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9162U - 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Google Patents

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9162U
CN218669162U CN202222998740.1U CN202222998740U CN218669162U CN 218669162 U CN218669162 U CN 218669162U CN 202222998740 U CN202222998740 U CN 202222998740U CN 218669162 U CN218669162 U CN 218669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transition
blind
cavity
manip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987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敏
刘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dl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dl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dl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dl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987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9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9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9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i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百叶窗本体;内玻璃、中间玻璃、外玻璃和隔距框,特点:还包括有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内玻璃、中间玻璃及外玻璃三者的高度相同,中间玻璃的左侧与内、外玻璃的左侧平齐、右侧缩进于内、外玻璃的右侧,中间玻璃的右侧的缩进程度是与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的宽度相适应,该增强机构定位在中间玻璃的右侧面与百叶窗本体的右侧之间,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隔着内玻璃以及隔距框的右侧框条与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磁性吸合。消除操作时的作用力的倾斜、减小牵引绳在传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及杜绝卡顿之类的情形发生;满足向中空腔内一次充入惰性气体要求且避免内、外中空腔之间产生温差;提高制作效率。

Description

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空玻璃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背景技术
前述的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是相对于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而言的,前者具有内、中、外三枚玻璃(习惯称多层中空玻璃),而后者具有一内玻璃和一外玻璃(习惯称双层中空玻璃)。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是从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与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相关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大量见诸,对此只要通过对CN214886725U(遥控式电动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背景技术栏的第三段中提及的专利文献的阅读便可充分理解,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与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相关的技术信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同样可见诸,如CN214787088U(三玻两腔全密封外腔内置百叶玻璃)、CN 105041168B(结构简化的节能型多层中空玻璃百叶窗)、CN204212671U(一种内置百叶帘双腔中空玻璃窗)、CN204609714U(两腔中空玻璃)、CN108643808A(单操控节能型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208900019U(双操控节能型多层中空玻璃百叶窗)和CN105041169B(节能型多层中空玻璃百叶窗),等等。并非限于前述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共同特点为:一是具有三枚玻璃以及具有两个中空腔,其中,内玻璃与中玻璃(即中间玻璃)之间形成有一个中空腔,该中空腔称为内中空腔,中玻璃与外玻璃之间形成有另一个中空腔,该另一个中空腔称为外中空腔,百叶帘即即百叶窗本体设置在外中空腔内;二是由内、中、外三枚玻璃分隔出的前述内中空腔与外中空腔是各不相通的,即各自处于独立的密封分隔状态;三是大都采用尺寸相同的内、中、外玻璃的结构,但也有将中玻璃的高度设计为较内玻璃以及外玻璃短些(如CN204212671U);四是将用于设置百叶窗窗体的并且位于中玻璃与外玻璃之间的前述外中空腔的宽度大于前述内中空腔的宽度。
由上述专利揭示的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结构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内操控器实际贴附于即贴触于内玻璃朝向内中空腔的一侧并且与位于内玻璃背对内中空腔的一侧的手动操作控制机构(也称外操控器)磁吸配合,也就是说内、外操控器隔着内玻璃相互磁吸配合,而设置在外中空腔内的百叶窗窗体的结构体系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帘片翻转牵引绳需从外中空腔传动机构中与内操控器连接,因而力的传递呈斜向,不能呈铅坠状态,致使传动过程中摩擦力增大,绳子卡顿、甚至无法动作,等等;其二,由于内、外中空腔是各自密封分隔的,因而内、外中空腔两者只能各自充入惰性气体如氩气(分两次充气),于是内、外中空腔中由氩气产生的诸如隔热、遮阳、防起雾、防自爆、隔音、防撞击效果是不同的,内、外中空腔的温度也是不平衡的,温度不平衡则会产生温差,而温差对于隔热效果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其三,由于需要进行两次合片,因而制作麻烦并且影响工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帘片翻转牵引绳及百叶帘升降牵引绳以铅坠状态与内操控器连结而得以消除操作时的作用力的倾斜并且减小牵引绳在传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以及杜绝卡顿之类的情形、有利于同时将双腔与单腔兼而有之而得以满足一次充入气体要求并且避免内外中空腔产生温差情形,有益于实现一次合片而得以提高制作效率的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一百叶窗本体;一内玻璃、一中间玻璃、一外玻璃和一隔距框,中间玻璃设置在百叶窗本体的前侧,隔距框设置在由内玻璃与中间玻璃的相向一侧之间的空间构成的内中空腔内,在内玻璃背对中间玻璃的一侧的左边缘部位