且所述双向联通管路(3)位于所述接泵管路一(5)与所述注入管路一(1)的出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泵管路一(5)上固定安装有控泵阀门一(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泵组一包括注入泵一(7),所述注入泵一(7)的出口与所述接泵管路一(5)的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入泵组二,所述注入泵组二通过接泵管路二(8)与所述注入管路二(2)连通,且所述接泵管路二(8)与所述注入管路二(2)的连通处位于所述双向联通管路(3)和所述注入管路二(2)的连通处与所述注入管路二(2)上对应的所述转换阀门(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泵组二包括至少一个注入泵二(9),每个所述注入泵二(9)均通过所述接泵管路二(8)与所述注入管路二(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泵管路二(8)上均固定安装有控泵阀门二(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泵组二包括多个所述注入泵二(9),多个所述注入泵二(9)并联分布,其分别通过所述接泵管路二(8)与所述注入管路二(2)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16418.2U CN218669395U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16418.2U CN218669395U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69395U true CN218669395U (zh) | 2023-03-21 |
Family
ID=85566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16418.2U Active CN218669395U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69395U (zh) |
-
2022
- 2022-10-25 CN CN202222816418.2U patent/CN2186693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669395U (zh) | 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 | |
CN200999960Y (zh) | 天然气汽车加气子站系统 | |
CN2934865Y (zh) | 压缩天然气存储钢瓶及其构成的运送系统与加气子站系统 | |
CN206474113U (zh) | 酒精定量供应装置 | |
CN113417618B (zh) | 一种压裂施工的自动化供液管汇 | |
CN210829629U (zh) | 柴油水泵机组管汇泄压泄水装置 | |
CN201138577Y (zh) | 一种钠冷快堆一回路钠的充排系统 | |
CN108789173B (zh) | 煤矿井下磨料持续供给系统 | |
CN206134828U (zh) | 燃料电池可充装式供气汇流系统 | |
CN106567696B (zh) | 加液装置 | |
CN201433423Y (zh) | 一种箱式管网叠压给水设备 | |
CN202685049U (zh) | 一种便捷式注浆装置 | |
CN207454022U (zh) | 一种煤矿井下无底阀水泵排水系统 | |
CN118481676A (zh) | 一种煤矸石覆岩离层注浆管汇系统 | |
CN202417867U (zh) | 液压式cng汽车加气子站的液压系统 | |
CN201106760Y (zh) | 天然气汽车加气子站系统 | |
CN214890529U (zh) | 树脂输送系统 | |
CN104298265B (zh) | 试验用恒压注浆-供水气动联合伺服控制系统 | |
CN112721961B (zh) | 一种给水系统 | |
CN216952629U (zh) | 用于特稠油掺水外输的装置 | |
CN220436213U (zh) | 一种lng加气站 | |
CN105332965B (zh) | 发泡机中驱动混合头的液压油路中的控制阀块 | |
CN218189465U (zh) | 乳化油、浓缩液以及防冻液自流式自动投料生产系统 | |
CN204155160U (zh) | 试验用恒压注浆-供水气动联合伺服控制系统 | |
CN215316223U (zh) | 一种切割气添加剂的自动混合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