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帘片翻转外操控器并且在右边缘部位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帘片翻转外操控器与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内玻璃与中间玻璃的相向一侧之间的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的前侧磁性吸合,并且该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的后侧隔着中间玻璃与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百叶窗本体的左侧的帘片翻转内操控器磁性吸合,所述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隔着内玻璃以及隔距框与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百叶窗本体的右侧的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磁性吸合,外玻璃设置在百叶窗本体的后侧,所述百叶窗本体位于由中间玻璃与外玻璃的相向一侧之间的空间构成的外中空腔内,在内玻璃与外玻璃之间的四周边缘部位的空间内嵌置有密封胶条,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所述内玻璃、中间玻璃以及外玻璃三者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中间玻璃的左侧与内玻璃以及外玻璃的左侧平齐,而中间玻璃的右侧缩进于内玻璃以及外玻璃的右侧,并且中间玻璃的右侧的缩进程度是与所述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的宽度相适应的,该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定位在中间玻璃的右侧面与所述百叶窗本体的右侧之间并且与中间玻璃的右侧面的中间区域之间构成有一用于使所述内中空腔与所述外中空腔彼此相通的通腔,所述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在对应于所述通腔的位置隔着内玻璃以及隔距框的右侧框条与所述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磁性吸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百叶窗本体包括上横框条、下横框条、左纵框条、右纵框条、百叶帘和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上、下横框条以及左、右纵框条共同构成为具有一百叶帘腔的矩形状的框架构造,并且上横框条的左端与左纵框条的上端之间由左上转角件插嵌连接,上横框条的右端与右纵框条的上端之间由右上转角件插嵌连接,下横框条的左端与左纵框条的下端之间由左下转角件插嵌连接,下横框条的右端与右纵框条的下端之间由右下转角件插嵌连接,百叶帘设置在所述百叶帘腔内,该百叶帘的百叶帘梯绳的上部引入所述上横框条内并且与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连接,而该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横框条内,所述帘片翻转内操控器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左纵框条内并且与帘片翻转牵引绳连接,而该帘片翻转牵引绳与所述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连结,所述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上下移动地所述右纵框条内并且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连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在途经所述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以及所述百叶帘后与百叶帘的百叶帘底条连接;所述中间玻璃的后侧面的上边缘部位与所述上横框条的前侧面粘结固定,中间玻璃的后侧面的下边缘部位与所述下横框条的前侧面粘结固定,而中间玻璃的后侧面的左边缘部位与所述左纵框条的前侧面粘结固定,所述隔距框朝向所述中间玻璃的一侧的上边缘部位、下边缘部位以及左边缘部位与所述中间玻璃的前侧粘结固定,所述内玻璃的后侧的四周边缘部位与隔距框的前侧的四周边缘部位粘结固定,所述外玻璃的前侧面的四周边缘部位与所述上、下横框条、左纵框条以及右纵框条的后侧面粘结固定;所述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定位在所述中间玻璃的右侧面与所述百叶窗本体的所述右纵框条的前侧面之间并且与所述右上转角件以及右下转角件插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包括上过渡插角件、下过渡插角件和通腔隔距条,上过渡插角件的后侧中部与所述右上转角件插嵌固定,而上过渡插角件的左端端面与所述中间玻璃的右侧面的上部抵靠,上过渡插角件的下端与通腔隔距条的上端插嵌固定,下过渡插角件的后侧中部与所述右下转角件插嵌固定,而下过渡插角件的左端端面与所述中间玻璃的右侧面的下部抵靠,下过渡插角件的上端与通腔隔距条的下端插嵌固定,通腔隔距条的中部后侧面与所述右纵框条的前侧面贴触;所述通腔构成于所述中间玻璃的右侧面与所述通腔隔距条的左侧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右上转角件的上表面间隔构成有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配合槽,而在右上转角件的右侧面上间隔构成有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在所述上过渡插角件的上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配合槽的位置延伸有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而在上过渡插角件的下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的位置延伸有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与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配合槽插嵌固定,而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与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插嵌固定;在所述右上转角件的内侧的转角部位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轮座;在所述右下转角件的下表面间隔构成有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下插嵌脚配合槽,而在右下转角件的右侧面上间隔构成有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在所述下过渡插角件的下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下插嵌脚配合槽的位置延伸有一组下过渡插脚件下插嵌脚,而在下过渡插角件的上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的位置延伸有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一组下过渡插脚件下插嵌脚与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下插嵌脚配合槽插嵌固定,而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与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插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玻璃的后侧面的上边缘部位、后侧面的下边缘部位以及后侧面的左边缘部位各通过中间玻璃粘结固定胶条分别与所述上横框条的前侧面、下横框条的前侧面以及左纵框条的前侧面粘结固定;所述隔距框朝向所述中间玻璃的一侧的上边缘部位、下边缘部位以及左边缘部位各通过隔距框粘结固定胶条与所述中间玻璃的前侧粘结固定,并且隔距框粘结固定胶条的右侧胶条还同时与隔距框的右边缘部位的后侧面以及所述通腔隔距条的前侧面粘结固定;所述内玻璃的后侧的四周边缘部位通过前玻璃粘结固定胶条与所述隔距框的前侧的四周边缘部位粘结固定;所述外玻璃的前侧面的四周边缘部位通过外玻璃粘结固定胶条分别与所述上、下横框条、左纵框条以及右纵框条的后侧面粘结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包括一过渡操控器本体、一过渡操控器本体上导滑滚轮、一过渡操控器本体下导滑滚轮和一过渡操控器导磁板,过渡操控器本体在与所述帘片翻转外操控器相对应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内玻璃与所述中间玻璃的相向一侧之间,在该过渡操控器本体上部开设有一自过渡操控器本体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上导滑滚轮腔,下部开设有一同样自过渡操控器本体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下导滑滚轮腔,而在过渡操控器本体的中部开设有依然自过渡操控器本体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过渡操控器导磁板腔,在过渡操控器本体的右侧面的中部开设有一与过渡操控器导磁板腔相通的导磁板插入口,过渡操控器本体上导滑滚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导滑滚轮腔内,过渡操控器本体下导滑滚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导滑滚轮腔内,过渡操控器导磁板自所述导磁板插入口插入所述的过渡操控器导磁板腔内;所述过渡操控器本体上导滑滚轮以及过渡操控器本体下导滑滚轮的前侧与所述内玻璃的后侧面构成滚动副,并且同时与所述中间玻璃的前侧面构成滚动副;所述帘片翻转外操控器隔着所述内玻璃与所述过渡操控器导磁板的前侧面磁性吸合;所述帘片翻转内操控器隔着中间玻璃与所述过渡操控器导磁板的后侧面磁性吸合;所述的隔距框构成有一隔距框腔,所述帘片翻转外操控器以及过渡操控器本体对应于隔距框腔的左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过渡操控器本体的顶部固定有一帘片翻转限位绳下固定环扣,在所述隔距框的隔距框腔的左上角并且在对应于帘片翻转限位绳下固定环扣的位置固定有一帘片翻转限位绳上固定环扣,在帘片翻转限位绳上、下固定环扣之间连接有一帘片翻转限位绳。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包括升降内操控器本体、升降牵引绳滑轮、上导滑轮、下导滑轮、升降内操控器磁块、铁片和平衡块,升降内操控器本体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右纵框条内,在升降内操控器本体上部构成有一升降牵引绳滑轮座,底部构成有平衡块嵌配凸缘槽,而升降内操控器本体的中部间隔开设有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并且在对应于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的上部开设有一上导滑轮腔,而在对应于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的下部开设有一下导滑轮腔,升降牵引绳滑轮通过升降牵引绳滑轮销轴转动地设置在构成于升降牵引绳滑轮座上的升降牵引绳滑轮腔内,上导滑轮转动地设置在上导滑轮腔内,下导滑轮转动地设置在下导滑轮腔内,升降内操控器磁块有一组并且以纵向排列状态间隔设置在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内,铁片位于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内并且与升降内操控器磁块的后侧磁性吸合,在平衡块的上部构成有平衡块嵌配凸缘,该平衡块嵌配凸缘与所述平衡块嵌配凸缘槽嵌配,平衡块的下部构成为自由端;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中部套置在所述升降牵引绳滑轮上,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右上转角件上,另一端在途经所述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以及所述百叶帘后与百叶帘的百叶帘底条上的绳扣连接;所述上导滑轮以及下导滑轮在对应于所述通腔的位置与所述隔距框的右侧框条的后侧面构成滚动副,并且所述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同样在对应于通腔的位置隔着内玻璃以及隔距框的右侧框条与所述升降内操控器磁块磁性吸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平衡块的前侧面固定有一平衡块防晃动架,在该平衡块防晃动架的前方构成有一对彼此左右对应的防晃动架滚轮座,在该对防晃动架滚轮座之间转动地设置有一防晃动架滚轮,该防晃动架滚轮在对应于所述通腔的位置与所述隔距框的右侧框条的后侧面构成滚动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升降内操控器本体的右侧上部和下部各构成有一单操控用的帘片翻转牵引绳固定挂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因而能使帘片翻转外操控器以及帘片翻转内操控器分别与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的前后侧面磁性吸合,又由于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隔着隔距框的右侧框条在对应于通腔的位置与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磁性吸合,因而有助于使帘片翻转牵引绳以及百叶帘升降牵引绳以铅坠状态分别与帘片翻转内操控器以及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连结,消除操作时的作用力的倾斜、减小牵引绳在传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以及杜绝卡顿之类的情形发生;由于采用了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并且由于构成有通腔,因而有利于将双腔与单腔兼得,满足向中空腔内一次充入惰性气体要求并且避免内、外中空腔之间产生温差;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只需一次合片,因而有益于提高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与百叶窗本体的结构体系的右上转角件以及右下转角件插嵌固定的结构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上过渡插角件与右上转角件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的详细结构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设置于隔距框上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的组装结构图。
图7为图5所示的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装配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百叶窗本体1;一内玻璃2、一中间玻璃3、一外玻璃4和一隔距框5,中间玻璃3设置在百叶窗本体1的前侧,隔距框5设置在由内玻璃2与中间玻璃3的相向一侧之间的空间构成的内中空腔内,在内玻璃2背对中间玻璃3的一侧的左边缘部位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与粘固在内玻璃2的前侧的左导轨211滑动配合的帘片翻转外操控器21并且在右边缘部位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与粘固在内玻璃2的前侧的右导轨221滑动配合的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22,帘片翻转外操控器21与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内玻璃2与中间玻璃3的相向一侧之间的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6的前侧磁性吸合,并且该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6的后侧隔着中间玻璃3与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百叶窗本体1的左侧的帘片翻转内操控器7磁性吸合,前述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22隔着内玻璃2以及隔距框5与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百叶窗本体1的右侧的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8磁性吸合,外玻璃4设置在百叶窗本体1的后侧,前述百叶窗本体1位于由中间玻璃3与外玻璃4的相向一侧之间的空间构成的外中空腔内,在内玻璃2与外玻璃4之间的四周边缘部位的空间内嵌置有由丁基胶充当的密封胶条10。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9,前述内玻璃2、中间玻璃3以及外玻璃4三者的高度相同,并且前述中间玻璃3的左侧与内玻璃2以及外玻璃4的左侧平齐,而中间玻璃3的右侧缩进于内玻璃以及外玻璃4的右侧,并且中间玻璃3的右侧的缩进程度是与前述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9的宽度相适应的,该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9定位在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与前述百叶窗本体1的右侧之间并且与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的中间区域之间构成有一用于使前述内中空腔与前述外中空腔彼此相通的通腔20,前述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22在对应于前述通腔20的位置隔着内玻璃2以及隔距框5的右侧框条53与前述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8磁性吸合。
由上述说明可知,就左侧以及中部区域而言,内玻璃2与中间玻璃3之间形成有一前述的内中空腔,中间玻璃3与后玻璃4之间形成有一前述的外中空腔,从而表现为双腔的结构形式。但是,由于中间玻璃3的宽度方向的右侧缩进于内玻璃2以及外玻璃4,从而由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9与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之间构成的通腔20使前述的内、外中空腔演变成了单腔,印证了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单腔与双腔(内、外中空腔)兼而有之的表述。这种结构的长处并非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当向空腔内注入即灌入惰性气体如氩气后,由于氩气的传导性比较差,当它被充入中空玻璃腔内部后,就可以使中空玻璃的传热系数降低,让外玻璃4所吸收的热量无法进入室内,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中空玻璃的传热系数被降低后,还可让室内的太阳紫外线被有效遮挡,起到良好的遮阳作用;可以避免中空玻璃出现起雾情形,起到理想的清晰效果;由于充入氩气后可以隔热,因此在室内外温度差异比较大的情形下,中空玻璃不易因热胀冷缩而开裂,可极致地降低玻璃自爆的几率;可有效隔绝室外声音进入室内,使中空玻璃的隔音降噪效果显著提高(约30%左右);能增进中空玻璃的防撞击能力(约提高三至五倍)。此外,由于通腔20能使内、外中空腔变为单腔,因而只需一次充入氩气,并且充入的氩气是平衡的。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面提及的帘片翻转内操控器7的结构以及作用机理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不再展开说明。
继续见图1,前述百叶窗本体1包括上横框条11、下横框条12、左纵框条13、右纵框条14、百叶帘15和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上、下横框条11、12以及左、右纵框条13、14共同构成为具有一百叶帘腔的矩形状的框架构造,并且上横框条11的左端与左纵框条13的上端之间由左上转角件111插嵌连接,上横框条11的右端与右纵框条14的上端之间由右上转角件112插嵌连接,下横框条12的左端与左纵框条13的下端之间由左下转角件121插嵌连接,下横框条12的右端与右纵框条14的下端之间由右下转角件122插嵌连接,百叶帘15设置在前述百叶帘腔内,该百叶帘15的百叶帘梯绳151的上部引入前述上横框条11内并且与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连接,而该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设置在前述上横框条11内,前述帘片翻转内操控器7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左纵框条13内并且与帘片翻转牵引绳30连接,而该帘片翻转牵引绳30与前述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连结,前述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8上下移动地前述右纵框条14内并且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40连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40在途经前述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以及前述百叶帘15后与百叶帘15的百叶帘底条152连接;前述中间玻璃3的后侧面的上边缘部位与前述上横框条11的前侧面粘结固定,中间玻璃3的后侧面的下边缘部位与前述下横框条12的前侧面粘结固定,而中间玻璃3的后侧面的左边缘部位与前述左纵框条13的前侧面粘结固定,前述隔距框5朝向前述中间玻璃3的一侧的上边缘部位、下边缘部位以及左边缘部位与前述中间玻璃3的前侧粘结固定,前述内玻璃2的后侧的四周边缘部位与隔距框5的前侧的四周边缘部位粘结固定,前述外玻璃4的前侧面的四周边缘部位与前述上、下横框条11、12、左纵框条13以及右纵框条14的后侧面粘结固定;前述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9定位在前述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与前述百叶窗本体1的前述右纵框条14的前侧面之间并且与前述右上转角件112以及右下转角件122插嵌固定。
由于上面提到的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及其与帘片翻转牵引绳30的关系、帘片翻转牵引绳30与帘片翻转内操控器7的连接关系、百叶帘升降牵引绳40与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8的连结关系以及与百叶帘底条152的连接关系等等都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同样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也不再面面俱到地赘述。
请参见图2至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1,前述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9包括上过渡插角件91、下过渡插角件92和通腔隔距条93,上过渡插角件91的后侧中部与前述右上转角件112插嵌固定,而上过渡插角件91的左端端面与前述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的上部抵靠,上过渡插角件91的下端与通腔隔距条93的上端插嵌固定,下过渡插角件92的后侧中部与前述右下转角件122插嵌固定,而下过渡插角件92的左端端面与前述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的下部抵靠,下过渡插角件92的上端与通腔隔距条93的下端插嵌固定,通腔隔距条93的中部后侧面与前述右纵框条14的前侧面贴触;前述通腔20(图1示)构成于前述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与前述通腔隔距条93的左侧面之间。由于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9的设置,能使中间玻璃3得到可靠限位,不会出现向右偏倾情形。
在前述右上转角件112的上表面间隔构成有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配合槽1121,而在右上转角件112的右侧面上间隔构成有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1122,在前述上过渡插角件91的上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配合槽1121的位置延伸有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911,而在上过渡插角件91的下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1122的位置延伸有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912,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911与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配合槽1121插嵌固定,而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912与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1122插嵌固定;在前述右上转角件112的内侧的转角部位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轮座1123;在前述右下转角件122的下表面间隔构成有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下插嵌脚配合槽1221,而在右下转角件122的右侧面上间隔构成有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1222,在前述下过渡插角件92的下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下插嵌脚配合槽1221的位置延伸有一组下过渡插脚件下插嵌脚921,而在下过渡插角件92的上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1222的位置延伸有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922,一组下过渡插脚件下插嵌脚921与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下插嵌脚配合槽1221插嵌固定,而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922与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1222插嵌固定。
由上述图1至图3所示,前述的右上转角件112以及上过渡插角件91的形状呈┐字形,由图1至图2所示,前述的右下转角件122以及下过渡插角件92的形状呈倒置的┐字形。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由图3所示,在前述的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911的下部各构成有一插嵌脚凸缘9111,而在前述的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配合槽1121内各构成有一供前述插嵌脚凸缘9111嵌入的插嵌脚凸缘腔11211。
由图1所示,前述中间玻璃3的后侧面的上边缘部位、后侧面的下边缘部位以及后侧面的左边缘部位各通过中间玻璃粘结固定胶条31(采用丁基胶)分别与前述上横框条11的前侧面、下横框条12的前侧面以及左纵框条13的前侧面粘结固定;前述隔距框5朝向前述中间玻璃3的一侧的上边缘部位、下边缘部位以及左边缘部位各通过隔距框粘结固定胶条51(采用丁基胶)与前述中间玻璃3的前侧粘结固定,并且隔距框粘结固定胶条51的右侧胶条511还同时与隔距框5的右边缘部位的后侧面即与右侧框条53的后侧面以及前述通腔隔距条93的前侧面粘结固定;前述内玻璃2的后侧的四周边缘部位通过前玻璃粘结固定胶条23与前述隔距框5的前侧的四周边缘部位粘结固定;前述外玻璃4的前侧面的四周边缘部位通过外玻璃粘结固定胶条41分别与前述上、下横框条11、12、左纵框条13以及右纵框条14的后侧面粘结固定。
请参见图4,前述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6包括一过渡操控器本体61、一过渡操控器本体上导滑滚轮62、一过渡操控器本体下导滑滚轮63和一过渡操控器导磁板65,过渡操控器本体61在与前述帘片翻转外操控器21相对应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内玻璃2与前述中间玻璃3的相向一侧之间,在该过渡操控器本体61上部开设有一自过渡操控器本体61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上导滑滚轮腔611,下部开设有一同样自过渡操控器本体61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下导滑滚轮腔612,而在过渡操控器本体61的中部开设有依然自过渡操控器本体61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过渡操控器导磁板腔64,在过渡操控器本体61的右侧面的中部开设有一与过渡操控器导磁板腔64相通的导磁板插入口614,过渡操控器本体上导滑滚轮62转动地设置在前述上导滑滚轮腔611内,过渡操控器本体下导滑滚轮63转动地设置在前述下导滑滚轮腔612内,过渡操控器导磁板65自前述导磁板插入口614插入前述的过渡操控器导磁板腔64内;前述过渡操控器本体上导滑滚轮62以及过渡操控器本体下导滑滚轮63的前侧与前述内玻璃2的后侧面构成滚动副,并且同时与前述中间玻璃3的前侧面构成滚动副;前述帘片翻转外操控器21隔着前述内玻璃2与前述过渡操控器导磁板65的前侧面磁性吸合;前述帘片翻转内操控器7隔着中间玻璃3与前述过渡操控器导磁板65的后侧面磁性吸合;前述的隔距框5构成有一隔距框腔52,前述帘片翻转外操控器21以及过渡操控器本体61对应于隔距框腔52的左侧。
请参见图5,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前述过渡操控器本体61的顶部固定有一帘片翻转限位绳下固定环扣613,在前述隔距框5的隔距框腔52的左上角并且在对应于帘片翻转限位绳下固定环扣613的位置固定有一帘片翻转限位绳上固定环扣521,在帘片翻转限位绳上、下固定环扣521、613之间连接有一帘片翻转限位绳6131。
请参见图6至图7并且结合图1,前述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8包括升降内操控器本体81、升降牵引绳滑轮82、上导滑轮83、下导滑轮84、升降内操控器磁块85、铁片86和平衡块87,升降内操控器本体81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右纵框条14内,在升降内操控器本体81上部构成有一升降牵引绳滑轮座811,底部构成有平衡块嵌配凸缘槽812,而升降内操控器本体81的中部间隔开设有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813,并且在对应于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813的上部开设有一上导滑轮腔814,而在对应于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813的下部开设有一下导滑轮腔815,升降牵引绳滑轮82通过升降牵引绳滑轮销轴821转动地设置在构成于升降牵引绳滑轮座811上的升降牵引绳滑轮腔8111内,上导滑轮83转动地设置在上导滑轮腔814内,下导滑轮84转动地设置在下导滑轮腔815内,升降内操控器磁块85有一组并且以纵向排列状态间隔设置在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813内,铁片86位于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813内并且与升降内操控器磁块85的后侧磁性吸合,在平衡块87的上部构成有平衡块嵌配凸缘871,该平衡块嵌配凸缘871与前述平衡块嵌配凸缘槽812嵌配,平衡块87的下部构成为自由端;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40的中部套置在前述升降牵引绳滑轮82上,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40的一端固定在前述右上转角件112上,更确切地讲固定在前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轮座1123上,另一端在途经前述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以及前述百叶帘15后与百叶帘15的百叶帘底条152上的绳扣连接;前述上导滑轮83以及下导滑轮84在对应于前述通腔20的位置与前述隔距框5的右侧框条53的后侧面构成滚动副,并且前述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22同样在对应于通腔20的位置隔着内玻璃2以及隔距框5的右侧框条53与前述升降内操控器磁块85磁性吸合。
优选地,在前述平衡块87的前侧面通过平衡块固定螺钉872固定有一平衡块防晃动架88,在该平衡块防晃动架88的前方构成有一对彼此左右对应的防晃动架滚轮座881,在该对防晃动架滚轮座881之间转动地设置有一防晃动架滚轮8811,该防晃动架滚轮8811在对应于前述通腔20的位置与前述隔距框5的右侧框条53的后侧面构成滚动副。
优选地,在前述升降内操控器本体81的右侧上部和下部各构成有一单操控用的帘片翻转牵引绳固定挂扣816。本实用新型由于是双操控结构,因而该帘片翻转牵引绳固定挂扣816是不使用的,而当单操控结构时,为了体现升降内操控器本体81的通用性而预先设置了前述的帘片翻转牵引绳固定挂扣816。
由于百叶帘15的帘片的翻转以及百叶帘15的升降操作等等均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同样可以通过对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得到充分理解,因而申请人同样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一百叶窗本体(1);一内玻璃(2)、一中间玻璃(3)、一外玻璃(4)和一隔距框(5),中间玻璃(3)设置在百叶窗本体(1)的前侧,隔距框(5)设置在由内玻璃(2)与中间玻璃(3)的相向一侧之间的空间构成的内中空腔内,在内玻璃(2)背对中间玻璃(3)的一侧的左边缘部位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帘片翻转外操控器(21)并且在右边缘部位上下移动地设置有一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22),帘片翻转外操控器(21)与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内玻璃(2)与中间玻璃(3)的相向一侧之间的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6)的前侧磁性吸合,并且该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6)的后侧隔着中间玻璃(3)与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百叶窗本体(1)的左侧的帘片翻转内操控器(7)磁性吸合,所述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22)隔着内玻璃(2)以及隔距框(5)与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百叶窗本体(1)的右侧的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8)磁性吸合,外玻璃(4)设置在百叶窗本体(1)的后侧,所述百叶窗本体(1)位于由中间玻璃(3)与外玻璃(4)的相向一侧之间的空间构成的外中空腔内,在内玻璃(2)与外玻璃(4)之间的四周边缘部位的空间内嵌置有密封胶条(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9),所述内玻璃(2)、中间玻璃(3)以及外玻璃(4)三者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中间玻璃(3)的左侧与内玻璃(2)以及外玻璃(4)的左侧平齐,而中间玻璃(3)的右侧缩进于内玻璃以及外玻璃(4)的右侧,并且中间玻璃(3)的右侧的缩进程度是与所述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9)的宽度相适应的,该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9)定位在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与所述百叶窗本体(1)的右侧之间并且与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的中间区域之间构成有一用于使所述内中空腔与所述外中空腔彼此相通的通腔(20),所述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22)在对应于所述通腔(20)的位置隔着内玻璃(2)以及隔距框(5)的右侧框条(53)与所述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8)磁性吸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本体(1)包括上横框条(11)、下横框条(12)、左纵框条(13)、右纵框条(14)、百叶帘(15)和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上、下横框条(11、12)以及左、右纵框条(13、14)共同构成为具有一百叶帘腔的矩形状的框架构造,并且上横框条(11)的左端与左纵框条(13)的上端之间由左上转角件(111)插嵌连接,上横框条(11)的右端与右纵框条(14)的上端之间由右上转角件(112)插嵌连接,下横框条(12)的左端与左纵框条(13)的下端之间由左下转角件(121)插嵌连接,下横框条(12)的右端与右纵框条(14)的下端之间由右下转角件(122)插嵌连接,百叶帘(15)设置在所述百叶帘腔内,该百叶帘(15)的百叶帘梯绳(151)的上部引入所述上横框条(11)内并且与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连接,而该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设置在所述上横框条(11)内,所述帘片翻转内操控器(7)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左纵框条(13)内并且与帘片翻转牵引绳(30)连接,而该帘片翻转牵引绳(30)与所述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连结,所述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8)上下移动地所述右纵框条(14)内并且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40)连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40)在途经所述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以及所述百叶帘(15)后与百叶帘(15)的百叶帘底条(152)连接;所述中间玻璃(3)的后侧面的上边缘部位与所述上横框条(11)的前侧面粘结固定,中间玻璃(3)的后侧面的下边缘部位与所述下横框条(12)的前侧面粘结固定,而中间玻璃(3)的后侧面的左边缘部位与所述左纵框条(13)的前侧面粘结固定,所述隔距框(5)朝向所述中间玻璃(3)的一侧的上边缘部位、下边缘部位以及左边缘部位与所述中间玻璃(3)的前侧粘结固定,所述内玻璃(2)的后侧的四周边缘部位与隔距框(5)的前侧的四周边缘部位粘结固定,所述外玻璃(4)的前侧面的四周边缘部位与所述上、下横框条(11、12)、左纵框条(13)以及右纵框条(14)的后侧面粘结固定;所述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9)定位在所述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与所述百叶窗本体(1)的所述右纵框条(14)的前侧面之间并且与所述右上转角件(112)以及右下转角件(122)插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玻璃宽度补偿增强机构(9)包括上过渡插角件(91)、下过渡插角件(92)和通腔隔距条(93),上过渡插角件(91)的后侧中部与所述右上转角件(112)插嵌固定,而上过渡插角件(91)的左端端面与所述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的上部抵靠,上过渡插角件(91)的下端与通腔隔距条(93)的上端插嵌固定,下过渡插角件(92)的后侧中部与所述右下转角件(122)插嵌固定,而下过渡插角件(92)的左端端面与所述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的下部抵靠,下过渡插角件(92)的上端与通腔隔距条(93)的下端插嵌固定,通腔隔距条(93)的中部后侧面与所述右纵框条(14)的前侧面贴触;所述通腔(20)构成于所述中间玻璃(3)的右侧面与所述通腔隔距条(93)的左侧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上转角件(112)的上表面间隔构成有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配合槽(1121),而在右上转角件(112)的右侧面上间隔构成有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1122),在所述上过渡插角件(91)的上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配合槽(1121)的位置延伸有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911),而在上过渡插角件(91)的下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1122)的位置延伸有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912),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911)与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上插嵌脚配合槽(1121)插嵌固定,而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912)与一组上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1122)插嵌固定;在所述右上转角件(112)的内侧的转角部位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轮座(1123);在所述右下转角件(122)的下表面间隔构成有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下插嵌脚配合槽(1221),而在右下转角件(122)的右侧面上间隔构成有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1222),在所述下过渡插角件(92)的下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下插嵌脚配合槽(1221)的位置延伸有一组下过渡插脚件下插嵌脚(921),而在下过渡插角件(92)的上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1222)的位置延伸有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922),一组下过渡插脚件下插嵌脚(921)与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下插嵌脚配合槽(1221)插嵌固定,而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922)与一组下过渡插角件侧插嵌脚配合槽(1222)插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玻璃(3)的后侧面的上边缘部位、后侧面的下边缘部位以及后侧面的左边缘部位各通过中间玻璃粘结固定胶条(31)分别与所述上横框条(11)的前侧面、下横框条(12)的前侧面以及左纵框条(13)的前侧面粘结固定;所述隔距框(5)朝向所述中间玻璃(3)的一侧的上边缘部位、下边缘部位以及左边缘部位各通过隔距框粘结固定胶条(51)与所述中间玻璃(3)的前侧粘结固定,并且隔距框粘结固定胶条(51)的右侧胶条(511)还同时与隔距框(5)的右边缘部位的后侧面以及所述通腔隔距条(93)的前侧面粘结固定;所述内玻璃(2)的后侧的四周边缘部位通过前玻璃粘结固定胶条(23)与所述隔距框(5)的前侧的四周边缘部位粘结固定;所述外玻璃(4)的前侧面的四周边缘部位通过外玻璃粘结固定胶条(41)分别与所述上、下横框条(11、12)、左纵框条(13)以及右纵框条(14)的后侧面粘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片翻转过渡操控器(6)包括一过渡操控器本体(61)、一过渡操控器本体上导滑滚轮(62)、一过渡操控器本体下导滑滚轮(63)和一过渡操控器导磁板(65),过渡操控器本体(61)在与所述帘片翻转外操控器(21)相对应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内玻璃(2)与所述中间玻璃(3)的相向一侧之间,在该过渡操控器本体(61)上部开设有一自过渡操控器本体(61)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上导滑滚轮腔(611),下部开设有一同样自过渡操控器本体(61)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下导滑滚轮腔(612),而在过渡操控器本体(61)的中部开设有依然自过渡操控器本体(61)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过渡操控器导磁板腔(64),在过渡操控器本体(61)的右侧面的中部开设有一与过渡操控器导磁板腔(64)相通的导磁板插入口(614),过渡操控器本体上导滑滚轮(62)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导滑滚轮腔(611)内,过渡操控器本体下导滑滚轮(63)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导滑滚轮腔(612)内,过渡操控器导磁板(65)自所述导磁板插入口(614)插入所述的过渡操控器导磁板腔(64)内;所述过渡操控器本体上导滑滚轮(62)以及过渡操控器本体下导滑滚轮(63)的前侧与所述内玻璃(2)的后侧面构成滚动副,并且同时与所述中间玻璃(3)的前侧面构成滚动副;所述帘片翻转外操控器(21)隔着所述内玻璃(2)与所述过渡操控器导磁板(65)的前侧面磁性吸合;所述帘片翻转内操控器(7)隔着中间玻璃(3)与所述过渡操控器导磁板(65)的后侧面磁性吸合;所述的隔距框(5)构成有一隔距框腔(52),所述帘片翻转外操控器(21)以及过渡操控器本体(61)对应于隔距框腔(52)的左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操控器本体(61)的顶部固定有一帘片翻转限位绳下固定环扣(613),在所述隔距框(5)的隔距框腔(52)的左上角并且在对应于帘片翻转限位绳下固定环扣(613)的位置固定有一帘片翻转限位绳上固定环扣(521),在帘片翻转限位绳上、下固定环扣(521、613)之间连接有一帘片翻转限位绳(613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帘升降内操控器(8)包括升降内操控器本体(81)、升降牵引绳滑轮(82)、上导滑轮(83)、下导滑轮(84)、升降内操控器磁块(85)、铁片(86)和平衡块(87),升降内操控器本体(81)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右纵框条(14)内,在升降内操控器本体(81)上部构成有一升降牵引绳滑轮座(811),底部构成有平衡块嵌配凸缘槽(812),而升降内操控器本体(81)的中部间隔开设有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813),并且在对应于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813)的上部开设有一上导滑轮腔(814),而在对应于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813)的下部开设有一下导滑轮腔(815),升降牵引绳滑轮(82)通过升降牵引绳滑轮销轴(821)转动地设置在构成于升降牵引绳滑轮座(811)上的升降牵引绳滑轮腔(8111)内,上导滑轮(83)转动地设置在上导滑轮腔(814)内,下导滑轮(84)转动地设置在下导滑轮腔(815)内,升降内操控器磁块(85)有一组并且以纵向排列状态间隔设置在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813)内,铁片(86)位于升降内操控器磁块腔(813)内并且与升降内操控器磁块(85)的后侧磁性吸合,在平衡块(87)的上部构成有平衡块嵌配凸缘(871),该平衡块嵌配凸缘(871)与所述平衡块嵌配凸缘槽(812)嵌配,平衡块(87)的下部构成为自由端;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40)的中部套置在所述升降牵引绳滑轮(82)上,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4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右上转角件(112)上,另一端在途经所述百叶帘帘片翻转与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16)以及所述百叶帘(15)后与百叶帘(15)的百叶帘底条(152)上的绳扣连接;所述上导滑轮(83)以及下导滑轮(84)在对应于所述通腔(20)的位置与所述隔距框(5)的右侧框条(53)的后侧面构成滚动副,并且所述百叶帘升降外操控器(22)同样在对应于通腔(20)的位置隔着内玻璃(2)以及隔距框(5)的右侧框条(53)与所述升降内操控器磁块(85)磁性吸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衡块(87)的前侧面固定有一平衡块防晃动架(88),在该平衡块防晃动架(88)的前方构成有一对彼此左右对应的防晃动架滚轮座(881),在该对防晃动架滚轮座(881)之间转动地设置有一防晃动架滚轮(8811),该防晃动架滚轮(8811)在对应于所述通腔(20)的位置与所述隔距框(5)的右侧框条(53)的后侧面构成滚动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内操控器本体(81)的右侧上部和下部各构成有一单操控用的帘片翻转牵引绳固定挂扣(816)。
CN202222998740.1U 2022-11-10 2022-11-10 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Active CN218669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8740.1U CN218669162U (zh) 2022-11-10 2022-11-10 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8740.1U CN218669162U (zh) 2022-11-10 2022-11-10 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9162U true CN218669162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7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98740.1U Active CN218669162U (zh) 2022-11-10 2022-11-10 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91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6353B2 (en) Blind tilt adjustment assembly
US7475715B2 (en) Operator for insulated glass accessory
CN104653081B (zh) 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制品
CN109057675B (zh) 单边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109113552B (zh)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
CN105041168A (zh) 结构简化的节能型多层中空玻璃百叶窗
CN218669162U (zh) 双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109538096A (zh) 百叶帘腔与外界压力平衡的双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8669163U (zh) 单操控多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2271988U (zh)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04371072U (zh) 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制品中的滑块和滑块导向结构
CN211974832U (zh) 半截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US20110042018A1 (en) Blind adapted for use in double glazing
CN212271989U (zh)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转角座结构
CN211974831U (zh) 半幅操作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09385027U (zh) 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改向装置
KR101648182B1 (ko) 미닫이문의 프레임구조
CN113006673A (zh) 具有百叶帘升降平衡功能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KR101519646B1 (ko) 재활용이 가능한 창호용 방풍장치
CN113585946B (zh)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内用的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底插角结构
CN112576172A (zh) 内置卷帘框体、内置卷帘窗及内置卷帘遮阳装置
CN215859902U (zh) 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CN215056976U (zh) 暖边框中空玻璃百叶窗的上框体结构
CN209670856U (zh) 百叶帘腔与外界压力平衡的双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1974830U (zh) 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